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永明体

\u6c38\u660e\u4f53 \u540d\u8bcd\u89e3\u91ca

\u6c38\u660e\u4f53\u662f\u6307\u5357\u671d\u9f50\u6b66\u5e1d\u6c38\u660e\u65f6\u671f\u6240\u5f62\u6210\u7684\u8bd7\u4f53\u3002\u5176\u7279\u70b9\u662f\u5f3a\u8c03\u58f0\u5f8b\uff0c\u5bf9\u8fd1\u4f53\u8bd7\u7684\u5f62\u6210\u6709\u91cd\u8981\u5f71\u54cd\u3002\u5176\u8bd7\u53c8\u540d\u201c\u65b0\u4f53\u8bd7\u201d\u3002
\u6c38\u660e\u662f\u5357\u671d\u9f50\u6b66\u5e1d\u7684\u5e74\u53f7\uff0c\u201c\u6c38\u660e\u4f53\u201d\u4ea6\u79f0\u201c\u65b0\u4f53\u8bd7\u201d\uff0c\u8fd9\u79cd\u8bd7\u4f53\u8981\u6c42\u4e25\u683c\u56db\u58f0\u516b\u75c5\u4e4b\u8bf4\uff0c\u5f3a\u8c03\u58f0\u97f5\u683c\u5f8b\u3002\u8fd9\u79cd\u8bd7\u4f53\u7684\u51fa\u73b0\uff0c\u5bf9\u4e8e\u7ea0\u6b63\u664b\u5b8b\u4ee5\u6765\u6587\u4eba\u8bd7\u7684\u8bed\u8a00\u8fc7\u4e8e\u8270\u6da9\u7684\u5f0a\u75c5\uff0c\u4f7f\u521b\u4f5c\u8f6c\u5411\u6e05\u65b0\u901a\u7545\u8d77\u4e86\u4e00\u5b9a\u7684\u4f5c\u7528\u3002\u5bf9\u201c\u8fd1\u4f53\u8bd7\u201d\u7684\u5f62\u6210\u4ea7\u751f\u4e86\u91cd\u5927\u5f71\u54cd\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6c38\u660e\u4f53\u7684\u4e3b\u8981\u7279\u5f81
\u7b2c\u4e00\uff0c\u8bb2\u6c42\u58f0\u5f8b\uff0c\u7528\u97f5\u5df2\u76f8\u5f53\u8003\u7a76\uff0c\u5176\u4e3b\u8981\u8868\u73b0\u4e3a\u62bc\u5e73\u58f0\u97f5\u8005\u5c45\u591a\uff0c\u62bc\u672c\u97f5\u5f88\u4e25\uff0c\u81f3\u4e8e\u901a\u97f5\uff0c\u5f88\u591a\u5df2\u63a5\u8fd1\u5510\u4eba\u3002
\u7b2c\u4e8c\uff0c\u8bd7\u7684\u7bc7\u5e45\u5df2\u5927\u5927\u7f29\u77ed\uff0c\u53e5\u5f0f\u6e10\u8d8b\u4e8e\u5b9a\u578b\uff0c\u4ee5\u4e94\u8a00\u56db\u53e5\u3001\u4e94\u8a00\u516b\u53e5\u4e3a\u4e3b\uff0c\u4e5f\u6709\u4e00\u4e9b\u662f\u4e94\u8a00\u5341\u53e5\u7684\u3002
\u7b2c\u4e09\uff0c\u8bb2\u6c42\u5199\u4f5c\u6280\u5de7\uff0c\u8bb2\u6c42\u9a88\u5076\u3001\u5bf9\u4ed7\uff0c\u5f8b\u53e5\u5df2\u5927\u91cf\u51fa\u73b0\uff0c\u6709\u4e9b\u5178\u6545\u5f88\u81ea\u7136\u5730\u878d\u5165\u8bd7\u4e2d\u3002
\u7b2c\u56db\uff0c\u9769\u9664\u4e86\u5218\u5b8b\u65f6\u5143\u5609\u4f53\u8bd7\u75f4\u91cd\u677f\u6ede\u7684\u98ce\u6c14\uff0c\u8ffd\u6c42\u6d41\u8f6c\u5706\u7f8e\u901a\u4fd7\u6613\u61c2\u7684\u8bd7\u98ce\u548c\u5199\u666f\u6292\u60c5\u6709\u673a\u5730\u878d\u4e3a\u4e00\u4f53\u3002
\u7b2c\u4e94\uff0c\u8bb2\u6c42\u8bd7\u9996\u5c3e\u7684\u5b8c\u6574\u6027\uff0c\u8bb2\u6c42\u6784\u601d\u7684\u5de7\u5999\uff0c\u8ffd\u6c42\u8bd7\u7684\u610f\u5883\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2014\u6c38\u660e\u4f53

