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的社会价值观

  【摘要】 孔子的思想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颇多。本文主要是从孔子社会的价值观入手,分别从社会支承点、社会的基本原则、重要条件、主要宗旨四个方面解读孔子治世应世思想,并阐述了孔子的社会价值观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孔子 社会 价值观 精神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影响极为深远。而价值论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 那么儒家道德价值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之主导,而孔子的思想却是儒家思想之原典、源头所在。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董仲舒等弘扬和尊独,宋明理学各派的阐释和复兴。孔子的思想一直被统治者奉为正宗学派,作为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的时代,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天下征战自诸侯出”、“八佾舞于庭” (《论语•季氏》)的环境。而孔子又是一个博学多才、畅怀大志的“弘道”之人,面对乱世,他主张道德、经济、政治等价值相结合,以达到复礼的地步。而他在社会价值观上一系列的观点思想影响是深远的,其提出的仁义道德对于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统治人民的价值功能思想;提出关于仁义道德是维持人类社会的根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以道德作为社会的支撑、以正名作为社会的原则、以“庶、富、教”作为社会的条件、以“修己安人”作为社会的宗旨。这一系统的社会价值观在当时虽没有被统治者所充分利用,但其思想价值却是深远而重大,这一思想也被后世一直继承发展并推崇。其其中的意蕴很值得我们反思。

  一 道德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支撑

  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内在的动因和外在的动力的结合并促动支撑的。而其社会的发展无外乎需要四个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精神文化。正是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存在发展的支承点。离开这四个支承点,一个社会很难得以维持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始终存在的理念就是把道德与政治相结合,以道德来指导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的贯彻。孔子在这点上是这一思想的发创也表现尤为突出。在孔子的思想里,社会存在发展必然需要经济、军事、制度以及的道德的支撑,并认为道德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支承点,也是核心和主导。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在孔子看来,任何人的生存、任何社会的维持、任何国家的存在,是需要先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生活资料的,“足食”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但同时作为一个国家尤其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要想不被欺凌和侵略还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足兵”是维持最基本的存在;再加上拥有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使民以时”,在中国这样的以农立国的农业大国,其国家经济就是农业经济,而其发展的条件是必须要具备一个完善的制度来保证“使民以时”的,从而促使人民安定生产而粮食充足。

  但在孔子心目中,认为一个社会、国家光具有丰富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军事力量、完备的社会制度仍然不够,而最根本最重要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主导是“信”,是“仁”之贯彻,即是仁义道德要在社会生活得以贯彻、得以普遍。只有这个核心之支撑才能让一个社会、国家真正得以生存与发展。

  孔子认为只有道德才能够做到“尚贤”,只有统治者具有仁义道德才能表率、感召人民,才能更好的统治,才能“子欲善而民善之”,“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只有道德作为社会的原则才能治国平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只有道德才能使“民信之”,只有道德原则的贯彻,才能够是整个社会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社会才能安定、稳定。

  在孔子的社会价值坐标中,仁义道德是高于其他社会支承点的,高于一切价值。道德高于生产、经济、利益、军事、艺术、宗教等等。早整个价值体系里,仁义道德是处于最高的层次,居于最上的地位。

  孔子身怀救世之情怀,一方面为社会的存在发展寻求到其支承点的所在,认为社会的存在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基础、军事力量、社会制度以及道德精神之上的,而且在另一方面还同时把道德做为社会的最根本的支承点。这一思想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以后的统治者当作统治国家的思想发扬广大。

  二 正名主义是社会存在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则

  孔子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让孔子感到一个社会的存在发展需要有支承点之外,还需要正名定分,认为“政者,正也”。他目睹当时各种制度的崩坏且人伦失常,他认为当时各国之所以出现“子弑父、臣弑君”、“天下征战之诸侯出”的状态,是因为名分不正、人伦不常,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要“正名”,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论语•季氏》中记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 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 有道,则庶人不议。”认为如果“名不正则言不顺”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个社会的崩溃。所以应该要“克己复礼”以正名。

