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忠:开局如猛虎,收场如死灰,他救过朱元璋,却被第一个杀掉

公元1358年(元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迅速向东扩张,和张士诚形成犬牙交错之势,当年十月,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在宜兴击败张士诚,徐达虽然取胜,但却损失一员大将,此人名叫廖永安。

廖永安是朱元璋麾下水军第一人,最擅长水上作战。徐达攻打宜兴的时候,料到张士诚的大军会从太湖逃窜,事先安排廖永安埋伏在太湖。不曾想,廖永安太过勇猛,他追击敌军的速度太快,甩开了徐达的后援。再加上他运气不好,脚下的船只突然搁浅。张士诚麾下的猛将吕珍见廖永安人单力薄,立即掉头活捉了廖永安。就这样,廖永安变成了张士诚的阶下囚。

张士诚久闻廖永安的大名,多次劝降。一方面因为廖永安忠于朱元璋,另一方面因为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和家眷都在朱元璋麾下,所以,廖永安宁死不降。张士诚无奈,只得将廖永安关押起来,就这样,廖永安被张士诚关押了8年之久。

八年后,也就是1366年七月,朱元璋准备灭掉张士诚的时候,张士诚觉得廖永安已无任何价值,将廖永安杀死。《明史·廖永安传》记载: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追封廖永安为楚国公,享受明朝世代祭祀。

廖永安虽然死了,但廖氏一族并没有泯灭,因为他的弟弟廖永忠还活着 。廖永忠成为了朱元璋麾下的一员猛将,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可是,洪武八年,廖永忠突然被朱元璋赐死,廖家从此没落。

廖永忠是明朝初年充满谜团的开国将领,同时,他也是朱元璋杀掉的第一位开国名将。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廖永安之弟、明朝德庆侯 廖永忠 。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来认识一个古代名将。

公元1353年,朱元璋脱离岳父郭子兴,带着徐达、汤和等“淮西二十四将”南下定远,开始自立门户,此后,朱元璋先后攻下定远、滁州和和州。这期间,常遇春、李善长、冯胜、邓愈等将领先后加盟朱元璋。接下来,朱元璋开始谋划渡江。

要想渡江,第一需要船只,第二需要水军。朱元璋从江北而来,手里根本没有船。再加上他的部下都出自江北,所以, 当朱元璋放眼望去,他麾下除了吴良、吴桢兄弟俩勉强能打水战外,竟然没有一位纯正意义上的水军将领。 这个时候,朱元璋把目光投向了长江北岸的巢湖。

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湖面开阔,大量渔民和江湖好汉靠湖水谋生。元朝末年,巢湖水面上有三伙势力,第一是以 廖永安、廖永忠 兄弟为首,第二是以 俞廷玉 带着三个儿子( 俞通海 、俞通源、俞通渊)为首,第三是以双刀 赵普胜 为首。

平时,这三伙势力维持着巢湖水面的平衡,然而,到了元朝末年,庐州(合肥)被南方红巾军将领左君弼占领,因巢湖毗邻庐州,左君弼一直想吃掉巢湖众人。赵普胜率先投奔左君弼,并且帮左君弼攻打廖、俞等人。正好此时朱元璋向巢湖好汉抛来橄榄枝,廖永安派人和俞廷玉商量,二人率领麾下众位将士集体投奔了朱元璋。

笔者注:元朝末年,朱元璋隶属于北方红巾军,名义上归韩林儿领导。而左君弼隶属于南方红巾军,名义上归徐寿辉领导。南、北红巾军只是同名,并不同属。

《明史纪事本末》对这段 历史 记载得比较详细:

廖永安投奔朱元璋,廖永忠也在其中。朱元璋听闻巢湖众将前来投奔,欣喜若狂,直呼:“这是天意啊!”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激动呢?因为当时朱元璋正在谋划渡江,正好手中没有水军,巢湖众将的归来,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

后来,明朝初年的水军名将,大多出自巢湖派系。当然,朱元璋也没想到,像廖永忠、俞通海这样的巢湖降将,会在今后大放异彩。

廖永安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其弟廖永忠已经32岁,但性格豪迈,血气方刚。朱元璋问廖永忠:“你跟着哥哥投奔我,是想要富贵吗?”廖永忠回答:

意思是,我的愿望是为贤明的主君效力,扫平寇乱,名垂青史。

朱元璋听后,觉得廖永忠有大志,便任命廖永忠为副将,全力协助廖永安渡江。

朱元璋命廖永安、廖永忠带领众位将领渡江,先攻下采石矶,然后夺取太平。《明史·廖永安传》记载“ 永安辈操舟若飞,再战,再破元兵,始定渡江策 可见,廖永安带领的这批巢湖将领,“ 操舟若飞 ”,在长江面上把元朝大军打的丢盔弃甲。

廖永安等巢湖众人离开巢湖,投入更广袤的战场上时,彻底放开了守将,犹如猛虎出山,所向披靡。

作为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的能力也不是盖的,《明史·廖永忠传》记载:

朱元璋渡江之后,全力攻打集庆(南京),随后靠着巢湖众将攻下镇江、常州、池州等地。在这些战役中,廖永忠都立下大功。

好景不长,三年后,在太湖之战中,廖永忠的哥哥廖永安被张士诚活捉。 因为廖永安是巢湖水军的主心骨,朱元璋失去廖永安,如断了一条臂膀,痛惜不已。 于是,朱元璋召来廖永忠,让廖永忠接替廖永安的职位,率领水军众将。《明史·廖永忠传》云:

兄死弟及,廖永忠之前有兄长的庇护,从此,他成为朱元璋麾下独当一面的水军大将。

1360年,龙湾之战爆发,陈友谅率领大军沿江而下,打算灭掉朱元璋,并且一举攻下南京上游的太平,朱元璋麾下名将 花云 阵亡,南京城内一片骇然。朱元璋最终采纳刘伯温的计策,用康茂才诈降陈友谅,将陈友谅引入龙湾,用伏兵打败陈友谅。陈友谅兵败后,朱元璋命廖永忠火速率军沿江追击,《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廖永忠带领众将逆流而上,不仅收复了太平,还夺取了陈友谅麾下的重镇安庆。

当时,陈友谅兵败逃往江州(九江),刘伯温建议朱元璋立即攻打江州,打陈友谅一个措手不及。朱元璋觉得有道理,立即带着廖永忠等人直扑江州。《明史·廖永忠传》记载:

江州曾经是徐寿辉的老巢,是陈友谅重点防备的地方,易守难攻。廖永忠急中生智,他在大船的尾部架一座向外延伸的高台,然后用船尾直接冲向江州城墙,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在自己的大船和江州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朱元璋的大军沿着“大桥”直接杀到对方的城墙上,轻而易举攻入城内,攻克了江州城。朱元璋大喜,封廖永忠为 中书省右丞

注意,廖永忠被封为中书省右丞,这个时候的中书省左丞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明朝开国公爵李文忠。可见,廖永忠已经跻身于朱元璋最核心的势力范围,成为朱元璋的亲信。

作为一代枭雄,朱元璋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陈友谅。1363年,朱元璋通过鄱阳湖之战灭掉了陈友谅,从此傲视群雄。

鄱阳湖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而廖永忠又是朱元璋麾下最著名的水军将领,所以,这场战争中,自然少不了廖永忠的参与。

《明史·廖永忠传》曾评价廖永忠“ 战鄱阳湖,决围殊死战 ”,可见廖永忠出力甚多。鄱阳湖之战持续了60多天,廖永忠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大小战事。而且,在此战中,廖永忠还救过朱元璋一命。《明史》云:

这件事发生在决战前夕,朱元璋调兵遣将冲击陈友谅的大船。陈友谅麾下大将张定边突然杀到朱元璋身边。朱元璋边战边退,不料小船突然搁浅,动弹不得,眼看朱元璋就要被张定边碾压,关键时刻,常遇春和廖永忠驾着小船飞奔而来,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廖永忠则趁机向张定边的大船发起猛攻。结果张定边身中数箭,最终败走。

