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叶出名的诗句

1.关于“端午节”的著名诗句有哪些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7.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9.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的多个名称叫法: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2.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端午节古诗有哪些,有名端午节古诗

1、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3、南乡子·端午

宋代: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4、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5、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哪位知道清朝端午节著名的诗句我急需

节令门 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自古便有食粽、饮雄黄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4.艾叶送真情,端午寄相思的好句子

1、粽子飘香艾草芳,龙舟争渡闹春江。

喝雄黄,佩香囊,欢声笑语迎端阳;风轻扬,福满堂,幸福生活万年长。端午节,愿你自在悠闲,合家安康! 2、天苍苍,野茫茫,暴富的希望太渺茫;水弯弯,路长长,没钱的日子太漫长;楼高高,人忙忙,今夜相约抢银行。

接头暗号:端午已至,提“钱”快乐! 3、层层粽叶层层情,一层一层送予你:一层送你身体健,二层送你事业顺,三层送你生活美,四层送你爱情甜,五层送你财源丰,六层送你家和美…端午快乐! 4、节日未到,短信先到。愿粽叶的清香,给你带来幸运与平安。

愿粽子的香甜,给你带来甜蜜与吉祥。愿你品尝出粽子里深深地情谊,端午节快乐! 5、香香的粽子是思念,青青的粽叶表惦念,粘粘的糯米是挂念,红红的大枣表想念,端午节到了,朋友你还好吗,愿你一切如意,万事顺利,端午节快乐。

6、端午节送你一个开心粽,带着我的祝福;送你一个幸福粽,映着我的问候;送你一个甜蜜,浸透我的关怀;送你一条端午短信,传递我的祝愿,祝端午节快乐。 7、白天的思念,夜里的失眠,全是因为远方的你。

端午节快到了,我对你很是想念,心中默默的祝福你: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8、每当一个节日来临,我总是第一个想起你,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样,遥望着远方,思念自己牵挂的人。端午节到了,让我为你送上一份祝福! 9、某公司端午节时给每个外籍员工发了粽子,第二天有个老外很感谢地说:你们发的点心很好吃,谢谢,就是外面的生菜有点硬。

端午节快乐! 10、咬你一口,清香依旧,咬你两口,全身自由,咬你三口,幸福永久,咬你四口,完了,我想你想的太投入吃粽子咬到了手。嘿嘿!端午节快乐哦! 11、五月五,是端阳,民俗节日不能忘;荡起浆,推开浪,龙舟下水喜洋洋;艾草青,粽米香,快乐祝福冠群芳;戴香包,喝雄黄,驱邪防病保健康。

端午快乐! 12、五月五,来端“五”:端起快乐,把烦恼瞄准;端起信心,把失落枪毙;端起好运,把霉运干掉;端起友情,把寂寞打倒;端起祝福,让温馨围绕!端午节快乐。 13、粽子飘香端午到,五彩香囊身边挂,驱邪避灾福相伴,敬上一杯雄黄酒,宾朋举杯迎端阳,龙舟赛出情悠扬,一年更比一年强,生活美妙更辉煌,愿你端午快乐,幸福万年长! 14、端午节,为你包一个甜蜜的粽子,裹着我真心的祝福,愿你健康平安;为你做一个美丽的香囊,织着我深情的祝愿,愿你快乐幸福。

祝你端午节愉快! 15、舀一勺好运米,采两片大棕叶,包一个甜的粽子,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里面装的是我给我你满满的祝福和好运送给你,愿端午节快乐。 16、粽子绿外套,内装七彩馅,香甜鲜咸辣,五味任你选。

肉香品幸福,枣甜尝快乐,海鲜细品味,咸是百味王。生活多色彩,乐趣其中藏。

祝你端午节快乐。

5.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 • 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6.谁能给我一点古代文学常识和有名的诗句

描写春的古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描写夏天的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15、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17、唐·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7.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和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屈原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传说是为了避免很重的大鱼吞噬大夫屈原的身体。

