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zongzi 端午节除了熟知的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u7aef\u5348\u8282\u9664\u4e86\u5403\u7cbd\u5b50\uff0c\u8fd8\u6709\u54ea\u4e9b\u4e60\u4fd7\u5462\uff1f

\u7aef\u5348\u8282\u4e3a\u4e86\u7eaa\u5ff5\u5c48\u539f\uff0c\u5c48\u539f\u6295\u8eab\u6c68\u7f57\u6c5f\uff0c\u4eba\u4eec\u6000\u5ff5\u4ed6\uff0c\u4e3a\u4e86\u4e0d\u8ba9\u9c7c\u5403\u4e86\u4ed6\u7684\u5c38\u4f53\uff0c\u5c31\u53d1\u660e\u4e86\u7cbd\u5b50\u5f80\u6c5f\u91cc\u6254\uff0c\u540e\u6765\u5c31\u7559\u4e0b\u4e86\u8fc7\u7aef\u5348\u5305\u7cbd\u5b50\u7684\u8bf4\u6cd5\u3002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扒龙舟(隐寓苍龙)与食粽子(隐寓主星心宿二)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端午习俗活动围绕敬龙酬龙、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放纸鸢、荡秋千、系百索子、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子、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打午时水、浸龙舟水、九狮拜象、放纸龙、点艾条、薰苍术、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节庆食品诸如粽子、五黄、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饼、菖蒲酒、雄黄酒、午时茶等等。

扩展资料:

各项习俗的来源和具体活动:

1、扒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

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 

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事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

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

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凤舟相对应)。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粤闽地区,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有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旧时,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2、挂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艾草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还是北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其挂艾草、熏艾、菖蒲、药水浴等习俗内涵是相通的。 

3、端午浴

端午日洗浴(浴兰),浴兰汤,是西汉末礼学家戴德著作《大戴礼记》记载的古俗。但这里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煮水洗,或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

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端午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4、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5、铸阳燧

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

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6、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

应劭《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

可能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有关,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汉书·地理志》记越人“文身断发,以辟饺龙之害”;

晋人刘义庆《世说》等书,记以五色丝缠绕粽子,以投入江中,为蚊龙所惮。

虽系传说,却透出了一丝值得玩味的信息。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开始信仰阴阳五行之说,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

青色属木,代表东方;赤色属火,代表南方;黄色属土,代表中央;白色属金,代表西方;黑色属水,代表北方。

以动物为标志,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龟蛇),中央为黄龙,均为灵物。实际上,五色丝可以驱邪避瘟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功能明显。

7、浸龙舟水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岭南一带的传统习俗,因为龙舟寓意吉祥,龙舟滑过的水人们都认为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端午节期间下的雨水称为龙降水或端午水、龙舟水,每年“龙舟水”来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古人认为“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可净身,洗去晦气,带来吉祥。 

8、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风筝,即纸鸢。

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9、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流行于江淮地区的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据传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10、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除病延年。”

11、佩长命缕

长命缕是端午节时的厌胜佩饰,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去邪祟、避灾除病、益寿延年。此俗始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12、佩豆娘

佩豆娘是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40] 

13、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有了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是古时北方盛传的五大毒物。 

14、采药

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民间认为,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是草药生长旺盛之时。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都有熏艾叶、挂菖蒲、饮药酒等习俗,中草药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

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合诸药”条引《琐碎录》“五月上辰及端午日、腊日、除日前三日合药,可久不歇气味”,是说端午时所合之药的药效会保持很久。端午所制之药以菖蒲酒、艾酒、雄黄酒较为普及。

15、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

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台南有取午时水打铁的传统,利用午时水的至阳之气,可让各项铁具更坚固耐用。

16、薰苍术

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17、九狮拜象、划喜船、游旱龙

近代,全国各地在传承中也有创新,既有传统习俗展演,也加入了时代味道。九狮拜象,是在传统的舞龙灯基础上,凸显舞狮象造型;在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端午节期间有当地独有的客家民俗活动“九狮拜象”巡游表演。

划喜船,是湖南娄星区孙水流域一带的传统习俗,每年端午前夕,村里的青壮年男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自觉回村参与“划喜船”活动。

游旱龙,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每到端午时节,人们便用竹子和纸制成粉、褐、青、紫、红、黄六种颜色的龙舟“游旱龙”,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每天依次巡游。 

