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美学中的几个问题散文

上一个帖子说到黑格尔关于宗教和历史的几个结论,他的思想体系中,美学也是重要的一环,所以本帖就关于黑格尔关于美学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这篇东西只涉及黑格尔的美学的几个我感兴趣的问题,不涉及他的逻辑学说,因为将他的逻辑和美学放在一起讨论,那将是非常繁复,这是我的能力所不能够胜任的。其实也没这个必要,饭要一口口的吃,话题当然也只能一个个的说。但是文中也偶尔会涉及逻辑这个名词,那只是美学与逻辑的关系,不是专论逻辑。

由于是探讨黑格尔美学思想中的几个问题,那就必须将他的美学思想的特殊性粗略的描述一下,同时也将主要是西方哲学,美学家们对黑格尔美学的评价以及他在西方美学史中的地位简单介绍出来。当然,我自己的评论难免也会有,但是那只是跟在大师们后面的学舌而已。

这不是什么论文,所以写作格式可以随便,我选择了散文(或杂文)形式。这样的的好处是:可以依心散开,只要最后能收回来就可以。也可以叫杂文。虽然如此,这毕竟涉及哲学和美学,特别又是黑格尔,将会遇到绕口,晦涩的名词、概念一大把,我还是一贯的做法:自己一定是先“吃透”了,然后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叙述。对自己还是一知半解的,吃不透的,绝不硬充好汉,复制一些东西来交差。

关于黑格尔的思想体系

这个题目下所涉及的内容绝不像标题这么吓人,因为黑格尔的美学论述跟他的思想体系是不可分割的。他的思想体系很是庞大,不可能是一篇散文可以说得清楚的,所以,这里只能尽我所知,所理解,将黑格尔美学论述中可能涉及的“黑格尔思想”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以便于读者理解他的美学观点。

先说两个词:“实在”和“概念”。

黑格尔认为:“实在”是指个别事物本身。抽象的来看,“实在”只具有个别性,那必然是片面的,不真实的。而“概念”是具有普遍性的,在人的思维中,不受任何感官的干扰。

当“实在”与“概念”结合,就得到了“概念”的普遍性,因而“实在”就自然而然的否定了它原有的片面性、抽象的个别性,这就是他的著名的“否定之否定”。再啰嗦几句,第一个否定是:“概念”在它的自身里设定了对立面--“实在”,来否定“实在”的抽象性和片面性。接着就是否定之否定(第一个否定是对立),即概念与实在统一起来,来否定第一个否定--对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对立统一”的说法)。否定之否定这句话里,第一个否定是动词,它否定后面的那个“否定”,而第二个否定是名词,指的就是“对立”,这里否定了两个东西:“个别性和片面性”和“概念与实在的对立”,否定之否定就是这个意思。概念在设置对立面的时候也同时否定了自己,同时也与对立统一,在否定的否定后,重新肯定了自己。这就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也是黑格尔将“辩证法”用到思维活动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老马将这个总结为“辩证法”的规律之一。

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就是‘概念’借助了‘实在’的“中介作用”在“自否定”过程中就是在“自确定”(得到了定性)也就是“自生展”。

黑格尔的哲学中,宇宙,世界的基本源头当然是上帝,但是他在进行论述的时候又引进了自己的“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关于上帝和绝对精神究竟哪个有最终解释权,黑格尔含糊其辞,在他的著作中见不到更明确的论述。他用自己的“三段论”:“有”,“无”,“合”来描述宇宙的运动,再扩展到他的辩证法,稍加改动,成了“正,反,合”的公式,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这个三段论的具体应用的一个标准形式。(注意,这里的“三段论”不是逻辑学中的那个‘大小前提、结论’的三段论)

