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的作品《有的人》的背景资料 臧克家写的《有的人》的时代背景

\u81e7\u514b\u5bb6\u5199\u7684 \u6709\u7684\u4eba \u7684\u5199\u4f5c\u80cc\u666f

\u8fd9\u9996\u8bd7\u5199\u4e8e1949\u5e7411\u67081\u65e5\u30021949\u5e7410\u670819\u65e5\u662f\u9c81\u8fc5\u5148\u751f\u901d\u4e1613\u5468\u5e74\u7eaa\u5ff5\u65e5\uff0c\u80dc\u5229\u4e86\u7684\u4eba\u6c11\u5728\u5168\u56fd\u5404\u5730\u7b2c\u4e00\u6b21\u516c\u5f00\u5730\u9686\u91cd\u7eaa\u5ff5\u4f1f\u5927\u7684\u6587\u5b66\u5bb6\u3001\u601d\u60f3\u5bb6\u548c\u9769\u547d\u5bb6\u9c81\u8fc5\u5148\u751f\u3002
\u81e7\u514b\u5bb6\u4eb2\u8eab\u53c2\u52a0\u4e86\u9996\u90fd\u7684\u7eaa\u5ff5\u6d3b\u52a8\uff0e\u5e76\u53bb\u77bb\u4ef0\u4e86\u9c81\u8fc5\u6545\u5c45\uff0c\u8fd9\u9996\u8bd7\u5c31\u662f\u4e4b\u540e\u8bd7\u4eba\u4e3a\u4e86\u7eaa\u5ff5\u9c81\u8fc5\u901d\u4e1613\u5468\u5e74\u800c\u4f5c\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300a\u6709\u7684\u4eba\u300b\u5f53\u4ee3\u8bd7\u4eba\u81e7\u514b\u5bb6\u4e3a\u7eaa\u5ff5\u9c81\u8fc5\u901d\u4e16\u5341\u4e09\u5468\u5e74\u800c\u5199\u7684\u4e00\u9996\u6292\u60c5\u8bd7\u3002\u8bd7\u4eba\u4ee5\u9ad8\u5ea6\u6d53\u7f29\u6982\u62ec\u7684\u8bd7\u53e5\uff0c\u603b\u7ed3\u4e86\u4e24\u79cd\u4eba\u3001\u4e24\u79cd\u4eba\u751f\u9009\u62e9\u548c\u4e24\u79cd\u4eba\u751f\u5f52\u5bbf\uff0c\u8bb4\u6b4c\u4e86\u9c81\u8fc5\u5148\u751f\u7518\u4e3a\u5b7a\u5b50\u725b\u7684\u4e00\u751f\uff0c\u6292\u53d1\u4e86\u5bf9\u90a3\u4e9b\u4e3a\u4eba\u6c11\u800c\u6d3b\u7684\u4eba\u4eec\u7531\u8877\u7684\u8d5e\u7f8e\u4e4b\u60c5\u3002\u901a\u7bc7\u4f7f\u7528\u5bf9\u6bd4\uff0c\u5728\u76f8\u4e92\u7684\u5bf9\u7167\u4e2d\u5c06\u73b0\u5b9e\u4e16\u754c\u4e2d\u4e24\u79cd\u622a\u7136\u4e0d\u540c\u7684\u751f\u547d\u65b9\u5f0f\u53ca\u5176\u5386\u53f2\u7ed3\u679c\u827a\u672f\u5448\u73b0\u3002
\u8fd9\u9996\u8bd7\u624b\u6cd5\u975e\u5e38\u7b80\u5355\uff0c\u8bed\u8a00\u660e\u5feb\u76f4\u63a5\uff0c\u89c2\u70b9\u7acb\u573a\u9c9c\u660e\u3001\u6beb\u4e0d\u542b\u7cca\uff0c\u5176\u4e2d\u6240\u8868\u8fbe\u7684\u89c2\u70b9\u4e5f\u662f\u4e00\u9488\u89c1\u8840\uff0c\u4f7f\u4eba\u80fd\u591f\u76f4\u63a5\u9886\u4f1a\u5176\u4e2d\u6240\u5305\u542b\u7684\u60c5\u611f\u3002\u8bd7\u4eba\u4ece\u5f00\u7bc7\u5230\u7ed3\u5c3e\uff0c\u53cd\u590d\u4f7f\u7528\u7b80\u660e\u7684\u5bf9\u6bd4\u624b\u6cd5\u6765\u5199\u4e24\u79cd\u4eba\uff0c\u8fd9\u4e24\u79cd\u4eba\u76f8\u4e92\u5bf9\u7167\u548c\u6620\u886c\uff0c\u56e0\u6b64\u800c\u4f7f\u5176\u4e2d\u4f1f\u5927\u7684\u66f4\u4f1f\u5927\uff0c\u5351\u52a3\u7684\u66f4\u5351\u52a3\u3002

