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丰道德经解读》:《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第七十二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 pàn),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读】

关于微妙的“道”的运作法则,其在安定平衡的状态易于持久,其在无形的层面开始变化,而有形的兆头还没有出现时易于谋划和引导;同时其脆弱的状态易于破碎掉,其精细微小的状态易于散布虚空、无处不在。

有备无患的工作要做在问题还未发生之前;在动乱还没有产生之前,就已经治理得和谐稳定。

几个人一起才能抱住的粗壮树木,也是从细小的嫩芽开始生长的;再高的台阶,也是从一小撮的泥土累积起来的;上千里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一步步走出来的。

刻意人为的掌控者,必然会归于失败;执着、执拗的人,必然会失去很多。

所以那些活在“道”中的智者们,从不刻意人为地去有所表现、有所作为和掌控什么,故而也不会存在失败;从来不会去占有和执着于什么,因此也不存在会有什么失去。

普通的人做一件事情,做到半途甚至快要完成的时候,常是以失败而告终。

那就要明白:无论做事情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像刚开始时那样谨慎和用心,特别是在事情快要终止结束的时候,更不能大意、轻慢、骄傲和松懈,这样就不会出现失败的结局。

所以那些活在“道”中的智者们追求的是:不执着也不占有、不贪图也不掌控,不追求什么也不期待什么,不刻意去有所作为也不刻意去表现什么,也不稀罕或追求那些难以得到的宝贵货物。

他们学习的方式恰恰是:不刻意学习,打开身心去感知周边,感知自然的变化,感知天地宇宙的运化,以此方式来学习生活与生命中的一切。通过反省自己和学习众人所犯过的错误,来总结、修复和恢复道的智慧。并以此道的智慧来辅助万物自然生长运化,而不敢是人为地干扰。

平衡、安定就是最大的福气,包括平凡。平凡的、平衡的、安定的,最容易保持下去,可是人们常常因为不知足,因为过多的追求、贪执而安定不下来,继而妄为妄作的打破了原有的平安。因此,知足于平安便易于持续下去。不安定的状态就是脆弱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也容易破碎和散乱。

调频是让无形的东西产生连结并引发共振,调频需要细致和等待。

再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一点一滴做起来的;再多的工作也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再远大的目标也是从当下开始的。一个人面对成就、工作和目标,企图想要做得更多,想要急于求成,都会带来失败。人们执着在某个点上、抓住某个点放不下,这样反而会失去更多。凡事跟随“道”的节奏,不急于求成,不刻意而为,这样就不会失败;不执着占有,就不会有失去。

做到慎终如始,就能未雨绸缪,就不会存在面临失败。

古之 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 之 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 稽 式。

常知 稽 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解读】

古时候那些善于运用大道法则去服务生命的人,并不是非得让民众百姓们明白、学会很多理念,而是让老百姓们活在混沌、质朴、憨厚的自然状态里。

民众之所以是很难被治理和管理,是因为大家的小聪明、小心思和小才智太多了,则会引发出难以统一治理的一系列问题出来。

所以倾向于用聪明才智治国的方式,会滋养出各种投机取巧的社会风气;而不以取巧的聪明才智来治理国家,反而是一个国家的福气,这样就可以保持淳朴厚拙的自然民风,大家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但是还要知道,这两种不同的治国方式,都只是模式而已。

要常知道模式只是模式,实际上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和变化,这才是合乎大道法则的治理方法。

合乎“道”的治理方法呀,简直是高深莫测,并且常常与现世的事物准则相反,但是人们要是做到了,就一定会让一切都走向极大的顺利。

在头脑层面清楚和明白一切,那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因为未知世界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已知世界对我们的影响,而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在自以为的已知世界里找到全部的答案,或者试图用这些答案来掌握命运,来屏蔽掉未知的世界,事实会告诉我们,那样是行不通的。

我们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是,和“身心能够感受得到,却在头脑层面未知的”无形的世界保持连结,和整体保持连结,和“道”保持连结,这连结可能是混沌的,同时又是自然的,在这连结的过程里,去让生命宽阔、丰满和成长。

越是在头脑的层面放不下思考和寻找,就越是难以融入未知的领域,就越是难以用生命去体验,也越是难以被大道所带领。在头脑的层面知道的知识很多又放不下,也带来了连结的阻碍与知识的障碍。

不朝头脑分析判断的方向发展,而是朝放下头脑的已知,放下分析和判断,回归到内在的空无和临在,回归到无智无知的身心感知状态,这样才能超越我们的自我意识,与更大的场域、系统、命运、大道产生连结和互通,这样才能回归于我们的生命整体,并受益于我们的生命整体。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 其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读】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川河所汇集的至大与王者,是因为江海总是善于处在最底下的位置,所以能成就其“大”与“王”。

