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唯物论或辩证法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 学习需要什么

\u4ec0\u4e48\u662f\u5b66\u4e60\uff1f

\u5b66\u4e60\uff0c\u662f\u6307\u901a\u8fc7\u9605\u8bfb\u3001\u542c\u8bb2\u3001\u601d\u8003\u3001\u7814\u7a76\u3001\u5b9e\u8df5\u7b49\u9014\u5f84\u83b7\u5f97\u77e5\u8bc6\u6216\u6280\u80fd\u7684\u8fc7\u7a0b\u3002\u5b66\u4e60\u5206\u4e3a\u72ed\u4e49\u4e0e\u5e7f\u4e49\u4e24\u79cd\uff1a
\u72ed\u4e49\uff1a\u901a\u8fc7\u9605\u8bfb\u3001\u542c\u8bb2\u3001\u7814\u7a76\u3001\u89c2\u5bdf\u3001\u7406\u89e3\u3001\u63a2\u7d22\u3001\u5b9e\u9a8c\u3001\u5b9e\u8df5\u7b49\u624b\u6bb5\u83b7\u5f97\u77e5\u8bc6\u6216\u6280\u80fd\u7684\u8fc7\u7a0b\uff0c\u662f\u4e00\u79cd\u4f7f\u4e2a\u4f53\u53ef\u4ee5\u5f97\u5230\u6301\u7eed\u53d8\u5316\uff08\u77e5\u8bc6\u548c\u6280\u80fd\uff0c\u65b9\u6cd5\u4e0e\u8fc7\u7a0b\uff0c\u60c5\u611f\u4e0e\u4ef7\u503c\u7684\u6539\u5584\u548c\u5347\u534e\uff09\u7684\u884c\u4e3a\u65b9\u5f0f\u3002
\u5e7f\u4e49\uff1a\u662f\u4eba\u5728\u751f\u6d3b\u8fc7\u7a0b\u4e2d\uff0c\u901a\u8fc7\u83b7\u5f97\u7ecf\u9a8c\u800c\u4ea7\u751f\u7684\u884c\u4e3a\u6216\u884c\u4e3a\u6f5c\u80fd\u7684\u76f8\u5bf9\u6301\u4e45\u7684\u884c\u4e3a\u65b9\u5f0f\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6709\u5173\u4e8e\u5b66\u4e60\u7684\u540d\u8a00\u8b66\u53e5\uff1a
1\u3001\u5b66\u5982\u9006\u6c34\u884c\u821f\uff0c\u4e0d\u8fdb\u5219\u9000\u3002\u2014\u2014\u300a\u589e\u5e7f\u8d24\u6587\u300b
2\u3001\u5b66\u800c\u4e0d\u601d\u5219\u7f54\uff0c\u601d\u800c\u4e0d\u5b66\u5219\u6b86 \u3002\u2014\u2014\u5b54\u5b50\u300a\u8bba\u8bed\u300b
3\u3001\u5b66\u4e60\u77e5\u8bc6\u8981\u5584\u4e8e\u601d\u8003\uff0c\u601d\u8003\uff0c\u518d\u601d\u8003\u3002\u2014\u2014\u7231\u56e0\u65af\u5766
4\u3001\u5b66\u800c\u4e0d\u7528\u5219\u5e9f\uff0c\u7528\u800c\u4e0d\u5b66\u5219\u6ede\uff1b\u5b66\u7528\u5fc5\u987b\u7ed3\u5408\uff0c\u4e8c\u8005\u7f3a\u4e00\u4e0d\u53ef\u3002\u2014\u2014\u5468\u6d77\u4e2d\u3000
5\u3001\u6211\u4eec\u4e00\u5b9a\u8981\u7ed9\u81ea\u5df1\u63d0\u51fa\u8fd9\u6837\u7684\u4efb\u52a1\uff1a\u7b2c\u4e00\uff0c\u5b66\u4e60\uff0c\u7b2c\u4e8c\u662f\u5b66\u4e60\uff0c\u7b2c\u4e09\u8fd8\u662f\u5b66\u4e60\u3002 \u2014\u2014\u5217\u5b81
6\u3001\u5728\u5bfb\u6c42\u771f\u7406\u7684\u957f\u6cb3\u4e2d\uff0c\u552f\u6709\u5b66\u4e60\uff0c\u4e0d\u65ad\u5730\u5b66\u4e60\uff0c\u52e4\u594b\u5730\u5b66\u4e60\uff0c\u6709\u521b\u9020\u6027\u5730\u5b66\u4e60\uff0c\u624d\u80fd\u8d8a\u91cd\u5c71\u8de8\u5cfb\u5cad\u3002\u2014\u2014\u534e\u7f57\u5e9a
7\u3001\u5b66\u4e60\u6709\u5982\u6bcd\u4eb2\u4e00\u822c\u6148\u7231\uff0c\u5b83\u7528\u7eaf\u6d01\u548c\u6e29\u67d4\u7684\u6b22\u4e50\u6765\u54fa\u80b2\u5b69\u5b50\uff0c\u5982\u679c\u5411\u5b83\u8981\u6c42\u989d\u5916\u7684\u62a5\u916c\uff0c\u4e5f\u8bb8\u5c31\u662f\u7f6a\u8fc7\u3002 \u2014\u2014\u5df4\u5c14\u624e\u514b

\u5b69\u5b50\u5b66\u4e60\u9700\u8981\u4ec0\u4e48\uff1f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是互动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是人类哲学思想的光辉结晶。而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场变革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和总结,也是当时和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说唯物辨证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基础。
