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经 关于 道德经

\u5173\u4e8e\u9053\u5fb7\u7ecf

\u8001\u5b50\u6240\u8457\u7684\u300a\u9053\u5fb7\u7ecf\u300b\uff0c\u88ab\u516c\u8ba4\u4e3a\u662f\u4e16\u754c\u4e0a\u6700\u53e4\u8001\u7684\u54f2\u5b66\u7ecf\u5178\uff0c\u53ea\u6709\u4e94\u5343\u5b57\u7684\u300a\u9053\u5fb7\u7ecf\u300b\uff0c\u4e00\u76f4\u88ab\u79f0\u4e3a\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4e2d\u6700\u96be\u8bfb\u61c2\u7684\u7ecf\u5178\u3002

\u8001\u5b50\u6240\u8457\u7684\u300a\u9053\u5fb7\u7ecf\u300b\uff0c\u88ab\u516c\u8ba4\u4e3a\u662f\u4e16\u754c\u4e0a\u6700\u53e4\u8001\u7684\u54f2\u5b66\u7ecf\u5178\uff0c\u53ea\u6709\u4e94\u5343\u5b57\u7684\u300a\u9053\u5fb7\u7ecf\u300b\uff0c\u4e00\u76f4\u88ab\u79f0\u4e3a\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4e2d\u6700\u96be\u8bfb\u61c2\u7684\u7ecf\u5178\u3002

《道 德 经》全文
一章(45)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三章(4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四章(48)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4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50)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十章(54)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十一章(5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二章(5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三章(5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四章(58)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五章(59)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十六章(60)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十七章(61)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八章(6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九章(63)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二十章(64)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一章(65)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十二章(6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68)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二十四章(6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二十五章(69)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7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71)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72)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二十九章(73)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三十章(74)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章(75)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章(76)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三十三章(7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三十四章(78)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章(79)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三十六章(80)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81)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三十八章(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四十章(4)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一章(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二章(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四十三章(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7)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10)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四十八章(1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章(12)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五十章(1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五十一章(1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十二章(15)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五十三章(16)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五十四章(17)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五十五章(18)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换‘血’)〕zui1。
五十六章(19)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十七章(20)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八章(21)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五十九章(22)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十章(23)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六十一章(24)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章(25)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2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六十四章(27)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六十五章(28)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六十六章(29)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七章(32)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六十八章(3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六十九章(34)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七十章(35)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七十一章(36)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37)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38)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四章(3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七十五章(40)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七十六章(4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七十七章(42)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七十八章(43)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44)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八十章(30)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一章(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

老子 著

最享盛誉的在公元前四世纪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能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道德经》是解释道教哲学的主要经文。

这是一本微妙费解的书,文笔极其隐晦,可有许多不同的解释。“道”这个主要概念通常被译为“方法”或“道路”。但是这个概念有点儿含糊其辞,因为《道德经》本身一开始就说:“‘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①但是我们可以说,道的大体意思是 “自然”或“自然法则”。

道教认为,人不应该与道作斗争,而应该服从道,按照道来办事。积极追求得到权力或积极寻求行使权力,与其说是不道德的倒不如说是愚昧无知和徒劳无益的。道是不可消灭的,人们在生活中应力求顺道而行。一个道教徒可能会指出水是无限柔软的,它驯眼地流向最低点,甚至对最弱的力也不加抵制,但是它却是不可毁灭的;而最硬的岩石是最终会被磨掉的。

对个人来说,通常应提倡纯朴和自然;应避免使用暴力,如同避免一切追名逐利的行为一样。人们不应该寻求改造世界,而应该尊敬世界。对政府来说,稍有消极的政策通常也是最英明的政策。规章繁冗,通过更多的法律或严厉施行旧法律通常会使事情弄得更糟。高税赋,雄心勃勃的政府计划和发动战争,这一切都是与道教哲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按照中国的传说,《道德经》的作者是一位名叫老子的人。据说他是孔子的同时代人,但比孔子年长。孔子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从《道德经》的内容和风格上来看,没有几个现代学者认为它是这么早期的作品;有关该书的实际创作日期问题,存在着许多争论(《道德经》本身未提到一个具体的人物、地点、日期或历史事件)。但是公元前320年是一个靠得住的估计——与实际日期的误差在八十年以内——也许比这个误差范围还要小得多。

