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臣魏征简介

导语:魏征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谏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生于巨鹿郡(今河北省巨鹿县)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早年经历

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拂袖离去。

归唐献策

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

同年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10-11]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徵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带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

犯颜直谏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

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贞观六年(旧唐书魏徵传为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此举逾越了礼制。李世民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叹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徵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徵注入了强心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徵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19-20] 不久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

贞观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书省长期积压没有判决的诉讼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处理。魏徵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则,依实际情况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

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魏徵进言说:“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觉得魏徵说的有道理,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法停止,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让魏徵陪同,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装作没看见,李世民顿时着急,问“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魏徵闻言回答说“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 李世民听后明白魏徵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于是便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尽管李世民这样追思妻子的行为是违背礼教传统的,却是一个天子的真情流露。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谴责。魏徵告诉李世民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

贞观十二年(638),礼部尚书王珪上奏说:“三品以上的官员在路上遇到亲王,都下车,违反法度来表示恭敬,这违背了礼仪的标准。”李世民说“:你们自己的地位都尊贵,就轻视我的`儿子吗?”魏徵进言说“:从古至今,亲王列在三公之下。现在三品都是天子列卿和八座之长,为亲王下车,不是亲王所应当受的礼。求之于旧例,又没有可以作为凭证的依据;施行于现在,又违背了国法。”李世民说:“国家所以立太子,是准备他做国君。然而人的长短,不在老少,假如没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太子同母的弟弟。这样说来,怎么能轻视我的儿子呢?”魏徵说:“殷代崇尚质朴,有兄长去世其弟即位的礼义;自周以来,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长子,以这杜绝各个兄弟的私念,堵塞祸乱的根源,这是国君应当十分慎重的事。”于是李世民同意了王珪的奏言。

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子李象出生,因为皇孙诞育之喜,唐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 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李世民对侍臣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于乱世,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尽心对我,进献忠直的劝告,安国利民,敢于冒犯国君尊严直言规劝,纠正朕的过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过他们。”于是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他们两人。

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并对他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遂赐黄金十斤、马二匹。

贞观十四年(640年),魏徵向李世民上谏,让李世民要善始善终。

贞观十六年(642年),后来皇太子李承乾不学习德行和术业,魏王李泰的宠爱一天天增长,朝廷内外众官,都有些疑虑和议论。李世民听到后很厌恶这些议论,对侍臣说:“当今朝臣忠诚正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徵,我派他辅佐皇太子,用这杜绝天下的怨言。”李世民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旧。魏徵自称有病推辞,李世民下诏回答说:“汉朝的太子以四老为辅佐,我现在依靠您,也是这个道理。知道您患病,你卧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去世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魏徵去世后朕派人到他家里,得到他的一页遗表,才刚起草,字都难以辨识,只有前面几行,稍微可以辨认,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恶人国家就衰败,公卿大臣中,感情有爱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见他的恶,自己爱的就只看见他的善。爱憎之间,应当审慎,如果爱而知道他的恶,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恶不犹豫,任用贤人不猜忌,国家就可以兴盛了。’遗表的大意就是这样,然而朕思考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说的这些过错。公卿侍臣,可以把这些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朕有过错一定要进谏。”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

不久之后,侯君集以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魏徵曾经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魏徵又拿自己前后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李世民知道开始怀疑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党的。于是手诏取消衡山公主(后来被封为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唐军总共损失战士接近2000人,战马损失8000匹,唐军攻破高句丽10座城,迁7万人入中国,杀获大量高句丽军,斩首4万多级(通常杀敌数远多于斩首数,例如平壤之战明军斩首就八百、但是小西第一军损失却超过1万),唐军还缴获大量马、牛、装备、物资(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唐军是多次胜利,其中单是击败高延寿高惠真的那次胜利,唐军不仅消灭大量高句丽军,还缴获马5万匹,牛5万头,铁甲万领,以及其他大量装备)。从战果与损失上来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世民取得了大胜。但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对外战绩要求特别高,仍然因为没灭了高句丽而后悔,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政治

