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研究历史及现状 聊斋志异女性塑造的研究现状

\u300a\u804a\u658b\u5fd7\u5f02\u300b\u4e2d\u7231\u60c5\u6545\u4e8b\u7684\u56fd\u5185\u5916\u7814\u7a76\u73b0\u72b6\u53ca\u53d1\u5c55\u8d8b\u52bf \u6025\uff01

\u300a\u804a\u658b\u5fd7\u5f02\u300b\u662f\u4e00\u90e8\u5177\u6709\u72ec\u7279\u601d\u60f3\u98ce\u8c8c\u548c\u827a\u672f\u98ce\u8c8c\u7684\u6587\u8a00\u77ed\u7bc7\u5c0f\u8bf4\u96c6\u3002\u591a\u6570\u5c0f\u8bf4\u662f\u901a\u8fc7\u5e7b\u60f3\u7684\u5f62\u5f0f\u8c08\u72d0\u8bf4\u9b3c\uff0c\u4f46\u5185\u5bb9\u5374\u6df1\u6df1\u5730\u624e\u6839\u4e8e\u73b0\u5b9e\u751f\u6d3b\u7684\u571f\u58e4\u4e4b\u4e2d\uff0c\u66f2\u6298\u5730\u53cd\u6620\u4e86\u84b2\u677e\u9f84\u6240\u751f\u6d3b\u7684\u65f6\u4ee3\u7684\u793e\u4f1a\u77db\u76fe\u548c\u4eba\u6c11\u7684\u601d\u60f3\u613f\u671b\uff0c\u7194\u94f8\u8fdb\u4e86\u4f5c\u5bb6\u5bf9\u751f\u6d3b\u7684\u72ec\u7279\u7684\u611f\u53d7\u548c\u8ba4\u8bc6\u3002

\u9664\u4e86\u8096\u50cf\u63cf\u5199\u5916\uff0c\u4e2a\u6027\u5851\u9020\uff0c\u8bed\u8a00\u5bf9\u8bdd\u63cf\u5199\uff0c\u51fa\u573a\u73af\u5883\u63cf\u5199\uff0c\u884c\u4e3a\u63cf\u5199\uff0c\u54c1\u884c\u7b49\uff0c\u5fc3\u7406\u63cf\u5199\u597d\u50cf\u4e0d\u591a\u3002

\u804a\u658b\u4e2d\u7684\u5973\u5b50\u4e2a\u6027\u9c9c\u660e\uff0c\u5982\u5a74\u5b81\u7684\u5355\u7eaf\u5a07\u61a8\uff1b\u845b\u5dfe\u7d2b\u7684\u6d12\u8131\uff0c\u592b\u541b\u6000\u7591\u5979\u65f6\uff0c\u5979\u5c06\u5a74\u513f\u629b\u5728\u5730\u4e0a\uff0c\u8f6c\u8eab\u79bb\u53bb\uff0c\u518d\u65e0\u8e2a\u8ff9\uff0c\u5979\u4eec\u60f3\u6765\u5c31\u6765\u60f3\u53bb\u5c31\u53bb\uff0c\u6ca1\u6709\u4e16\u4fd7\u7ea6\u675f\uff1b\u970d\u5a18\u8f97\u8f6c\u4e00\u5bb6\u5230\u53e6\u4e00\u5bb6\uff0c\u4ece\u4e0d\u5728\u4e4e\u4e16\u4eba\u600e\u4e48\u8bf4...

\u8bed\u8a00\u4e0a\uff0c\u8fd9\u4e9b\u7f8e\u5a07\u5a18\u90fd\u5f88\u6709\u6587\u91c7\uff0c\u541f\u8bd7\u4f5c\u8d4b\uff0c\u7434\u68cb\u4e66\u753b\uff0c\u65e0\u6240\u4e0d\u901a\uff0c\u516c\u5b59\u4e5d\u5a18\u541f\u201c\u5341\u5e74\u9732\u51b7\u67ab\u6797\u6708\u201d\u7684\u8bd7\uff0c\u7fe9\u7fe9\u4e0e\u53cb\u4eba\u5f08\u68cb\uff0c\u9999\u7389\u4e0e\u7edb\u96ea\u4e5f\u90fd\u6587\u91c7\u6590\u7136...

