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意义 3月7日对苏轼有什么特别意义

\u82cf\u8f7c\u7684\u4eba\u751f\u6001\u5ea6\u53ca\u73b0\u4ee3\u610f\u4e49

\u8c41\u8fbe\u7684\u4eba\u751f\u6001\u5ea6

\u5bc4\u60c5\u5c71\u6c34\uff0c\u529b\u6c42\u8d85\u8d8a
\u867d\u906d\u8d2c\u8c2a\uff0c\u82cf\u8f7c\u5e76\u6ca1\u6709\u628a\u81ea\u5df1\u5c01\u95ed\u8d77\u6765\uff0c\u4ed6\u5e38\u5e38\u767b\u5c71\u4e34\u6c34\uff0c\u6000\u53e4\u51ed\u540a\uff0c\u53bb\u611f\u53d7\u5927\u81ea\u7136\u7684\u96c4\u5947\u7f8e\u4e3d\uff0c\u6292\u53d1\u81ea\u5df1\u7684\u58ee\u5fd7\u8c6a\u60c5\uff0c\u5728\u82e6\u95f7\u4e2d\u5bfb\u6c42\u8d85\u8d8a\u548c\u89e3\u8131\u3002
\u5728\u7ecf\u5386\u4e86\u4e5d\u6b7b\u4e00\u751f\u4e4b\u540e\uff0c\u82cf\u8f7c\u6000\u7740\u590d\u6742\u7684\u5fc3\u60c5\u6765\u5230\u4e86\u9ec4\u5dde\uff0c\u574e\u5777\u7684\u7ecf\u5386\uff0c\u8270\u96be\u7684\u5904\u5883\uff0c\u8ba9\u4ed6\u5728\u201c\u5e7d\u4eba\u72ec\u5f80\u6765\u201d\u7684\u65e5\u5b50\u91cc\uff0c\u611f\u5230\u82e6\u95f7\u548c\u77db\u76fe\uff1a
\u591c\u996e\u4e1c\u5761\u9192\u590d\u9189\uff0c\u5f52\u6765\u4eff\u4f5b\u4e09\u66f4\u3002
\u5bb6\u7ae5\u9f3b\u606f\u5df2\u96f7\u9e23\u3002
\u6572\u95e8\u90fd\u4e0d\u5e94\uff0c\u501a\u6756\u542c\u6c5f\u58f0\u3002
\u957f\u6068\u6b64\u8eab\u975e\u6211\u6709\uff0c\u4f55\u65f6\u5fd8\u5374\u8425\u8425\uff1f
\u591c\u9611\u98ce\u9759\u8c37\u7eb9\u5e73\u3002
\u5c0f\u821f\u4ece\u6b64\u901d\uff0c\u6c5f\u6d77\u5bc4\u4f59\u751f\u3002
\u5728\u8fd9\u9996\u300a\u4e34\u6c5f\u4ed9
\u591c\u5f52\u4e34\u768b\u300b\u4e2d\u82cf\u8f7c\u8bc9\u8bf4\u7740\u201c\u957f\u6068\u6b64\u751f\u975e\u6211\u6709\u201d\u7684\u8f9b\u9178\u548c\u65e0\u5948\uff0c\u591a\u60f3\u80fd\u591f\u629b\u5f00\u529f\u540d\u5229\u7984\uff0c\u9003\u9041\u5c71\u6797\uff0c\u8fd4\u5f52\u81ea\u7136\uff1a\u201c\u5c0f\u821f\u4ece\u6b64\u901d\uff0c\u6c5f\u6d77\u5bc4\u4f59\u751f\u3002\u201d\u4f46\u662f\u8fd9\u79cd\u6d88\u6781\u907f\u4e16\u7684\u5ff5\u5934\u5728\u9762\u5bf9\u8d64\u58c1\u53e4\u6218\u573a\u65f6\uff0c\u5374\u5316\u4f5c\u4e86\u8c6a\u8fc8\u594b\u53d1\uff0c\u4ece\u82cf\u8f7c\u7684\u5fc3\u4e2d\u55b7\u6d8c\u800c\u51fa\uff1a

\u6ca1\u6709\u7279\u6b8a\u610f\u4e49!\u96be\u9053\u662f\u4ed6\u751f\u65e5?????