有了前面的解释,我想对于这几个特有名词所包含的特有含义应该不难理解了。

关于“理念”。

黑格尔认为,我们看到的现象世界是有限的,之所以有限,是因为这个事物是与周围事物对立的,这些对立事物的关系是相互限制,故而是相互对立的。但是“理念”不是这样的,“理念”是不受外来限制的,而是在自身设置对立面,自否定,亦即“自确定”,“自生展”的,在这个意义上,“理念”是无限的,是“绝对的”,不受对立事物之间的必然关系的限定。明白的看出:黑格尔的“绝对的”就是没有,也不受任何限制的意思。于是,整个真实世界(注意:不是现象世界)就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概念或逻辑概念,是和自然由对立到统一的结果,这个绝对理念就是大名鼎鼎的“绝对精神”(黑格尔有时也用“心灵”来代替“绝对精神”),是最高的真实(这有点像佛教里面的“真相”或“真如”)。所以,黑格尔把理念看成是实际的,绝对的,自由的,独立存在的,这几个词的意思在他那里是一样的。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概念与存在的统一,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顺便说一下,这也是哲学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比如孰先孰后)。

黑格尔认为,“存在”有三种形式: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个“存在”是一种“潜在”,“虚有”或“抽象的有”(是啊,只是在头脑里面打转转,那肯定是潜在和虚有的拉);在自然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或“实有”;而体现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是“而又自为”的。“自为”就是“自觉”的,“自己认识自己”(有那么一种“主观能动性”在里面)。只有在“自在自为”状态,精神才是真正的“无限的”,“独立”的,是“绝对精神”--第三种“存在”。

黑格尔在他的著名的《逻辑学》中基本阐述了他的哲学全部思想,也就“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他认为世界的本源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思想。他说唯物主义“总是认为那些与之对立的,感官是可以察觉的....,反之都以为思想都是依赖它物,没有独立存在的。但真正来讲,那感官可以察觉之物才是真正的附属的,无独立存在的。而思想才是原始的,真正独立自存的。”。他的那个思想,精神是指独立于个人之外的一个“自立自为”的客观思想,这种客观思想构成了整个客观世界的全部内容,而本质或本源----“绝对精神”。他的全部哲学都是对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和运动过程加以描述。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显现于艺术、宗教和哲学。到了哲学,精神就发展到了它的顶峰,也就是真实世界发展到了它的终点。好,我估计有这些够用的了。

关于美学

顾名思义,美学当然是研究美的。但是美学是不是只是研究美的,西方一直在争论。自从人类有了历史,就有了对美的追求,就有了审美的观念。关于美,美学家们基本总结为自然美和艺术美,自然美是本来就存在的大自然的一切能引起我们感官愉悦的事物;艺术美是诸如诗歌、绘画、戏剧、雕塑....等等,是人参与创作的,也能引起我们感官愉悦的事物。到了一七五零年,德国哲学家鲍姆佳通第一个提出,美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将这个“学科”命名为“埃斯特惕克”。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字根“感觉学”。 鲍认为既然是感觉,那就是一种认识论,而且是跟逻辑对立的,因为感觉是靠感官来进行的,不需要逻辑的参与。从此,美作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就产生了。鲍将美学界定为感性认识。他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与理性扯不上关系。

因为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西方美学史家们习惯于从希腊的柏拉图开始讨论美学(与哲学史一样)。虽然在鲍氏之前人们也在谈论美,审美的各种见解,观点,但真正的,用认识论的观点去研究,还是从德国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开始。

既然美学归于认识论,就跟哲学扯上了关系。从莱布尼茨(后世西方哲学家们将其称为“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山者之一)开始,将审美限于感性活动。这样,他就把审美与理性对立起来了。他的一段著名的话是这么说的:“画家和艺术家们对于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尽管很清楚的意识到,却往往不能替他们的这种审美趣味找出理由。如果有人问他们,他们就会回答说,他们不喜欢的那个作品缺乏一点我说不出来的理由”。“说不出来的理由”这句话很快变得很时髦,在当时法国成为了一个口头禅。

之后的西方美学中最大的一个派别,如德国古典美学中的代表人物康德,沃尔夫、叔本华、尼采....一直到近代的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等,都认为审美和艺术活动都只关乎感性认识,感性是决定性因素。其他的派别,如英国的经验主义,近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美学....等等,也基本上持这样的观点。

