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庄子思想的异同 老子和庄子哲学思想的异同

\u8001\u5b50\u548c\u5e84\u5b50\u601d\u60f3\u6709\u4ec0\u4e48\u4e0d\u540c

\u8001\u5b50\u4e0e\u5e84\u5b50\u7684\u601d\u60f3

\u6211\u8ba4\u4e3a\u5e84\u5b50\u548c\u8001\u5b50\u7684\u601d\u60f3\u6709\u76f8\u540c\u4e5f\u6709\u4e0d\u540c\uff0c\u4e3b\u8981\u533a\u522b\u5982\u4e0b\uff1a
\u8001\u5b50\u7684\u601d\u60f3\u4e3b\u8981\u662f\u201c\u65e0\u4e3a\u201d\u52a0\u201c\u81ea\u7136\u201d\uff0c\u5176\u5177\u4f53\u505a\u6cd5\u5c31\u662f\u4e0d\u4e3b\u52a8\u53bb\u5f3a\u884c\u6539\u53d8\uff0c\u4e00\u5207\u987a\u5e94\u81ea\u7136\uff0c\u65f6\u673a\u5230\u4e86\u7136\u540e\u201c\u987a\u52bf\u800c\u4e3a\u201d\u81ea\u7136\u800c\u7136\u5c31\u53ef\u4ee5\u6210\u529f\uff0c\u5c31\u5982\u540c\u6c34\u4e00\u6837\uff0c\u5b83\u4eec\u6bcf\u65f6\u6bcf\u523b\u90fd\u662f\u5411\u7740\u4f4e\u6d3c\u5904\u6d41\u52a8\uff0c\u8fd9\u5c31\u662f\u987a\u5e94\u81ea\u7136\uff0c\u867d\u7136\u770b\u8d77\u6765\u5f88\u67d4\u5f31\uff0c\u4f46\u662f\u65f6\u673a\u4e00\u9053\u5230\u7acb\u523b\u5c31\u6709\u4e86\u201c\u65e0\u6240\u80fd\u6321\u201d\u7684\u5a01\u529b\uff0c\u6b63\u5982\u201c\u865a\u800c\u4e0d\u5c48\uff0c\u52a8\u4e4b\u6b32\u51fa\uff0c\u591a\u8a00\u6570\u7a77\uff0c\u4e0d\u82e5\u5b88\u4e2d\u201d\u3002\u65f6\u673a\u6ca1\u5230\u5c31\u5b89\u9759\u7684\u5446\u7740\u4e0d\u8981\u4e71\u52a8\uff0c\u65f6\u673a\u4e00\u5230\u81ea\u7136\u800c\u7136\u5c31\u53ef\u4ee5\u987a\u52bf\u800c\u4e3a\u89e3\u51b3\u95ee\u9898\u3002\u5e84\u5b50\u6709\u70b9\u865a\u5e7b\u7684\u98d8\u6e3a\u4e3b\u4e49\u4e86\uff0c\u5982\u4ed6\u7684\u4f5c\u54c1\u300a\u900d\u9065\u6e38\u300b\uff0c\u6b64\u5916\u6211\u611f\u89c9\u5e84\u5b50\u7684\u601d\u60f3\u6709\uff1a\u201c\u672a\u7ecf\u4ed6\u4eba\u82e6\u83ab\u529d\u4ed6\u4eba\u5584\u201d\u7684\u610f\u601d\uff0c\u6bd4\u5982\u5e84\u5b50\u548c\u60e0\u5b50\u5173\u4e8e\u201c\u5b50\u975e\u9c7c\uff0c\u5b89\u77e5\u9c7c\u4e4b\u4e50\u201d\u7684\u8fa9\u8bba\uff0c\u4f60\u4e0d\u662f\u9c7c\u513f\uff0c\u4f60\u600e\u4e48\u77e5\u9053\u9c7c\u513f\u5728\u6c34\u4e2d\u4e00\u5b9a\u5feb\u4e50\u5462\uff0c\u6709\u70b9\u201c\u5b9e\u8df5\u51fa\u771f\u77e5\u201d\u90a3\u79cd\u611f\u89c9\u4e86\u3002\u6b64\u5916\u4ed6\u7684\u7406\u8bba\u76f8\u5bf9\u6