\u5bf9\u8bdd\u4e0a\u4e5f\u5f88\u6709\u770b\u5934\uff0c\u83b2\u9999\u4e2d\u4e00\u9b3c\u4e00\u72d0\u4e92\u76f8\u731c\u5fcc\u7684\u8bdd\u8bed\uff0c\u5ae6\u5a25\u4e2d\u7684\u8bed\u8a00\u4e0e\u884c\u4e3a\uff0c\u5c0f\u8c22\u4e0e\u79cb\u5bb9\u637b\u80e1\u987b\u7b49\u7684\u8c03\u76ae\u53ef\u7231...

\u4e91\u841d\u516c\u4e3b\u3001\u5ae6\u5a25\u7b49\u7684\u6392\u573a\u662f\u73af\u5883\u63cf\u5199\uff0c\u8303\u5341\u4e00\u5a18\u4e0e\u98ce\u4e09\u5a18\u7684\u53cb\u8c0a\u53ca\u73ca\u745a\u7684\u5b5d\u662f\u4ece\u54c1\u683c\u8fdb\u884c\u63cf\u5199...

\u8096\u50cf\u63cf\u5199\u5012\u5728\u5176\u6b21\u3002

  《聊斋志异》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笔者从评点文本的整理与考辨、评点的思想价值、小说理论价值、评点家、评点史等方面,对这30年的成果进行爬梳整理,力求作出客观的评述,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对《聊斋志异》评点研究有所推进。

  古代的文人墨客,读书时经常在句里行间,书头文尾,加以简要的评语或施以丹黄圈点,用以品藻诗文,抒发体会,人们把这种形式称作“评点”或“评注”,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批评形式之一。由于其表现形式零碎、不成系统、故一直以来被遗忘在历史尘埃里。直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思想的解放和认识的逐步深入,随着对“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的深入讨论,人们才将关注目光投射到评点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上来。《聊斋志异》评点研究就是随着这股思潮涌现出的新的学术课题。

  通行的是:将与作品连为一体的批评称之为“评点”,其形式包括序跋、读法、眉批、旁批、夹批、总批和圈点 [1] (P6)。可以看出,与文本紧密结合的批评是评点的主体,鉴于此,对于只以单篇形式独立存在、没有批语与之相呼应的序跋为对象的研究文章,本文暂不收录。本文从评点文本的整理与考辨、评点的思想价值、评点小说理论价值、评点家、评点史、评点形式等方面,对近30年的《聊斋志异》评点的研究现状进行爬梳整理,力求作出客观的评述,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对《聊斋志异》评点研究有所推进。

  一、

  在古代,小说地位无法与正统的诗文相比,因而依附于它的“小说评点”,其处境可想而知。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大量小说评点者的真实姓名湮没无闻,能够刊刻随原著一起传播的评点本毕竟有限。未被发现的评点本尚且不论,就是被公认为《聊斋志异》评点大家的冯镇峦和但明伦等评点本的相关资料也十分有限。因此,对评点本的搜集、整理、考辨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2] (P1-12)、[3] (P75-92); [4] (P78-87)虽然王渔洋在《聊斋志异》的传播及评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小说原著版本的复杂性及传抄过程中的偏差,导致王渔洋评点也出现异文。如万隆 [5] (P85-93)认为王渔洋批语为32条,而王清平 [6] (P111-115)则坚持是36条。后者立论翔实,论据有力,故较为可信。《〈聊斋志异〉“王评”考述》 [7] (P13-19)一文,对王渔洋评点写作时间、蒲松龄抄录王评的形式等加以考证。以上三篇文章无疑为我们认识王士禛评点之原貌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张菊如《王批〈聊斋志异〉评价》 [8] (P120-128)发现有正书局排印出版的《原本加批〈聊斋志异〉》的付排印本是《王批〈聊斋志异〉》,只不过被增删篡改过。杨海儒 [9] (P136-155)亦对“有正本”提出了质疑,认为有正本已非蒲著之原貌,而是经过书商的篡改。这两篇文章均是经过细心考辨得出的结论,对正确认识“有正本”之发展演变有指导作用。