\u6c38\u660e\u662f\u5357\u671d\u9f50\u6b66\u5e1d\u7684\u5e74\u53f7\uff0c\u201c\u6c38\u660e\u4f53\u201d\u4ea6\u79f0\u201c\u65b0\u4f53\u8bd7\u201d\uff0c\u8fd9\u79cd\u8bd7\u4f53\u8981\u6c42\u4e25\u683c\u56db\u58f0\u516b\u75c5\u4e4b\u8bf4\uff0c\u5f3a\u8c03\u58f0\u97f5\u683c\u5f8b\u3002\u8fd9\u79cd\u8bd7\u4f53\u7684\u51fa\u73b0\uff0c\u5bf9\u4e8e\u7ea0\u6b63\u664b\u5b8b\u4ee5\u6765\u6587\u4eba\u8bd7\u7684\u8bed\u8a00\u8fc7\u4e8e\u8270\u6da9\u7684\u5f0a\u75c5\uff0c\u4f7f\u521b\u4f5c\u8f6c\u5411\u6e05\u65b0\u901a\u7545\u8d77\u4e86\u4e00\u5b9a\u7684\u4f5c\u7528\u3002\u5bf9\u201c\u8fd1\u4f53\u8bd7\u201d\u7684\u5f62\u6210\u4ea7\u751f\u4e86\u91cd\u5927\u5f71\u54cd\u3002

简介

永明体研究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 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生背景
南齐永明年间(483-493),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作家们潜心创作,钻研声律和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萧赜自幼跟随其父齐高帝萧道成东征西讨,担任过县州郡的地方长官,有比较丰富的统治经验。他即位后,特别注意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以及和北齐政权的矛盾,又注意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因此,他在位的11年间,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士民富庶。《南齐书·良政传序》说:“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作者萧子显是南齐宗室,虽然不无溢美之词,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其次,统治阶级对文学的重视以及文学集团的活动,大大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写作技巧的提高。南朝从刘宋以来,文学的独立性大大加强,元嘉十六年(440),宋文帝在儒学、玄学、史学三馆外,别立文学馆;嗣后,宋明帝立总明观,分儒、道、文、史、阴阳为五部。从此,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经史等分开来了。几十年间,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终于将文学从封建统治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使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南齐永明年间,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文士们经常受到统治集团高层人物的征召而集中到他们的门下,除担任一定工作之外,还集体进行文学创作,切磋技艺,共同探索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史籍记载,永明年间至少有四个比较大型的文学集团存在,依次是:卫军将军王俭集团、竟陵王萧子良集团、豫章王萧疑集团、随王萧子隆集团。其中萧子良集团存在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永明体”诗人绝大多数出自该集团。

主要特征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

发展过程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对偶的诗句,《诗经》中已有,魏晋以来渐渐增多;宋齐之际,诗人更着意追求,形成了“俪采百字之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的风气。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南齐书·陆厥传》载: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可见,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而成为一种人为规定的声韵,这就是永明体产生的过程。四声是根据汉字发声的高低、长短而定的。音乐中按宫商角徵羽的组合变化,可以演奏出各种优秀动听的乐曲;而诗歌则可以根据字声调的组合变化,使声调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以达到铿锵、和谐,富有音乐美的效果。即所谓“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沈约《宋书·谢灵运》),或“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南史·陆厥传》)。

在永明体产生的过程中,沈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南史·沈约传》载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然而关于“此秘未睹”之说,陆厥与沈约曾有过争论,后来锺嵘对此也有过异议,其实问题的关键即在于是否将声律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创作之中。