bd4\u8f83\u79ef\u6781\uff0c\u6bd4\u5982\u7684\u540d\u8a00\u8fd8\u6709\u201c\u590f\u866b\u4e0d\u53ef\u8bed\u51b0\uff0c\u4e95\u86d9\u4e0d\u53ef\u8bed\u6d77\u201d\u5c31\u662f\u9119\u89c6\u4e00\u4e9b\u4eba\u76ee\u5149\u77ed\u6d45\uff0c\u518d\u6bd4\u5982\u300a\u900d\u9065\u6e38\u300b\u4e2d\u9e4f\u9e1f\u548c\u9ebb\u96c0\u7684\u5bf9\u8bdd\uff0c\u968f\u98ce\u6276\u6447\u76f4\u4e0a\u4e5d\u4e07\u91cc\u7684\u9e4f\u9e1f\u7adf\u7136\u88ab\u5c0f\u5c0f\u7684\u9ebb\u96c0\u9119\u89c6\u4e86\uff0c\u8fd9\u91cc\u6211\u8ba4\u4e3a\u5e84\u5b50\u4e5f\u662f\u60f3\u8868\u8fbe\u81ea\u5df1\u60f3\u8981\u201c\u4e00\u98de\u51b2\u5929\u201d\uff0c\u4f46\u662f\u65e0\u5948\u8fb9\u4e0a\u90fd\u662f\u4e00\u7fa4\u201c\u65e0\u77e5\u4e14\u5feb\u4e50\u7684\u201d\u4fd7\u4eba\u3002\u8fd9\u4e2a\u6211\u611f\u89c9\u548c\u8001\u5b50\u7684\u201c\u5e38\u4f7f\u6c11\u65e0\u77e5\u65e0\u6b32\uff0c\u4f7f\u592b\u77e5\u8005\u4e0d\u6562\u4e3a\u4e5f\uff0c\u4e3a\u65e0\u4e3a\uff0c\u5219\u65e0\u4e0d\u6cbb\u201d\u76f8\u5bf9\u79ef\u6781\u4e00\u70b9\u3002\u81f3\u4e8e\u4ed6\u4eec\u7684\u76f8\u540c\u70b9\u6211\u8ba4\u4e3a\u90fd\u6709\u4e8b\u7269\u8981\u5206\u4e3a\u201c\u6b63\u53cd\u4e24\u9762\u201d\u770b\u5f85\uff0c\u6bd4\u5982\u5e84\u5b50\u201c\u68a6\u8776\u201d\u9192\u6765\u540e\u60f3\u7740\u201c\u5230\u5e95\u662f\u8774\u8776\u68a6\u4e2d\u68a6\u89c1\u4e86\u6211\uff0c\u8fd8\u662f\u6211\u68a6\u4e2d\u68a6\u89c1\u4e86\u8774\u8776\u201d\u8fd9\u91cc\u4e0d\u7ba1\u4eba\u505a\u68a6\u8fd8\u662f\u8774\u8776\u505a\u68a6\u90fd\u8bf4\u7684\u901a\uff0c\u8001\u5b50\u7684\u201c\u6709\u65e0\u76f8\u751f\uff0c\u957f\u77ed\u76f8\u8f83\uff0c\u9ad8\u4e0b\u76f8\u503e\uff0c\u97f3\u58f0\u76f8\u548c\uff0c\u524d\u540e\u76f8\u968f\u201d\u4e5f\u662f\u6ce8\u91cd\u4e8e\u8868\u8fbe\u4e8b\u7269\u90fd\u6709\u4e24\u9762\u6027\uff0c\u4e0d\u53ef\u80fd\u53ea\u6709\u4f60\u201c\u559c\u7231\u201d\u7684\u90a3\u4e00\u9762\u3002\u8fd9\u4e24\u4f4d\u90fd\u662f\u9053\u5bb6\u4ee3\u8868\u4eba\u7269\uff0c\u4ed6\u4eec\u7684\u5b66\u8bf4\u6d69\u5982\u70df\u6d77\uff0c\u6bcf\u4e2a\u4eba\u4ece\u4e2d\u5438\u53d6\u7684\u53ef\u80fd\u90fd\u4e0d\u4e00\u6837\uff0c\u6240\u4ee5\u5f88\u96be\u8bf4\u6e05\u3002\u4ee5\u4e0a\u4e2a\u4eba\u7406\u89e3\uff0c\u4f9b\u4f60\u53c2\u8003\u3002