正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既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实践发展的光辉结晶,也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的一种当代形态。它荟萃了资本主义向社会转化时代的时代精神和精华,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它产生的一个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实践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内容,改变着自己的理论形态,展示着自己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哲学的最初产生意味着人类理性思维从神话思维中和一次历史性超越,标志着人类认识视野的极大拓展和思维层次的革命性跃迁,是人类智慧负着哲理层面的一革命性提升。哲学可以说是名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与其它科知识一道构成人类和知识体系。而哲学作为最宏观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激励和向导的作用。哲学流派中凡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和本质,思维、意识、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的都 是唯物主义;相反则是唯心主义。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反映进步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唯心主义则代表保守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就社会历史基础来看,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依赖于社会实践和科学的状况及其发展水平,唯物主义与往往处于历史的上升和进步的阶级或集团相联系。人类的发展总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人们坚持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而这样造行往往会得出唯物主义的结论。辨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对自然科学和概括,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它强调以唯物主义方式人道地,实践地改造世界。它主张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想互联系运动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应当从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去把握事物。人类的发展也需要这种种观点的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的光辉结晶,是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因此唯物辨证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哲学基础。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哲论文2008-11-28 23:00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不同的哲学以其不同的方式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实践转向上,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阐述。
以对世界的理解理解人,是本体论阶段对人与世界关系追问的主要特点,此时人并未真正地进入世界。从人的认识能力出发去理解世界,是认识论阶段对人与世界关系追问的主要特点,此时人开始走进世界,但因为没有正确地理解人、世界,二者的关系最终走向了分裂。德国古典哲学试图统一二者,但由于没有发现人与世界统一的现实基础——实践,所以他们实现的仅仅是抽象的统一,而真正的统一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世界”以“现实的感性活动”为中介而发生的关系。人是融身于世界的人,世界只是人活动于其中的世界,人与世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现实性,但同时也被二重化了,人具有了自然性和超越性,世界具有了自然性和属人的性质。通过否定性的实践活动,完成了人对世界的生成和世界对人的生成,二者达到了真实的统一,实践既是人与世界分化的基础也是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以人的实践活动规范着对人与世界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理解的主要特点。
(一)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不同的哲学以其不同的方式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实践转向上。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阐述。
(二)
