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孟子的故事有哪些? 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u5b5f\u5b50\u7684\u6545\u4e8b\u540d\u79f0

\u4ec0\u4e48\u5584\u4ec0\u4e48\u4ece\u6210\u8bed_\u597d\u770b\u89c6\u9891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曹丕是魏文帝,曹植文学造诣高,曹冲幼年就能称象,其余子嗣还有多位。



1、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的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2、买肉啖子   原文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3、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孟子休妻
孟子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

孟母说:“什么原因?”

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

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 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 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 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 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 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 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 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 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 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21) 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22) 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3)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4) 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25) 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26) 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27)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28) 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0) 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1) 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2) 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4) 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5) 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 (《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6) 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37) 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38)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39) 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40) 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1)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42) 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43) 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4) 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5) 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46)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47) 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48) 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49) 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0) 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1) 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2) 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3) 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54) 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5)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56) 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57)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58) 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59) 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60) 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慢慢参照吧~ 2

  • 璇烽棶瀛熷瓙鐨勬晠浜嬫湁鍝簺?
    绛旓細瀛熷瓙鍥炵瓟璇达細鈥滆鎴戞嬁鎵撲粭浣滀釜姣斿柣鍚э紒鍙屾柟鍐涢槦鍦ㄦ垬鍦轰笂鐩搁亣锛屽厤涓嶄簡瑕佽繘琛屼竴鍦哄幃鏉銆傚幃鏉缁撴灉锛屾墦璐ョ殑涓鏂瑰厤涓嶄簡浼氬純鐩斾涪鐢诧紝椋炲閫冨懡銆傚亣濡備竴涓叺澹窇寰楁參锛屽彧璺戜簡浜斿崄姝ワ紝鍗村幓鍢茬瑧璺戜簡涓鐧炬鐨勫叺澹槸鈥樿椽鐢熸曟鈥欍傗濆瓱瀛愯瀹鏁呬簨锛岄棶姊佹儬鐜嬶細鈥滆繖瀵逛笉瀵癸紵鈥濇鎯犵帇绔嬪嵆璇达細鈥滃綋鐒朵笉瀵癸紒鈥...
  • 瀛熷瓙鐨勬晠浜26涓
    绛旓細鍦ㄥ瓱瀛愮殑鎴愰暱鍘嗙▼涓,杩樻湁涓娈垫瘝浜测滄柇缁囩潱瀛︹濈殑灏忔晠浜銆傛湁涓澶,瀛熷瓙閫冨鍒板闈㈢帺鍎夸簡鍗婂ぉ銆傚綋鍎垮瓙鍥炲埌瀹舵椂,瀛熸瘝涓嶅0涓嶅搷鍦版嬁璧蜂竴鎶婂壀鍒,灏嗙粐鎴愮殑涓娈甸敠缁㈠壀鎴愪袱娈,灏卞湪瀛熷瓙鎯婃剷涓嶈В鏃,瀛熸瘝璇撮亾:鈥滀綘鐨勫簾瀛,灏卞儚鎴戝壀鏂粐缁!鈥濆瓱姣嶇敤鈥滄柇缁団濇潵璀﹀柣鈥滆緧瀛︹,鎸囧嚭鍋氫簨鍗婇旇屽簾,鍚庢灉鏄崄鍒嗕弗閲嶇殑銆傗滄柇缁囩潱瀛...
  • 涓瀛熷瓙鏈夊叧鐨勬晠浜嬫湁鍝簺?
