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原文及翻译

《老子》原文和翻译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应该从经常不见其形之处体察“道”的奥妙,应该从经常显露其形之处体察万物的归宿。“有名”和“无名”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ldquo

《老子》原文和翻译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应该从经常不见其形之处体察“道”的奥妙,应该从经常显露其形之处体察万物的归宿。“有名”和“无名”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音”就没有“声”,没有“前”就没有“后”,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圣人做事,能体合天道,顺应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任万物自然生长,而因应无为,不加干预;生长万物,并不据为已有,化育万事,并不自恃其能;成就万物,亦不自居其功。就因为不自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绩反而永远不会被泯灭。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译文】

不标榜贤名,使人民不起争心;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人民不起盗心;不显现名利的可贪,使人民的思想不致受到惑乱。因此,圣人为政,要净化人民的心思,没有什么自作聪明的主张;满足人民的温饱,就不会有更大的贪求;减损人民的心志,便没有刚愎自是的行为;增强人民的体魄,就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里还会与人相争呢?若使人民常保有这样无知无欲的天真状态,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胜的欲望,纵然有诡计多端的阴谋家,也不敢妄施伎俩。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无为”的态度来治理国家,哪里还有治理不好的事呢?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本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尽。它是那么深厚博大,好像是万物的祖先。它不露锋芒,它以简驭繁,在光明的地方,它就和其光,在尘垢的地方,它就同其尘。不要以为它是幽隐不明的,在幽隐中,却还俨然存在。像这样的道体,我不知它是从何而来,似乎在有天帝之前就有了它。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签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偏爱,任万物自然生长,既不有所作为,也不刻意创造,因此它对于万物的生生死死,好比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一样,用完以后,随便抛弃,并不爱惜。同样的道理,圣人效法天地之道,把百姓看作刍狗,让百姓随其本性发展,使他们自相为治。天地之间,就像一具风箱,没有人拉它,它便虚静无为,一旦拉动起来,那风就汩汩涌出了。天地的静或动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常以自己的小聪明,妄作主张,固执已见不肯相让,殊不知,言论愈多,离道愈远,反而招致败亡,倒不如守着虚静无为的道体呢!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虚无而神妙的道(“谷神”),变化是永不穷尽的。它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叫做“玄牝”。这玄妙的母性之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它连绵不断地永存着,而它的作用,愈动愈出,无穷无尽,自开天辟地,直到永远。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自古及今,天还是这个天,地还是这个地。天地所以能永存的原因,是由于它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长久生存。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常把自己的事放在脑后,但是他的收获却远超出他的本意。这还不是因为他遇事无私,故而才能成就他的大私吗?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合乎道体的人,好比水。水善于使万物得到利益而不与之相争,它处于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他乐与卑下的人相处,心境十分沉静,交友真诚相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国泰民安,行事必能尽其所长,行动必能适其时,这是因为他不争,所以才无错失。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捶而_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译文】