从泰勒斯把世界归于水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这是从本体论视角展开对人与世界关系追问的一条线。在这条线上的哲学家试图从自然存在的某种经验事物中去寻找统一的本源。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巴门尼德的存在一直到柏拉图的理念,这是从本体论视角展开追问的另一条线。在这条线上的哲学家没有从经验的事物中去寻找世界统一的本原而是认为世界统一于人们无法经验到的本体,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创造了数、存在、理念,然后再用这些来统摄万物以达到统一。
在这一阶段上,人不是哲学思考的中心和主题,人们把目光投射到了外部世界,以解决世界的统一性为主要内容。这说明此时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还不是作为问题而存在的,而只是包含在人对世界的理解的前提中,以对世界的理解来理解人,是这一阶段对人与世界关系追问的主要特点。人并未真正地进入世界,而只是在世界之外可以观到世界的一个存在物。人以“想象力”规范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人的想象力是什么样子,世界就被构造成了什么样子。
马克思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1)这一阶段的哲学由于离开了人去断言世界,因此很难真正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不具有现实性,人被融化于世界之中,也失去了自主性,最终失落了人,瓦解了人的现实世界。
到了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在这一转向中,对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追问可分为两条基本的思路。从培根、洛克、贝克莱到休谟,他们坚持经验论的立场,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经验的感性内容。贝克莱否认了物质世界,物质实体的客观存在。休谟则只承认知觉是唯一的实在,超出知觉一切都不可知。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则坚持唯理论的立场,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出发,把人理解为一个“思维着的东西”,并从中推出了万物的存在。黑格尔这样评价笛卡尔:“中世纪的哲理神学没有把自身出发的思维当作原则,这种思维现在却是原则了。”(2)由于经验论从个别出发,所以他们认为一切事实的指示只能来自感觉经验,由于唯理论从一般出发,所以他们认为只有导源于人的理智方面的知识才是可靠的。而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由对外部世界的探讨转向了对人自身认识能力的考察。从人的认识能力出发去理解世界,使这一阶段对人与世界关系理解的主要特点。世界不是与人无关的存在,而是由人的认识能力去把握的。人被等同于思维,因此人与世界的关系在这一阶段最终被表征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样,思维与存在怎样统一,怎样发生作用等问题就进入了人们思考的的范围,思存关系在这一阶段也获得了自身的意义。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可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哲学由于没有把人看作是以实践方式存在的现实的人,因此很难真正去解决思存问题,只有把目光投注到现实世界,这一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三)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试图克服主客、思维与存在的对立,以新的方式去开创哲学道路,康德首先做了这个工作。他认为“作为我们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是已有的,只是这些物本身可能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们的现象,也就是当它们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之内所产生的表象。”(4)他把认识看作是一种主观形式参与的能动过程,认为关于对象的知识的可能条件存在于主体中的。康德在现象界实现了统一,而物自体作为人的认识的消极界线是人的认识无法达到的。
康德的真实意义在于证明了无论是主客还是思存的统一都不能用简单的还原法,人的认识只能是成立于二者的统一。而这一点也是以后的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的方向。
黑格尔则认为人的思维是可以达到对物自体的认识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他把人归结为理性,以概念为中介统一了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概念是自在的客观世界对自为的主观世界的生成及外部世界转化为思维规定,同时也是自为的主观世界对自在的客观世界的生成,即以观念的形态构成思维中的客观世界。
对黑格尔以“无人身的理性”所实现的统一,马克思做出了批评,认为“黑格尔把人变成自我意识的人而不是把自我意识变成人的自我意识,变成现实的人即生活在现实的实物世界中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的自我意识,黑格尔把世界头足倒置起来,因此,他也就能够在头脑中消灭一切界限;可是对于坏的感性来说,对于现实的人来说,这当然丝毫不妨碍这些界限仍然继续存在。”(5)恩格斯则认为黑格尔是“从思想中,从世界形成之前就永恒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畴中,来构造现实世界。”(6)在他们看来,黑格尔仍然只是在思维中实现了人与世界的统一,而这一统一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种用概念的逻辑推论表达的所谓纯粹原理,其实只是结果,而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费尔巴哈从感性的人出发统一人与世界,把人与世界归结于自然。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认为:“他把人之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因为他在这里也仍然停留在理论的领域内……他还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7),“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8),所以实现的仍然是人与世界的抽象统一。以人类的历史、人的感性活动为出发点去思考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四)