\u5199\u4f5c\u80cc\u666f\u3000\u30001949\u5e74\u5168\u56fd\u89e3\u653e\u540e\uff0c\u81e7\u514b\u5bb6\u7531\u9999\u6e2f\u56de\u5230\u5317\u4eac\u300210\u670819\u65e5\uff0c\u662f\u9c81\u8fc5\u5148\u751f\u901d\u4e1613\u5468\u5e74\u7eaa\u5ff5\u65e5\uff0c\u5168\u56fd\u5404\u5730\u7b2c\u4e00\u6b21\u516c\u5f00\u5730\u9686\u91cd\u7eaa\u5ff5\u8fd9\u4f4d\u4f1f\u5927\u7684\u9769\u547d\u5bb6\u3001\u601d\u60f3\u5bb6\u548c\u6587\u5b66\u5bb6\u3002\u81e7\u514b\u5bb6\u4eb2\u81ea\u53c2\u52a0\u4e86\u9996\u90fd\u7684\u7eaa\u5ff5\u6d3b\u52a8\uff0c\u76ee\u7779\u4e86\u4eba\u6c11\u7fa4\u4f17\u7eaa\u5ff5\u9c81\u8fc5\u7684\u76db\u51b5\uff0c\u5e76\u77bb\u4ef0\u4e86\u9c81\u8fc5\u5728\u5317\u4eac\u7684\u6545\u5c45\u3002\u4ed6\u6df1\u5207\u8ffd\u5fc6\u9c81\u8fc5\u4e3a\u4eba\u6c11\u97a0\u8eac\u5c3d\u7601\u7684\u4e00\u751f\uff0c\u767e\u611f\u4ea4\u96c6\uff0c\u4e8e1949\u5e7411\u67081\u65e5\u5199\u4e86\u300a\u6709\u7684\u4eba\u300b\u8fd9\u9996\u77ed\u8bd7\uff0c\u6292\u53d1\u81ea\u5df1\u7531\u7eaa\u5ff5\u9c81\u8fc5\u6240\u5f15\u8d77\u7684\u65e0\u9650\u611f\u6168\u4ee5\u53ca\u5bf9\u4eba\u751f\u610f\u4e49\u7684\u6df1\u523b\u601d\u8003\uff0c\u975e\u5e38\u4f1f\u5927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388.htm#2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这首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感从何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一方面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各色人等还不免带着旧社会的阶级和思想烙印。鲁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处于对立面的“有的人”却也不少。诗人面对现实,回忆鲁迅生前和逝世以来的社会状况,有感而作此诗。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真实,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因此,这是一首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抒情诗。

诗的第一节指出当今之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人“虽生如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虽死犹生”的人,自然是指当时被纪念的鲁迅,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但是,作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单指鲁迅,同时还暗示着与鲁迅品质相同的许多人。至于作为对立面的“虽生如死”的人,当然指坏人。这节四行诗,两句话,是全诗的总帽,统帅全篇,虽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极强,耐人寻味,今人猛省!

