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异家庭中,家长的异常心理与教育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有哪些影响

\u7236\u6bcd\u79bb\u5f02\u5bf9\u5b69\u5b50\u5fc3\u7406\u5065\u5eb7\u7684\u5f71\u54cd\u6709\u54ea\u4e9b\uff1f


\u4e00\u3001\u81ea\u5351
\u7236\u6bcd\u662f\u5b69\u5b50\u4eec\u5fc3\u76ee\u4e2d\u7684\u9a84\u50b2\uff0c\u5904\u5728\u4e00\u4e2a\u6ca1\u6709\u7236\u4eb2\u6216\u6bcd\u4eb2\u5728\u5bb6\u5ead\u91cc\uff0c\u5b69\u5b50\u5c31\u81ea\u7136\u6ca1\u6709\u8fd9\u4efd\u4f18\u8d8a\u611f\uff0c\u5bb9\u6613\u4ea7\u751f\u201c\u6211\u7684\u5bb6\u5ead\u662f\u4e0d\u5e78\u7684\u201d\u3001 \u201c\u6211\u662f\u6ca1\u4eba\u8981\u7684\u5b69\u5b50\u201d\u3001\u201c\u6211\u7684\u547d\u4e0d\u597d\u201d\u6d88\u6781\u60b2\u89c2\u7684\u60f3\u6cd5\u3002
\u4e8c\u3001\u5b64\u50fb
\u4e0d\u548c\u7766\u7684\u5bb6\u5ead\u73af\u5883\u4f1a\u4f7f\u5b69\u5b50\u5bf9\u4eba\u9645\u5173\u7cfb\u611f\u5230\u7d27\u5f20\uff0c\u7279\u522b\u662f\u5728\u91cd\u7ec4\u5bb6\u5ead\u91cc\u7684\u5b69\u5b50\uff0c\u7531\u4e8e\u7236\u4eb2\u7684\u7c97\u5fc3\u6216\u4e0e\u7ee7\u7236\u6bcd\u4e4b\u95f4\u7684\u9694\u9602\uff0c\u4ed6\u4eec\u7684\u4eb2\u60c5\u4ea4\u6d41\u53d7\u5230\u9650\u5236\uff0c\u89c9\u5f97\u81ea\u5df1\u5728\u5bb6\u5ead\u4e2d\u88ab\u5ffd\u89c6\uff0c\u5c31\u4ea7\u751f\u5b64\u72ec\u611f\uff0c\u884c\u4e3a\u4e0a\u8868\u73b0\u51fa\u79bb\u7fa4\u3002
\u4e09\u3001\u602f\u61e6
\u6709\u7684\u7236\u6bcd\u79bb\u5f02\u540e\uff0c\u5f80\u5f80\u628a\u611f\u60c5\u548c\u5e0c\u671b\u5bc4\u6258\u5728\u5b69\u5b50\u8eab\u4e0a\uff0c\u5bf9\u5b69\u5b50\u675f\u7f1a\u8fc7\u7d27\uff0c\u7ba1\u6559\u8fc7\u4e25\u3002\u4e45\u800c\u4e45\u4e4b\u4f7f\u5b69\u5b50\u5fc3\u7406\u8d1f\u62c5\u8fc7\u91cd\uff0c\u5bb3\u6015\u81ea\u5df1\u4f7f\u7236\u6bcd\u5931\u671b\uff0c\u56e0\u800c\u5bf9\u7236\u6bcd\u656c\u800c\u8fdc\u4e4b\uff0c\u53d8\u5f97\u80c6\u5c0f\u6015\u4e8b\uff0c\u602f\u61e6\u9000\u7f29\u3002
\u56db\u3001\u9006\u53cd
\u8fd9\u7c7b\u5b69\u5b50\u6709\u7684\u7531\u4e8e\u4eb2\u60c5\u7684\u9694\u9602\u4e0d\u63a5\u53d7\u7ee7\u7236\u6bcd\u7684\u7ba1\u6559\uff0c\u6216\u7ee7\u7236\u6bcd\u4e0d\u4fbf\u4e8e\u7ba1\u5f97\u592a\u4e25\uff0c\u4ece\u5c0f\u5c31\u517b\u6210\u4e86\u4e0a\u4e0d\u670d\u5929\uff0c\u4e8b\u4e8b\u5904\u5904\u4ee5\u81ea\u6211\u4e3a\u4e2d\u5fc3\uff0c\u7531\u4e8e\u5bf9\u7236\u6bcd\u7684\u79bb\u5a5a\u884c\u4e3a\u4e0d\u7406\u89e3\uff0c\u5bf9\u5bb6\u5ead\u4ea7\u751f\u4e00\u79cd\u538c\u6076\u611f\uff0c\u51fa\u9006\u53cd\u7684\u5fc3\u7406\u73b0\u8c61\u3002


\u5f25\u8865\u5b69\u5b50\u7684\u5fc3\u7406
\u5b69\u5b50\u5904\u4e8e\u5355\u4eb2\u7684\u73af\u5883\u751f\u6d3b\uff0c\u5bb6\u957f\u8981\u8bb0\u4f4f\u7236\u6bcd\u6c38\u8fdc\u662f\u7236\u6bcd\uff0c\u8981\u73cd\u60dc\u4e0e\u5b69\u5b50\u7684\u5728\u4e00\u8d77\u7684\u673a\u4f1a\uff0c\u5373\u4fbf\u4f60\u4eec\u518d\u5a5a\u4e86\uff0c\u4e5f\u8981\u627f\u62c5\u8d77\u4e3a\u4eba\u7236\u6bcd\u517b\u80b2\u548c\u6559\u80b2\u7684\u4e00\u5207\u8d23\u4efb\uff0c\u4f46\u4e0d\u8981\u62b1\u6709\u5f25\u8865\u7684\u5fc3\u6001\u6765\u9762\u5bf9\u5b69\u5b50\u3002
\u5bb6\u957f\u800c\u5e94\u8be5\u8ba9\u5b69\u5b50\u4ecd\u5904\u4e8e\u4e00\u4e2a\u4e0e\u4ee5\u5f80\u6b63\u5e38\u5bb6\u5ead\u4e00\u6837\u7684\u751f\u6d3b\uff0c\u4e5f\u8bb8\u53ea\u4e0d\u8fc7\u662f\u4e0d\u80fd\u548c\u7236\u4eb2\u6216\u662f\u6bcd\u4eb2\u5171\u540c\u751f\u6d3b\u5728\u4e00\u8d77\u3002