人类的历史,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9)的活动过程,因而“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能通过实践的途径,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的力量,才是可能的”。(10)因此,马克思从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成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世界”以“现实的感性活动”为中介而发生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人一方面面向着客观世界,依赖于它,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另一方面人又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世界,以它的活动改造外部世界,消灭它的规定性,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的人与世界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以往的哲学虽然也说二者的统一,但只是一种外在的统一,世界被看成是现成的、外在的被认识者,主体被看成是现成的、内在的认识者,这样,就需要去解释人与世界也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马克思则把人理解为融身与世界之中,依附世界之中的人。世界乃是由于人的“在此”而对人揭示、展示自己。人首先是通过活动作用于万物,而不是首先被认识,即世界不是首先作为外在于人的现成的东西而被人凝视、认识,而是首先作为与人打交道、起作用的东西而展示出来,人在认识世界万物之先,早已与世界融为一体,世界只是人活动于其中的世界。
在实践活动中具体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可以看到人与世界在实践活动中都获得了现实性。就世界而言,在进入人的视野之前,“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11),只是一种单纯的客观性,对人毫无意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属人的性质之后,世界自身才获得了现实的品格。就人而言,仅仅是自然的属性,还无法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也无法体现人之为人的本质。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物种的尺度生活,因此只能成为生存,人则按两种尺度生活,一个是“任何物种的尺度”,一个是“内在固有的尺度”,(12)所以人是一种世界性的存在,但“动物是和他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了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13)人的本质无法通过自身表现出来,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对象化给对象,才能获得现实性。
在人与世界获得现实性的同时,人与世界也被二重化了。世界就其“本原”的意义上讲,即使在实践活动发生后,实践的主体、客体、中介,都是自然的存在,仍得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但同时无论是实践的主体、客体还是中介,都是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有了属人的性质,开始遵循人的活动规律。这并不是实践活动产生了两个实体世界,而只是说这个现实世界具有了两重属性,即自然的性质和属人的性质。人在本原的意义上也是属于物质世界的,作为自在的存在,人与自然界服从同一规律,即“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以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个体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它们与自然界的关系”(14),而人作为自为的存在,又具有超越的本性,他不满足于现有的存在,而要按照他的理想去创造他所要求的世界。这样,人的世界就具有了三重述性,一重是自然世界、一重是生活世界、一重是理想世界,而现实的人则存在于生活世界中。“不是处于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5)
在实践活动中,人把自己提升为主体,而把世界变为“为我存在”的客体。人不满足于现有的世界,而要以自己的活动让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他要把自己的要求转化为观念世界,在其中注入主体的知识、情感、意志、想象等目的性和创造性内容,使之成为理想的世界,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活动把理想世界转化为现实世界。这一方面否定了世界的自在存在,使其二次生成,具有了属人的性质,一方面又否定了人的理想世界,使其成为现实的存在。正是在这种否定的过程中,人与世界重新达到了统一。世界对人来说不仅仅是人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且还是一个满足人需要的对象世界,价值世界。
否定的过程也就是统一的过程,在实践中实现了世界对人的生成即由自在的世界转化为自为的世界,由客观的世界转化为主观的世界和人对世界的生成即自为的世界转化为自在的世界,主观的世界转化为客观的世界。