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世民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魏徵书法

魏徵书法

首次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魏徵鉴于隋末人口流亡、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事实,力劝李世民偃革兴文,实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休养生息政策,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致化”思想。李世民即位初,曾与群臣谈及教化百姓之事。李世民认为大乱之后,恐怕难以教化。魏徵则认为:“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他举例说,犹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一样。他还批驳大臣封德彝的“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的说法,认为商汤灭夏桀,周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他又进一步说:“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明德慎罚,惟刑之恤

明德慎罚,惟刑之恤是儒家思想,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

文史

史书编撰

魏徵出任秘书监之职,主管国家藏书之事。上书言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图书。李世民令他领写四部群书。置雠校者20人,书手100人,校写秘阁图籍。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灿然具备。他改职之后,与虞世南、颜师古等硕学名儒续任秘书监之职。主撰《隋书》,其《经籍志》虽出于于之宁、李淳风等众人之手,但总领其书。《隋书·经籍志》参考了阮孝绪《七录》体例,以《汉书·艺文志》之法,利用隋代遗书14466余部,89666余卷,与《隋大业正御书目录》核对,按经、史、子、集四部,下分40类,著录存书3127部,36708卷,佚书1064部,12759卷。对考南北朝、隋代的藏书有帮助。在著录方法上,每类下录书名、卷数、作者、时代、官衔、内容提要、真伪、存亡或残缺。以究学术之发展、考流别之变迁。为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是研究古代书目史的重要文献。他在《隋书经籍志·总序》中,对古代藏书的兴亡更替作了历史的总结,丰富了藏书史研究的内容。贞观七年(633),任侍中,封郑国公。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历史评价编辑

王珪: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

李世民:①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②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③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④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长孙皇后:①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②愿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闻公言,故令将物相赏。公有事即道,勿为形迹也。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

权德舆:我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魏徵、王珪等危言正词,上裨大化,无疆之祚,实兆于斯。

独孤及:魏徵以王道佐时近“文”,爱君忘身近“贞”,二者并优,废一莫可,故曰文贞。

刘素:魏徵有大志,大耻小节,博通群书,颇明王霸之术。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刘昫等《旧唐书》:①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②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虽汉之刘向、魏之徐邈、晋之山涛、宋之谢朏,才则才矣,比文贞之雅道,不有遗行乎?前代诤臣,一人而已。③赞曰:智者不谏,谏或不智。智者尽言,国家之利。郑公达节,才周经济。李世民用之,子孙长世。

宋祁等《新唐书》:君臣之际,顾不难哉!以徵之忠,而李世民之睿,身殁未几,猜谮遽行。始,徵之谏,累数十余万言,至君子小人,未尝不反复为帝言之,以佞邪之乱忠也。久犹不免。故曰:“皓皓者易污,峣峣者难全”,自古所叹云。唐柳芳称“徵死,知不知莫不恨惜,以为三代遗直”。谅哉!谟之论议挺挺,有祖风烈,《诗》所谓“是以似之”者欤!

赵元僖:唐李世民有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明皇有姚崇、魏知古,皆任以辅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济九区,宗祀延洪,史策昭焕,良由登用得其人也。

赵顼:唐李世民必得魏徵,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努尔哈赤:人臣身秉国钓,因循从事,不能申明教令,诫谕君下,则无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尽厥职,明法度,以训国人,使不罹于刑戮,则君心嘉悦,眷顾日隆,如所谓皋陶、伊尹、周公、诸葛亮、魏徵诸臣生膺显爵,没垂令闻,斯于臣职为无负耳!

