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指向

试论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指向

  在思想情感指向上。中晚唐咏史诗多是深刻警醒的规讽与批判。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同时,随着文人由辞赋型到知识型人格范式的转换,中晚唐咏史诗能够以思辨的眼光。反思政治、历史问题,推翻前案,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另外,在时代环境、氛围,特别是佛禅“空”性思想影响下。又弥漫着浓烈的伤悼之情,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和个体生命哲理意识。

  关键词:中晚唐;咏史诗;思想情感指向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题材类型。它以古人、古事与古迹为题材或感触点,对之进行吟咏、思索,以表达思想感情、认识。其创作源远流长。汉代班固的《咏史》标志着此类诗歌的形成。其后西晋左思《咏史》八首、东晋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南朝颜延之《五君咏》等诸家作品各有特色,推动了咏史诗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讲,前代作家大多借咏史来表达主体情志,内涵比较单一。如左思、颜延之等人的作品,多通过咏古,抒发有志不遇、仕途蹭蹬的郁愤不平之音。同时,由于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以士族为主体。而士族则“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缺乏关注现实的精神,导致咏史这一现实性很强的诗体,与玄言、山水田园、宫体等诗歌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创作量较少。因此前代的咏史诗很难形成一定的时代性思想情感指向。到了中晚唐时期,由于衰微黑暗的社会现实和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关于此点,笔者另有《试沦中晚唐咏史诗繁盛的历史文化原因卜文),咏史创作进入了非常繁荣的时期,表既出特定的思想情感取向。

  从创作主体上,与魏晋南北朝出身世族的文人相比,唐代文人大多出身寒门,更为关注社会状况,具有注重、批判现实的品格。而中晚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已没有初盛唐的昂扬向上、开明恢弘的格局,而是国力衰微,政治腐朽黑暗。在这种情况下,此时期的文人便自然摆脱了抒发个人情志的狭隘主题,开始以冷峻深沉的笔触去批判、讽刺现实与政治,直接揭露社会政治中的奸臣当道、藩镇割据等重大问题,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如秦韬玉《读五侯传》(《全唐诗》卷六七○):

  汉亡金镜道将衰,便有奸臣竞佐时。

  专国只夸兄弟贵,举家谁念子孙危。

  后宫得宠人争附,前殿陈诚帝不疑。

  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

  “五侯”是指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等兄弟五人。《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记载他们:“臧累钜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内怀奸邪,欲筦朝政,……蔽上壅下,内塞王路,外交藩臣,骄奢僭上,坏乱制度。”此诗对他们作了深刻批判,指出在汉运衰微之际,便会有奸臣佐时。他们只为自己的利益富贵着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可以说,此诗明显地是为中晚唐时奸臣当道、祸乱朝政而发,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曹邺《秦后作》对秦朝分崩离析后军阀割据与混战予以抨击,认为军阀们“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导致黎民百姓无辜受难,社会秩序混乱,使民族陷入了严重灾难中。“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全唐诗》卷五九三)可以说向统治者一味姑息藩镇敲响了警钟。

  然而,从总体上,此时期的咏史诗更集中地指向了对君主的规讽与批判。面对昏庸无能、荒淫浮糜的君主,诗人们深感仅以直书现实的写法,已难以唤醒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唯有超越现实而触及现实背后所隐藏的国破家亡这一严重后果,才能对迷蒙中的君主起到警醒作用。这样,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更多地走进了诗人们的视野。春秋时的吴王、南朝诸君、隋炀帝等自然地成为共咏对象。而本朝玄宗时代的兴衰成败,则是更好的当代明证:励精图治可以兴国,而荒淫腐朽必将给国家带来沉重灾难。如,李绅的《姑苏台杂句》(《全唐诗》卷四八二),是有感于“越王黄献吴王黄金楼楣,吴王因造姑苏台,因献楣,遂以黄金尽饰楼,以破其国”(《姑苏台杂句序》)之事,怀古而作。诗作以流丽跌宕的笔势,写吴王荒淫无道,沉溺女色:“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最终的结果是:“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实际上是讽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又如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其五:“兵围粱殿紧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奸佞岂能惭误国,空令怀古更徘徊。”(《全唐诗》卷六三三)。借南朝梁、陈亡国事,影射唐王朝几被黄巢农民起义军推翻,僖宗逃奔,认为深层原因不在于奸佞误国,而主要是君主自身的问题。可以说,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再如张祜《马嵬坡》:“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全唐诗》卷五一一)直接以玄宗史事人诗,委婉地指出造成銮舆播迁、军民离心的根本原因,在于玄宗崇溺贵妃,荒淫误国。对统治者的规谏、批判自寓其中。

