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朝中没有人去帮助李鸿章?

\u5b98\u65b9-\u56fd\u6218\u6765\u4e861\u6298\u624b\u6e38-\u5b89\u5353\u7248\u4e0b\u8f7d

作为真正将清朝打醒的战争,甲午战争在我国近代史上相当重要的地位。



当时的清朝乃至世界列强,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长期处于弹丸之地的小国日本,敢于向4亿多人,尤其是拥有远东第一舰队的清朝挑战。

而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清朝居然在日本的挑战下一败涂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搞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也正式宣告破产。

那么甲午战争,清朝为何会失败?而且败得这么惨?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清朝内部矛盾重重

甲午战争之所以战败,和清朝地方意识强烈,国家意识淡漠有极大关系。



1895年2月16日,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给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写信,内容是“……广丙舰原属广东舰队......此次战争,广东本未参与......望阁下细察,归还广丙一舰……”

此信成为著名的国际笑话,也暴露了清朝晚期山头林立,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曾哀叹自己“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一国之师”。

事实上,债务战争确实是李鸿章同日本的战争,所以《马关条约》由李鸿章签订也就理所应当了。

虽然李鸿章位高权重,麾下有强悍的淮军和北洋水师,但李鸿章仍然有异常强劲的政治对手。早年的湘军系人物曾国荃、塞防派代表左宗棠、实业派人物张之洞、以及清流派人物翁同龢等。

这些人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纷纷崛起,成为地方上的实权人物,甚至都有自己的武装。甲午战争爆发前,前往朝鲜的是李鸿章的淮军,而后在大东沟的海战,主力是北洋水师,都是李鸿章的家当。

2、清朝统治者得过且过

甲午战争的失败,固然有清朝国力衰落,无力调遣地方实权派人物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清朝统治者得过且过的心态。

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丢一个岛或者一个省根本就无所谓。只要皇帝的宝座在,一切都好商量。



这种自私的心态,导致清朝从一开始就无法赢得民心,自然也就不可能建立抗击日本入侵的统一战线。

不仅无法建立统一战线,事实上,清朝连群众也不敢发动。作为少数民族王朝,清朝为稳固自身统治可谓煞费苦心,不仅推行“八旗加绿营”的地方驻守制度,还推行“八股文加文字狱”的思想禁锢制度等,这使得清朝相比于其他朝代而言更加反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清朝选择和日本死磕到底,且不说最后的战争结果是输是赢,单单是战争中造成的巨大伤亡,就足以让满族统治者一蹶不振。

太平天国后,元气大伤的满族统治者已经将大量权力交到汉族官僚手里。而如果再经历甲午战争的毁灭性打击,那么即使取胜,清朝也可能不复存在。

所以清朝不敢进行全面战争,无论战争伤亡大小,妥协求和都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借战争之手削弱李鸿章这样的实权派,也是必须和必要的。



这决定了清朝一定不能陷入战争的泥潭,因为无论最后成败与否,清朝都会完蛋。

可以说清朝统治者在战前就应该预知到必败的结果,因为他们不会选择去拼死抵抗。相比之下,在颐和园过个大寿,还是比较潇洒的事情。

3、清朝在国际上孤立无援

谁能想到,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正义战争,在甲午战争期间居然成了文明消灭野蛮的战争。

虽然自鸦片战争后,列强已经对清朝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侵略和渗透。但毕竟是远东大国,列强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彻底吃掉清朝,所以和清朝保持密切关系,让清朝充当列强的奶牛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相比之下,日本作为弹丸小国,在吸引力上远远比不上清朝。



所以在甲午战争前期,国际社会还是倾向于同情和支持清政府的。



因为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害怕外国侵略者,只有李鸿章觉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人,要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

因为在当时的朝廷上,并没有一个人可以出来主持大局。只有李鸿章一个人愿意前往。而且也没有人敢去帮助李鸿章。

  • 鐢插崍鍥芥畤鏄竴涓汉鐨勬垬浜,涓轰綍鏈涓病鏈変汉鍘诲府鍔╂潕楦跨珷?
    绛旓細鐢插崍鎴樹簤鐨澶辫触锛屽浐鐒舵湁娓呮湞鍥藉姏琛拌惤锛屾棤鍔涜皟閬e湴鏂瑰疄鏉冩淳浜虹墿鐨勫師鍥狅紝浣嗘渶閲嶈鐨勫師鍥犺繕鏄竻鏈濈粺娌昏呭緱杩囦笖杩囩殑蹇冩併傚浜庢竻鏈濈粺娌昏呰岃█锛屼涪涓涓宀涙垨鑰呬竴涓渷鏍规湰灏辨棤鎵璋撱傚彧瑕佺殗甯濈殑瀹濆骇鍦紝涓鍒囬兘濂藉晢閲忋傝繖绉嶈嚜绉佺殑蹇冩侊紝瀵艰嚧娓呮湞浠庝竴寮濮嬪氨鏃犳硶璧㈠緱姘戝績锛岃嚜鐒朵篃灏变笉鍙兘寤虹珛鎶楀嚮鏃ユ湰鍏ヤ镜鐨勭粺涓鎴樼嚎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