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研究-------徐 姓徐的来历!

\u59d3\u6c0f\u5f90\u7684\u7531\u6765

\u5f90\u59d3\u6e90\u51fa\u6709\u4e09\uff1a
1\u3001\u51fa\u81ea\u8d62\u59d3\uff0c\u662f\u989b\u987c\u5e1d\u7384\u5b59\u4f2f\u76ca\u4e4b\u5b50\u82e5\u6728\u4e4b\u540e\u88d4\u3002\u82e5\u6728\u56e0\u5176\u7236\u4e4b\u529f\uff0c\u590f\u79b9\u65f6\u88ab\u5c01\u4e8e\u5f90\uff0c\u5efa\u7acb\u5f90\u56fd\u3002\u5468\u7a46\u738b\u65f6\u81f332\u4e16\u5b59\u5f90\u541b\u5043\uff0c\u9887\u5f97\u767e\u59d3\u62e5\u62a4\uff0c\u56fd\u529b\u65e5\u76ca\u5f3a\u5927\u3002\u5f53\u65f6\u5468\u7a46\u738b\u559c\u6b22\u5de1\u6e38\u56db\u65b9\uff0c\u4ee5\u81f4\u56fd\u653f\u65e0\u4eba\u7ba1\u7406\uff0c\u5f90\u541b\u5043\u5c31\u4ea7\u751f\u4e86\u4ee3\u5468\u4e3a\u5929\u5b50\u7684\u60f3\u6cd5\uff0c\u81ea\u79f0\u5f90\u5043\u738b\uff0c\u7387\u5404\u56fd\u8054\u519b\u5411\u5468\u8fdb\u653b\uff0c\u7a46\u738b\u5f97\u77e5\uff0c\u4e58\u9020\u7236\u9a7e\u7684\u8f66\uff0c\u4e00\u65e5\u5343\u91cc\u56de\u5230\u5468\u90fd\uff0c\u6d3e\u51fa\u5927\u519b\u524d\u53bb\u9547\u538b\u3002\u5f90\u541b\u5043\u4e0d\u5fcd\u8ba9\u751f\u7075\u6d82\u70ad\uff0c\u4e8e\u662f\u4e3b\u52a8\u6536\u5175\uff0c\u5f03\u56fd\u51fa\u8d70\uff0c\u8eb2\u5230\u5f6d\u57ce\uff08\u4eca\u5f90\u5dde\uff09\u4e00\u5e26\u7684\u6df1\u5c71\u4e2d\u3002\u5468\u7a46\u738b\u6253\u8d25\u5f90\u5043\u738b\u540e\uff0c\u56e0\u89c1\u4ed6\u5728\u5f53\u5730\u6df1\u5f97\u4eba\u5fc3\uff0c\u4fbf\u5c01\u4ed6\u7684\u5b50\u5b59\u4e3a\u5f90\u5b50\uff0c\u7ee7\u7eed\u7ba1\u7406\u5f90\u56fd\u3002\u516c\u5143\u524d512\u5e74\uff0c\u5f90\u56fd\u88ab\u5434\u56fd\u6240\u706d\uff0c\u5f90\u5b50\u7684\u540e\u4ee3\u4fbf\u4ee5\u56fd\u4e3a\u59d3\uff0c\u79f0\u5f90\u6c0f\u3002
2\u3001\u4f20\u8bf4\uff0c\u5468\u516c\u957f\u5b50\u4f2f\u79bd\uff0c\u53d7\u5c01\u4e8e\u9c81\u56fd\uff0c\u5206\u5230\u4e86\u201c\u6bb7\u6c11\u516d\u65cf\u201d\uff0c\u5373\u6761\u6c0f\u3001\u5f90\u6c0f\u3001\u8427\u6c0f\u3001\u7d22\u6c0f\u3001\u957f\u52fa\u6c0f\u3001\u5c3e\u52fa\u6c0f\u3002\u4e0a\u53e4\u65f6\u4ee3\uff0c\u5c31\u5df2\u6709\u5f90\u6c0f\u3002
3\u3001\u6539\u59d3\u4e3a\u5f90\u3002\u4e94\u4ee3\u65f6\uff0c\u674e\u5347\u6539\u59d3\u5f90\uff0c\u5176\u540e\u4ee3\u4ea6\u79f0\u5f90\u6c0f\u3002
\u4e8c\u3001\u8fc1\u5f99\u5206\u5e03
\u8fdc\u53e4\u65f6\u671f\u82e5\u6728\u88ab\u5c01\u7684\u5f90\u56fd\uff0c\u4f4d\u4e8e\u4eca\u5b89\u5fbd\u51e4\u9633\u53bf\u5317\u90e8\u4e00\u5e26\uff0c\u8fd9\u662f\u5f90\u59d3\u7684\u6700\u65e9\u53d1\u6e90\u5730\u3002\u6b64\u5730\u805a\u5c45\u7684\u5f90\u6c0f\uff0c\u5728\u5f90\u56fd\u706d\u4ea1\u7684\u65f6\u5019\uff0c\u5df2\u7ecf\u662f\u4e00\u4e2a\u5927\u5bb6\u65cf\u4e86\u3002\u5176\u540e\u4ed6\u4eec\u7eb7\u7eb7\u5411\u5317\u65b9\u8fc1\u5f99\u3002\u4e1c\u6c49\u4ee5\u524d\u5df2\u6709\u5f90\u6c0f\u518d\u8fc1\u64ad\u5230\u4eca\u5929\u7684\u7518\u8083\u7701\u5883\u5185\u3002\u4e5f\u5c31\u662f\u8bf4\uff0c\u5728\u6c49\u671d\u7684\u65f6\u5019\uff0c\u5f90\u59d3\u5df2\u7ecf\u8fc1\u64ad\u4e8e\u5317\u65b9\u7684\u5e7f\u5927\u5730\u533a\u3002\u5f90\u59d3\u5927\u4e3e\u5357\u8fc1\u59cb\u4e8e\u9b4f\u664b\u65f6\uff0c\u968b\u5510\u65f6\u671f\u5728\u6211\u56fd\u5357\u65b9\u53c8\u6709\u4e86\u8fdb\u4e00\u6b65\u7684\u7e41\u884d\u3002\u5b8b\u672b\uff0c\u5f90\u59d3\u4eba\u518d\u7531\u6c5f\u897f\u77f3\u57ce\u53bf\u8fc1\u798f\u5efa\u6c40\u5dde\u7b49\u53bf\u3002\u5143\u65f6\uff0c\u5f90\u59d3\u4e3b\u8981\u7e41\u884d\u4e8e\u5e7f\u4e1c\u7684\u4e30\u987a\u3001\u6d77\u4e30\u3001\u6885\u53bf\u3001\u535a\u9686\u53ca\u6f6e\u5dde\u7684\u5357\u5751\u3002\u603b\u4e4b\uff0c\u5f90\u59d3\u5728\u79e6\u6c49\u7684\u65f6\u5019\u4e3b\u8981\u5206\u5e03\u5728\u6211\u56fd\u9ec4\u6cb3\u4e0b\u6e38\u5730\u533a\uff0c\u5c24\u4e3a\u5c71\u4e1c\u7e41\u884d\u5f97\u6700\u4e3a\u65fa\u76db\u3002\u4ece\u9b4f\u664b\u81f3\u5510\u4ee3\uff0c\u5f90\u59d3\u4e3b\u8981\u7e41\u884d\u4e8e\u6dee\u6cb3\u53ca\u957f\u6c5f\u4e0b\u6e38\u5927\u90e8\u5206\u5730\u533a\uff0c\u5b8b\u4ee5\u540e\uff0c\u4fbf\u5206\u5e03\u4e8e\u5e7f\u5927\u6c5f\u5357\u5730\u533a\u4e86\u3002
\u4e09\u3001\u5386\u53f2\u540d\u4eba
\u5f90
\u6dd1\uff1a\u4e1c\u6c49\u8457\u540d\u5973\u8bd7\u4eba\uff0c\u7518\u8083\u4e34\u6d2e\u4eba\u3002
\u5f90
\u64c0\uff1a\u6c49\u672b\u8457\u540d\u54f2\u5b66\u5bb6\u3001\u6587\u5b66\u5bb6\uff0c\u5c71\u4e1c\u6f4d\u574a\u4eba\u3002\u201c\u5efa\u5b89\u4e03\u5b50\u201d\u4e4b\u4e00\uff0c\u8457\u6709\u300a\u4e2d\u8bba\u300b
\u7b49\u3002
\u5f90
\u8fbe\uff1a\u660e\u4ee3\u540d\u5c06\uff0c\u5b89\u5fbd\u51e4\u9633\u4eba\u3002\u968f\u6731\u5143\u748b\u6253\u5929\u4e0b\uff0c\u4f50\u6731\u5143\u748b\u5efa\u7acb\u660e\u671d\uff0c\u88ab\u5c01\u9b4f\u56fd
\u516c\uff0c\u6b7b\u540e\u8ffd\u5c01\u4e3a\u4e2d\u5c71\u738b\u3002
\u5f90\u5149\u542f\uff1a\u660e\u4ee3\u6770\u51fa\u79d1\u5b66\u5bb6\uff0c\u4e0a\u6d77\u5f90\u5bb6\u6c47\u4eba\u3002\u7814\u7a76\u8303\u56f4\u5e7f\u6cdb\uff0c\u4ee5\u519c\u5b66\u3001\u5929\u6587\u5b66\u3001\u6570\u5b66\u8f83
\u4e3a\u7a81\u51fa\u3002\u8457\u6709\u300a\u519c\u653f\u5168\u4e66\u300b\uff0c\u4e3b\u8bd1\u300a\u5d07\u796f\u5386\u4e66\u300b\uff0c\u8bd1\u8457\u300a\u51e0\u4f55\u539f\u672c\u300b\u7b49\u3002
\u5f90
\u6e2d\uff1a\u660e\u4ee3\u6770\u51fa\u6587\u5b66\u5bb6\u3001\u4e66\u753b\u5bb6\uff0c\u5b57\u6587\u957f\uff0c\u6d59\u6c5f\u7ecd\u5174\u4eba\u3002\u81ea\u79f0\u4e66\u6cd5\u5929\u4e0b\u7b2c\u4e00\uff0c
\u957f\u4e8e
\u884c\u8349\u3002\u64c5\u957f\u6c34\u58a8\u82b1\u7af9\u3001\u5c71\u6c34\u3001\u4eba\u7269\u3002\u8457\u6709\u300a\u5f90\u6587\u957f\u5168\u96c6\u300b\u3001\u300a\u5357\u8bcd\u7eed\u5f55\u300b
\u7b49\u3002
\u5f90\u971e\u5ba2\uff1a\u660e\u4ee3\u6770\u51fa\u7684\u65c5\u884c\u5bb6\u548c\u6e38\u8bb0\u6587\u5b66\u5bb6\uff0c\u6c5f\u82cf\u4eba\u3002\u5176\u8db3\u8ff9\u904d\u5e03\u5927\u6c5f\u5357\u5317\uff0c\u5176\u89c2\u5bdf\u6240
\u8bb0\uff0c\u6309\u65e5\u8bb0\u8f7d\uff0c\u6b7b\u540e\u7f16\u8f91\u800c\u6210\u300a\u5f90\u971e\u5ba2\u6e38\u8bb0
\u300b\u3002
\u5f90\u60b2\u9e3f\uff1a\u8fd1\u4ee3\u6770\u51fa\u753b\u5bb6\u3001\u7f8e\u672f\u6559\u80b2\u5bb6\uff0c\u6d59\u6c5f\u5b9c\u5174\u4eba\u3002\u64c5\u957f\u6cb9\u753b\u3001\u4e2d\u56fd\u753b\u3001\u5c24\u7cbe\u7d20\u63cf\uff0c
\u5c24\u4ee5\u753b\u9a6c\u9a70\u8a89\u4e2d\u5916\u3002
\u5f90\u5fd7\u6469\uff1a\u6d59\u6c5f\u6d77\u5b81\u4eba\uff0c\u65b0\u6708\u6d3e\u8bd7\u4eba\uff0c\u4e3b\u7f16\u6709\u300a\u8bd7\u520a\u300b\u3001\u300a\u65b0\u6708\u300b\u7b49\u6587\u5b66\u520a\u7269\uff0c\u662f\u65b0\u6708
\u6d3e\u8bd7\u98ce\u7684\u4ee3\u8868\u3002