  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应该需要一个明确贯穿于整个社会领域的原则,孔子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是认为这个原则就是“正名”。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只有正名,才能挽救秩序的崩溃,促进周礼的复兴;也只有正名,才能恰当的运用刑罚,制止邪说暴行的产生和流行;只有正名,才能使得一个社会得以正常的发展。

  在孔子的理想中,一个美好的社会应该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伦有常的,应该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的社会,而贯彻这样的社会的最重要的原则就应该是“正名”。通过正名字、定名分、寓褒贬来使得整个社会处于“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状态,使得每个社会成员能够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各敬其事,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孔子这一思想也是给后世之影响深远且重大,后来被董仲舒等发扬广大,且一直被后世的统治者作为治世的重要原则。另这一思想对于人们的正常人伦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给人伦的正位提供重要的原则。

  三 “庶、富、教”是社会存在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面,一个社会的良好模式莫过于人口众多、生活富裕、道德文化发达。而这把人口众多、人民生活富裕、人们道德高尚三者并重是孔子。

  在春秋时代,儒墨道法等都在寻求着一个社会的良好发展模式,而其中大多都认为人口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因为在当时,无论是作为生产力最重要的主体还是作为军事力量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人口众多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强盛的标志之一。孔子也看到这一点,并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国家兴盛和强大,首先应该要惠政于民以发展人口。而在当时发展人口有两条途径:一是使本国人民安居乐业,生儿育女,从而繁殖人口,另一个就是通过本国的各项惠民政策使得其他地方民众来到自己的邦国以增加力量。而在孔子看来对于发展人口的具体举措就是《论语•子路》中记载: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近者悦是因为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远者来是因为声名远扬,吸引外地人才。朱熹说得好:“被其泽则悦,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悦,而后 远者来也。”(《论语集注)卷七) 所以,首先是要为人民谋幸福,增强国力,使“近者悦”。使得本国的人口得以安居乐业。其次就是广开言路,知人善用以“尚贤”,使得外地人才闻风而至。

  孔子在看到人口因素的重要性外,还主张应该惠民爱人,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富裕起来,因为在孔子思想里一个社会真正的兴盛不是作为君王和官员的富裕,而应该是百姓人民之富裕。《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 孔子认为一个社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其可劳而劳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要仁民、富民,主张限制对人民的剥削、压迫,应该使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富裕起来,这样一个社会才真正谓之发展,一个国家才得以有强大的民众基础。

  在注重人口因素和人民生活的问题上孔子还看到了精神文明和教育的重要性。物质生活的丰富固然能够带来精神文化的进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但同时在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丰富往往也伴随着道德的沦丧,“饱暖思淫欲”,随着物质财富、享受欲望在不断积累和增加,“无耻者富,多信者显”,贪婪无耻,自私狡诈,阴险毒辣等现象也随着增多 。孔子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在“富”的基础上发展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对人民的“教之”。在这一点上,孔子可以说极其睿智、眼光长远的,极大地超出了当时各家学派有识之士的思想。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培养出众多之人才,他深深的看到了精神文化的塑造、教育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 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 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 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认为作为统治者应该要加强精神道德的塑造,要进行对人民教育宣传,要使得“民信之”。

  而且孔子把“德”与“礼”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认为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要做到以“礼“统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以说孔子是有机地把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条件:人口因素、生活水平和精神信仰结合统一起来。他看到了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道德沦丧的现象,这就需要进行道德文化建设。这一思想也值得我们今天所借鉴。

  四 修己安人是社会存在发展的最主要的宗旨

  孔子一生中以君子具有“仁“之品德是为“成人”。而“仁”的内容却包含多重,但无论是“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还是“忠恕”之道,映射到社会领域那就是“修己安人”的价值观。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孔子怀着“修己安百姓”的终极情怀,而落实这“修己安人”的社会宗旨。在他看来,通过”修己“而达到“安人”的目的,进而起到改变社会的作用。“安人”是经世之道、治世之道。可以说安人之道体现了孔子的强烈社会历史责任感。