1、保全自己方法不同。

道家的第一阶段是杨朱,通过“隐”,逃离人世,遁迹山林来保全自己。老子道家第二阶段,通过“道”,也就是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让事情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来保全自己。庄子是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从“齐生死,一物我”的高度来看生死,超越现实的世界。

2、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

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但是老子关心政治,总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通过“不争”达到“挣的目的”,老子思想中有权谋是不争的事实。

庄子是真正的无为。庄子看透成败,看透名利,他不是假清高,而是透彻。庄子主张“逍遥游”,人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这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所以说庄子是真无为。

3、老子寡情权谋,庄子善感人生。

老子的思想冰冷理智,显得不近人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和圣人都不把万物和百姓当做一回事,体现了老子的寡情。

老子思想中充满权谋思想,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这里的圣人指统治者),“治大国若烹小鲜”,“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等等,老子的思想有着权谋,甚至是阴谋论,这是不争的事实。

庄子的思想感性得多,《庄子》可谓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庄周梦蝶”就是充满着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庄子看似无情,实际最有情。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逍遥游”,人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的价值在于自由。庄子也是这样过自己的一生,他把个人自由,个人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人生自由才是庄子哲学所关注的。

相同处:

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老子、庄子思想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超越人生伦理价值层次,不重视现实人生善恶的区别。他们探讨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存在价值问题,也就是生死价值的问题。

他们凭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描述了人生存在客观而永恒的依据:道,所以,人们称他们为道家。

扩展资料:

老子的养生启迪:

1、遵道循德

道和德,既是构成老子博大深远哲学体系的本源和基石,也是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的脉络和主线。因此,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其养生观点,首先,我们就必须要弄清道与德的含义与关系。

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的基本方法;德也不是通常说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应该必备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两者之间呈现一种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

没有坚实的德做基础,对个体而言,别说齐家治国,就连平时的为人处世,也都难以进行。而反过来,有道之人,无疑又为德的形成创造出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很容易让个体在拥有宁静心境、超脱人生的同时,修身养性、成已达人,最终实现理想人格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子的众多养生观点,都是建立在道与德的前提和基础之上的。

2、无为而养

无为之说,是老子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尤其是针对阶级来说,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见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爱国治民,能无为乎。”“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说的都是统治阶级在治国理政方面,要遵循天道,顺从自然,从而以逸待劳,达到无为而治、天下太平的效果。而引申到养生方面,我们便不难得出无为而养的启发。本来人生在世,无论是谁,都要面临生老病死的自然之道。

因此,在身体的保养方面,只要按照规律,顺其自然,就能达到目的,完全没有必要去过分为之。所以,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必要过分刻意地相信和追求所谓的保健之术。而应该吃则吃,该喝则喝,该工作时工作,该休息时休息,这样才能在无为而养之中,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3、虚静守中

老子在论及芸芸众生如何认知自然、面对社会时,直言不讳地道出,其实,无论天地还是圣人,对个体而言,并没有什么仁爱之心,而只是像对待动物一样让大家自生自灭。

进而借用风箱的比喻明确指出:“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说,天地之间,岂不像风箱一样,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所以,做人也要像风箱那样,保持虚静守中的状态。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当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纷扰复杂的人和事时,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清静无为,淡然恬静的良好心态,那么,我们将会成为生活的智者,就永远不会有什么想不开的事,过不去的坎。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与自己过不去的,并不是别人,恰好是自己。

为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调整心态,在恬淡从容之中知足常乐,拥有健康。

4、少言多行

老子在其论述当中曾反复强调少言多行的道理。“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说的是圣人治理国家,并不过多的发号令。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不言胜有言,其实,在好多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更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至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这些经典之语的道理,更显不言自名,很容易理解。

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喜欢夸夸其谈者,虽然花言巧语说得天花乱坠,可话说多了,难免又会出现差错和纰漏,结果往往又会言不由衷、适得其反。因此,对一个真正有涵养者来说,始终会做到谨言慎行、少说多做。

这样,既能修身养性,也能便于人际交往,从而对非常有利于个体的健康与发展。

5、低调内敛

在自己的著作当中,老子曾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在为人处事方面,一定要做到低调内敛。如果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从正面强调低调的重要性。

那么,“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从反面警示人们不能自高自满、自以为是。

“功成身退天之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可见,为人低调内敛的重要性。

老子还借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形容低调内敛的重要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甚至还不忘把低调内敛同人的生死联系起来:“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而在现实中,也只有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百度百科-老子