18、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端午节吃粽,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蛤蒌、蛋黄等多种馅料。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19、吃五黄

五黄,即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

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

在端午节的中午吃五黄餐,即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

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20、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荆楚岁时记》中说:“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习俗



龙船竞赛;小孩拴五色丝线、挂香囊(内放雄黄粉等物);门上悬挂艾叶、菖蒲、蒜头;吃粽子、芝麻绿豆糕、咸蛋;喝雄黄酒。
各地还有不同的习俗。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鏈夊摢浜zongzi
    绛旓細绔崍鑺傚湪浼犳壙鍙戝睍涓潅鎻変簡澶氬湴澶氱姘戜織涓轰竴浣,鑺備織鍐呭涓板瘜,鍥犲湴鍩熶笉鍚岃屽張瀛樺湪鐫涔犱織鍐呭鎴栫粏鑺備笂鐨勫樊寮傘 鎵掗緳鑸(闅愬瘬鑻嶉緳)涓庨绮藉瓙(闅愬瘬涓绘槦蹇冨浜)鏄绔崍鑺傜殑涓ゅぇ绀间織涓婚,杩欎袱澶т紶缁熺ぜ淇椾富棰樺湪涓浗鑷彜浼犳壙,鑷充粖涓嶈緧銆浼犵粺鐨鑺...
  • 绔崍鑺瑕佸悆绮藉瓙杩樻湁浠涔
    绛旓細闅忕潃鏃朵唬鐨勫彉杩侊紝绔崍鑺傚凡鎴愪负浜嗕腑鍗庢皯鏃忎笉鍙垨缂虹殑鏂囧寲浼犵粺锛屼篃灞曠幇浜嗕腑鍗庢枃鍖栫殑鐙壒榄呭姏銆傞偅涔堬紝绔崍鑺傝鍚绮藉瓙杩樻湁浠涔锛熺步瀛愬湪鍙ゆ椂鍊欏彨浠涔堬紵涓嬮潰璺熼殢灏忕紪涓璧锋潵鐪嬬湅鍚э紒绔崍鑺傝鍚冪步瀛愯繕鍋氫粈涔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鏈锛氬悆绮藉瓙銆...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绔崍鑺備範淇楁湁鍚冪步瀛愩佽禌榫欒垷銆佺郴涓濆甫绛夌瓑銆傚悆绮藉瓙锛氬彜浠g步瀛愬張鍙榛嶃佺瓛绮姐傜О涓鸿榛嶆槸鍥犵步瀛愮殑褰㈢姸鏈夋1鏈夎锛屽唴鍖呮湁绯背鑰屽緱鍚嶏紱绛掔步鏄洜涓烘渶鍒鐨勭步瀛鐢ㄧ绛掕串绫崇儳鐓屾垚銆傞瓘鏅嬫椂鏈燂紝鍛ㄥ鎵鎾扮殑銆婇鍦熻銆嬩腑宸叉湁鈥滀徊澶...
  • 绔崍鑺鍖绮藉瓙鐨勯淇鐢辨潵鍜屽瘬鎰
    绛旓細绔崍鑺鍖绮藉瓙鐨勯淇鐢辨潵鍜屽瘬鎰忓涓嬶細鐢辨潵锛氱鍗堣妭鍖呯步瀛愭槸涓轰簡绾康灞堝師鐨勬濆康涔嬫儏銆備紶璇村眻鍘熸鍚庯紝妤氬浗鐧惧鍝鐥涘紓甯革紝绾风悍娑屽埌姹ㄧ綏姹熻竟鍘诲嚟鍚婂眻鍘熴傛湁娓斿か鎷垮嚭涓哄眻鍘熷噯澶囩殑楗洟銆侀浮铔嬬瓑椋熺墿涓㈣繘姹熼噷锛岃鏄楸奸緳铏捐煿鍚冮ケ浜嗭紝灏...