  在孔子的思想中,济世救民的社会最高宗旨是子贡所提出的: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博施於民而能济众”是最高的社会宗旨,是达到“仁”的最高境界“圣”了。在孔子肯定“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为圣境的同时并认为其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上就是“修己安人”。而“修己安人”这一社会宗旨是通过“为仁由己”从而“能近取譬”般推己及人,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落实的。

  孔子认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十分重视主体的作用,通过自我修养,“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自律的方法,来大到”仁“的境界。然“为仁”、“修己”的内省、自律截是为“立人”、“达人”进而到“安人”的目的。孔子带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舍生成仁之信念,怀着“博施於民而能济众”的终极情怀,把“修己安人”作为社会存在发展的最主要的宗旨,并认为通过“内省”自律达到“修己”进而“立人”、“达人”、“安人”,实现“老者安之,友者信之,少者怀之”的价值理想。

  孔子这一思想后来在《大学》中被进一步发展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思想。也说明了孔子这一社会价值观对后世影响深远并被后世发扬成重要的社会宗旨。

  五 孔子社会价值观的当代意义

  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脉,礼乐文明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价值。 而孔子一生对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其社会价值观为后世治国治世提供了重要标准和规范,也是值得我们现在探索和寻思的。

  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然离不开其系统的社会支承点结构;也离不开社会本身各项条件的存在;另作为人与人所结成的社会必然要有重要的原则和主要的宗旨,而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体发展,另一方面又同时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助,而这就需要既要明确人伦,使得各得其位,还要人际关系是互利双赢,从而使得一个社会得以正常健康有序的发展。

  而目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物质资料得到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目前社会问题还比较众多,矛盾还比较突出,金钱至上、信仰缺乏、精神空虚、职责不分、权责不清等等一系列现象尚存在严重,而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这也就需要我们既要从现实状况寻找原因,同时还要充分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尤其孔子的社会价值观来匡正人心的迷失、精神的迷乱、信仰的缺失,要充分发扬其中的理念和经验来为我们社会的发展所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参考书目】

  1 赵馥洁 著:《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赵馥洁 著:《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赵馥洁 著:《价值的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张岱年 著:《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 匡亚明 著:《孔子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钱 穆 著:《孔子传》, 三联书店2005年第2版

  7 王恩来 著:《人性的寻找—孔子思想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

  8李中华 主编:《中国人学思想史》, 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9齐冲天等 编译:《论语》,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10【美】•顾立雅 著 高专诚 译:《孔子与中国之道》,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注释】

  赵馥洁著:《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页,第2页

  道德高于一切价值问题详见赵馥洁教授所著的《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一书中关于儒家道德价值论的阐述。