人民网-老子的养生启迪



老子和庄子思想的不同点:

1、对于道的认识不同:

老子认为道无形而有象,应用重点落在了社会治理方面,强调“鞭其后者,无为而治。”

庄子认为道在普通事物之中,道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道在屎尿”,道在物中使庄子道的特点更日常生活化,举手投足都是道。中国日后禅学的发展与此有关,这个以道为起点的哲学引领大家走向人生更广阔的世界。

老子认为万物有所始。无形的道是宇宙万物的开始,宇宙有开端。这和上帝创世的哲学有相同点,都有开始,只不过西方是人格化;

庄子认为道没有开始,也没有不开始,也没有介于开始和不开始这个点。庄子认为有判断了就是片面的,所以他要跳出社会所有高明人的看法。他既否定现实中对立双方的意见,也不是第三个立场的意见,是超越了所有个体的意见。

2、社会理想的不同:

老子认为理想的国度是小国寡民。大家不远游,不坐车。有武器,不用,有文字不用,有兵器陈列不用。回到原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认为最高理想的社会是,人民“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庄子希望人不是很灵的,不知道有船有车,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万物群生。

庄子的理想社会比老子的理想社会更要原始,是群居时代。和动物刚刚有区别,属于原始氏族社会的早期,老子是氏族社会的晚期。庄子的理想社会是物质生活原始,精神生活蒙昧,所处时代更古远。

3、人格理想的不同:

老子认为的圣人是高明的治国者,无为而治;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没有社会承担的自由自在的个体。不被物累,在有限制的世界里摆脱限制,在苦难的世界里活出自在。

4、智慧的不同:

老子的智慧,道中有术,术中体道。充满了权术思想。 “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庄子的智慧强调无用而有大用,像不才之木那样不追求现实的功利之用。超越功利进入审美,超越当下进入历史,超越客观世界进入主观的广袤空间,从外在进入内在的心灵,是真正的心灵滋养。

老子和庄子思想的相同点:

1、相同的思想的核心 :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命题的诠释上。即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现象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有生于无”这一命题始于老子,老子在哲学上把道说成是宇宙的最高本体。《老子·第42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相同的朴素的自然人性论:

道是老子和庄子生命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生命追求的最高价值,与道融合即是生命最高价值的实现。在老庄思想中,道即是自然,生命对道的追求就是对自然的崇尚。

老子有“道常无名,朴”,朴指浑然未分的自然状态,这是道的本真之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以朴为道之本性即是以真为人性之本,人为的一切如道德教化都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破坏。

庄子说:“性者,生之质也”,性是伴随生命与生俱来的,是生命的本质,因此人性天然是至真至纯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一、老子庄子思想的不同点

1、道和人的关系

观点表明尽管人无法与天、地、道相比,却有别于万物,具有万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庄子的思想却彰显人与万物的一致性,将人等同于物。人没有任何特殊性,与天地万物具有相同的起源和地位。

2、处世哲学方面

老子和庄子虽然都推崇道,在自然观、天道观方面有其共同点。然而两人对道延伸出的不同的处世之道却相去甚远。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同时老子强调要循着道法自然,推崇不争、谦和。而庄子提倡齐物论,在庄子的视界中,世间的一切差异都是相对的。

3、老子与庄子不同的精神渴望

道家的“道境”就是自由之境,老子庄子的道之于无的意识是最高的自由意识,将无视为道的根本特征正是出于对自由的追求。从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思想出发,可知道倒可以自由地化生万物。

因此生命与道合一,这就是老子庄子所认为的生命最高境界--自由之境。但老子与庄子对这种境界的理解有些差异。老子的道是指纯真质朴本性的实现;而庄子的所认为的则是高度的、绝对的自由。因此老子的生命哲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而庄子更高地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二、老子与庄子思想相同点

1、老子庄子的朴素的自然人性论

道是老子和庄子生命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生命追求的最高价值,与道融合即是生命最高价值的实现。在老庄思想中,道即是自然,生命对道的追求就是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然人性的破坏性越大,离人的自然本性越远。

通过对老子庄子思想的比较可以看出,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中“道”是老子庄子哲学的根据和基础。他们都认为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道。但同时老子与庄子的哲学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性,所以不能将老子庄子等同起来。

2、“有生于无”是老子与庄子思想的核心

“道”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老子主张万物由道而生,只有顺其自然才是生存法则。老子的无为说法实际上是对人类在自然界所处的地位提出的一种质疑,是一种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批判。道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万物的总根源,是因为道的“无为”。