由实践活动去看人与世界的关系可知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不是人,也不是世界,而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以人的实践活动规范人和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主要特点。实践活动生成了现实的生活世界,把人与世界统一在其中。“人的现实世界不是给予的世界,而是经人自己的活动参与创造的世界……在这种活动中,人以物的方式从事活动,换来的则是物以人的方式的存在。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的活动,也创造了人的生活世界和对象世界。”(16)人在自身之外必定有一个“他者”并需要这个“他者”,自然界越来越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世界本来就是互为对象的无数存在着的聚集,人通过使自己的生命力量“对象化”使对象“人化”从而获得“类属性”,从而人与世界共生为一个体现着人的本质的生活世界。而这个生活世界还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对象性,人还能够在观念中有“对象性”达到“非对象性”,形成理想世界,在把对象世界改造为符合人要求的生活世界,实现人与世界的不断统一。所以实践活动既是人与世界不断分化的基础,也是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

相关如下: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一原理与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事实)作为根本出发点。即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反对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与做法。

(2)如何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的。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主观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是从静态讲的,历史的统一是从动态来讲的。因此,我们既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又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相关信息

唯物主义是一种有限论,与无限论(不可知论) 和一神论对立。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神)存在。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实。

一神论也承认矛盾是存在的,但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真实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是有可知者必然先有全知者(神)存在,而且唯有全知者(神)是真实的。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一原理与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事实)作为根本出发点。即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反对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与做法。
(2)如何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的。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主观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是从静态讲的,历史的统一是从动态来讲的。因此,我们既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又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这一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受实践的限制,受客观事物自身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2)从主观方面来看,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这些因素制约着意识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一)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因此,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 銆婂浜嗗敮鐗╄鎴栬京璇佹硶涔嬪悗,缁撳悎鑷繁鐨勫疄闄呭啓涓绡囧績寰椾綋浼氥
    绛旓細灏辩ぞ浼氬巻鍙插熀纭鏉ョ湅,鍞墿涓讳箟鐨勪骇鐢熷拰鍙戝睍鎬绘槸鑷涓嶈嚜瑙夊湴渚濊禆浜庣ぞ浼氬疄璺靛拰绉戝鐨勭姸鍐靛強鍏跺彂灞曟按骞,鍞墿涓讳箟涓庡線寰澶勪簬鍘嗗彶鐨勪笂鍗囧拰杩涙鐨勯樁绾ф垨闆嗗洟鐩歌仈绯汇備汉绫荤殑鍙戝睍鎬绘槸涓涓厖婊$煕鐩剧殑銆佹洸鎶樺鏉傜殑杩囩▼,鏄┈鍏嬫濅富涔夋槸鍞墿涓讳箟涓杈ㄨ瘉娉鍦ㄥ悇鑷嚜鍏ㄩ儴鍘嗗彶浠ュ睍鎴愭灉涔嬩笂鐨勬湁鏈缁撳悎,浜轰滑鍧氭寔璁よ瘑涓庡疄璺点佷富瑙備笌瀹㈣鐨勭粺涓...
  • 銆婂浜嗗敮鐗╄鎴栬京璇佹硶涔嬪悗,缁撳悎鑷繁鐨勫疄闄呭啓涓绡囧績寰椾綋浼氥
    绛旓細浣嗘槸锛屾垜浠繕搴旇璇嗗埌锛屽焊淇鍞墿璁杩樺簲璇ュ睘浜庡敮鐗╄鐨勮寖鐣达紝鍦ㄦ剰璇嗙殑鐗╄川鎬ц繖涓牴鏈偣涓婏紝瀹冭繕鏄纭殑銆傝垂灏斿反鍝堝湪鎵瑰垽榛戞牸灏旂殑鍞績涓讳箟閿欒鏃讹紝鎶婂叾杈╄瘉娉鐨勬牳蹇冨彂灞曠殑瑙傜偣涔熸娊鎺変簡锛屾仼鏍兼柉鎵硅瘎璐瑰皵宸村搱鏄妸濠村効鍜屾礂婢℃按涓璧锋臣鎺変簡銆傛墍浠ワ紝鎴戜滑鍦ㄦ壒鍒ゅ焊淇楀敮鐗╄鏃讹紝涔熻淇濇姢瀹冭涓烘剰璇嗘槸鐗╄川鐨勮繖涓纭殑...
  • 瀛︿簡鍞墿璁烘垨杈╄瘉娉曚箣鍚 缁撳悎鑷繁鐨勫疄闄呭啓涓绡囧績寰椾綋浼 (1500瀛)_鐧...