美学史家们将黑格尔的美学列入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分支,所以必须简单的介绍一下德国古典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当然是康德。康德不同意英国经验主义将“美的”和“愉快的”等同起来,也不同意鲍的那一套。他试图将二者调合起来(注意,是调和,不是统一)。他认为经验派混淆美感与快感;理性派呢,是混淆美感与完善(因为理性主义认为美学认识活动是一种低级的认识活动),二者都没有抓住美的本质,所以他希望将二者调合起来,指出,理想美在于理性与感性的调和。他的这些见解 对后来对德国美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歌德、席勒,黑格尔等都是沿着康德的方向进行研究,尽管他们有着很大分歧。后世称康德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师,我看是很确切的。

黑格尔的美学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对美的定义,也是他美学思想的概括。前面讨论过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理念,精神是第一位的,而感官感觉到的是从属于理念的。他的所有美学思想当然是由他的哲学思想所决定。所以美当然也是由理念所决定的,他认为美学在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低级阶段,不同于哲学,哲学是通过抽象的概念来认识自己,而美学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示自己,所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里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出,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与德国古典美学其他代表人物和西方主流派别的不同之处:黑格尔:美是理念的产物,美不过是理念在感性上的显现而已;西方主流美学派别:美是,而且只是感性活动,与逻辑,理性没有关系。朱光潜总结黑格尔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处境时说他是“孤独”的。西方学者撰稿的美学史评论,我国翻译的很少,不过我是相信,赞同朱光潜大师的结论的。他的著作中关于这个结论的例证很多,我就不抄录了。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体现。在这样的哲学思想作用下,对美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当然会深深的印上他的哲学理念的烙印,即思想,绝对精神是超越感官的;另一个是他当然会用辩证法来描述美学,那就是美学同人类历史一样是发展的,是变化着的,而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美学专著《美学》里面,在上个世纪已经有朱光潜翻译成中文,第一部:美学原理;第二部:艺术类型的发展;第三部:相应于艺术类型的门类。书中主要的内容,或是观点,首先那个著名的“提纲”:“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其次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最后是艺术,美也有历史发展规律。

本篇只讨论他的三个基本观点。

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二,艺术美要高于自然美。“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黑格尔《美学》,朱光潜翻译)。他认为艺术美与自然美是有质的区别的。他的《美学》一开始就“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美”,认为美学的真正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黑格尔看来,艺术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证明精神的存在。于是艺术是属于哪个抽象的绝对精神,类似于上帝的抽象理念,是最高级的。遗憾的是,他是“孤独”的,西方美学家们竟然一点面子也不给黑格尔大师,仍旧采用具有“感性学”希腊字根的,鲍氏所起的名字。

三,艺术史是有发展轨迹的,这里,他又将艺术史分为了三个阶段(黑格尔总喜欢将什么东西都分为三个阶段,两个,或三个以上都是不可能的,比如人类历史,宗教历史也是三个阶段):低级阶段是东方时期,理念与形式是不平衡的,东方人只知道形式,没有理念的高尚;古典时期,理念与形式平衡,达到了完美的和谐;“浪漫时期”:理念与形式又不平衡,理念超过了形式。根据这三个阶段,艺术又分为三个类型:一,象征性艺术(低级的东方的),物质压倒精神(“物质溢出精神”);二,古典艺术(以希腊为起始到德国的古典美学),是艺术与精神的完美和谐;三,浪漫艺术,精神压到物质("精神溢出物质")。可以看到,他把自然和艺术的演变都看成是精神克服物质的演变。他把艺术的黄金时期放在了过去。认为世界的哲学在普鲁士,在他身上达到了哲学高峰,而普鲁士的诗歌也是文艺发展的定点和止境,从此艺术开始进入浪漫时期,这是走下坡路,宣告了“艺术的死亡”,但是艺术的死亡也意味着“艺术将要让位于哲学”,“艺术哲学”是最终取代一切艺术。