康熙帝:人臣进言固当直切无隐,人君纳谏尤当虚怀悦从,若勉听其言后复厌弃其人,则人怀顾忌不敢尽言矣。每阅唐李世民、魏徵之事,叹君臣遇合之际,千古为难,魏徵对李世民之言‘臣愿为良臣,毋为忠臣’,尝思忠良原无二理,唯在仁君善处之,以成其始终耳。

李光地:立言最要谨慎。魏郑公、颜鲁公,为人忠亮节义如此。鲁公为文,往往杂于浮屠之说;郑公作《李密墓志》,感密旧恩,犹之可也,更称赞畅素,极其推高,岂非失言。

赵翼:贞观中直谏者,首推魏徵。

  • 姹榄忓緛绠浠
    绛旓細榄忓镜锛屽瓧鐜勬垚銆傚攼宸ㄩ箍锛屼粖娌冲寳宸ㄩ箍鍘夸汉锛屽張璇存檵宸炲競鎴栭闄跺幙浜猴紝鍞愭湞鏀挎不瀹銆鏇句换璋忚澶уか銆佸乏鍏夌澶уか锛屽皝閮戝浗鍏锛岃哎鏂囪礊锛浠ョ洿璋忔暍瑷钁楃О锛屾槸涓浗鍙蹭笂鏈璐熺洓鍚嶇殑璋忚嚕銆傝憲鏈夈婇殝涔︺嬪簭璁猴紝銆婃涔︺嬨併婇檲涔︺嬨併婇綈涔︺嬬殑鎬昏绛夈傚叾瑷璁哄瑙併婅礊瑙傛斂瑕併嬨傚叾涓渶钁楀悕锛屽苟娴佷紶涓嬫潵鐨勮皬鏂囪〃銆...
  • 鍞榄忓緛绠浠
    绛旓細榄忓緛锛580锛643锛夊瓧鐜勬垚锛屽法楣夸笅鏇查槼锛堜粖娌冲寳鏅嬪幙锛変汉锛屽攼鍒濇澃鍑虹殑鏀挎不瀹躲佹濇兂瀹躲佸彶瀛﹀銆備粠灏忎抚澶辩埗姣嶏紝瀹跺璐瘨锛屼絾鍠滅埍璇讳功锛屼笉鐞嗗涓氾紝鏇惧嚭瀹跺綋杩囬亾澹傞殝澶т笟鏈勾锛岄瓘寰佽闅嬫闃抽儭锛堟不鎵鍦ㄤ粖娌冲寳澶у悕涓滃寳锛変笧鍏冨疂钘忎换涓轰功璁般傚厓瀹濊棌涓鹃儭褰掗檷鏉庡瘑鍚庯紝浠栧張琚潕瀵嗕换涓哄厓甯呭簻鏂囧鍙傚啗锛屼笓鎺屾枃涔﹀嵎...
  • 鍞愭湞榄忓緛鏄綍浜虹墿?
    绛旓細榄忓緛绠浠嬶細锛580骞达紞643骞2鏈11鏃ワ級锛屽瓧鐜勬垚銆傜绫嶅法楣匡紙浠婃渤鍖楃渷閭㈠彴甯傚法楣垮幙 锛夛紝鍚庣Щ灞呭唴榛勩傚攼鏈濇斂娌诲銆鏇句换璋忚澶уか銆佸乏鍏夌澶уか锛屽皝閮戝浗鍏锛岃哎鏂囪礊锛屼负鍑岀儫闃佷簩鍗佸洓鍔熶箣涓銆浠ョ洿璋忔暍瑷钁楃О锛屾槸涓浗鍙蹭笂鏈璐熺洓鍚嶇殑璋忚嚕銆傞瓘寰佸皯骞村璐紝鑳告澶у織锛屼笉浜嬩骇涓氾紝鍗撮氭檽缁忓吀涔︾睄鍜屾柟鏈傞殝鏈姩涔憋紝...