自满自夸,不如适时而止,因为水满则溢,过于自满的人,必会跌倒。锋芒毕露,这种锐势总不能长久保住,因为过于刚强则易折,惯于逼人,必易遭打击。金玉满堂的人虽然富有,但却不能永久守住他的财富;那恃富而骄的人,最后必自取其祸。只有功成身退,才合乎自然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你能摄持躯体,专一心志,使精神和形体合一,永不分离吗?你能保全本性,持守天真,集气到最柔和的心境,像婴儿一样的纯真吗?你能洗_尘垢、邪恶,使心灵回复光明澄澈而毫无瑕疵吗?你爱民治国,能自然无为吗?你运用感官、动静、语言之间,能致虚守静吗?你能大彻大悟、智无不照,不用心机吗?这些事如果都能做到的话,便能任万物之性而化生,因万物之性而长养。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兴作万物而不自恃已能,长养万物而不视已为主宰,这就是最深的“德”了。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车辐汇集安装到一个毂上,在毂中有空处,这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制成器皿,在器皿中有空处,这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屋室,在屋室中有空处,这才有屋室的作用。如果明白这种道理,就知道“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真正有用的所在,还是在于虚空的“无”。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过分追求色彩的享受,终致视觉迟钝;过分追求声音的享受,终致听觉不灵敏;过分追求味道的享受,终致味觉功能退化;过分纵情于骑马打猎,追逐鸟兽,终致心神不宁,放荡不安;过分追求金银财宝,终致道德沦丧,身败名裂。所以圣人的生活,只求饱腹,不求享受,宁取质朴宁静,而不取奢侈浮华。主张摒弃一切外物的诱惑,以确保固有的天真。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世人重视外来的宠辱,没有本心的修养,所以得宠受辱,都免不了因而心惊,又因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畏惧大的祸患而心惊。为什么得宠和受辱都要心惊呢?因世人认为宠上辱下,宠尊辱卑。得到光荣就觉得尊贵,受到耻辱就觉得丢人,因此得之也惊,失之也惊。为什么畏惧大的祸患也心惊呢?因为我们常想到自己,如果我们忘了自己,那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说,能够以贵身的态度治理天下,才可把天下托付他;以爱身的态度治理天下,才可把天下交给他。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_,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不见的叫做“夷”;听不到的叫做“希”;摸不着的叫做“微”。道既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又何必去穷究它的形象呢?因为它是混沌一体的。这个混沌一体的道,在高并不显得光亮;在低也不显得昏暗。只不过是那样的幽微深厚而又不可名状,到最后还是归于无物。这叫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也可称它为恍惚不定的状态。你迎着它,却看不到它;随着它,也望不见它。秉执着这亘古就已存在的道,就可以驾驭万事万物。能够了解这亘古存在的道,就知道“道”的规律了。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译文】

古时有道之士真是不可思议,他胸中的智慧深不可测。因为他深不可测,所以要描述他的话,也只能勉强形容而已。他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冬天涉足于河川;警惕的样子好像提防四邻窥伺;拘谨严肃好像身为宾客;融和可亲好像春风中冰的解冻;淳厚朴质好像未经雕琢的素材;心胸开阔好像空旷的山谷;浑朴淳和好像混浊的大水。试问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谁能在安定中生动起来而慢慢地活泼?惟独得道的人,才有这种能力了。因为得道的人不自满,所以才能做到吐故纳新的效果。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若是致虚、宁静的工夫达到极致,做到去知去欲。那么万物的生长、活动,我们都不难看出他们是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往复循环的规律。虽然万物复杂众多,到头来还是要各返根源。回返根源叫做“静”,也叫“复命”。这是万物变化的常规,所以“复命”叫做“常”。了解这个常道可称为明智。不了解这个常道而轻举妄动,就要产生祸害了。了解常道的人无事不通,无所不包;无事不通,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做到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永垂不朽。如此,终生也就可免于危难了。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上等的国君治理天下,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人民各顺其性,各安其生,所以人民只知有国君的存在;次一等的国君,以德教化民,以仁义治民,施恩于民,人民更亲近他、称颂他;再次一等的国君,以政教治民,以刑法威民,所以人民畏惧他;最差的国君,以权术愚弄人民,以诡诈欺骗人民,法令不行,人民轻侮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这种国君本身诚信不足,人民当然不相信他。