以上两个结论是依赖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前提。

“美本身应该理解为理念,而且应该理解为一种确定形式的理念,即理想。一般来说,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是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美是理念,即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直接统一,但是这种统一须直接去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才是美的理念”(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美学家们首先注意到,黑格尔的这里关于美的定义没有丝毫的规定性,因为没有比较,人们自然会问,既然有了美,那么丑是什么?从理念显现出来的只有美?按照标准的辩证法模式,也就是黑格尔提倡的对立统一,美应当有他的对立面“丑”,但是黑格尔将丑“省略”了,因为按照他给美下的定义,理念能够通过感性体现出来的,而理念已经是经过“否定之否定”,或者说是经过“正反合”这个三段模式统一了的东西,而丑在统一,或辩证的的过程中是已经被否定了的东西,所以,统一后的理念只能体现出来美。但是,“当一个人残暴,冷酷,....的理念在其身上表现出来的时候,那么感性显现出来的时候,这样的理念也是美,也是美的化身吗?”(叶知秋:《无美之学.西方美学的本质学说批判》)。难道理念不能从感性显现出来丑吗?黑格尔的老乡希特勒的一切是已经通过世人的感官被全世界的人感知到了,用黑格尔的定义,我们的理念同感性显现出来的只能是希特勒的美,除此以外别无他物。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感觉,即感官感知到的与理念孰先孰后。按照这个定义,理念存在于感官感觉到的事物美之前,那么不管“实在”是什么样的,我们的理念早就有了对它的定性看法,如果通过感性显现出来了,其实就是我们事先已经有的理念的表现而已,而且这个被感性显现出来的东西只能是美。在黑格尔哪里,理念通过感性只能够体现出来美。这个定义给人一种随心所欲使用的感觉,而且完全不能自圆其说。

“艺术美要高于自然美”这个结论是承认自然是美的,但是自然美要远远低于艺术美。用黑格尔的思想逻辑,是因为自然美虽然也是美,但是不含有精神的成分,没有理念的体现,故而是低级的。而艺术美具有人的理念的体现,则是高级的,要比自然美美多了。原因就在于,前者是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是感性的,不含理念的成分;后者是理念通过感性而显现出来。根据他的推断,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当我们面对壮美的大自然风景的时候,由衷的发出赞美之心的时候,我们还必须同时承认,一幅画中的描写自然的风景画要比我们现在正在赞叹的真实的环境要美多了;一朵鲜艳的真实玫瑰花显然不如画布上的的玫瑰花美,如此等等。在这里,黑格尔显然是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天主教徒,按照基督教的信仰,自然中的一切,包括让我们感到美的东西,是上帝创造的。但是,黑格尔却认为,上帝直接创造的美的大自然显然不如人创造的艺术美,因为人创造的艺术美是具有绝对精神(理念)的显现,这就将上帝与他的“绝对精神”做了比较,而且,上帝和他的那个绝对精神变成了同时存在的两个最高宇宙本源,如果真的存在两个宇宙本源,他明显的就陷入了另一个悖论而不能自拔(而绝对精神要比上帝似乎要高上那么一筹)。真实的应该是,大自然的美并没有理念的参与,而我们却感觉到了美,大自然的美并不是我们理念的显现。他明确提出,产生美感的顺序是无机物--植物--动物--人类,而古典美正是集中表现人体的美,可是他却不再说明,除了人以外的能引起美感的无机物,植物,动物是不是理念的显现。如果用黑格尔的逻辑,难道这些美先于产生,而进入了我们的理念,我们的理念中,早就有了这样的储备,当大自然的美出现时,与我们的理念合拍了,所以我们感觉到了美。用他的逻辑推理出的结果,与他自己宣称的结果存在着明显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我看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出了问题,而不是辩证法本身的错误。

世界上的事物除了存在着对立,但也存在着差异,差异并不是对立。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存在着差异,人和人的感官感受存在着差异。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只看到了对立,没看到实际存在的差异,不承认差异,用逻辑来推导属于自然之间,人的感官,情感方面的差异,将本来是差异说成是对立,这就是黑格得出尔这个结论的原因之一,其根源来自于就是用理念,或是绝对精神这个极其抽象的概念来作为判定一切(不管是历史、宗教还是美)的标准。不过我们要看到的另一面是,黑格尔在他的辩证法里,在著名的“正反合”的公式用到美的论述时候,所列举的例子却没有看到“对立”,比如美与丑,这个对立面用该如何统一,他没有做说明或论述,反而将差异说成是对立。

