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是怎样为济南冬天作画的?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个强烈的对比:“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对比,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又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像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C,所以隆冬季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天倍感亲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三)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四)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多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应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 鑰佽垗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嬩腑鎵炬瘮鍠诲彞涓ゅ彞骞惰鍑轰綔鐢
    绛旓細浣滅敤锛氬北灏栨槸灞辩殑鏈楂橀儴浣嶏紝瀹冨拰钃濆ぉ鐩告帴锛屾墍浠ュ啓瀹冧滑鐨勮壊褰╋紝鈥滈暥鈥濈殑鎰忔濇槸鎶婄墿浣撳祵鍏ュ彟涓鐗╀綋鍐呮垨鍥村湪鍙︿竴鐗╀綋鐨勮竟缂橈紝杩欓噷鐨勨滈暥鈥濆舰璞″湴鍐欏嚭浜嗙櫧鑹茬殑灞卞皷杩炴帴鐫钃濆ぉ锛屽氨鍍忔槸涓閬撻摱杈瑰洿鍦ㄨ摑澶╄竟缂樼殑鏅銆2銆佲滃彜鑰佺殑娴庡崡锛屽煄閲岄偅涔堢嫮绐勶紝鍩庡鍙堥偅涔堝鏁烇紝灞卞潯涓婂崸鐫浜涘皬鏉戝簞锛屽皬鏉戝簞鐨勬埧椤朵笂...
  • 鑰佽垗鍦ㄣ婃祹鍗楃殑鍐ぉ銆嬭繖绡囨枃绔犱腑鏄庢牱涓烘祹鍗楀啲澶╀綔鐢荤殑?
    绛旓細鑰佽垗鍏堢敓浠モ滃浜庝竴涓湪鍖楀钩浣忔儻鐨勪汉,鍍忔垜,鍐ぉ瑕佹槸涓嶅埉椋,渚胯寰楁槸濂囪抗鈥濆紩鍙戣鑰呯殑鎯冲儚,璁╄鑰呰剳娴蜂腑娴幇鍑轰竴骞呮湐椋庢掑彿銆佸ぉ瀵掑湴鏍楃殑钀ф潯鐢婚潰,鐢ㄨ繖骞呯敾闈腑鐨勨滃瘨鈥濊壊琛墭娴庡崡鍐ぉ鐨鈥滄殩鈥濊壊;鍙堜互鈥滃浜庝竴涓垰鐢变鸡鏁﹀洖鏉ョ殑浜,鍍忔垜,鍐ぉ瑕佽兘鐪嬪緱瑙佹棩鍏,渚胯寰楁槸鎬簨鈥濊皟鍔ㄨ鑰呯殑鎯冲儚,浣胯鑰呬豢浣涚湅鍒颁簡涓骞...
  • 鑰佽垗鍦璇炬枃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嬩腑琛ㄨ揪浠涔堟牱鐨勬儏鎰
    绛旓細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璇ユ枃琛ㄨ揪浜嗗娴庡崡鐗规湁鐨勫啲鏅殑鍠滅埍鍜岃禐缇庛傞氳繃瀵娴庡崡鍐ぉ鍦烘櫙鐨勬弿杩帮紝鍏呭垎浣撶幇浜嗕綔鑰呭娴庡崡鐨勫啲澶╃殑鍠滅埍涔嬫儏锛屽娴庡崡杩欏骇鍩庡競鐨勭儹鐖变箣鎯咃紝浠ュ強浣滆呯儹鐖卞ぇ鑷劧锛岀儹鐖辩敓娲伙紝鐑埍鐢熷懡鐨勭敓娲绘儏鎿嶃備綔鑰呭鐢ㄦ俯鎯呯殑鎰忚薄鏉ユ弿缁樻祹鍗楀啲澶╂俯鏅翠箣鏅紝钀ラ犲嚭涓绉嶆俯濠夌殑鏁翠綋鎬ц鎰熴鏂囩珷涓嶆儨绗斿ⅷ鍐欐櫙锛屽疄...
  • 鑰佽垗鍏堢敓鐨勪綔鍝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嬩腑,鎻忓啓鍐ぉ鐨勫彞瀛愭湁鍝簺?