饮雄黄酒: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

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

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8.古代最著名的诗是哪一首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 原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德宗贞元初年,博陵才子崔护科举落第,便在长安找个住处继续攻读。清明节的一天,崔护去城南领略大自然的景色。

在一户农家小院前想讨碗水喝,农家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端来一碗水,崔护被姑娘的美貌深深打动了,不禁产生了爱慕之情。 第二年清明节的一天,他又来到这个农家前,但大门上了锁,于是他在院门上写下了这首诗留给姑娘。

这首诗中,诗人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无限怅惘。



  • 鑹鐨勮瘲鍙
    绛旓細1锕戙婂張瀵勫緪寰勭晥鍚忛儴銆嬪勾浠: 瀹 浣滆: 鍒橀换 鍏冮槼璇忓ⅷ鍔ㄥぉ闇烇紝鍠滃埌涓滈兘澶勫+瀹躲備笘璺嚑骞存粙鑹捐崏锛岄亾灞变粖鏃ヨ仛姊呰姳銆備綔鑸熸祹鍥界湅鍟嗗倕锛岄崐鐭宠ˉ澶╄繃濂冲ú銆傜弽閲嶈璐ゆ壎澶ч亾锛屽0鍚嶆瘚浣垮悗浜哄棢銆2锕戙婂瞾鍐嚦鍞愭潙鍧熷北鎵澗銆嬪勾浠: 瀹 浣滆: 鍗畻姝 蹇嗘様鍏ユ灞憋紝棣栧鎺ユ槬瀛c傝胺楦熸鍤樺槫锛岃姮鑺冲挨濡╁獨銆傞潚闈...
  • 鍐欒壘鐨勮瘲鍙
    绛旓細1锛庡悕鍖诲瓩鎬濋倛鎻愬嚭锛氣鑻ヨ瀹夛紝涓夐噷甯镐笉骞鈥濄2锛庛婂尰瀛﹀叆闂ㄣ嬭鈥鑽箣涓嶅強锛岄拡涔嬩笉鍒帮紝蹇呴』鐏镐箣銆傗3锛庛婂悕鍖诲埆褰曘嬭浇鈥鑹惧彾鑻︺佸井娓╋紝鏃犳瘨锛屼富鐏哥櫨鐥銆傗4锛庝竴鐐风潃鑲ょ柤鐥涘嵆姝紝涓娆℃柦鐏告矇鐤寸珛闄ゃ5锛庡お鍖荤鏉愬湪銆婃墎楣婂績涔︺嬩腑浜戯細鈥滃か浜轰箣鐪熷厓涔冧竴韬箣涓诲锛岀湡姘斿.鍒欎汉寮猴紝鐪熸皵寮卞垯浜虹梾...