庄子在与老子不同的思路下得出了与老子相似的“有生于无”的结论。但老子的道旨在强调道的无形,庄子的道是说“有”都是从没有、存在都是从不存在那里演化来的。

扩展资料

一、老子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二、庄子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于他提出的“逍遥处世”之说,庄子塑造的人生境界,是最飘逸灵新的一种洒脱。儒学在孔子之后,尤其是在“罢黜百家”之后,支脉层出,义理更生,孔、孟、荀虽不尽同却能源远流长,而庄子却只有后世对他的不理解,对他的改造。

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能对庄子核心内容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予以发明、发展。战国时期的形而上学的庄子是真实的存在的,但庄子的后世继承却是一条虚线。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派取代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一)道和人的关系
《老子·第25章》宣称:“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这个观点表明尽管人无法与天、地、道相比,却有别于万物,具有万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庄子的思想却彰显人与万物的一致性,将人等同于物。人没有任何特殊性,与天地万物具有相同的起源和地位。
(二)处世哲学方面
老子和庄子虽然都推崇道,在自然观、天道观方面有其共同点。然而两人对道延伸出的不同的处世之道却相去甚远。具体地说,老子宣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同时老子强调要循着道法自然,推崇不争、谦和。而庄子提倡齐物论,在庄子的视界中,世间的一切差异都是相对的。于是,无名、无功成为人生在世要修养的内容。
(三)老子与庄子不同的精神渴望。
道家的“道境”就是自由之境,老子庄子的道之于无的意识是最高的自由意识,将无视为道的根本特征正是出于对自由的追求。从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思想出发,可知道倒可以自由地化生万物。因此生命与道合一,这就是老子庄子所认为的生命最高境界--自由之境。但老子与庄子对这种境界的理解有些差异。老子的道是指纯真质朴本性的实现;而庄子的所认为的则是高度的、绝对的自由。因此老子的生命哲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而庄子更高地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通过对老子庄子思想的比较可以看出,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中“道”是老子庄子哲学的根据和基础。他们都认为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道。但同时老子与庄子的哲学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性,所以不能将老子庄子等同起来。道家的哲学独特而深邃、冷静而超脱,对我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召力。对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道家的思想价值和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