最上等的国君是悠闲无为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然而人民都能各安其生,得到最大的益处。等到事情办好,大功告成,人民却不晓得这是国君的功劳,反而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呀。”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废弃以后,才有仁义;随着智巧的出现以后,才产生诈伪;家庭不睦以后,才显出孝慈;国家昏乱以后,才产生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

聪明和智巧伤害自然,所以弃绝它人民反而得到百倍的益处;仁和义束缚天性,所以弃绝它人民反而能恢复孝慈的天性;机巧和货利,能使人产生盗心,所以弃绝了它,盗贼自然就绝迹。这三者都是巧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弃绝它们,而使人心有所归属。这便是外在要表现纯真,内在保持质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__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_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知识是一切忧愁烦恼的根源,弃绝一切知识,就不会再有忧愁烦恼。恭敬地应声“是”,和愤怒地应声“哼”,相差究竟有多少?世人所说的“善”,和大家公认的“恶”,究竟相差在那里?这没有一定的准则,我也不能独断专行,显露锋芒,遭人嫉妒。应该存着别人害怕,我也害怕的心理。因为宇宙的道理本是广大无边的,很难完全显示给别人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人和光同尘,以减少自己的过错。我的存心和世人大不相同。比方说:世人快快乐乐的样子,好像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像在春天登台远眺。唯独我淡泊名利,就像不知嬉笑的婴孩,又好像无家可归的游子似的。众人自得自满,似乎有用不尽的才智和能力;唯有我好像匮乏不足的样子。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是那样的混沌!世人都光耀自炫,唯独我昏昏昧昧的样子;世人都清楚精明,唯独我无所识别的样子。我恬淡宁静,好像大海一样的寂寥广阔,我无系无絷,好像大风一样,没有目的,没有归宿。世人好像皆有所用,皆有所为,唯独我愚钝而且鄙陋。世人都竞逐浮华,崇尚文饰,唯有我与众不同,见素抱朴。为什么我会这样呢?实在是因为我太看重内心的生活,抱住人生的本源,一心以得道为贵啊!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之人,他的一切言谈举止都随着道而转移。道是什么样子呢?道这样东西,是恍恍惚惚的,说无又有,说实又虚,既看不清又摸不到。可是,在这恍惚之中,它又具备宇宙的形象;在这恍惚之中,它又涵盖了天地万物。它是那么深远而幽微,可是其中却具有一切生命物质的原理与原质。这原理与原质是非常地真实可信的。从古迄今,道一直存在,它的名字永远不能消去,依据它才能认识万物的本始,因它一直在从事创造万物的活动,我就是从“道”才认识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的。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能够伸直,低下反而可以充盈得益,破旧反而可以迎新,少取反而可以多得,若是贪多反而弄得迷惑。所以圣人紧守着“道”。不自我表扬,反而显得突出;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够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够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而能够长久。这都是不和人争反而能显现自己的结果。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这样反而成全了他的伟大。古人所说的“曲就是全”等语,难道还会虚假?能够做到这些,道亦会归向他了。



  • 銆鑰佸瓙銆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銆鑰佸瓙銆鍘熸枃鍙婄炕璇濡備笅锛氬師鏂囷細閬撳彲閬擄紝闈炲父閬擄紱鍚嶅彲鍚嶏紝闈炲父鍚嶏紱鏃狅紝鍚嶅ぉ鍦颁箣濮嬶紱鏈夛紝鍚嶄竾鐗╀箣姣嶃傛晠甯告棤锛屾浠ヨ鍏跺锛涘父鏈夛紝娆蹭互瑙傚叾寰笺傛涓よ咃紝鍚屽嚭鑰屽紓鍚嶏紝鍚岃皳涔嬬巹銆傜巹涔嬪張鐜勶紝浼楀涔嬮棬銆傝瘧鏂囷細鍙互璇村嚭鏉ョ殑閬擄紝灏变笉鏄案鎭掍笉鍙樼殑鈥滈亾鈥濄傚彲浠ュ彨寰楀嚭鏉ョ殑鍚嶏紝灏变笉鏄案鎭掍笉鍙樼殑鈥滃悕鈥...
  • 楂樹簩銆鑰佸瓙銆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銆婄鍗佷竴绔犮缈昏瘧锛氫笁鍗佹牴杈愭潯姹囬泦鍒颁竴鏍规瘋涓殑瀛旀礊褰撲腑锛屾湁浜嗚溅姣備腑绌虹殑鍦版柟锛屾墠鏈夎溅鐨勪綔鐢ㄣ傛弶鍜岄櫠鍦熷仛鎴愬櫒鐨匡紝鏈変簡鍣ㄥ叿涓┖鐨勫湴鏂癸紝鎵嶆湁鍣ㄧ毧鐨勪綔鐢ㄣ傚紑鍑块棬绐楀缓閫犳埧灞嬶紝鏈変簡闂ㄧ獥鍥涘鍐呯殑绌鸿櫄閮ㄥ垎锛屾墠鏈夋埧灞嬬殑浣滅敤銆傛墍浠ワ紝鈥滄湁鈥濈粰浜轰究鍒╋紝鈥滄棤鈥濆彂鎸ヤ簡瀹冪殑浣滅敤銆傘婄浜屽崄鍥涚珷銆嬬炕璇戯細韪捣鑴氳窡鎯宠...