所以那些活在“道”中的圣人们,将要处在被民众支持的上位来服务和治理民众,必然在言语沟通表达上,总是谦下地处于比民众更低的位置,例如古人的自称“在下”;圣人们将要处在带领民众百姓的前面,同时受百姓的拥护,必然在有好处的时候、有利益分配的时候,总是把自己放在民众之后,放在后面的位置。

所以那些活在“道”中的治理者们,虽然被支持处在民众的上位,也不会让民众们感受到有沉重的压力;虽然被拥护处在百姓民众们的前位,更不会让百姓们感觉到需要防备和担心伤害到自己什么。

因此这样运用大道法则的圣人们,天下所有的民众百姓,都乐于推举支持和拥护他,且不会厌恶他。

正因为这些活在“道”中的治理者们不与民众,不与任何人争夺利益,争夺名声和地位,所以天下的百姓,也没有人愿意与治理者们争夺什么,也没有人有机会去和治理者们争夺些什么。

学习像自然界的江海一样谦下、谦虚,这样便能够成就其汇集百谷百川的力量。善于把自己放在低下的位置,放在最末的位置,反而会汇集各方能量成就自己。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解读】

天下都知道我讲的“道”是至大无比的,但好像又不是那么具体和明确,也很难描述它到底像什么。

正因为我所讲的“道”是至大无比的,所以才无法去具体和明确,也很难去定义和区分它。

如果很明确、很具体,很好借由某个东西来描述,那么这个道一直以来就是有限的、细小的。

我这一生的智慧当中,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宝贝,并且我在生活中一直持有和保护着这三个宝贝,同时也因为这三个宝贝,让我的生命得以完好地保存到现在。第一个宝贝是包含着仁慈、慈祥、慈悲、慈爱之意的慈;第二个宝贝是包含着节俭、珍惜、节约、节制、俭朴之意的俭;第三个宝贝是凡事不要逞能,不要争抢,不要争在最前面,要审时度势和学会适中。

慈,是勇敢的前提,先有仁慈、慈爱和担当,而后才能催生出真正的勇敢;俭,是广博的前提,懂得节俭精力、时间、财力,才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广博地体验丰富的人生;知道为天下先的危险,所以不敢和不去那样做,正因为规避了那些危害,所以自身和基业都能得以完好的保存,并且有机会蓄积能量,然后稳固发展和壮大,最终有所作为和形成气候。

现在的时代,没有了仁慈之心只是斗勇,舍弃了节俭只是扩张自己的欲望,不知道谦让后退只知道争先和冲刺,这样做都是会走不下去和失败的,甚至会带来死亡。

一个人懂得慈悲,纵然是参与战争,也是怀着一颗仁慈的心不得已而参与战争,如此一定会获得胜利;以这样仁慈的生命态度来守护一方民众百姓,也必然会坚固民心,稳固一方国土繁荣富强不被外地占领。

老天也将要救助一方的国土和民众时,一定是以仁慈的方式来护卫一方国土和民众。

道的动态伟大,是遍布一切的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我们难以用有限的语言去准确地定义和描述它,因为太大又太精微了;“道”变幻莫测,包含一切且无处不在,我们也难以用某种具体的东西来丈量和代替它。

“道”存在于我们所有的已知与未知里,所有的已见和未见里,所有的已有和空无里。

老子的三宝,节俭、仁慈、不敢为天下先,是对生命的保护和保障。人们怀着重视这三个宝的生命态度,也是对自己生活、家庭与工作的保护和保障。

因为有着对生命仁慈的爱,才能够生发起面对一切的勇气和力量;因为有所节制和对界限的尊重,才能被时间和空间允许到达更宽广领域;因为懂得规避风险和退守等待,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和有所成长。

如果没有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慈爱,只剩下勇敢和强制;没有了节制和界限,只剩下欲求和扩张;那么其过程和结果一定是充满阻力和走向失败。

一个对所有生命拥有慈悲和仁爱之心的人,在任何的困难和阻碍当中,最终一定会获得胜利和成功;即便在什么都不做的退守、无为、等待状态里,他的能量也是蓄积和坚固的。这样的生命状态也会得到老天的护佑,这就是“天道”。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解读】