\u5b9a\u98ce\u6ce23

\u4f5c\u8005\uff1a\u82cf\u8f7c

\u4e09\u6708\u4e03\u65e5\uff0c\u6c99\u6e56\u9053\u4e2d\u9047\u96e8\u3002\u96e8\u5177\u5148\u53bb\uff0c\u540c\u884c\u7686\u72fc\u72c8\uff0c\u4f59\u72ec\u4e0d\u89c9\u3002\u5df2\u800c\u9042\u6674\uff0c\u6545\u4f5c\u6b64\u8bcd\u3002

\u83ab\u542c\u7a7f\u6797\u6253\u53f6\u58f0\uff0c\u4f55\u59a8\u541f\u5578\u4e14\u5f90\u884c\u3002\u7af9\u6756\u8292\u978b1\u8f7b\u80dc\u9a6c\u3002\u8c01\u6015?\u4e00\u84d1\u70df\u96e8\u4efb\u5e73\u751f\u3002

\u6599\u5ced\u6625\u98ce\u5439\u9152\u9192\uff0c\u5fae\u51b7\uff0c\u5c71\u5934\u659c\u7167\u5374\u76f8\u8fce\u3002\u56de\u9996\u5411\u6765\u8427\u745f\u5904\uff0c\u5f52\u53bb\uff0c\u4e5f\u65e0\u98ce\u96e8\u4e5f\u65e0\u6674\u3002

\u5168\u90e8\u6ce8\u91ca

1.\u8292\u978b\uff1a\u8349\u978b\u3002

\u8fd9\u662f\u4e00\u9996\u8bb0\u4e8b\u6292\u6000\u4e4b\u4f5c\uff0c\u4f5c\u4e8e\u5143\u4e30\u4e94\u5e74(1082)\u8c2a\u5c45\u9ec4\u5dde\u65f6\u3002

\u636e\u300a\u4e1c\u5761\u5fd7\u6797\u300b\u5377\u4e00\u8bb0\u8f7d\uff1a"\u9ec4\u5dde\u4e1c\u5357\u4e09\u5341\u91cc\u4e3a\u6c99\u6e56\uff0c\u4ea6\u66f0\u87ba\u86f3\u5e97\u3002\u4e88\u4e70\u7530\u5176\u95f4\uff0c\u56e0\u5f80\u76f8\u7530\u5f97\u75be\u2026\u2026"\u8fd9\u9996\u8bcd\u53ca\u5c0f\u5e8f\u867d\u7136\u7740\u529b\u8868\u73b0\u4e86\u541f\u5578\u5f90\u884c\u3001\u4efb\u51ed\u96e8\u6253\u7684\u8d85\u7136\u81ea\u5f97\u7684\u4eba\u751f\u5883\u754c\u3002\u4f46\u5b9e\u9645\u4e0a\u6f47\u6f47\u6625\u96e8\u548c\u6599\u5ced\u6625\u98ce\u662f\u4f7f\u82cf\u8f7c\u5f97\u4e86\u4e00\u573a\u75c5\u7684\u3002\u4f46\u82cf\u8f7c\u4e0d\u63d0\u75c5\u4e8b\uff0c\u800c\u76f4\u5199\u80f8\u895f\u3002

"\u83ab\u542c"\u3001"\u4f55\u59a8"\u3001"\u8c01\u6015"\u3001"\u4efb\u5e73\u751f"\u662f\u5173\u952e\u8bcd\uff0c\u5199\u51fa\u72ec\u7acb\u4eba\u683c\u7cbe\u795e\u3002\u800c\u98ce\u96e8\u5219\u6697\u55bb\u751f\u6d3b\u4e2d\u7684\u4e00\u5207\u82e6\u96be\u3002

\u662f\u8fd9\u4e2a\u554a?

文/李泽厚

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又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也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感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奈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么?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是直接议论这个问题的,文中那种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超脱,都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表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提问”,或者是“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解答”;无论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排遣”,或者是“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的缥缈禅意,实际都与这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深刻地联在一起的。

苏轼《北游帖》

苏词则更为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凄凉,夜来风雨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顶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苏轼有一篇散文《方山子传》,其中说:

方山子……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这也许就是苏轼的理想化了的人格标本吧。总之,不要富贵,不合流俗,在当时“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

苏轼《寒食帖》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付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非常准确:“不可无一,难能有二”,苏轼在我眼中,可以看做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指明灯,他的意义绝不是一个才子而已,他的善良,他的乐观,他无与伦比的才华,他的人格魅力,是中国人几千年优良品德的缩影。他的哲学思考凝聚着中国古代哲人们的大智慧,他无与伦比的才华是中国文学家的巅峰。这样的人,他的存在,就可以算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这样的天才,是几千年历史也难以再出一个的。贺知章评价李白,说他是“谪仙人”,李白的仙风道骨,他的浪漫与幻想,是中国诗家的财富。而苏轼与李白相比,就接地气的多,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凡人。他的诗文札记是如此之多,他的轶事典故是如此普及,作为一个后人,我们几乎可以零距离接触他。