\u4f46\u4e00\u5b9a\u8981\u8ba9\u5b69\u5b50\u4ecd\u7ee7\u7eed\u4e0e\u7236\u4eb2\u6216\u6bcd\u4eb2\u8fdb\u884c\u7535\u8bdd\u3001\u89c1\u9762\u7b49\u7b49\u65b9\u5f0f\u7684\u6c9f\u901a\uff0c\u4e0d\u8981\u5728\u5b69\u5b50\u9762\u524d\u8bf4\u7236\u4eb2\u6216\u6bcd\u4eb2\u7684\u4e0d\u5bf9\u4e4b\u5904\uff0c\u8ba9\u5b69\u5b50\u89c9\u5f97\uff0c\u7236\u6bcd\u867d\u7136\u5206\u5f00\u4e86\uff0c\u4f46\u5bb6\u8fd8\u5728\uff0c\u7238\u7238\u5988\u5988\u8fd8\u662f\u6c38\u8fdc\u548c\u4ece\u524d\u4e00\u6837\u5730\u7231\u7740\u4ed6\u3002

一、亲子关系的失调
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所谓亲子关系是指在儿童与父母亲(和其他直接照料他们的人)之间进行的、并伴随着情感关系的交往和互动。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指出: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离异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异常主要表现在几方面:首先,家庭的缺损意味着从此有一方要从家庭中退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则会产生被双亲中的一方抛弃的担心。很多离异家庭子女的监护者限制前配偶探望自己的子女,希望以此来惩罚他们,为了惩罚对方,不让对方接触孩子,谎称对方“死了” “出国了”,对孩子隐瞒情况,造成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其次,家庭的缺损容易导致他们的监护者或者沉浸在悲痛之中,或者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给孩子以温暖和爱护,从而忽略和孩子的交往,造成亲子关系冷淡;而作为孩子,当他们看到父(母)情绪不好时,他们也不敢贸然地与父母交流,这势必会影响亲子交往的数量和融洽程度。更为极端的是,有的监护者根本就把孩子当作“累赘”“包袱”,把孩子看作自己未来生活的绊脚石。在这样的观念下,他们轻则对孩子冷眼相对,重则对孩子拳脚相加,如学生孙某某,随母,其母下岗,该生前去找爸爸要生活费,却被赶了出来。此事对该生打击很大,致使孩子离家出走3天。第三,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应付家庭困扰带来的紧张,他们的心理调适受到家庭人际冲突的影响。另外,离异的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孩子面前讲配偶的坏话,相互诋毁,把孩子作为传递仇恨的工具。因此,在离异家庭中,孩子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得到的多是反面经验,他们看到的是父母之间的讨价还价和相互敌视,这种现象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的社会学习,他们也变得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不信任会扩展为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伴随着这种心理而长大的儿童,极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反社会行为。
亲子关系的失常使儿童心理上产生“被遗弃感”,从而焦虑、感伤,变得孤独;父母之间仇恨的传递使孩子产生“怨恨感”,他们不再相信人的热情,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还有关心与爱,他们变得多疑、敏感;家庭缺损的挫折感压抑在内心深处,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宣泄,因而部分学生冲动,有出走、甚至自杀的念头,想以此来逃离挫折情境。他们孤僻、敏感,十分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和评价,然而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因此,对于刚进入青春期而涉世又不深、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变、自尊心迅速增强的孩子来说,家庭的破裂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较大创伤,从而引起对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二、监护者教养方式的失当
教养方式与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许多研究都表明: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子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前苏联、捷克等国家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指出:“家庭教育方式对保持和巩固心理健康有最为直接的关系,不正确的家教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和教育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医学问题。因为由此而引起的一些个性品质(如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内倾性格等)往往会导致病态的个性和神经官能症,而这正是引起许多其它神经――心理障碍的基本原因。”