在齐梁声律论产生之前,诗赋创作并非不讲声韵,但那时讲的是自然的声韵,而且又多与音乐有关。从诗歌自身的发展来看,随着文人五言诗创作的不断繁荣,五言古诗已逐步脱离乐府而独立发展成为不入乐的徒歌,即锺嵘所说“不备管弦”(《诗品序》)的五言诗,那么摆脱对于乐律的依附而创造符合诗之声律的要求,已经成为必然之势。与此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翻译的逐渐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音韵学的发生与发展。汉末发明的反切注音之法即与此有关。这对后来音韵学的发展是关键的一步。此外,三国时孙炎的《尔雅音义》,魏李登的《声类》,晋代吕静的《韵集》,这些韵书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当时人们对于声韵学的认识。

晋代陆机和(南朝)宋范晔就已经提出了文学语言要音声变化和谐的要求,但他们所讲的都还属于自然的声韵;直到齐梁声律论提出,才人为地总结并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的声律韵调。而声律论的提出,又以四声的发现为前提。如《南史》所载:“(周颙)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周颙传》);“(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襟,穷妙其旨,自谓人神之作”(《沈约传》);“时有王斌者,……著《四声论》行于时”(《陆厥传》);“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逾往时”(《庾肩吾传》)。四声得以在这个时期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音韵学的自然发展、诗赋创作中声调音韵运用的经验积累等,均对四声的发明有促进的作用。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与当时佛经翻译中考文审音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指出过:“音韵之学,自沈约为四声,及天竺梵学入中国,其术渐密。”同时,沈约等人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并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即“病犯”,也就是后人所记述的“八病”。

代表诗人

江淹
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除了以上三人之外,范云、丘迟等人也都写过不少好诗,诗风也近于谢、沈。到梁代才成名的何逊、吴均、柳恽和刘孝绰等人也都各自成家。何逊诗风也接近谢朓,吴均较有古气,很具特色。竟陵八友之一、后成了梁朝开国皇帝的萧衍也写过一些清丽可读的诗歌,但不赞成“四声八病”之说。

创作状况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谢朓的诗风上承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谢灵运、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艰涩之弊。谢朓的五言诗,今存130多首,其中新体诗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些诗都已具有五言律诗的雏型,只是有用仄声作韵的。句和篇的声律还不确定。尽管他的这些诗篇在声律上还表现得有些混乱,但也可看到已渐有了些眉目。

沈约

沈约
在永明体的诗人之中,沈约在当时甚有名望,诗歌成就也较为突出。锺嵘《诗品》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永明诗人,不仅有理论,而且还有大量的诗歌创作。《南齐书·陆厥传》说:“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研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与同时代的二谢等人相比,沈约的山水诗并不算多,但也同样具有清新之气,不过其中又往往透露出一种哀怨感伤的情调。如《登玄畅楼》诗: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写景清新而又自然流畅,尤其是对于景物变化的捕捉与描摹,使得诗歌境界具有一种动态之势。诗人以登高临眺之所见来烘托“离群客”的孤独形象,从而将眼前之景同“归心”融为一处。

沈约的离别诗也同样有“清怨”的特点,如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别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将少年时的分别同如今暮年时的分别相对比,已经蕴含了深沉浓郁的感伤之情;末二句又用战国时张敏和高惠的典故(见《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更加重了黯然离别的色彩。全诗语言浅显平易,但情感表达得真挚、深沉而又委婉,在艺术技巧上具有独创性。沈德潜评此诗:“一片真气流出,句句转,字字厚,去‘十九首’不远。”(《古诗源》卷十二)

谢朓

谢朓
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朓,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虽然出身于世家大族,但由于沉浮于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在诗中表现仕宦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烟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 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特征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

永明体 [yǒng míng tǐ]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品名称
永明体
作品别名
新体诗
创作年代
南齐永明年间
格式
四声八病
创始人
周颙、沈约等人
快速
导航
产生背景

