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以后形成的

\u8ba4\u8bc6\u6c11\u65cf\u662f\u4e00\u4e2a\u5386\u53f2\u8303\u7574\u7684\u610f\u4e49\u662f\u4ec0\u4e48

\u6240\u8c13\u201c\u5386\u53f2\u8303\u7574\u201d\u662f\u6307\u4e0d\u662f\u4ece\u6765\u5c31\u6709\uff0c\u4e5f\u4e0d\u662f\u6c38\u8fdc\u5b58\u5728\u4e0b\u53bb\u7684\u5386\u53f2\u73b0\u8c61\uff0c\u5373\u5728\u4e00\u5b9a\u7684\u5386\u53f2\u53d1\u5c55\u9636\u6bb5\u4e0a\u4ea7\u751f\uff0c\u968f\u7740\u793e\u4f1a\u7684\u53d1\u5c55\u5230\u4e86\u4e00\u5b9a\u5386\u53f2\u9636\u6bb5\u4e0a\u53c8\u8981\u6d88\u4ea1\u7684\u4e8b\u7269\u3002
\u6c11\u65cf\u662f\u4e00\u4e2a\u5386\u53f2\u8303\u7574\uff0c\u610f\u601d\u662f\u8bf4\u6c11\u65cf\u8fd9\u4e2a\u4eba\u4eec\u5171\u540c\u4f53\uff0c\u5e76\u4e0d\u662f\u4e00\u6709\u4eba\u7c7b\u5c31\u6709\u7684\uff0c\u800c\u662f\u5728\u793e\u4f1a\u53d1\u5c55\u5230\u4e00\u5b9a\u5386\u53f2\u9636\u6bb5\u4e0a\u624d\u4ea7\u751f\u7684\u3002\u5728\u6c11\u65cf\u5f62\u6210\u4ee5\u524d\uff0c\u4eba\u7c7b\u7ecf\u5386\u4e86\u6f2b\u957f\u7684\u5c81\u6708\u3002\u8d77\u521d\u662f\u539f\u59cb\u6e38\u7fa4\uff0c\u540e\u6765\u4fbf\u7ed3\u6210\u4e86\u4ee5\u8840\u7f18\u5173\u7cfb\u4e3a\u7ebd\u5e26\u7684\u6c0f\u65cf\u3001\u90e8\u843d\uff0c\u8fc7\u7740\u96c6\u4f53\u7fa4\u5c45\u7684\u539f\u59cb\u751f\u6d3b\u3002\u4ece\u539f\u59cb\u793e\u4f1a\u672b\u671f\u5230\u9636\u7ea7\u793e\u4f1a\u786e\u7acb\u7684\u65f6\u671f\uff0c\u4eba\u7c7b\u624d\u7531\u90e8\u843d\u53d1\u5c55\u4e3a\u6c11\u65cf\u548c\u56fd\u5bb6\u3002\u968f\u7740\u793e\u4f1a\u7684\u4e0d\u65ad\u53d1\u5c55\uff0c\u4eba\u7c7b\u4e0d\u53ef\u907f\u514d\u7684\u90fd\u8981\u8fdb\u5165\u793e\u4f1a\u4e3b\u4e49\u793e\u4f1a\uff0c\u8fdb\u800c\u5230\u5171\u4ea7\u4e3b\u4e49\u793e\u4f1a\u3002\u5171\u4ea7\u4e3b\u4e49\u793e\u4f1a\u7684\u5b9e\u73b0\uff0c\u9636\u7ea7\u3001\u653f\u515a\u3001\u56fd\u5bb6\u81ea\u7136\u4e5f\u5c31\u76f8\u7ee7\u6d88\u4ea1\uff0c\u6c11\u65cf\u8fd9\u4e2a\u5386\u53f2\u8303\u7574\u7684\u4e8b\u7269\u5f53\u7136\u4e0d\u4f1a\u4f8b\u5916\uff0c\u4e5f\u8981\u8d70\u5411\u6d88\u4ea1\u3002
\u6c11\u65cf\u662f\u4e00\u4e2a\u5386\u53f2\u8303\u7574\uff0c\u8bf4\u660e\u6c11\u65cf\u7684\u4e00\u5207\u90fd\u4e0d\u662f\u6c38\u6052\u4e0d\u53d8\u7684\uff0c\u800c\u662f\u4e0d\u65ad\u53d1\u5c55\u53d8\u5316\u7684\u3002\u6c11\u65cf\u53ea\u6709\u5728\u4e0d\u65ad\u7684\u53d1\u5c55\u4e2d\uff0c\u653f\u6cbb\u3001\u7ecf\u6d4e\u3001\u6587\u5316\u5404\u65b9\u9762\u4e0d\u65ad\u5b66\u4e60\u5438\u6536\u5176\u4ed6\u6c11\u65cf\u7684\u4f18\u79c0\u7684\u4e1c\u897f\uff0c\u53d6\u4ee3\u81ea\u5df1\u843d\u540e\u7684\u4e1c\u897f\uff0c\u624d\u4f1a\u4f7f\u5404\u6c11\u65cf\u7684\u7ecf\u6d4e\u6587\u5316\u9ad8\u5ea6\u53d1\u5c55\u5e76\u8d8b\u4e8e\u4e00\u81f4\uff0c\u6700\u540e\u8fbe\u5230\u6c11\u65cf\u754c\u9650\u7684\u6d88\u5931\u3002\u8fd9\u5c31\u544a\u8bc9\u6211\u4eec\uff0c\u5bf9\u5f85\u672c\u6c11\u65cf\u7684\u4e00\u5207\u90fd\u4e0d\u8981\u7528\u56fa\u5b9a\u7684\u3001\u505c\u6ede\u7684\u773c\u5149\u53bb\u89c2\u5bdf\uff0c\u800c\u5e94\u4ece\u793e\u4f1a\u7684\u3001\u6c11\u65cf\u7684\u4e0d\u65ad\u53d1\u5c55\u53d8\u5316\u7684\u89d2\u5ea6\u53bb\u770b\u5f85\u3002\u56e0\u4e3a\uff0c\u6bcf\u4e2a\u6c11\u65cf\u4f18\u79c0\u7684\u7269\u8d28\u548c\u7cbe\u795e\u6587\u5316\u8d22\u5bcc\uff0c\u90fd\u662f\u5728\u957f\u671f\u7684\u5386\u53f2\u53d1\u5c55\u4e2d\uff0c\u4e0d\u65ad\u603b\u7ed3\u81ea\u5df1\u7684\u5e76\u5b66\u4e60\u5438\u6536\u5176\u4ed6\u6c11\u65cf\u7684\u4f18\u79c0\u6587\u5316\u9010\u6e10\u53d1\u5c55\u800c\u5f97\u6765\u7684\u3002\u540c\u6837\u9053\u7406\uff0c\u6bcf\u4e2a\u6c11\u65cf\u8981\u7ee7\u7eed\u53d1\u5c55\uff0c\u8d70\u5411\u672a\u6765\u66f4\u52a0\u7f8e\u597d\u7684\u660e\u5929\uff0c\u4e5f\u53ea\u6709\u540c\u5404\u5144\u5f1f\u6c11\u65cf\u548c\u7766\u76f8\u5904\uff0c\u5f7c\u6b64\u5b66\u4e60\u624d\u7b26\u5408\u6c11\u65cf\u53d1\u5c55\u7e41\u8363\u7684\u5ba2\u89c2\u89c4\u5f8b\u3002\u5728\u73b0\u5b9e\u751f\u6d3b\u4e2d\uff0c\u5404\u6c11\u65cf\u4e92\u76f8\u5b66\u4e60\u3001\u53d6\u957f\u8865\u77ed\u662f\u6c11\u65cf\u53d1\u5c55\u8fdb\u6b65\u7684\u6b63\u5e38\u73b0\u8c61\uff0c\u800c\u4e3b\u5f20\u6c11\u65cf\u5b64\u7acb\u3001\u6545\u6b65\u81ea\u5c01\u5219\u662f\u8fdd\u80cc\u6c11\u65cf\u53d1\u5c55\u89c4\u5f8b\u7684\u9519\u8bef\u8868\u73b0\u3002