  • 绔崍鑺傛湁鍝簺涔犱織?
    绛旓細绔崍鑺備範淇 涓銆佸悆绮藉瓙 绮藉瓙浣滀负绁鐢ㄥ搧锛屾棭鍦ㄦ槬绉嬫椂鏈熷氨宸插嚭鐜帮紝鐜板湪杩囩鍗堝湪绮藉瓙涓婂鑺辩偣鏃堕棿锛屽畠鍒朵綔绮剧粏锛屽舰鐘跺悇寮傘傜步瀛愭槸绯背鍥㈠寘鎴愯嫢骞插舰鐘惰〃绀哄瘬鎰忓拰绁濈銆備富瑕佹湁绔瑰彾绮姐佽棨鏉$步銆佽嵎鍙剁步鍜屼簲鑹茬步锛屾瘡涓涓兘鍏呮弧浜...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鈥﹀悇鍦扮殑绔崍涔犱織铏戒笉灏界浉鍚岋紝浣嗛偅娲剧儹闂规儏鐘跺嵈鏄竴鏍风殑銆傞毦鎬湁浜鸿锛岀鍗堝疄鍦ㄦ槸涓华寮忔劅婊℃弧鐨勮妭鏃ャ傛帴涓嬫潵鎴戝氨浠嬬粛鍑犱釜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锛屾劅鍏磋叮鐨勫皬浼欎即涓璧锋潵鐪嬬湅鍚с1銆侀绮藉瓙 璇村埌绔崍鑺傚ぇ瀹惰偗瀹氶兘浼氭兂鍒板悆绮藉瓙鍚с傜步...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涓斿惔瓒婂湴鍖轰互榫欒垷绔炴浮鍙婂湪姝ゆ棩涓捐閮ㄨ惤鍥捐吘绁鐨勪範淇鏇存槸鏃╀簬鏄ョ寰堜箙銆绔崍鑺傛湁鍚绮藉瓙锛岃禌榫欒垷锛屾寕鑿栬挷銆佽捒鑽夈佽壘鍙讹紝鐔忚媿鏈佺櫧鑺凤紝鍠濋泟榛勯厭绛変範淇椼傗滅鍗堣妭鈥濅负鍥藉娉曞畾鑺傚亣鏃ヤ箣涓锛屽苟琚垪鍏ヤ笘鐣岄潪鐗╄川鏂囧寲閬椾骇鍚嶅綍銆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锛1銆佸悆绮藉瓙锛氱鍗堣妭鍚冪步瀛愶紝杩欐槸涓浗浜烘皯鐨勫張涓浼犵粺涔犱織銆傜步瀛愶紝鍙堝彨鍋氣滆榛嶁濄佲滅瓛绮解濄傚叾鐢辨潵宸蹭箙锛岃姳鏍风箒澶氥傜鍗堣妭鐨勬棭鏅ㄥ瀹跺悆绮藉瓙绾康灞堝師锛屼竴鑸槸鍓嶄竴澶╂妸绮藉瓙鍖呭ソ锛屽湪澶滈棿鐓啛锛屾棭鏅ㄩ鐢ㄣ2銆佹偓...
  • 绔崍鑺傜殑涓や釜涔犱織鏈変粈涔?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涓や釜涔犱織鏈変粈涔锛熲柍绔崍鑺傚悆绮藉瓙 绔崍鑺傚悆绮藉瓙锛岃繖鏄腑鍥戒汉姘戠殑涓澶浼犵粺涔犱織銆傛嵁璁拌浇锛屾棭鍦ㄦ槬绉嬫椂鏈燂紝鐢ㄨ尛鐧藉彾鍖呴粛绫虫垚鐗涜鐘讹紝绉扳滆榛嶁濓紱鐢ㄧ绛掕绫冲瘑灏佺儰鐔燂紝绉扳滅瓛绮解濄備笢姹夋湯骞达紝浠ヨ崏鏈ㄧ伆姘存蹈娉¢粛绫筹紝鐢...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鏈夊摢浜 绔崍鑺傞櫎浜嗗悆绮藉瓙杩樻湁鍝簺涔犱織
    绛旓細1銆佸悆绮藉瓙 绔崍鑺鍚冪步瀛愶紝杩欐槸涓浗浜烘皯鐨勫張涓浼犵粺涔犱織銆傜步瀛愶紝鍙堝彨鈥滆榛嶁濄佲滅瓛绮解濄傚叾鐢辨潵宸蹭箙锛岃姳鏍风箒澶氥備簲鏈堢鐨勬棭鏅ㄥ瀹跺悆绮藉瓙绾康灞堝師锛屼竴鑸槸鍓嶄竴澶╂妸绮藉瓙鍖呭ソ锛屽闂寸叜鐔燂紝鏃╂櫒椋熺敤銆傚寘绮藉瓙涓昏鏄敤娌冲杈圭洓浜х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