  • 鍏充簬鑹捐崏鐨勫彜璇鍚嶅彞
    绛旓細绔槼鑹惧彾濡傛棗鎷涚櫨绂,鍗堟棩鑿栬挷浼煎墤鏂╁崈濡銆 鐩涗笘鏈棤閭,瀵板畤闀挎槶澶╁瓙闀;寰烽棬鍘熸湁搴,绔槼浜﹂晣璧ょ伒绗︺ 鑳滃湴绾腑澶,璞″彇鐧借姵鍗犳眹鍚;缈旈绗︽鍗,钖版潵寮曠鎶ュ钩瀹銆 3.鎻忓啓鑹捐崏鐨勮瘲鍙 绂借櫕鍗佷簩绔(鐧藉眳鏄)鐕曡繚鎴婂繁楣婇伩宀,鍏逛簨鍥犱綍缇芥棌鐭?鐤戞湁鍑ょ帇棰侀笩鍘,涓鏃朵竴鏃ヤ笉鍙傚樊銆 [涓嶇煡鍏剁劧涔熴傜嚂琛旀偿甯搁伩鎴婂繁...
  • 鑹惧彾绔崍璇楀彞
    绛旓細鑹惧彾绔崍璇楀彞濡備笅锛1銆佸疁娆㈣仛銆傜划绛垫瓕鑸炪傚瞾宀侀叕绔崍銆傚紶瀛濈ゥ銆婄偣缁涘攪銆嬨2銆灏忓洟鍐版蹈鐮傜硸瑁癸紝鏈夐忔槑瑙掓嘲鏉惧効鍜銆傚紶鏉ャ婄鍗堛嬨3銆鍏ヨ杞婚涓嶇牬灏橈紝鐜夌蔼鐘澹侀唹浣宠景銆傝嫃杞笺婃担婧矙绔崍銆嬨4銆绮藉洟妗冩煶锛岀泩闂ㄥ叡楗紝鎶婅憶钂层佹棆鍒讳釜浜轰汉銆傜Е瑙傘婄鍗堛嬨5銆佺步鍥㈡鏌筹紝鐩堥棬鍏遍ギ锛屾妸钁涜挷銆佹棆鍒讳釜浜轰汉銆
  • 鏈夊叧鎸傝彇钂插拰鑹惧彾鐨勮瘲鍙?
    绛旓細涓锛氬彜椋(闄嗘父)鏈ㄧ敓铏芥嫳鎶婏紝椴滀笉鍥版枾鏂ゃ傛灟鏈戒害鍙叏锛屽張浠ヨ姉鏁呯剼銆傚槈绂剧粓閵鑹锛屽矀鐙崏瑙佽樸傛鐞嗚宸茬啛锛岃褰撳皧鎵闂汇備簩锛氬北鎴(闄嗘父)鍥涚邯绉诲鍓℃洸鍌嶏紝鑷尐鐢熻崏浣滃北鎴裤傚瘨渚靛鑹剧煡闇滈噸锛岃閬嶅ぉ娑姊﹂暱銆傛垝濠㈡棤鍔充簨閽楁辰锛岃濂寸浉鐜囪ˉ闄傚銆傛棤琛e凡鍏嶈背浜哄徆锛屾暟绠旀槬铓曞瞾鏈夊父銆
  • 鎮犳偁鑹捐崏棣鐨勮瘲鍙
    绛旓細涔欏嵂閲嶄簲璇 瀹.闄嗘父 閲嶄簲灞辨潙濂斤紝姒磋姳蹇藉凡绻併傜步鍖呭垎涓ら锛岃壘鏉熻憲鍗卞啝銆傛棫淇楁柟鍌ㄨ嵂锛岀靖韬害鐐逛腹銆傛棩鏂滃惥浜嬫瘯锛屼竴绗戝悜鏉洏銆傝瘧鏂 绔崍鑺傚埌浜嗭紝鐏孩鐨勭煶姒磋姳寮婊″北鏉戙備汉鍚冧簡涓ゅ彧瑙掔殑绮藉瓙锛岄珮鍐犱笂鎻掔潃鑹捐捒銆傚張蹇欑潃鍌ㄨ嵂銆侀厤鑽柟锛屼负鐨勬槸杩欎竴骞磋兘骞冲畨鏃犵梾銆傚繖瀹屼簡杩欎簺锛屽凡鏄お闃宠タ鏂滄椂鍒嗭紝...
  • 鍏充簬鑹惧彾鍑哄悕鐨勮瘲鍙
