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鬼怪或神王仙将——试谈白起宗教化形象的构建

白起,战国时期著名的秦军将领,在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保持了不败战绩,立下赫赫战功,为秦帝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决策,使白起成为千夫所指的历史罪人,乃至掩盖了一生功绩。对于这位传奇将军,官方、民间及道教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塑造和建构出不同的人物/神格之形象。唐宋时期,中央朝廷对白起基本是持正面肯定的立场,并有过诏令修缮杜邮旧祠、配享武庙等举措,而民间百姓则采取贬抑的态度,认为白起伐戮过重、死后也难逃其咎,故而沉沦地狱中接受冥拷或轮回投胎为畜生以偿还宿罪。六朝以降,道教将白起纳入神鬼谱系中,最初是作为低位阶的鬼王出现的,尔后又逐步得到抬升和神格化,最终入列仙班、成为神将。

历代史家对白起的功过褒贬不一,褒奖者誉其为 “战神”、 “虎将”,辩护 “坑卒”乃系形势所迫、情非得已,“杀降亦无奈,谁解将军心”? 贬抑者斥之为 “杀神”、 “人屠”,力主将其从历代忠臣良将名录中剔除、打入另册。对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官方、民间及道教基于不同的立场,在各自话语体系中塑造和建构出迥异的人物 /神格之形象。

白起,是声名显赫的秦国将领,被史家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戎马一生,善于用兵、战功卓著,在秦国开疆拓土的争霸大业中立下汗马功劳,也为秦王朝的横扫群雄、一统六合打下坚实的基础,揭开了秦统一的序幕。

白起骁勇善战,一生历经七十余战而未尝败绩,体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纵览白起的生平,恐怕无人不对他的辉煌战绩表示惊叹!

但是在历年的征战中,奉行王或国家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应以高压血腥为解决敌我矛盾的法家思想。对于敌对国的士兵实施肉体毁灭,手段之残忍,令人咋舌。

正是因为在长期征战过程中推行的暴力对敌政策,使得史学界对白起的历史形象争议巨大,主要有两种 :(一)骁勇善战,足智多谋  (二)嗜血成性,杀人如麻。

与官方的正面宣传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唐代以来民众对白起的评价却始终采取贬抑的态度。他们认为,白起坑杀降卒、伐戮过重,犯下滔天罪行,即使死后也难逃其咎,必须受到严酷的谪罚才能涤清宿业。在历代志怪小说中,不乏有以白起为反面典型编造出来的善恶报应故事。

作为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白起大致遭受两种惩罚: 其一是沉沦于地狱,在地狱内受各种苦楚,藉此偿还当年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宿罪; 其二是沉沦畜生道、不得为人,不断轮回投胎为猪、蜈蚣等动物,任人宰杀,藉此赎罪。唐代沙门释道世撰 《法苑珠林》卷七九 《十恶篇·邪见部》 “隋赵文昌”条记载: 隋开皇十一年,内大府寺丞赵文昌死而复活,自述被召至阎罗王所,阎罗王念其专心持诵 《金刚般若经》而放还阳世,差人引他出离地狱城, “少时出南门外,见一大粪坑,中有一人,头发片出。昌问引人: 此是何人? 引人答云: 此是秦将白起,坑赵卒,寄禁此中,罪犹未了。” 唐人戴孚撰 《广异记》“河南府史”条谈到河南府史王某死而复活,描述了阴府地狱中的见闻,其中见到白起的头被斩落在粪池狱。

值得注意的是,白起久拘地狱罹受冥考及元明以后出现的转世投胎为畜生等说法,大都源自民间的传说和杜撰,当是民众基于彰善恶报应的朴素理念而建构出来的,折射出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念及舆论导向。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按照佛、道教的说法,恶贯满盈之人先在地狱中饱受苦楚,期满后再堕入 “旁生”,托生为动物而轮回转世。约元末明初时编纂的道教类书 《道法会元》卷二一〇 《丹阳祭炼内旨序》对此过程有过描述: “复有积恶深重,寃报相干,魂系幽关,堕诸地狱,受苦满足,当堕旁生,如白起、秦桧之徒是也。”