尽管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离婚已经能够平静地对待,但这毕竟是一种离散,它给人们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带来痛苦和无奈。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在较大的生活、心理和经济的压力之下,单亲子女的抚养者容易在抚养方式上走向偏颇。这种教养方式的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孩子要求很高,严教过度。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因自己的离婚而开始“不学好”,而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孩子赋予了极大的期望,相当多的离异单亲家庭的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高,有的把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他们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前进,对孩子的教育过度关注,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合, 便会引起“严教过度”,出现责备、唠叨甚至体罚等不良教育行为。另外,单身父(母)亲长期的育儿疲劳无人分担,就会使他们感到孤立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严教剥夺了儿童的尊严,容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我不能干”“我很笨”,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单身母(父)亲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对孩子监管不力。离异后的单身父(母)亲在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真空”;有的家长沉湎于自己的伤痛而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孩子的关爱;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包袱和拖累,把孩子当作“皮球”那样踢来踢去,把自己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为父母继离婚大战之后绵延冷战中的牺牲品;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把孩子遗弃。笔者所辅导的学校,处于南岸区罗家坝,该校学生大多来自于周围的企业。许多企业倒闭或处于半瘫痪状态,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窘迫,不得不外出谋生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经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与监管,他们实在是缺乏心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沉迷于赌博;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家的和谐,甚至有家长冷酷地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不求上进;更为重要的是,孩子易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变得焦虑、抑郁,最终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及扭曲的心理。   监护者心怀内疚,对孩子过度溺爱。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孩子常有一种负罪感,将一切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孩子、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孩子进行补偿,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收买”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出现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监护者把孩子放在封闭的家庭中进行抚养,使孩子缺乏社会交往。离异后,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老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以免受他人欺侮;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理想”的人生航线来对孩子进行培养。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跟随母亲和父亲的孩子在心理问题上表现的侧面不同――随母的孩子在孤独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上表现得较为明显;随父的孩子则在冲动倾向上表现得较为突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性别的监护者所采取的教养方式不同而造成。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女性在抚养孩子上,常常喜欢控制与干涉;而男性则不同,他们对孩子的控制与干涉较少,但因此也可能致使对孩子的放纵。过分的控制与干涉容易使孩子缺乏自信,出现自责、焦虑;缺乏管教、过度放纵则使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较为冲动,容易出现攻击等问题行为。
三、实际存在或臆想的社会评价压力大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关系中生活、成长和成熟,由此形成某种特定的内在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人对客观现实中各种刺激的反应,取决于由人的社会文化关系决定的刺激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也取决于人对特定社会关系的理解。因此,人的心理活动能否正常地进行,是与人的社会文化关系密切相关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够根据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作出适应性调整,那么这种变化就会使人的内部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而难以调整,从而产生适应不良的情况。