在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中,最具有哲学底蕴的当首推道家哲学。道家以老庄并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对道的推崇,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有一致性,因而二人的学说可以互释、互明。但庄子的思想并不只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延续这样简单,他们的思想也存在许多差异。
一、老子与庄子思想的相同点
(一)“有生于无”是老子与庄子思想的核心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命题的诠释上。即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现象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有生于无”这一命题始于老子,老子在哲学上把道说成是宇宙的最高本体。《老子·第42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老子主张万物由道而生,只有顺其自然才是生存法则。老子的无为说法实际上是对人类在自然界所处的地位提出的一种质疑,是一种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批判。
道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万物的总根源,是因为道的“无为”。《老子·第14章》描绘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唆,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天下万物生于道,也就等于说天下万物生于无,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万物来源于道,也就是“有生于无”。
到了庄子那里,“有生于无”仍是其本体论的核心命题。所不同的是,在对宇宙之始的探索中,庄子热衷于“有始、无始”的追问。《庄子·德充符》说:“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既然天地之间的事物日夜都在变化,人们不能窥见到它们的开始,那么,对于天地之始这类问题就只好撇开实证沿着逻辑推演的思路来寻找答案了。庄子在与老子不同的思路下得出了与老子相似的“有生于无”的结论。但老子的道旨在强调道的无形,庄子的道是说“有”都是从没有、存在都是从不存在那里演化来的。
(二)老子庄子的朴素的自然人性论
道是老子和庄子生命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生命追求的最高价值,与道融合即是生命最高价值的实现。在老庄思想中,道即是自然,生命对道的追求就是对自然的崇尚。
老子有“道常无名,朴”,朴指浑然未分的自然状态,这是道的本真之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以朴为道之本性即是以真为人性之本,人为的一切如道德教化都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破坏。庄子说:“性者,生之质也”,性是伴随生命与生俱来的,是生命的本质,因此人性天然是至真至纯的。道家从这种自然真朴的人性论出发,对儒家的仁义礼智的思想进行了激烈批判。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指出任意的出现是自然之道被破坏后的产物。所谓儒家的仁义道德实质是假仁义伪道德。庄子则指出儒家“以仁义易其性”,“失去其常然也”儒家宣扬的仁义越多,对自然人性的破坏性越大,离人的自然本性越远。