\u5f90\u59d3\u4e3b\u8981\u6e90\u81ea\u5b34\u59d3\u53ca\u5c11\u6570\u6c11\u65cf\u6539\u59d3\u7b49\uff0c\u590f\u671d\u5f90\u82e5\u6728\u4e3a\u5f90\u59d3\u59cb\u7956\u3002
\u4ee5\u56fd\u540d\u4e3a\u6c0f\uff0c\u4e94\u5e1d\u65f6\u4ee3\u91d1\u5929\u6c0f\u5c11\u660a\uff08\u5b34\u59d3\uff09\uff0c\u5c11\u660a\u91cd\u5b59\u4e3a\u4f2f\u76ca\uff0c\u4f50\u5927\u79b9\u6cbb\u6c34\u6709\u529f\uff0c\u590f\u738b\u5c01\u4f2f\u76ca\u4e4b\u5b50\u82e5\u6728\u4e8e\u5f90\uff0c\u6545\u5730\u5728\u4eca\u5b89\u5fbd\u7701\u6cd7\u53bf\u5317\u3002\u5f90\u56fd\u5386\u590f\u3001\u5546\u3001\u5468\u4e09\u671d\u4ee3\uff0c\u540e\u7ecf\u8fc7\u591a\u6b21\u6218\u4e71\uff0c\u5f90\u56fd\u7684\u7248\u56fe\u5f52\u5165\u695a\u56fd\uff0c\u5f90\u56fd\u7684\u5b50\u5b59\u9042\u4ee5\u56fd\u540d\u4e3a\u6c0f\u3002
\u4ee5\u90e8\u843d\u4e3a\u6c0f\uff0c\u5468\u671d\u521d\u671f\uff0c\u5468\u516c\u65e6\u5e73\u5b9a\u6bb7\u4faf\u6b66\u5e9a\u548c\u4e09\u76d1\u53db\u4e71\u4e4b\u540e\uff0c\u88c2\u5206\u6bb7\u5546\u9057\u6c11\u516d\u4e2a\u6c0f\u65cf\u4e0e\u9c81\u516c\uff0c\u5176\u4e2d\u6709\u5f90\u6c0f\u65cf\u3002
\u5f90\u59d3\u5728\u5b8b\u7248\u300a\u767e\u5bb6\u59d3\u300b\u4e2d\u6392\u540d\u7b2c\u4e00\u767e\u4e94\u5341\u4f4d\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f90\u59d3\u540d\u4eba
\u300a\u4e2d\u56fd\u4eba\u540d\u5927\u8f9e\u5178\u300b\u6536\u5165\u4e86\u5f90\u59d3\u5386\u4ee3\u540d\u4eba685\u540d\uff0c\u5360\u603b\u540d\u4eba\u6570\u76841.51%\uff0c\u6392\u5728\u540d\u4eba\u59d3\u6c0f\u7684\u7b2c\u5341\u4f4d\u3002
\u4e3b\u8981\u6709\u897f\u6c49\u65f6\u4e0b\u90b3\u592a\u5b88\u5f90\u5149\u3001\u54f2\u5b66\u5bb6\u5f90\u65a1\u3001\u4e09\u56fd\u540d\u58eb\u5f90\u5eb6\u3001\u5357\u671d\u9648\u6587\u5b66\u5bb6\u5f90\u9675\u3001\u5317\u9b4f\u7ecf\u5b66\u5bb6\u5f90\u9075\u660e\u3001\u5510\u671d\u540d\u76f8\u5f90\u5546\u3001\u5f90\u5f66\u82e5\u7236\u5b50\u3001\u4e94\u4ee3\u5b8b\u6587\u5b66\u5bb6\u5f90\u94c9\u3001\u753b\u5bb6\u5f90\u60b2\u9e3f\u3001\u5386\u53f2\u5b66\u5bb6\u5f90\u4e2d\u8212\u3001\u53e4\u690d\u7269\u5b66\u5bb6\u5f90\u4ec1\u3001\u5f53\u4ee3\u4f5c\u5bb6\u5f90\u55e3\u5174\u7b49\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5f90\u59d3