  但中晚唐咏史诗并没有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批判中,而是蕴涵着更深刻的历史反思,带有强烈的理性主义精神。在人格范式上,中晚唐文人已经由初盛唐的才子辞赋型,转变为学者知识型,能够以知识分子理性思辨的能力,去审视、反思问题。因此,对于历史,诗人们多不再以韵体的方式进行叙述、慨叹,很少以古人自拟、自比,抒发个体情怀,而是从前代翻覆迭变的表面现象中,透视人生成败、历史兴亡的真正原因;或者摆脱人云亦云的历史陈说,烛微探幽,对历史事实作一种假设性思考,予以翻案,另发新见。这样史论体、翻案体咏史诗应运而生。

  从总体上讲,此时期反思的焦点集中于前代政治得失、国家兴亡上。朱庆馀的《长城》:“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全唐诗》卷五一五)指出为君者应当以德治理天下,这样就会四海为家,天下太平,边关防御问题也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李山甫的《上元怀古》其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全唐诗》卷 *** 三)诗人一反由古迹场景的描写而感怀历史沧桑的写作模式,在一种探究历史的自觉意识下,追问南朝兴亡的真正原因,认为南朝天子荒淫风流,不知道国运主要由内修道德来决定,而试图依靠长江天险等外在防守,致使国破家亡,繁华不在,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探索意识,是典型的史论体。

  中国史学发达,对历史胜事、往哲前贤多有共识、成说。然而,中晚唐诗人则有意地摆脱了成说的藩篱,对历史进行反思、审视,推翻旧论,另立新说,开创了翻案体,使此时期的咏史诗呈现出独特风貌。如王睿《解昭君怨》(《全唐诗》卷五○五):“莫怨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因画工的丑化,王昭君不为君王所知,不得已而嫁胡虏。对于此事,历来多持同情、惋惜的态度,同时批判画工,暗讽君主。而此诗却一改这种思想取向,从假定性的历史条件出发,得出富有启迪意义的历史结论。这种从反面思考问题的历史视角,使此诗与同题材的其他作品相比,更富有思想意义和理性深度。再如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一般史论认为,隋炀帝为了奢侈浮糜的享受与娱乐,修建汴河,引发了隋朝灭亡。而诗人则在批判隋炀帝凿开运河的主观动机的同时,从当时此河给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客观作用出发,予以肯定。后一首以西施为关注对象。对于西施,人们多把她看作越灭吴的关键因素,是她导致了吴的灭亡。这实际上是女色亡国论。而罗隐则认为,如果西施能导致吴亡的话。那么越国的灭亡又是谁造成的呢?警醒有力的反诘,自然否定了这种论调,认为国家灭亡自有其时。公允而论,历史的发展是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历史结果也具有正反或多重意义。若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历史的发展与结果,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各有新警之处。诗人们对历史陈说的翻案,实际上都是从不同因素、视角思考的结果,显现出独到的史识,使咏史诗放射出强烈的理性光芒。