真正善于格斗的武士,并不争强好斗,也不随意彰显自己的武力,更不会主动去攻击别人;真正善于战斗的人,内心是平静、平和的,不会被外界所激怒。

善于战胜敌人的智者,并不与敌人真正交战,而是会运用不战以驱人之兵千里之外的策略;善于用人的智者们,总是把自己的身份地位放在低下的位置。

这就是与人不争的品德,这就是如何借用他人力量的法则,这是与天道相匹配相呼应的最高级别的品德。

一个内在有勇气有力量的人,是平静、平和的。

学习借用一切可借用的力量来辅助自己,学习善于处在居下的、谦下的位置,学习从居下的、谦下的位置支持他人。

正是具备了不与任何相争的内在品德,才能够连结、聚集和运用外在更宽广的整体力量,当然这并不是技巧,而是要怀着辅助万物的仁慈之心,才能够和天道的智慧相应。

用兵有言 :“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 尺 。 ”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解读】

关于用兵作战,古人有这样的至理名言:我方不从自我主观的角度出发,不固持己见,而是从外在客观的角度出发,根据敌对外在的变化去有所应对;在作战时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然后歼灭。

这就是以无我的方式、无主观的方式,顺应外在的形势而有所作为;交手时把自己和对方形成一个整体,把手臂空掉,而不是用手臂打对方;因为无我故无敌,和对方交手,把对方扔出去的时候,要应敌似无敌,没有恐惧,没有挂碍,只是本能地应对;手里拿着兵器,把它视作身体的延伸,和自身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用身体灵活运用兵器,要有用起来就像没有兵器一样的应用自如的感觉。

最大的灾祸与危险莫过于轻视敌人,不光是轻视敌人,轻视任何人事物都会带来麻烦和阻力,甚至灾祸。轻视敌人、轻视外在的任何,都会对自我造成损失,甚至丧失自己的生命。

所以那些抵抗外敌入侵的国家,他们并不是侵略别人,而是为了保卫家园,怀着悲痛之心抵抗外侵,这样的士兵和国家,必然会取得胜利。

不先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去做分析、判断和有所行动,而是要先以客观的姿态去聆听、观察和感知清楚,然后把客观因素和主观能断合为一体,做出决策。

学习退守,学习以退为进,学习被整体的能量引领着前进,而不是着急于自我前进和想要有所作为。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 唯 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 ( p ī ) 褐 ( hè ) 怀玉。

 

【解读】

我所表达的这些言语、留下来的这些文字,都是很简单、很容易就明白的,也很容易去践行。

但是天下的人们都很难明白,或者很难听进去,也不愿意用这些智慧真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实践。

这些语言都是有宇宙万物现象根据的,也都是在表达纲领和宗旨的;对每一件事情的表述,也都是以事实演化规律和大道法则为指导的。

一个人唯有明了自己还有所无知,就可以做到凡事不自以为是、不执我见,就可以超越自我立场,全面地去认知事物,这种状态其实是不自以为自己知道全部。

真正懂得我的人非常稀少,能够按照我所说的原则去为人处事的人更是难能可贵。

所以那些活在“道”中的智者们,外表穿着粗布的衣服,看起来贫穷破烂、平凡无奇,但是内在却像圣洁的宝玉一般高贵。

把自己放在无知的状态里去面对生活,这种无知的状态是知道自己所知有限,怀有对未知开放和敬畏的生命态度,不自以为是。当我们知道和意识到自己所知道的是有限时,就能够先放下自己所知道的,就能够看到和感受到更宽广的全新的生命,能够了解和触碰到更大的整体,如此才到能够更多地去支持和服务生命。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解读】

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不知道却假装自己都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

圣人不会明明不知道还要装作自己知道一切,因为他们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即便是知道一些,也常心怀“还有不知道”的谦虚态度。

一个人只有做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认识到自己所知有限,对一切都心存有未知的空间和容许,不去以点概面,不去自以为是,保持谦虚和开放,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停留在无知却自以为知的病态里。

保持承认未知、接纳未知、学习未知的谦虚态度,是获得生命成长并体验生命完整的必要条件。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解读】

民众不畏惧统治者的威严、不畏惧法律的威严、不畏惧规章制度的威严,反而表现得和谐质朴、遵纪守法、安居乐道,这才是最大的威严所到来,因为大家形成了一致的精神追求和信仰,会自发地调整和管理自己。

治理者不去侵占民众所拥有的土地和财富,不去压制或压迫民众的生活和生气。

只有治理者们不去压制民众,民众们才不会感受到被压迫。

所以那些活在“道”中的治理者们,了解自己也了解生命,从不以自己的成见或一己之见来对待民众百姓。珍爱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却从不觉得自己的生命与生活比任何人高贵,把所有的生命都看作和自己的一样平等。