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中,离婚虽然是可以理解,但毕竟是不光彩的。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儿童,必然也会在内心深处习染上这种观念;加之他们思想意识尚不成熟,不能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离异,因此,家庭的缺损特别是父母离异这种人为因素的出现,对于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往往意味着突然的打击与压力,许多儿童难以承受,更无力调整和摆脱,这势必会导致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
家庭的破碎,可能导致其他人对离异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歧视,精神上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种压力对孩子来讲是很残酷的。孩子在同学当中被认为是没有爸爸(妈妈),心里将是多么难过!有的孩子为躲避这种压力,远离同伴,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其他孩子在离异家庭子女面前议论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可能会使这些孩子触景生情,引起感伤,他人无意的谈话也会使这些敏感的心灵受到伤害;有的孩子怕别人提爸爸(妈妈),常常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掉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当父母离异后,他们总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把父母的离婚当作见不得人的事,非常忌讳谈到或问到相关的话题;他们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这种实际存在或臆想的社会评价压力使他们为了避免伤害而慢慢从人际交往中开始退缩。他们自己给自己筑起一道心理的墙,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壳中,表面冷漠,实际上内心非常虚弱。另外,这种社会评价压力还会使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人产生怀疑,对人缺乏信任,极易导致多疑性格的形成。
四、个体对家庭缺损这一挫折情境的适应困难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父母离异、家庭破碎这些家庭生活的变故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与挫折。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应对挫折,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是指个体面对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情境的产生,对于挫折容忍力较强的子女来说,一般尚能顺利度过;而对于那些挫折容忍力较差的学生,则会为挫折情境所困扰,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心理的失衡。同样面对家庭的缺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抗挫折能力不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较差,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对于孩子来讲,意味着失去与父(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权利,甚至失去父(母)爱,它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这些消极的情感必将作用于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与人交往能力的下降,甚至造成交往障碍、对人焦虑。
综上所述,离异并不必然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家庭结构的缺损也不一定就导致孩子的心理异常,离异对孩子心理的冲击要通过一些中介因素产生作用,如父母之间的离婚大战,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父母离异后,要重新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确实很不容易。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跟着爷爷奶奶。父母离婚这件事的本身,并不是影响子女心理发展的惟一因素,真正影响子女心理成长的重要因素,是父母离婚后包括孩子在内新组建家庭的环境影响,这使得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以下的特殊的心理现象:一、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消极悲观的想法。二、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特别是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视,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三、怯懦。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四、逆反。这类孩子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出逆反的心理现象。以上只是父母离异后的子女在心理发展、性格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倾向分析。