  总体上讲,经过安史之乱,中晚唐的政局混乱黑暗、萎靡不振。面对这种社会局面,诗人们普遍地孳生出“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的危机感和“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李商隐《咏史》)的颓唐情绪。整个社会笼罩着消极颓败的氛围与无可奈何的慨伤。在这种时代环境、心态下,此时期的咏史诗自然地弥漫着浓烈凄凉的伤悼之情。如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全唐诗》卷五三三)写诗人登上高楼,举目远望,愁情万里。这种愁情是对中晚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直觉感验与体认。曾经繁华一时的秦苑汉宫,如今已是绿芜满地,黄叶满林。唯有雀鸟、鸣蝉不识兴亡,或翻飞上下,或鸣吟不断。所谓“莫问当年事”,意指一切繁华,恰似东去之水,终将逝去。同时,蕴涵着对无可挽回的社会现实的深沉感伤,可谓“其今古废兴,山河陈迹,凄凉感慨之意,读之可为一唱而三叹矣。”再如李群玉《秣陵怀古》:“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龙虎势衰佳气歇,(历史论文 )凤凰名在故台空。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全唐诗》卷五六九)表达了一种历史兴废,朝市变迁之感。无论是吴宫的歌吹燕舞,还是六朝的豪华风流,一切都在自然的永恒面前显得是那样短暂与无奈,仅仅留下浓重的荒凉、萧瑟,让人况味与哀叹。这种强烈的伤悼之情,实际上都是中晚唐士子文人对江河日下的政治现实消极、绝望心态的折射。

  面对中晚唐黑暗腐朽、弊端丛生的社会状况,为了调整心态,建立新的精神支柱,文人便栖心佛禅。而佛禅认识论的核心是“空”。它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是虚幻不实的,可以存在,但存在只是暂时性的;事物外在的相与内在的质都时时处于成、住、坏、空“四相迁流”的变化过程中;人作为世间一物,也是如此,最终也要归空。既然如此,也就不必去计较功名利禄、生死冷暖;一个朝代的历史,作为一个变化的过程,因“四相迁流”,最终还是要走向“空”。在接受了这种佛学思想后,中晚唐的咏史诗在思想情感取向上,表现出很浓的历史虚无主义。如韦庄《上元县》:“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李洞《金陵怀古》:“古来无此战争功,日日戈船卷海风。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全唐诗》卷七二三)这些诗都突出强调历史的“空”性、“幻”性。历史既然是由“空”所幻化的一种具相,最终也必将走向幻灭,归于“空”,所以何须关心兴废,自任其兴废存亡也就可以了。

  既然历史是一种梦幻与虚空,那么对曾在历史中铸就过辉煌业绩、展示出人生风流的英雄、贤达,又该如何认识呢?细读此时期的咏史诗,可以发现,诗人们已由以前的膜拜颂扬,转变为对业绩的否定与反叛,泯灭成败,如李山甫《上元怀古》:“争帝图王德尽衰,骤兴驰霸亦何为。君臣都是一场笑,家国共成千载悲。排岸远樯森似槊,落波残照赫如旗。今朝城上难回首,不见楼船索战时。”(《全唐诗》卷 *** 三)在否定了英雄业绩之后,诗人们开始在苍茫古今中,寻找主体生命之路,体味现实人世,思索生命的意义与哲理,致使此时期的咏史诗带有很强的生命哲理性:

  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

  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

  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又到秋。

  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

  ——薛逢《悼古》(《全唐诗》卷五四八)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

  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何必登临更惆怅,本来身世只如浮。

  ——崔涂《金陵晚眺》(一作《金陵怀古》,《全唐诗》卷六七九)

  在这里,世间所追逐的一切,包括权利、富贵、穷达等外在性的东西,在历史的倏忽幻化中,都趋于虚无。人生身世如浮,人应当在冷观历史与现实的超然中,摆脱古今是非情怀,在青山醉乡之中,淡然自处。

 

  综上所述,此时期的咏史诗多是深刻警醒的规讽与批判,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由于在人格范式上,中晚唐的文人属于知识型文人,他们能够以知识分子理性思辨的眼光,去审视人生、历史问题,推翻前案,另发新见,具有很强的理性主义精神。在时代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中晚唐咏史诗弥漫着浓烈凄凉的伤悼之情。同时,作家对佛禅“空”性思想的接受,使咏史诗在思想情感取向上,表现了很浓的历史虚无主义,折射出个体生命哲理意识。概言之,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指向,可用“批判”、“反恩”、“伤悼”、“虚无”予以总结。