  总的看来,关于评点本的整理考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广大学者同仁的继续努力。

  二、

  该文将评点放到但明伦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其价值,无疑有新颖之处。汪庆元《〈聊斋志异〉方舒岩评点初探》 [12] (P85-98)认为方评多是触时事而发,他以强烈的爱憎赞扬了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批判了封建统治势力、封建知识分子的软弱,小市民的虚荣及其封建道德观念等等。可见方评的批判力度与广度要超过其他诸家。该文持论中肯,论证严谨,具有参考价值和认识价值。

  21世纪以来关于思想方面的学术成果虽然比较少,但研究视角有所拓展。如张稔穰《冯镇峦、但明伦等对〈聊斋志异〉思想内容的评点》 [13] (P75-83)认为但明伦、冯镇峦等人的评点与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比较起来,更重视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他们评点的依据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评点内容涉及作者立言本旨、作品中人物言行心理、作品写到的社会现象等许多方面。陈昌茂、毛翔《论〈聊斋志异〉但明伦评点本中的孝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4] (P72-77)一文,从对但明伦其名的阐释入手,对“孝”和“悌”进行分类并加以评述。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试图挖掘但明伦关于“孝悌”思想的现代意义。另外何金文、董玉洪、张文、张四妮等文,王先霈等人的专著中间偶有涉及,兹不赘述。

  三、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观照小说评点,是当今小说评点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比较深入的部分。关注的焦点大致集中在评点包含的创作动机、篇章结构、艺术形象塑造等方面。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利于深化《聊斋志异》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亦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当下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对象。如孙一珍 [10] (P282-310)总结出但评关于艺术创作的八大辩证关系、塑造艺术形象的十种笔法等,是较早进行《聊斋志异》评点研究的成果之一。盛瑞裕 [11] (P340-353)的《聊斋但评特色之我见》承袭了孙一珍的思路,他将艺术形式分为文法和章法两种,与孙一珍的分法多有交叉。赵馥的《但明伦小说鉴赏体系之研究》 [15] (P93-98)一文,一改视评点零散琐屑、无系统的观点,从鉴赏家审美情感之再现、聊斋艺术美之升华、立体化的审美鉴赏体系、聊斋艺术客观效应之反馈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但评的审美体系。这篇文章立论严谨,论据明晰,观点新颖,深化了对但明伦评点的系统化研究。

  《冯镇峦评本〈聊斋志异〉初探》 [16] (P83-89)认为冯氏是把《聊斋志异》当作“小说”来分析和批评的,准确地把握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为冯镇峦其人其事其评点的研究开了一个好头。在《明清小说评点中的“另类”——冯镇峦、但明伦等对〈聊斋志异〉艺术规律的发掘》 [17] (P123-130)中,张稔穰先生指出:在小说理论史上,冯、但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他们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特色,分析了“志异”产生的深层原因,挖掘出了蒲松龄塑造鬼狐形象的特点及主要方法,并对一些独特的“文法”进行了分析和命名。该文材料丰赡,论述详尽,是一篇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评点之传播价值研究

  小说评点的兴起和发展是以推动小说的商业传播为其主要目的,评点几乎成了小说传播的一种促销手段。《聊斋志异》评点的繁荣也离不开这个原因。以往人们只关注评点的理论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视野的扩大,研究方法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除理论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的研究,如传播价值。盛瑞裕 [11] (P340-353)先生独具慧眼,他认识到了评点的传播价值和商业价值,认为《聊斋》评点,往往能因评点家的真知灼见而一语中的,起到“传作者苦心,开读者了悟”的作用,成为沟通作者和读者心灵的桥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不容低估的存在价值。文章对这个问题虽着墨不多,但把握准确。这对《聊斋志异》评点的多视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后,小说评点传播价值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据谭帆先生认为,小说评点的传播价值大致表现为内外两端。就外在现象而言,表现为小说评点对小说的传播和普及的促进;就内在形态而言,则表现为评点本身在欣赏层面上对读者的阅读影响和指导作用 [1] (P117)。张文 [19]主要着眼点是但明伦评点对读者阅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是内在形态的研究。黄晓明 [30]则着眼于评点的外在现象,强调评点活动对《聊斋志异》的文本的改动,以及其地位的不断攀升中所起的作用。