主要特征

发展过程

代表诗人

创作状况

四声八病

影响评价

历史地位
简介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 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研究
产生背景
南齐永明年间(483-493),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作家们潜心创作,钻研声律和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萧赜自幼跟随其父齐高帝萧道成东征西讨,担任过县州郡的地方长官,有比较丰富的统治经验。他即位后,特别注意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以及和北齐政权的矛盾,又注意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因此,他在位的11年间,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士民富庶。《南齐书·良政传序》说:“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作者萧子显是南齐宗室,虽然不无溢美之词,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其次,统治阶级对文学的重视以及文学集团的活动,大大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写作技巧的提高。南朝从刘宋以来,文学的独立性大大加强,元嘉十六年(440),宋文帝在儒学、玄学、史学三馆外,别立文学馆;嗣后,宋明帝立总明观,分儒、道、文、史、阴阳为五部。从此,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经史等分开来了。几十年间,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终于将文学从封建统治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使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南齐永明年间,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文士们经常受到统治集团高层人物的征召而集中到他们的门下,除担任一定工作之外,还集体进行文学创作,切磋技艺,共同探索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史籍记载,永明年间至少有四个比较大型的文学集团存在,依次是:卫军将军王俭集团、竟陵王萧子良集团、豫章王萧疑集团、随王萧子隆集团。其中萧子良集团存在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永明体”诗人绝大多数出自该集团。
