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的翻译 翻译:“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u7ffb\u8bd1\u53e5\u5b50\u3002 \u2460\u6c38\u5143\u4e2d\uff0c\u4e3e\u5b5d\u5ec9\u4e0d\u884c\uff0c\u8fde\u8f9f\u516c\u5e9c\u4e0d\u5c31\u30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u3001\u6c38\u5143\u4e2d\uff0c\u4e3e\u5b5d\u5ec9\u4e0d\u884c\uff0c\u8fde\u8f9f\u516c\u5e9c\u4e0d\u5c31\u3002
\u767d\u8bdd\u8bd1\u6587\uff1a\u6c38\u5143\u5e74\u95f4\uff0c\u4ed6\u88ab\u63a8\u4e3e\u4e3a\u5b5d\u5ec9\uff0c\u5374\u4e0d\u5e94\u8350\uff0c\u591a\u6b21\u88ab\u516c\u5e9c\u5f81\u53ec\uff0c\u90fd\u6ca1\u6709\u5c31\u4efb\u3002
2\u3001\u5927\u5c06\u519b\u9093\u9a98\u5947\u5176\u624d\uff0c\u7d2f\u53ec\u4e0d\u5e94\u3002
\u767d\u8bdd\u8bd1\u6587\uff1a\u5927\u5c06\u519b\u9093\u9a98\u5bf9\u4ed6\u7684\u624d\u80fd\u611f\u5230\u60ca\u8bb6\uff0c\u5c61\u6b21\u5f81\u53ec\u4ed6\uff0c\u4ed6\u4e5f\u4e0d\u53bb\u5e94\u53ec\u3002
3\u3001\u9970\u4ee5\u7bc6\u6587\u5c71\u9f9f\u9e1f\u517d\u4e4b\u5f62\u3002
\u767d\u8bdd\u8bd1\u6587\uff1a\u5916\u9762\u7528\u7bc6\u4f53\u6587\u5b57\u548c\u5c71\u3001\u9f9f\u3001\u9e1f\u3001\u517d\u7684\u56fe\u6848\u88c5\u9970\u3002
4\u3001\u81ea\u4e66\u5178\u6240\u8bb0\uff0c\u672a\u4e4b\u6709\u4e5f\u3002
\u767d\u8bdd\u8bd1\u6587\uff1a\u4ece\u53e4\u7c4d\u7684\u8bb0\u8f7d\u4e2d\uff0c\u4ece\u6765\u6ca1\u6709\u8fd9\u79cd\u4e8b\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6db\u53e5\u7ffb\u8bd1\u7686\u51fa\u81ea\u4e8e\u6c49\u4ee3\u8303\u6654\u7684\u300a\u5f20\u8861\u4f20\u300b\u3002\u8fd9\u7bc7\u4f20\u8bb0\u4ec5\u4ee5\u4e03\u767e\u4f59\u5b57\u5c31\u6982\u53ca\u5f20\u8861\u516d\u5341\u4e8c\u5e74\u4e2d\u5584\u5c5e\u6587\u3001\u5584\u673a\u5de7\u3001\u5584\u7406\u653f\u7b49\u65b9\u9762\u7684\u6770\u51fa\u6210\u5c31\u3002\u5168\u6587\u4ee5\u65f6\u95f4\u4e3a\u5e8f\uff0c\u53d9\u5176\u4e00\u751f\uff1b\u4ee5\u201c\u5584\u201d\u4e3a\u7eb2\uff0c\u7edf\u7387\u9898\u6750\uff1b\u4ee5\u201c\u5999\u201d\u4e3a\u76ee\uff0c\u4f20\u5176\u7cbe\u795e\uff0c\u56e0\u800c\u6240\u5199\u65b9\u9762\u591a\u800c\u4e0d\u6742\uff0c\u4e8b\u8ff9\u5bcc\u800c\u4e0d\u4e71\uff0c\u6587\u867d\u7b80\u800c\u6982\u62ec\u5168\u3002
\u4ee5\u7fd4\u5b9e\u7684\u6587\u7b14\u5168\u9762\u8bb0\u8ff0\u4e86\u5f20\u8861\u7684\u4e00\u751f\uff0c\u63cf\u8ff0\u4e86\u5f20\u8861\u5728\u79d1\u5b66\u3001\u653f\u6cbb\u3001\u6587\u5b66\u7b49\u9886\u57df\u7684\u8bf8\u591a\u624d\u80fd\u3002\u800c\u4e14\u8be6\u7565\u7a81\u51fa\uff0c\u91cd\u70b9\u4ecb\u7ecd\u4e86\u4ed6\u5728\u79d1\u5b66\u4e0a\u7684\u8d21\u732e\uff0c\u5176\u95f4\u8d2f\u7a7f\u4e86\u4f5c\u8005\u5bf9\u5f20\u8861\u54c1\u5fb7\u7684\u7531\u8877\u666f\u4ef0\u4e4b\u60c5\u3002\u5c42\u6b21\u6e05\u6670\uff0c\u6761\u7406\u5206\u660e\uff0c\u4e00\u4f4d\u535a\u5b66\u591a\u624d\u3001\u4ece\u5bb9\u6de1\u6cca\u7684\u6587\u4eba\u5b66\u8005\u5f62\u8c61\u5982\u5728\u773c\u524d\u3002

\u6c38\u5143\u4e2d\uff0c\u4e3e\u5b5d\u5ec9\u4e0d\u884c\uff0c\u8fde\u8f9f\u516c\u5e9c\u4e0d\u5c31\u3002
----------------------------------
\uff08\u6c49\u548c\u5e1d\uff09\u6c38\u5143\u5e74\u95f4\uff0c\uff08\u5f20\u8861\uff09\u88ab\u63a8\u8350\u4e3a\u5b5d\u5ec9\uff0c\u6ca1\u6709\u53bb\u5e94\u8350\uff1b\u4e09\u516c\u5b98\u7f72\u5c61\u6b21\u53ec\u8bf7\u53bb\u4efb\u804c\uff08\u4ed6\uff09\u4e5f\u4e0d\u53bb\u5e94\u53ec\u3002