  五、评点家研究

  评点家研究是评点内容研究深化的表现之一。关于评点家的生平资料,疑问颇多,鲜有详备者。故近年来,一部分学者致力于评点家其人其事的考证。八十年代,孙一珍和盛德瑞的文章中对但明伦其人其事有所涉及,但都未作深入考察。九十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如吴丕的《但明伦小传》 [31] (P83-87)和寇金富的《著名聊斋评论家但明伦》 [32] (P35-37),就是专门介绍但明伦的文章。吴先生以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但明伦其人其事,在肯定他文学造诣的基础上,对历史上把但明伦誉为“名贤”和“了不起的军事家”这一观点提出异议,并举出大量的事实证明其“交易退敌术”的荒谬,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真实的但明伦。寇金富则恰恰相反,他是以赞扬为基调,对其所犯过的历史错误则一笔带过而着重肯定其评点《聊斋志异》所作的贡献。在继承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山东师范大学张文 [19]又向纵深挖掘,他根据《清朝贡举年表》、《清朝御史题名录》、《广顺州志》、《清史稿》等文献资料,撰写的《但明伦论》一节,论据充足、可靠,论证逻辑严谨,可以看作是关于但明伦比较详细、客观、公正的考述,显示了较高的学术功底。

  何金文、胡邦炜的《冯镇峦评本〈聊斋志异〉初探》 [16] (P83-89)是研究冯镇峦评点的早期成果。关于冯镇峦其人其事其文,有简短介绍,认为“在四川清代的学术史上,冯镇峦无疑是一个值得发掘的人物。”关于冯镇峦的籍贯,学者们一般根据其在《读聊斋杂说》“涪陵冯镇峦远村氏”的落款以及《喻序》推出:冯镇峦,字远村,涪陵人。涪陵究竟何指?研究者一般认为是今四川涪陵。据李胜、张勤 [26] (P134-137)考,冯镇峦之籍贯“涪陵”,乃用隋唐及宋时古称,实为当时之合州即今日之重庆合川。材料有据,考辨有力,表现出了其相当的学术功力。

  《聊斋志异》方评的出现比较晚,关于其作者方舒岩,后人知之甚少。汪庆元的《〈聊斋志异〉方舒岩评点初探》 [12] (P85-98),根据评点对其籍贯及其评点年代作出了初步推测:方舒岩,浙江淳安县人,他评点《聊斋志异》应该是嘉庆十六年以后的几年间中的事情。关于方舒岩的研究有待于史料的进一步发掘。吕扬、张菊如、刘世德及董玉洪、孙虎堂、黄晓明、张四妮等人论文中均对部分评点家生平有所介绍。

  六、评点史的研究

  不容置疑,科学每前进一步,都是以继承吸收前人成果为基础的,因此对清人研究成果进行爬梳整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吕扬的《〈聊斋志异〉研究史话》 [33] (P90-94)、赵伯陶《读〈聊斋〉札记——〈聊斋〉清人旧评刍议》 [34] (P71-83)、黄洽的《自出手眼,别开天地——清人〈聊斋志异〉的评点述说》 [35] (P72-75)等均是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宏观介绍了清代《聊斋志异》的评点情况或研究情况,但论述各有侧重。吕扬以宏观的视野,把《聊斋志异》三百多年的研究史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为“志异”正名时期。如高珩、唐梦赉等人对“子不语”派的批判;二是从《聊斋志异》成书到冯评出现,这个时期的评点和评论大多是放在对蒲的创作意图和小说艺术成就的探讨上;三是评点期。这个时期评点本大量出现,对《聊斋志异》展开了全面的研究。黄洽则是从评点内容着手,将清人《聊斋志异》评点也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为《聊斋志异》正名、对小说思想价值的揭示、对小说创作特色的分析。这两种分法各有其合理之处,对我们系统了解《聊斋志异》评点的总体概况有一定帮助。