关于艺术的三个阶段,三种分类和美的历史发展规律,黑格尔仍然是用它的理念和辩证法来作为判定和推理的标准。他认为,在古代东方,包括埃及,印度和中国等,那个时候他们的精神还是抽象的,精神与物质是没有联系,脱钩的。比如印度的“梵”、中国的“天”是推导不出任何具体的形象来的,所以东方的艺术只是象征性的,正因为如此,东方建筑,绘画、诗歌等只是象征型的,是低级的,不具备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故而没有美感。我们应当承认,黑格尔完全可以认为东方的艺术(建筑、诗歌、绘画等)没有西方的美,如果只是他个人的感官感觉到的,这个很正常。任何人,不管他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不管是现代人去欣赏古人的艺术,还是欣赏现代人的艺术,因为存在着情感方面的差异,同时存在着同一种艺术类型之间的差异,比如建筑的不同,绘画手法的不同,诗歌创作的手法不同等等。由于生活习惯,哲学理念的不同,不同的民族根据自己的习惯,可以喜欢某一类,不欣赏另一类,这是差异,不是不可调和的对立。比如黑格尔认为的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古典美是最美的,特别是人物雕塑与绘画。但是东方人就不一定认为那些光屁股女人的画像,或雕塑是美的,相反,认为是极其丑陋的。说东方艺术之所以是低级的,没有美感的,是理念没有与物质统一,那么我们可以就此追问:从哪一点可以看出东方艺术是没有理念与物质的统一?黑格尔没有对此做过任何说明,只是独断的将“理念没有与物质统一”的帽子强扣在了东方人的头上。东方人创作的绘画,诗歌是不包含理念的,换句话说就是不表达任何思想的,这样的“独断”在他的宗教,历史观里也很清楚的“显现”出来,而且比比皆是。

黑格尔将美的最高,定位于过去--古希腊语古罗马时期,当古典美的时代过去之后,接着来的是“浪漫时期”,浪漫时期,理念与物质又不平衡了,理念溢出物质,形式被抛弃,这个时期的艺术不能显现出美。再往后发展,艺术将“死亡”。黑格尔说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艺术将让位于哲学。黑格尔把美,艺术史看成了以绝对精神为总路线的发展历史,把某一个艺术类型是判别其他艺术的便准与法规,而作为判别标准的那个艺术类型是理念与形式的平衡的结果的产物。

黑格尔将艺术,宗教,哲学统统纳入绝对精神范畴,又通过哲学来超越艺术和宗教。所以我认为克罗齐谈到黑格尔美学的倾向说他是“理性的,但是是反艺术的”的评论是中肯的:“这位哲学家不愿意脱离他的体系的逻辑需要,所以他成艺术要死亡的,甚至称艺术已经发生了死亡”,因此“黑格尔美学是艺术死亡的悼词,他考察了艺术相继发生的形式并表明了这些仪式发展的阶段全部完成,他把它们埋葬起来,用哲学写下了碑文”。克罗齐接着说:“其实问艺术是否会消亡,犹如问感受或理智能否消亡一样是无稽之谈”。

当黑格尔极力贬低东方艺术而赞美度希腊艺术的时候,他肯定是不知道,或者故意不提同时期东方文化在同时期的艺术成就。荷马的史诗是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无疑也是美的。但是,古印度早于古希腊就出现了极其优美的诗歌型哲理诗:吠陀,奥义书和被西方几乎所有哲学家看成是具有心灵震撼力的《薄伽梵歌》;在中国,《诗经》等一系列优美的诗歌早就为人们传诵。无论是绘画,雕塑,东方有着无与伦比的成就,而这位大师却说古埃及的金字塔毫无美感,古印度,古代中国的诗歌等都不是理性的显现,是概念与形式的脱节,所以是低级的,不具备什么美感的。真正能够通过感性体现的理念之美是那些光屁股的男女的雕像,因为这些雕像,绘画是以人为基础的,因为人的形象就是上帝的形象,所以这些艺术才是最美的。朱光潜说黑格尔的美学是普鲁士政府思想的体现,是当时德国庸俗小市民思想的体现是极其正确的。我看还要加上一点的是,黑格尔为了他的哲学概念和辩证法,将世界上所有事物全部纳入他的思想,逻辑系统里面。为了证明其正确性,用想当然的逻辑来限定人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情感,辩证法来判断某一个民族或某一种艺术史美的,其他的则是低级的,没有美感的。这样,他的结论也就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一系列的荒唐。所以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主流思想里面是“孤独”的,得不到人们的响应,这是必然的结果。