D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个生产、变迁和消亡的过程,它不是永恒不变的的。

民族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壮大的标志,人类发展离不开团结合作,各民族团结合作发展才能创造伟大的中华民族。

扩展资料:

由于民族划分的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如世界上还同时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人们共同体,有民族、部族、部落集团,甚至还有部落、氏族等,而人们对民族含义尚无统一的认识,故未能有统一的统计标准。

民族有时也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等。同时,还有其它更广泛的用法,如中华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古代民族

指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民族,或将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包括原始社会的民族、奴隶社会的民族和封建社会的民族,统称为古代民族。

“古代民族”的提法是相对于“现代民族”而言的,通常是按照古代史和现代史的分期来划分的。



民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民族,指的是一群人觉得他们自己是一个被历史、文化、和共同祖先所连结起来的共同体。民族有“客观”的特质,这些特质可能包括地域、语言、宗教、或共同祖先,也包括“主观”的特质,特别是人们对其民族性(nationality)的认知和感情。

目录 [隐藏]
1 概念
2 对“民族”进行研究的基本难题
2.1 高度的政治意涵
2.2 复杂性和多重性
2.3 跨学科本质
2.4 方法论上的困难
3 从客观特质来定义“民族”
4 从主观意识来定义“民族”
5 “民族”的综合性定义
6 马克思主义意义下的“民族”
7 注释
8 参考书目
8.1 英文书目
8.2 中文书目
9 参见:民族分类
9.1 按时间分
9.2 按地域分

[编辑]
概念
中国古籍中早已有“民族”一次来指涉人群共同体,早在公元六世纪《南齐书》列传之三十五《高逸传·顾欢传》中,有“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语句,为最早可见的现代意义“民族”一词的书面记载。

葛林费尔德曾经对“nation”这个英文字在语义学上的演变情形,提供了一个明晰而完整的说明。她将nation这个字在意义上的演变分成以下五个阶段∶(1)在罗马时代,nation指的是一群从同一个地域来的外国人(a group of foreigners);(2)在中世纪的大学兴起以后,nation的意义变成了一个意见的社群(a community of opinion);(3)接下来,nation的意义又和教会委员会(church council)的参与者有了连结关系,而有了精英份子(an elite)的意涵;(4)在十六世纪初期的英国,nation的意义又有了变化,变为对具有主权之人民(a sovereign people)的指涉;以及(5)一直到其他的国家和人民也用nation这个字来指涉他们自己以后,nation的指涉对象再度转变,成为一群独特之人民(a unique people)的意思(Greenfeld 1992, 4-9)。