接着三节(即诗的第二、三、四节),把“虽生如死”的人和“虽死犹生”的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从形象看,“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虽然昂首挺腰,自诩“伟大”,实际上是藐小的:而“给人民当牛马”的人,尽管俯下身子,毫不显眼,却是伟大的。这四行诗,是从鲁迅《自嘲》一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生发出来的。诗人发展了鲁迅的思想和诗意,形象的对立性更加突出、鲜明。再从思想看,那些“虽生如死”的人总是想“不朽”,“要把名刻入石头”,为自己树碑立传。而那些“虽死犹生”的人,却情愿充当无名的野草。它们憎恶把野草当作装饰品的“地面”,时刻等待地下的火山喷薄而出,烧尽“地面”上的野草、乔木,直到“无可朽腐”,大家同归于尽。这一节是根据鲁迅《野草·题辞》中的“我自爱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几句话写成。写《野草》和《野草·题辞》时的鲁迅,正处于思想“彷徨”时期,他曾经坦率承认他当时还没有找到革命的道路,但他对于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却是痛恨,不共戴天的,因而表现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彻底牺牲精神。最后从情操看,那些“虽生如死”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是十分卑鄙、丑恶的。而那些“虽死犹生”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情操是非常崇高、美好的。

诗的第二、三、四等三节是紧接诗的第一节进行构思的。诗人不是为了歌颂鲁迅而歌颂鲁迅,而是在歌颂鲁迅的同时,也歌颂与鲁迅品质相同的人,而且谴责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众“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这样一个对照,比单纯诓歌鲁迅更加显示出诗的思想的广度与深度。

最后三节(第五、六、七节)诗,诗人抓住头一节诗所说的两种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他们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影响和不同的下场,也就是指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前途。这三节诗是二、三、四等三节诗的逻辑发展。第五节诗仍然从对立的形象着眼。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自诩“伟大”的人终归被人民所推翻,从高高在上的地方摔了下来,不仅藐小,而且将从地球上消失;至于那些“给人民作牛马”的人,却被人民永远缅怀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光辉形象。第六节则是写出两种不同的主观思想得到两种不同的客观效果:那些想为自己树碑传的人,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那些“情愿作野草”的人,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一年一度地生长,他们也一年一度地永远为人民所怀念。鲁迅是如此,和鲁迅品质相同的人也是如此。最后一节写出不同的情操,不同的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那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是决没有好下场的人,只要时候一到,他们的下场就会让大家看到。至于那些“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人民群众会把他抬举得很高。鲁迅就是这样的人的代表。

诗的主题一向认为是对鲁迅的的崇高品质的歌颂或赞美,这当然是不错的。但通过认真的分析、深入的理解,仅仅说是歌颂鲁迅,还是不够的。不少分析者其所以说诗的主题只是歌颂鲁迅,可能是忽略了题目下面的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忽略诗的末尾“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也忽略了诗句“有的人”。作者写作此诗既不是当年十月十九日纪记鲁迅的即席之作,而是在参加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之后有感而作。如果专为鲁迅而作,上述的主题思想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作者明明说是“纪念鲁迅有感”每一节又不点明鲁迅,而是以“有的人”开端,自然就不单是诓歌鲁迅。因此,这首诗实际上是通过纪念鲁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只有这样认识主题,才能概括诗的整个内容,挖掘诗的广度与深度。这是诗人的美学理想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反映。不论诗人自己是否察觉到这一点。他所塑造的对立形象却流露了这一点。诗人在对两种人的对照中,始终只是暗示鲁迅,而不点明鲁迅,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只是说这首诗歌颂了鲁迅,就大大缩小了诗的容量—一它的广度与深度。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看似平常,却也奇特。诗人既然是“有感”而作,就从“美感”出发。但是,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诗人并不贴标签,也不喊口号,只从对人世间两种的深刻感受出发,运用通俗、亲切、生动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一般人对这首诗的分析,都说诗人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艺术技巧,这当然也说得不错。的确,诗的每一节都用了对比,把真的、美的、好的、和假的、丑的、坏的作了对比。但是,诗人的这种对比,并不限于某一节诗,而是贯穿整体,诗人是用“铺陈”的方法来安排对比的。所谓“铺陈”就是传统的表现手法“赋”。《有的人》的作者正是为了“铺陈善恶”而运用对比的。诗人铺陈了三种对比:第一种对比即第一节的总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对比,它统摄全诗。第二种对比,主要是比形象,比形象的斗争的过程。第三种对比主要是比下场,比两种形象在历史风云和时代潮流激荡下的不同结果。诗人正是把这样三种对比铺陈开来,成为一首既整齐又错综的抒情诗。

