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韵

格律诗的韵

什么是挤韵、撞韵、连韵 ?

    所谓“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

格律诗,一般来讲可以错律但不允许错韵。诗中的韵脚如大楼的基石。基石不稳固,楼易倾覆。用韵如下棋调子,如战场遣兵。没有规则用韵,就不叫格律诗了,不如叫顺口溜或打油诗更好。声律之声有好几种戒;韵律之韵也有十几种忌。

譬如忌出韵。(也称落韵)。如诗押了“一东”之韵,又去押“三江”之韵或“八庚”之字韵,……这就是出韵。

又如忌复韵。忌同义字作韵,如六麻韵“花、华、葩、…”,七阳韵“芳、香、…”,在一诗中双押就是复韵。也忌连续用同音字作韵,即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间隔。有间隔的使用是允许的………………

    初学者特别要注意,“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撞韵和挤韵

撞韵: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挤韵:

什么叫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比如: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挤韵了,也称犯韵、冒韵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因为“岸”字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

从上面可以知道,写诗出现撞韵或挤韵,不要简单地说是允许或不允许的。要看作者有无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驾驭能力,是否能把“死韵”做成“活韵”!

来解读用韵的关键所在。

撞韵

    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这里‘洗’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伤处。‘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呢?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这首例诗,撞韵的‘洗’字对诗造成了伤害,关键一点是这首诗相关的韵脚都做成了“死韵”。

死韵和活韵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伤害。

示例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在哪里?关键在第二句的“近却无”。这一句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这样这句诗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完美的口感,是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充分展现。

挤韵

        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

      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是“晚烟寒”劫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

      这是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永远无法破解的。

      这里的关键点是:‘残’是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个收口音字,这样句意在脑海中还没充分展开时,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发展,那么“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关系,‘残’收韵的诗句很容易成为“死韵”,而“寒”收韵的诗句又很容易成为“活韵”。这为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

示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在这首诗中“江南岸”是典型的挤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挤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最后的‘岸’是个浅意开口音字,从而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同样,这里‘岸’字还撞韵了。但作者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了“活韵”,同样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三阴平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在这首诗中‘间’、‘山’、‘关’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其实这首诗也是“挤韵”的经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的。

连韵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所以七绝中想找出如何破解“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

      我们找了一首用了同音字的七绝,来说明破解之法。

示例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昏’、‘浑’仍属于同音字。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我们也可来看一首“连韵”的七律。

示例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都是“死韵”句,那么必然会一伤就害了。

我看你说的这个撞韵似乎和我看到这个叠韵是同样的意思。

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如:

戏赠乐天复言 元稹

乐事难逢岁易徂,白头光景莫令孤;

弄涛船更曾观否,望市楼还有会无;

眼力少将寻案牍,心情且强掷枭卢;

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重酬乐天 元稹

红尘扰扰日西徂,我与云心已共孤;

暂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

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

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再酬复言 元稹

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带月轮孤;

休文欲咏心应破,道子虽来画得无;

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着陂塘比镜湖。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二: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三: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四: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五: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七: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戒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

九: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同一句诗中)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无茗也是浅浅的知道。似乎此说源于诗词八病。

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据《文镜秘府论》所述:

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

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

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

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

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

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

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组之字。

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

沈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

古代的诗,格律都不甚严谨,到了齐梁时候,人们写诗渐渐注重声律,经过了多时的酝酿,到了唐朝遂有了所谓的“律诗”。为别于向来的诗体起见,当时人称这种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同时叫向来的诗为“古体诗”。但就今日讲,“古体”固然已很古,而“近体”也有一千多年了。

律诗是一种极有规律的诗体,它在排比方面以及声韵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律诗”的律字,可以作法律解,也可作音律解,更可作纪律解。根据个人的初浅认识,我对律诗的押韵写点读诗心得,愿和朋友们商榷。

  押 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为同韵字。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诗经》、《楚辞》、“五四”以后的《自由体诗》;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外国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等等。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我们现在写近体诗比较常用的是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每一韵部的字,有多有少。多的,当然对作者多了挑选的余地,诗好写;少的,像“上平三江韵部”总共只有15个字,要写一首“七律”,从中挑选5个韵字,那就很难了。但古人喜欢用这种窄韵作诗,以显示自已的才华和功底。