这一次是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关键时刻,常遇春和廖永忠救了朱元璋。

第二天,朱元璋决定用火攻,他选了七位水性最好的将领来执行放火任务,而带领大家放火的,就是廖永忠和俞通海。《明史·廖永忠传》记载:

廖永忠和俞通海带领7条装满干芦苇的小船,放火直冲陈友谅的舰队。待陈友谅阵中大乱后,廖永忠又带领众人深入敌境,左冲右杀,如入无人之境,陈友谅的大军“ 惊为神 ”,认为廖永忠是天神下凡。后来陈友谅趁乱逃走,中流矢而亡,朱元璋取得胜利。

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战争,战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仅朱元璋一方,阵亡的将领多达50多名。而立功的将领则更多,但相比较而言,廖永忠的功勋绝对名列前茅。《明史·廖永忠传》记载:

朱元璋回到南京后,赐给廖永忠“ 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八个字,“ 功超群将 ”注意说明廖永忠在鄱阳湖之战中的作用。

此战之后,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何真等诸雄都无力和朱元璋相抗,朱元璋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三年后(1366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等猛将攻打张士诚,张士诚被围困在平江(苏州),朱元璋觉得大局已定,便交给廖永忠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让廖永忠去滁州迎回小明王韩林儿。

韩林儿是北方红巾军领袖韩山童的儿子,韩山童发动红巾军起义后,被元朝所杀,韩林儿继承乃父衣钵,继续领导北方红巾军,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便是韩林儿麾下。后来朱元璋自立门户,但名义上仍归韩林儿领导。

换句话说,韩林儿是朱元璋名义上的主子,朱元璋“吴王”的身份,也是韩林儿所封。

正是因为韩林儿身份重要,朱元璋才派廖永忠去接韩林儿来南京,毕竟廖永忠是朱元璋的心腹。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廖永忠没能把韩林儿接到南京。《明史》记载:

廖永忠到滁州接到韩林儿后,一路护送到南京附近的瓜步, 结果韩林儿所乘的船倾覆,韩林儿被活活淹死了。

韩林儿之死,疑点重重,被称为 历史 迷案。原因有两点:

其一, 廖永忠是水军出身,他的团队对船只的驾驭能力实属一流,韩林儿所乘之船怎么就翻了?

其二, 即使韩林儿的船只倾覆,以廖永忠的身手,他想从河里救一个人还不是小试牛刀。而且,廖永忠也不是一个人去的,他麾下这么多人,为什么会“眼睁睁”地看着韩林儿溺水而亡呢?

所以,很明显,韩林儿之死,是廖永忠有意为之。 因为韩林儿之死最大的获利者是朱元璋, 因此,关于韩林儿之死,无外乎两种原因:

(一)朱元璋想要为自己称帝扫平障碍,暗中示意廖永忠除掉韩林儿。

(二)朱元璋让韩林儿来南京,另有安排,只是廖永忠揣摩朱元璋之心,决定先斩后奏。

其实,朱元璋虽然心狠,但他是个恩怨分明之人,从之后朱元璋对廖永忠的态度来看, 笔者认为:韩林儿之死,应该是廖永忠“自作聪明”所致。

首先,听闻韩林儿去世后,朱元璋的态度首先是“ 帝以咎永忠 ”,问罪于廖永忠。

其次,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

意思是,廖永忠为大明朝立下不世之功,本应该封公爵,但因为他“ 儒生窥朕意 ”,意思是指廖永忠自作聪明,陷朱元璋于不义,因此廖永忠仅仅被封为侯爵(德庆侯)。

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距韩林儿之死已经有5年之久,若朱元璋有意揭过此事,他完全可以不提。但朱元璋仍然记得廖永忠所犯的错误,可见朱元璋对廖永忠的过错耿耿于怀。

所以,虽然韩林儿之死是 历史 公案,但笔者认为,这不是朱元璋的初衷,是廖永忠个人所为。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公元1367年,由于张士诚死守平江,徐达、常遇春久攻不下,朱元璋派廖永忠从淮东率领水军协助徐达,朱元璋最终诛灭张士诚,也有廖永忠之功。