  (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

  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第180,183页

  王恩来著:《人性的寻找—孔子思想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页



  • 娴呮瀽瀛斿瓙鐨勭ぞ浼氫环鍊艰
    绛旓細鍦ㄥ瓟瀛愮殑绀句細浠峰煎潗鏍囦腑,浠佷箟閬撳痉鏄珮浜庡叾浠栫ぞ浼氭敮鎵跨偣鐨,楂樹簬涓鍒囦环鍊笺傞亾寰烽珮浜庣敓浜с佺粡娴庛佸埄鐩娿佸啗浜嬨佽壓鏈佸畻鏁欑瓑绛銆傛棭鏁翠釜浠峰间綋绯婚噷,浠佷箟閬撳痉鏄浜庢渶楂樼殑灞傛,灞呬簬鏈涓婄殑鍦颁綅銆 瀛斿瓙韬鏁戜笘涔嬫儏鎬,涓鏂归潰涓虹ぞ浼氱殑瀛樺湪鍙戝睍瀵绘眰鍒板叾鏀壙鐐圭殑鎵鍦,璁や负绀句細鐨勫瓨鍦ㄥ彂灞曟槸寤虹珛鍦ㄧ粡娴庡熀纭銆佸啗浜嬪姏閲忋佺ぞ浼氬埗搴︿互鍙婇亾...
  • 鍏堢Е鏃舵湡鍏堝摬鎻愬嚭鐨勬湁鍏绀句細浠峰艰鏂归潰鐨勪富寮
    绛旓細1. 瀛斿瓙锛圕onfucius锛夛細- **浠佺埍锛** 瀛斿瓙寮鸿皟浠佺埍鐨勯噸瑕佹э紝璁や负浠佺埍鏄ぞ浼氱ǔ瀹氬拰鍜岃皭鐨勫熀纭銆備粬鎻愬′互浠佺埍涓烘牳蹇冪殑閬撳痉瑙傚康锛屽己璋冧汉闄呭叧绯汇佸搴鸡鐞嗗拰绀句細璐d换銆- 绀煎埗锛氬瓟瀛愬″绀煎埗锛岃涓洪氳繃閬靛惊閫傚綋鐨勭ぜ浠鑼冨彲浠ヤ績杩涚ぞ浼氱З搴忓拰浜洪檯鍏崇郴鐨勫拰璋愩傜ぜ鍒跺湪瀛斿瓙鐨勬濇兂涓壆婕斾簡閲嶈瑙掕壊銆2. 鑰佸瓙锛圠aozi...
  • 澧ㄥ瀵瀛斿瓙鐨鎵瑰垽
    绛旓細澧ㄥ瓙璁や负瀛斿瓙鐨勭ぞ浼氫环鍊艰鏄湴浣嶅拰绛夌骇鐨勫叧绯伙紝鎸夌収琛缂樺叧绯诲喅瀹氫竴涓汉鐨勫湴浣嶅拰璐d换銆傝屽ⅷ瀛愬垯涓诲紶鍏銆佸叕骞炽佸钩绛夌殑绀句細绉╁簭銆傚ⅷ瀹舵壒鍒ゅ瓟瀛愯繃浜庨噸瑙嗕笌璐垫棌銆佸+澶уか绛夌壒鏉冮樁灞傜殑鍏崇郴锛屽拷瑙嗕簡骞虫皯鐧惧鐨勫埄鐩娿傚ⅷ瀛愬己璋冨皧閲嶄汉姘戠殑鏉冪泭锛屾彁鍊′弗鏄庢硶寰嬶紝浠ョ‘淇濈ぞ浼氱З搴忕殑绋冲畾鍜屽叕姝c傚ⅷ瀹跺瀛斿瓙鏀挎不绔嬪満鐨勬壒鍒 澧ㄥ瓙...