  • 鑰佸瓙5000鏂鍏ㄦ枃鍙婅瘧鏂
    绛旓細涓嶅皻璐わ紝浣挎皯涓嶄簤锛涗笉璐甸毦寰椾箣璐э紝浣挎皯涓嶄负鐩楋紱涓嶈鍙锛屼娇姘戝績涓嶄贡銆傛槸浠ュ湥浜轰箣娌伙紝铏氬叾蹇冿紝瀹炲叾鑵癸紝寮卞叾蹇楋紝寮哄叾楠ㄣ傚父浣挎皯鏃犵煡鏃犳銆備娇澶櫤鑰呬笉鏁负涔熴備负鏃犱负锛屽垯鏃犱笉娌汇備笂澹惉閬擄紝涓+瀛橀亾锛屼笅澹糠閬撱傝糠棰狅紝鏄互鐭ュ墠鑰屽悗锛岀煭鑰岄暱锛屼笉寰楀叾鎵銆傚湥浜哄鍏跺锛屽ぉ涓嬩箣鑷虫煍锛屽叾鐘圭坏缁...
  • 鑰佸瓙涓夌珷鍘熸枃鍜岀炕璇
    绛旓細銆婅佸瓙涓夌珷銆嬪師鏂囧拰缈昏瘧濡備笅锛氬師鏂囷細涓嶅皻璐わ紝浣挎皯涓嶄簤锛涗笉璐甸毦寰椾箣璐э紝浣挎皯涓嶄负鐩楋紱涓嶈鍙锛屼娇姘戝績涓嶄贡銆傛槸浠ュ湥浜轰箣娌伙紝铏氬叾蹇冿紝瀹炲叾鑵癸紝寮卞叾蹇楋紝寮哄叾楠ㄣ傚父浣挎皯鏃犵煡鏃犳銆備娇澶櫤鑰呬笉鏁负涔熴備负鏃犱负锛屽垯鏃犱笉娌汇傜炕璇戯細涓嶆帹宕囪搐鎵嶏紝浣夸汉姘戜笉涓衡滆搐鎵嶁濅簤鏂楋紱涓嶈吹閲嶉毦浠ュ緱鍒扮殑鐝嶇墿锛屼娇浜烘皯...
  • 楂樹簩銆鑰佸瓙銆嬪洓绔鍘熸枃缈昏瘧
    绛旓細楂樹簩銆鑰佸瓙銆嬪洓绔鍘熸枃缈昏瘧濡備笅锛1銆佷笁鍗佽緪鍏变竴姣傦紝褰撳叾鏃狅紝鏈夎溅涔嬬敤銆傚煆鍩翠互涓哄櫒锛屽綋鍏舵棤锛屾湁鍣ㄤ箣鐢ㄣ傚嚳鎴风墫浠ヤ负瀹わ紝褰撳叾鏃狅紝鏈夊涔嬬敤銆傛晠鏈変箣浠ヤ负鍒╋紝鏃犱箣浠ヤ负鐢ㄣ傜炕璇戯細涓夊崄鏍硅緪鏉★紝鑱氶泦鍒拌溅姣備笂锛屽湪杞︽瘋涓棿鏄┖鐨勬椂锛屾墠鏈夎溅鐨勪綔鐢ㄣ傛弶鍜岄櫠鍦熷仛鎴愬櫒鐨匡紝鍙湁鍣ㄥ叿涓棿鏄┖鐨勶紝鎵嶆湁鍣ㄧ毧鐨勪綔鐢ㄣ
  • 涓婂杽鑻ユ按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鍘熸枃 鑰佸瓙路鍏珷 鑰佸瓙 銆斿厛绉︺曚笂鍠勮嫢姘淬傛按鍠勫埄涓囩墿鑰屼笉浜夛紝澶勪紬浜轰箣鎵鎭讹紝鏁呭嚑浜庨亾銆傚眳鍠勫湴锛屽績鍠勬笂锛屼笌鍠勪粊锛岃█鍠勪俊锛屾鍠勬不锛屼簨鍠勮兘锛屽姩鍠勬椂銆傚か鍞笉浜夛紝鏁呮棤灏ゃ璇戞枃 鏈楂樺鐣岀殑鍠勮灏卞ソ鍍忔按涓鏍枫傛按鍠勪簬婊嬫鼎涓囩墿鑰屼笉涓庝竾鐗╃浉浜夛紝鍋滅暀鍦ㄤ紬浜洪兘涓嶅枩娆㈢殑鍦版柟锛屾墍浠ユ渶鎺ヨ繎浜庘滈亾鈥濄傚杽浜...
