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办公文秘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
  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
  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3.简介作者。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太原人。
  设计意图:
  简介《三国演义》,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理清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了解起因、经过、结果。
  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故事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简介“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
  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
  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⑧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
  ⑨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⑩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采用读、思、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2.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3.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请默读课文3~5自然段,把书上有关句子标出来。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相机指导。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启发学生自由读这段话,从“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鲁肃十分诚信、顾全大局、对诸葛亮赞赏与默默支持。从“果然”一词也能够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
  5.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
  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读课文6~9自然段,标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有关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
  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这又说明了什么?
  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从“大雾漫天”你了解到什么?
  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
  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
  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
  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
  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4.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小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2.作业: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草船借箭》教案

  • 鍒樺寰楁眽涓О鐜嬬殑濂借瘝濂藉彞姹囨50鍙
    绛旓細鑽夎埞鍊熺,濡欑畻绁炴満銆傚阀鍊熶笢椋,鐏儳璧ゅ銆傜┖鍩庡璁,鍖栭櫓涓哄し銆備竷鎿掍竷绾,鏈夎儐鏈夎瘑銆傚叚鍑虹灞,鐭㈠織涓嶇Щ銆傛枃闊鐣,缁忓ぉ绾湴銆傝嫤蹇冪粡钀,涓嶉仐浣欏姏銆備簨蹇呰含浜,鏃ョ悊涓囨満銆傚嚭甯堟湭鎹,绉姵鎴愮柧銆傞灎韬敖鐦,姝昏屽悗宸层傚悗缁ф棤浜,姝ゆ仺浣曞強銆傛鍦e叧缇,涔夎杽浜戝ぉ銆傝丹鑳嗗繝蹇,澶╀汉鍏遍壌銆傛鍥粨涔,鐩歌鎭ㄦ櫄銆傚悓鐢熷叡姝,鎶...
  • 扩展阅读:《草船借箭》名师教案 ... 草船借箭无生试讲教案 ...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设计 ...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 ... 草船借箭的教案1-2课时 ...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 ... 五年级草船借箭教案 ...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 ... 草船借箭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