主要特征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 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
永明体名词解释: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 鍙や唬鏂囧姘告槑浣撳悕璇嶈В閲鏄粈涔?
    绛旓細鈥滄案鏄庝綋鈥濅害绉扳滄柊浣撹瘲鈥濓紝杩欑璇椾綋瑕佹眰涓ユ牸鍥涘0鍏梾涔嬭锛屽己璋冨0闊垫牸寰銆傝繖绉嶈瘲浣撶殑鍑虹幇锛屽浜庣籂姝f檵瀹嬩互鏉ユ枃浜鸿瘲鐨勮瑷杩囦簬鑹版订鐨勫紛鐥咃紝浣垮垱浣滆浆鍚戞竻鏂伴氱晠璧蜂簡涓瀹氱殑浣滅敤銆傚鈥滆繎浣撹瘲鈥濈殑褰㈡垚浜х敓浜嗛噸澶у奖鍝嶃傚叾浠h〃浜虹墿鍘嗘潵璁や负鏄阿鏈撱佹矆绾﹀拰鐜嬭瀺銆備粠榻愭案鏄庤嚦姊侀檲100浣欏勾闂达紝 鍖呮嫭鍚村潎銆佷綍閫娿侀槾閾裤...
  • 姘告槑浣撳悕璇嶈В閲婂彜浠f枃瀛
    绛旓細姘告槑浣撴槸涓浗鍗楁湞榻愭甯濇案鏄庡勾闂村嚭鐜扮殑璇楅銆傚張绉版柊浣撹瘲銆傚綋鏃剁殑闊抽煹瀛﹀鍛ㄩ鍙戠幇骞跺垱绔嬩互骞充笂鍘诲叆鍒堕煹鐨勫洓澹拌,娌堢害绛変汉鏍规嵁鍥涘0鍜屽弻澹板彔闊垫潵鐮旂┒璇楃殑澹般侀煹銆佽皟鐨勯厤鍚,鎻愬嚭浜嗗叓鐥(骞冲ご銆佷笂灏俱佽渹鑵般侀工鑶濄佸ぇ闊点佸皬闊点佹绾姐佹梺绾)蹇呴』閬垮厤涔嬭銆傛案鏄庝綋,鍗充互璁茬┒鍥涘0銆侀伩鍏嶅叓鐥呫佸己璋冨0闊垫牸寰嬩负鍏朵富瑕佺壒寰...
  • 鍏充簬鍙よ瘲鐨鍚嶈瘝瑙i噴1.鏂颁綋璇2.姘告槑浣3.鍙や綋璇4.涔愬簻璇5.妤氭瓕浣6.鐢板洯...
    绛旓細浠ユ矆绾︺佽阿鏈撲负浠h〃鐨勪竴浜涜瘲浜,鍒涚珛浜嗕竴绉嶅浠楀伐鏁淬佽绌跺0寰嬬殑璇椾綋,鍗虫案鏄庝綋.姘告槑浣撶殑涓涓富瑕佺壒鐐规槸寮鸿皟璇楁瓕鐨勫0寰,娌堢害鏄案鏄庝綋鐨勫垱濮嬩汉涔嬩竴.娌堢害鎶婂綋鏃剁殑闊抽煹瀛﹀鍛ㄩ鍙戠幇鐨勫钩銆佷笂銆佸幓銆佸叆鍥涘0鐢ㄤ簬璇楃殑鏍煎緥,
  • 鍙や唬鏂囧鑰冭瘯鍚嶈瘝瑙i噴
    绛旓細12.姘告槑浣撯斺旈綈姊佹椂鏈,涓绉嶆柊浣撹瘲鐨勫悕绉銆傛簮浜庨綈姝﹀笣姘告槑骞撮棿澹板緥瀛﹁鐨勫彂灞,鍛ㄩ鎬荤粨鍑衡滃钩銆佷笂銆佸幓銆佸叆鈥濆洓绉嶅0璋,鍗斥滃洓澹扳濄傚悓鏃,娌堢害鎻愬嚭浜嗗叓绉嶅繀椤婚伩鍏嶇殑澹扮梾銆傜‘绔嬩簡浠モ滃洓澹扳濃滃叓鐥呪濅负鏍稿績鐨勫0寰嬭銆傝瘲浜轰滑鎶婂0寰嬭鑷杩愮敤浜庤瘲姝屽垱浣,浜х敓浜嗛潰鐩竴鏂扮殑鏂拌瘲浣撳氨鏄滄案鏄庝綋鈥濄傚叾浠h〃浣滃鏈夎阿鐪恒...
  • 璇烽棶鏈夊ぇ涓鍙や唬鏂囧鍙插涔犻噸鐐逛箞?
    绛旓細鍥犱负鍑虹幇浜庨綈浠f案鏄庡勾闂,鎵浠ュ張鍙案鏄庝綋銆瀹冩槸鍙よ瘲鍙戝睍鍒拌繎浣撶殑杩囨浮褰㈠紡銆傝阿鑴佺殑鏂颁綋璇,璇嶉噰鍗庣編,瀵逛粭宸ユ暣,骞充粍鍗忚皟,宸叉湁鍏ㄧ瘒浼煎攼浜鸿呫傛柊浣撹瘲鐨勪唬琛ㄤ綔瀹堕櫎璋㈣剚澶,杩樻湁娌堢害銆佺帇铻嶃佷綍閫娿侀槾閾跨瓑銆傜鍗佷竴绔 鍖楁湞璇楁瓕涓銆佸悕璇嶈В閲1銆佸寳鍦颁笁鎵:鎸囧湪鍖楁湞鏂囦汉涓兘鑷瀛︿範鍗楁湞鏂囧寲,瀵瑰崡鍖楁枃瀛︾殑鍚堟祦璧峰埌鎺ㄥ姩浣滅敤鐨...
  • 鍙や唬鏂囧鍙蹭竴绠瑕佸綊绾3鈥斺旀檵鍗楀寳闅