  • 鍏充簬榄忓緛鐨勬晠浜嬪強浼犺
    绛旓細1銆侀瓘寰碉紙580骞达紞643骞达級锛屽瓧鐜勬垚銆傛眽鏃忥紝鍞愬法楣夸汉锛堜粖娌冲寳閭㈠彴甯傚法楣垮幙浜猴紝鍙堣娌冲寳鏅嬪窞甯傛垨娌冲寳棣嗛櫠甯傦級浜猴紝鍞愭湞鏀挎不瀹躲鏇句换璋忚澶уか銆佸乏鍏夌澶уか锛屽皝閮戝浗鍏锛浠ョ洿璋忔暍瑷钁楃О锛屾槸涓浗鍙蹭笂鏈璐熺洓鍚嶇殑璋忚嚕銆2銆榄忓镜澶囩粡涓т贡锛屼粫閫斿潕鍧凤紝闃呭巻涓板瘜锛屽洜鑰屼篃閫犲氨浜嗕粬鐨勭粡鍥芥不涓栦箣鎵嶏紝浠栧绀句細闂鏈...
  • 榄忓緛绠浠
    绛旓細榄忓緛绠浠 榄忓镜锛580骞达紞643骞2鏈11鏃ワ級锛屽瓧鐜勬垚銆傚攼宸ㄩ箍锛堜粖娌冲寳宸ㄩ箍鍘夸汉锛屽張璇存檵宸炲競鎴栭闄跺幙锛変汉锛屽攼鏈濇斂娌诲銆鏇句换璋忚澶уか銆佸乏鍏夌澶уか锛屽皝閮戝浗鍏锛岃哎鏂囪礊锛屼互鐩磋皬鏁㈣█钁楃О榄忓镜绠浠嬶紝鏄腑鍥藉彶涓婃渶璐熺洓鍚嶇殑璋忚嚕銆傝憲鏈夈婇殝涔︺嬪簭璁猴紝銆婃涔︺嬨併婇檲涔︺嬨併婇綈涔︺嬬殑鎬昏绛夈傚叾瑷璁哄瑙併...
  • 榄忓緛,鍦ㄥ巻鍙蹭笂鍒板簳鏄竴涓庢牱鐨勪汉
    绛旓細鍙栦俊浜庢皯銆佹鏌旇繙澶凤紝鎴掍换鎯呬贡娉曪紝灏戝叴褰瑰姵姘戙傚叾鈥滃吋鍚垯鏄庯紝鍋忎俊鍒欐殫鈥濓紝鈥滄按鑳借浇鑸熴佷害鑳借鑸熲濈瓑鍚嶈█瀵瑰綋鏃跺強鍚庝笘鍧囨湁娣辫繙褰卞搷銆傗滆礊瑙備箣娌烩濆眬闈㈢殑褰㈡垚锛屼互榄忓緛涓轰唬琛ㄧ殑璋忚嚕浠捣浜嗕笉鍙綆浼扮殑浣滅敤銆傝礊瑙傚崄涓冨勾锛 643骞) 榄忓緛鐥呭崚浜庡锛岀粓骞64宀併備紶涓栨湁銆榄忛儜鍏皬褰曘嬪強銆...
  • 榄忓緛鏄皝,浠涔堟湞浠g殑浜?
    绛旓細榄忓緛锛580骞达紞643骞达級锛屽瓧鐜勬垚銆傛眽鏃忥紝鍞愬法楣夸汉锛堜粖娌冲寳閭㈠彴甯傚法楣垮幙浜猴紝鍙堣娌冲寳鏅嬪窞甯傛垨娌冲寳棣嗛櫠甯傦級浜猴紝鍞愭湞鏀挎不瀹躲鏇句换璋忚澶уか銆佸乏鍏夌澶уか锛屽皝閮戝浗鍏锛浠ョ洿璋忔暍瑷钁楃О锛屾槸涓浗鍙蹭笂鏈璐熺洓鍚嶇殑璋忚嚕銆傝礊瑙備腑鍚庢湡锛屾暣涓ぞ浼氱殑褰㈠娍瓒婃潵瓒婂ソ銆傛潕涓栨皯瀵瑰垱涓氫箣鍒濈殑鍥板娓愭笎娣″繕锛屽姳绮惧浘娌荤殑閿愭皵涔熸笎娓...