  • 瀛斿瓙閽堝浠栨墍澶勬椂浠鐨勭ぞ浼闂鎻愬嚭浜嗕粈涔堝璇?
    绛旓細鍙互璇村瓟瀛愮殑鎬濇兂涓嶄粎浠呮槸褰卞搷褰撴椂鐨勭ぞ浼氾紝涔熷鏄ョ鏃舵湡涔嬪悗锛岀洿鑷崇幇浠婇兘鏈夌潃涓嶅彲纾ㄧ伃鐨勫奖鍝嶃鍥犺屽瓟瀛愭墍鎻愬嚭鐨勨滀粊鏀库濓紝鈥滅ぜ娌烩濈瓑绀句細鎬濇兂锛屾槸鍏锋湁鐫寰堝ぇ鐨勬帰绱佺爺绌朵环鍊肩殑銆備竴 瀛斿瓙鐨勭ぞ浼氭濇兂 锛堜竴锛夋皯鏈濇兂 鍦ㄥ綋鏃舵贩涔辩殑绀句細鐜涓嬶紝瀛斿瓙鐪嬪埌浜嗙櫨濮撳浜庡悰鐜嬬粺娌诲浗瀹剁殑閲嶈鎬э紝璁や负涓鍥藉悰涓昏鎯崇湡...
  • 瀛斿瓙鏄釜浠涔堟牱鐨勪汉(瀛斿瓙鏄釜浠涔堟牱鐨勪汉鐗)
    绛旓細1銆佸瓟瀛愶紝浣滀负鍎掑瀛︽淳鐨勫垱濮嬩汉锛岃灏婄О涓哄湥浜哄拰涓囦笘甯堣〃銆備粬鏄竴浣嶆濇兂娣遍們銆侀亾寰峰磭楂樼殑浼熶汉锛鎻愬′粊銆佷箟銆佺ぜ銆佹櫤銆佷俊绛変环鍊艰銆2銆佸湪鍙や唬锛屽瓟瀛愬凡缁忔槸绀句細涓婃湁鍚嶇殑瀛﹁呬箣涓锛岃瑾変负鈥滃ぉ绾典箣鍦b濆拰鈥滃ぉ涔嬫湪閾庘濄傚悗鏉ワ紝浠栨洿琚巻浠g殑缁熸不鑰呭皧绉颁负瀛斿湥浜恒佽嚦鍦c佽嚦鍦e厛甯堢瓑灏婂彿銆備粬鐨勬濇兂瀵逛腑鍥...
  • 瀛斿瓙瀵瑰綋浠绀句細鐨勪环鍊鏄粈涔?
    绛旓細瀛斿瓙鐨鎬濇兂锛屼竴瑷浠ヨ斀涔嬶紝鏄互娌诲钩涓烘湰锛屼互浠佷负鏍革紝浠ュ拰涓鸿吹銆備粬鐨勬濇兂鏄腑鍗庢皯鏃忕簿绁炵殑婧愬ご娲绘按锛岀ぜ涔愭枃鍖栫殑閲嶈鏍规嵁锛浠峰艰蹇鐨勬槸闈炴爣鍑嗐備鸡鐞嗛亾寰风殑瑙勮寖鎵鎹紝鏋勬垚浜嗕腑鍗庢枃鍖栫殑鍩烘湰绮剧浠峰笺傛棭鍦ㄥ叕鍏冧竴涓栫邯锛屽瓟瀛愬剴瀹舵濇兂灏变紶鍏ヤ笢浜氬湴鍖恒傚厛鍚庡湪鏃ユ湰銆佹湞椴溿佽秺鍗楃瓑鍥戒骇鐢熷箍娉涚殑褰卞搷銆傚埌鍗佷竷銆佸崄鍏...
  • 瀛斿瓙鏄釜浠涔堟牱鐨勪汉
    绛旓細鍏舵锛瀛斿瓙鏄竴浣嶇Н鏋佸″鏁欒偛鐨勬敼闈╄呫備粬鐩镐俊鏁欒偛鑳藉鏀瑰彉浜虹殑鍛借繍锛屽苟寮鸿皟鐭ヨ瘑鐨勫姏閲忋備粬鎻愬″洜鏉愭柦鏁欙紝娉ㄩ噸鍩瑰吇瀛︾敓鐨勫搧寰蜂慨鍏诲拰鎬濈淮鑳藉姏銆傛澶栵紝瀛斿瓙杩樻槸涓浣嶆湁杩滆鍗撹瘑鐨勬斂娌诲銆備粬涓诲紶浠ヤ粊鏀挎不鍥斤紝寮鸿皟鏀垮簻鐨勮亴璐f槸鏈嶅姟浜烘皯锛岃屼笉鏄墺鍓婁汉姘戙備粬鍊″璇氫俊銆佸嫟鍔冲拰鑺備凯绛绀句細浠峰艰锛屼互鏈熷缓绔嬩竴涓拰璋...
  • 濡備綍鐞嗚В瀛斿瓙鐨澶у悓绀句細鐞嗘兂
