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有多少年历史 汉字有几千年历史,请问拼音有多少年历史

\u6c49\u8bed\u62fc\u97f3\u5df2\u7ecf\u6709\u51e0\u5e74\u7684\u5386\u53f2\u4e86?

\u6c49\u8bed\u62fc\u97f3\uff0c\u662f\u4e2d\u534e\u4eba\u6c11\u5171\u548c\u56fd\u7684\u6c49\u5b57\u6ce8\u97f3\u62c9\u4e01\u5316\u65b9\u6848\uff0c\u4e8e1955\u5e74\u20141957\u5e74\u6587\u5b57\u6539\u9769\u65f6\u88ab\u539f\u4e2d\u56fd\u6587\u5b57\u6539\u9769\u59d4\u5458\u4f1a\uff08\u73b0\u56fd\u5bb6\u8bed\u8a00\u6587\u5b57\u5de5\u4f5c\u59d4\u5458\u4f1a\uff09\u6c49\u8bed\u62fc\u97f3\u65b9\u6848\u59d4\u5458\u4f1a\u7814\u7a76\u5236\u5b9a\u3002\u8be5\u62fc\u97f3\u65b9\u6848\u4e3b\u8981\u7528\u4e8e\u6c49\u8bed\u666e\u901a\u8bdd\u8bfb\u97f3\u7684\u6807\u6ce8\uff0c\u4f5c\u4e3a\u6c49\u5b57\u7684\u4e00\u79cd\u666e\u901a\u8bdd\u97f3\u6807\u3002
1958\u5e742\u670811\u65e5\u7684\u5168\u56fd\u4eba\u6c11\u4ee3\u8868\u5927\u4f1a\u6279\u51c6\u516c\u5e03\u8be5\u65b9\u6848\u3002

\u51e0\u5343\u5e74

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发表44周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 王理嘉

[提要]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三、通过对台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 ,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一、汉语拼音运动与国语和普通话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他后来向清政府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政府。之后,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政府开展起来的。

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

二、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的历史渊源关系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说一说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以及其他拼音设计的继承发展关系。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两个汉字注出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 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 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发表44周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 王理嘉

[提要]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三、通过对台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 ,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一、汉语拼音运动与国语和普通话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他后来向清政府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政府。之后,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政府开展起来的。

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

二、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的历史渊源关系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说一说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以及其他拼音设计的继承发展关系。

解放后的事了吧

很多年了吧?!