一、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姓源流详介:
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随着对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和标志,再慢慢发展成姓氏。如东夷集团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鸟)、凤 (凤鸟),大约就是由此而来。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写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挚(也作质),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称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从少昊的名字中,同样可以看出其与鸟的关系。挚,即鸷,是一种猛禽。少昊的诞生,存在多种说法,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其中一种传说是其母女节,也称皇娥,夜梦流星人怀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于曲阜,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分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五个部族,在这五个部族之外,又分祝鸠、鹃鸠、鸬鸠、爽鸠、鹘鸠五个氏族,以及鹊雉、鹋雉、翟雉、鹈雉、晕雉五个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个扈氏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在位期间,修太昊之法,以鸟名为官名,设工正和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在他的带领下,东夷集团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与炎黄集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就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及其部族,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寿过百岁,也有说在位百年,去世后葬于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东4公里处,呈金字塔形,底边长28米,顶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庙。整个陵园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宫门、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筑组成。
少昊去世后,东夷部落联盟由黄帝的孙子,二十岁的颛顼接掌。颛顼,号高阳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聪明过人,相传十岁时便成为本部落首领,率族众迁往东夷集团所在地,可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率族众迁到东夷集团所在区域穷桑一带,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却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后,少昊去世,颛顼继位,成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不久,将统治中心迁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阳一带,许多东夷部落也跟着内迁。迁回中原后,颛顼又继承了祖父黄帝原担任的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身兼炎黄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首领,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后,年近百岁的颛顼方才去世。颛顼陵遗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三相庄西1.5公里处,南北长240米,东西长一百三十余米,有宝城、享殿和廊房,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宋代。唐、宋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统年间,一场龙卷风携沙将陵园全部覆盖。近年来随沙丘移动,已有部分建筑露出地面。
作为少昊后代的徐姓与颛顼发生关系是在颛顼之后。在所有的徐氏家谱中,徐姓的血缘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亲是伯益,伯益的父亲是皋陶,皋陶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曾外祖父就是颛顼
据《史记》等书记载,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粒燕子(玄鸟)落下来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大业。 大业成年后,娶华夏集团少典氏族女子女华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坚。
皋陶在虞舜时期,曾担任了掌管刑罚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无冤狱,以公正、正直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耒、耜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参与了大禹的治水工程,与大禹密切合作,不争功诿过,极力树立大禹在民众中的威信。虽然他在“知人”与“安民”等治国方面功劳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去世时,却积极推荐、扶持大禹登舜位,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大禹对他非常感激,也认为他最贤德,遂选定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予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禅位于他,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伤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县)、六(今安徽六安县)一带分封给他的后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县城东8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侧,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顶高6.2米,顶部平面直径4米,墓前有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墓上有黄栗树一株,形如伞盖。在墓东14米处,有皋陶祠,为前后两进四合院式。由于皋陶在当时口碑极好,影响很大,后人为纪念他,亦将六安县别称为皋陶城,简称皋城。
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一说三个),其余几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后陆续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国,只有长子大费(音闭),又称伯益,与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大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也就是当上少昊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首领。自此之后,他的兄弟,继承了偃姓,向南发展,偃姓及后来所产生的姓氏即奉皋陶为血缘始祖,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如秦、徐、赵、黄等则奉伯益为血缘始祖,其后裔主要居留在山东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远迁西北。
伯益,也被写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称益,这是因为伯本来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贯侯:由于原来少昊的赢姓氏族是以凤鸟为图腾,伯益被赐姓赢后,自然也就以凤鸟为图腾,成为赢姓正统: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写作繁,而繁据《离骚注》解释,为“凤皇别名也”。伯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传说伯益通鸟语,能够调驯鸟兽,“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这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期,是非常令人惊讶和信服的。伯益还发明了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办法。很年轻时,就随父亲皋陶辅佐舜,“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火烧林木,驱赶禽兽,这就能很快地开辟出大片平地,同时,草木焚烧后的灰烬又是肥料,这样,极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发展和农田的开垦,大大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吕氏春秋》等书中,还提到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伯益发明的。凿井技术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古代先民们的生存空间。在凿井技术未发明之前,先民们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还要受其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先民们可以进入相对远离河湖的广大平原地区生存、发展。所以说,对于凿井技术的发明,无论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赞美都不为过。伯益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致于大禹治水成功后,向舜汇报时竟说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大为赞赏,将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同时,还对伯益说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而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舜的话果然没错,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赵、秦、江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大禹在位时,曾打算将首领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去世后,大禹又准备传位给伯益,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他协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务。临终时遗命传位伯益。可伯益与他的父亲皋陶一样,淡于权位,在为大禹守丧三年之后,主动避让首领位置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启于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由于启的这个行为彻底抛弃了氏族社会长期以来的“公天下”传统,而代之以文明社会的“家天下”。为了政权的稳固和长久,有必要对坚持过去传统的有影响和有实力的氏族势力与著名人物进行清洗和整肃,声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幸免。据《战国策》和《韩非子》记载,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待政权基本稳固后,开始进攻伯益,夏启六年,伯益被害,据说已年过二百。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隆重之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天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安徽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自此之后,徐姓的脉络开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其故地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已很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他自称徐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穆王得此消息,乘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经比较强大,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由于与商人同属东夷集团,因而,在周灭商后的商人反叛中,赢姓之徐即使没参加共同行动,也必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周初平叛后没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随着周朝势力在东方的加强与巩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与生存。于是,徐方与周朝爆发了不止一次的战争,结果是互有胜负。这在先秦及后世相关文献中都有记载。《礼记·檀弓》篇中就记录了徐国大夫容居的回忆:“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西讨的对象必是周王朝,徐驹王可能是周初时徐国的国君,大军已到了黄河边,足见军力之强。并且,徐国国君也称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鲁时,曾不断地去征讨。《史记·鲁世家》载:“伯禽率师伐之,作《费誓》,遂平徐戎,定鲁。”《诗经·阕宫》篇有:“鲁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占有之意,在伯禽大军压境之下,徐国只得南迁,迁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国也被称作淮夷、徐夷。由于屡次兴兵,又被称作徐戎。
徐国南迁后,仍然保持较强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形势,讨伐与其不一致的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古书中记载周昭王“南征不复”死于汉水,大致与征伐徐、楚有很大关系。到了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据《竹书记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介绍:“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整个东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徐偃王在徐姓历史上,是仅次于若木的最重要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各徐姓家谱中,徐偃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导致几乎所有的徐姓家谱,如果有“姓氏溯源”这一部分内容的话,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将徐偃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大书特书。在各类徐姓家谱中,徐偃王被认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孙,也就是说,从伯益计,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有关徐偃王的记载,最早出于战国后期的《尸子》与《荀子》二书。
《尸子》久佚,引自他书,有徐偃王记载二条,分别为:“徐偃王有筋(古筋字)而无骨”,“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人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荀子·非相》篇将他与仲尼、周公、皋陶、闳夭、傅说、伊尹、禹、汤、尧、舜同列,但没说明理由,只说到:“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或作焉字)。”
《韩非子·五蠹》篇中记载:
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西汉初年,《淮南子·人间训》秉持《韩非子》记载为:
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曰:“臣闻之: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 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
到了《史记》共有两处,《秦纪》中是这样记载的: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与穆同)王,……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赵世家》则更详细:
“造父幸于周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
《后汉书·东夷传》:“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之后,是这样记述的:
穆王后得骥艰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
在后世文献如《博物志》及各类徐氏家谱中有关徐偃王的记载:
偃王名诞,周昭王三十六年,徐母感瑞而有孕,足月后生下一卵,家人谓之不祥,遂弃于河边,有位姓独孤的老太太家养了条叫鹄苍的狗,将其叼回,放在床下,三天后因其污秽而被家人扔到水边,又被狗叼回。家人再想扔时,忽听中间有小儿的啼哭声,剖开一看,是个婴儿,形容端正,声气和绥。只是左手紧紧握住,直到七岁时方才伸开,手心中有特别的纹理,仿佛为“偃王”二字,因此,以之为号。这条狗后来将死时,化为黄龙,埋葬之所被徐国人称之为“狗垄”。由生卵我们可以联想到大业与契之母均是吞燕卵而有孕,徐偃王属东夷集团必定无疑,这又为徐氏出自赢姓添一佐证。
徐偃王17岁时,才艺过人,诗礼俱足,20岁时,文武兼备。继位后,广行仁义,去除刑争,“弛甲戈之被,坠城池之险,修行仁义,被服慈惠,视物如伤,以怀诸侯,诸侯贽生死之物于我者,三十有六国,是共戴君为王。”一次,徐偃王组织的开挖连接陈、蔡间的河渠时,挖出一副赤弓朱箭,众人以为祥瑞,献给徐偃王。当时因周天子穆王喜爱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
一次,周穆王向西巡狩至昆仑山下,见到西王母,乐而忘返。徐偃王在东部诸侯的拥戴下,率36国联军向周进军。周穆王得讯之后,乘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奔回京城,调兵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能回来得这么快,不忍生灵涂炭,民众遭殃,于是收兵弃国,躲进彭城 (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因之就被叫作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打败徐偃王之后,因见他在当地很得民心,便不得不继续封其子宗于徐,但降为子爵,让他继续管理徐国。后来一说徐偃王死于山中,另一说到了今浙江衢州一带,老死于此。至今徐姓为衢州第一大姓,与此不无关系。后人还在衢州建有徐偃王庙,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专门为此写了《衢州徐偃王庙碑》:
徐与秦俱出柏翳,为赢姓国。于夏、殷、周女,咸有大功。秦处西便,专用武胜,遭世衰,无明天子,遂虎吞诸国为雄,诸国既皆入秦为臣,秦无所取利,上下相贼害,卒偾其国而沉其宗。徐处得地中,文德为治,及偃王诞当国,益除去刑争末事。凡所以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当此之时,周天子穆王无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说,得八龙,骑之西 游,同王母宴于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辨者,无所质正,咸宾祭于徐,贽玉 帛、死生之物于徐之庭者三十六国,得朱弓、赤矢之瑞。穆王闻之,恐遂称受命,命造父御,长驱而归。与楚连谋伐徐,徐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随而从之,万有余家。偃王死,民号其山为徐山,凿石为室,以祠偃王。偃王虽走死失国,民戴其嗣为君如初,驹王、章禹祖孙相望,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而秦后,迄兹无闻家,夭于柏翳之绪,非偏有厚,施仁与暴之报,自然异也。衢州故会稽大末也,民多姓徐氏,支县龙丘有偃王遗庙。或曰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弃玉几研于会稽之水。或曰徐子章禹既执于吴,徐之公旌子弟,散之徐、扬二州间,即其居立先王庙,云开元初,徐姓二人相属为刺史,帅其邯之同姓,改作庙屋,载事于碑。后九十年,当元和九年,而徐氏放复为刺史,放字达夫,前碑所谓今户部侍郎,其大父也。春行视农,至于龙丘,有事于庙,思惟本原,曰:故制朴,下窄不足以揭虔,妥灵而又梁桶赤白(阝多)剥,不治图像之威(黑乙),昧就灭藩拔级夷,庭木秃缺,祈吐日慢,祥庆弗下,州之群支,不获荫庥,余惟遗绍而户其土,不即不图,以有资聚,罚其可辞,乃命因故为新,众工齐事,惟月若日工告讫。功大祠于庙,宗卿咸序应,是岁,州无怪风、剧雨,民不夭厉,谷果完实,民皆曰耿耿祉哉,其不可诬,乃相与请辞京师,而谗之于石。辞曰:
秦杰以颠,徐由逊绵,秦鬼以饥,徐有庙存,婉婉偃王,惟道之耽,以国易仁,为笑于顽,自初擅命,其实几姓,历短詈长,有不偿王,课其利害,孰与王当,姑篾之墟,太永之里,谁思王恩,立庙以祀,王之闻孙,世世多有,惟临兹邦,庙土实守,坚峤之后,达夫廊之,王殁万年,如始拊时,王孙多孝,世奉王庙,达夫之来,先慎诏教,尽惠庙民,不主于神,惟是达夫,知孝之元,太末之里,姑篾之城,庙事时修,仁孝振声,宜宠其人,以及后生,嗟嗟维王,虽古谁亢,王死于仁,彼以暴丧,文追作诔,刻示茫茫。
《竹书记年》记载,周厉王三年时淮夷又曾侵洛。这种态势直到周宣王年间,终于又爆发一场大战。《诗经·大雅·常武》篇就记载了这件事。周朝出征的将领有南仲、皇父、程伯休父等,“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伊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族,率彼淮浦,省此徐土”,致使“徐方绎骚”、“震‘晾徐方”、“濯征徐方”,结果导致“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徐方来庭”。战争的结果,是徐国彻底臣服于周王朝。
进入春秋之后,随着周王朝的日渐衰微和政治控制力的下降,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纷纷并起,称雄争霸,征战不已,无暇南顾,而南方的楚国势力也刚刚开始兴起,尚未北上。处于这种政治真空之中的徐国,也趁时而起,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等,开始了自己的复兴道路,并不断与北面的齐、鲁等国,南面的楚国,以至后来的吴国发生战争。随着齐、楚两国的逐渐强大和互相争霸,徐国变成了两国争夺的对象。开始时,过度靠近齐国,引起楚国不满,公元前646年春,楚人伐徐,虽有北方齐、曹等国军队来救,但还是失败了。随着桓公去世后,齐国地位和国力的下降,徐国的政治态度逐步向楚国靠拢。这又引起了北方大国晋国的不满,但由于晋、楚两国势力大致相当,一时难分胜负,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接受了由楚国逃来的申公巫臣的建议,帮助新兴的吴国训练军队,以牵制楚国。据《左传》成公七年 (前584年)条记载,逐渐强大起来的吴国当年便“伐楚、伐巢、伐徐”。吴、楚在南方的争斗拉开帷幕,徐国力求保持中立,并与吴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如吴国人北上,必须经过徐国,每当此时,徐国都热情款待。一次,吴季札经过徐时,徐国君殷勤招待,见到季札携带的佩剑,十分喜欢,形之于色。等到季札回国时,徐国君已死,季札到徐国君墓前祭扫后,将佩剑挂在墓前树上。人们不解,季札解释说:“我知道徐君喜欢我的剑,可因为我那时是出使上国,没能给他,但我已心许之,现在回来,人虽已故去,就挂在他墓前吧。”
徐国的这种中立态度,引起楚国的严重不满。公元前538年,以楚国为首,会盟诸侯于申,会上,楚国将徐子(即徐国国君)抓了起来。那次参加会盟的有蔡、陈、许等国,还有顿、胡、沈(皆在河南安徽交界处)以及淮夷等。楚国又乘机攻克朱方。两年之后,徐仪楚朝聘楚国(传世有邻王义楚(金+瑞-王),向楚国输诚。
公元前530年,楚又伐徐,徐国的力量愈加衰弱,不得不反过来依附于楚国,以求苟延残喘。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楚的宿敌齐国,公元前524年,齐便伐徐,使得徐不得不再转过来依附齐国。第二年,徐国又与宋、邾、那等结为盟国,以抵抗吴国北侵。在楚国的强大压力下,徐国最终投向楚国,这又大大激怒了楚的敌人吴国。公元前512年,吴派大军伐徐,筑防壅引水以灌徐国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世孙,“断其发,携其夫人”逃到楚国,楚国将其安顿在夷(今安徽亳县东南40里的城父集)。徐国正式灭国。
徐国灭亡后,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国为氏,以氏为荣。虽遭灭国之祸,然此心不改,直到数百年后的秦汉时期,又以氏为姓。
灭国后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继续留在原地。一部入分吴,其中著名的如徐承还当上了吴国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师从每上袭齐。一部分西迁和北迁,入今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其余相当部分南迁。开始时迁至余长,古名涂水,《读史方舆纪要》言“涂水即滁河”,也就是今安徽滁县的滁河。之后,又有一部分入渡过长江,进入苏南、浙江、江西、湖北境内。这从当地的一些地名及出土的与徐姓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即可看出。浙江地区的杭州附近有余杭山,秦置余杭县,余与徐相通,前文已说过。湖州北有余不溪,溪上有余不亭,附近长兴有余干山,绍兴市南有会稽山,古称(涂土)山。湖北咸宁县有涂水,入江之处叫涂口,均可以为证。此外,在江浙一带还出土过若干青铜器,其中有几件可以明确考定为(余+都-者)器,即徐器。1979年4月,江西靖安县也曾出土过三件青铜器,可以认定为(余+都-者)器。
二、 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的南迁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2、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3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氢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徐姓分布详介:
从夏朝至秦初,徐姓一直活跃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的江淮地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徐姓已经发展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西、四川、湖北等地。唐朝时,徐姓始人福建和广东