(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

眉山这个地方,号称“人文第一州”,整个两宋,眉山出了886个进士,是当之无愧的文人窝子。

苏轼出生在这里,让眉山的八百进士黯然失色,直到如今,眉山的主城区还叫“东坡区”,提起眉山,人们只会想起苏东坡。

北宋的四川,文化氛围颇重,时人好清谈激辩。眉山尤其如此,眉山文人多,读书人多,文风盛行。苏轼说此地的士绅家家都有法律书籍,好与衙门论法理,所以眉山的地方官很不好当。

苏轼是宋代的文化精神的典型体现。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好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一、苏轼的意义

1.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事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代以后的历代文人所希望做到的。

2.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为后人开启了新世界。

二、影响

1.苏轼作品流传

苏轼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诗集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2.诗词文的影响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宋派诗人有重要启迪。

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影响到清代。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至清代的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然可以见到苏文的影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3]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4][5]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4]。[6]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4];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画像来源:中华英烈祠[7])

本名
苏轼
别名
苏东坡、苏文忠、苏仙、苏玉局[8]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眉州眉山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稳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通过诗文,表达了对整个人生的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1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新车怎么选,上易车app,价格透明,买车不吃亏!

00:42
特价好车,买车必看
立即下载
易车
广告
推荐阅读

  • 瀵鑻忚郊鐨鍘嗗彶璇勪环
    绛旓細浠庢枃瀛﹀彶鐨勮寖鍥存潵璇达紝鑻忚郊鐨勬剰涔変富瑕佹湁涓ょ偣锛氶鍏堬紝鑻忚郊鐨勪汉鐢熸佸害鎴愪负鍚庝唬鏂囦汉鏅话鐨勮寖寮忥細杩涢鑷锛屽疇杈变笉鎯銆傜敱浜庤嫃杞兼妸灏佸缓绀句細涓+浜虹殑涓ょ澶勪笘鎬佸害鐢ㄥ悓涓绉嶄环鍊煎昂搴︿簣浠ユ暣鍚堬紝鎵浠ヤ粬鑳藉鍙樹笉鎯婏紝鏃犲線鑰屼笉鍙傚叾娆★紝鑻忚郊鐨勫缇庢佸害涓哄悗浜烘彁渚涗簡瀵屾湁鍚开鎰忎箟鐨勫缇庤寖寮忥紝浠栦互瀹藉箍鐨勫缇庣溂鍏夊幓鎷ユ姳澶у崈...
  • 鑻忚郊鐨鐜板疄鎰忎箟?
    绛旓細鑻忚郊鏄寳瀹嬩腑鏈熸枃鍧涢琚栵紝鍦ㄨ瘲銆佽瘝銆佹暎鏂囥佷功銆佺敾绛夋柟闈㈠彇寰楀緢楂樻垚灏銆傛枃绾垫í鎭h倖锛涜瘲棰樻潗骞块様锛屾竻鏂拌豹鍋ワ紝鍠勭敤澶稿紶姣斿柣锛岀嫭鍏烽鏍硷紝涓庨粍搴潥骞剁О鈥滆嫃榛勨濓紱璇嶅紑璞斁涓娲撅紝涓庤緵寮冪柧鍚屾槸璞斁娲句唬琛紝骞剁О鈥滆嫃杈涒濓紱鏁f枃钁楄堪瀹忓瘜锛岃豹鏀捐嚜濡傦紝涓庢闃充慨骞剁О鈥滄鑻忊濓紝涓衡滃攼瀹嬪叓澶у鈥濅箣涓銆傝嫃杞煎杽涔︼紝鈥滃畫鍥...
  • 瀛︿範鑻忚郊鏂囧潧宸ㄦ摌鐨勬剰涔
    绛旓細鑻忚郊鍦ㄦ枃瀛︽柟闈㈢殑鍘嗗彶鎰忎箟涓昏涓猴細浜虹敓鎬佸害鍙互浣滀负鍚庝汉鐨勬ā鏉匡紝鑽h颈涓嶆儕锛岃繘閫鑷銆傛妸灏佸缓鏃舵湡涓栦汉鐨勫浜嬫柟寮忕敤鍚岀浠峰间綔涓烘暣鍚堬紝鍥犳锛岄亣浜嬪鍙樹笉鎯婏紝閫嗘潵椤哄彈銆傛洿閫傜敤浜庡浜庝綆璋锋湡鐨勫+浜猴紝杩欎篃鏄嫃杞煎笇鏈涘悗浜哄涔犲埌鐨勩備粬鐢ㄥ鏍峰寲鐨勭溂鍏夌湅寰呬笘鐣岋紝鍥犳澶勫閮芥槸缇庣殑瀛樺湪锛屼负鍚庝汉鍦ㄥ唴瀹逛互鍙婅〃鐜版墜娉曟柟闈㈤兘...
  • 鑻忚郊鐨勬剰涔
    绛旓細鏋楄鍫傚鑻忚郊鐨璇勪环闈炲父鍑嗙‘锛氣滀笉鍙棤涓锛岄毦鑳芥湁浜屸濓紝鑻忚郊鍦ㄦ垜鐪间腑锛屽彲浠ョ湅鍋氫腑鍗庢皯鏃忔皯鏃忕簿绁炵殑鎸囨槑鐏紝浠鐨勬剰涔缁濅笉鏄竴涓墠瀛愯屽凡锛屼粬鐨勫杽鑹紝浠栫殑涔愯锛屼粬鏃犱笌浼︽瘮鐨勬墠鍗庯紝浠栫殑浜烘牸榄呭姏锛屾槸涓浗浜哄嚑鍗冨勾浼樿壇鍝佸痉鐨勭缉褰便備粬鐨勫摬瀛︽濊冨嚌鑱氱潃涓浗鍙や唬鍝蹭汉浠殑澶ф櫤鎱э紝浠栨棤涓庝鸡姣旂殑鎵嶅崕鏄腑鍥芥枃瀛...
  • 鑻忚郊鐨勬剰涔鍦ㄥ摢閲
    绛旓細鐪嬨婄編鐨勫巻绋嬨嬶紝鍏朵腑璋堝埌鑻忚郊鐨勬剰涔銆備綔鑰呰涓猴紝灏界鑻忚郊涓嶆柇鍦拌繘琛岃嚜鎴戝畨鎱帮紝鏃舵椂鐜板嚭涓鍓殢閬囪屽畨鐨勪箰瑙傛儏缁紝浣嗕笌闄舵笂鏄庛佺櫧灞呮槗绛変汉涓嶅悓锛屽叾涓绘繁娣卞湴鍩嬭棌鐫鏌愮瑕佹眰褰诲簳瑙h劚鐨勫涓栨剰蹇点傝嫃杞煎湪缇庡涓婅拷姹傜殑鏄竴绉嶆湸璐ㄦ棤鍗庛佸钩娣¤嚜鐒剁殑鎯呰叮闊靛懗锛屼竴绉嶉閬跨ぞ浼氥佸帉寮冧笘闂寸殑浜虹敓鐞嗘兂鍜岀敓娲绘佸害锛屽弽瀵圭煫...