    绛旓細銆婁箼鍗噸浜旇瘲銆 銆愬畫銆戦檰娓 閲嶄簲灞辨潙濂,姒磋姳蹇藉凡绻併 绮藉寘鍒嗕袱楂,鑹炬潫钁楀嵄鍐犮 鏃т織鏂瑰偍鑽,缇歌函浜︾偣涓广 鏃ユ枩鍚句簨姣,涓绗戝悜鏉洏銆 銆婄闃抽噰鎾枫 銆愬畫銆戣鏂囬 鐜夌步琚鍗冭埜绔,鑹惧彾榛勯厭鍙┍閭 楠戠埗绋氬瓙棣欏泭浣,绮変繌濯冲鎶婃櫙鎾枫 銆婂凡閰夌鍗堛 銆愬厓銆戣礉鐞 椋庨洦绔槼鐢熸櫐鍐,姹ㄧ綏鏃犲鍚婅嫳鐏点 娴锋Υ鑺...
  • 鏈鍏充簬鑹捐崏鐨勮瘲鍙
    绛旓細鍏充簬鑹捐崏鐨勮瘲: 涓冨緥 绔崍 (鍞)娈峰哀钘 灏戝勾浣宠妭鍊嶅鎯,鑰佸幓璋佺煡鎰熸叏鐢; 涓嶆晥鑹剧瓒嬩範淇,浣嗙钂查厭璇濆崌骞炽 楝撲笣鏃ユ棩娣荤櫧澶,姒撮敠骞村勾鐓х溂鏄; 鍗冭浇璐ゆ剼鍚岀灛鎭,鍑犱汉婀病鍑犲瀭鍚 杩樻湁浜涙暎纰庣殑鍙ュ瓙鍜屽鑱: 闂ㄩ珮鏃犵榻愬叕瀛,娴烽様闅惧妤氬ぇ澶 鑿栬挷椹辨伓杩庡枩搴,鑹惧彾閬块偑淇濆钩瀹銆 钂插墤鍐插ぉ鐨囨枟瑙,鑹炬棗鎷傚湴绁為鎯...
  • 璇楄瘝閲屽寘鍚滆壘鈥鐨勮瘲鍙鏈夊摢浜?
    绛旓細寤夊畧韫戦珮韪傚ぉ鏅撴墠鍒嗗埞锛岄浼犳灏介挓銆傚煄涓綊璺繙锛屾箹涓婄ⅶ灞遍噸銆傛按鐓у崈鑺辩晫锛屼簯寮涓冨彾宄般傚瘨鑺宠壘缁舵弧锛岀┖缈犵櫧绾舵祿銆傞搁煹鐭ラ毦缁э紝浣虫父鎭ㄤ笉閫備粛闂绘姎绂呯煶锛屼负鎴戜箙浠庡銆傘婄梾涓瘲鍗佷簲棣•缃㈢伕銆 鐧藉眳鏄 鐥呰韩浣涜灏嗕綍鍠伙紝鍙樼伃椤昏嚲宀備笉闂汇傝帿閬e噣鍚嶇煡鎴戠瑧锛屼紤灏嗙伀鑹剧伕娴簯 ...
  • 涓庤壘瀛鏈夊叧鐨勮瘲鍙
    绛旓細1. 鍏充簬鑹瀛鐨勮瘲鍙 鍏充簬鑹惧瓧鐨勮瘲鍙 1.鍚湁鑹惧瓧鐨勫彜璇楄瘝 璁稿簲榫 鑹句汉鏆ㄦ鍗,濂氱敤鏇存偓闂ㄣ 銆愯吹濡冨悎绔崍甯栧瓙 鍏朵簩銆 鍛ㄥ繀澶 鑹惧彾鍙屼汉宸,鑿栬姳涔濊妭鑽c 銆愮鍗堝笘瀛 鍏朵竴 澶笂鐨囧悗闃(涔鹃亾涓冨勾)銆 鑹鹃寮犵唬鎴,鑿伴粛绨囬噾鐩樸 銆愮鍗堝笘瀛 鍏朵竴 澶笂鐨囧笣闃(娣崇啓浜斿勾)銆 椤瑰畨涓 鑹惧彾缈荤炕鐧,姒磋姳鍙犲彔绾 銆...
  • 扩展阅读:艾草的经典语句 ... 赞美艾草的诗 ... 端午节经典佳句 ... 赞美艾草的经典语录 ... 古代赞美艾草的优美诗句 ... 赞美艾草的好诗句 ... 艾草文案短句干净 ... 艾叶飘香的优美句子 ... 赞美艾灸的七言绝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