  红楼梦大观园的儿女们,有次在一起聚会,以白海棠为题吟咏,一共写了6首“七律”,其中林黛玉是这样写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上诗押韵的“门、盆、魂、痕、昏”五个字都在“上平·十三元韵部”,用这五个韵字作诗,事前都指定好了,次序都不能颠倒的。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规定是很严格的。从《红楼梦》“咏白海棠”诗,也可看出古人对于押韵是十分讲究的。但是需要明白,也不能过分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这叫不能“以韵害意”.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首句押韵的“七绝”: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首句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很少可供借鉴的反例。倒是在一些朋友中,有欣赏近体诗压仄声韵的,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大概这也是现在搞所谓新韵者的依据。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比如,有的朋友在一首律诗里面用了“难,闲、丸、寒、颜。”五个字押韵,“难、丸、寒”属于“上平十四寒”,而“闲、颜”属于“上平十五删”。这不叫“新韵”或“今韵”,叫“出韵”。作为古体诗或自由诗写了玩玩可以,硬要归入“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是不可以的,只能是误导了学诗的后来人。其实这种出韵一两个字的诗,只要作者坐下来好好推敲,是可以改过来的。可惜我们有许多写诗人,只知道“高产”,不知道“高精”;只知道往来奉迎酬唱,不知道踏踏实实做学问。缺少唐人贾岛那种“推敲“的精神,可能这就是当今我们网络诗坛上的悲哀!

  近体诗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有网友最近给我留言说:“宋人就是为了辟新,有的不讲格律,难道宋诗就一钱不值吗?”谁说宋诗不讲格律?翻开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诗看看,能举出几首不讲格律的例吗?宋人的诗喜欢首句押韵借用邻韵,大概这位朋友把这也当为“辟新”了。

  比如:北宋诗人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綄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这一首押的“鬟、山”属上平声十五删,但首句借用了十四寒的“栏”。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

    唱和

  从网络上看到唱和的诗特别多,有自由诗唱和近体诗的;有格律诗唱和今体诗的;有唱和诗的内容和思想的;有根本和唱和的原诗一点不搭界的……这反映了网络文化的百花齐放,广大网友喜欢写诗,倒也是一件好事!但这种现象长此下去,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堪忧!

  什么是唱和?它和诗的押韵是关联的。没有“平水韵”的压韵的规则,没有“格律诗”的完美,就不会有什么唱和。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和诗”、“和诗”,就是“和韵”!离开了韵,你和什么呢?这个基本问题都没搞清楚,你不是“瞎和”吗?“和诗”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上面《红楼梦》中那首“咏白海棠”就是如此。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韵的字