  • 璇曡涓櫄鍞愬拸鍙茶瘲鐨勬濇兂鎯呮劅鎸囧悜
    绛旓細姒傝█涔,涓櫄鍞愬拸鍙茶瘲鐨勬濇兂鎯呮劅鎸囧悜,鍙敤鈥滄壒鍒も濄佲滃弽鎭┾濄佲滀激鎮尖濄佲滆櫄鏃犫濅簣浠ユ荤粨銆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鏀惰捣 鎺ㄨ崘寰嬪笀鏈嶅姟: 鑻ユ湭瑙e喅鎮ㄧ殑闂,璇锋偍璇︾粏鎻忚堪鎮ㄧ殑闂,閫氳繃鐧惧害寰嬩复杩涜鍏嶈垂涓撲笟鍜ㄨ 涓轰綘鎺ㄨ崘:鐗瑰埆鎺ㄨ崘 鍝簺鏂规硶鍙互鏈澶х▼搴︽彁鍗囧伐浣滄晥鐜? 鎰熸煋铻ㄨ櫕鍙兘浼氶犳垚浠...
  • 鍜忓彶璇楁槸鍊熷巻鍙茶〃杈鎯呮劅鐨,閭d箞涓櫄鍞愬拸鍙茶瘲涓庝箣鍓嶇殑鍜忓彶璇楁湁浠涔鍖哄埆...
    绛旓細姒傝█涔,涓櫄鍞愬拸鍙茶瘲鐨勬濇兂鎯呮劅鎸囧悜,鍙敤鈥滄壒鍒も濄佲滃弽鎭┾濄佲滀激鎮尖濄佲滆櫄鏃犫濅簣浠ユ荤粨銆傝瘯璁轰腑鏅氬攼鍜忓彶璇楃殑鎬濇兂鎯呮劅鎸囧悜 闊︽槬鍠 寮犲奖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鏀惰捣 鏃跺厜骞荤伃濡傛祦姘 2010-03-12 路 TA鑾峰緱瓒呰繃1742涓禐 鐭ラ亾灏忔湁寤烘爲绛斾富 鍥炵瓟閲:789 閲囩撼鐜:50% 甯姪鐨勪汉:...
  • 涓櫄鍞愬拸鍙茶瘲琛ㄨ揪浜嗘庢牱鐨勬儏鎰?
    绛旓細涓櫄鍞愮殑鍜忓彶鐨勮瘲姝屽ぇ閮借〃杈惧咖鍥藉咖姘锛屼緥濡傛潨鐢殑涓夊悘涓夊埆锛岃繕鏈夊鍥藉琛拌触锛岀伃浜$殑鎯嬫儨锛屽拰鑷繁鐨勭棝鑻︿箣鎯咃紝琛ㄨ揪鑷繁瀵圭粺娌婚樁绾х殑鐥涙仺鍜屽帉鎭讹紝绛夌瓑銆傘
  • 鍜忓彶璇楃殑鍚箟鍜鎬濇兂鏄粈涔?
    绛旓細鍋囧璇村湪鍜忓彶璇椾腑,鎬鎵嶄笉閬囪繖涓富棰,鏄潪甯搁噸瑕佺殑璇,閭d箞,鎴戜滑鍙互鎶婂拸璐捐皧鐨勯偅浜涜瘲,鐪嬩綔鏄繖涓富棰樼殑鐢锋х増鏈,鑰屽拸鐜嬫槶鍚涚殑閭d簺璇,鍒欐槸杩欎釜涓婚鐨勫コ鎬х増鏈傚拸鐢锋,鎬鎵嶄笉閬,鍜忓コ鎬,鎬璨屼笉閬囥備袱鑰呯殑鎮插墽鎬ц川,寮曡捣鍚庝汉鐨勬劅鎱,鏄竴鏍风殑銆傚皝寤虹ぞ浼氭湁涓鍙ヨ瘽,鍙儙鎵嶅コ璨屽槢!鐜板湪涓嶈閮庢墠濂宠矊浜嗐傚悗浜哄湪鍜忓彶鐨...