    绛旓細浣犲ソ锛屼綘璇寸殑鍞墿璁鍜杈╄瘉娉鎴戜滑閮藉杩囷紝浣嗘槸瑕佹眰鏄缁撳悎鑷繁鐨勫疄闄呭啓锛屾垜浠庝箞鐭ラ亾浣犵殑瀹為檯鎯呭喌鍛紝缃戜笂浼氭湁鑼冩枃鐨勶紝浣犲彲浠ュ弬鐓т竴涓嬬殑銆俬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DA196506006.htm锛屼綘鎵撳紑杩欎釜杩欓噷鏈変竴绡囩殑锛屼綘鍙互缁撳悎杩欎釜鍐欑殑锛屾瘮濡傝浣犲鍒颁簡浠涔堝ソ鐨瀛︿範鏂规硶锛屽浜嬬殑鍝插锛
  • 閫氳繃鍞墿璁鍜杈╄瘉娉鐨瀛︿範璋堣皥瀵逛綘纭珛姝g‘鐨勪笁瑙傛湁鍝簺寮曞鍜屽府鍔鐧 ...
    绛旓細绗竴:杈╄瘉娉鑳借浜虹敤绉戝鐨勬柟娉曡璇嗏滀汉涓轰粈涔堝け璐モ濓紝浠ュ強鎬庝箞鈥滅瀛﹁璇嗗け璐モ濆拰鈥滅瀛︽垬鑳滃け璐モ濄
  • 椹摬浣滀笟,缁撳悎鍞墿璁,杈╄瘉娉,璁よ瘑璁,璋堣皥浠涔堟槸瀹炰簨姹傛槸,濡備綍鍋氬埌瀹炰簨...
    绛旓細鈥滃疄浜嬧濆氨鏄瑙傚瓨鍦ㄧ潃鐨勪竴鍒囦簨鐗╋紝鈥滄槸鈥濆氨鏄瑙備簨鐗╃殑鍐呴儴瑙勫緥锛屽嵆瑙勫緥鎬э紝鈥滄眰鈥濆氨鏄垜浠幓鐮旂┒銆傗滃疄浜嬫眰鏄濆氨鏄滀粠瀹㈣浜嬬墿涓爺绌跺嚭浠栫殑瑙勫緥鎬с傚幓璋冩煡锛岃皟鏌ヤ粬鐨勫巻鍙插拰鍏ㄩ儴鐜扮姸锛屽瑙傚湴銆佸叏闈㈠湴銆佹繁鍏ョ殑鐪嬮棶棰樸傜敤姝g‘鐨勬柟娉曪紝浠庢劅鎬ц璇嗗彂灞曞埌鐞嗘ц璇嗐
  • 杈╄瘉娉鏃㈠彲浠ュ拰鍞墿涓讳箟缁撳悎,涔熷彲浠ヤ笌鍞績涓讳箟鍚屾祦,鏄惁姝g‘?
    绛旓細銆愭纭戙愮瓟妗堛慉銆傝В鏋:杈╄瘉娉曟槸鍏充簬鑷劧銆佺ぞ浼氬拰鎬濈淮鍙戝睍鐨勬渶涓鑸寰嬬殑绉戝锛屽敮鐗╀富涔鍙互鐢杈╄瘉娉曪紝鍞績涓讳箟涔熷彲浠ョ敤杈╄瘉娉曘傛晠鏈璇存硶姝g‘銆
  • 褰掓牴缁撳簳鏄粈涔堣,鏄粈涔堣
    绛旓細褰掓牴缁撳簳鏄┈鍏嬫濊锛屾槸涓浗鍖栨椂浠e寲鐨勯┈鍏嬫濊銆傞┈鍏嬫濆摬瀛﹀皢鍞墿璁鍜杈╄瘉娉曠粨鍚堬紝杈╄瘉鍞墿鍜屽巻鍙插敮鐗╁緱浠ヨ癁鐢燂紝涓鎵繃寰鍝插瀛樺湪鐨勫敮鐗╄涓庤京璇佹硶鍒嗙銆佸敮蹇冨湪鍘嗗彶瑙傞鍩熺殑缁熸不銆佸敮蹇冨湴瑙i噴浜虹被鎬濈淮鐨勪竴鑸寰嬭繖涓夊ぇ缂洪櫡銆傛寚鍑哄湪椹厠鎬濆摬瀛︿腑锛屽畠娣卞埢鎻ず浜嗗瑙備笘鐣岋紝鐗瑰埆鏄汉绫荤ぞ浼氬彂灞曚竴鑸寰嬶紝鏄鍘嗗彶鍜...