  你是刘宁潇?
  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诸城臧家庄。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两千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刻石。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他的祖 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咯血,仅仅活了34岁。

  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又因为他家里文化空气浓,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诗人后来年老了还能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

  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矢车郎,碰了南墙碰北墙。〖HT〗

  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祖父为人严肃沉默,令人不敢接近,但一高兴朗诵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感,进入诗的境界而成了另一个人。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古诗,当时臧克家虽不了解,但却能背得滚瓜烂熟。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壮士别燕丹”;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春联,而年少的臧克家就负责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大都是古人的佳句。像“花如解语诚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虚心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

  大约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候上本村的初级小学校。在私塾读书的那几年,他竟能背熟六十多篇古文。长点的像《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短些的像《陋室铭》、《读孟尝君传》等。他后来回忆说:“相隔近七十年,至今仍能背得出来,当年啃骨头,今日始解其中味,获益不浅。”

  在初小的两年间,孙梦星老先生常常慷慨陈词:我们堂堂大中华,有几千年的光荣历史,竟被小小日本这样欺压!而当局又一味忍让,弄得国亡无日,四万万黄帝的子孙,全将变成亡国奴了!臧克家怀着悲伤而激烈的心情倾听,年少的心灵撒下了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一年臧克家14岁,他考入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夏秋之间,北京学生运动组织派了当地的一名大学生丘纪明回乡做宣传鼓动工作。臧克家和同学们跟着他打着小旗到街头去宣传,还到商店去检查日货,登记封存、没收日货。

  在诸城县内有两处古迹,一处是秦始皇的琅�碑,另一处是苏东坡的“超然台”。“超然台”是臧克家时常登临的地方。事隔千载,人隔生死,他似乎和苏轼心有相通。每临此境,臧克家北瞰潍水,南瞻“马耳”,东望庐山,西眺穆陵,口吟“大江东去”,时觉豪气满胸。他常默想:做一个诗人多好啊;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被东去的流水淘尽,而诗人的诗句,却永世长存,打动人心。

  在“高小”学习了三年,臧克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眼界和心智,都放宽了一些。“高小”三年毕业,当中因为丧父休学,臧克家推迟了一年毕业。

  1923年,臧克家到济南,升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该校校长王祝晨先生是高等优级师范学校毕业的,立志终生为教育献身,思想进步开明,常延请名人到校讲演,启迪学生的眼界和心胸,杜威、周作人、杨晦等人都曾到一师讲演过。

  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国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他的作文总是得到老师的好评。就在那时,他开始写起了白话诗。一次,他向《语丝》投稿,周作人复了信,不久《语丝》将他的投稿登了出来,这是臧克家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大刊物上发表作品。接着他又向林兰女士主编的《徐文长的故事集》投去三篇稿子,又被采用,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他真是“不亦乐乎”。

  当时,山东第一师范算得上济南的一个开明学校,也是“五四”新思潮、新文化传播的一个阵地。在学校里,臧克家如饥似渴地读着许多新出版的书。那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学校还成立了“书报介绍社”,邓广铭就是它的负责人。

  1926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的统治非常黑暗,臧克家感到压抑得透不气来。正当此时,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中有几句话给了他很大触动:“彻底的个人自由,在现在的制度之下,是追求不到的。”他便和同学结伴到武汉,那时武汉成立了革命政府,“南军”声威震全国,许许多多青年心向往之。

  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部队参加讨伐杨森、夏斗寅的战斗。他的诗集《自由的写照》就是描写武汉大革命生活的。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臧克家逃亡东北。诗人用诗歌给我们记录了他在东北的生活。