这一思想“标志着宗法、等级专制制度下个人的觉醒,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太极阴阳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见于下文 老子故事 孔子问礼 第4段)可见: 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应当注意到:。 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 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人的生与死(可参见下文 老子故事 圣人辞世 “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他对“道”的解释更加神秘,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东西,他把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寿的人)为夭。”这就混同了大小、寿夭的区别,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走向“不别同异”、“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于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说可以不必过问是非,生死如一,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他不仅认为“齐是非”、“齐万物”,甚至“齐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进入神秘主义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为没落阶级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 鑰佸瓙鍜屽簞瀛鍦鎬濇兂涓婃湁鍝簺寮傚悓
    绛旓細鑰佸瓙鐨閬撳亸閲嶄簬閬撲笌寰凤紝鍓嶈呰杩扮殑鏄暣涓畤瀹欎竾鐗╁垵濮嬶紝浠ュ強鐢熶笌鐏殑鍝茬悊锛岀簿寰屾繁濂ャ傚簞瀛愬垯鏄涓汉鍦ㄤ笘闂寸殑鐢熸椿鍋氬嚭寤鸿锛屾庝箞鏍锋墠鑳藉仛鍒颁笌閬撶浉鍚堬紝浠ュ強娌荤悊鍥藉涓庝汉鐩稿鐨勮壓鏈搴勫瓙鐨閬撹櫧鐒舵槸缁ф壙浜嗚佸瓙锛岃岄潪鏄户缁杩拌佸瓙鐨勯亾锛屼粬鐨勯亾鏇翠晶閲嶄簬浜虹殑鍑轰笘鑹烘湳涓庡叆涓栫敓娲荤殑鏃犱负涔嬫硶锛屽己璋冪殑澶у閮芥槸...
  • 鑰佸瓙涓庡簞瀛愮殑鍖哄埆
    绛旓細鑰佸瓙涓庡簞瀛愮殑鍖哄埆鏈夛細1銆鎬濇兂涓嶄竴鏍凤細鑰佸瓙鍦ㄦ斂娌讳笂锛岃佸瓙涓诲紶鏃犱负鑰屾不銆佷笉瑷涔嬫暀銆傚湪鏉冩湳涓婏紝鑰佸瓙璁茬┒鐗╂瀬蹇呭弽涔嬬悊銆傚湪淇韩鏂归潰锛岃佸瓙鏄亾瀹舵у懡鍙屼慨鐨勫绁栵紝璁茬┒铏氬績瀹炶吂銆佷笉涓庝汉浜夌殑淇寔銆傚簞瀛愪富寮犻『浠庡ぉ閬擄紝鑰屾憭寮冣滀汉涓衡濓紝鎽掑純浜烘т腑閭d簺鈥滀吉鈥濈殑鏉傝川銆傞『浠庘滃ぉ閬撯濓紝浠庤屼笌澶╁湴鐩搁氱殑锛屽氨鏄簞瀛...
  • 鑰佸瓙鍜屽簞瀛鍝插鎬濇兂鐨勫紓鍚
    绛旓細鎴戣涓搴勫瓙鍜岃佸瓙鐨勬濇兂鏈夌浉鍚屼篃鏈変笉鍚岋紝涓昏鍖哄埆濡備笅锛氳佸瓙鐨勬濇兂涓昏鏄滄棤涓衡濆姞鈥滆嚜鐒垛濓紝鍏跺叿浣撳仛娉曞氨鏄笉涓诲姩鍘诲己琛屾敼鍙橈紝涓鍒囬『搴旇嚜鐒讹紝鏃舵満鍒颁簡鐒跺悗鈥滈『鍔胯屼负鈥濊嚜鐒惰岀劧灏卞彲浠ユ垚鍔燂紝灏卞鍚屾按涓鏍凤紝瀹冧滑姣忔椂姣忓埢閮芥槸鍚戠潃浣庢醇澶勬祦鍔紝杩欏氨鏄『搴旇嚜鐒讹紝铏界劧鐪嬭捣鏉ュ緢鏌斿急锛屼絾鏄椂鏈轰竴閬撳埌绔嬪埢灏辨湁浜...
  • 璁鸿堪鍏堢Е閬撳鑰併佸簞鎬濇兂鐨鐗瑰緛鍙婂叾寮傚悓