如果就“nation”这个字在现代英文中的意义而言,“nation”不仅指涉中文的“国家”(即英文的同义字state, country, commonwealth),也可以指涉“民族”(即英文的同义字people, tribe, nationality),而当一个“民族”以追求独立自治、建立“国家”为政治目标时,“nation”亦可以被理解成“国族”或“族国”(即nation-stat或national state)(江宜桦 1998,7)。

在台湾目前的学术界,对于“nation”这个字应该怎么样翻译,也一直都有十分激烈的争辩。1虽然有人认为亲将“nation”这个字翻译成“民族”的话,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问题丛生,同时也不容易掌握该字所隐含的某些重要意义。不过,由于在中文世界里面,“民族”这个字已经不只是学术用语,它同时也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确实有必要严肃面对这个概念,做一番最基本的考察工作。

[编辑]
对“民族”进行研究的基本难题
在过去的两百年当中,作为一种政治力量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在形塑世界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远比其他的思想 --- 比如说自由或者是民主 --- 要强大的多。在二十世纪初期,英国的公众人物诺曼·安及尔(Norman Angell)就曾经戏剧性地论道,“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欧洲人而言,政治民族主义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东西,不但比人道精神、礼节、康慨、同情更重要,甚至于比自己的生命本身都还重要”(引自Snyder 1990, vii)。

然而,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相关内容应该是什么,在历史上又曾经有过什么变化,却一直是相关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多数的学者都同意,民族主义是一种自决的政治主张(political doctrine of self-determination)。但是,到底什么样的人类集团可以被授与这种自决的权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可以宣称这种自决的权利,却一直是一个争辩中的问题。当试著要替民族主义下一个定义的时候,德国学者亚特就无奈地表示,“在当今的政治分析的词汇当中,[民族主义]是最混淆的一个概念之一”(Alter 1994,1)。凯克门诺必克也这样宣称,“从来就没有两个作者 --- 不论他们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或者是心理学家 --- 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定义民族主义”(Kecmanovic 1996,15)。

相关学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无法对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本定义产生共识的局面,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编辑]
高度的政治意涵
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这些语汇充满了高度的政治意涵(e.g., McKim and McMahan 1997, 156-7; Smith 1998, 223)。葛纳就曾经这样表示,“理论上[研究民族主义]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必须在视民族主义为‘民族的(national)’和‘自然的(natural)’的虚假解释 --- 通常它们都只是虚构出来正当化民族主义的 --- 以及视民族主义为受到时间和脉络制约的真正解释之间,做一个清楚的划分”(Gellner 1964,151)。

事实上,尽管葛纳区辨“民族主义宣传”和“民族主义研究”的谆谆教诲尤在耳际,但是,民族主义的研究却在本质上和知识的实践脱离不了关系。正如詹姆士所提醒的,第一,所有从事民族主义研究的人,在“定义”上就已经是在从事一种知识的实践了。即使你是有意识地坐在平静的研究室中和政治运动者相互隔离,你的研究成果却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你的研究对象 --- 和这个民族主义运动相关的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第二,从民族主义过去的发展历史来看,文化菁英 --- 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工作者 --- 一直都处在民族主义风暴的最前线。无论是官方版的民族主义,或者是反对运动的民族主义,几乎都是透过知识份子在意识型态上掌旗和操盘。第三,自从民族主义在十九世纪末开始袭卷整个世界以来,透过国家机器所掌控之教育体系的运作,知识份子一直都在“民族文化”的生产和复制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James 1996,193)。

[编辑]
复杂性和多重性
研究民族主义的第二个难题在于它所涉及之经验现象的复杂性(complexity)和多重性(multiformity)(e.g., Calhoun 1997, 20-2; Canovan 1996, 50; Smith 1998, 223)。事实上,我们常常将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里面所发生的不同形式之经验现象,一律统称为“民族主义”。比如说,不论是不列坦尼(Breton)的分离运动、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甚至是宣称要为中国的未来奋斗不懈的1989年中国学生示威活动,通通被同一个标签 --- 民族主义 --- 所概括,虽然这三者不但有著完全不同的历史路径,也发生于完全不同的政治社会结构当中。因此,亚特就曾经很正确地指出,

事实已经清楚地摆在眼前,民族主义 --- 作为一种涵盖多种情形的标签以及正当性来源 --- 本身就隐藏了极度的矛盾。它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解放,但同时却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压迫。就此而言,民族主义是一个同时存放著危险和机会的地方。…… 如果我们要宣称这个词汇真正代表什么、或者应该指涉什么的话,我们一定要将具体的历史脉络指陈出来。或许我们可以有这样的一个初步结论,民族主义并不是只有一种[形式],而是有很多不同的民族主义。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用复数 --- 而不是单数 --- 来描摹这个词汇。(Alter 1994, 2;重点是加上去的)
[编辑]
跨学科本质
民族主义研究的第三个难题在于它的跨学科本质(interdisciplinarity)(e.g., Griffiths 1993, 11; Hobsbawm 1992, 10; Kellas 1991, 1)。最早浸淫这个领域的是历史学者,但是,由于和民族相关之经验现象的多重性和变异性,人类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国际关系学者、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学领域的学者,也都陆续加入了民族主义研究的行列。

事实上,英国学者史密斯 --- 当代民族主义研究最重要、也最多产的学者之一 --- 就曾经表示,和民族主义研究相关的题目至少包括以下这些子题:

族群(ethnies)的起源和形成
造成族群中心主义(ethnocentralism)的相关条件
族群社群(ethnic community)的本质
族群认同的性质
民族(nations)的起源和形成
民族认同的本质
民族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
民族和现代性(modernity)的关联
民族主义意识型态和民族运动在性别、阶级、以及文化上等面向所展现出来的特质
民族主义知识份子(nationalist intellectuals)在民族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世界上现有的民族国家(national states)在文化和社会层次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民族和民族主义对地缘政治(geopolitics)所造成的影响等(Smith 1998,222)。
面对这一长串琳琅满目的题目,我们当然相信,某一个学术领域的学者通常只能探触到这些现象的某一部分而已。如果要对民族主义这个经验现象有比较完整的掌握的话,一个跨学科取向的研究设计可能会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果,对从事相关研究的人而言,这当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编辑]
方法论上的困难
当把像民族或民族主义这样的概念放在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因果关系模型中的时候,无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很多方法论上的困难。比如说,在分析民族主义的起源的时候,就会发现到,在很多时候,民族主义同时扮演著原因和结果的角色。寇克力(Coakley)就曾经这样表示,“民族主义微妙的地方,就在于其因果关系十分地难以决定。民族主义自己本来就是难以捉摸的(amorphous),而它不但对其他的社会现象有影响力,而且自己又[同时也]是这些社会现象的结果”(引自Kecmanovic 1996, 211)。

民族是某一类型的团体(group),这一点大致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是什么类型的团体呢?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将依序探讨定义民族的几种不同方式。

[编辑]
从客观特质来定义“民族”
只要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独立的语言,那里就存在著一个独立的民族 (Wherever a separate language is found, there a separate nation exists) (Fichte 1922, 215)
如果将民族视为一个争取政治自主性之特殊社群的这个想法,就不能不提到十八世纪的德国学者赫德(Johan Gottfried Herder,1744年–1803年)。2基本上,赫德是将民族视为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和文化团体”。在十九世纪初,费雪(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年–1814年)将这个想法继续往前推进,而主张每一个独特的语言团体都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要有自己的生活,也应该要控制自己的生活(Fiche 1922)。除了语言以外,本世纪的其他学者又替民族体(nationhood)的构成标准添加了很多新的客观标准,比如说共同地域、血缘、族群、宗教、或共同信仰等等(e.g., Geertz 1963; Smith 1986; Stalin 1994)。斯大林就曾经对国族下过这样的定义∶

一个民族是一个由历史所造成的、稳定的人类社群。它是以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一个共同文化的心理机制为基础的。(Stalin 1994, 20) 3
有些学者则否认这些客观特质可以被用来当作定义民族的充分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e.g., Canovan 1996; Gellner 1983; Hobsbawm 1992; Renan 1994)。霍布斯邦就曾经令人信服地指出,如果要对民族下一个定义的话,这些所谓的客观条件都不是恰当的标准。以语言为例,霍布斯邦就用经验资料告诉我们,当意大利在1860年全国统一的时候,只有2.5%的意大利人会讲意大利语。此外,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候,只有50%的法国人会讲法语(Hobsbawm 1992, 60 - 61)。也就是说,所谓的民族语言(national language),基本上应当被视为民族主义实行以后的结果,而不能被视为是民族或民族主义的原因。4此外,这些用来定义民族的所谓“客观”判准 --- 语言、族群、或者是其他的东西 --- 自己本身也都是会改变的、缺乏明确定义的。我们可以看葛纳对于这一个观察的论点∶

把民族当成是自然天成的、上帝赐予的分类人类的方式,当成是继承而来的、然而已经延宕许久的政治命运,其实是一种迷思。民族主义有时候会利用先前已经存在的文化,将其转化成民族,有时候又创造出它们,往往还同时把先前存在的文化给消灭掉∶这即是现实。(Gellner 1983, 48-9)
[编辑]
从主观意识来定义“民族”
对某些学者而言,民族的本质是主观上的意识(subjective consciousness),而不是任何客观上共享的特质,不论这些特质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或者是生物上的。赛顿-瓦特森这样表示,“当一个社群里面占相当部分的人认为他们是一个民族的时候(consider themselves to form a nation),或者是表现得像他们已经是一个民族的时候(behave as if they formed one),一个民族就存在了”(Seton-Watson 1977, 5)。霍布斯邦也采取类似的立场,而将民族定义为“一群人当中,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他们是一个‘民族’的成员(regard themselves as members of a “nation”)”(Hobsbawm 1992, 8)。正是在这种意义下,葛纳才会一方面宣称,是先有斗争,然后民族才可能随之而来;另一方面他也强调,一个民族必须是由一群彼此认为同属于一个民族的人所组成的(Gellner 1983, 48-9)。他这样表示,

民族是人们的信念、忠诚、和连带的人工产物。正因为他们彼此承认对方是同胞(recognition of each other as fellows),…… 所以他们才会变成一个民族,而不是因为其他共享的特质。…… [这种彼此间的承认]让他们和非成员之间有了清楚的界线。(Gellner 1983, 7)
事实上,远在上述这些当代的研究者指出民族的主观建构性以前,这种观点早就出现在一些古典社会科学研究的著作里面了。比如说,社会学大师韦伯就强调民族体(nationhood)的互为主体面向(inter-subjective aspect),而发现到社群的所谓客观特质,并无法用来定义民族,因为民族这个概念是属于“价值的领域(sphere of values)”。基本上,民族这个概念在本质上就已经缺省了“某些团体在别的团体之前[所拥有]的一种特别的连带感情(a specific sentiment of solidarity)”(Weber 1958, 172)。