孩子处于单亲的环境生活,家长要记住父母永远是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的在一起的机会,即便你们再婚了,也要承担起为人父母养育和教育的一切责任,但不要报有弥补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家长而应该让孩子仍处于一个与以往正常家庭一样的生活,也许只不过是不能和父亲或是母亲共同生活在一起,但一定要让孩子仍继续与父亲或母亲进行电话、见面等等方式的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父亲或母亲的不对之处,让孩子觉得,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家还在,爸爸妈妈还是永远和从前一样地爱着他。其次,和孩子的学校保持良好沟通。你可以告诉孩子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即使你现在离婚了,在所有关系到你的孩子的活动,时间和在学校表现等方面,你和你的前妻(夫)有同等的知情权,包括家长会。把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闪光点告诉给老师,让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第三,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共识,尊重拥有监护权的父(母)制定下来的规矩。比如什么事情是在那个家庭里不可以做的,那么在这个家庭也不可以做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适应问题和因为父母的过分讨好而变成被溺爱的孩子。

1.离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打击,易导致其性格缺陷,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2.父母离异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管教和家庭温暖,离异家庭的子女犯罪的可能性更大。3.社会对离异家庭的偏见和歧视,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自卑感更强,比较敏感、早熟。4.单亲家庭的经济水平普遍会下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5.单亲家庭只由父亲或母亲一方教育,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6.离异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易在自身的婚恋问题上经受坎坷。7.孩子与继父母关系不良,会导致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淡漠专家之言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林平表示:现在很多理性的父母都不会简单地说离婚对孩子好还是不好,而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婚姻也应该分级而定,严重不良的婚姻,如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一方酗酒或赌博等,对孩子身心的负面影响可能比离婚更大;而轻度不良的婚姻则应该慎重考虑离婚,毕竟离婚多少都会给孩子以影响,这个影响甚至可能会持续到孩子长大成人。另有调查研究表明,离婚过程中的冲突对孩子的伤害,要大于离婚的结果对孩子的伤害,尤其是在离婚过程中把孩子卷入离婚大战的做法,对孩子的伤害尤甚。即使父母不得已离婚,也要采取一些比较适当的方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并且帮助孩子正面认识并适应父母离婚后的新环境,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如以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给孩子讲明离婚的原因,并告诉孩子,他仍然拥有最爱他的爸爸妈妈;离婚后的父母双方须保持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经常带孩子玩,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父母一方不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

你好。

心理学上有调查显示,不好的夫妻关系下长大的孩子,和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哪个比较容易出现问题。事实证明,离婚不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人格性格的大影响,而不好的家庭关系中长大的小孩相对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离婚一定会对孩子不好,是一个谬误。

但离婚也确实容易造成孩子伤害,造成伤害的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态度、对孩子的爱等等。

所以,一定要调节好你自己。

许多离异家庭总有一个角色是缺位的,但抚养出的小孩不一定都会出现问题,有些孩子相当OK。这是因为,我们常常说的“爸爸、妈妈”,在心理学上,并不特指某一个特定的性别,甚至是血缘关系上的角色。充当这样角色的人,可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可能就是一个人身上担了两种角色,也就是既当爸又当妈。这个说来容易,其实对母亲的要求非常的高,她需要自己有相对健康强大的内心素养。你可以带孩子打球、玩耍,孩子对父亲(母亲)的渴望可以在你身上得到投放和认同,你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到他,你对他父亲(母亲)的评价也会影响到他对男性(女性)形象、亲密关系的认知。

你越是对孩子父亲(母亲)缺位感到内疚、焦虑、担忧,孩子表现的状态就是越需要父亲(母亲),然后某一天,变得完全不在意父亲(母亲),后面的这个状态同样要提高警惕。孩子的两个表现,都是在完成妈妈(爸爸)无意识中的期待。所以,处理好你在这段关系中的情绪状态,保持“空”的心态教养孩子。

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 鍦ㄧ寮傚搴腑,瀹堕暱鐨勫紓甯稿績鐞嗕笌鏁欒偛琛屼负浼氱粰瀛╁瓙甯︽潵鍝簺褰卞搷
    绛旓細鏈変竴绉嶁滄仺閾佷笉鎴愰挗鈥濈殑蹇冪悊,缁欏瀛愬甫鏉ユ瀬澶鐨勫績鐞鍘嬪姏;浠栦滑瀵瑰瀛愯祴浜堜簡鏋佸ぇ鐨勬湡鏈,鐩稿綋澶氱殑绂诲紓鍗曚翰瀹跺涵鐨勫闀夸笌瀛╁瓙鐩镐緷涓哄懡,瀵瑰瀛愮殑鏈熸湜鍊兼瘮鍙屼翰瀹跺涵杩橀珮,鏈夌殑鎶婂叏閮ㄥ績鎬濇墤鍦ㄥ瀛愯韩涓,鑷繁鑺傝。缂╅,蹇嶈颈璐熼噸,瀵勫笇鏈涗簬瀛╁瓙鐨勬槑澶,浠栦滑瑕佹眰瀛╁瓙鎸夌収鑷繁鐨勬湡鏈涘墠杩,瀵瑰瀛愮殑鏁欒偛杩囧害鍏虫敞,涓鏃﹀瀛愮殑琛屼负琛ㄧ幇...