    绛旓細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锛屼綔鑰呬互杞诲揩銆佽嚜鐒剁殑绗旇皟鎻忕粯浜嗕竴鍧鍐ぉ閲鐨勫疂鍦帮紝钀ラ犲嚭涓绉嶆俯濠夌殑鏁翠綋鎬ц鎰燂紝琛ㄨ揪浜嗗娴庡崡鐗规湁鐨勫啲鏅殑鍠滅埍鍜岃禐缇庛備綔鑰呯畝浠嬶細鑰佽垗锛1899-1966锛夛紝灏忚瀹讹紝鎴忓墽浣滃锛屼唬琛ㄤ綔鏈夐暱绡囧皬璇淬婄尗鍩庤銆嬨併婄濠氥嬨併婇獑椹肩ゥ瀛愩嬶紝涓瘒灏忚銆婃湀鐗欏効銆嬨併婃垜杩欎竴杈堝瓙銆嬶紝鐭瘒灏忚銆婂井绁炪嬨併...
  • 鑰佽垗鍐欑殑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嬩腑,鈥滃北灏栧叏鐧戒簡,缁欒摑澶╅暥涓婁竴閬撻摱杈广傗濊繖鍙...
    绛旓細鈥滈暥鈥濆瓧鏈剰鏄妸鐗╀綋宓屽叆鍙︿竴鐗╀綋鍐呴儴鎴栦緷闄勫湪鍙︿竴鐗╀綋鍛ㄨ竟锛屽啓鍑轰簡灏忓北鍜岃摑澶╄嚜鐒惰瀺鍚堢殑鏅壊锛屽氨濂藉儚鏄北灏栥佸皬闆湁鎰忎负涔嬶紝鑰屼笖濂藉儚鏄阀鍖犵殑濡欐墜锛岀粰浜虹暀涓嬫兂璞$殑绌洪棿銆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鏄竴绡囧厖婊¤瘲鎯呯敾鎰忕殑鏁f枃锛鑰佽垗鍦鑻卞浗璁插鍏勾涔嬩箙锛岃嫳鍥界殑闆炬皵缁欎粬鐣欎笅娣卞埢鐨勫嵃璞★紝杩樺幓浜嗚タ鍗楀湴鍖猴紝鍥犳鏉ュ埌琚...
  • 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鐨勪富瑕佸唴瀹
    绛旓細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杩欑瘒鏂囩珷锛岄氳繃瀵娴庡崡鍐ぉ鍦烘櫙鍜岀壒鐐圭殑鎻忚堪锛屽啓浜嗘祹鍗楃殑闆紝灞憋紝鍩庯紝姘淬傚厖鍒嗕綋鐜颁簡浣滆呭娴庡崡鐨勫啲澶╃殑鍠滅埍涔嬫儏锛屽娴庡崡杩欏骇鍩庡競鐨勭儹鐖变箣鎯咃紝浠ュ強浣滆呯儹鐖卞ぇ鑷劧锛岀儹鐖辩敓娲伙紝鐑埍鐢熷懡鐨勭敓娲绘儏鎿嶃傝繖鏄竴绡囧厖婊¤瘲鎯呯敾鎰忕殑鏁f枃锛鑰佽垗鍏堢敓鍦ㄨ嫳鍥借瀛﹀叚骞翠箣涔咃紝鑻卞浗鐨勯浘姘旂粰浠栫暀涓...
  • 鍦鑰佽垗鐨勩婃祹鍗楃殑鍐ぉ銆嬩腑,涓轰粈涔堣娴庡崡鏄釜鈥滅悊鎯崇殑澧冪晫鈥? 蹇偣!濂...
    绛旓細鑰佽垗鍦鍐欏北姘翠箣鍓嶏紝鐢ㄦ嫙浜虹殑鎵嬫硶鐑樻墭鍑轰竴涓滄殩鍜屽畨閫傗濈殑鈥滅悊鎯崇殑澧冪晫鈥濓紝缁欎汉浠娴庡崡鍐ぉ鐨勪富浣撴劅瑙夛紝灏忔憞绡瘮鍠昏繖涓鍦堝皬灞憋紝浣滅敤鏄獊鍑烘祹鍗楀湴褰㈢殑鐗圭偣銆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鏄竴绡囧厖婊¤瘲鎯呯敾鎰忕殑鏁f枃锛岃佽垗鍦ㄨ嫳鍥借瀛﹀叚骞翠箣涔咃紝鑻卞浗鐨勯浘姘旂粰浠栫暀涓嬫繁鍒荤殑鍗拌薄锛岃繕鍘讳簡瑗垮崡鍦板尯锛屽洜姝ゆ潵鍒拌瑾変负鈥滄硥鍩庘濈殑...