  • 璋佺煡閬榛戞牸灏旂編瀛涓庣瀛︽柟闈㈣祫鏂?
    绛旓細榛戞牸灏鍏充簬缇庡拰鑹烘湳鐨勫畾涔:鈥滅編鏄悊蹇电殑鎰熸ф樉鐜扳,娌熼氫簡鑹烘湳闂ㄧ被涓庡摬瀛︿箣闂寸殑楦挎矡,浣缇庡绐佹樉鑰岃捣銆傚苟涓,鐢辨浠栧缓绔嬩簡涓涓簽澶х殑浣撶郴銆傝繖涓綋绯绘渶鏄捐憲鐨勭壒寰佸氨鏄祦鍔ㄦс傛垜浠彲浠ヤ粠浠ヤ笅鍑犳柟闈㈡潵鎶婃彙銆 鑹烘湳鍦ㄧ悊蹇靛彂灞曚腑鐨勫湴浣 鍦ㄣ婄簿绁炵幇璞″銆嬩腑,榛戞牸灏斿悜鎴戜滑灞曠ず浜嗘剰璇(骞夸箟)鐢变粠鑷劧鎰忚瘑鈥旇嚜鎴戞剰璇嗏旂悊鎬р旂簿绁...
  • 鈥滅編鏄悊蹇电殑鎰熸ф樉鐜扳濃斺榛戞牸灏
    绛旓細鈥滅編鏄悊蹇电殑鎰熸ф樉鐜扳濆湪缇庡鍙蹭笂鐨勬剰涔 棣栧厛锛榛戞牸灏璁や负鐪熸鐨勭編鏄壓鏈編锛岃岃壓鏈垱浣滄椿鍔ㄦ湰韬氨鏄悊鎬х殑鍥犵礌鍜屾劅鎬у舰璞$殑缁撳悎锛岄氳繃鎰熸у舰璞℃潵琛ㄧ幇涓瀹氱殑鑹烘湳鐞嗘兂锛屽己璋冩濇兂鎬у湪鑹烘湳涓殑閲嶈鎬с傜敱浜庨粦鏍间笢缁濈悊鎬ф彁鍒拌壓鏈殑棣栬鍦颁綅锛屼粠鐞嗘т笌鎰熸у舰璞$殑缁熶竴涓婃潵璁よ瘑缇庛佸洜鑰屽湪鍥炵瓟缇庣殑鏈川闂涓婁綔鍑轰簡...
  • 榛戞牸灏旂編瀛鎬濇兂鐨勫眬闄愭ф槸浠涔?
    绛旓細鎵浠ワ紝搴峰痉鍜榛戞牸灏锛岃櫧鐒跺湪淇冧娇缇庡杩涗竴姝ユ垚涓轰竴闂ㄧ嫭绔嬬殑瀛︾鏂归潰灏ゅ叾涓嶅彲鍚﹁鐨勫姛缁╋紝鑰屼笖浠栦滑鐨勭編瀛﹀疄闄呬笂鎶瀹$編鐨涓昏鑳藉姩鏂归潰鐨勭爺绌舵斁鍒颁簡涓涓崄鍒嗛噸瑕佺殑浣嶇疆涓婏紱浣嗘槸锛屽苟娌℃湁鍏ㄩ潰鍦般佺湡姝g瀛﹀湴鎻ず鍑虹編瀛︿綔涓轰竴闂ㄧ瀛︼紝瀹冪殑鍏ㄩ潰鐨勭壒娈婄殑鐮旂┒瀵硅薄銆傛讳箣锛屽湪寰峰浗鍙ゅ吀缇庡閭i噷锛岀編瀛﹀绉戠殑绉戝纭珛锛屽皻鏈...
  • 榛戞牸灏旂殑銆缇庡銆嬭皝鑳藉府鎴戜粙缁嶄竴涓