徐 氏 介 绍

一、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姓源流详介:

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随着对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和标志,再慢慢发展成姓氏。如东夷集团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鸟)、凤 (凤鸟),大约就是由此而来。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写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挚(也作质),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称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从少昊的名字中,同样可以看出其与鸟的关系。挚,即鸷,是一种猛禽。少昊的诞生,存在多种说法,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其中一种传说是其母女节,也称皇娥,夜梦流星人怀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于曲阜,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分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五个部族,在这五个部族之外,又分祝鸠、鹃鸠、鸬鸠、爽鸠、鹘鸠五个氏族,以及鹊雉、鹋雉、翟雉、鹈雉、晕雉五个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个扈氏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在位期间,修太昊之法,以鸟名为官名,设工正和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在他的带领下,东夷集团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与炎黄集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就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及其部族,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寿过百岁,也有说在位百年,去世后葬于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东4公里处,呈金字塔形,底边长28米,顶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庙。整个陵园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宫门、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筑组成。

少昊去世后,东夷部落联盟由黄帝的孙子,二十岁的颛顼接掌。颛顼,号高阳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聪明过人,相传十岁时便成为本部落首领,率族众迁往东夷集团所在地,可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率族众迁到东夷集团所在区域穷桑一带,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却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后,少昊去世,颛顼继位,成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不久,将统治中心迁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阳一带,许多东夷部落也跟着内迁。迁回中原后,颛顼又继承了祖父黄帝原担任的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身兼炎黄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首领,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后,年近百岁的颛顼方才去世。颛顼陵遗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三相庄西1.5公里处,南北长240米,东西长一百三十余米,有宝城、享殿和廊房,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宋代。唐、宋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统年间,一场龙卷风携沙将陵园全部覆盖。近年来随沙丘移动,已有部分建筑露出地面。

作为少昊后代的徐姓与颛顼发生关系是在颛顼之后。在所有的徐氏家谱中,徐姓的血缘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亲是伯益,伯益的父亲是皋陶,皋陶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曾外祖父就是颛顼

据《史记》等书记载,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粒燕子(玄鸟)落下来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大业。 大业成年后,娶华夏集团少典氏族女子女华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坚。

皋陶在虞舜时期,曾担任了掌管刑罚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无冤狱,以公正、正直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耒、耜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参与了大禹的治水工程,与大禹密切合作,不争功诿过,极力树立大禹在民众中的威信。虽然他在“知人”与“安民”等治国方面功劳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去世时,却积极推荐、扶持大禹登舜位,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大禹对他非常感激,也认为他最贤德,遂选定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予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禅位于他,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伤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县)、六(今安徽六安县)一带分封给他的后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县城东8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侧,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顶高6.2米,顶部平面直径4米,墓前有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墓上有黄栗树一株,形如伞盖。在墓东14米处,有皋陶祠,为前后两进四合院式。由于皋陶在当时口碑极好,影响很大,后人为纪念他,亦将六安县别称为皋陶城,简称皋城。

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一说三个),其余几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后陆续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国,只有长子大费(音闭),又称伯益,与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大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也就是当上少昊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首领。自此之后,他的兄弟,继承了偃姓,向南发展,偃姓及后来所产生的姓氏即奉皋陶为血缘始祖,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如秦、徐、赵、黄等则奉伯益为血缘始祖,其后裔主要居留在山东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远迁西北。

伯益,也被写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称益,这是因为伯本来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贯侯:由于原来少昊的赢姓氏族是以凤鸟为图腾,伯益被赐姓赢后,自然也就以凤鸟为图腾,成为赢姓正统: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写作繁,而繁据《离骚注》解释,为“凤皇别名也”。伯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传说伯益通鸟语,能够调驯鸟兽,“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这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期,是非常令人惊讶和信服的。伯益还发明了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办法。很年轻时,就随父亲皋陶辅佐舜,“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火烧林木,驱赶禽兽,这就能很快地开辟出大片平地,同时,草木焚烧后的灰烬又是肥料,这样,极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发展和农田的开垦,大大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吕氏春秋》等书中,还提到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伯益发明的。凿井技术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古代先民们的生存空间。在凿井技术未发明之前,先民们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还要受其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先民们可以进入相对远离河湖的广大平原地区生存、发展。所以说,对于凿井技术的发明,无论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赞美都不为过。伯益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致于大禹治水成功后,向舜汇报时竟说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大为赞赏,将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同时,还对伯益说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而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舜的话果然没错,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赵、秦、江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大禹在位时,曾打算将首领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去世后,大禹又准备传位给伯益,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他协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务。临终时遗命传位伯益。可伯益与他的父亲皋陶一样,淡于权位,在为大禹守丧三年之后,主动避让首领位置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启于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由于启的这个行为彻底抛弃了氏族社会长期以来的“公天下”传统,而代之以文明社会的“家天下”。为了政权的稳固和长久,有必要对坚持过去传统的有影响和有实力的氏族势力与著名人物进行清洗和整肃,声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幸免。据《战国策》和《韩非子》记载,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待政权基本稳固后,开始进攻伯益,夏启六年,伯益被害,据说已年过二百。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隆重之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天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安徽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自此之后,徐姓的脉络开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其故地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已很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他自称徐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穆王得此消息,乘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经比较强大,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由于与商人同属东夷集团,因而,在周灭商后的商人反叛中,赢姓之徐即使没参加共同行动,也必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周初平叛后没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随着周朝势力在东方的加强与巩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与生存。于是,徐方与周朝爆发了不止一次的战争,结果是互有胜负。这在先秦及后世相关文献中都有记载。《礼记·檀弓》篇中就记录了徐国大夫容居的回忆:“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西讨的对象必是周王朝,徐驹王可能是周初时徐国的国君,大军已到了黄河边,足见军力之强。并且,徐国国君也称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鲁时,曾不断地去征讨。《史记·鲁世家》载:“伯禽率师伐之,作《费誓》,遂平徐戎,定鲁。”《诗经·阕宫》篇有:“鲁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占有之意,在伯禽大军压境之下,徐国只得南迁,迁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国也被称作淮夷、徐夷。由于屡次兴兵,又被称作徐戎。