这个问题引起了对有关老子其人的生卒年及甚至对有关其人的真伪的许多争论。有些权威相信老子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这个传说,因而断定他没有写《道德经》。其他学者指出他只不过是传说中的人物。我个人的观点仅为少数学者所接受,我认为:(1)老子实有其人,是《道德经》的作者;(2)他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3)老子是孔子较年长的同时代人的传说纯属虚构,是后来的道教哲学家为给老子及其著作涂脂抹粉而编造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的中国作家当中,孔子(前551—479)、墨翟(前5世纪)和孟子(前371—289)既没有提到老子,也没有提过《道德经》;但是庄子——一位公元前三世纪誉满全国的。道教哲学家却反复地提到过老子。

由于甚至对老子的存在都有争论,我们对他的生平详情就应该持怀疑的态度。但是下列的说法有很多的出处:老子诞生和生活在中国的北方;他在一个时期里很可能在国都洛阳当过历史学家或在朝中任守藏室的史官;老子不是他的原名而是一个尊称,大体意思是“大师”;他结过婚,有个儿子,叫聪;聪后来成为魏国的将领。

虽然道教开始时基本上是一种非宗教哲学,但是却最终由此掀起了一场宗教运动。然而虽然作为一种哲学的道教继续以《道德经》中所表达的思想为基础,但是道教不久就被芸芸众生的迷信信念和习惯所囊括,这些信念和习惯相对说来同老子的说教没有什么关系。

假定老子实际上是《道德经》的作者,那么他的影响确实很大。这部书虽然很薄(不到六千中文字,因此足以用一张报纸登载),但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整个系列的道教哲学家都用此书来作为他们自己思想的起点。

在西方,《道德经》远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事实上,该书至少出版过四十种不同的英文译本,除了《圣经》之外远远多于任何其它书籍的版本。

在中国,儒教大体上是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当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之间出现鲜明的对立时,中国人大都遵从后者。但是老子大体上深受儒家弟子的尊敬。况且在许多情况下,道教思想直接被儒教思想所吸收,因此对数以百万计的自称非道教徒的人都有影响。同样,道教对于佛教哲学,特别是对禅宗佛教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虽然今天没有几个人自称是道教徒,但是除了孔子以外,再没有哪一位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象老子那样广泛和持久。

以上内容节选于《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迈克尔.哈特 著)书。

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一章》)

更详细的参看http://bk.baidu.com/view/16516.htm

《道德经》出自春秋时期的老子之手~~
《道德经》准确来说是一本哲学经典而不是宗教教义~
汉时出现道教,是因为以老子的道家学说为根本,所以该书被奉为道教经典。
该书主要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现的辩证法的思想。该书还阐述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



人德为人!道德为己!若人若己?你有其合乎?