  • 鑻忚郊鐨勬剰涔
    绛旓細鎴戣涓猴紝浠栫殑鍏稿瀷鎰忎箟姝e湪浜庯紝浠栨槸鍦颁富澹ぇ澶煕鐩惧績鎯呮渶鏃╃殑椴滄槑浜烘牸鍖栬韩銆備粬鎶婁腑鏅氬攼寮鍏剁鐨勮繘鍙栦笌閫闅愮殑鐭涚浘鍙岄噸蹇冪悊鍙戝睍鍒颁竴涓柊鐨勮川鍙樼偣銆鑻忚郊涓鏂归潰鏄繝鍚涚埍鍥姐佸浼樿屼粫銆佹姳璐熸弧鎬銆佽皑瀹堝剴瀹舵濇兂鐨勪汉鐗╋紝鏃犺鏄粬鐨勪笂鐨囧笣涔︺佺啓瀹佸彉娉曠殑娓╁拰淇濆畧绔嬪満锛屼互鍙婂叾浠栬澶氳█琛岋紝閮藉厖鍒嗚〃鐜板嚭杩欎竴鐐广傝繖涓...
  • 鑻忚郊涓鐢熷啓浜嗗灏戦璇
    绛旓細瀵瑰尰鑽佺児楗佹按鍒╃瓑鎶鑹轰篃鏈夋墍璐$尞銆傝嫃杞煎吀鍨嬪湴浣撶幇鐫瀹嬩唬鐨勬枃鍖栫簿绁炪備粠鏂囧鍙茬殑鑼冨洿鏉ヨ锛岃嫃杞肩殑鎰忎箟涓昏鏈変袱鐐癸細棣栧厛锛岃嫃杞肩殑浜虹敓鎬佸害鎴愪负鍚庝唬鏂囦汉鏅话鐨勮寖寮忥細杩涢鑷锛屽疇杈变笉鎯銆傜敱浜庤嫃杞兼妸灏佸缓绀句細涓+浜虹殑涓ょ澶勪笘鎬佸害鐢ㄥ悓涓绉嶄环鍊煎昂搴︿簣浠ユ暣鍚堬紝鎵浠ヤ粬鑳藉鍙樹笉鎯婏紝鏃犲線鑰屼笉鍙
  • 鑻忚郊鍦ㄤ腑鍥芥枃鍖栧彶涓婄殑鍦颁綅鍜鎰忎箟
    绛旓細鑻忚郊鍏稿瀷鍦颁綋鐜扮潃瀹嬩唬鐨勬枃鍖栫簿绁炪 鍙互璇磋嫃杞煎湪鏂囧鍙蹭笂鍙栧緱鐨勬垚灏辨槸鍓嶆棤鍙や汉鍚庢棤鏉ヨ呯殑锛岃繖涓昏琛ㄧ幇鍦ㄤ互涓嬪嚑涓柟闈 涓銆佽嫃杞兼槸缁ф闃充慨涔嬪悗瀹嬩唬鏂囧潧鐨勨滅洘涓烩 鑻忚郊鐧讳笂浜嗗攼瀹嬪彜鏂囪壓鏈殑楂樺嘲锛屾枃鍚嶄箣鐩涘湪涓ゅ畫鍙皳鐙竴鏃犱簩锛屽畫瀛濆畻涓哄叾鏂囬泦浣滃簭鏇帮細鈥滀竴瀵撲箣浜庢枃锛岄泟瑙嗙櫨浠o紝鑷綔涓瀹讹紝娴戞兜鍏夎姃锛...
  • 鑻忚郊鎬庝箞鍘讳笘鐨?
    绛旓細浠庢枃瀛﹀彶鐨勮寖鍥存潵璇达紝鑻忚郊鐨勬剰涔変富瑕佹湁涓ょ偣锛氶鍏堬紝鑻忚郊鐨勪汉鐢熸佸害鎴愪负鍚庝唬鏂囦汉鏅话鐨勮寖寮忥細杩涢鑷锛屽疇杈变笉鎯銆傜敱浜庤嫃杞兼妸灏佸缓绀句細涓+浜虹殑涓ょ澶勪笘鎬佸害鐢ㄥ悓涓绉嶄环鍊煎昂搴︿簣浠ユ暣鍚堬紝鎵浠ヤ粬鑳藉鍙樹笉鎯婏紝鏃犲線鑰屼笉鍙傚綋鐒讹紝杩欑鑼冨紡鏇撮傜敤浜庡+浜洪伃鍙楀潕鍧蜂箣鏃讹紝瀹冨彲浠ラ氬悜鏃㈠潥鎸佹搷瀹堝張鍏ㄧ敓鍏绘х殑浜虹敓澧冪晫锛...
  • 鑻忚郊鐨浜虹敓鎬佸害鍙婄幇浠鎰忎箟?
    绛旓細鑻忚郊鐨浜虹敓鎬佸害锛屽簲璇ユ槸璞佽揪銆傚嵆浣垮湪閫嗗涓紝涔熻兘鑷緱鍏朵箰銆傚叕鍏1097骞达紝澶ф枃璞嫃杞艰璐埌娴峰崡锛屾捣鍗楀湪褰撴椂琚涓鸿洰鑽掍腑鐨勮洰鑽掞紝 閭f椂鍊欒閫佸埌娴峰崡鍘伙紝鏄粎娆′簬鐮嶅ご鐨勬儵缃氾紝鍙閭f椂鍊欑殑娴峰崡鏉′欢鏈夊鑹拌嫤銆傚喌涓旈偅鏃跺欒嫃涓滃潯宸茬粡62宀侊紝鎼炰笉濂借繖杈堝瓙閮芥病鏈夊钩鍙嶇殑鏈轰細浜嗐傛寜鐞嗚锛岃嫃涓滃潯鍙椾簡杩欐牱鐨勬墦鍑伙紝...
  • 扩展阅读:苏轼对现代人的影响 ... 苏轼的生平及主要经历 ... 对苏轼的评价最经典 ... 古人对苏轼的评价 ... 苏轼一生经历的磨难 ...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 谈谈苏东坡的象征意义 ... 苏轼对后世的影响500字 ... 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