臧克家(1905.10.8-)山东诺城人。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1923年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影响,学习写诗。1925年处女作《别十与天罡》载《语丝》。1926年秋,考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参加讨伐反动军夏斗寅的战役。大革命失败后,逃亡东北。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发表新涛《默静在晚林中》。1934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在新诗创作上得到闻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1932年在《新月》4卷7期发表第一首诗作《难民》。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接着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运河》两本诗集和长诗《自己的写照》。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臧克家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他从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一,他推进了新诗对旧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吟唱,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诗人能够如此成功地抒写农民和农村。其二,他推进了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建设,他的叙事诗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交融。臧克家是一位中国韵味十足的诗人。他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诗歌吸取养分,予以现代化改造,铸造自己作品的中国风格。他的诗具有含蓄蕴籍的抒情方式,重“藏”,诗在诗外,笔有藏锋;他的诗运用素朴精炼的言说方式,精炼,而又大巧若朴;他的诗追求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敲声音”,是臧克家炼字的标准之一,他寻觅着音节和谐,铿锵动人,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在新诗发展史上,像臧克家这样深刻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实在很少,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
欣赏这首诗抓住几个关键词:臧克家;现实主义;中国风格 农民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来说,臧克家是一个丰富的存在,他的文学活动长达七十余年。2002年底面世的《臧克家全集》共有12卷,近630万字。臧克家是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臧克家以新诗名世,但是,被诗名遮掩了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应当说,在创作的时间和数量上,他的散文是与诗平分秋色的。包括《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在内的散文和回忆录,是留给散文评论界的一个大题目。晚年的臧克家,年老多病,不能接触新鲜生活,因此“老来意兴忽颠倒,多写散文少写诗”。“我大力抓住了散文,以抒发我的诗的情趣。”[1]臧克家的诗,很少散文化的倾向;他的散文却寻求着诗化——内中都蕴涵着诗魂,这就确立了臧克家散文的品位。有的偏爱者甚至有“文胜于诗”的说法。

从横的方面,先是不知世事、尚未流汗的孩子,似不足悲;次是正在“流汗”的爸爸,忧郁心态透出诗行;最后是汗尽而逝的爷爷,尽显悲怆之情。农民家庭在泥土里的生活!再从纵的方面,孩子——爸爸——爷爷,三个形象显示的不仅是三代,而且是无数代,这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生活道路的具象化,每个形象都有高度概括性。观察之细,运思之深,谋篇之巧,余味之浓,其他诗人很难望其项背。仅此一首,“农民诗人”臧克家的成就不需再置一词了。
臧克家非常强调只写自己熟悉的,这是他的现实主义的很大的特点。在“时代需求”和“自己熟悉”的关系上,他强调的是题材的熟悉。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诗人要去熟悉新的过去不熟悉的生活,这才是彻底的现实主义。他为1946年版的《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中说:“几时,不再让我为他们悲惨命运发愁、悲伤、愤怒,不再唱这样令人不快的歌?几时,让我替他们——中国农民,出自真情如同他们唱悲哀的歌一样唱一支快乐的、解放的歌?”[15]他熟悉的是旧中国的农民,所以写的就是旧中国的农民。但是他也向往新的人物,新的世界。
对于农村的自然景色,臧克家从来是倾心的。只要条件具备,他的灵感就会轻易袭来,于是,一首首优秀之作便问世了。1942年他完成了《泥土的歌》——这是臧克家除了《烙印》之外最重要的、也是诗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抗战开始后一段时间,诗人和作家们对于创作有所反思——空洞的热情消失了,高调的呼喊嘶哑了,一部分诗人和作家重新回到了熟悉的题材,以新的审美眼光打量旧的题材,写出了新时代的新作品。于是,巴金写出了《春》(1939)和《秋》(1940);曹禺写出了《北京人》(1941);茅盾写出了《霜叶红似二月花》(1943);臧克家则写出了他的第11部诗集《泥土的歌》。和那些直接吟唱时事的急就章相比,臧克家说:“我最合适于唱这样一支歌,竟或许也只能唱这样一支歌。”[16]1944年,当他编选自己的《十年诗选》时,直接表现抗战烽火的作品入选很少。
臧克家的诗是酝酿于抒情之中的哲学,是哲学的诗。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辟的结论,“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极顶真”正是来自诗人关照生活本质,把握生活本质的哲理性总结。《三代》这首“极顶真”的抒情短诗就具有质朴、简洁、冷峻、深刻的艺术特色。