  • 鍝簺鍚嶅彞鍑鸿嚜鑰佸瓙鐨閬撳痉缁
    绛旓細鍏充簬鑰佸瓙鐨閬撳痉缁10澶у悕鍙ユ暣鐞嗗涓嬶細1銆佸ぉ缃戞仮鎭紝鐤忚屼笉澶便2銆佸ぉ涓嬬殕鐭ョ編涔嬩负缇庯紝鏂伓鐭o紱鐨嗙煡鍠勪箣涓哄杽锛屾柉涓嶅杽宸层3銆佷笂寰蜂笉寰凤紝鏄互鏈夊痉锛涗笅寰蜂笉澶卞痉锛屾槸浠ユ棤寰枫4銆佸ぉ鍦颁笉浠侊紝浠ヤ竾鐗╀负鍒嶇嫍锛涘湥浜轰笉浠侊紝浠ョ櫨濮撲负鍒嶇嫍銆5銆佺煡浜鸿呮櫤锛岃嚜鐭ヨ呮槑锛涜儨浜鸿呮湁鍔涳紝鑷儨鑰呭己銆6銆佸ぇ閬撳簾锛屾湁...
  • 閬撳痉缁忓叧浜庨亾寰鐨勫彞瀛
    绛旓細1. 涓婂杽鑻ユ按锛屾按鍠勫埄涓囩墿鑰屼笉浜夈傘閬撳痉缁銆2. 椋橀涓嶇粓鏈濓紝楠ら洦涓嶇粓鏃ャ傘婇亾寰风粡銆3. 鍦d汉涓嶇Н锛屾棦浠ヤ负浜哄繁鎰堟湁鏃㈠凡涓轰汉宸辨剤澶氥傗斺旇佸瓙 4. 鍏冩皵鐢熶竾鐗╄屼笉鏈夈5. 涓鸿呰触涔嬶紝鎵ц呭け涔嬨傛槸浠ュ湥浜烘棤涓烘晠鏃犺触锛屾棤鎵ф晠鏃犲け銆 鈥斺旇佸瓙銆婇亾寰风粡銆6. 娑g劧鍐伴噴锛氥婇亾寰风粡銆嬪崄浜旂珷锛氣滄叮鍏...
  • 閬撳痉缁绠浠
    绛旓細閬撳痉缁绠浠 銆婇亾寰风粡銆嬶紝鍙堢О銆婅佸瓙銆嬨併婇亾寰风湡缁忋嬨併婅佸瓙浜斿崈鏂囥嬨傛牴鎹婂彶璁般嬭杞斤紝姝や功涓轰负鏄ョ鏃朵唬鍛ㄧ帇鏈濆彶瀹樿佸瓙鎵鎾般傝佸瓙锛屽鏉庢皬锛屽悕鑰筹紝瀛楄亙锛屾鍥戒汉銆備负鍏堢Е閬撳鎬濇兂鐨勪唬琛ㄨ憲浣滐紝鍚庢潵涓洪亾鏁欐墍鍚哥撼锛屼簬鏄垚涓洪亾鏁欎富瑕佺粡鍏镐箣涓銆傘婇亾寰风粡銆嬪巻浠f祦浼犵増鏈绉嶏紝鍏ㄦ枃浜斿崈浣欏瓧銆備粖鏃ユ祦琛岀殑鐗堟湰...
  • 鑰佸瓙鐨閬撳痉缁鏄粈涔堝唴瀹
    绛旓細鏄笉瑷閬撳痉鑰岃嚜鐒跺悎涔庨亾寰.銆婇粍甯濆唴缁忋嬩腑鎵璋:"澶╀箣鍦ㄦ垜鑰,寰蜂篃".鑰佸瓙璁や负閬撲笉娑夊強浼︾悊鎬,浠佷箟绀兼櫤鏄妸浜轰负鐨勪笢瑗垮己鍔犱簬浜虹殑澶╂,鎵洸鎹熷浜嗕汉鏈х殑鑷劧.鍙湁浜鸿繑鏈綊鐪,姘戞姳璐ㄦ湸,鏂硅兘杈惧埌闀挎不涔呭畨.
  • 鏈鍏充簬銆閬撳痉缁銆嬬殑璋氳?
    绛旓細1銆佺┓鍒欏弽锛岀粓鍒欏銆2銆佸垯浠勶紝鏈堟弧鍒欎簭銆3銆佹不浜轰簨澶╋紝鑾嫢鍟4銆侀亾甯告棤涓鸿屾棤涓嶄负銆5銆佸厓姘旂敓涓囩墿鑰屼笉鏈夈6銆佺巹涔嬪張鐜勶紝浼楀涔嬮棬銆7銆佸畨鍗辩浉鏄擄紝绁哥鐩哥敓銆8銆佸ぇ澶╀箣鍐咃紝澶嶆湁灏忓ぉ銆9銆佸ぉ缃戞仮鎭紝鐤忚屼笉澶便10銆佸ぉ涓庡湴鍗戯紝灞变笌娉藉钩銆11銆佸ぉ閬撴棤浜诧紝甯镐笌鍠勪汉銆12銆侀噾鐭虫湁澹帮紝涓嶈冧笉...
  • 鎯抽棶鑰佸瓙鐨閬撳痉缁10澶у悕鍙
    绛旓細1銆佸杽鑰咃紝鍚惧杽涔嬶紱涓嶅杽鑰咃紝鍚句害鍠勪箣锛涘痉鍠勩備俊鑰咃紝鍚句俊涔嬶紱涓嶄俊鑰咃紝鍚句害淇′箣锛涘痉淇°2銆佸か涓よ呭悇寰楁墍娆诧紝澶ц呭疁涓轰笅銆3銆佺煡涓嶇煡锛屽皻鐭o紱涓嶇煡鐭ワ紝鐥呬篃銆傚湥浜轰笉鐥咃紝浠ュ叾鐥呯梾銆傚か鍞梾鐥咃紝鏄互涓嶇梾銆4銆佹皯涓嶇晱濞侊紝鍒欏ぇ濞佽嚦銆5銆佸ぇ涓堝か澶勫叾鍘氾紝涓嶅眳鍏惰杽锛涘鍏跺疄锛屼笉灞呭叾鍗庛6銆佺敋鐖卞繀...
