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散文集《眷恋》序言

汪建新散文集《眷恋》序言

范国强

汪建新先生的亲情散文集《眷恋》付梓在即,特嘱我为之作序。我虽应诺却耽搁有日,皆因杂事繁多。恰逢中秋,望月怀远,想起古人“月是故乡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正好结合来聊聊这本书。

亲情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笔下的一个永远不衰的主题,作者这本书主要写的也是亲情,书名《眷恋》就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情味。其中有作者对亲人的眷恋,对童年的眷恋,对故乡的眷恋,对真善美的眷恋。他的第一篇散文是从写岳母开始,接着是写堂弟,写养父养母,写儿子的小舅妈、小妹、三妈、大伯、儿子的干爹干妈等。一溜人物写下来,作者的感情像滔滔江河,难以遏止。这些他所深情倾诉的对象,都是曾出现在他的生命过程中最重要也是他最为至亲至爱的人。那种眷恋的浓烈、纯真都是很让我为之感动的。

读者在阅读中可能会注意到,作者的这些亲情文字中竟没有一篇专门写到他的亲生父母。但凡写到亲情的文章,父母自然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主角。像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朱自清的《背影》皆是如此。但这本书却不是这样。开始我也奇怪,以为是作者的疏忽。看到后面方才知道,原来他在两岁时就失去了母亲,羸弱的父亲因养不活他而无奈将他送人。他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连亲生父母是个什么模样也不知道,自然在这方面只能留下遗憾的空白。明白事情的底细以后我很为他难过,作者堪称是一个苦人儿。

但作者又的确是一个幸运儿。养父养母待他却视同己出,从他牙牙学语,到送他读书,继教他做人,对他一点也未见外,甚至比对亲生子女还要好。他与养父养母家族的所有人没有一丝血缘关系,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却读到了一股相似血浓如水的亲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文章里充满了对养父养母及诸长辈的感恩,对这个家族每个人的眷恋。由此我情不自禁联想到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多么善良的民族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大爱之情也皆有之。这种大爱不须渲染,她是切切实实体现在点滴日常行为上的。

我这是第一次系统地读到作者的文章,我发现作者驾驭语言颇具功力,如他写岳母:“她像一个挑夫,一头挑着家,一头挑着工作,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艰难跋涉。”写儿子的小舅妈:“一双透着清澈亮光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着,两道稍显浓密的眉毛,象一丛丛绿草,虚掩着两汪深深的潭水;高挺的鼻梁配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嘴巴。她长有两个酒窝,每遇微笑,像绽放的欢快小菊花一般。”“她将酒窝遗传给了女儿,她女儿又完完整整传给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原来只是两朵菊花绽放,现在更是满屋菊花摇曳、馨香。”读起来很有情致。

还有写他的养父:“父亲高约一米七三左右,下肢修长,可算是最标准的黄金切割线的比例。上肢匀称,肤色白皙,浓眉大眼双眼皮,眼里总是蕴含散发着一团柔光。”“他是一个典型的衣架模具,无论穿何种料子的衣裤,都显得那样得体,匀称和潇洒。” 写他的两个堂弟,绘声绘色地叙述了他们是怎样劳动致富的全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赴珠海参加侄儿婚宴记》一文中,则将亲情洋溢的场景写得活龙活现,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读后难以忘怀。

写人如此,写物亦如是。如在《故乡的白萝卜》中,作者以拟人手法这样写到他眼中的白萝卜:“入冬,它们进入了壮年,一个个不甘土里的闭塞和寂寞,将脑袋伸出地面两三寸,披着长发,像一群又一群探头探脑、活泼可爱的顽皮小孩。”何其生动形象乃尔!写《故乡的文火砂罐汤》,则将砂罐汤的做法和烹饪过程具体入微描述得淋漓尽致。他说他抹不去记忆的是故乡的两道美食,一是锅巴粥,一是文火砂罐汤。因我曾写过锅巴粥,他戏谑“已被范国强先生熬得香味四溢”,则干脆避开不论,而专述后者,可谓惜墨如金。

作者是我的真老乡,他的出生地是武汉的六角亭,与我童年的住处顺道街仅一步之遥;他又是我的真同事,原同在十五冶工作,他在特种公司,属“机械化部队”,我在工程公司,则属“步兵”序列,并都曾在武钢零七工地摸爬滚打过;他更是我的真同行,他毕生从事政工,并在纪检战线工作多年。我原在市纪委工作时,他的名字曾不时撞击我的耳鼓。由于有了这三个“真”铺垫,所以当他在我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后面写帖时,我便有了一种故人相逢的亲切感。再加上有十五冶老领导廖老的牵线搭桥,我们虽初次见面却恍若一见如故了。

作者写作这本书显然是受了廖老的影响。此前我曾应廖老之约为廖老的一本书写过序,据说在十五冶老同事中的反应还比较好。作者受廖老启发也催生了凝往事于笔端之念。他倚马可待,足称快手,这本书中的大多数散文都是他于今年四月份开始执笔,前后写成相隔时间不足半年。如果将我辈写作比喻为山溪泉水,淙淙不断;他的写作则如同山涧瀑布,一泻如注。几十年的丰富阅历,伴随着他的才思情思,亦如久积骤发,一发便即成书。作为一位望七老者,他此举足可为读者称道,而他此时心中的欣慰也自是不言而喻的。

拉拉杂杂聊了我对这本书的感想,如要我指出这本书的瑕疵之处,我以为由于书出仓促,有些文字似乎还须打磨,有些地方也似乎不宜直露。但瑕不掩瑜,这本书还是颇有阅读的价值的。我在衷心祝贺作者的大作问世之余,也虔心祝愿作者今后不断写出新的篇章。

是为序。

(写于 2018 年 9 月 24 日 中秋节之夜)

435000 湖北黄石磁湖东路7——3范国强

电话 15871180528

邮箱[email protected]

                    以文为友,请加关注。

  • 姹缓鏂版暎鏂囬泦銆婄湻鎭嬨嬪簭瑷
    绛旓細姹缓鏂鍏堢敓鐨勪翰鎯鏁f枃闆嗐婄湻鎭嬨浠樻鍦ㄥ嵆锛岀壒鍢辨垜涓轰箣浣滃簭銆傛垜铏藉簲璇哄嵈鑰芥悂鏈夋棩锛岀殕鍥犳潅浜嬬箒澶氥傛伆閫腑绉嬶紝鏈涙湀鎬杩滐紝鎯宠捣鍙や汉鈥滄湀鏄晠涔℃槑鈥濄佲滄瘡閫匠鑺傚嶆濅翰鈥濈殑璇楀彞锛屾濂界粨鍚堟潵鑱婅亰杩欐湰涔︺備翰鎯呮槸鍙ゅ線浠婃潵鏂囦汉楠氬绗斾笅鐨勪竴涓案杩滀笉琛扮殑涓婚锛屼綔鑰呰繖鏈功涓昏鍐欑殑涔熸槸浜叉儏锛屼功鍚嶃婄湻鎭嬨嬪氨璁╀汉鎰熷埌...
  • 扩展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 《宗璞散文集》 ... 幼儿园论文 ... 论文翻译 ... 实习论文 ... 《与父书》 ... 周国平散文集摘抄文章 ... 《老舍散文集》 ... 《序言》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