徐国南迁后,仍然保持较强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形势,讨伐与其不一致的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古书中记载周昭王“南征不复”死于汉水,大致与征伐徐、楚有很大关系。到了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据《竹书记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介绍:“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整个东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徐偃王在徐姓历史上,是仅次于若木的最重要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各徐姓家谱中,徐偃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导致几乎所有的徐姓家谱,如果有“姓氏溯源”这一部分内容的话,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将徐偃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大书特书。在各类徐姓家谱中,徐偃王被认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孙,也就是说,从伯益计,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有关徐偃王的记载,最早出于战国后期的《尸子》与《荀子》二书。

《尸子》久佚,引自他书,有徐偃王记载二条,分别为:“徐偃王有筋(古筋字)而无骨”,“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人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荀子·非相》篇将他与仲尼、周公、皋陶、闳夭、傅说、伊尹、禹、汤、尧、舜同列,但没说明理由,只说到:“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或作焉字)。”

《韩非子·五蠹》篇中记载:

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西汉初年,《淮南子·人间训》秉持《韩非子》记载为:

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曰:“臣闻之: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 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

到了《史记》共有两处,《秦纪》中是这样记载的: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与穆同)王,……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赵世家》则更详细:

“造父幸于周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

《后汉书·东夷传》:“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之后,是这样记述的:

穆王后得骥艰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

在后世文献如《博物志》及各类徐氏家谱中有关徐偃王的记载:

偃王名诞,周昭王三十六年,徐母感瑞而有孕,足月后生下一卵,家人谓之不祥,遂弃于河边,有位姓独孤的老太太家养了条叫鹄苍的狗,将其叼回,放在床下,三天后因其污秽而被家人扔到水边,又被狗叼回。家人再想扔时,忽听中间有小儿的啼哭声,剖开一看,是个婴儿,形容端正,声气和绥。只是左手紧紧握住,直到七岁时方才伸开,手心中有特别的纹理,仿佛为“偃王”二字,因此,以之为号。这条狗后来将死时,化为黄龙,埋葬之所被徐国人称之为“狗垄”。由生卵我们可以联想到大业与契之母均是吞燕卵而有孕,徐偃王属东夷集团必定无疑,这又为徐氏出自赢姓添一佐证。

徐偃王17岁时,才艺过人,诗礼俱足,20岁时,文武兼备。继位后,广行仁义,去除刑争,“弛甲戈之被,坠城池之险,修行仁义,被服慈惠,视物如伤,以怀诸侯,诸侯贽生死之物于我者,三十有六国,是共戴君为王。”一次,徐偃王组织的开挖连接陈、蔡间的河渠时,挖出一副赤弓朱箭,众人以为祥瑞,献给徐偃王。当时因周天子穆王喜爱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

一次,周穆王向西巡狩至昆仑山下,见到西王母,乐而忘返。徐偃王在东部诸侯的拥戴下,率36国联军向周进军。周穆王得讯之后,乘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奔回京城,调兵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能回来得这么快,不忍生灵涂炭,民众遭殃,于是收兵弃国,躲进彭城 (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因之就被叫作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打败徐偃王之后,因见他在当地很得民心,便不得不继续封其子宗于徐,但降为子爵,让他继续管理徐国。后来一说徐偃王死于山中,另一说到了今浙江衢州一带,老死于此。至今徐姓为衢州第一大姓,与此不无关系。后人还在衢州建有徐偃王庙,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专门为此写了《衢州徐偃王庙碑》:

徐与秦俱出柏翳,为赢姓国。于夏、殷、周女,咸有大功。秦处西便,专用武胜,遭世衰,无明天子,遂虎吞诸国为雄,诸国既皆入秦为臣,秦无所取利,上下相贼害,卒偾其国而沉其宗。徐处得地中,文德为治,及偃王诞当国,益除去刑争末事。凡所以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当此之时,周天子穆王无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说,得八龙,骑之西 游,同王母宴于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辨者,无所质正,咸宾祭于徐,贽玉 帛、死生之物于徐之庭者三十六国,得朱弓、赤矢之瑞。穆王闻之,恐遂称受命,命造父御,长驱而归。与楚连谋伐徐,徐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随而从之,万有余家。偃王死,民号其山为徐山,凿石为室,以祠偃王。偃王虽走死失国,民戴其嗣为君如初,驹王、章禹祖孙相望,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而秦后,迄兹无闻家,夭于柏翳之绪,非偏有厚,施仁与暴之报,自然异也。衢州故会稽大末也,民多姓徐氏,支县龙丘有偃王遗庙。或曰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弃玉几研于会稽之水。或曰徐子章禹既执于吴,徐之公旌子弟,散之徐、扬二州间,即其居立先王庙,云开元初,徐姓二人相属为刺史,帅其邯之同姓,改作庙屋,载事于碑。后九十年,当元和九年,而徐氏放复为刺史,放字达夫,前碑所谓今户部侍郎,其大父也。春行视农,至于龙丘,有事于庙,思惟本原,曰:故制朴,下窄不足以揭虔,妥灵而又梁桶赤白(阝多)剥,不治图像之威(黑乙),昧就灭藩拔级夷,庭木秃缺,祈吐日慢,祥庆弗下,州之群支,不获荫庥,余惟遗绍而户其土,不即不图,以有资聚,罚其可辞,乃命因故为新,众工齐事,惟月若日工告讫。功大祠于庙,宗卿咸序应,是岁,州无怪风、剧雨,民不夭厉,谷果完实,民皆曰耿耿祉哉,其不可诬,乃相与请辞京师,而谗之于石。辞曰:

秦杰以颠,徐由逊绵,秦鬼以饥,徐有庙存,婉婉偃王,惟道之耽,以国易仁,

为笑于顽,自初擅命,其实几姓,历短詈长,有不偿王,课其利害,孰与王当,

姑篾之墟,太永之里,谁思王恩,立庙以祀,王之闻孙,世世多有,惟临兹邦,

庙土实守,坚峤之后,达夫廊之,王殁万年,如始拊时,王孙多孝,世奉王庙,

达夫之来,先慎诏教,尽惠庙民,不主于神,惟是达夫,知孝之元,太末之里,

姑篾之城,庙事时修,仁孝振声,宜宠其人,以及后生,嗟嗟维王,虽古谁亢,

王死于仁,彼以暴丧,文追作诔,刻示茫茫。

《竹书记年》记载,周厉王三年时淮夷又曾侵洛。这种态势直到周宣王年间,终于又爆发一场大战。《诗经·大雅·常武》篇就记载了这件事。周朝出征的将领有南仲、皇父、程伯休父等,“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伊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族,率彼淮浦,省此徐土”,致使“徐方绎骚”、“震‘晾徐方”、“濯征徐方”,结果导致“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徐方来庭”。战争的结果,是徐国彻底臣服于周王朝。

进入春秋之后,随着周王朝的日渐衰微和政治控制力的下降,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纷纷并起,称雄争霸,征战不已,无暇南顾,而南方的楚国势力也刚刚开始兴起,尚未北上。处于这种政治真空之中的徐国,也趁时而起,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等,开始了自己的复兴道路,并不断与北面的齐、鲁等国,南面的楚国,以至后来的吴国发生战争。随着齐、楚两国的逐渐强大和互相争霸,徐国变成了两国争夺的对象。开始时,过度靠近齐国,引起楚国不满,公元前646年春,楚人伐徐,虽有北方齐、曹等国军队来救,但还是失败了。随着桓公去世后,齐国地位和国力的下降,徐国的政治态度逐步向楚国靠拢。这又引起了北方大国晋国的不满,但由于晋、楚两国势力大致相当,一时难分胜负,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接受了由楚国逃来的申公巫臣的建议,帮助新兴的吴国训练军队,以牵制楚国。据《左传》成公七年 (前584年)条记载,逐渐强大起来的吴国当年便“伐楚、伐巢、伐徐”。吴、楚在南方的争斗拉开帷幕,徐国力求保持中立,并与吴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如吴国人北上,必须经过徐国,每当此时,徐国都热情款待。一次,吴季札经过徐时,徐国君殷勤招待,见到季札携带的佩剑,十分喜欢,形之于色。等到季札回国时,徐国君已死,季札到徐国君墓前祭扫后,将佩剑挂在墓前树上。人们不解,季札解释说:“我知道徐君喜欢我的剑,可因为我那时是出使上国,没能给他,但我已心许之,现在回来,人虽已故去,就挂在他墓前吧。”

徐国的这种中立态度,引起楚国的严重不满。公元前538年,以楚国为首,会盟诸侯于申,会上,楚国将徐子(即徐国国君)抓了起来。那次参加会盟的有蔡、陈、许等国,还有顿、胡、沈(皆在河南安徽交界处)以及淮夷等。楚国又乘机攻克朱方。两年之后,徐仪楚朝聘楚国(传世有邻王义楚(金+瑞-王),向楚国输诚。