  据盛伟 [36] (P75-80)先生统计,现存《聊斋志异》评本有十六、七家之多。其成就孰高孰低,人们议论纷纷。如何用一种较为合理的标尺为参照物,去衡量各家的成就与价值?赵伯陶找到了“小说评点派”这把尺子。他从小说评点派的角度观照诸家评点,认为王渔洋与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三家不同,是文人兴之所至下的笔墨,而三家评点亦各有轩轾。冯评重在宏观把握,但评显示了卓越的艺术鉴赏力,往往于微观之处见精神。何评较冯、但二家为单薄,但其闪光之处也值得玩味。综观四家评点,作者可谓是抓住了它们的主要特色。亦有学者就某一家评点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比如张文的《但评研究综述》 [37] (P8-11),就是针对近30年但明伦评点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

  七、评点形式的研究

  近30年关于“评点”批评方式本身特征的研究成果较少,主要集中在对评点形式、评点方法的探索与总结以及评点语言特色等问题。评点具体形式包含哪些,历来观点不一。如黄晓明 [30]认为《聊斋志异》评点的形式包括:1、序跋;2、边缘批语;3、行间批语;4、本文后总批,包括作者自评;5、强调符号;6文后附录;7、插图等。笔者认为这种分法将评点的外延过度扩大,消解了“评点”之所以为“评点”的特性。孙树木《浅谈冯镇峦对〈聊斋志异〉的评点》 [38] (P69-71)一文中,对冯评中大量的夹评予以观照,并归纳出比较法、比喻法、借用法等冯镇峦常用的评点方法。对于各家评点的语言特色,亦有学者关注,如张文 [19]对但明伦评点语言的特色的挖掘,认为但评有“评点细致、富有层次、语带禅机、幽默风趣、擅长譬喻,有详细的论述”等诸多优点。张四妮 [20]归纳总结了冯镇峦叙事简洁、喜用典故、语言容量大的特点。与其他问题相比较而言,评点形式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

  八、影响评点的文化因素的研究

  文学是文化之花。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孕育其的土壤——文化。因此,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审视《聊斋志异》诸家评点,是研究走向深入的表现,也是研究向多元、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视角较少为人注意,值得认真研究。

  今之学者蒋玉斌 [39] (P95-98,111)打破以往研究“只关注评点本身的拘囿”,将关注的目光扩展到整个清代的文化史,特别是清代的学风。认为清代的经世致用、考据、崇尚古文之风深深影响了《聊斋志异》的评点。他指出“在清代学风的文化背景之下观照《聊斋志异》评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小说评点(尤其是文言小说评点)在理论史上的独特地位。毋庸讳言,这也有利于我们准确而深入地理解饱含蒲松龄‘孤愤’之情的《聊斋志异》的深刻内涵。”文章视野宽广,阐释精深,论述详密,考证谨严,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董玉洪 [40] (P86-87)亦是从文化层面上去探索影响《聊斋志异》评点勃兴的文化背景及原因,他指出:小说评点形式的成熟和《聊斋志异》本身批判现实和崇尚真情的题材魅力共同促成《聊斋志异》评点的勃兴及广泛传播。将《聊斋志异》评点放在小说评点史、清代的文化史、思想史的三维坐标上去予以定位,这样的尝试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聊斋志异》的价值。除此之外,黄晓明、张四妮等人的文章也涉及到了这一问题。

  九、回顾与展望

  近三十年来,《聊斋志异》评点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不乏见解新颖、学术价值较高的论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些论文缺乏对研究的推进作用和对他人的启发意义。研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甚至有待于新的突破。

  1、新资料的发现和整理。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利用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资料的突破往往会带来研究的新进展。《聊斋志异》一些评点本尚有许多相关基础资料不详,存在大量可以挖掘的空间,因此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的努力。