    绛旓細涓庡瓱瀛愭湁鍏崇殑鏁呬簨锛1銆佸瓱姣嶄笁杩 浠庡墠瀛熷瓙灏忕殑鏃跺欙紝鐖朵翰鏃╂棭鍦板幓涓栦簡锛屾瘝浜插畧鑺傛病鏈夋敼瀚併傚瓱瀛愮殑姣嶄翰瀵瑰瓱瀛愮殑鏁欒偛寰堟槸閲嶈锛岀鏉熺敋涓ワ紝甯屾湜鏈変竴澶╁瓱瀛愯兘鎴愭墠涓鸿搐銆備竴寮濮嬶紝浠栦滑浣忓湪澧撳湴鏃佽竟銆傚瓱瀛愬氨鍜岄偦灞呯殑灏忓涓璧峰鐫澶т汉璺嫓銆佸摥鍤庣殑鏍峰瓙锛岀帺璧峰姙鐞嗕抚浜嬬殑娓告垙銆傚瓱瀛愮殑濡堝鐪嬪埌浜嗭紝灏辩毐璧风湁澶达細鈥...
  • 瀛熷瓙鐨鎵鏈鏁呬簨 杩樻湁浣滃搧
    绛旓細瀛熷瓙闂鎯犵帇:鈥滅敤鏈ㄦ鎵撴浜哄拰鐢ㄥ垁瀛愭潃姝讳汉,鏈変粈涔堜笉鍚屽悧?鈥 姊佹儬鐜嬪洖绛旇:鈥滄病鏈変粈涔堜笉鍚岀殑銆傗 瀛熷瓙鍙堥棶:鈥滅敤鍒瀛愭潃姝讳汉鍜岀敤鏀挎不瀹虫浜烘湁浠涔堜笉鍚?鈥 姊佹儬鐜嬭:鈥滀篃娌℃湁浠涔堜笉鍚屻傗 瀛熷瓙鎺ョ潃璇:鈥滅幇鍦ㄥぇ鐜嬬殑鍘ㄦ埧閲屾湁鐨勬槸鑲ヨ倝,椹帺閲屾湁鐨勬槸澹┈,鍙佺櫨濮撻潰鏈夐ゥ鑹,閲庡韬虹潃楗挎鐨勪汉銆傝繖鏄綋鏉冭...
  • 涓瀛熷瓙鏈夊叧鐨勬晠浜嬫湁鍝簺?
    绛旓細1銆佸瓱姣嶄笁杩 鎴樺浗鐨勬椂鍊欙紝鏈変竴涓緢浼熷ぇ鐨勫ぇ瀛﹂棶瀹跺瓱瀛愩傚瓱瀛愬皬鐨勬椂鍊欓潪甯歌皟鐨紝浠栫殑濡堝涓轰簡璁╀粬鍙楀ソ鐨勬暀鑲诧紝鑺变簡濂藉鐨勫績琛鍛紒鏈変竴娆★紝浠栦滑浣忓湪澧撳湴鏃佽竟銆傚瓱瀛愬氨鍜岄偦灞呯殑灏忓涓璧峰鐫澶т汉璺嫓銆佸摥鍤庣殑鏍峰瓙锛岀帺璧峰姙鐞嗕抚浜嬬殑娓告垙銆傚瓱瀛愮殑濡堝鐪嬪埌浜嗭紝灏辩毐璧风湁澶达細涓嶈锛佹垜涓嶈兘璁╂垜鐨勫瀛愪綇鍦ㄨ繖閲屼簡...
  • 瀛熷瓙鐨10涓皬鏁呬簨閮芥槸浠涔堝晩?
    绛旓細瀛熷瓙鐨10涓皬鏁呬簨锛氭槑瀵熺姣佺紭鏈ㄦ眰楸笺佸嚭灏斿弽灏斻佹按娣辩伀鐑佸涓嶆晫浼椼佸嚭绫绘嫈钀冦佸績鎮﹁瘹鏈嶃佷笌浜轰负鍠勩佷簨鍗婂姛鍊嶃佷笌姘戝悓涔愩1銆佹槑瀵熺姣細鈥滄槑瓒充互瀵熺姣箣鏈紝鑰屼笉瑙佽垎钖紝鍒欑帇璁镐箣涔庯紵鈥濓紙銆婃鎯犵帇銆嬶級閲婏細鎴戠殑鐩姏鑳藉鎶婄澶╅笩鐨勭粏姣涚湅寰楀垎鏄庯紝涓杞﹀瓙鏌寸伀鎽嗗湪鐪煎墠鍗寸灖涓嶈銆2銆佺紭鏈...
  • 鍏充簬銆瀛熷瓙銆鐨勬晠浜嬫湁鍝簺鍟?
    绛旓細瀛熷瓙涓夊垯:銆婇奔鎴戞墍娆蹭篃銆嬨併婂瘜璐典笉鑳芥帆銆嬨併婄敓浜庡咖鎮,姝讳簬瀹変箰銆 1銆併婇奔鎴戞墍娆蹭篃銆 鍏ㄦ枃: 楸, 鎴戞墍娆蹭篃; 鐔婃帉, 浜︽垜鎵娆蹭篃銆 浜岃呬笉鍙緱鍏, 鑸嶉奔鑰屽彇鐔婃帉鑰呬篃銆 鐢, 浜︽垜鎵娆蹭篃; 涔, 浜︽垜鎵娆蹭篃銆 浜岃呬笉鍙緱鍏, 鑸嶇敓鑰屽彇涔夎呬篃銆 鐢熶害鎴戞墍娆, 鎵娆叉湁鐢氫簬鐢熻, 鏁呬笉涓鸿嫙寰椾篃; 姝...
  • 瀛熸瘝鏁欏瓙鎰熷姩浜嗗緢澶氫汉,鏈夊叧瀛熸瘝鏁欏瓙鐨勬晠浜嬫湁鍝簺?
    绛旓細鈥滃瓱姣嶆暀瀛愨濆寘鍚湁鈥瀛熸瘝涓夎縼鈥濄佲滀拱鑲夊晼瀛愨濄佲滄柇鏈烘暀瀛愨濅笁涓皬鏁呬簨銆1銆佸瓱姣嶄笁杩 浠庡墠瀛熷瓙灏忕殑鏃跺欙紝鐖朵翰鏃╂棭鍦版鍘讳簡锛屾瘝浜插畧鑺傛病鏈夋敼瀚併傛湁涓娆★紝浠栦滑浣忓湪澧撳湴鏃佽竟銆傚瓱瀛愬氨鍜岄偦灞呯殑灏忓涓璧峰鐫澶т汉璺嫓銆佸摥鍤庣殑鏍峰瓙锛岀帺璧峰姙鐞嗕抚浜嬬殑娓告垙銆傚瓱瀛愮殑濡堝鐪嬪埌浜嗭紝灏辫锛氣滆繖涓嶆槸鎴戠敤鏉ュ畨椤垮瀛...
  • 鍏充簬瀛熷瓙鐨勬晠浜嬭繕鏈夊摢浜
    绛旓細浜斿崄姝ョ瑧鐧炬銆婃鎯犵帇涓娿嬫槑瀵熺姣婃鎯犵帇涓娿嬬紭鏈ㄦ眰楸笺婃鎯犵帇涓娿嬪绂诲瓙鏁c婃鎯犵帇涓嬨嬪尮澶箣鍕囥婃鎯犵帇涓嬨嬫彔鑻楀姪闀裤婂叕瀛欎笐涓娿嬩簨鍗婂姛鍊嶃婂叕瀛欎笐涓娿嬪嚭绫绘嫈钀冦婂叕瀛欎笐涓娿嬩笌浜轰负鍠勩婂叕瀛欎笐涓娿嬪郊涓鏃讹紝姝や竴鏃 鎴栦綔锛堟涓鏃讹紝褰间竴鏃讹級銆婂叕瀛欎笐涓嬨嬪緱閬撳鍔╋紝澶遍亾瀵″姪銆婂叕瀛欎笐涓嬨嬩笓蹇...
  • 鏈夊叧瀛熷瓙鐨灏鏁呬簨鏈夊摢浜?
    绛旓細鏈夊叧瀛熷瓙鐨灏鏁呬簨鏈:涓锛氬浣滀繎鑰 鎴樺浗鏃讹紝鏈変竴娆″瓱瀛愬拰姊佹儬鐜嬭皥璁烘不鍥戒箣閬撱傚瓱瀛愰棶姊佹儬鐜嬶細鈥滅敤鏈ㄦ鎵撴浜哄拰鐢ㄥ垁瀛愭潃姝讳汉锛屾湁浠涔堜笉鍚屽悧?鈥濇鎯犵帇鍥炵瓟璇达細鈥滄病鏈変粈涔堜笉鍚岀殑銆傗濆瓱瀛愬張闂細鈥滅敤鍒瀛愭潃姝讳汉鍜岀敤鏀挎不瀹虫浜烘湁浠涔堜笉鍚?鈥濇鎯犵帇璇达細鈥滀篃娌℃湁浠涔堜笉鍚屻傗濆瓱瀛愭帴鐫璇达細鈥滅幇鍦ㄥぇ鐜...
  • 扩展阅读:孟子母亲的故事10字 ... 孟子的5个故事 ... 孟子最著名的三个故事 ... 孟子一二之间的故事 ... 孟子的100个故事 ... 孟子有哪些经典故事 ... 孟子敢说话的故事 ... 孟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 ... 孟子及其弟子的8个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