  • 鍙よ瘲璇鏍煎緥鍩烘湰鐭ヨ瘑
    绛旓細瑙勫緥锛氬湪鍚屽彞涓槸鐩搁棿鐨勶紝鍦ㄥ鍙ヤ腑鏄浉瀵圭殑銆3銆佹娂闊碉細鍙堜綔鍘嬮煹锛屾槸鎸囧湪闊垫枃鐨勫垱浣滀腑锛屽湪鏌愪簺鍙ュ瓙鐨勬渶鍚庝竴涓瓧锛岄兘浣跨敤闊垫瘝鐩稿悓鎴栫浉杩戠殑瀛楋紝浣挎湕璇垫垨鍜忓敱鏃讹紝浜х敓閾块數鍜岃皭鎰熴傝繖浜涗娇鐢ㄤ簡鍚屼竴闊垫瘝瀛楃殑鍦版柟锛岀О涓洪煹鑴氥傗滈煹鈥濈殑閲嶈鎬э細闊垫槸鏍煎緥璇楃殑鏍瑰熀锛岀粷瀵逛笉瀹硅閿欍傚鏋溾滈煹鈥濋敊浜嗭紝璇楀氨绔嬩笉...
  • 涓浗鍙よ瘲璇嶄腑鐨勯煹
    绛旓細骞冲0鍖呮嫭涓婂钩澹颁竴涓溿佷簩鍐瓑15闊靛拰涓嬪钩澹颁竴鍏堛佷簩钀х瓑15闊碉紝涓婂0鍖呮嫭涓钁c佷簩鑲跨瓑29闊碉紝鍘诲0鍖呮嫭涓閫併佷簩瀹嬬瓑30闊碉紝鍏ュ0鍖呮嫭涓灞嬨佷簩娌冪瓑17闊碉紝鍏106闊点傚浣滃彜浣撹瘲锛岀敤闊典笂搴旈閫夈婁僵鏂囪瘲闊点嬨 鎶奸煹浠鏍煎緥璇楃殑瑕佹眰鏈涓轰弗鏍硷紝璁稿瀛楀涓涓滀腑鐨勨滅粓鈥濄佲滈鈥濄佲滃叕鈥濆拰浜屽啲鐨勨滈挓鈥濄佲...
  • 濡備綍鎺屾彙璇楄瘝鐨勬牸寰嬮煹寰
    绛旓細姣忎袱鍙ヨ瘲涓轰竴鑱,姣忚仈鐨勭涓鍙ュ彨鈥滃嚭鍙モ,绗簩鍙ュ彨鈥滃鍙モ濄備簲寰嬪拰涓冨緥鍚勫洓鑱,绗竴鑱斿彨鈥滈鑱斺,绗簩鑱斿彨鈥滈鑱斺,绗笁鑱斿彨鈥滈鑱斺,绗洓鑱斿彨鈥滃熬鑱斺濄 (2)鐢ㄩ煹鏋佷弗: 鎶奸煹鏄璇楁瓕鐨瑕佺礌,涓棣栬瘲蹇呴』涓闊靛埌搴曘傚叧浜庝粈涔堟槸闊,鍚庨潰浼氬睍寮鍙欒堪銆 (3)骞充粍鍗忚皟: 骞充粍鏄杩戜綋璇涓渶閲嶈鐨勫洜绱,骞充粍鐨勪氦閿欎娇鐢...
  • 鏍煎緥璇楃殑涓夊ぇ瑕佺礌
    绛旓細鎯宠鍐欏ソ鏍煎緥璇楋紝灏辫鏄庣櫧鏍煎緥璇楃殑涓変釜瑕佺礌銆備竴銆佸緥鍜岄煹 锛堜竴锛夊緥 鏍煎緥璇楁湁鍏鍩烘湰妯″紡锛氾紙1锛変簲缁濓細浜旇█鍥涘彞锛屾牸寰嬬◢瀹斤紝涓嶇敤瀵逛粭锛屽彲鍙跺钩闊碉紝涔熷彲鍙朵粍闊碉紱锛2锛変簲寰嬶細浜旇█鍏彞锛屾湁鐗瑰畾鏍煎緥銆傚浠楁柟闈紝棣栬仈銆佸熬鑱旀棤纭ц姹傦紱涓棿涓よ仈缁濆ぇ澶氭暟閮借瀵逛粭锛屾湁灏戞暟鍚嶄綔鍥涜仈鍏ㄥ锛屼絾浠挎晥鑰呭皯銆傚彧...
  • 鏍煎緥璇鎶奸煹鐨勮鍒欐湁鍝簺
    绛旓細鏍煎緥璇鎶奸煹瑕侀伒寰互涓嬩簲椤硅鍒欍 锛堜竴锛夋瘡棣栬瘲蹇呴』涓闊靛埌搴曪紝鎺掑緥鍚屾牱濡傛銆傞鍙ュ彲浠ユ娂闊典篃鍙互涓嶆娂闊碉紝鍋跺彞蹇呴』鎶奸煹锛涙娂骞冲0闊电殑鏄鏍硷紝鎶间粍澹伴煹鐨勬槸鍙樻牸銆備妇渚嬶細 涓鏈埪峰叾浜岋紙浜旇█缁濆彞锛夋潕銆宄 鍦嗛瓌涓婂瘨绌猴紝鐨嗚█鍥涙捣鍚屻傚畨鐭ュ崈閲屽锛屼笉鏈夐洦鍏奸銆傗滅┖鈥濄佲滃悓鈥濄佲滈鈥濓紝鎶间笂骞冲0涓涓滈煹...
  • 鏍煎緥璇楃殑闊鑴氬0璋冨繀椤荤浉鍚屽悧?