雷南也早在1882年就指出,所有的这些条件 --- 比如说共同的地理或地域、语言、种族或宗教 --- 没有一个能够被视为是民族存在的充分或必要条件。相反地,民族有两个彼此相关的元素,一个是共同拥有对过去之记忆的丰富遗产(a common possession of a rich heritage of memories in the past),另一个则是要生活在一起以便传承这些遗产的决心(a desire to live together and pass on the heritage)。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对国族的本质有进一步认识的话,我们就必须对这些由特殊历史意识所维系出来的连带感(solidarity)进行探索,因为民族应当要被理解成一种道德的形式(a form of morality)(Renan 1994)。

[编辑]
“民族”的综合性定义
事实上,虽然上一段所提到的这种主观元素,似乎在民族形成的过程当中确实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我们只用这种主观元素来定义民族的话,则这个定义显然是不充分的。集体连带感可以存在于许多不同种类的社会团体当中,比如说家庭、志愿团体、或者是商业组织,也都存在著这种连带感,并不只是限于民族当中。那麽,到底民族和其他的社会团体有什么具体的差别呢?如果要将一个拥有集体连带感的人群称之为民族的话,除了这个集体连带感以外,我们还可以在这群人当中找到什么样的其他特质呢?主观要素只是要将一群人视为是民族的最起码条件而已,但是,这显然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定义。

事实上,要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承认这些主观要素经常是以某些客观要素作为基础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某个民族的成员,通常并不会将他们自己视为是靠集体连带感所维系起来的一个团体。相反地,他们会列举一些其他的东西 --- 比如说一个共同的文化、一个共同的祖先、一个共同的历史、共享的政治制度、或者是对于某个特定地域的从属感 --- 以此来将他们这些人连结在一起。

借用安德森有名的“想像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这个概念,来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对安德森而言,民族是一种人造体(artifact),是一个“想像的政治共同体(imagined political community)”。然而,这并不意味著民族是一种虚假的(fabricated)的东西,我们应该采用的策略,是用想像的风格(style),以及让这种想像成为可能的制度(institutions),以这两点来理解民族的特殊性。关于后者,安德森所举的例子就是“印刷-资本主义(print-capitalism)”,以及随之而来的将国族描摹成一个社会学上共同体的新的文学文类(genre) --- 报纸和小说(Anderson 1991)。他说,

所有的共同体 --- 只要比成员之间有著面对面接触[机会]的原始村落还要大--- 都是想像的(或许连这种村落也包括在内)。区别不同的共同体的基础,并不是它们的虚假-真实性(falsity-genuineness),而是它们被想像的风格(the style)。(Anderson 1991, 6)
除了风格以外,我们当然也还可以找到区别共同体的其他标准,比如说它们的大小、行政组织的科层化程度、内在的平等程度等等。对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学者而言,我们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要找出和民族相关之“想像”集体连带感的特殊形式。卡弘所提供的下面这个清单,似乎多多少少可以视为一个共同体之所以会被想像成国族的一些可能基础条件∶

1. 界线(boundaries)∶不论是地域的,人口的,或者是两者兼具。
2. 不可分割性(indivisibility)∶所谓一个民族是一个整全单位(integral unit)的宣称。
3. 主权(sovereignty),或至少对主权的希冀∶因此和别的民族必须维持一种正式的平等关系,而且也通常维持著一种自主的、被认为是自给自足的状态。
4. 合法性(legitimacy)的“上升(ascending)”状态∶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是由大众意志(popular will)所支持的,或至少必须是符合“人民(the people)”或“民族(the nation)”的利益。
5. 对于集体事务的大众参与(participation)∶以民族成员之身分为基础而被动员出来的一群人(不管是为了战争或是为了民间活动)。
6. 直接成员身分(membership)∶每一个个体都被理解为民族的一个紧密部份,而且和其他成员也都完全平等。
7. 文化(culture)∶包括语言、共享的信仰和价值、以及风俗习惯之实践等的混和体。
8. 时间上的深度(temporal depth)∶民族必须是时间上的实存,包括过去和未来的世代,同时也有其历史。
9. 共同祖先(descent)或种族特质。
10. 特殊的历史(history),甚至是和特定地域的神圣关系。(Calhoun 1997, 4-5) 5
值得注意的是,卡弘正确地提醒我们,这些特征只是一种民族的“修辞(rhetoric)”,是一种通常用来描述民族特征的宣称(claims)。事实上,我们并无法真正借由经验上的测量标准(empirical measures) --- 比如说是不是能够达成主权、是不是能够抵挡内部的可能分裂而维持其完整性、或者是强制执行清楚的界线 --- 来定义民族。相反地,民族通常大都是由这些宣称所组成的,而这些宣称不只是描述性的,同时也是规范性的。这些特征有可能可以对民族体的感情(a sense of nationhood)提供充分的基础,但是,没有一个特征是绝对需要的(Calhoun 1997, 5)。6对不同的人群而言,他们对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民族的宣称,其实是建立在不同种类的事实上的。我们必须仔细地检视所有的这些宣称,并将这些宣称视为是将这群人连结起来的一种信仰。因此,依循凯拉斯的建议,民族可以定义为∶

一群人觉得他们自己是一个被历史、文化、和共同祖先所连结起来的共同体。民族有“客观”的特质,这些特质可能包括地域、语言、宗教、或共同祖先,也包括“主观”的特质,特别是人们对其民族性(nationality)的认知和感情。(Kellas 1991, 2)