张士诚灭亡后,朱元璋放眼望去,南方还盘踞着方国珍(浙东)、陈友定(福建)、何真(广东)三大势力,而北方的元朝更是心头大患。于是,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元朝,派汤和南下。考虑到方国珍擅长在海上活动,朱元璋命廖永忠为副将军,随汤和征讨方国珍。

于是,廖永忠和汤和水陆并进,方国珍逃到海上后,被廖永忠劝降。

同年,廖永忠随汤和攻入福建,陈友定自杀而亡。第二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廖永忠并没有参加朱元璋的登基大典,他被派往广东,讨伐何真。廖永忠率领朱亮祖等人所向披靡,最终逼何真投降。

廖永忠自从投奔朱元璋以来,在朱元璋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何真等战役中,都有廖永忠的直接参与。因此,洪武元年九月,廖永忠班师回京时,朱元璋命太子朱标亲自出城迎接。《明史·廖永忠传》记载:

洪武三年,廖永忠随徐达北征,大胜而归,同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徐达等六人被封为公爵。朱元璋在圣旨中说,以廖永忠之功,足以封公,但当年韩林儿之死实属廖永忠之过,因此封廖永忠为侯爵。《明史·廖永忠传》云: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中,廖永忠虽然不完美,但他对廖永忠的能力却一直十分认可。

洪武四年,朱元璋派汤和伐蜀,廖永忠再次成为汤和的副将。当时,蜀地由明玉珍之子明升占领,汤和到达瞿塘关的时候,江水暴涨,汤和稳妥起见,迟迟不敢进军。廖永忠却不畏艰险,率领敢死队突袭敌营,和北路而来的傅友德里应外合,最终平定了蜀地。

班师回朝后,朱元璋大骂汤和胆小怯战,却奖赏了廖永忠和傅友德。廖永忠被朱元璋再次肯定之后,内心逐渐骄奢起来。他在京城新建豪宅,广纳美妾,甚至结交文官,沉浸在荣华富贵之中。

《左传》云: “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廖永忠不知道,他的危机即将来临。

明朝初年,文臣杨宪曾经红极一时,朱元璋甚至有意培养杨宪为丞相,廖永忠趁机和杨宪交好,希望能够和杨宪沆瀣一气。 后来杨宪犯罪被杀,廖永忠牵涉其中,朱元璋念及廖永忠之功,特地赦免了廖永忠的罪过。廖永忠不但不以为戒,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到了洪武八年,廖永忠终于惹出了滔天大罪,有人举报廖永忠在新建的豪宅里使用龙凤图案,在封建王朝,这是谋逆之罪。朱元璋开始不信,派人暗中调查,结果竟然属实。 这件事意味着廖永忠的性质变了,他不再是小节有问题,而是对朱元璋不忠。 朱元璋怒不可遏,下旨赐死廖永忠。《明史·廖永忠传》记载:

就这样,廖永忠成为了明朝众多开国将领中,第一个被朱元璋诛杀的功臣。按大明律,谋逆罪一般都要株连家人,但朱元璋仅仅赐死了廖永忠,并没有为难他的家人。

廖永忠32岁跟随朱元璋,53岁被赐死,跟随朱元璋长达21年,这21年间,他的哥哥被囚敌营8年而亡,廖永忠南征北战,让廖氏一族名震朝堂。但却因一着不慎,家族高光犹如昙花一现。廖永忠被杀后,明朝连续269年都将廖永忠视为逆臣。直到明朝灭亡,南明弘光帝才追封廖永忠为庆国公,算是间接承认了廖永忠的功绩。

朱棣登基后,廖永忠的两个孙子廖铭和廖镛因为是方孝孺的学生,朱棣处死方孝孺后,廖家再次被连累。从此,廖永忠一脉一蹶不振,逐渐淹没在 历史 的泥泞里。

廖永忠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功臣,他在朱元璋渡江之前投奔朱元璋,几乎参与了朱元璋所有的大型战斗。

朱元璋渡江时,廖永忠雪中送炭;

朱元璋灭陈友谅时,廖永忠舍生忘死;

朱元璋攻张士诚时,廖永忠锦上添花;