  • 鍗曚翰瀹跺涵瀵瑰瀛愮殑褰卞搷鏈夊澶?
    绛旓細鍗曚翰瀹跺涵瀵瑰瀛愮殑褰卞搷寰堝ぇ锛屾湁鐨勫瀛愬洜涓虹己涔忕埗鐖辨垨姣嶇埍锛屼粠灏忓氨浼氭病鏈夊畨鍏ㄦ劅锛屼細鎰熻鑷繁琚笘鐣屾姏寮冧簡銆傛ф牸浼氬彉寰楀鍍伙紝涓婂鏃跺緢闅句笌鍚屽浜ゆ祦锛屾鍏ョぞ浼氬悗寰堥毦鍜屽悓浜嬪洟缁擄紝鍙兘鐩存帴浼氬奖鍝嶄粬鐨勪汉鐢熴傛湁鐨鍗曚翰瀹堕暱涓轰簡寮ヨˉ瀛╁瓙锛屼細杩囧垎婧虹埍锛屽鑷村瀛愬仛浜嬫病鏈夎交閲嶏紝闀垮ぇ鍚庝笉鏈嶇鏁欙紝寰堝鏄撹蛋涓婄姱缃殑閬撹矾銆...
  • 鐖舵瘝绂诲紓涓瀹氫細瀵艰嚧瀛╁瓙蹇冮噷涓嶅仴搴峰悧?
    绛旓細褰撶劧涓嶄竴瀹锛岀寮傚搴鐨勫瀛愬悓鏍峰彲浠ユ湁涓涓潪甯稿仴搴风殑蹇冪悊銆備紬鎵鍛ㄧ煡锛岀埗姣嶇寮傚澶氬皯灏戦兘浼氱粰瀛╁瓙甯︽潵涓浜涘奖鍝嶏紝鐢氳嚦鏄績鐞嗗垱浼わ紝渚嬪澶у鏁扮寮傚搴殑瀛╁瓙閮戒細鍑虹幇鑷崙銆佸彌閫嗙殑鎯呯华锛屼絾涔熸湁灏戦儴鍒嗗搴殑瀛╁瓙蹇冪悊鍋ュ悍锛屽叾瀹炶繖閲嶇偣鏄鐪瀹堕暱鐨澶勭悊鎬佸害锛屽鏋滃彲浠ユ湁姝g‘鐨勫紩瀵硷紝瀛╁瓙鐨勫績鐞嗙姸鎬佸苟涓嶄細鍙楀埌澶ぇ...
  • 绂诲鍚庣埗姣嶈鎬庝箞鐩稿?
    绛旓細绗簩,濡傛灉鎴戜滑鎯崇粰瀛╁瓙涓庣埗浜插缓绔嬫甯稿叧绯荤殑鏈浣虫満浼,閭d箞鍦ㄥ瀛愯繘鍏ュ辜鍎垮洯涔嬪墠,灏嗙埗浜茬殑宸ヤ綔鏃堕棿闄愬埗鍦ㄧ櫧澶╂槸涓嶅彲鑳界殑銆 璇氱劧,绂诲鍚庡苟闈炴墍鏈瀹跺涵閮芥湁鍏卞悓鐨勭埗姣嶃備絾浜轰滑鏅亶璁や负杩欏浠栦滑涓殑璁稿浜洪兘鏈夊ソ澶勩傚鏋滄垜浠噸瑙嗙埜鐖稿湪鍑屾櫒3鐐规姎鎱扮儲韬佺殑瀹濆疂,鎴栬呭湪鐖舵瘝鐢熸椿鍦ㄤ竴璧风殑鏃跺欑粰韫掕窔瀛︽鐨勫瀛愯鈥滄櫄瀹夋湀浜,涓...
