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 《礼记·学记》的七大办学原则和简注。

1、示敬道原则。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开学的时候,第一件事要展示敬道的原则。让所有人对“道”都生起信心。用皮弁祭菜,是祭祀的形式。皮弁就是穿上制服,天子亲自参加,因为那个地方是太学,所以周天子要参加。各诸侯国的国君在他自己的各诸侯国也要穿上朝服,到后来就让有司来代替,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持人他来代替。“祭”就是祭祀先圣先师。“菜”就是芹藻之类的祭品。“皮弁祭菜”的意思就是天子任命有司穿着皮弁(太子才能穿的朝服),用芹藻之菜来祭祀先圣先师,也就是说开学的第一天要行祭礼,行拜师礼。祭祀,古代的祖师爷叫先圣先师,到后来学校的祖师爷大家都知道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所以到后代,乃至汉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唐宋元明清,历代历朝,大家都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祭祀的目的是什么?“祭神如神在”让学生生起恭敬心,尊师敬道的心。对“道”古圣先贤相传的圣人之道,产生恭敬心,叫“示敬道”。“示”就是展示,用祭礼来展示。

2、官其始原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宵雅》就是《诗经》的《小雅》,“肄”就是练习,是祭祀时一定要学习《诗经》里面的三首诗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这三首诗歌都是讲君臣之道,用上下之官、君臣的道义,来劝勉刚刚入学的学生。告诉孩子们在家里要行孝道,进入学校要学君道。这九年,就要努力的学习君臣之道,而且还要用圣贤人的心来学君臣之道,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为官的责任道义来劝勉刚刚15岁入学的学生,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这门学问,就是要劝勉学生学习为官的道义以及君臣相宴乐的和厚。

3、孙其业原则。“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就是学生入学之时,太胥之官先击鼓召集学生上课,学生到了课堂打开框箧,取出所要学习的经典课业。“孙”意思就是恭顺,对我们的学业很恭敬,然后按照学习的顺序来学习。“孙其业”就是恭顺各自所选的经典课业。

4、收其威原则。“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叫稻木,“楚”是荆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教鞭。这个教鞭,收敛整齐之,让孩子感到威严,不敢犯错误。所以学生不努力向学,老师就用夏楚二物来鞭挞之。所以在古代,老师就把两个教鞭挂在门边上,然后变得很大,学生上课不认真,老师也不用打他就看着那个教具,看着那个“夏楚二物”再看看学生,学生就知道赶紧做好了,教鞭在哪,这是收其威的原则。

5、游其志原则。“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这个“视学”就是检查,“禘”就是大祭,“未卜禘”就是还没有大祭,祭祀还没有祭过。古代的祭祀叫“春禘秋尝”,一年几次大祭,天子要亲自参加。天子没有参加过大祭,不能视察“太学”。还没有进行祭祀,不要到学校去检查。

“游”的意思是深入。在古代深入进去潜水才叫游。现在的“游泳”古代叫浮水。所以“游其志”的意思是游遐学生的志意,让这些太学的圣贤师生们,深入经典。深入经典才能智慧如海,不要乱检查他。所以圣贤学问真好,天子和诸侯只有完成了夏天的大祭祀之后,才能对太学进行“视学”,这样才能不要很急切的逼迫学生。

6、存其心原则。“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时观”就是学生刚入学时,老师时时观察学生。却没有和学生一直叮咛很多道理,是希望让学生自己去深入领会圣贤的教诲。“存其心”让学生把道理存于心。老师没有讲很多道理,学生就会心愤愤,口悱悱,然后老师才启发学生,学生就会把所悟到的道理生存于心。

7、学不躐等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幼者”是初学者,作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门学问的初学者,最近深刻感悟到此处的“学”的意思是教与学。既包含教又包含学,所以教学不能逾越等级。就是说圣贤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谦退,不能逾越学习的次第。让初学的学生听而不问,所以教学不躐等。教学的常理,如果学生有疑惑未能通达的,必须问老师,但是初学者刚刚接触的学问不熟悉,所以要学会谦退,要多听老师或学长姐说,不要随便发问,否则就容易骄傲自满,发问,也常常不知所云,浪费时间。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这七个方面都是办太学办教育的大原则。

扩展阅读:礼记学记经典句子 ... 《止学全集》 ... 《勇敢做自己》读书摘抄 ... 《奋斗者》读书心得 ... 《礼记 学记》原文 ... 《学记》全文及解释 ... 《礼记 大学》读后感 ... 《格局》读书分享 ...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分享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