[编辑]
马克思主义意义下的“民族”
恩格斯在1884年,马克思去世之后,所出版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无疑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提到了民族形成的规律。人结合成群;由血缘关系组成原始的家庭型式并形成亲属制度,逐渐排除同胞的性交关系;共祖的血族团体结成氏族,氏族结成部落,进而结成部落联盟,融合成“民族(Volk)”;随著生产力的增加,分工扩大,新的生产关系出现,新阶级产生,使得氏族制度渐渐不能负荷而消灭,随之产生由“新民族(Nation)”组成的国家。

从氏族到国家,“民族”的用法有两种;前一种是相应著血缘关系而使用的 volk,后一种则是充满著现代“民族”国家意味的nation。也就是说,恩格斯在提到民族的发展规律时,所指的现代的民族或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民族,应该是相应著现代国家逐渐成形,涉及到以国家意识为核心的人们共同体所构成的“国族(nation)”。这个词必须依附于“国家”形成的论述脉络,才有它的地位的。

民族既然依附于国家体制的产生,相应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一个产物。等到国家体制所服务的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出现之后,《共产党宣言》中所谓“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就让位给了阶级利益;在阶级对立中,只要能消灭最基本压迫型式的阶级压迫,其他型式的压迫(包括民族压迫)就会随之解决。等到那个时候,民族将会像国家一样,失去存在的必要而自然消亡。

1912年,时任真理报编辑的斯大林,为了解决第二国际及俄共内部对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争议,被列宁派到维也纳去写民族问题的小册子。其成果就是被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引为“民族”定义圣经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从现代的民族研究看起来,这个定义是相当粗糙的。然而,斯大林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以明确的客观特征首次为“民族”提出了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也和任何历史现象一样,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它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始末。......只有一切特征都具备才算是一个民族。
民族不是普通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
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即引斯大林定义的这四项民族特征,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进行民族识别和民族认定。

[编辑]
注释
1. 关于“nation”这个词汇应当如何翻译成中文的讨论,可以参考陈光兴(1994,163-4);黄昭堂(1994,202-3);浦薛凤(1963,166-73);以及朱浤源(1988,118-25)。

2. 关于赫德和民族主义相关的重要作品,可以参考Herder (1969, 1992)。至于和赫德相关的研究,可以参考Ergang (1966)。

3. 原文最早发表于1912年。

4. 霍布斯邦这样表示,“民族语言因此几乎都是半人工的建构物(semi-artificial constructs),在某些例子中,比如说现代的希伯来语(modern Hebrew),它根本就是完全被发明出来的”。因此,“它们[这些民族语言]刚好和民族主义迷思所宣称的相反,它们并不是民族文化的原生基础,也不是民族心灵的产物”(Hobsbawm 1992, 54)。

5. 当然,这份清单并不是“最后”的清单。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元素。卡弘自己就这样表示,“[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份完美的清单。我们所感兴趣的是民族的共同模式,而不是提供一个对民族的正确定义。[在这份清单所]举出来的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出一个‘理想型’,但是,这只是一种对于概念化过程的助力,而不是一个操作型定义,或者是一个经验上可以验证的描述”(Calhoun 1997, 5)。

6. 就这一点而言,所谓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都不是“纯粹的民族”这种讲法,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毕竟,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意识型态的建构,是民族主义教条的产物。

[编辑]
参考书目
[编辑]
英文书目
Alter, Peter. 1994. Nationalism. 2nd ed. translated from German by Edward Arnold. New York: Edward Arnold.
Anderson, Benedict.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 on the Origins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Revised ed. London: Verso.
Calhoun, Craig. 1997. National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Canovan, Margaret. 1996. Nationhood and Political Theory. Cheltenham, United Kingdom: Edward Elgar.
Ergang, Robert Reinhold. 1966. Herder and the Foundations of German Nationalism. New York: Octagon.
Fichte, Johann Gottlieb. 1922. 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 translated by Reginald Foy Jones, and George Henry Turnbull. Chicago: Open Court.
Geertz, Clifford. 1963. The Integrative Revolution: Primordial Sentiments and Civil Politics in the New States. In Old Societies and New States: The Quest for Modernity in Asia and Africa, edited by Clifford Geertz, 105-57.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Gellner, Ernest. 1964. Thought and Change.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Gellner, Ernest. 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Gladney, Dru C. 1997. Ethnic Identity in China: The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Nationality.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Greenfeld, Liah. 1992. 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iffiths, Stephen Iwan. 1993. Nationalism and Ethnic Conflict: Threats to European Secur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erder, Johan Gottfried. 1969. J.G. Herder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Culture. translated,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Frederick M. Barnard. London: Cambr

说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思应该这样理解: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个生产、变迁和消亡的过程。它不是永恒的。