  • 涓浗姹夊瓧鎷奸煶鐨勮捣婧愬拰鍘嗗彶?
    绛旓細1949骞达紝鍚寸帀绔犵粰姣涙辰涓滃啓淇★紝鎻愬嚭涓轰簡鏈夋晥鐨勬壂闄ゆ枃鐩诧紝闇瑕佽繀閫熻繘琛屾枃瀛楁敼闈┿傛瘺娉戒笢鎶婁俊鎵瑰缁欓儹娌嫢銆佽寘鐩剧瓑浜虹爺绌讹紝浜1949骞10鏈堟垚绔嬩腑鍥芥枃瀛楁敼闈╁崗浼氾紝鍏朵腑涓椤逛换鍔″氨鏄鐮旂┒姹夎鎷奸煶鏂规銆1954骞达紝涓浗鏂囧瓧鏀归潻鍗忎細鏀逛负鍥藉姟闄㈢洿灞炵殑涓浗鏂囧瓧鏀归潻濮斿憳浼氾紝鍏堕棿鏀跺埌鍚勭姹夎鎷奸煶鏂规1600澶氫釜銆傚ぇ鑷存湁杩欐牱鍑犵褰㈠紡...
  • 鍏充簬鎷奸煶鐨勬潵婧愪笌鍘嗗彶
    绛旓細鍏充簬鎷奸煶鐨勬潵婧愪笌鍘嗗彶濡備笅锛氬湪娓呮湯骞撮棿锛屼腑鍥芥嫾闊虫枃瀛楄繍鍔ㄧ殑鍏堥┍鑰呭崲鎴嗙珷鍏堢敓鍗村彲浠ョО寰椾笂鈥滄嫾闊充箣鐖垛濄傚崲鎴嗙珷鏈変竴鏈功鍙婁竴鐩簡鐒跺垵闃躲嬶紝杩欐槸涓浗浜鸿嚜宸辨嫙璁㈢殑绗竴閮ㄦ嫾闊虫柟妗堝拰绗竴鏈嫾闊虫枃瀛楄鏈鎷奸煶鏄涓崕浜烘皯鍏卞拰鍥界殑姹夊瓧娉ㄩ煶鎷変竵鍖栨柟妗堜簬1955鑷1957骞存枃瀛楁敼闈╂椂琚師涓浗鏂囧瓧鏀归潻濮斿憳浼氾紝鐜板浗瀹惰瑷...
  • 涓浗鎷奸煶鏄浠涔堟椂鍊欏垱閫犲緱?
    绛旓細鍖哄鏂板姞鍧″湪姹夎鏁欏涓噰鐢ㄦ眽璇鎷奸煶銆傜洰褰 1 鍘嗗彶 2 姹夎鎷奸煶鏂规 3 璇煶 3.1 澹版瘝 3.2 闊垫瘝 3.3 澹拌皟 4 浣滅敤 5 姹夎鎷奸煶鍖 鍘嗗彶 姹夎鎷奸煶鏂规鏈鏃╁彲浠ヨ拷婧埌1906骞存湵鏂囩唺鐨勩婃睙鑻忔柊瀛楁瘝銆嬪拰1908骞村垬瀛熸壃鐨勩婁腑 鍥介煶鏍囧瓧涔︺嬶紝杩樻湁1926骞寸殑鍥借缃楅┈瀛楀拰1931骞寸殑鎷変竵鍖栦腑鍥藉瓧銆傛墍鏈夎繖浜涙眽瀛楁媺 ...
  • 鎴戜滑涓庢眽璇鎷奸煶鐩镐即澶氬皯骞?
    绛旓細60骞村墠鐨勪粖澶╋紝鍏ㄥ浗浜烘皯浠h〃澶т細閫氳繃骞堕甯冧簡銆婃眽璇鎷奸煶鏂规銆嬨傝繖鏄腑鍥鍘嗗彶涓婄涓涓敱鍥藉棰佸竷鐨勬媺涓佸瓧姣嶆敞闊虫柟妗堬紝涓烘柊涓浗鐨勬枃鍖栧缓璁惧瀹氫簡閲嶈鍩虹銆傛鍚庯紝闅忕潃璇枃鐜颁唬鍖栫殑涓绯诲垪鏀跨瓥锛屼腑鍥界殑璇█鏂囧瓧鐪熸璧颁笂浜嗏滆鍚岄煶鈥濈殑閬撹矾銆60骞存潵锛屾垜鍥界殑鏂囩洸鐜囦粠鏂颁腑鍥芥垚绔嬩箣鍒濈殑80%涓嬮檷鍒4.08%锛屾櫘閫氳瘽...
  • 鎷奸煶鏄浠涔堟椂鍊欏彂鏄庣殑,涓庤嫳鏂囧瓧姣嶆湁浠涔堝叧绯?
    绛旓細涓浗鍘嗗彶涓婃渶鍒濈殑鎷奸煶鏄15涓栫邯鏃舵湡琚竴涓鍥戒紶鏁欏+鍙戞槑鐨勶紝鐜颁唬浣跨敤鐨勬嫾闊冲垯鏄1955~1957骞村埗瀹氱殑锛屾嫾闊冲氨鏄湪鑻辨枃瀛楁瘝鐨勫熀纭涓婂垱寤虹殑銆傛渶鍒濈殑鏃跺欐嫾闊虫槸涓浣嶅湪涓浗鐢熸椿浜嗗緢澶氬勾鐨勪紶鏁欏+锛屼负浜嗘柟渚胯嚜宸辩殑鏈嬪弸瀛︿範涓枃锛岃屽垱寤虹殑銆傞偅涓椂鍊欎腑鍥芥墍浣跨敤鐨勮繕鏄箒鏉傜殑绻佷綋瀛楋紝鐜颁唬鐨勭畝浣撳瓧鏄笘鐣屽叕璁ょ殑鏈闅惧...