所以要去掉固持己见、自以为是,去掉觉得比他人优越、比他人高贵这些认知,留存有自知之明、平等对待、自爱爱人这些品质。

制度规定只能够在表面暂时地起到管理作用,这样的作用是有限的;传播和建立一种合乎“道”的、合乎集体需要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会让集体成员学会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管理的自发性良性循环,并且这样的循环是深入的、内在的、稳定的、全面的。当管理者不去压制民众的时候,民众也就不会因为压力而紧张,就会放松自在地生活,也就容易回归安居乐道的生活。

  • 銆婃潹涓涓伴亾寰风粡瑙h銆:銆婇亾寰风粡銆嬬鍏崄鍥涚珷~绗竷鍗佷簩绔
    绛旓細鏁呮姉鍏电浉鍔,鍝鑰呰儨鐭c 銆瑙h銆 鍏充簬鐢ㄥ叺浣滄垬,鍙や汉鏈夎繖鏍风殑鑷崇悊鍚嶈█:鎴戞柟涓嶄粠鑷垜涓昏鐨勮搴﹀嚭鍙,涓嶅浐鎸佸繁瑙,鑰屾槸浠庡鍦ㄥ瑙傜殑瑙掑害鍑哄彂,鏍规嵁鏁屽澶栧湪鐨勫彉鍖栧幓鏈夋墍搴斿;鍦ㄤ綔鎴樻椂浠ラ涓鸿繘,璇辨晫娣卞叆,鐒跺悗姝肩伃銆 杩欏氨鏄互鏃犳垜鐨勬柟寮忋佹棤涓昏鐨勬柟寮,椤哄簲澶栧湪鐨勫舰鍔胯屾湁鎵浣滀负;浜ゆ墜鏃舵妸鑷繁鍜屽鏂瑰舰鎴愪竴涓暣浣,...
  • 銆婃潹涓涓伴亾寰风粡瑙h銆:銆婇亾寰风粡銆嬬浜斿崄浜旂珷~绗叚鍗佷笁绔
    绛旓細椤哄簲浜嬫儏鏈潵鐨勮秼鍔垮幓浣滀负鎴栦笉浣滀负,鑰屼笉鏄嚜宸辫鍘讳汉涓哄湴鍋氫簺浠涔,鍦ㄦ棤涓虹殑鍩虹涔嬩笂鍘讳綔涓,鍦ㄦ棤浜嬬殑鍩虹涔嬩笂鍘诲寰呬簨鎯;鍝佸皾娌℃湁鍛抽亾鐨勫懗閬,鍝佸皾椋熺墿鏈湁鐨勬粙鍛,浣撻獙浜嬬墿鏈潵鐨勬牱瀛愩 闈㈠澶т簨灏忎簨鎴栧鎴栧皯鐨勬姳鎬ㄤ笌鍩嬫,闈㈠鎵寰楁墍鑾峰ぇ灏忓灏戠殑鎶辨ㄤ笌鍩嬫,閮戒互鎺ュ彈瀹圭撼鐨閬撳痉鍝佽川鍘诲洖鎶ャ 瑙e喅鍥伴毦鐨勪簨鎯呬粠鏈瀹规槗...
  • 銆婃潹涓涓伴亾寰风粡涓庡鏃忕郴缁熸帓鍒瑙h銆绗簩閮ㄥ垎 2020涓浗棣栧眾瀹舵帓鍙戝睍宄...
    绛旓細鏉ㄤ竴涓:瀹夐潤鍦板潗涓浼氬効銆 妗堜富澶磋浆鍚戝墠鏂,鐪肩鍦ㄥ墠鏂瑰湴闈㈠拰鑴氬皷涔嬮棿鍓嶅悗娓哥銆備竴娈垫椂闂村悗,鏉ㄤ竴涓拌佸笀鐪嬪悜妗堜富,妗堜富鐪肩鍦ㄦ鍓嶆柟鍜屽湴闈笂涓嬫父绂汇 鏉ㄤ竴涓:鎶婄溂鐫涢棴涓,鍛兼皵,鍚告皵銆傛繁娣卞湴鍛兼皵鍜屽惛姘斻 妗堜富鍦ㄦ潹涓涓拌佸笀鐨勫紩瀵间笅,娣卞懠鍚稿嚑娆″悗,鍛煎惛閫愭笎鎬ヤ績,鐫佸紑鐪肩潧銆 鏉ㄤ竴涓:闂笂鐪肩潧,鍢村紶寮,澶у彛鍦板惛姘斻佸懠姘,鍐...
  • 扩展阅读:《道德经》诵读 ... 吴昊峰道德经的感悟 ... 道德经中孝道的感悟 ... 道德经背诵顺口溜 ... 为什么道德经最可怕 ... 《道德经》图片 ... 德道经和道德经对照 ... 老子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 冯宝成道德经感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