  2、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拓展。探究范围的大小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有直接的关系。既有的成绩并不表明我们的研究范围已经穷尽了。因为客观方面,有许多材料有待发掘或正在被不断发现;主观方面,与研究者的思维、视野的转变和拓展有关系。以现有成果来看,新世纪以来,研究者们往往将目光锁定在冯评、但评上。而其他各家有的仅仅是整理出来而没有人去研究,有的至今为止只有一篇概括性介绍的文字,我们理应发掘其有价值的资源。

  3、更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已有成果大多从小说理论角度看评点,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关注。评点在中国小说史上虽然是以“批评”的面貌出现的,但其实际所表现的内涵远非文学可以涵盖。今之学者应当建立在对新学科、新方法吸收的基础上,把小说评点从以往纯作理论批评研究的狭隘视角中解放出来,研究影响《聊斋志异》评点产生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把握其多重的文化价值。

  十、结语

  小说评点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批评形式,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必定会推进中国小说理论的建设和特色文学理论的建设。《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在国际上也有重要的影响。关于它的评点理应得到重视。

  • 鑱婃枊鐮旂┒鍘嗗彶鍙婄幇鐘
    绛旓細銆婂啹闀囧肠璇勬湰銆鑱婃枊蹇楀紓銆夊垵鎺 [16] (P83-89)璁や负鍐皬鏄妸銆婅亰鏂嬪織寮傘嬪綋浣溾滃皬璇粹濇潵鍒嗘瀽鍜屾壒璇勭殑,鍑嗙‘鍦版妸鎻″埌浜嗙敓娲荤湡瀹炰笌鑹烘湳铏氭瀯涔嬮棿鐨勫叧绯,涓哄啹闀囧肠鍏朵汉鍏朵簨鍏惰瘎鐐圭殑鐮旂┒寮浜嗕竴涓ソ澶淬傚湪銆婃槑娓呭皬璇磋瘎鐐逛腑鐨勨滃彟绫烩濃斺斿啹闀囧肠銆佷絾鏄庝鸡绛夊銆堣亰鏂嬪織寮傘夎壓鏈寰嬬殑鍙戞帢銆 [17] (P123-130)涓,...
  • 鑱婃枊涓殑涔︾敓浜虹墿褰㈣薄鍒嗘瀽