  • 鎬庢牱鐞嗚В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茬殑鑼冪暣
    绛旓細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茬殑鑼冪暣锛屾皯鏃忔槸涓涓巻鍙茶寖鐣达紝鏈夊叾鍙戠敓銆佸彂灞曞拰娑堜骸鐨勮繃绋锛岄┈鍏嬫濅富涔夎涓猴紝姘戞棌鏄滀汉浠湪鍘嗗彶涓婂舰鎴愮殑涓涓湁鍏卞悓璇█銆佸叡鍚屽湴鍩熴佸叡鍚岀粡娴庣敓娲讳互鍙婅〃鐜颁簬鍏卞悓鏂囧寲涓婄殑鍏卞悓蹇冪悊绱犺川鐨勭ǔ瀹氱殑鍏卞悓浣撯濄傛皯鏃忎笌浜虹涓嶅悓锛屾槸闀挎湡鍘嗗彶褰㈡垚鐨勭ぞ浼氱粺涓浣擄紝鏄敱浜庝笉鍚屽湴鍩熺殑鍚勭鏃忥紙鎴栭儴钀斤級鍦ㄧ粡娴...
  • 涓轰粈涔堣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茶寖鐣,
    绛旓細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茶寖鐣,鏈夊叾鍙戠敓銆佸彂灞曞拰娑堜骸鐨勮繃绋.椹厠鎬濅富涔夎涓,姘戞棌鏄滀汉浠湪鍘嗗彶涓婂舰鎴愮殑涓涓湁鍏卞悓璇█銆佸叡鍚屽湴鍩熴佸叡鍚岀粡娴庣敓娲讳互鍙婅〃鐜颁簬鍏卞悓鏂囧寲涓婄殑鍏卞悓蹇冪悊绱犺川鐨勭ǔ瀹氱殑鍏卞悓浣鈥.鍥犳姘戞棌涓庝汉绉嶄笉鍚,鏄暱鏈熷巻鍙插舰鎴愮殑绀句細缁熶竴浣,鏄敱浜庝笉鍚屽湴鍩熺殑鍚勭鏃忥紙鎴栭儴钀斤級鍦ㄧ粡娴庣敓娲汇佽瑷鏂囧瓧銆佺敓娲讳範鎯...
  • 姘戞棌鏄浠涔?
    绛旓細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茶寖鐣达紝鏈夊畠鑷繁鐨勫彂鐢熴佸彂灞曞拰娑堜骸鐨勫巻鍙茶繃绋嬨備綔涓轰竴绉嶇ぞ浼氱幇璞★紝瀹冨彈鐫绀句細鍙戝睍瑙勫緥鐨勬敮閰銆傛皯鏃忎竴璇嶆湁澶氱娑典箟锛(1)娉涙寚涓嶅悓绀句細鍘嗗彶鏃舵湡鐨勪汉浠叡鍚屼綋锛屽鍘熷姘戞棌銆佺幇浠f皯鏃忕瓑銆(2)鎸囦粠浜嬩笉鍚屾ц川鐨勭敓浜ф椿鍔ㄧ殑浜轰滑鍏卞悓浣擄紝濡傜嫨鐚庢皯鏃忋佹父鐗ф皯鏃忕瓑銆(3)鎸囦笉鍚岀ぞ浼氭ц川鐨勪汉浠叡鍚屼綋锛...
  • 璁よ瘑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茶寖鐣鏈変綍閲嶈鎰忎箟
    绛旓細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茶寖鐣,鏈夊叾鍙戠敓銆佸彂灞曞拰娑堜骸鐨勮繃绋.椹厠鎬濅富涔夎涓,姘戞棌鏄滀汉浠湪鍘嗗彶涓婂舰鎴愮殑涓涓湁鍏卞悓璇█銆佸叡鍚屽湴鍩熴佸叡鍚岀粡娴庣敓娲讳互鍙婅〃鐜颁簬鍏卞悓鏂囧寲涓婄殑鍏卞悓蹇冪悊绱犺川鐨勭ǔ瀹氱殑鍏卞悓浣鈥.鍥犳姘戞棌涓庝汉绉嶄笉鍚,鏄暱鏈熷巻鍙插舰鎴愮殑绀句細缁熶竴浣,鏄敱浜庝笉鍚屽湴鍩熺殑鍚勭鏃忥紙鎴栭儴钀斤級鍦ㄧ粡娴庣敓娲汇佽瑷鏂囧瓧銆佺敓娲讳範鎯...
  • 姘戞棌鐨瀹氫箟
    绛旓細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茶寖鐣达紝鏈夊叾鍙戠敓銆佸彂灞曞拰娑堜骸鐨勮繃绋銆傚浗澶栬嚦浠婃病鏈夌粺涓鐨勮璇嗭紝涓浗瀛︽湳鐣岀悊瑙d篃涓嶅敖涓鑷淬備絾涓鑸涓猴紝姘戞棌鏄滀汉姘戝湪鍘嗗彶涓婂舰鎴愮殑涓涓湁鍏卞悓璇█銆佸叡鍚屽湴鍩熴佸叡鍚岀粡娴庣敓娲讳互鍙婅〃鐜颁簬鍏卞悓鏂囧寲涓婄殑鍏卞悓蹇冪悊绱犺川鐨勭ǔ瀹氱殑鍏卞悓浣撯濓紙銆婃柉澶ф灄鍏ㄩ泦銆嬬浜屽嵎锛屼汉姘戝嚭鐗堢ぞ1953骞寸増绗294椤碉級銆傚洜姝ゆ皯鏃...