朱元璋北伐时,廖永忠也是参与者。

朱元璋在扫平方国珍、陈友定、何真、明玉珍时,廖永忠更是主将之一。

在明朝初年,廖永忠的功绩虽然不及徐达、常遇春,但却比汤和、冯胜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得此名将,是朱元璋之幸,更是大明之幸。

然而,笔者认为,虽然廖永忠勇猛,但朱元璋对廖永忠的心情却极其复杂,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当年,廖氏兄弟率领巢湖众将投奔朱元璋时,正是朱元璋一筹莫展之时,因此,朱元璋对廖氏兄弟是十分感激的。

第二,廖永安被俘后,廖永忠接替兄长,成为朱元璋麾下独当一面的水军战将,特别是廖永忠在鄱阳湖之战中的表现,让朱元璋欣喜不已,从此,廖永忠跻身于朱元璋的核心团队,成为朱元璋的心腹。

第三,廖永忠在迎接韩林儿返京的事情上,犯了一个自以为是的错误。廖永忠以为,自己替朱元璋除掉韩林儿,为朱元璋扫平登基的障碍,朱元璋必定会对自己感恩戴德。但是,廖永忠忘了,因为他是朱元璋派去的,不管韩林儿是不是朱元璋所杀,朱元璋都难逃干系。因为廖永忠的自以为是,让朱元璋背负一世骂名。因此,在明朝建立的那两年,朱元璋对廖永忠心有不满。 毕竟,上位者都喜欢下属不打折扣地执行自己的命令,而不喜欢下属有自己的小心思。 这也是廖永忠没有被封为公爵的原因。

第四,从洪武四年开始,朱元璋对廖永忠又重新信任起来,特别是廖永忠在平定巴蜀时的表现,让朱元璋重新认识到廖永忠是一名出色的将领。

第五,只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廖永忠居功自傲,不仅和杨宪勾结,甚至偷偷使用龙凤图案。朱元璋对廖永忠失望至极,将其赐死。但明朝初年的朱元璋还是比较善良的,他念及廖永忠之功,并没有株连其家人。

《明史》评价:

可见,《明史》对廖永忠之死非常惋惜。

《道德经·第九章》中有一句话:

意思是,人在富贵之中,往往容易迷失自我。众人都说朱元璋弑杀功臣,笔者认为,至少廖永忠之死,是罪有应得。换作其他皇帝,廖永忠也很难善终。

“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廖永忠,其功可颂,其果可叹。



  • 寤栨案蹇:寮灞濡傜寷铏,鏀跺満濡傛鐏,浠栨晳杩囨湵鍏冪拫,鍗磋绗竴涓潃鎺
    绛旓細鏈卞厓鐠嬪洖鍒板崡浜悗,璧愮粰寤栨案蹇鈥 鍔熻秴缇ゅ皢,鏅鸿繄闆勫笀 鈥濆叓涓瓧,鈥 鍔熻秴缇ゅ皢 鈥濇敞鎰忚鏄庡粬姘稿繝鍦ㄩ劚闃虫箹涔嬫垬涓殑浣滅敤銆 姝ゆ垬涔嬪悗,寮犲+璇氥佹柟鍥界弽銆侀檲鍙嬪畾銆佷綍鐪熺瓑璇搁泟閮芥棤鍔涘拰鏈卞厓鐠嬬浉鎶,鏈卞厓鐠嬬粺涓澶╀笅,鍙槸鏃堕棿闂銆 涓夊勾鍚(1366骞),鏈卞厓鐠嬫淳寰愯揪銆佸父閬囨槬绛夌寷灏嗘敾鎵撳紶澹瘹,寮犲+璇氳鍥村洶鍦ㄥ钩姹(鑻忓窞),鏈卞厓鐠嬭寰...
  • 扩展阅读:廖文坚欠款 ... 廖主任 道歉 ... 梅州市政协廖茂忠 ... 宁煤严永胜退休 ... 廖锡俊被查原因 ... 廖昶被抓 ... 防火墙之父被骂死 ... 梅州廖茂忠最新消息 ... 锦衣卫吴风二虎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