\u51fa\u81ea\u300a\u5f20\u8861\u4f20\u300b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汉和帝永元年间,地方长官推荐张衡为孝廉到朝廷做官,他没有动身前往应荐;三公的官署多次下诏召请张衡到朝廷做官,张衡还是没有去就职。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翻译: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因孝廉被推举,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如候风地动仪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说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简得体,伸缩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被动句: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省略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省略主语“张衡”) 。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截取重点片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表现屈原的高洁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文笔充满感情,有抒情散文的特点,主观性较强。而《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有: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本文写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上的突出贡献,强调了他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其间穿插了对其为人品格的评价。全文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 在记叙、说明的同时,穿插对张衡为人品格的评价,作者态度鲜明。
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设题意图:让学生整体把握《张衡传》的内容,并能分析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重点,进而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有日天地黑,无风海生浪,所以他先是不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官场,顺帝“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避其锋芒,巧为应对。即令这样,那帮阉竖还“共谗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种政治漩涡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确实是“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而要“常思图身之事”。当他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还乡了。从他的《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中,都看出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有为的学者,在当时内心的苦闷,无力除恶,无法避祸,只有独善其身了。
叙术业,显示其卓著的成就。张衡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诗赋、绘画方面成绩斐然。郭沫若曾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令,令人敬仰”。范晔为之作传时,既要顾及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文中以“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贡献,而重点写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系张衡首创,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详明介绍。“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着一“神”字,极写仪器功效。“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表明此乃史无前例的独创。更用京师学者最初“咸怪其无征”,后来“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细节,充分证明了张衡“妙尽璇机之正”的“妙”,“善机巧”的“善”。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精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范晔之所以能“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就在于抓住了总纲领,并内蕴着相互关系。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他的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本文除揭示了张衡多方面事迹的内在的联系外,善于剪裁也是使本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写“善属文”,就以写《二京赋》为主,略涉《思玄赋》,其他甚至不提及;写“善机巧”,以详写候风地动仪为主,其他科技成果则为辅;写“善理政”,以整治法度、收擒奸党为主,请求辞职、上调擢升则为次。在文学、科学、政事三方面,都体现了他“从容淡静”的个性,又突出了“善机巧”的特点,使张衡这么个伟大的形象辉耀于读者面前。

(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出自《张衡传》

被推举为孝廉,他不去应荐,屡次为公府所征召,他也不去应诏。
举:推荐 孝廉:孝指尊敬父母,廉指廉洁 行:指应荐、应诏
连:多次 辟:诏

(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出自《张衡传》

  • 杩炶緹鍏簻涓嶅氨缈昏瘧
    绛旓細鍘熸枃锛氬紶琛″瓧骞冲瓙锛屽崡闃宠タ閯備汉涔熴傝 灏戝杽灞炴枃锛屾父浜庝笁杈咃紝鍥犲叆浜笀锛岃澶锛岄亗閫氫簲缁忥紝璐叚鑹恒傝櫧鎵嶉珮浜庝笘锛岃屾棤楠勫皻涔嬫儏銆傚父浠庡娣¢潤锛屼笉濂戒氦鎺ヤ織浜恒傛案鍏冧腑锛涓惧瓭寤変笉琛岋紝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銆傛椂澶╀笅鎵垮钩鏃ヤ箙锛岃嚜鐜嬩警浠ヤ笅鑾笉閫句緢銆傝 涔冩嫙鐝浐銆婁袱閮姐嬩綔銆婁簩浜祴銆嬶紝鍥犱互璁借皬銆傜簿鎬濆倕浼氾紝鍗佸勾...