    绛旓細绗竴閮ㄥ垎锛氬鈥滀功鐢熲濊繖涓姒傚康浣滃嚭姣旇緝娓呮櫚鐨勭晫瀹氾紝缁撳悎鍏朵笌浼犵粺瑙傚康涓滃+鈥濈殑鍏崇郴锛屾寚鍑烘湰鏂囩殑鐮旂┒瀵硅薄涓昏鏄偅浜涗互杩涘+涓虹洰鏍囷紝浣嗗張灏氭湭杩堝叆浠曢旓紝澶勪簬绀句細涓笅灞傜殑璇讳功浜恒傜患杩般鑱婃枊銆嬩功鐢熷舰璞$爺绌剁殑鍘嗗彶涓鐜扮姸锛氫粠娓呬唬鏂囦汉鍚夊厜鐗囩窘鐨勮瘎鐐癸紝鍒拌繎浠e悇閮ㄦ枃瀛﹀彶灏忚鍙茬殑绮楃暐甯﹁繃锛岀洿鑷充粖鏃ョ悍绻佸鏍风殑璁烘枃...
  • 鑱婃枊蹇楀紓鐨勫コ鎬у舰璞鐮旂┒鐜扮姸
    绛旓細銆鑱婃枊蹇楀紓銆嬩腑鐨勩婂▏濞溿嬬瘒鏇村甫鏈夊涓ゆу叧绯荤殑鎬濈储鎬х殑鍐呮兜,杩欑瘒灏忚鍓嶅崐閮ㄥ垎鏄啓瀛旈洩绗犺鍒扮編涓界殑鐙愬コ濞囧浜х敓鐖辨偊涔嬫儏,鍚庡崐閮ㄥ垎鍦ㄥ瓟闆瑺鍜屽彟涓鐙愬コ鏉惧鎴愬鍚,浠嶇劧鍐欎粬涓庡▏濞滅殑鍏崇郴,鏉惧鍙嶈鎶涘埌涓杈:鍏堟槸瀛旈洩绗犲涓嶉【韬粠楝肩墿鐖腑鎶㈡晳涓嬪▏濞,琚毚闆烽渿姣;鍚庢槸濞囧涓嶉【鐢峰コ澶ч槻涓庡瓟闆瑺鍙e惢鐩告帴,灏嗕腹涓稿悙鍏...
  • 銆鑱婃枊銆嬫槸浠涔鍘嗗彶鑳屾櫙涓嬬殑浣滃搧?
    绛旓細鑱婃枊鐨鍘嗗彶鑳屾櫙鏄竻鏈濈涓剧殑鏃跺欍傞偅涓椂鍊欏ぉ搴曚笅鐨勪功鐢熷氨鏈変竴涓兂娉曪紝灏辨槸灏芥棭鑰冨彇鍏皯锛岃鑷繁鍙互楂樺畼寰楀仛楠忛┈寰楄捣锛屾湁鏈濅竴鏃ヨ兘澶熼獞鐫楂樺ご澶ч┈璧忓敖闀垮畨鐨勮姳锛岃繖閲岄潰鐨勮姳鏈靛苟涓嶆槸鐪熸鎰忎箟涓婄殑鑺辨湹锛岃屾槸闀垮畨鐨勭編濂筹紝鍥犱负涓鏃﹂珮涓簡鐘跺厓涔嬪悗鑷繁鐨勮韩浠借嚜鐒跺氨浼氫笉鍚屼簡锛屽悇瀹跺悇鎴风殑澶у皬濮愰兘浼氬湪琛椾笂绛夌潃...
  • 娓呮湞钁楀悕灏忚???
    绛旓細娲崌锛氥婇暱鐢熸銆嬪瓟灏氫换銆婃鑺辨墖銆 钂叉澗榫勩鑱婃枊蹇楀紓銆嬪惔鏁銆婂剴鏋楀鍙层嬫浌闆姽銆婄孩妤兼ⅵ鎴愩嬬邯鏄銆婇槄寰崏鍫傜瑪璁般嬫潕瀹濆槈銆婂畼鍦虹幇褰㈣銆 鍚存矁灏с婁簩鍗佸勾鐩澒涔嬫鐜扮姸銆嬪垬楣椼婅佹畫娓歌銆 鏇炬湸銆婂娴疯姳銆
  • 涓浗璇勪功鐮旂┒鐨鐜扮姸涓庢濊冩槸浠涔?
    绛旓細鍥炵瓟锛氳瘎涔︽槸涓浗姘戦棿浼樼鐨勫彛澶存枃瀛﹀舰寮忎箣涓,娣卞彈鑰佺櫨濮撶殑鍠滅埍銆備絾瀛︽湳鐣屽璇勪功鐨鐮旂┒鐩稿綋鏈夐檺銆傜浉瀵逛簬璇楁瓕銆佸皬璇淬佹垙鏇茬殑鐮旂┒,璇勪功鐮旂┒鏄惧緱鏇村姞瀵ヨ惤銆傛缁熺殑瀛︽湳鐣屽拰鑹烘湳鐣屽苟娌℃湁缁欏畠搴旀湁鐨勫湴浣,鍋舵湁瀛﹁呮秹鍙,涔熸槸鍦ㄧ爺绌跺皬璇淬佹垙鏇层佹洸鑹烘椂椤轰究鎻愬強銆傚鍊挓涔嬬殑銆婁腑鍥芥洸鑹哄彶銆嬧憼,钄℃簮鑾夈佸惔鏂囩鐨勩婁腑鍥芥洸鑹...