公元前530年,楚又伐徐,徐国的力量愈加衰弱,不得不反过来依附于楚国,以求苟延残喘。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楚的宿敌齐国,公元前524年,齐便伐徐,使得徐不得不再转过来依附齐国。第二年,徐国又与宋、邾、那等结为盟国,以抵抗吴国北侵。在楚国的强大压力下,徐国最终投向楚国,这又大大激怒了楚的敌人吴国。公元前512年,吴派大军伐徐,筑防壅引水以灌徐国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世孙,“断其发,携其夫人”逃到楚国,楚国将其安顿在夷(今安徽亳县东南40里的城父集)。徐国正式灭国。

徐国灭亡后,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国为氏,以氏为荣。虽遭灭国之祸,然此心不改,直到数百年后的秦汉时期,又以氏为姓。

灭国后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继续留在原地。一部入分吴,其中著名的如徐承还当上了吴国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师从每上袭齐。一部分西迁和北迁,入今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其余相当部分南迁。开始时迁至余长,古名涂水,《读史方舆纪要》言“涂水即滁河”,也就是今安徽滁县的滁河。之后,又有一部分入渡过长江,进入苏南、浙江、江西、湖北境内。这从当地的一些地名及出土的与徐姓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即可看出。浙江地区的杭州附近有余杭山,秦置余杭县,余与徐相通,前文已说过。湖州北有余不溪,溪上有余不亭,附近长兴有余干山,绍兴市南有会稽山,古称(涂土)山。湖北咸宁县有涂水,入江之处叫涂口,均可以为证。此外,在江浙一带还出土过若干青铜器,其中有几件可以明确考定为(余+都-者)器,即徐器。1979年4月,江西靖安县也曾出土过三件青铜器,可以认定为(余+都-者)器。

二、 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的南迁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2、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3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氢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

咱们同宗

一、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姓源流详介:
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随着对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和标志,再慢慢发展成姓氏。如东夷集团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鸟)、凤 (凤鸟),大约就是由此而来。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写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挚(也作质),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称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从少昊的名字中,同样可以看出其与鸟的关系。挚,即鸷,是一种猛禽。少昊的诞生,存在多种说法,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其中一种传说是其母女节,也称皇娥,夜梦流星人怀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于曲阜,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分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五个部族,在这五个部族之外,又分祝鸠、鹃鸠、鸬鸠、爽鸠、鹘鸠五个氏族,以及鹊雉、鹋雉、翟雉、鹈雉、晕雉五个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个扈氏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在位期间,修太昊之法,以鸟名为官名,设工正和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在他的带领下,东夷集团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与炎黄集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就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及其部族,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寿过百岁,也有说在位百年,去世后葬于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东4公里处,呈金字塔形,底边长28米,顶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庙。整个陵园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宫门、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筑组成。
少昊去世后,东夷部落联盟由黄帝的孙子,二十岁的颛顼接掌。颛顼,号高阳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聪明过人,相传十岁时便成为本部落首领,率族众迁往东夷集团所在地,可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率族众迁到东夷集团所在区域穷桑一带,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却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后,少昊去世,颛顼继位,成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不久,将统治中心迁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阳一带,许多东夷部落也跟着内迁。迁回中原后,颛顼又继承了祖父黄帝原担任的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身兼炎黄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首领,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后,年近百岁的颛顼方才去世。颛顼陵遗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三相庄西1.5公里处,南北长240米,东西长一百三十余米,有宝城、享殿和廊房,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宋代。唐、宋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统年间,一场龙卷风携沙将陵园全部覆盖。近年来随沙丘移动,已有部分建筑露出地面。
作为少昊后代的徐姓与颛顼发生关系是在颛顼之后。在所有的徐氏家谱中,徐姓的血缘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亲是伯益,伯益的父亲是皋陶,皋陶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曾外祖父就是颛顼
据《史记》等书记载,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粒燕子(玄鸟)落下来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大业。 大业成年后,娶华夏集团少典氏族女子女华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坚。
皋陶在虞舜时期,曾担任了掌管刑罚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无冤狱,以公正、正直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耒、耜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参与了大禹的治水工程,与大禹密切合作,不争功诿过,极力树立大禹在民众中的威信。虽然他在“知人”与“安民”等治国方面功劳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去世时,却积极推荐、扶持大禹登舜位,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大禹对他非常感激,也认为他最贤德,遂选定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予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禅位于他,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伤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县)、六(今安徽六安县)一带分封给他的后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县城东8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侧,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顶高6.2米,顶部平面直径4米,墓前有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墓上有黄栗树一株,形如伞盖。在墓东14米处,有皋陶祠,为前后两进四合院式。由于皋陶在当时口碑极好,影响很大,后人为纪念他,亦将六安县别称为皋陶城,简称皋城。
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一说三个),其余几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后陆续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国,只有长子大费(音闭),又称伯益,与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大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也就是当上少昊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首领。自此之后,他的兄弟,继承了偃姓,向南发展,偃姓及后来所产生的姓氏即奉皋陶为血缘始祖,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如秦、徐、赵、黄等则奉伯益为血缘始祖,其后裔主要居留在山东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远迁西北。
伯益,也被写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称益,这是因为伯本来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贯侯:由于原来少昊的赢姓氏族是以凤鸟为图腾,伯益被赐姓赢后,自然也就以凤鸟为图腾,成为赢姓正统: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写作繁,而繁据《离骚注》解释,为“凤皇别名也”。伯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传说伯益通鸟语,能够调驯鸟兽,“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这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期,是非常令人惊讶和信服的。伯益还发明了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办法。很年轻时,就随父亲皋陶辅佐舜,“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火烧林木,驱赶禽兽,这就能很快地开辟出大片平地,同时,草木焚烧后的灰烬又是肥料,这样,极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发展和农田的开垦,大大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吕氏春秋》等书中,还提到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伯益发明的。凿井技术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古代先民们的生存空间。在凿井技术未发明之前,先民们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还要受其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先民们可以进入相对远离河湖的广大平原地区生存、发展。所以说,对于凿井技术的发明,无论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赞美都不为过。伯益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致于大禹治水成功后,向舜汇报时竟说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大为赞赏,将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同时,还对伯益说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而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舜的话果然没错,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赵、秦、江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大禹在位时,曾打算将首领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去世后,大禹又准备传位给伯益,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他协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务。临终时遗命传位伯益。可伯益与他的父亲皋陶一样,淡于权位,在为大禹守丧三年之后,主动避让首领位置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启于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由于启的这个行为彻底抛弃了氏族社会长期以来的“公天下”传统,而代之以文明社会的“家天下”。为了政权的稳固和长久,有必要对坚持过去传统的有影响和有实力的氏族势力与著名人物进行清洗和整肃,声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幸免。据《战国策》和《韩非子》记载,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待政权基本稳固后,开始进攻伯益,夏启六年,伯益被害,据说已年过二百。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隆重之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天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安徽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自此之后,徐姓的脉络开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其故地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已很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他自称徐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穆王得此消息,乘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经比较强大,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由于与商人同属东夷集团,因而,在周灭商后的商人反叛中,赢姓之徐即使没参加共同行动,也必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周初平叛后没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随着周朝势力在东方的加强与巩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与生存。于是,徐方与周朝爆发了不止一次的战争,结果是互有胜负。这在先秦及后世相关文献中都有记载。《礼记·檀弓》篇中就记录了徐国大夫容居的回忆:“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西讨的对象必是周王朝,徐驹王可能是周初时徐国的国君,大军已到了黄河边,足见军力之强。并且,徐国国君也称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鲁时,曾不断地去征讨。《史记·鲁世家》载:“伯禽率师伐之,作《费誓》,遂平徐戎,定鲁。”《诗经·阕宫》篇有:“鲁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占有之意,在伯禽大军压境之下,徐国只得南迁,迁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国也被称作淮夷、徐夷。由于屡次兴兵,又被称作徐戎。
徐国南迁后,仍然保持较强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形势,讨伐与其不一致的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古书中记载周昭王“南征不复”死于汉水,大致与征伐徐、楚有很大关系。到了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据《竹书记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介绍:“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整个东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徐偃王在徐姓历史上,是仅次于若木的最重要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各徐姓家谱中,徐偃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导致几乎所有的徐姓家谱,如果有“姓氏溯源”这一部分内容的话,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将徐偃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大书特书。在各类徐姓家谱中,徐偃王被认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孙,也就是说,从伯益计,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进入春秋之后,随着周王朝的日渐衰微和政治控制力的下降,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纷纷并起,称雄争霸,征战不已,无暇南顾,而南方的楚国势力也刚刚开始兴起,尚未北上。处于这种政治真空之中的徐国,也趁时而起,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等,开始了自己的复兴道路,并不断与北面的齐、鲁等国,南面的楚国,以至后来的吴国发生战争。随着齐、楚两国的逐渐强大和互相争霸,徐国变成了两国争夺的对象。开始时,过度靠近齐国,引起楚国不满,公元前646年春,楚人伐徐,虽有北方齐、曹等国军队来救,但还是失败了。随着桓公去世后,齐国地位和国力的下降,徐国的政治态度逐步向楚国靠拢。这又引起了北方大国晋国的不满,但由于晋、楚两国势力大致相当,一时难分胜负,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接受了由楚国逃来的申公巫臣的建议,帮助新兴的吴国训练军队,以牵制楚国。据《左传》成公七年 (前584年)条记载,逐渐强大起来的吴国当年便“伐楚、伐巢、伐徐”。吴、楚在南方的争斗拉开帷幕,徐国力求保持中立,并与吴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如吴国人北上,必须经过徐国,每当此时,徐国都热情款待。一次,吴季札经过徐时,徐国君殷勤招待,见到季札携带的佩剑,十分喜欢,形之于色。等到季札回国时,徐国君已死,季札到徐国君墓前祭扫后,将佩剑挂在墓前树上。人们不解,季札解释说:“我知道徐君喜欢我的剑,可因为我那时是出使上国,没能给他,但我已心许之,现在回来,人虽已故去,就挂在他墓前吧。”
徐国的这种中立态度,引起楚国的严重不满。公元前538年,以楚国为首,会盟诸侯于申,会上,楚国将徐子(即徐国国君)抓了起来。那次参加会盟的有蔡、陈、许等国,还有顿、胡、沈(皆在河南安徽交界处)以及淮夷等。楚国又乘机攻克朱方。两年之后,徐仪楚朝聘楚国(传世有邻王义楚(金+瑞-王),向楚国输诚。
公元前530年,楚又伐徐,徐国的力量愈加衰弱,不得不反过来依附于楚国,以求苟延残喘。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楚的宿敌齐国,公元前524年,齐便伐徐,使得徐不得不再转过来依附齐国。第二年,徐国又与宋、邾、那等结为盟国,以抵抗吴国北侵。在楚国的强大压力下,徐国最终投向楚国,这又大大激怒了楚的敌人吴国。公元前512年,吴派大军伐徐,筑防壅引水以灌徐国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世孙,“断其发,携其夫人”逃到楚国,楚国将其安顿在夷(今安徽亳县东南40里的城父集)。徐国正式灭国。
徐国灭亡后,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国为氏,以氏为荣。虽遭灭国之祸,然此心不改,直到数百年后的秦汉时期,又以氏为姓。
灭国后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继续留在原地。一部入分吴,其中著名的如徐承还当上了吴国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师从每上袭齐。一部分西迁和北迁,入今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其余相当部分南迁。开始时迁至余长,古名涂水,《读史方舆纪要》言“涂水即滁河”,也就是今安徽滁县的滁河。之后,又有一部分入渡过长江,进入苏南、浙江、江西、湖北境内。这从当地的一些地名及出土的与徐姓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即可看出。浙江地区的杭州附近有余杭山,秦置余杭县,余与徐相通,前文已说过。湖州北有余不溪,溪上有余不亭,附近长兴有余干山,绍兴市南有会稽山,古称(涂土)山。湖北咸宁县有涂水,入江之处叫涂口,均可以为证。此外,在江浙一带还出土过若干青铜器,其中有几件可以明确考定为(余+都-者)器,即徐器。1979年4月,江西靖安县也曾出土过三件青铜器,可以认定为(余+都-者)器。
二、 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的南迁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2、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3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氢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少数民族徐姓分布:
在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一些徐姓。除了前文所言畲族钟姓可能为徐姓一支外,北魏时,北地氐人中有徐姓,其源是出自赢姓还是后来氐人自行改姓,已不可考。南朝时陈的大臣徐世谱即是巴族人。
徐世谱 (509—563),巴族,字兴宗。巴东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人。世居荆州,为主帅。勇敢有膂力,善水战。梁末时为员外散骑常侍,领水军,从司徒陆法和大败侯景,封鱼复县侯,任信武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后又以抗击西魏功,升侍中、镇南将军、护军将军。梁敬帝时,为左卫将军,负责水战器具,颇有战功。陈朝建立后,历任特进、护军将军、安西将军、盲城太守、右光禄大夫。陈文帝天嘉四年病卒。
宋朝时著名画家徐皋是白族人,善画鱼。
辽金时土族有阻卜部,后以此为姓,并转音为徐,后世士族亦有徐姓,为徐胡氏所改,也有为徐卜氏所改。
明朝有徐晟,为赐姓名,蒙古族,原名七十五,水乐初年归附明朝,为人机警,以翻译民族文字见长,深得信任。凡明初西北、北方少数民族之事,大多参与,累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指挥同知。
清代高丽族有徐姓,世居噶山,据《八旗满洲氏族通志》介绍,有徐大勇,是清初归顺清朝的,为镶白旗包衣,其曾孙徐宗顺为八品通事官,徐宗孟为六品通事官。清代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为徐氏,纳西族。清朝人关后,有少数满族人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
到了当代,除汉族之外,满族、蒙古族、回族、壮族、苗族、朝鲜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拉佑族、景颇族、阿昌族、布依族、鄂温克族、侗族、哈尼族、彝族、土家族、维吾尔族、锡伯族、达斡尔族、东乡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徐姓,来源也不一样。如景颇族的徐姓为“勒托”所改,阿昌族徐姓为“喇细”所改。在当今少数民族徐姓名人中,以满族居多,如徐劭、徐锋、徐文源、徐甲同、徐成山、徐明谦、徐宝亮、徐钦鸣、徐桂珠、徐崇源、徐德明等。维吾尔族有徐克尔汗、朝鲜族有徐麒锡,壮族有徐寒梅、徐学洪,回族有徐忠熹、徐万鹏、徐介眉,土家族有徐世俊,白族有徐琳等等。
徐姓当代分布情况
徐姓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华民族排名第l1位的大姓,人口数量近二千万之多,遍布全国各地,世界五大洲都有徐姓人的足迹。台湾徐姓主要聚居于新竹、苗栗两个地区。大陆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等省为多,上述七省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65。根据某些学者近年对北京、上海、陕西、四川、辽宁、广东、福建等七个省市 174900人的抽样调查,发现徐姓共有 257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473,在被调查的1133个姓氏中居于第十四位,其具体情况是:
在被调查的24948个北京人中,有30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243,在被调查的515个姓氏中居14位。
在被调查的25092个上海人中,有 1034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21,在被调查的391个姓氏中居第4位。
在被调查的23795个陕西人中,有 20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0.878,在被调查的456个姓氏中居第 2l位。
在被调查25239个四川人中,有363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38,在被调查的521个姓氏中居第18位。
在被调查25029个辽宁人中,有352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06,在被调查的447个姓氏中居第12位。
在被调查25244个福建人中,有160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634,在被调查的246个姓氏中居第24位。在被调查25646个广东人中,有14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581,在被调查的298个姓氏中居第37位。