  • 璋忚嚕榄忓緛绠浠
    绛旓細瀵艰:榄忓緛鏄攼澶畻鏃舵湡鏈夊悕鐨璋忚嚕,璁╂垜浠竴璧锋潵浜嗚В涓涓嬪惂! 榄忓镜(580骞-643骞2鏈11鏃),瀛楃巹鎴,鐢熶簬宸ㄩ箍閮(浠婃渤鍖楃渷宸ㄩ箍鍘)鍞愭湞鏀挎不瀹躲佹濇兂瀹躲佹枃瀛﹀鍜屽彶瀛﹀,鍥犵洿瑷杩涜皬,杈呬綈鍞愬お瀹楀叡鍚屽垱寤衡滆礊瑙備箣娌烩濈殑澶т笟,琚悗浜虹О涓衡滀竴浠e悕鐩糕濄 璐炶鍗佷竷骞(643骞),榄忓镜鐥呮銆傚畼鑷冲厜绂勫ぇ澶,灏侀儜鍥藉叕,璋ュ彿鈥...
  • 榄忓緛鐨勮缁嗚祫鏂
    绛旓細榄忓緛 榄忓镜(580骞-643骞),瀛楃巹鎴愩傛眽鏃,鍞愬法楣夸汉(浠婃渤鍖楅偄鍙板競宸ㄩ箍鍘夸汉,鍙堣娌冲寳鏅嬪窞甯傛垨娌冲寳棣嗛櫠甯)浜,鍞愭湞鏀挎不瀹躲傛浘浠昏皬璁ぇ澶佸乏鍏夌澶уか,灏侀儜鍥藉叕,浠ョ洿璋忔暍瑷钁楃О,鏄腑鍥藉彶涓婃渶璐熺洓鍚嶇殑璋忚嚕銆 涓枃鍚: 榄忓镜 鍒悕: 鐜勬垚 鍥界睄: 涓浗鍞愭湞 姘戞棌: 姹夋棌 鍑虹敓鍦: 鍞愬法楣夸汉 鍑虹敓鏃ユ湡: 瑗垮厓580骞 閫濅笘鏃...
  • 榄忓緛鐨勬晠涔℃槸鍝噷?
    绛旓細榄忓镜锛580骞达紞643骞达級锛屽瓧鐜勬垚銆傚攼宸ㄩ箍浜猴紙浠婃渤鍖楅偄鍙板競宸ㄩ箍鍘夸汉锛屽張璇存渤鍖楁檵宸炲競鎴栨渤鍖楅偗閮稿競棣嗛櫠鍘匡級浜猴紝鍞愭湞鏀挎不瀹躲鏇句换璋忚澶уか銆佸乏鍏夌澶уか锛屽皝閮戝浗鍏锛浠ョ洿璋忔暍瑷钁楃О锛屾槸涓浗鍙蹭笂鏈璐熺洓鍚嶇殑璋忚嚕銆傞瓘寰 - 鐢熷钩绠浠 榄忓緛锛580锛643锛夊瓧鐜勬垚锛屽法楣夸笅鏇查槼锛堜粖娌冲寳鏅嬪窞锛変汉锛屽叾鐖堕瓘闀胯搐锛屾浘...
  • 扩展阅读:谏臣韩剧 ... 千古第一诤臣魏征 ... 历史上著名的谏臣及事迹 ... 谏臣魏征长乐公主翻译 ... 历史上有名的谏臣 ... 唐末名臣 ... 魏征简介及主要事迹 ... 魏征简介200个字 ... 魏征的爱国情怀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