写作背景: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这首诗就是之后诗人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臧克家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

纪念鲁迅

  • 鑷у厠瀹鍐欑殑 鏈夌殑浜 鐨勫啓浣鑳屾櫙
    绛旓細鑷у厠瀹浜茶韩鍙傚姞浜嗛閮界殑绾康娲诲姩锛庡苟鍘荤灮浠颁簡椴佽繀鏁呭眳锛岃繖棣栬瘲灏辨槸涔嬪悗璇椾汉涓轰簡绾康椴佽繀閫濅笘13鍛ㄥ勾鑰屼綔銆
  • 銆婃湁鐨勪汉銆嬬殑鍐欎綔鑳屾櫙銆佸叏鏂囦富鏃ㄤ笌鍚箟
    绛旓細鍐欎綔鑳屾櫙锛1949骞10鏈19鏃ユ槸椴佽繀鍏堢敓閫濅笘13鍛ㄥ勾绾康鏃锛岃儨鍒╀簡鐨勪汉姘戝湪鍏ㄥ浗鍚勫湴绗竴娆″叕寮鐨勯殕閲嶇邯蹇典紵澶х殑鏂囧瀹躲佹濇兂瀹跺拰闈╁懡瀹堕瞾杩呭厛鐢熴傝嚙鍏嬪浜茶嚜鍙傚姞棣栭兘鐨勭邯蹇垫椿鍔紝骞剁灮浠颁簡椴佽繀鐨勬晠灞呫傜澒鐗╂濅汉锛岀櫨鎰熶氦闆嗭紝蹇冧腑鍏呮弧浜嗗椴佽繀鍏堢敓鐨勬濆康鍜屽磭鏁紝浜庢槸鍐欎笅銆婃湁鐨勪汉銆嬭繖棣栫煭璇椼 鍏ㄦ枃涓绘棬涓庡惈涔...
  • 銆婃湁鐨勪汉銆鍐欎綔鑳屾櫙鏄粈涔?
    绛旓細銆婃湁鐨勪汉銆嬬殑鍐欎綔鑳屾櫙 1949骞10鏈19鏃ワ紝鏄瞾杩呭厛鐢熼濅笘13鍛ㄥ勾绾康鏃ャ傚綋鏃讹紝鍏ㄥ浗鍚勫湴浜烘皯绗竴娆″叕寮闅嗛噸鍦板紑灞曚簡鍚勭绾康娲诲姩銆傝瘲浜鑷у厠瀹浜茶嚜鍙傚姞浜嗛閮戒汉姘戠殑绾康娲诲姩锛岀灮浠颁簡椴佽繀鏁呭眳锛屸滃鐫杩欓仐杩癸紝鎯冲康椴佽繀鐨勪竴鐢燂紝蹇冮噷鎰熸叏寰堟繁锛屼究浜11鏈1鏃ュ啓灏变簡姝よ瘲銆傗濇璇楄嚜鍙戣〃浠ユ潵锛屼竴鐩村彈鍒拌鑰呭枩鐖憋紝骞夸负...
  • 銆婃湁鐨勪汉銆嬬殑鍐欎綔鑳屾櫙鏄粈涔?
