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过程 端午节的过程?

\u7aef\u5348\u8282\u6765\u5386

\u7aef\u5348\u8282\uff0c\u53c8\u79f0\u4e3a\u4e94\u4e94\u8282\uff0c\u662f\u4e2d\u56fd\u56fd\u5bb6\u6cd5\u5b9a\u8282\u5047\u65e5\u4e4b\u4e00\uff0c\u5e76\u5df2\u88ab\u5217\u5165\u4e16\u754c\u975e\u7269\u8d28\u6587\u5316\u9057\u4ea7\u540d\u5f55\uff0c\u8fd9\u4e2a\u8282\u65e5\u7684\u7531\u6765\u662f\u76f8\u4f20\u6218\u56fd\u65f6\u3002

\u50cf\u5c0f\u670b\u53cb\u4eec\u8bb2\u8ff0\u7aef\u5348\u8282\u7531\u6765\u3002

  (转载)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天中节、五月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除佩饰艾虎以外,端午节还有用雄黄为小儿在额头画“王”的风习,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另外,还应说一下女龙舟。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与春节有舞龙也有舞凤一样,端午有龙舟也有风舟。风舟的来源如上述,是源于远古的乌舟、鷁舟。古代宫廷中有凤阿(如《天府广记》中记明代宫廷便有),民间有风船竞渡。《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风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风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风艇赛。这种风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风头、风尾,由女队员竞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样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顺德县志》载:“大良之龙风船妙极华丽。”但今已不见了。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风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龙凤船,似乎是龙船与鸟船相融合后留下的痕迹。