  • 鈥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鈥濈殑鈥滆緹鈥濇槸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鎰忔濇槸锛氬緛鍙傚嚭鑷笢姹夋椂鏈熻寖鏅旀墍浣滅殑銆婂紶琛′紶銆嬨傚師鏂囪妭閫夊涓嬶細寮犺 瀛楀钩瀛愶紝鍗楅槼瑗块剛浜轰篃銆傝 灏戝杽灞炴枃锛屾父浜庝笁杈咃紝鍥犲叆浜笀锛岃澶锛岄亗閫氫簲缁忥紝璐叚鑹恒傝櫧鎵嶉珮浜庝笘锛岃屾棤楠勫皻涔嬫儏銆傚父浠庡娣¢潤锛屼笉濂戒氦鎺ヤ織浜恒傛案鍏冧腑锛涓惧瓭寤変笉琛岋紝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銆傛椂澶╀笅鎵垮钩鏃ヤ箙锛岃嚜鐜嬩警浠ヤ笅锛岃帿涓嶉句緢銆傝 涔...
  • 姘稿厓涓,涓惧瓭寤変笉琛,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銆傛椂澶╀笅鎵垮钩鏃ヤ笉涔,鑷帇渚互涓嬭帿涓嶉...
    绛旓細锛堟眽鍜屽笣锛夋案鍏冨勾闂达紝锛堝紶琛★級琚帹鑽愪负瀛濆粔锛娌℃湁鍘诲簲鑽愶紱涓夊叕瀹樼讲灞℃鍙鍘讳换鑱岋紙浠栵級涔熶笉鍘诲簲鍙傚綋鏃剁ぞ浼氶暱鏈熷お骞虫棤浜嬶紝浠庣帇渚埌涓嬭竟鐨勫畼鍚忥紝娌℃湁璋佷笉杩囧害濂緢鐨勩
  • 鏂囪█鏂涓惧瓭寤変笉琛
    绛旓細1銆佹案鍏冧腑,涓惧瓭寤変笉琛,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銆 鐧借瘽璇戞枃:姘稿厓骞撮棿,浠栬鎺ㄤ妇涓哄瓭寤,鍗翠笉搴旇崘,澶氭琚叕搴滃緛鍙,閮芥病鏈夊氨浠汇 2銆佸ぇ灏嗗啗閭撻獦濂囧叾鎵,绱彫涓嶅簲銆 鐧借瘽璇戞枃:澶у皢鍐涢倱楠樺浠栫殑鎵嶈兘鎰熷埌鎯婅,灞℃寰佸彫浠,浠栦篃涓嶅幓 *** 銆 3銆侀グ浠ョ瘑鏂囧北榫熼笩鍏戒箣褰 鐧借瘽璇戞枃:澶栭潰鐢ㄧ瘑浣撴枃瀛楀拰灞便侀緹銆侀笩銆佸吔鐨勫浘妗堣楗...
  • 銆婂紶琛′紶銆嬭鏂囧叏鏂
    绛旓細寮犺 瀛楀钩瀛愶紝鍗楅槼瑗块剛浜轰篃銆傝 灏戝杽灞炴枃锛屾父浜庝笁杈咃紝鍥犲叆浜笀锛岃澶锛岄亗閫氫簲缁忥紝璐叚鑹恒傝櫧鎵嶉珮浜庝笘锛岃屾棤楠勫皻涔嬫儏銆傚父浠庡娣¢潤锛屼笉濂戒氦鎺ヤ織浜恒傛案鍏冧腑锛涓惧瓭寤変笉琛岋紝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銆傛椂澶╀笅鎵垮钩鏃ヤ箙锛岃嚜鐜嬩警浠ヤ笅锛岃帿涓嶉句緢銆傝 涔冩嫙鐝浐銆婁袱閮姐嬶紝浣溿婁簩浜祴銆嬶紝鍥犱互璁借皬銆傜簿鎬濆倕浼氾紝鍗佸勾涔...
