阡陌藩篱,不舍萤光:木心先生艺术铸就的人生

蹉跎岁月铸孤魂,身死丹青入杳梦。

纵有青云抚额叹,怎堪岁月皆随风。

他,就像尘世中的一束光,照亮生活的黑暗,驱散心中的阴霾。

他,让你学会如何在这喧嚣的浮尘中,坚守自我做真正的自己。

神游于艺术天堂,这是一场源于艺术的修行,也是一场尘世的革新。

很喜欢木心先生的一句话:“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

木心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嚣杂凡世中,修行与世,将自己活成了诗与希望。

艺术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在不同的人心中,对艺术的标准都不同。但是我们对美对艺术的向往是相同的,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教会你爱和希望,教会你应当如何去活。

木心先生,本名孙璞,笔名木心。1927年,出生于浙江乌镇,出生名门望族,既是书香门第,也是工商世家。木心先生的家世文化底蕴深厚,从小习读诗词歌赋,热爱艺术。

1937年末,乌镇沦陷。茅盾老宅管家怕藏书丢失,就借书给木心。外面战火纷飞,时事移转,屋内书桌不乱,木心却挑灯夜读。

1946年,木心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

1947年,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上街头发传单,并制作反战宣传画,被开除学籍,并遭到国民党通缉。迫不得已,木心只好避祸台湾。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他才返回大陆。

“如果你以艺术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为教师。但没多久,木心辞职了。辞职后,他带着书、画笔上了莫干山,开始专心读书,每天孜孜不倦地写生,写诗词,进行小说创作。莫干山上条件艰苦,没有电,他就秉烛夜读,风大苦寒,手脚生疮,他却没有一丝退却。

1956年,为了生计,木心只好下山。六年隐居生活,他写下若干短中篇,积攒下十来本厚厚的文学手稿。下山后,木心先是重返母校教书,后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做了设计师。

1971年,木心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20本文字手稿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母亲也因思念成疾过世。

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他说:“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当他出狱时,面带笑容,精神饱满。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倒他,反而让他为自己插上了一双精神的羽翼。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它们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文革结束后平反。在1977年至1979年间,木心再次遭遇软禁、被限制人身自由。1982年,木心长居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

木心少年时把几十年的人生过得跌宕起伏,在异国,所有的跌宕又凝成了篇章。对于“文革”,木心在文章里从未控诉或回忆,只留下一句感慨:“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不早熟,不是天才,但天才一定要晚成才行。”

2001年的《上海文学》刊发了木心先生的《上海赋》,一时声名大噪,洛阳纸贵。这一年,他74岁,大器晚成。文字里有他的成熟、感伤和快乐,这些岁月积淀下来东西,在作品里缓缓流淌。木心先生的诗,意境深远,优美,广为流传的,是那首《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从前的时光很慢。小屋弄堂,街坊邻里,和谐自然。如今的岁月,高楼耸立,邻里疏远,近在咫尺却交集甚少。

从前的生活有诗意,有敲打心灵的慢时光。爱和自由沉淀在人们心灵。而今的生活,快平短,人心被泛滥的物欲占据着,诗意渐淡。

文学、艺术,是需要细品慢嚼,在时光里慢慢发酵的。木心先生,用他的笔,酿着芬芳的酒,品着生活的甘。

“风啊、水啊,一顶桥。”这是木心临终时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而语的一句话。

在木心的家长乌镇,这句话,如今悬挂于木心美术馆入口,是最富诗意的描述,也是对诗人的礼敬。

木心说:“ 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 ”

当我们把目光安静停留在木心的画作里时,会蓦然感受到画里那穿透灵魂的力量:

《黄昏暮霭》,暮霭深深静谧了落色迷思。

《弱水半千》,丛林泽里蜿蜒了水墨时光。

《榕荫午雷》,栖荫榕树惊扰了午后雷鸣。

《素心云霞》,泼墨渲染了一纸流霞梦幻。

石屋无恙,岁月有恙。木心曾说:“一切崩溃殆尽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在绝望中求永生。”在那些绝望的时光背后,我们能感受到木心用灵魂深处的笔墨与艺术对话,他对艺术的爱是永生的。

木心的画作,勾勒出特有的神韵,蕴含着诗一般的深沉,那是一种在世上的修行,与艺术同行的神采。也许,就如他所说:“心不在他生活的地方,而在他所爱的地方。”

木心先生的画作成就斐然。1984年,他在哈佛大学举办了个人画展。耶鲁出版的《木心画集》在全球发行,评价甚高。

33幅水墨画被各大博物馆及私人珍藏。他还是二十世纪第一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画家。