    绛旓細姘告槑浣鍙堢О:鏂颁綋璇銆 . 姘告槑澹板緥璇"鍏梾"涓钩澶"鎸: 绗竴瀛椾笌绗叚瀛楀悓澹般 寰嬭瘲浣撳紡瀹氬瀷鐨勬爣蹇楁湁: a.鍥炲繉澹扮梾,绾﹀彞鍑嗙瘒; b.涓鑱斾箣涓交閲嶆倝寮; c.鑱斾笌鑱斾箣闂村钩浠勭浉绮樸 榻愭璇楀潧棣栧眻涓鎸囩殑璇椾汉:璋㈡湏銆 鍗楄瘲钁楀悕灞辨按璇椾汉璋㈡湏(ti菐o)鐨勫瓧鏄:鐜勬櫀,灞"绔熼櫟鍏弸"銆 "绔熼櫟鍏弸"鐨勪富瑕佹椿鍔ㄦ椂鏈熸槸:...
  • 鏄庝唬鍥涘ぇ澹拌厰鍚嶈瘝瑙i噴
    绛旓細鍙や唬鏂囧 閲嶈鍚嶈瘝瑙i噴姊崇悊鍏堢Е涓ゆ眽鏂囧1.绁炶瘽:绁炶瘽鏄笂鍙ゅ厛姘戦氳繃骞绘兂浠ヤ竴绉嶄笉鑷鐨勮壓鏈柟寮忓鑷劧鐜拌薄鍜岀ぞ浼氱敓娲绘墍浣滅殑褰㈣薄鎻忚堪鍜岃В閲,鐢ㄨ櫄骞荤殑鎯宠薄琛ㄧ幇浜嗗厛姘戜滑寰佹湇鑷劧銆佹垬鑳滆嚜鐒剁殑寮虹儓鎰挎湜鍜屼箰瑙備富涔夈佽嫳闆勪富涔夌簿绁,鏄汉绫绘棭鏈熶笉鑷鐨勭Н鏋佹氮婕富涔夎壓鏈垱浣溿傚畠鏄師濮嬫枃瀛︾殑涓绉嶉噸瑕佹牱寮,鏄悗涓栨枃瀛﹁壓鏈殑閲嶈鍦熷¥鍜...
  • 璁鸿堪鍗楁湞璇楀潧鐨勫彂灞曠姸鍐靛強鍏朵唬琛ㄤ綔瀹剁殑鎴愬氨
    绛旓細绗笁闃舵鍗虫涓彾鍒伴檲浠o紝璇楅鍜屸姘告槑浣鈥濆張鏈夋墍涓嶅悓銆傝繖涓椂鏈熷嚭鐜颁簡浠ヨ惂绾(姊佺畝鏂囧笣)銆佽惂缁庯紙姊佸厓甯濓級涓轰唬琛ㄧ殑鈥滃浣撹瘲鈥濄備互寰愰櫟鍜屽壕鑲╁惥銆佸壕淇★紙鏃╂湡锛変负浠h〃鐨勨滃緪搴句綋鈥濓紝鍩烘湰鏍艰皟涔熶笌涔嬬被浼笺傗滃浣撹瘲鈥濈殑鍐呭澶氬啓瀹环鐢熸椿锛屼笉杩囨湁涓浜涜瘲姝屽紩鍏ヤ簡姘戞瓕鐨勫洜绱狅紝椋庢牸娓呮柊銆傝惂绾层佽惂缁庛佸壕...
  • 涓浗鍙や唬鏂囧濉┖
    绛旓細姹変箰搴滄皯姝屼腑鐨勩 瀛旈泙涓滃崡椋 銆嬪拰銆婃湪鍏拌緸 銆嬫槸涓浗鍙欎簨璇楁垚鐔熺殑閲岀▼纰戙傞綈姘告槑骞撮棿锛岃憲鍚嶈瘲浜( 娌堢害銆佽阿鑴 )绛変汉鑷鍦拌繍鐢ㄥ0寰嬫潵鍐欒瘲锛屽舰鎴愪簡鎵璋 ( 姘告槑浣 ) 鐨鏂颁綋璇銆
  • 绠鍗曠殑浼氳冨巻鍙查棶棰,璋㈣阿澶у甯繖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璇楁瓕鏈夌潃婕暱鐨勫巻鍙插彂灞曡繃绋,鍏朵綋瑁佹瀬鍏剁悍绾鏉;鐣ヨ岃█涔,涓昏鍙互鍒嗕负鍥涜█銆侀獨浣撱佷箰搴溿佸彜浣撱佽繎浣撹繖鏍蜂簲澶х被鍒</P> <P> 鑷充簬鍚庤捣鐨勮瘝銆佹洸,褰撶劧涔熷彲浠ュ寘鍚湪骞夸箟鐨勨滆瘲鈥濈殑姒傚康涔嬩笅,鑰屽叾浣撳埗鑷湁瀹冧滑鐨勭壒鐐广傚張,鍦ㄤ腑鍥鍙や唬鏂囧鐞嗚鎵硅瘎鐨勬湳璇腑,鈥滀綋鈥濇湁鏃舵寚椋庢牸,鍦ㄨ繖涓剰涔変笂,璇楁瓕涓湁鍚勭鈥...
  • 扩展阅读: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 沉郁顿挫名词解释 ... 七体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楚辞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史记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建安风骨名词解释简答 ... 散曲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南戏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台阁体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