  • 鑱婃枊蹇楀紓璁烘枃鎻愮翰
    绛旓細浜屻佹枃瑷姊﹀够灏忚鐨勫巻鍙叉祦鍙11-14 涓夈佹枃瑷姊﹀够灏忚鐨鐮旂┒鍘嗗彶涓鐜扮姸14-21 鍥涖佹枃瑷姊﹀够灏忚鐮旂┒鐨勬剰涔変笌鏂规硶21-23 绗竴绔 鏄庢竻鏂囪█姊﹀够灏忚鐨勫巻鍙插彂灞曢樁娈23-45 绗竴鑺 鈥滃壀鐏濈郴鍒:鎵垮墠鍚悗鐨勫鑻忔湡(鏄庡缓鍥借捣鑷冲槈闈栧垵骞)23-26 绗簩鑺 銆鑱婃枊蹇楀紓銆:璧板悜楂樺嘲鐨勮浆鍨嬫湡(鏄庡槈闈栧垵骞-娓呭悍鐔欏勾闂)26-38 ...
  • 銆鑱婃枊蹇楀紓銆嬬殑鏂囧鍦颁綅鏄粈涔?
    绛旓細銆鑱婃枊蹇楀紓銆嬩竴闂笘锛屽氨椋庤澶╀笅锛岀炕鍒绘湰绔炵浉鍑虹幇锛岀浉缁у嚭鐜颁簡娉ㄩ噴鏈佽瘎鐐规湰锛屾垚涓哄皬璇翠腑鐨勭晠閿涔︺傛枃瑷灏忚涔熷洜姝ゅ嚭鐜颁簡鍐嶅害钄氬叴鐨勫眬闈傝繖鏃朵骇鐢熺殑涓澶ф壒鏂囪█灏忚涓撻泦涓紝娌堣捣鍑ょ殑銆婅皭閾庛嬨佸拰閭﹂鐨勩婂璋殢褰曘嬨佹旦姝屽瓙鐨勩婅悿绐楀紓鑽夈嬬瓑鏄紶濂囦綋涓轰富鐨勭瑪璁板皬璇达紝澶ч兘浣滃搧閮芥槸妯′豢銆婅亰鏂嬪織寮傘嬩箣浣...
  • 銆鑱婃枊蹇楀紓銆嬫槸涓閮ㄤ粈涔堟牱鐨勪功?
    绛旓細銆鑱婃枊蹇楀紓銆嬶紝鏄竴閮ㄦ枃瑷鐭瘒灏忚闆嗐傛湁浼犲銆佸織鎬佽蕉浜嬬瓑锛岃浣撳吋澶囷紝涓轰腑鍥芥枃瑷灏忚闆嗗ぇ鎴愪箣浣溿傘婅亰鏂嬪織寮傘嬫槸钂叉澗榫勭殑浠h〃浣滐紝鈥滆亰鏂嬧濇槸浠栫殑涔﹀眿鍚嶇О锛屸滃織鈥濇槸璁拌堪鐨勬剰鎬濓紝鈥滃紓鈥濇寚濂囧紓鐨勬晠浜嬨
  • 鑱婃枊蹇楀紓濂虫у閫犵殑鐮旂┒鐜扮姸
    绛旓細闄や簡鑲栧儚鎻忓啓澶栵紝涓у閫狅紝璇█瀵硅瘽鎻忓啓锛屽嚭鍦虹幆澧冩弿鍐欙紝琛屼负鎻忓啓锛屽搧琛岀瓑锛屽績鐞嗘弿鍐欏ソ鍍忎笉澶氥鑱婃枊涓殑濂冲瓙涓ч矞鏄庯紝濡傚┐瀹佺殑鍗曠函濞囨啫锛涜憶宸剧传鐨勬磼鑴憋紝澶悰鎬鐤戝ス鏃讹紝濂瑰皢濠村効鎶涘湪鍦颁笂锛岃浆韬鍘伙紝鍐嶆棤韪抗锛屽ス浠兂鏉ュ氨鏉ユ兂鍘诲氨鍘伙紝娌℃湁涓栦織绾︽潫锛涢湇濞樿緱杞竴瀹跺埌鍙︿竴瀹讹紝浠庝笉鍦ㄤ箮涓栦汉鎬庝箞璇...璇█...
  • 扩展阅读:聊斋三个女鬼 ... 老版聊斋吓死过人吗 ... 聊斋最可怕三个故事 ... 聊斋中最吓人的故事 ... 聊斋志异的社会背景 ... 聊斋十大惊艳的女鬼 ... 聊斋最吓人的一段 ... 聊斋志异研究现状 ... 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现实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