  • 鑰佸瓙閬撳痉缁忓叏鏂 鑰佸瓙閬撳痉缁忓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銆閬撳痉缁路绗竴绔犮嬩綔鑰咃細鑰佸瓙锛屾湞浠o細鏄ョ銆1銆鍘熸枃锛氶亾鍙亾锛岄潪甯搁亾锛涘悕鍙悕锛岄潪甯稿悕銆傛棤鍚嶏紝澶╁湴涔嬪锛屾湁鍚嶏紝涓囩墿涔嬫瘝銆傛晠甯告棤娆诧紝浠ヨ鍏跺锛屽父鏈夋锛屼互瑙傚叾寰笺傛涓よ咃紝鍚屽嚭鑰屽紓鍚嶏紝鍚岃皳涔嬬巹锛岀巹涔嬪張鐜勶紝浼楀涔嬮棬銆2銆璇戞枃锛氣滈亾鈥濆鏋滃彲浠ョ敤瑷璇潵琛ㄨ堪锛岄偅瀹冨氨鏄父鈥滈亾鈥(鈥滈亾鈥濇槸...
  • 銆鑰佸瓙銆嬪洓绔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銆鑰佸瓙銆嬪洓绔鍘熸枃鍙婄炕璇濡備笅锛氫竴銆佸師鏂 1銆佷笁鍗佽緪鍏变竴姣傦紝褰撳叾鏃狅紝鏈夎溅涔嬬敤銆傚煆鍩翠互涓哄櫒锛屽綋鍏舵棤锛屾湁鍣ㄤ箣鐢ㄣ傚嚳鎴风墫浠ヤ负瀹わ紝褰撳叾鏃狅紝鏈夊涔嬬敤銆傛晠鏈変箣浠ヤ负鍒╋紝鏃犱箣浠ヤ负鐢ㄣ2銆佷紒鑰呬笉绔嬶紝璺ㄨ呬笉琛岋紝鑷鑰呬笉鏄庯紝鑷槸鑰呬笉褰帮紝鑷紣鑰呮棤鍔燂紝鑷煖鑰呬笉闀裤傚叾鍦ㄩ亾涔燂紝鏇颁綑椋熻禈琛岋紝鐗╂垨鎭朵箣銆傛晠...
  • 鑰佸瓙鍘熸枃鍙婄炕璇鍙婃敞閲
    绛旓細鑰佸瓙鍘熸枃銆缈昏瘧鍙婃敞閲婂涓嬶細涓銆佸師鏂 涓夊崄杈愬叡涓姣傦紙杞﹁疆鐨勪腑蹇冧綅缃紝涓庤緪鐩告帴锛夛紝褰撳叾鏃狅紝鏈夎溅涔嬬敤銆傚煆鍩达紙鍜屾偿锛変互涓哄櫒锛屽綋鍏舵棤锛屾湁鍣ㄤ箣鐢ㄣ傚嚳鎴风墫锛堥棬绐楋級浠ヤ负瀹わ紝褰撳叾鏃狅紝鏈夊涔嬬敤銆傛晠鏈変箣浠ヤ负鍒╋紝鏃犱箣浠ヤ负鐢ㄣ傦紙绗崄涓绔狅級浼侊紙韪捣鑴氳窡锛夎呬笉绔嬶紝璺ㄨ呬笉琛岋紝鑷锛堟樉闇诧級鑰呬笉鏄庯紝鑷槸锛...
  • 鑰佸瓙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銆鑰佸瓙銆鍘熸枃鍜岀炕璇 绗竴绔 閬撳彲閬,闈炲父閬;鍚嶅彲鍚,闈炲父鍚;鏃,鍚嶅ぉ鍦颁箣濮;鏈,鍚嶄竾鐗╀箣姣嶃傛晠甯告棤,娆蹭互瑙傚叾濡;甯告湁,娆蹭互瑙傚叾寰笺傛涓よ,鍚屽嚭鑰屽紓鍚,鍚岃皳涔嬬巹銆傜巹涔嬪張鐜,浼楀涔嬮棬銆 銆愯瘧鏂囥 鍙互璇村嚭鏉ョ殑閬,灏变笉鏄案鎭掍笉鍙樼殑鈥滈亾鈥濄傚彲浠ュ彨寰楀嚭鏉ョ殑鍚,灏变笉鏄案鎭掍笉鍙樼殑鈥滃悕鈥濄傗滄棤鈥,鏄ぉ鍦板舰...
  • 扩展阅读:老子天之道原文及翻译 ... 老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 《老子》四章及其翻译 ... 老子原文及翻译及注音 ...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 ...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 ... 《老子》二章全文翻译 ... 《老子》三十辐共一毂 ... 《老子》翻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