    绛旓細鑷у厠瀹浜茶嚜鍙傚姞浜嗛閮界殑绾康娲诲姩锛岀洰鐫逛簡浜烘皯缇や紬绾康椴佽繀鐨勭洓鍐碉紝骞剁灮浠颁簡椴佽繀鍦ㄥ寳浜殑鏁呭眳銆備粬娣卞垏杩藉繂椴佽繀鍏堢敓涓轰汉姘戦灎韬敖鐦佺殑涓鐢燂紝鐧炬劅浜ら泦锛屼簬1949骞11鏈1鏃ュ啓浜銆婃湁鐨勪汉銆杩欓鐭瘲锛屾姃鍙戜簡鑷繁瀵圭邯蹇甸瞾杩呭厛鐢熸墍寮曡捣鐨勬棤闄愭劅鎱ㄤ互鍙婂浜虹敓鎰忎箟鐨勬繁鍒绘濊冦傝繖棣栬瘲鐑儏鐨勬瓕棰備簡椴佽繀鍏堢敓鐢樻効鈥滀刊涓嬭韩瀛愮粰...
  • 銆婃湁鐨勪汉銆杩欓亾璇楁槸鍦ㄤ粈涔堢幆澧冧笅鍐欑殑?
    绛旓細銆婃湁鐨勪汉銆鍐欎綔鑳屾櫙:銆婃湁鐨勪汉銆嬭繖棣栬瘲鏄1949骞11鏈1鏃ヤ负绾康椴佽繀閫濅笘13鍛ㄥ勾鑰屽啓鐨勶紝鍥犳鍓爣棰樻槸鈥滅邯蹇甸瞾杩呮湁鎰熲濄1949骞达紝鑷у厠瀹鏉ュ埌浜嗗寳浜10鏈19鏃ユ槸椴佽繀鍏堢敓閫濅笘13鍛ㄥ勾绾康鏃ワ紝鑳滃埄浜嗙殑浜烘皯鍦ㄥ叏鍥藉悇鍦扮涓娆″叕寮鍦伴殕閲嶇邯蹇典紵澶х殑鏂囧瀹躲佹濇兂瀹跺拰闈╁懡瀹堕瞾杩呭厛鐢熴傝嚙鍏嬪浜茶嚜鍙傚姞浜嗛閮界殑绾康娲诲姩...
  • 鑷у厠瀹鍦ㄤ粈涔堟儏鍐典笅鍐欎簡銆婃湁鐨勪汉銆?
    绛旓細10鏈19鏃ユ槸椴佽繀鍏堢敓閫濅笘13鍛ㄥ勾绾康鏃ワ紝鑳滃埄浜嗙殑浜烘皯鍦ㄥ叏鍥藉悇鍦扮涓娆″叕寮鍦伴殕閲嶇邯蹇典紵澶х殑鏂囧瀹躲佹濇兂瀹跺拰闈╁懡瀹堕瞾杩呭厛鐢熴鑷у厠瀹浜茶韩鍙傚姞浜嗛閮界殑绾康娲诲姩锛屽苟鍘荤灮浠颁簡椴佽繀鏁呭眳锛岀湅鍒颁簡椴佽繀鏂囩珷涓彁鍒拌繃鐨勨滄灒鏍戔濄佲滆佽檸灏惧反鈥濄傜澒鐗╂濅汉锛岀櫨鎰熶氦闆嗭紝蹇冧腑鍏呮弧浜嗗椴佽繀鐨勬濆康鍜屽磭鏁紝鍐欎簡銆婃湁鐨勪汉銆杩...
  • 鏈夌殑浜鏃朵唬鑳屾櫙
    绛旓細鍐欎綔鑳屾櫙锛1949骞达紝鑷у厠瀹鏉ュ埌浜嗗寳浜10鏈19鏃ユ槸椴佽繀鍏堢敓閫濅笘13鍛ㄥ勾绾康鏃ワ紝鑳滃埄浜嗙殑浜烘皯鍦ㄥ叏鍥藉悇鍦扮涓娆″叕寮鍦伴殕閲嶇邯蹇典紵澶х殑鏂囧瀹躲佹濇兂瀹跺拰闈╁懡瀹堕瞾杩呭厛鐢熴傝嚙鍏嬪浜茶韩鍙傚姞浜嗛閮界殑绾康娲诲姩锛屽苟鍘荤灮浠颁簡椴佽繀鏁呭眳锛岀湅鍒颁簡椴佽繀鏂囩珷涓彁鍒拌繃鐨勨滄灒鏍戔濄佲滆佽檸灏惧反鈥濄傜澒鐗╂濅汉锛岀櫨鎰熶氦闆嗭紝蹇冧腑鍏呮弧浜嗗...
  • 鑷у厠瀹剁殑浣滃搧銆婃湁鐨勪汉銆嬬殑鑳屾櫙璧鏂