  • 鐖舵瘝绂诲紓,绂诲紓瀹跺涵瀛╁瓙鐨勫搴暀鑲插簲璇ユ庝箞鍔?
    绛旓細1. 瀹堕暱搴旈鍏堣皟鏁磋嚜宸辩殑鎬濇兂鍜屾儏缁紝姝g‘寮曞瀛╁瓙瀵瀹跺涵鐘跺喌鏈夋伆褰撶殑鐞嗚В銆傝櫧鐒绂诲紓鍙兘浼氬甫鏉ユ柊鐨勯棶棰橈紝浣嗗畠涔熸剰鍛崇潃浠庢洿澶х殑鐥涜嫤涓В鑴卞嚭鏉ャ2. 甯姪瀛╁瓙澶勭悊涓庡悓瀛︾殑鍏崇郴銆傚瀛愬彲鑳戒細鍥犵寮傝屾劅鍒蹇冪悊鍘嬪姏锛屽闀搴旈紦鍔卞瀛愬缓绔嬪仴搴风殑鍙嬭皧锛屽叡鍚屽涔犲拰搴﹁繃鍛ㄦ湯锛岃繖鏍峰彲浠ュ府鍔╀粬浠В鍐宠澶氶棶棰樸3. 娉ㄦ剰...
  • 鍗曚翰瀹跺涵濡備綍缁欏皬瀛╁畨鍏ㄦ劅?
    绛旓細绗笁锛屽闀搴旀敞鎰忓瀛愮殑瑷琛岋紝鍙婃椂瑙e喅瀛╁瓙鐨勫績鐞闂銆傚崟浜插瀛愰氬父姣旇緝鏁忔劅锛屽闀垮簲澶氳瀵燂紝鍙戠幇寮傚父鍙婃椂璋堝績锛屼簡瑙f儏鍐靛苟鐤忓銆傚浜庝竴浜涘鏉傞棶棰橈紝闇瑕佹洿澶氱殑鏃堕棿鍜岃皟鏌ユ潵鎵惧埌鍚堥傜殑瑙e喅鏂规硶銆傜鍥涳紝璁╁瀛愪笌鍏朵粬闀胯緢鎺ヨЕ锛屾帴鍙楁洿鍏ㄩ潰鐨勬暀鑲插奖鍝嶃傚鏋滄槸绂诲紓瀹跺涵锛屽簲璁╁瀛愪笌鍙︿竴鏂逛繚鎸佹帴瑙﹀拰浜ゆ祦锛岃瀛╁瓙...
  • 涓涓鍗曚翰瀹跺涵鐨鐢峰瀛蹇冪悊
    绛旓細涓涓崟浜插搴殑鐢峰瀛蹇冪悊,鍗曚翰瀹跺涵鐨瀛╁瓙铏界劧涓嶅浣嗕篃涓嶅湪灏戞暟,鐢熸椿涓崟浜插搴殑鐢峰瀛愬績鐞嗛毦鍏嶄細鍙戠敓涓浜涘彉鍖栥傛帴涓嬫潵灏辩敱鎴戝甫澶у浜嗚В涓涓崟浜插搴殑鐢峰瀛愬績鐞嗙殑鐩稿叧鍐呭銆 涓涓崟浜插搴殑鐢峰瀛愬績鐞1 1銆佽嚜鍗戝績鐞嗐 鍦ㄥ瀛愮殑蹇冧腑,鐖舵瘝鏄笘鐣屼笂鏈鐖变粬浠殑浜恒備竴鏃︾埗姣嶇寮,瀛╁瓙灏变細瑙夊緱鏄笉鏄洜涓鸿嚜宸变笉澶熷ソ鎵...