像小朋友们讲述端午节由来。



  • 绔崍鑺傜殑杩囩▼
    绛旓細鍐滃巻浠ュ湴鏀邯鏈,姝f湀寤哄瘏,浜屾湀涓哄嵂,椤烘鑷充簲鏈堜负鍗,鍥犳绉颁簲鏈堜负鍗堟湀,鈥滀簲鈥濅笌鈥滃崍鈥濋,鈥滀簲鈥濆張涓洪槼鏁,鏁呯鍗堝張鍚嶇浜斻侀噸浜斻佺闃炽佷腑澶┿侀噸鍗堛佸崍鏃,姝ゅ涓浜涘湴鏂瑰張灏绔崍鑺绉颁箣涓轰簲鏈堣妭銆佽壘鑺傘佸鑺傘備粠鍙茬睄涓婄湅,鈥滅鍗堚濅簩瀛楁渶鏃╄浜庢檵浜哄懆澶勩婇鍦熻銆:鈥滀徊澶忕鍗,鐑归箿瑙掗粛鈥濄傜鍗堣妭鏄垜鍥芥眽鏃忎汉...
  • 绔崍鑺傜殑杩囩▼?
    绛旓細涓銆佺鍗堣妭鍦ㄥ鍖呯步瀛愩佸悆绮藉瓙銆備簩銆佺鍗堣妭鍘绘睙杈圭湅璧涢緳鑸熴備笁銆佺鍗堣妭灏忓浣╂埓棣欏泭锛屾儏渚d紶閫掗鍥婅〃鐖辨剰銆傚洓銆佺鍗堣妭锛屽瀹舵埛鎴烽棬鍓嶆寕鑹炬潯銆備簲銆佺鍗堣妭鍘绘渤閲屾礂婢°備笉浼氭按涓嶈鍘汇傚叚銆佺鍗堣妭瀹朵汉鍥㈣仛銆
  • 绔崍鑺傜殑杩囩▼浣滄枃鍒濅竴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杩囩▼浣滄枃鍒濅竴1 涓杞溂,灏卞埌浜嗙鍗堣妭銆傛垜鍜屾瘝浜茶蛋鍦ㄨ矾涓,鍒板閮芥槸绮介銆佽壘棣,鍥犳,绌烘皵閮藉彉寰楁竻鏂颁簡,鍗栫步瀛愮殑,鍗栬壘钂跨殑,鍗栭鍥婄殑鈥︹﹂殢澶勫彲瑙併傞偅鑹捐捒濡傜俊缈犺埇缁,鏁e彂鐫棣欐皵銆傝繃璺殑琛屼汉涓鑸兘瑕佷拱涓嚑鎶,鎻掑湪闂ㄤ笂,鏀惧湪鏌滃瓙涓,鎻掑湪铓婂笎閲,鍙┍閭,涔熷彲鍑鍖栫┖姘斻傝繕鏈夌殑浜哄崠鏍瀛愯姳銆傛垜澶眰姣嶄翰涔板嚑...
  • 绔崍鑺傜殑杩囪妭杩囩▼
    绛旓細绔崍鑺傛簮浜庤嚜鐒跺ぉ璞″磭鎷滐紝鐢变笂鍙ゆ椂浠gキ榫欐紨鍙樿屾潵銆備徊澶忕鍗堬紝鑻嶉緳涓冨椋炲崌浜庢鍗椾腑澶紝澶勫湪鍏ㄥ勾鏈鈥滀腑姝b濅箣浣嶏紝姝e銆婃槗缁徛蜂咕鍗︺嬬浜旂埢锛氣滈榫欏湪澶┾濄傜鍗堟槸鈥滈榫欏湪澶┾濆悏绁ユ棩锛岄緳鍙婇緳鑸熸枃鍖栧缁堣疮绌垮湪绔崍鑺傜殑浼犳壙鍘嗗彶涓傞緳鑸熺珵娓℃渶鏃╂槸姹熸禉鍦板尯鍚磋秺閮ㄦ棌绁緳绁栫殑涓绉嶇キ绁娲诲姩褰㈠紡锛屽彜浠g殑鐧捐秺...
  • 杩绔崍鑺傜殑杩囩▼鎬庝箞鍐
    绛旓細瀹為檯鍙槸鐢ㄦ潵瑁呴墦鏈嶈鐨勶紝浣嗘槸涓轰簡鍥句釜濂芥剰澶达紝鑰屼笖鍛抽亾寰堥锛屽彲鏀惧湪瀹朵腑鎴栨埧闂达紝鑺抽鎬′汉銆傚彟澶栬繕鏈夌殑浼犺锛岀敺鏂归佸コ鏂归鍥婃槸琛ㄨ揪鐖辨剰锛岃〃绀哄コ鏂规槸鐢锋柟鐨勬剰涓汉銆傚洓銆绔崍鑺锛屽瀹舵埛鎴烽棬鍓嶆寕鑹炬潯銆傜鍗堣妭杩欎竴澶╋紝瑕佹墦鎵崼鐢燂紝瑕佸湪闂ㄤ笂鎸傝壘鏉°傝鍠濋泟榛勯厭锛岀洰鐨勬槸涓轰簡杈熼偑锛屾潃鑿屼互鍙婇槻鐥呫
  • 鎻忓啓绔崍鑺傜殑杩囩▼
    绛旓細绔崍鑺锛岀編濂界殑鑺傛棩锛屾洿鏄垜浠腑鍗庝汉浠殑鑺傛棩銆傜鍗堟椂鑺傦紝鏉戝瓙鍚庨潰姹犲杈瑰湴鑺﹁媷闀胯捣鏉ヤ簡锛屽ザ濂跺氨鎻愮潃绡瓙鍘婚噰鎽樼步鍙躲傞噰鍥炴潵鐨勭步鍙跺張瀹藉張闀匡紝濂跺ザ灏辨妸瀹冧滑娲楀共鍑骞剁叜濂姐傚ザ濂跺濂界朝绫筹紝鑵屽ソ鑲夊潡锛屽氨寮濮嬪寘绮藉瓙浜嗐傚彧瑙佸ス鍏堟嬁璧风步鍙跺嵎鎴愪竴涓紡鏂楀舰锛屽啀寰閲岃竟瑁呬笂绫筹紝鏀句笂涓鑲ヤ竴鐦︿袱鍧楄倝锛屾渶鍚庣敤缁冲瓙...
  • 绔崍鑺娲诲姩杩囩▼鎬庝箞鍐
    绛旓細4銆佸湪娲诲姩杩涚▼涓紝瀛︾敓浼氱粍缁囦汉鍛樺潎澶у姏涓鸿禐鍔╁崟浣嶈繘琛屽浼犮傚湪娲诲姩缁撴潫鍚庡皢杩涜鎬荤粨鍜屽洖椤撅紝閫氳繃绮剧編鐓х墖璇︾粏杩拌娲诲唴瀹瑰強杩囩▼銆绔崍鑺娲诲姩娉ㄦ剰浜嬮」 1銆佹敞鎰忓鍑哄畨鍏 涓嶅埌浜虹兢瀵嗛泦鐨勫湴鏂规椿鍔紱鏃呮父涓嶅弬鍔犲嵄闄╂х殑椤圭洰娲诲姩锛涚姝㈠瀛愬埌鏂藉伐銆佺敓浜у満鎵鐜╄嶃備笉鐜╃伀鐜╃數锛岃皑闃蹭汉韬剰澶栧拰鐏伨鐨勫彂鐢熴2銆佹敞鎰忛槻...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400瀛楀乏鍙
    绛旓細3銆佹寕鑹捐崏 姘戣皻璇达細鈥滄竻鏄庢彃鏌筹紝绔崍鎻掕壘鈥濄傝壘鑽夋墍浜х敓鐨勫鐗硅姵棣欙紝鍙┍铓婅潎銆佽櫕铓侊紝鍑鍖栫┖姘斻傛槸鎻愮閫氱獚銆佸仴楠ㄦ秷婊炪佹潃铏伃鑿岀殑鑹墿銆绔崍鑺鍦ㄥ闂ㄥ彛鎸傝壘鑽夛紝灏卞儚璐翠笂涓閬撶伒绗︼紝鍙互瓒嬪埄閬垮銆備汉浠竴鑸細灏嗚壘鑽夌粦鎴愪竴鏉燂紝鐒跺悗鎻掑湪闂ㄦィ涓婏紝鎴栨槸鍦ㄩ棬妤d袱绔垎鍒彃涓婁竴鏍硅壘鑽夈
  • 绔崍鑺鎬庝箞杩
    绛旓細绔崍鑺閫氬父浼氫妇琛岃禌榫欒垷銆佺鍗堥绮界瓑娲诲姩銆1銆佽禌榫欒垷 榫欒埞绔炴浮鍓嶏紝鍏堣璇烽緳銆佺キ绁炪傚骞夸笢榫欒垷锛屽湪绔崍鍓嶈浠庢按涓嬭捣鍑猴紝绁繃绁炲悗锛屽畨涓婇緳澶淬侀緳灏撅紝鍐嶅噯澶囩珵娓°傞椊銆佸彴鍒欏線濡堢搴欑キ鎷溿傚湪杩囧幓锛屼汉浠キ绁榫欑搴欐椂姘旀皼寰堜弗鑲冿紝澶氱姹傚啘涓氫赴鏀躲侀璋冮洦椤恒傝禌榫欒垷鍘嗗彶鎮犱箙锛屽凡娴佷紶涓ゅ崈骞翠互涓婏紝鏄腑鍥...
  • 扩展阅读: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 中秋节的习俗 ... 端午节视频短片 ...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 端午节的习俗传统 ... 端午节小视频 ... 端午节的过程一段话 ... 端午节的过程50字 ... 过端午节的过程怎么写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