    绛旓細绮楁祬鍦扮悊瑙,"闊"灏辨槸涓绯诲垪闊垫瘝鐩稿悓鐨勫瓧銆 2銆佷綍璋"鎶奸煹"?绛:鍦ㄥ啓浣鏍煎緥璇楃殑杩囩▼涓,鎶婁竴浜涢煹姣嶇浉鍚岀殑瀛(鍚岄煹涔嬪瓧),鐢ㄥ湪涓瀹氬彞寮忕殑鍥哄畾浣嶇疆(涓鑸兘鏄渶鏈竴瀛)鍑虹幇,浠ュ舰鎴愪竴绉嶈妭濂忕編鍜岄煶闊电編,灏辩О涔嬩负"鎶奸煹",鎶奸煹涔熷氨鏄煹鐨勪娇鐢ㄦ柟娉曘 3銆佷綍璋"闊靛緥"?绛:鏍煎緥璇楄瘝涓闊电殑杩愮敤瑙勫畾绉颁箣涓"闊靛緥",杩欏拰...
  • 涓冭█缁濆彞鐨勫钩浠鏍煎緥涓瑙堣〃
    绛旓細鍒濆攼鏃讹紝涓冭█缁濆彞涓嶄粎鏁伴噺杈冨皯锛岄鏉愮嫮绐勶紝鑰屼笖鍦ㄨ瘲鍧涗笂鐨勫奖鍝嶄篃寰堝皬锛岃壓鏈笂涔熶笉澶熸垚鐔燂紝涓嶄粎鏈兘鍏呭垎鍗忓緥锛岃屼笖浣滈姣旇緝鏉挎粸锛堝甯哥敤瀵逛粭浣滅粨锛屾湁绫寰嬭瘲鐨鍓嶅崐鎴級锛岀己涔忔偁杩鐨勯煹搴︺傚垵鍞愭瘮杈冪煡鍚嶇殑璇椾汉濡傛矆浣烘湡銆佸畫涔嬮棶锛屽緥璇楀啓寰楀緢濂斤紝涓冪粷姘村钩鍗翠竴鑸傝繘鍏ョ洓鍞愶紝澶ч噺鐨勪竷缁濊瘲浜烘秾鐜帮紝鍦ㄨ壓鏈笂鏈変簡...
  • 鍐鏍煎緥璇鎬庢牱璁颁綇骞虫按闊靛悇闊甸儴鐨勫瓧,鐗瑰埆鏄叆澹板瓧鎬庝箞璁?
    绛旓細浠婁汉浣跨敤鐨勫钩姘撮煹,鎬诲叡鏈106涓煹閮ㄣ傜敱浜庢牸寰嬭瘲鍙娂骞冲0闊,瀹為檯鐢ㄥ埌鐨勫钩澹伴煹閮ㄤ负30涓備笂澹般佸幓澹般佸叆澹鐨勯煹瀛楀潎涓庡啓鏍煎緥璇楃殑鐢ㄩ煹鏃犲叧銆傞偅涔,鎬庢牱璁颁綇骞虫按闊典腑30涓钩澹伴煹閮ㄧ殑闊靛瓧鍛?鎴戠殑寤鸿鏄笉鐢ㄥ幓璁,閫氳繃鍒涗綔璁粌鍘婚愭笎鐔熸倝銆傜敤涓鍙ヨ瘽璇,灏辨槸鐔熻兘鐢熷阀銆 鎴戞槸寰堝弽瀵硅姳鏃堕棿鍘昏儗璁伴煹琛ㄣ佹牸寰嬭繖浜涗笢瑗跨殑銆
  • 鍞愯瘲閲鐨勯煹寰
    绛旓細鈥滃攼闊碘濆叡鏈206闊碉紝浣嗗攼鏈濊瀹氾紝鏈変簺闊靛彲閫氱敤锛屾墍浠ュ疄闄呭彧鏈112闊点傚埌浜嗗畫鏈濓紝鈥滃攼闊碘濇敼涓衡滃箍闊碘濓紝鍙堟湁鍑犱釜闊靛悓鐢紝瀹為檯鍙墿涓108闊碉紙浣滀负瀹嬩唬璇楄瘝鎶奸煹鐨勬爣鍑嗭級銆傚埌浜嗗厓鏈紝鎶婂悓鐢鐨勯煹閮藉悎骞惰捣鏉ワ紝鍙﹀鍙堝悎骞朵簡鍑犱釜锛屼簬鏄彧鍓╀笅106闊碉紝灏辨槸閫氬父鎵璇寸殑鈥滆瘲闊碘濄備竴鐩存部鐢ㄨ嚦浠娿傚攼鏈濈殑鏍煎緥璇锛...
  • 璇楄瘝闊寰
    绛旓細鈥斺斻婅帿鐢熸皵姝屻(i銆伱鐨勯煹)褰撶劧浜,闊典篃鏈変弗鏍间笌瀹芥硾涔嬪垎銆傚湪鍙よ瘲閲岄潰,涓婅瘔鐨勨滄潵鈥濆拰鈥滃僵鈥濅笉鑳介氭娂(閫氭娂:涔熷氨鏄簰鐩告娂闊电殑鎰忔),鑰杩戜綋璇瀵归煹鐨勮姹傚張瑕佹瘮鍙や綋璇楃粏鑷寸殑澶氥傝嚦浜庢病鏈夋娂闊电殑鏂囪█鏂囪瘲,閭e氨鍙兘鍒椾负鑷敱璇椾竴绫讳簡銆2)銆愬洓澹般戝彜浠f眽璇湁鍥涗釜澹拌皟:骞冲0銆佷笂澹般佸幓澹般佸叆澹般傜幇鍦ㄧ殑鏅氳瘽閲...
  • 扩展阅读:格律诗的押韵手法 ... 格律诗的韵脚 ... 格律现代诗大全 ... 格律诗的押韵 ... 七律诗的平仄对照表 ... 一张图看懂诗词平仄 ... 律诗的挤韵 ... 押仄韵的七律诗 ... 诗词平仄自动检测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