  • 鑰佸瓙閬撳痉缁涓殑鍔卞織鏍艰█璀﹀彞
    绛旓細鑰佸瓙閬撳痉缁涓殑鏍艰█璀﹀彞 1銆佸ぉ涔嬮亾鎹熸湁浣欒岃ˉ涓嶈冻;浜轰箣閬撴崯涓嶈冻浠ュ鏈変綑銆2銆佸ぇ閬撳簾锛屾湁浠佷箟;鏅烘収鍑猴紝鏈夊ぇ浼;鍏翰涓嶅拰锛屾湁瀛濇厛;鍥藉鏄忎贡锛屾湁蹇犺嚕銆3銆佸か杞昏蹇呭淇★紝澶氭槗蹇呭闅俱4銆侀亾鐢熶竴銆備竴鐢熶簩銆備簩鐢熶笁銆備笁鐢熶竾鐗┿5銆佹垜鏈変笁瀹濓紝鎸佽屼繚涔嬨備竴鏇版厛锛屼簩鏇颁凯锛屼笁鏇颁笉鏁负澶╀笅鍏堛6...
  • 閬撳痉缁鏄湰浠涔堜功
    绛旓細銆閬撳痉缁銆嬫槸閬撳涓閮ㄥ摬瀛﹁憲浣滐紝浣滆呰佸瓙銆傘婇亾寰风粡銆嬶紝鍙堢О銆婇亾寰风湡缁忋嬨併婅佸瓙銆嬨併婁簲鍗冭█銆嬨併婅佸瓙浜斿崈鏂囥嬶紝鏄腑鍥藉彜浠e厛绉﹁瀛愬垎瀹跺墠鐨勪竴閮ㄨ憲浣滐紝涓哄叾鏃惰瀛愭墍鍏变话,鏄槬绉嬫椂鏈熻佸瓙锛堝嵆鏉庤筹級鎵浣滅殑鍝插钁椾綔銆傚湪鍏堢Е鏃剁绠銆婃枃瀛愩嬬О銆婁笂缁忋嬨併婂悤姘忔槬绉嬄锋敞銆嬬О涓恒婁笂鑷崇粡銆嬶紝鍦ㄦ眽鍒濇眽...
  • 閬撳痉缁缁忓吀鍚嶅彞鍙婅В閲婂ぇ鍏
    绛旓細銆愮瘒涓銆閬撳痉缁缁忓吀鍚嶅彞鍙婅В閲 1銆佷笂鍠勮嫢姘,姘村杽鍒╀竾鐗╄屼笉浜夈 銆愯В閲娿:鏈鍠勮壇鐨勫搧鎬у鍚屾按涓鏍,姘存槸澶╁湴闂村杽鐨勬瀬鑷,缁欎竾鐗╂彁渚涙粙鍏,鑰岃嚜宸卞嵈瀹夊眳鍏朵笅鑰屼笉涓庝箣浜夈 姘存槸鐢熷懡鐨勬簮娉夈傝繖閲岀敤姘存瘮鍠讳笂鍠勮呯殑浜烘牸銆備縿鍥戒綔瀹跺垪澶墭灏旀柉娉板湪鏃ヨ涓啓閬:鈥滃仛浜哄簲璇ュ儚鑰佸瓙鎵璇寸殑濡傛按涓鑸傛病鏈夐殰纰,浠栧悜鍓嶆祦鍘;...
  • 鍏充簬閬撳痉缁
    绛旓細鎸夌収涓浗鐨勪紶璇,銆閬撳痉缁銆嬬殑浣滆呮槸涓浣嶅悕鍙佸瓙鐨勪汉銆傛嵁璇翠粬鏄瓟瀛愮殑鍚屾椂浠d汉,浣嗘瘮瀛斿瓙骞撮暱銆傚瓟瀛愮敓娲诲湪鍏厓鍓嶅叚涓栫邯,浠庛婇亾寰风粡銆嬬殑鍐呭鍜岄鏍间笂鏉ョ湅,娌℃湁鍑犱釜鐜颁唬瀛﹁呰涓哄畠鏄繖涔堟棭鏈熺殑浣滃搧;鏈夊叧璇ヤ功鐨勫疄闄呭垱浣滄棩鏈熼棶棰,瀛樺湪鐫璁稿浜夎(銆婇亾寰风粡銆嬫湰韬湭鎻愬埌涓涓叿浣撶殑浜虹墿銆佸湴鐐广佹棩鏈熸垨鍘嗗彶浜嬩欢)銆備絾鏄...
  • 扩展阅读:道德经金句100句 ... 道德经的精髓100句 ... 道德经81集全集免费 ... 马王堆道德经原文 ... 道德经最精辟的名句 ... 道德经完整版全文 ... 道德经诵读完整版 ... 道德经最精辟的话 ... 《道德经》免费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