  • 鍗曚翰瀹跺涵瀛╁瓙鐨勫績鐞 瑕佹庢牱鐤忓
    绛旓細杩欑鍗曚翰瀹跺涵瀹堕暱涓庡瓙濂充笉姝e父鐨勫績鎬佺浉浜掑奖鍝,鏋佸鏄撻犳垚瀹跺涵缂哄皯娓╂殩銆佸瀛愬績鐞嗙磰涔便佷汉鏍肩壒寰寮傚父銆佹棤蹇冨悜瀛︺佷笉姹備笂杩,浠庤屽嚭鐜颁笌浠栦汉銆佷笌绀句細涓嶇浉閫傚簲鐨勫績鐞鍝佽川,涓ラ噸褰卞搷浠栦滑鐨勫仴搴锋垚闀裤 鎵浠鍗曚翰瀹跺涵鐨勫闀鍗冧竾涓嶈兘鎶婃湰搴旈檺鍒跺湪澶涔嬮棿鐨勬ㄦ仺鍜屾劋鎬掓墿鏁e埌瀛╁瓙澶翠笂,瑕佸杽浜庤皟鑺傚拰鎺у埗鑷繁鐨勬儏缁,鏈濂借鍛婅瘔瀛╁瓙:...
  • 鍗曚翰瀛╁瓙蹇冪悊娌熼氬拰杈呭
    绛旓細3. 鍗曚翰瀹堕暱搴斿瘑鍒囧叧娉ㄥ瀛愮殑瑷琛岋紝鍙婃椂鍙戠幇骞惰В鍐冲瀛鐨勫績鐞闂銆傚崟浜插瀛愰氬父姣旇緝鏁忔劅锛屽闀搴斿娉ㄦ剰瀛╁瓙鐨勮涓哄彉鍖栵紝骞跺湪鍙戠幇寮傚父鏃跺強鏃惰繘琛屾矡閫氥傚浜庝竴浜涘鏉傞棶棰橈紝瀹堕暱闇瑕佹洿澶氱殑鏃堕棿杩涜璋冩煡鍜屽垎鏋愶紝骞惰冭檻鍚堥傜殑瑙e喅鏂规硶銆4. 璁╁瀛愪笌鍏朵粬瀹跺涵鎴愬憳鍜岄暱杈堟湁鏇村鐨勬帴瑙︼紝浠ヨ幏寰楀叏闈㈢殑鏁欒偛褰卞搷銆傚鏋滄槸...
  • 浠庡皬绂诲紓瀹跺涵瀛╁瓙蹇冪悊鐗圭偣
    绛旓細浠庡皬绂诲紓瀹跺涵瀛╁瓙蹇冪悊鐗圭偣1 绂诲瀹跺涵鐨瀛╁瓙蹇冪悊鐗瑰緛1銆佹姂閮 寰堝灏忔湅鍙嬪浜庣埗姣嶇濠氫笉鑳芥帴鍙,浠栦滑璁や负澶卞幓浜嗙埗浜叉垨姣嶄翰,鍥犳鍗佸垎鐥涜嫤,鐢氳嚦涓嶈兘鑷嫈銆備粬浠粡甯镐細鎮蹭激,闂烽椃涓嶄箰鍙,鎯呯华瀹规槗浣庤惤,鏈夋椂鍊欑湅鍒板埆鐨勫皬鏈嬪弸鍦ㄧ埗姣嶇殑闄即涓嬪緢蹇箰,鑷繁灏变細鑾悕鐨勯毦杩囥 绂诲瀹跺涵鐨勫瀛愬績鐞嗙壒寰2銆佹啂鎭 鏈変簺绂诲瀹跺涵鐨勫瀛愬績鐞...
  • 扩展阅读:躁郁症只对家属发火 ...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 ... 女方主动提出离婚吃亏在哪 ... 单亲孩子长大后的心理 ... 怨恨父母是心理疾病吗 ... 离异孩子的心理缺陷 ...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分析 ... 向学校隐瞒单亲家庭学籍 ... 家庭破碎的孩子心理障碍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