  • 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鐨杈熸槸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杈熷氨鏄緛杈熴佸緛鍙殑鎰忔濓紝灏辨槸鏈濆环寰佽緹銆佸緛鍙叾鍑哄北鍋氬畼銆傗滆繛杈熷叕搴滀笉灏扁濈殑鎰忔濆氨鏄細澶氭琚叕搴滃緛鍙紝閮芥病鏈夊幓灏变换銆傝繖鍙ヨ瘽搴旇鍑鸿嚜銆婂悗姹変功路寮犺 浼犮嬶細鈥滄案鍏冧腑,涓惧瓭寤変笉琛,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銆傗濆紶琛″娆℃嫆缁濆綋瀹橈紝灞曠幇浜嗗湪褰撴椂浜虹湅鏉ュ緢楂樻磥鐨勫搧寰枫
  • 寮犺 浼犵炕璇
    绛旓細缈昏瘧锛氬紶琛★紝瀛楀钩瀛愶紝鏄崡闃抽儭瑗块剛鍘夸汉銆傚紶琛″勾杞绘椂灏辨搮闀垮啓鏂囩珷锛屽湪鈥滀笁杈呪濅竴甯︽父瀛︼紝瓒佹満杩涘叆浜煄娲涢槼锛屽湪澶瀛︿範锛屼簬鏄氭檽浜旂粡锛岃疮閫氬叚鑹猴紝铏界劧鎵嶅崕姣斾竴鑸殑浜洪珮锛屼絾骞朵笉鍥犳鑰岄獎鍌茶嚜澶с傦紙浠栵級骞虫椂涓炬浠庡锛屾佸害骞抽潤锛屼笉鍠滄涓庝笘淇椾箣浜轰氦寰銆傛案鍏冨勾闂达紝浠栬鎺ㄤ妇涓瀛濆粔锛鍗翠笉搴旇崘锛屽娆¤鍏簻...
  • 楂樹簩璇枃涓嬪唽銆婂紶琛′紶銆嬪師鏂
    绛旓細楂樹簩璇枃涓嬪唽銆婂紶琛′紶銆嬪師鏂 寮犺 瀛楀钩瀛愶紝鍗楅槼瑗块剛浜轰篃銆傝 灏戝杽灞炴枃锛屾父浜庝笁杈咃紝鍥犲叆浜笀锛岃澶锛岄亗閫氫簲缁忥紝璐叚鑹恒傝櫧鎵嶉珮浜庝笘锛岃屾棤楠勫皻涔嬫儏銆傚父浠庡娣¢潤锛屼笉濂戒氦鎺ヤ織浜恒傛案鍏冧腑锛涓惧瓭寤変笉琛岋紝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銆傛椂澶╀笅鎵垮钩鏃ヤ箙锛岃嚜鐜嬩警浠ヤ笅锛岃帿涓嶉句緢銆傝 涔冩嫙鐝浐銆婁袱閮姐嬶紝浣溿婁簩浜祴銆...
  • 涓惧瓭寤変笉琛 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鏄粈涔堝彞
    绛旓細琚姩鍙 锛堜粬锛夎鎺ㄤ妇涓瀛濆粔锛娌℃湁鍘诲簲鑽愶紱鎺ヨ繛琚緛鍙负鍏簻锛鍗翠笉鍘诲氨鑱屻
  • 寮犺 浼犵殑缈昏瘧
    绛旓細寮犺 浼 鍘熸枃:寮犺 锛屽瓧骞冲瓙锛屽崡闃宠タ閯備汉涔熴傝 灏戝杽灞炴枃锛屾父浜庝笁杈咃紝鍥犲叆浜笀锛岃澶锛岄亗閫氫簲缁忥紝璐叚鑹恒傝櫧鎵嶉珮浜庝笘锛岃屾棤楠勫皻涔嬫儏銆傚父浠庡娣¢潤锛屼笉濂戒氦鎺ユ浜恒傛案鍏冧腑锛涓惧瓭寤変笉琛岋紝杩炶緹鍏簻涓嶅氨銆傛椂澶╀笅鎵垮钩鏃ヤ箙锛岃嚜鐜嬩警浠ヤ笅鑾笉閫句緢銆傝 涔冩嫙鐝浐銆婁袱閮姐嬩綔銆婁簩浜祴銆嬶紝鍥犱互璁借皬銆傜簿鎬濆倕...
  • 扩展阅读:原文译文礼法 ... 宋襄公两个典故 ... 言偃的主要事迹 ...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翻译 ... 对宋襄公之仁的评价 ... 宋襄公仁义失国的感悟 ... 举孝廉入仕的名人 ... 愚陋之人错举孝廉 ... 中文转换成文言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