  • 鏅氬攼鍜忓彶璇楃殑鑹烘湳鐗圭偣
    绛旓細鏅氬攼璇楁瓕鐨鑹烘湳鐗圭偣锛氫激鎰熸棤濂堬紝缁嗚吇鏌旇蒋銆傚熷彜璁戒粖锛岄鐒舵秷鏋併傛櫄鍞愭椂绀句細鐘跺喌鎬ヨ浆鑰屼笅锛屽瀹樹笓鏉冦佽棭闀囧壊鍓с佸張鐖嗗彂浜嗘渶缁堜护鍞愮帇鏈濊桨鐒跺潔濉岀殑榛勫发澶ц捣涔夛紝闈㈠杩欑鎯呭喌锛岃瘲浜轰滑澶ч兘蹇ф椂鍡熺敓銆佹秷鏋佹偛瑙傦紝鍏虫敞瀵硅薄浠庣ぞ浼氳浆鍏ヨ嚜韬鎯呮劅锛屽悷璇电敺濂充箣鎯呰敋鎴愰姘斻傝壓鏈牸璋冧笂锛屼竴鏂归潰缁ф壙涓攼绮惧伐闆曠悽鐨勨滀汉宸ヤ箣缇...
  • 鍜忓彶鎬鍙よ瘲甯哥敤鐨勫巻鍙插吀鏁呬富瑕佹湁鍝簺
    绛旓細鎬鍙鍜忓彶璇,涓昏鏄互鍘嗗彶浜嬩欢銆佸巻鍙蹭汉鐗┿佸巻鍙查檲杩逛负棰樻潗,鍊熺櫥楂樻湜杩溿佸拸鍙瑰彶瀹炪佹蹇靛彜杩规潵琛ㄨ揪鎰熸叏鍏磋“銆佸瘎鎵樺搥鎬濄佹墭鍙よ浠婄瓑鐩殑鐨勮瘲姝.鐢ㄥ吀鎶掓儏,鍗冲湪璇楁瓕涓彺寮曞彶瀹,浣跨敤鍏告晠鏉ユ姃鎯.鐢ㄥ吀鏄寚鍦ㄦ枃绔犱腑寮曠敤銆佹埅鍙栧墠浜虹殑璇彞鎴栦娇鐢ㄥ墠浜虹殑浜嬭抗鏁呬簨,鍊熶互琛ㄨ揪鏌愮鐗瑰畾鐨勫惈涔,浠ユ姃鍙戞煇绉鎬濇兂涓鎯呮劅 .鐢ㄥ吀鍙互...
  • 璇峰ぇ瀹跺府蹇欐壘涓涓嬫案鍙茶瘲
    绛旓細銆愪綍璋撳拸鍙茶瘲锛熴戝拸鍙茶瘲鏄垜鍥藉彜浠h瘲姝屼腑閲嶈鐨勪竴绫汇傚畠鐩存帴浠ュ巻鍙蹭汉鐗┿佸巻鍙蹭簨浠朵负姝屽拸棰樻潗锛屽瘎鎵樹綔鑰鐨勬濇兂鎯呮劅锛岃〃杈炬煇绉嶈璁烘垨瑙佽В銆傘屽彶銆嶄负棰樻潗锛涖屽拸銆嶄负琛ㄧ幇鎵嬫硶銆傘愬攼浠鍜忓彶璇楃殑鍙戝睍鑳屾櫙銆戜竴銆 寮鏄庣殑鏀挎不浼犵粺锛 寮鏄庣殑鏀挎不椋庢皵锛屽悰鐜嬬殑鎭㈠畯澶у害锛屼績浣垮攼浠d綔瀹剁殑鎬濇兂杈冧负娲绘臣銆傚攼浠h瘲浜虹瑪涓嬫渶甯歌...
  • 鎴庢槺銆鍜忓彶璇銆涓殑璁