为什么说徐姓是善于审时度势之姓呢?请看下面这段徐姓溯源的故事。
相传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君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那里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称徐氏,这便是徐姓的由来。据考,徐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东海郡(今山东兖州府东南)
徐姓家族专用楹联
徐姓家族从古至今习惯于用下面4位族中杰出人物及典型事迹嵌作楹联,以事彰扬。见到下面这些徐姓家族专用楹联,主人一定姓徐。
天上玉麟(徐卿),人中骐骥(徐勉)。
梦徵五凤(徐陵),家号八龙(徐纬)。
徐姓家族名人之最
明代最有名的开国名将是徐达。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少有大志。初与朱元璋同为郭子兴部将,后从朱元璋征略四方,受命为大将军,兼并张士诚,北伐灭元,功勋卓著。他作战有谋略,行军持重,军纪严明。功成归朝,进官为右丞相,封魏国公。
明代最杰出的地理学家是徐霞客。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人。自幼刻苦攻读,特别喜欢阅读地理方面的书籍,年轻时便立下了走遍五岳的志愿。从22岁直到去世为止,30多年内,足迹遍于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旅途中备尝艰险。他观其所得,按日记载。后人把它搜集起来,编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具有重大的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最早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学者是徐光启。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明朝万历年间考中进士,曾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因反对宦官魏忠贤等人的专权,曾三次被贬免职。他利用空闲时间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热心研究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介绍到我国。他也是最早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书译成中文的人。
最长寿的徐姓名人是徐特立。徐特立是湖南长沙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长沙师范学校教师。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延安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生于1877年,卒于1968年,享年91岁。
最著名的徐姓女名人是徐宗汉。她生于1876年,广东中山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在南洋、广州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后与黄兴结为伴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随黄兴赴武昌,深入战地救护受伤士兵。“九·一八”事变后,赴美国等地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1944年逝世。

百家姓之徐氏

[徐氏属地]
东海郡,今山东兖州府东南。

[徐氏来历]
徐姓源出嬴姓,与黄姓同源,都是伯益的后代。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到西周初年,由于国君徐偃王“僭称为王”而被周穆王派兵所“灭”,被降封为子爵性质的诸侯国。到春秋末年,为强国吴国所并,后代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徐氏名望]
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人口众多,而历史上的徐姓名人也不胜枚举。例如,三国时有名将徐晃、徐盛;唐人有名将徐懋功;五代有名画家徐熙、文字学家徐锴、徐铉;明代有中山王徐达,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旅行家徐霞客,编著有《农政全书》的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清代有医学家徐大椿,科学家徐建寅;近现代则有著名画家徐悲鸿等。