    绛旓細鎬荤殑鏉ヨ锛瀛斿瓙鐨澶у悓绀句細鐞嗘兂鏄竴涓悊鎯冲寲鐨勭ぞ浼鐘舵侊紝浠h〃浜嗕汉浠浜庡拰璋愩佸叕骞炽佸叡鍚屽彂灞曠殑绀句細鐨勫悜寰鍜岃拷姹傘傚畠寮鸿皟浜嗕汉涓庝汉涔嬮棿鐨勪簰鍔╁悎浣溿佺浉浜掑皧閲嶅拰鍏卞悓鍙戝睍锛屾槸涓浗浼犵粺鏂囧寲涓噸瑕佺殑浠峰艰涔嬩竴銆傚ぇ鍚岀ぞ浼氱悊蹇靛湪涓浗鍘嗗彶涓婃槸濡備綍浼犳壙鍜屽彂灞曠殑锛熷湪鍙や唬涓浗锛屽剴瀹舵濇兂瀵瑰ぇ鍚岀ぞ浼氱悊蹇电殑浼犳壙璧峰埌浜嗛噸瑕佺殑...
  • 瀛斿瓙鏈夊摢浜涢噸瑕佹濇兂
    绛旓細5. 蹇犺瘹浜庡浗瀹躲傚瓟瀛愬己璋冧釜浣撳鍥藉鐨勫繝璇氾紝璁や负浜轰滑搴旇涓哄浗瀹剁殑绻佽崳鍜屽彂灞曞敖蹇犲敖鍔涖備粬涓诲紶蹇犺瘹鏄亾寰风殑閲嶈浣撶幇锛屼汉浠簲璇ヤ负鍥藉鍒╃泭鑰屽姫鍔涘鏂楋紝浣撶幇浜嗗瓟瀛愬己鐑堢殑鐖卞浗鎯呮劅鍜绀句細璐d换鎰熴瀛斿瓙鐨杩欎簺閲嶈鎬濇兂鏋勬垚浜嗕竴涓畬鏁寸殑鍝插浣撶郴锛屽己璋冧釜浜轰慨鍏汇佸搴拰璋愩佺ぞ浼氬叕姝d互鍙婂繝璇氫簬鍥藉绛浠峰艰锛屽涓浗浼犵粺...
  • 瀛斿瓙鏍稿績鎬濇兂鏄粈涔
    绛旓細浠h〃浜嗕汉閬撶簿绁烇紝寮鸿皟鐨勬槸浠ヤ汉涓烘湰锛屼互浠佷负鏍稿績鐨勭埍浜哄拰娉涚埍鐨勭悊蹇点備粬涓诲紶浠庝釜浜轰慨鍏诲仛璧凤紝寤朵几鍙婅嚦寰呬汉澶勪笘涔嬮亾锛屾渶缁堝疄鐜扮ぞ浼氱殑鍜岃皭绋冲畾銆傚瓟瀛愯涓浠佺埍涔嬪績鏄墍鏈変汉閮藉簲璇ュ叿澶囩殑锛屼綋鐜颁簡浜烘ф湰鍠勭殑鐞嗗康銆傝繖绉嶆濇兂涓嶄粎鍏虫敞涓汉鐨勯亾寰蜂慨鍏伙紝鏇村叧娉ㄤ汉涓庝汉涔嬮棿鐨勫拰璋愬叧绯伙紝寮鸿皟浠ヤ汉涓烘湰鐨勭ぞ浼氫环鍊艰銆
  • 扩展阅读: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 孔子树立的价值观 ... 24字价值观三个层面 ... 孔子的核心价值观 ... 论孔子的人生观 ... 社会价值观24个字 ... 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 ... 孔子名言名句 ... 孔子的人生观的理解5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