    绛旓細姝よ瘲鏄竴鑸殑鍜忓彶璇鍐欐硶锛屽嵆鎻忓啓鍘嗗彶閬楄抗锛屽苟鎶掑彂瀵瑰巻鍙茬殑鎰熸叏銆傚叾涓儫鏈夋鑱旀槸璁锛屽鍏富鍜屼翰鐨勫浗绛栬〃绀轰笉婊★紝骞惰〃绀虹敺鍎夸笉鑳藉崼鍥藉尽渚屾劅鍒扮緸鑰汇傛樉鐒讹紝铏界劧姝璇楃殑鑹烘湳姘村噯骞朵笉浣庝簬鎴庤瘲锛屼絾灏卞叾璁鑰岃█锛屾璇椾笉濡傛垘鏄辫瘲涔嬫繁鍒婚忚緹銆傜敱姝ゅ彲瑙侊紝鎴庢槺璇楃殑璁灞呬簬鍞愪唬鍜忓彶璇椾箣涓婁箻銆傛棤鐙湁鍋讹紝瀹嬭瘲涓...
  • 涓轰粈涔堝拸鍙ゆ鍙茶瘲鍦鏅氬攼鏋佷负鍏寸洓?
    绛旓細锛堜竴锛鏅氬攼鍜忓彶璇鍒涗綔鐨勭ぞ浼氳儗鏅 涓櫄鍞鏃舵湡鍚涗富宕囧皻缁忓彶銆佷互鍙蹭负閴鐨勬濇兂璁よ瘑锛屼互鍙婄涓捐冭瘯寮哄寲浜嗗鍘嗗彶瀛﹂棶鐨勮冩牳鐨勭敤浜烘枃鍖栧鍚,鏋勬垚浜嗗闂垎瀛愪滑璁ㄨ鍘嗗彶鍏翠骸銆佽杈╁彜浠婄洓琛扮殑鍙茶椋庢皵[1]銆傚彟澶栵紝鏅氬攼绀句細鍐呭咖澶栨偅浜ら敊锛屾晱鎰熺殑瀛﹂棶鍒嗗瓙浠劅鍒板浗浜嬫棩闈烇紝鍥犳澶ч噺鍋滄鍜忓彶璇楃殑鍒涗綔浼佸浘瑙f晳绀句細琛拌惤灞鍔裤傚叾...
  • 鈥滃崡鏈濆洓鐧惧叓鍗佸,澶氬皯妤煎彴鐑熼洦涓濊繖鍙ヨ瘲鍒板簳鍐欑殑鏄粈涔堟剰鎬?
    绛旓細鎹婃柊鍞愪功銆嬭杞斤紝鏃朵汉绉版潨鐗р滄湁鐜嬩綈鎵嶁濓紝鈥滃垰鐩存湁濂囪妭鈥︹︽暍璁哄垪澶т簨锛屾寚闄堝埄鐥呭挨鍒囪嚦銆傗濅笌鑳告澶╀笅鐨勫+瀛愪竴鏍凤紝鏉滅墽寮虹儓鐨勪娇鍛芥劅鍦ㄥ叾浣滃搧涓〃闇叉棤閬椼傝繖棣栥婃睙鍗楁槬銆嬪氨鏄粬鐨勪唬琛ㄤ綔銆鏅氬攼涔嬪墠鐨鍜忓彶璇澶氱敤鍙や綋涓庡緥璇楋紝浣嗘潨鐗х嫭鍑烘満鏉煎枩鐢ㄧ粷鍙ャ傛墍浠ュ姝わ紝姝f槸浠栫殑杩囦汉涔嬪锛氬湪涓撳埗浣撳埗涓...
  • 扩展阅读:第一首咏史诗 班固 ... 李清照《咏史》 ... 胡曾《咏史诗》赏析 ... 晚唐怀古咏史诗 ... 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 陈与义《伤春》的思想情感 ... 四大无耻文人冯友兰 ... 左思咏史诗的主题思想 ... 杜牧咏史诗代表作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