  • 鐮旂┒濮"寰"鐨濮撴皬鐨勬姤鍛婃庢牱鍐?
    绛旓細寰姘忓鏃忓绁栥澶忕璐ゅ+浼泭 寰愬鐨勫绁栵紝鏄4100澶氬勾鍓嶅嚑涔庣户澶忕鑰屽悰涓村ぉ涓嬬殑璐ゅ+浼泭銆傚師鏉ワ紝浼泭璺熷绂逛竴鏍凤紝鏈鍒濇槸铏炶垳搴у墠鐨勫ぇ鑷o紝鏇剧粡浠ヨ皟璁笩鍏借岃璧濮涓哄銆傚悗鏉ワ紝浠栧張杩介殢澶忕娌绘按锛屼篃钁楁湁鍔熷姵銆傚绂瑰彈绂呭嵆浣嶄负甯濓紝鍒颁簡鏅氬勾锛屾浘缁忚缁ф壙杩囧幓甯濅綅绂呰鐨勪紭鑹紶缁燂紝鏈夋剰璁╀綅浜庣礌璐熻搐鍚嶇殑褰撳勾...
  • 鐧惧濮撻噷鐨勨滈粍鈥濆拰鈥寰鈥濅袱涓濮撴皬鏄庝箞鏉ョ殑
    绛旓細涓銆濮撴皬婧愭祦 寰愬婧愬嚭鏈変笁: 1銆佸嚭鑷耽濮,鏄椤煎笣鐜勫瓩浼泭涔嬪瓙鑻ユ湪涔嬪悗瑁斻傝嫢鏈ㄥ洜鍏剁埗涔嬪姛,澶忕鏃惰灏佷簬寰,寤虹珛寰愬浗銆傚懆绌嗙帇鏃惰嚦32涓栧瓩寰愬悰鍋,棰囧緱...鎵钁椼婃槑鍎掑妗堛嬨併婂畫鍏冨妗堛嬩负涓浗鍘嗗彶涓婄郴缁熺殑鍝插鎬濇兂涓撹憲,寮杈熶簡娓呬唬鍙插鐮旂┒鐨勯姘,鏄槑鏈竻鍒濅笁澶ф濇兂瀹朵箣涓銆 榛勬厧:娓呬唬鐢诲銆傚杽鐢讳汉鐗,鍏煎伐...
  • 寰杩欎釜濮撴皬鏄庝箞褰㈡垚鐨
    绛旓細鍦ㄨ璋冩煡鐨24948涓寳浜汉涓,鏈309浜哄寰,鍗犺璋冩煡鎬讳汉鏁扮殑1.243,鍦ㄨ璋冩煡鐨515涓濮撴皬涓眳14浣嶃 鍦ㄨ璋冩煡鐨25092涓笂娴蜂汉涓,鏈 1034浜哄寰,鍗犺璋冩煡鎬讳汉鏁扮殑4.121,鍦ㄨ璋冩煡鐨391涓姘忎腑灞呯4浣嶃 鍦ㄨ璋冩煡鐨23795涓檿瑗夸汉涓,鏈 209浜哄寰,鍗犺璋冩煡鎬讳汉鏁扮殑 0.878,鍦ㄨ璋冩煡鐨456涓姘忎腑灞呯 2l浣嶃
  • 鐧惧濮撲箣寰愭皬瀹惰氨
    绛旓細寰愬鏄腑鍥藉巻鍙叉偁涔呯殑濮撴皬涔嬩竴锛岃捣婧愪簬绾4200骞村墠榛勫笣鐨勮瀛欏緪鑻ユ湪銆備互涓嬫槸鍏充簬寰愬鐨勮缁嗕粙缁嶃1. 寰愬鐨勮捣婧 - 婧愪簬瀣村锛屼互鍥藉悕涓哄銆傝繙绁栦负浜斿笣鏃朵唬鐨勯噾澶╂皬灏戞槉锛屽叾閲嶅瓩浼泭鍗忓姪澶х娌绘按鏈夊姛锛屽鐜嬪皝浼泭涔嬪瓙鑻ユ湪浜庡緪锛屽嵆浠婂畨寰芥硹鍘垮寳銆傚緪鍥藉巻缁忓銆佸晢銆佸懆涓変唬锛岀洿鑷虫槬绉嬫椂鏈熻鍚村浗鎵鐏傚緪鍥藉悗浜...
  • 寰愬姘鐨勭敱鏉?
    绛旓細寰愬锛屾簮鍑哄濮撱備腑鍥界璇濅腑浼犱集鐩婂洜鍔╁ぇ绂规不姘存湁鍔燂紝澶х閬傚垎灏佸叾瀛愯嫢鏈ㄤ簬寰愬浗锛堝北涓滃崡閮ㄩ儻鍩庝竴甯︼級锛屽緪鍥藉巻澶忎唬銆佸晢浠c佸懆浠d笁浠d负璇镐警銆傚懆绌嗙帇鏃舵湁寰愮兢鍋冿紝浠栬仾鏄庝粊鐖憋紝棰囧緱鐧惧鎷ユ姢锛屽浗鍔涙棩寮恒傚綋鏃跺懆绌嗙帇鍠滄宸℃父鍥涙捣锛屽線寰涓鍑哄幓灏辨槸鍑犲勾锛屽浗鏀挎棤浜虹鐞嗭紝璇镐警澶氭湁鎬ㄨ█銆傚悗鏉ュ緪鍥藉悰鍋冨湪鎸栨渤鏃...
  • 濮撳緪鐨勬潵鍘!
    绛旓細寰愬涓昏婧愯嚜瀣濮鍙婂皯鏁版皯鏃忔敼濮撶瓑锛屽鏈濆緪鑻ユ湪涓哄緪濮撳绁栥備互鍥藉悕涓烘皬锛屼簲甯濇椂浠i噾澶╂皬灏戞槉锛堝濮擄級锛屽皯鏄婇噸瀛欎负浼泭锛屼綈澶х娌绘按鏈夊姛锛屽鐜嬪皝浼泭涔嬪瓙鑻ユ湪浜庡緪锛屾晠鍦板湪浠婂畨寰界渷娉楀幙鍖椼傚緪鍥藉巻澶忋佸晢銆佸懆涓夋湞浠o紝鍚庣粡杩囧娆℃垬涔憋紝寰愬浗鐨勭増鍥惧綊鍏ユ鍥斤紝寰愬浗鐨勫瓙瀛欓亗浠ュ浗鍚嶄负姘忋備互閮ㄨ惤涓烘皬锛屽懆鏈濆垵鏈燂紝...
  • 寰愬鐨勭敱鏉ョ骇浜虹兢鍒嗗竷
    绛旓細涓轰粈涔堣寰愬鏄杽浜庡鏃跺害鍔夸箣濮撳憿锛熻鐪嬩笅闈㈣繖娈靛緪濮撴函婧愮殑鏁呬簨銆傜浉浼犲绂瑰皝浼泭鐨勫効瀛愯嫢鏈ㄤ簬寰愬浗锛堜粖瀹夊窘娉楀幙涓甯︼級锛屽緪鍥藉巻澶忋佸晢銆佸懆涓変唬涓鸿渚傚懆绌嗙帇鏃舵湁寰愬悰鍋冿紝浠栬仾鏄庝粊鐖憋紝棰囧緱鐧惧鎷ユ姢锛屽浗鍔涙棩寮恒傚綋鏃跺懆绌嗙帇鍠滄宸℃父鍥涙捣锛屽線寰涓鍑哄氨鏄嚑骞达紝鍥芥斂鏃犱汉绠$悊锛岃渚鏈夋ㄨ█銆傚悗鏉ュ緪鍚涘亙鍦ㄦ寲...
  • 鏈鏃╁叆宸濈殑鈥寰鈥濮!
    绛旓細鍦ㄨ璋冩煡鐨24948涓寳浜汉涓,鏈309浜哄寰,鍗犺璋冩煡鎬讳汉鏁扮殑1.243,鍦ㄨ璋冩煡鐨515涓濮撴皬涓眳14浣嶃 鍦ㄨ璋冩煡鐨25092涓笂娴蜂汉涓,鏈 1034浜哄寰,鍗犺璋冩煡鎬讳汉鏁扮殑4.121,鍦ㄨ璋冩煡鐨391涓姘忎腑灞呯4浣嶃 鍦ㄨ璋冩煡鐨23795涓檿瑗夸汉涓,鏈 209浜哄寰,鍗犺璋冩煡鎬讳汉鏁扮殑 0.878,鍦ㄨ璋冩煡鐨456涓姘忎腑灞呯 2l浣嶃
  • 濮撴皬寰鏄庝箞鏉ョ殑
    绛旓細寰愬锛屾簮鍑哄濮撱傜浉浼犱集鐩婂洜鍔╁ぇ绂规不姘存湁鍔燂紝澶х閬傚垎灏佸叾瀛愯嫢鏈ㄤ簬寰愬浗锛堝畨寰芥硹鍘夸竴甯︼級锛屽緪鍥藉巻澶忋佸晢銆佸懆涓変唬涓鸿渚傚懆绌嗙帇鏃舵湁寰愮兢鍋冿紝浠栬仾鏄庝粊鐖憋紝棰囧緱鐧惧鎷ユ姢锛屽浗鍔涙棩寮恒傚綋鏃跺懆绌嗙帇鍠滄宸℃父鍥涙捣锛屽線寰涓鍑哄幓灏辨槸鍑犲勾锛屽浗鏀挎棤浜虹鐞嗭紝璇镐警澶氭湁鎬ㄨ█銆傚悗鏉ュ緪缇ゅ亙鍦ㄦ寲娌虫椂鎸栧嚭涓鍓孩鑹茬殑寮撶锛屼粬...
  • 寰愮殑韬笘
    绛旓細寰鍦ㄤ腑鍥芥渶鍙楁杩庣殑濮撴皬涓帓鍚嶇鍗佷竴,灏ゅ叾鏄湪姹熻嫃銆佹禉姹熷拰瀹夊窘鐪併傚浠,濮撳緪鐨勪汉鍙g害鍗犲叏鍥戒汉鍙g殑1.51%,鎬讳汉鍙g害1900涓囥傚緪鐨勫悕瀛楀拰鍥捐吘:鍙や唬鐨勨滆鈥濆拰鈥滀簬鈥濇槸甯哥敤璇嶃傚湪鐢查鏂囧拰涓,铏炲瓧鍍忓缓鍦ㄦ爲涓婄殑楦熷发,寰愬瓧鍍忓彜浠e崡鏂规皯鏃忕殑楦熷发銆傝繖涓庡師濮嬬ぞ浼氣滀互鏈ㄧ瓚宸⑩濈殑浼犺鐩稿惢鍚,璇存槑鏈鏃╃殑寰愪汉搴旇鐢熸椿鍦ㄦ灄鏈...
  • 扩展阅读:免费测名字打分100分 ... 同名姓名查询入口 ... 全国姓名重名查询 ... 周易免费生辰八字起名 ... 周易起名网官网免费 ... 姓名大全免费 ... 同姓名查询 ... 姓名测试打分标准 ... 姓名打分免费查询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