    绛旓細浠栬涓猴紝缁濆绮剧(鍗崇悊蹇)鍦ㄨ壓鏈腑浠ョ洿瑙傚舰寮忚璇嗚嚜宸憋紝鍦ㄥ畻鏁欎腑浠ヨ〃璞″舰寮忚璇嗚嚜宸憋紝鍦ㄥ摬瀛︿腑浠ユ蹇靛舰寮忚璇嗚嚜宸便備粬鐨勩婄編瀛︺嬪垎涓轰笁閮ㄥ垎锛氫竴鏄編瀛﹀師鐞嗭紝浜屾槸鑹烘湳鍙戝睍鍙诧紝涓夋槸鑹烘湳绉嶇被銆備粬浣跨編瀛︽垚涓轰竴闂ㄥ畬鏁寸殑绯荤粺鐨勫巻鍙茬瀛︺榛戞牸灏旂編瀛鎬濇兂鐨勬牳蹇冨唴瀹瑰氨鏄滅編鏄悊蹇电殑鎰熸ф樉鐜扳濄傜悊蹇靛氨鏄粷瀵圭簿绁...
  • 鍏充簬缇庡鐨勯棶棰!!鎬ユユ!!!
    绛旓細浠庡彜甯岃厞缃楅┈鍒版枃鑹哄鍏存椂鏈,浠庡厛绉︿袱姹夊埌杩戜唬鐜嬪浗缁翠箣鍓,涓タ鏂规濇兂缇庡杩樺鍦ㄤ竴绉嶁滃墠缇庡鈥濈殑褰㈡併 杩欎竴闃舵缇庡鎬濇兂鐨勪富瑕佺壒鐐瑰湪浜:鍒濇鍜屾瘮杈冮浂纰庡湴鎻愬嚭浜嗕竴浜涙湁鍏缇庡鐨鍩烘湰闂銆佹蹇靛拰鑼冪暣,骞朵綔浜嗕竴浜涘皻涓嶅交搴曠殑鍥炵瓟;瀵圭編鐨勬濊冨線寰鍚屼汉浠绀句細浜虹敓鐨勫摬瀛︺佷鸡鐞嗘妸鎻$洿鎺ヨ仈绯诲湪涓璧,鈥滅編鈥濅笌鈥滃杽鈥濆父甯告贩...
  • 绠浠,璇勪环榛戞牸灏旂殑<<缇庡>>
    绛旓細榛戞牸灏旂殑缇庡涓庤壓鏈摬瀛︾殑涓鑷存у拰浠ヨ壓鏈唬鏇胯嚜鐒朵綔涓哄缇庡弽鏄犲熀鏈洰鏍囩殑瑙傜偣锛屾爣蹇楃潃涓涓叧閿殑鍘嗗彶鏃跺埢銆傚洜涓哄畠涓嶄粎鎶婄編瀛﹀綋鍋氳壓鏈摬瀛︼紝鑰屼笖閫氳繃鍑忓皯瀹冪殑涓讳綋鈥斺旇壓鏈斺旂殑鍘嗗彶閲嶈鎬э紝鎻ず鍑哄摬瀛︾悊蹇典笌鎰熸у舰寮忓叧鑱旀х殑缁堢粨銆傚鍚屽郊寰•姣旀牸灏斿湪銆婂厛閿嬭壓鏈悊璁恒嬩腑鎵鎸囧嚭鐨勶紝浠庨粦鏍煎皵鍙互鍙戠幇涓涓悗...
  • 榛戞牸灏鍏充簬缇庡鎻愬嚭浜嗕竴涓庢牱鐨勭悊璁哄憿?
    绛旓細瀵逛簬榛戞牸灏鍝插涓竴涓壒鍒噸瑕佺殑鑼冪暣鈥滅悊蹇碘濓紝鏄敱姒傚康涓庢蹇垫墍浠h〃鐨勫疄鍦ㄦ墍缁熶竴鐨勪骇鐗╋紝杩欎釜缁熶竴鐨勮繃绋嬶紝鍦ㄩ粦鏍煎皵鐪嬫潵鏄竴涓京璇佸彂灞曠殑杩囩▼銆傛蹇垫槸鐞嗗康澶勪簬鎶借薄鐨勭姸鎬侊紝鍙秹鍙婄墿鐨勬櫘閬嶆э紝鎵浠ヨ繕鏄墖闈笖涓嶇湡瀹炵殑锛屽畠鏄湪浜庣悊鎬у簲瀛樺湪鑰屽疄闄呮湭瀛樺湪鐨勬娊璞$墿锛屽畠鍏锋湁鐞嗗康鐨勬綔鍦ㄦэ紝鑰屼綔涓烘蹇电殑鍙嶉潰锛屽疄鍦...
  • 榛戞牸灏鎻愬嚭浜嗙編鏄粈涔堢殑鍛介