  • 鎷奸煶鏄鎬庝箞浜х敓鐨?
    绛旓細鍞愪唬瀹堟俯鍦ㄥ垎鏋愭眽璇0姣嶉煹姣嶅拰澹拌皟鐨勫熀纭涓,鍒跺畾浜嗘弿杩版眽瀛楄闊崇殑涓夊崄鍏瓧姣,璇存槑褰撴椂鎴戝浗鐨勮闊冲垎鏋愬凡缁忚揪鍒板緢楂樼殑姘村钩,鍙儨浠栫敤姹夊瓧鏉ヨ〃绀鸿繖浜涘0姣嶅拰闊垫瘝,鍥犳,杩欐牱鐨勫瓧姣嶆病鏈夎繘涓姝ュ彂灞曟垚鎷奸煶鏂囧瓧銆 500骞村墠鎴戝浗閮ㄥ垎绌嗘柉鏋楀皯鏁版皯鏃忎腑鏇剧粡浣跨敤鈥滃皬缁忊濇枃瀛,杩欑鏂囧瓧鏄竴绉嶉樋鎷変集鏂囧瓧銆傜敤闃挎媺浼瓧姣嶆潵鎷煎啓姹夎,姣斿攼浠e畧娓╃敤...
  • 姹夎鎷奸煶鏄鎬庢牱璧锋簮鐨,鏈変粈涔堝彂灞鍘嗗彶鍛?
    绛旓細姹夎鎷奸煶鏄涓绉嶈緟鍔╂眽瀛楄闊崇殑宸ュ叿銆1933骞达紝鎷変竵鍖栨柊鏂囧瓧浠嬬粛鍒板浗鍐呫1934骞8鏈堬紝涓婃捣鎴愮珛浜嗏滀腑鏂囨媺涓佸寲鐮旂┒浼氣濓紝鍑虹増浠嬬粛鎷変竵鍖栨柊鏂囧瓧鐨勪功绫嶃傛帴鐫锛屽湪鍖楁柟鍜屽崡鏂圭殑涓浜涘ぇ鍩庡競閮藉厛鍚庢垚绔嬩簡鎷変竵鍖栨柊鏂囧瓧鍥綋锛岀敋鑷冲湪娴峰鍗庝汉涓篃鎴愮珛浜嗚繖鏍风殑鎷変竵鍖栨柊鏂囧瓧鍥綋锛屾嵁缁熻锛屼粠1934骞村埌1955骞翠簩鍗佷竴骞翠腑锛...
  • 鎷奸煶鍘嗗彶
    绛旓細鎴戝浗鍙や唬姹夊瓧璇婚煶澶у閲囩敤鈥滀袱瀛楃浉鍒団濈殑璇婚煶鏂规硶锛屽鈥滀笢鈥濓紙閮界鍒囷級銆傝繖涓柟娉曞お绻佺悙锛屼笉鏄撹鍑嗐傚叕鍏1610骞达紝娉曞浗鏈変釜浼犳暀澹彨閲戝凹鏍艰幈鏉ュ埌浜嗕腑鍥斤紝浠栨槸涓腑鍥介氥備粬鍦1626骞村啓浜嗕竴鏈婅タ涓剴鑰崇洰璧勩嬬殑涔︿腑锛岄娆″噯纭湴鐢ㄦ媺涓鎷奸煶瀛楁瘝璁板綍浜嗘眽瀛楃殑璇婚煶銆備粬鍦ㄤ腑鍥芥湡闂寸粨璇嗕簡闊╀簯銆佺帇寰佺瓑浜猴紝骞跺湪...
  • 姹夎鎷奸煶鏄浣曟椂瀹炶鎺ㄥ箍鐨
    绛旓細銆婃眽璇嫾闊虫柟妗堛嬫槸鎷煎啓瑙勮寖鍖栨櫘閫氳瘽鐨勪竴濂楁嫾闊冲瓧姣嶅拰鎷煎啓鏂瑰紡锛屾槸涓崕浜烘皯鍏卞拰鍥界殑娉曞畾鎷奸煶鏂规銆傝繖鏂规鍚稿彇浜嗕互寰鍚勭鎷変竵瀛楁瘝寮忔嫾闊虫柟妗堬紝鐗瑰埆鏄浗璇綏椹瓧鍜屾媺涓佸寲鏂版枃瀛楁嫾闊虫柟妗堢殑浼樼偣锛屽畠鏄垜鍥戒笁鐧惧骞存嫾闊瀛楁瘝杩愬姩鐨勭粨鏅讹紝鏄鍏崄骞存潵涓浗浜烘皯鍒涢犳嫾闊虫柟妗堢粡楠岀殑鎬荤粨锛屾瘮浠讳綍鍘嗗彶涓婁竴涓媺涓佸瓧姣嶅紡鐨勬嫾闊...
  • 扩展阅读:26个汉语拼音正确读法 ... 拼音的由来太可怕了 ... 一年级学拼音全部 ... 拼音的起源和发展 ... 26个拼音四线三格 ... 中国汉语拼音创始人 ... 拼音起源与历史 ... 中国汉语拼音起源 ... 一年级拼音跟读完整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