    绛旓細鑰佸瓙鐨勪汉鐢熻鏄粠鏁翠釜浜虹被鐨勮搴﹁冭檻鐨勶紝璁や负浜轰笌鑷劧搴斿拰璋愮浉澶勬墠鑳戒繚璇佷汉绫诲仴搴锋甯哥殑鍙戝睍锛屼汉鎵嶈兘杩涘寲鍒伴暱瀵垮缓搴疯秴鑳藉姏鐨勪粰绫汇搴勫瓙缁ф壙鍙戝睍浜鑰佸瓙鐨勫璇锛涓庤佸瓙涓鏍蜂粬璁や负閬撴槸涓栫晫鐨勬湰鍘熼亾娲剧敓涓鍒囨帉鎺т竴鍒囷紝浣嗗湪瀵规棤鐨勭湅娉曚笂绋嶆湁鐤戜箟锛岃佸瓙璁や负鏈夌敓浜庢棤鑰屽簞瀛愪互涓烘棤鏄粷瀵圭殑锛岀湡姝g殑鏃犱笉浼氱敓鍖栨湁鐨...
  • 瀛斿瓙瀛熷瓙鑰佸瓙搴勫瓙鎬濇兂鐨鍖哄埆
    绛旓細鐗圭偣涓嶅悓銆佷晶閲嶇偣涓嶅悓绛夈1銆佺壒鐐逛笉鍚岋細瀛斿瓙鎬濇兂涓诲紶绀兼不锛屽弽瀵规硶娌伙紱瀛熷瓙鎬濇兂涓诲紶浜烘ф湰鍠勶紝姣忎釜浜洪兘鍏峰鑹煡涓庡杽鑹湰鎬э紱鑰佸瓙鎬濇兂寮鸿皟鏃犱负鑰屾不銆佽嚜鐒惰岀劧鍦拌揪鍒版渶浣崇姸鎬侊紱搴勫瓙鎬濇兂娉ㄩ噸娓呴潤鏃犱负鎬佸害銆2銆佷晶閲嶇偣涓嶅悓锛氬瓟瀛愭濇兂寮鸿皟鍏嬪繁澶嶇ぜ涓轰粊锛岄氳繃閬靛惊绀肩殑瑕佹眰鏉ュ疄鐜颁粊锛涘瓱瀛愭濇兂娉ㄩ噸閬撳痉淇吇涓庢暀鑲插煿鍏伙紝...
  • 鑰佸瓙鍜屽簞瀛愮殑鐢熷钩绠浠,鎬濇兂鐞嗗康鏈変綍涓嶅悓?鏈変綍鐩稿悓涔嬪?
    绛旓細浠栫殑鎬濇兂鏄剧劧姣旇佸瓙鏇翠负鎴愮啛 (4)鑰佸瓙涓庡簞瀛濡備綍鐪嬪緟鐢熷懡涓庢浜.涓よ呮湁浣寮傚悓 鑰佸瓙锔扮敓鍛芥槸涓嶆柇鐨勫惊鐜紝涓囩墿骞崇瓑瑙傘傚苟涓嶅埢鎰忔嫆缁濊嚜鐒剁殑姝讳骸锛屼絾鍙嶅涓嶈嚜鐒朵箣姝汇傚簞瀛愶赴鐢熸鐨勫惊鐜笉杩囧氨鍍忕櫧澶╁鏅氱殑浜ゆ浛缃簡銆傚浜庝竴鍒囦簨鐗╀互鍙婃浜★紝鎶辨寔鐫涓绉嶅潶鐒剁殑鎬佸害锛岀敋鑷宠涓烘浜℃槸涓绉嶈嚦涔愩
  • 鑰佸瓙鍜屽簞瀛愮殑鎬濇兂鏈変綍寮傚悓?
    绛旓細鑰佸瓙鍙佸瓙锛搴勫瓙鍙簞瀛愶紝杩欏氨鏄笉鍚岋紒鑰佸瓙璁插ぉ閬撴瘮杈冨锛佸簞瀛愯淇ф瘮杈冨锛佽佸瓙绻佽岃绠锛佸簞瀛愮畝鑰岃绻侊紒鑰佸瓙璇寸悊锛佸簞瀛愰殣绉橈紒鑰佸瓙鏄撴噦锛佸簞瀛愰毦鏄庯紒姣斿搴勫瓙璇达細鑷充汉鐨勫懠鍚镐笅杈捐剼璺燂紒杩欎釜灏辨槸浣涘鍏娉曢棬閲岄潰锛岄氳繃鏁版伅锛岃岃繘琛岀殑绗簩涓樁娈碉紝淇偧鈥滈殢鈥濇椂鍊欑殑鎰熻锛
  • 鑰佸瓙涓庡簞瀛愮殑鍖哄埆
    绛旓細瀹冲鏄,鏃㈢劧璁や负浜屼汉鍦ㄨ澶氭柟闈㈤兘鐩镐竴鑷,灏卞彲鐢ㄥ鑰佸瓙鐨勭爺绌朵唬鏇垮搴勫瓙鐨勭爺绌,鐢鑰佸瓙鐨鎬濇兂浠h〃搴勫瓙鐨鎬濇兂,鍥犺屽氨鍑虹幇浜嗗崟鏂归潰鐨勪互搴勬敞鑰,鎺╃洊浜嗚佸簞鐨勯噸瑕佸樊寮,蹇借浜嗗簞瀛愬閬撳瀛﹁鐨杩涗竴姝ュ彂灞曘傛瘮濡,鍙版咕瀛﹁呴練涔愮兢銆鑰佸簞寮傚悓銆嬭涓:鈥滈噴寰锋竻浜:鈥樸婂簞瀛愩嬩竴涔︿箖銆婅佸瓙銆嬩箣娉ㄧ枏銆傗欍婄瑪涔樸嬩簯:鈥樿佷箣鏈夊簞,...
  • 鏉ㄦ湵,鑰佸瓙銆搴勫瓙鐨勬濇兂浠涔堜笉鍚
    绛旓細浜屻搴勫瓙涓诲紶鈥滃ぉ浜哄悎涓鈥濆拰鈥滄竻闈欐棤涓衡濄備粬鐨瀛﹁娑电洊鐫褰撴椂绀句細鐢熸椿鐨勬柟鏂归潰闈紝浣嗙簿绁炶繕鏄殘渚濅簬鑰佸瓙鐨鍝插銆傚簞瀛愭浘鍋氳繃婕嗗洯鍚忥紝鐢熸椿璐┓鍥伴】锛屽嵈閯欏純鑽e崕瀵岃吹銆佹潈鍔垮悕鍒╋紝鍔涘浘鍦ㄤ贡涓栦繚鎸佺嫭绔嬬殑浜烘牸锛岃拷姹傞嶉仴鏃犳亙鐨勭簿绁炶嚜鐢便傚浜庡簞瀛愬湪涓浗鏂囧鍙鍜屾濇兂鍙蹭笂鐨勯噸瑕佽础鐚紝灏佸缓甯濈帇灏や负閲嶈锛屽湪鍞愬紑鍏...
  • 瀛熷瓙,瀛斿瓙,搴勫瓙,鑰佸瓙涔嬮棿鐨勪笉鍚屼箣澶?
    绛旓細瀛斿瓙锛氬湪涓綋灞傞潰涓诲紶鈥滀粊銆佺ぜ鈥濅箣寰锋т笌寰疯銆傚痉閬撴濇兂浣撶郴鏄互鎬у杽璁轰负鍩虹锛屼互绔嬩汉鏋佷负鏃ㄥ綊锛屼互浜洪亾涓庡ぉ閬撱佸湴閬撶浉浼氶氾紝浜洪亾涓焊鍙堥傛椂涔嬪彉涓烘柟娉曡鐨勫畬瓒虫濇兂浣撶郴銆搴勫瓙锛氬簞瀛愬湪鍝插涓婏紝缁ф壙鍙戝睍浜鑰佸瓙鐨勬濇兂锛岃涓衡滈亾鈥濇槸瀹㈣鐪熷疄鐨勫瓨鍦紝鎶娾滈亾鈥濊涓哄畤瀹欎竾鐗╃殑鏈簮銆備粬璇达細鈥滈亾涔嬬湡浠ヤ慨韬紝...
  • 扩展阅读:孔子为什么要杀老子 ... 老子的思想主张核心 ... 老子的三个核心思想 ... 老子和庄子差了多少年 ...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八大 ... 庄子思想主张八个字 ... 老子的三个思想主张 ... 先有老子还是先有庄子 ... 庄子思想的十大危害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