  • 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鈥滆鑻ュ崟鍗曟槸鏈夐槼鍏,閭d篃绠椾笉浜嗗嚭濂囥傗濊繖鍙ヨ瘽璧蜂粈涔堜綔 ...
    绛旓細"璁捐嫢鍗曞崟鏄湁闃冲厜锛岄偅涔熺畻涓嶄簡鍑哄"鏄繃娓″彞锛屽湪鏂囦腑璧锋壙涓婂惎涓嬬殑浣滅敤銆傛壙鎺ヤ笂鏂囨俯鎯呯殑澶╂皵锛屽紩璧蜂笅鏂囬槼鍏夌缃╀笅鐨勫北銆鑰佽垗鍦鑻卞浗璁插鍏勾涔嬩箙锛岃嫳鍥界殑闆炬皵缁欎粬鐣欎笅娣卞埢鐨勫嵃璞★紝杩樺幓浜嗚タ鍗楀湴鍖猴紝鍥犳鏉ュ埌琚獕涓衡滄硥鍩庘濈殑灞变笢鐪佷細娴庡崡鍚庯紝鎰熷彈闈炲父寮虹儓銆傛爣棰樷娴庡崡鐨勫啲澶鈥濓紝绠娲侀槓鏄庝簡鍦扮偣锛岃妭浠...
  • 浣滆呮槸浠庨偅鍑犱釜鏂归潰鎻忓啓娴庡崡鐨勫啲澶?
    绛旓細閭g偣钖勯洩濂藉儚蹇界劧瀹充簡缇烇紝寰井闇插嚭鐐圭矇鑹层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嬭繖绡囨枃绔锛岄氳繃瀵娴庡崡鍐ぉ鍦烘櫙鐨勬弿杩帮紝鍏呭垎浣撶幇浜嗕綔鑰呭娴庡崡鐨勫啲澶╃殑鍠滅埍涔嬫儏锛屽娴庡崡杩欏骇鍩庡競鐨勭儹鐖变箣鎯咃紝浠ュ強浣滆呯儹鐖卞ぇ鑷劧锛岀儹鐖辩敓娲伙紝鐑埍鐢熷懡鐨勭敓娲绘儏鎿嶃傛墸浣忔祹鍗楀啲澶┾滄俯鏅粹濈殑鐗圭偣锛岀敱閲屽線澶栵紝鐢卞北鍒版按鎻忓啓鏅墿銆
  • 銆婃祹鍗楃殑鍐ぉ銆嬩腑,璁捐嫢,绉姘,璐搫,婢勬竻,绌虹伒鐨勬剰鎬濇槸浠涔,鏈枃涓昏浠庡摢...
    绛旓細1銆佽鑻ワ細鐘瑰锛涘氨鍍忋2銆佺姘旓細鐏电涔嬫皵锛涚簿缇庨泤鑷淬3銆佽串钃勶細鏄偍瀛橈紝绉仛锛屾寚鍌ㄥ瓨鐨勭墿鍝侊紝鎶婅妭绾︿笅鏉ユ垨鏆傛椂涓嶇敤鐨勯挶瀛樿捣鏉ャ4銆佹緞娓咃細婢勬竻锛 澶氶煶璇嶏紝鎸囨潅璐ㄦ矇娣锛屾恫浣撳彉娓咃紱褰㈠姘存竻鑰岄忔槑銆5銆佺┖鐏碉細娓呭噣鑰屽張鐏垫皵銆傛湰鏂囦富瑕佷粠浠ヤ笅鍑犱釜鏂归潰鎻忓啓娴庡崡鐨勫啲澶锛1銆佸垎鍒弿杩颁簡闃冲厜涓嬪皬灞 鍖呭洿涓彲鐖辩殑...
  • 扩展阅读:济南的冬天朗读mp3 ... 老舍济南三部曲 ... 山东济南夏天热不热 ... 老舍的《济南的春天》 ... 马伊琍:不完美会犯错 也是大女主 ... 老舍济南冬天的特点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 ... 济南的冬天全文背诵 ... 老舍说北京的秋天就是天堂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