    绛旓細閭d釜浜烘姄浣忕殑鏄偅涓鏂归潰锛涚旱鐒堕兘鏄粠涓涓鐐圭湅鍘伙紝绌剁珶閭d竴鏂归潰鏄湰璐ㄧ殑锛屼篃杩樻槸涓涓紩璧蜂簤璁殑闂銆"榛戞牸灏鏄痉鍥藉彜鍏稿敮蹇冧富涔夌殑闆嗗ぇ鎴愯咃紝寰峰浗鍙ゅ吀缇庡鍦ㄤ粬閭i噷杈惧埌浜嗛珮宄般備粬鐨勩婄編瀛︺嬫槸鍏剁編瀛︽濇兂琛ㄨ揪鐨勬渶闆嗕腑鏈鍏ㄩ潰鐨勪竴閮ㄨ憲浣滐紝鍏朵腑鏈夎澶氳憲鍚嶇殑缇庡鎬濇兂锛屽鍚庝笘浜х敓杩囨樉钁楃殑褰卞搷銆
  • 鍏充簬榛戞牸灏旂編瀛︾殑璁よ瘑鎷滄墭鍚勪綅澶х
    绛旓細娌兼辰鍦ㄥ畠鐨勫悓绫讳腑鎰堝ソ,浠缇庡鏂归潰鏉ョ湅灏辨剤涓戙傚苟涓嶆槸姣忎欢鍑虹被鎷旈潻鐨勪笢瑗块兘鏄編鐨;鍥犱负骞朵笉鏄竴鍒囩绫荤殑涓滆タ閮界編銆傜編鏄釜鍒簨鐗╁拰瀹冪殑瑙傚康涔嬪畬鍏ㄥ惢鍚堣繖涓猍榛戞牸灏旂殑]缇庣殑瀹氫箟鏄お绌烘硾浜嗐傚畠鍙鏄庡湪閭g被鑳藉杈惧埌缇庣殑浜嬬墿鍜岀幇璞′腑闂,鍙湁鍏朵腑鏈濂界殑浜嬬墿鍜岀幇璞℃墠浼间箮鏄編鐨;浣嗘槸瀹冨苟娌℃湁璇存槑涓轰粈涔堜簨鐗╁拰鐜拌薄鐨勭被鍒...
  • 榛戞牸灏旂編瀛缁忓吀璇綍
    绛旓細48銆佷竴涓湡姝g殑鑹烘湳瀹朵笉搴斿綋鍙槸鍗曚竴鐨勭敾瀹讹紝搴旀槸鍏磋叮骞挎硾鐨勫闈㈡墜銆49銆佷粬鏄粬鑷繁鏈韩鐨勭洰鐨勪粬鑷韩涓湁涓绉嶆棤闄愮殑浠峰笺佷竴绉嶆案鎭掔殑浣垮懡銆50銆佷汉绫讳粠鍘嗗彶瀛﹀埌鐨勫敮涓鐨勬暀璁紝灏辨槸浜虹被娌℃湁浠庡巻鍙蹭腑鍚稿彇浠讳綍鏁欒銆備互涓婂氨鏄垜涓哄ぇ瀹跺噯澶囩殑榛戞牸灏旂編瀛缁忓吀璇綍锛岀湡鐞嗘槸鍦ㄦ极闀跨殑鍙戝睍鐫鐨勮璇嗚繃绋嬩腑琚帉鎻$殑锛...
  • 扩展阅读:黑格尔美学经典语录 原文 ... 黑格尔美学基本观念 ... 黑格尔美学讲演录摘抄 ... 黑格尔美学书评 ... 黑格尔十大经典名言 ... 黑格尔的重要美学论著 ... 悲剧是善的冲突 黑格尔 ... 黑格尔对中国的评价 ... 黑格尔的美学认为17世纪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