1982年8月,在纽约地铁上,陈丹青与木心先生相识。次年年春,陈丹青在当地华侨日报看到了木心的文章《街头三女人》,赞叹不已。

身在异国他乡,二人成为知音,彻夜长谈。木心先生的写作激情被唤醒,发表了无数名篇,引起了西方读者的共鸣。他的多篇文章还被翻译成英文,成为了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

1984年,经陈丹青大力举荐,木心参与了《联合文学》创刊号,当时云集了港台及海外知名华语作者。创刊号为木心特设了“散文展览”专号,题名为《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

木心的渊博与儒雅,让陈丹青敬佩,他与许多倾慕木心的艺术家商议,共同邀请木心讲课,谁曾想这课一讲就是五年。后来,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2002年陈丹青将5年学习笔记整理成《文学回忆录》,一经出版,即成为畅销书。这本书40万余字,据说木心先生的手稿有200万余。

书里,我们看见了那些像珍珠一样散落各处的独特见识,通透、漂亮、璀璨,它默默感染着那些沙滩拾贝的读者。

木心先生是个真正有艺术追求的人,12岁时便师从一代词宗夏承焘。

他说:“ 我晨起洗澡,只为将夜洗掉 ”。

为寻艺术,二十三岁的木心,孤身一人上莫干山。他的书桌上,写着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可占有一个人。”他将最好的年华留给了莫干山,艺术于他而言是生命,更是信仰。

文革时,他被抓进监狱,受尽屈辱,许多和他一样的人,都选择了自杀。但木心不欣赏以死殉道之行,反而更欣赏司马迁那样的以生殉道。

出狱后,他本可以有富足的生活,顺遂的日子,但他不甘平庸,追逐艺术的脚步从未停止。在最辉煌时候,他选择了出走。

他去往了纽约深造。纽约是艺术的天堂,在这里,艺术家可以肆意在艺术的世界里尽情熏陶,艺术的潜力也会被无限激发。

纽约的生活是极贫苦的,生计无着。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活得尊贵。自己裁剪制作衬衫、大衣,设计制作皮鞋、帽子,还能把鸡蛋做出十二种吃法。

“吃了再多苦头,也要笑着活出人的样子。”

也许,只有经历过苦难的岁月,才能拥有穿透艺术的灵魂。

陈丹青问过木心:“怎么成为艺术家?”木心回答:“连生活都要成为艺术。”别人写文字,是发泄过往心酸,为自己鸣不平。木心对于自己动荡的一生,却没有只言片语。

他说:“文学艺术是我的信仰,是这信仰使我渡过劫难”。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海棠花未眠,乌镇未醒。这位世纪老人,孑然一身的故去,只留下无数文字和画作,无数的思念与悲痛,留给我们永远的悲伤。

艺术,一个遥远的梦

有一位老人

守了一辈子

他的腰杆始终挺直

他的身躯始终屹立

他的眼神始终深邃

他的双手始终如玉

他在艺术的殿堂

如饥似渴

只为找寻内心的平静

哪怕漂泊流浪

哪怕四海为家

哪怕历经劫难

哪怕孑然一身

这个世界,

不该有木心

又,必须有木心

  • 闃¢檶钘╃,涓嶈垗钀ゅ厜:鏈ㄥ績鍏堢敓鑹鏈摳灏辩殑浜虹敓
    绛旓細1982骞8鏈,鍦ㄧ航绾﹀湴閾佷笂,闄堜腹闈掍笌鏈ㄥ績鍏堢敓鐩歌瘑銆傛骞村勾鏄,闄堜腹闈掑湪褰撳湴鍗庝鲸鏃ユ姤鐪嬪埌浜嗘湪蹇冪殑鏂囩珷銆婅澶翠笁濂充汉銆,璧炲徆涓嶅凡銆 韬湪寮傚浗浠栦埂,浜屼汉鎴愪负鐭ラ煶,褰诲闀胯皥銆傛湪蹇冨厛鐢熺殑鍐欎綔婵鎯呰鍞ら啋,鍙戣〃浜嗘棤鏁板悕绡,寮曡捣浜嗚タ鏂硅鑰呯殑鍏遍福銆備粬鐨勫绡囨枃绔犺繕琚炕璇戞垚鑻辨枃,鎴愪负浜嗙編鍥藉ぇ瀛︽枃瀛﹀彶璇剧▼鑼冩湰璇荤墿銆 1984骞,缁忛檲涓归潚...
  • 扩展阅读:出自《半城烟雨半城沙》 ... 徐志摩《最美的遇见》 ... 木心三次入狱原因 ... 知乎官网网页版入口 ... 《鲜衣怒马少年时》 ... 书名《深情迟暮》 ... 木心先生为什么终身未婚 ... 知乎免费阅读网页版 ... 木心三次入狱都是为什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