  • 璁よ瘑鍚嶆棌鏄竴涓巻鍙鑼冩稕鏈変綍鎰忎箟
    绛旓細姘戞棌灞炰簬涓瀹氱ぞ浼氬彂灞曢樁娈电殑鍘嗗彶鑼冪暣锛屼笉鏄湪浜虹被绀句細涓寮濮嬪氨鏈夌殑锛岃屾槸褰撲汉绫诲巻鍙插彂灞曞埌涓瀹氭椂鏈熸墠浜х敓鐨勩傚悓鏍凤紝闅忕潃绀句細鐨勫彂灞曪紝鍒颁簡涓瀹氱殑鍘嗗彶鏃舵湡锛屾皯鏃忓氨浼氭秷浜°傛皯鏃忓舰鎴愮殑杩囩▼锛屽疄闄呬笂灏辨槸姘戞棌璇█銆佹皯鏃忓績鐞嗐佹皯鏃忕簿绁炪佹皯鏃忕粡娴庡拰鐢熸椿锛屽嵆姘戞棌鏂囧寲銆佹皯鏃忕壒寰佸舰鎴愮殑杩囩▼銆傛皯鏃忓舰鎴愪箣鍚庯紝鍚勬皯鏃忓湪鍏卞悓...
  • 浜旇鏄寚鍝簲涓柟闈
    绛旓細1銆佹皯鏃忚锛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茶寖鐣锛屾湁瀹冭嚜韬舰鎴愩佸彂灞曞埌娑堜骸鐨勫瑙傝寰嬫皯鏃忓拰闃剁骇鏄袱涓笉鍚岀殑绀句細鍘嗗彶鐜拌薄锛屾皯鏃忛棶棰樹笌闃剁骇闂鏄袱绉嶆ц川涓嶅悓鐨勯棶棰橈紝姘戞棌闂鏄ぞ浼氬彂灞曟婚棶棰樼殑涓閮ㄥ垎鍚勬皯鏃忓钩绛夌殑鑱斿悎锛屽弽瀵规皯鏃忔瑙嗗拰姘戞棌鍘嬭揩锛屾槸瑙e喅姘戞棌闂鐨勬牴鏈師鍒欍2銆佸畻鏁欒锛氫竴鍒囧畻鏁欓兘涓嶈繃鏄敮閰嶇潃浜轰滑鏃ュ父鐢熸椿...
  • 楂樹笁鏀挎不绗洓璇剧煡璇嗙偣鏁寸悊
    绛旓細绗竴鑺傛垜鍥芥槸缁熶竴鐨勫姘戞棌鍥藉銆備竴•姘戞棌鏄浜虹被绀句細鍙戝睍鍒颁竴瀹氶樁娈电殑浜х墿,鏄竴涓巻鍙茶寖鐣,鏄竴绉嶇ぞ浼氱幇璞°傛皯鏃忎骇鐢熶簬鍘熷绀句細鏈湡銆傛蹇:姘戞棌鏄巻鍙蹭笂褰㈡垚鐨勭ǔ瀹氱殑浜虹被鐢熸椿鍏卞悓浣撱備簩•姘戞棌鐨勫熀鏈壒寰佹槸:鍏卞悓璇█;鍏卞悓鍦板煙;鍏卞悓缁忔祹鐢熸椿;鍏卞悓蹇冪悊绱犺川銆傚叡鍚屽績鐞嗙礌璐ㄦ湁鏋佸ぇ鐨勭ǔ瀹氭,鏄尯鍒皯鏃忕殑鏈鏄捐憲鐨勭壒鐐广傛皯鏃...
  • 姘戞棌鐨姒傚康鏄粈涔?
    绛旓細姘戞棌鏄竴涓巻鍙茶寖鐣,鏈夊畠鑷繁鍙戠敓銆佸彂灞曞拰娑堜骸鐨勮繃绋嬨傛皯鏃忓氨鏄寚浜轰滑鍦ㄥ巻鍙蹭笂褰㈡垚鐨勪竴绉嶅叿鏈夊叡鍚岀殑璇█銆佸叡鍚屽湴鍩熴佸叡鍚岀粡娴庣敓娲讳互鍙婅〃鐜拌儐鍏卞悓鐨勬皯鏃忔枃鍖栫壒鐐逛笂鐨勫叡鍚屽績鐞嗙礌璐ㄨ繖鍥涗釜鍩烘湰鐗瑰緛鐨勭ǔ瀹氱殑鍏卞悓浣撱 闂浜:姘戞棌鏄粈涔堟剰鎬? 鍏锋湁鍏卞悓璇█銆佸湴鍩熴佺粡娴庣敓娲诲強鍏惰〃鐜颁簬鍏卞悓鏂囧寲涓婄殑鍏卞悓蹇冪悊绱犺川鐨勭ǔ瀹氬叡鍚屼綋銆
  • 浠涔堟槸椹厠鎬濅富涔姘戞棌瑙?
    绛旓細姘戞棌瑙傚叿鏈夐矞鏄庣殑闃剁骇鎬э紝鏄汉浠殑涓栫晫瑙傚湪姘戞棌鍜屾皯鏃忛棶棰樹笂鐨勫弽鏄犮傞┈鍏嬫濅富涔夋皯鏃忚娣卞埢鎻ず浜嗘皯鏃忕壒寰併佸舰鎴愩佸彂灞曞拰娑堜骸鐨勫瑙傝寰嬨傚叾鍩烘湰瑙傜偣鏄弽瀵规皯鏃忓帇杩佸潥鎸佹皯鏃忓钩绛夛紝鍙嶅姘戞棌姝ц銆佸皧閲嶆皯鏃忓樊寮傦紝鍙嶅姘戞棌鍒嗚銆佸″姘戞棌鍥㈢粨锛屾妸姘戞棌闂浣滀负鏃犱骇闃剁骇闈╁懡鍜岀ぞ浼氫富涔夊缓璁炬婚棶棰樼殑缁勬垚閮ㄥ垎鍔犱互瑙e喅銆
  • 扩展阅读:一个民族如果忘记历史 ... 理解历史的方法 波丹 ... 对中华民族历史的理解 ... 历史必背36个口诀 ... 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地理必背24个口诀 ...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历史 ... 历史朝代最全口诀 ... 历史答题万能套话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