  • 鍞墿涓讳箟瀹规槗涓杈╄瘉娉曠粨鍚,鍞績涓讳箟瀹规槗涓庡舰鑰屼笂瀛︾粨鍚堛傛垜璇寸殑瀵逛笉...
    绛旓細涓嶅銆杈╄瘉娉曪紝鍏跺疄涓庡叾浠栦笢瑗匡紝閮戒笉瀹规槗缁撳悎銆傝屽舰鑰屼笂瀛︼紝涓庡叾浠栦笢瑗匡紝閮藉鏄撶粨鍚堛傛湁鍏磋叮鐨勮瘽锛屼篃鍙互鐪嬩竴涓嬫垜鏈汉鍐欑殑涓滆タ锛屼笉杩囪繕娌℃湁鍗板嚭鏉ュ晩 http://tieba.baidu.com/f?kz=2409091128 鏈綋涓婄粷鏃犺京璇佹硶鐨勫绔 鐪嬫牱瀛愶紝浣狅紙鐪熼亾涓庝笂甯濓級锛屽湪鎬濈淮妯″紡涓婃湁缂洪櫡 鍙互鐪嬩竴涓嬫垜鏈汉鐨勨滀簩缁村嚑浣...
  • 杩愮敤鍞墿璁鸿京璇佹硶缁撳悎銆澶嶅厜涔嬭矾銆嬭皥杩戜唬涓浗鐨勮“钀藉師鍥
    绛旓細瀵圭収鏃ユ湰灏辩煡閬撲簡锛屽唴鍥犳柟闈㈢Н鏋佸彉娉曠淮鏂帮紝澶栧洜鏂归潰鍙楄タ鏂瑰奖鍝嶏紝澶ч噺寮曡繘鍏堣繘绉戝鎶鏈瓑锛屽鍥犻氳繃鍐呭洜璧蜂綔鐢ㄣ備腑鍥藉氨鏄唴鍥犳柟闈㈠彉娉曠淮鏂板け璐ワ紝缁х画缁存寔钀藉悗鐨勫皝寤哄埗搴︼紝澶栧洜涓嶈兘閫氳繃鍐呭洜璧蜂綔鐢ㄣ
  • 鈥杈ㄨ瘉娉鏃㈠彲浠ュ拰鍞墿涓讳箟缁撳悎,涔熷彲浠ヤ笌鍞績涓讳箟鍚岀暀鈥濊繖鍙ヨ瘽瀵瑰悧?涓 ...
    绛旓細鍞墿涓讳箟鍜屽敮蹇冧富涔夋槸涓ょ涓嶅悓鐨勫摬瀛︽淳鍒紝鍒嗗埆鏈夎嚜宸变笉鍚岀殑鍝插瑙傜偣銆傝杈╄瘉娉鏄竴绉嶈璇佹柟娉曪紝涓绉嶅垎鏋愰棶棰樼殑鎵嬫硶銆傛墍浠ュ敮鐗╀富涔夊彲浠ヤ娇鐢杈ㄨ瘉娉曪紝鍞績涓讳箟涔熷彲浠ャ
  • 扩展阅读:《自然辩证法》经典语录 ... 唯物论包括哪些内容 ... 辩证唯物论的六个观点 ... 辩证唯物论三大内容 ... 唯物辩证法的六个思维 ...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 ... 唯物辩证法教育无用论 ... 真理的辩证法表现在 ... 唯物辩证法三大原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