    绛旓細鑷у厠瀹剁殑鍚嶇瘒銆婃湁鐨勪汉銆锛屽氨鏄竴棣栬兘浣垮ぇ瀹剁粡涔呴毦蹇樼殑濂借瘲銆傝繖棣栧啓浜庝竴涔濆洓涔濆勾鍗佷竴鏈堜竴鏃ワ紝鏄邯蹇甸瞾杩呴濅笘鍗佷笁鍛ㄥ勾鏈夋劅鑰屼綔銆傛劅浠庝綍鏉ワ紵褰撴椂鏂颁腑鍥藉垰鍒氭垚绔嬩竴涓湀銆備竴鏂归潰鏄滈獞鍦ㄤ汉姘戝ご涓娾濈殑浜哄凡琚汉姘戞帹缈伙紝鍙︿竴闈㈡槸浠庢棫涓浗杩涘叆鏂颁腑鍥界殑鍚勮壊浜虹瓑杩樹笉鍏嶅甫鐫鏃хぞ浼氱殑闃剁骇鍜屾濇兂鐑欏嵃銆傞瞾杩呭紡鐨勨...
  • 鏈夌殑浜鍐欎綔鑳屾櫙
    绛旓細鎴戞煡璇㈠埌銆婃湁鐨勪汉銆鍐欎綔鑳屾櫙:鍦1949骞10鏈19鏃ラ瞾杩呴濅笘鍗佷笁鍛ㄥ勾绾康鏃ュ綋澶,,鑷у厠瀹浜茶嚜鍙傚姞浜嗛閮戒汉姘戠殑绾康娲诲姩,鐬讳话浜嗛瞾杩呮晠灞,骞跺啓涓嬩簡杩欓璇椼 鎶㈤璧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鍒嗕韩 澶嶅埗閾炬帴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36392689691066027/answer/4527707329 鏂版氮寰崥 寰俊鎵竴鎵...
  • 鑷у厠瀹鍐欑殑鏈夌殑浜虹殑鍐欎綔鑳屾櫙
    绛旓細銆婃湁鐨勪汉銆鏄綋浠h瘲浜鑷у厠瀹涓虹邯蹇甸瞾杩呴濅笘鍗佷笁鍛ㄥ勾鎵鍐欑殑涓棣栨姃鎯呰瘲銆傝瘲浜虹敤绠娲佹湁鍔涚殑璇楀彞锛屾鎷簡涓ょ鎴劧涓嶅悓鐨勪汉鐢熼夋嫨鍜岀粨灞锛岄鎵簡椴佽繀鍏堢敓鏃犵濂夌尞銆佺敇涓烘皯浼楁湇鍔$殑绮剧锛屽苟瀵归偅浜涗负浜烘皯鑰屾椿鐨勪汉浠〃杈句簡鐢辫》鐨勮禐缇庛傛暣棣栬瘲杩愮敤浜嗗姣旂殑鎵嬫硶锛岄氳繃涓ょ浜虹敓鐨勫鐓э紝灞曠幇浜嗙幇瀹炰笘鐣屼腑涓嶅悓鐨勭敓鍛芥柟寮...
  • 扩展阅读:鲁迅骂冰心原句 ... 臧克家为什么说是无耻文人 ... 臧克家最后的下场 ... 我们是青年臧克家背景 ... 鲁迅《有的人》原文 ... 《有的人》背景 ... 《有的人》的写作背景 ... 臧克家《您是》的背景 ... 臧克家写有的人的时代背景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