《真灵位业图》是编纂最早的道教神祇谱系,乃旨在将此前分散零乱的、彼此无隶属关系的各路仙真,依照玄门教义和尊卑观念予以统编和整合,藉此建构出一套具有森严等级秩序的信仰系统。在这本书当中,将很多过去的历史人物或者是神话人物进行排班委座。该书共计收录近七百位神祇的职衔与名讳,按照从天上仙界到阴间地府的原则划分为七个位阶等级 ( 即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地仙、酆都) ,每一层阶均设有中位主尊和左、右位诸神,个别还有散仙和女真位。第七位阶是以酆都北阴大帝为首的阴曹地狱诸鬼官,计有 “鬼官见有七十五职,名显者凡一百一十九人”, 其中不少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名士,如左位有秦始皇、魏武帝、周文王、晋宣帝、周顗、汉高祖、吴季札、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汉光武帝、杜预、李广、何晏、殷浩、刘备等五十多位,右位有戴渊、公孙度、郭嘉、刘封、郗鉴、陶侃、蔡谟、刘陶、赵简子、马融等六十多位。 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死后成为鬼官,统领辖下仙官和鬼兵。值得注意的是,白起并未入列其中。陶弘景在 《真诰》卷十六 《阐幽微》中对此予以解释: “自三代已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鬼中,不见殷汤、周公、孔子、阖闾、勾践、春秋时诸卿相大夫,及伍子胥、孙武、白起、王翦,下至韩信、项羽辈,或入仙品而仙家不显之,如桀纣、王莽、董卓等,凶虐过甚,恐不得补职僚也。

但是约六朝以后造作的 《太上洞渊神呪经》卷七 《斩鬼品》 已将白起、王翦等人视作鬼王,合称为 “五通大鬼”,如谓: “自大汉之后,有五通大鬼,鬼名王翦、白起、韩章、乐阳、楚狂,又有郝景、女娲、祝融三万九千人,各领八亿万人。鬼王也,统帅鬼兵,抓捕恶鬼,同时镇守八极,护佑人间安全,不被恶鬼侵扰。

概括而言,前引道书中作为鬼王的白起,大致扮演了两种角色: 一是统帅鬼兵行病杀人、施灾播凶,是疾疫灾厄的源头,故被施法者予以驱逐、殄灭,亦即是负面的形象; 二是统领鬼兵驱逐一切作祟恶鬼,是驱逐任务的执行者,亦即发挥正面的力量。但无论哪种角色和形象,白起的地位都不高,基本上属于最为低层的鬼吏。

白起自刎以后,秦地民众感哀之,自发地举行祭祀活动。如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白起) 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唐代李吉甫撰 《元和郡县图志》 卷一《关内道一·京兆府上》“咸阳”条: “白起祠,在县城中。”

明代冯梦龙编著 《智囊全集·上智部》卷二 《远犹》“白起祠”条云:贞元中,咸阳人上言见白起,令奏云: “请为国家捍御四陲。正月吐蕃必大下。”既而吐蕃果入寇,败去。德宗以为信然,欲于京城立庙,赠起为司徒。李泌曰: “臣闻 ‘国将兴,听于人’。今将帅立功,而陛下褒赏白起,臣恐边将解体矣。且立庙京师,盛为祷祝,流传四方,将召巫风。臣闻杜邮有旧祠,请敕府县修葺,则不至惊人耳目。

唐德宗时,因有感于白起显灵抵御吐蕃有功,特于杜邮设立祠庙祭祀。除了设有独立的祠庙外,唐宋时期,白起还作为太公姜子牙的陪祀,供奉于武庙内。

从秦地民众自发的祭祀,到唐德宗敕诏修缮杜邮旧祠以及唐宋时跻身 “十哲”或 “七十二人”陪祀武庙,无论民间抑或官方对于白起的评价和定位基本是持积极的态度,这恐怕是基于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统一国家方面的贡献所做出的认同和肯定。准确的说,白起配享武庙,不仅彰显出世人对他的尊崇,更体现了中央朝廷对其赫赫战功的认可和赞许。

元末明初时编纂的 《道法会元》乃系汇编宋元诸符箓道派法术著作而成,书中屡次涉及白起。在这些道法体系中出现的白起,跨入了神将行列。推动这一转变的直接动因,是人们相信白起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战争中所向披靡,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死后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故而是天界护法神将的合适人选。而由此开始了白起的神化之路。

白起神化的转变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1. 水部使者

《道法会元》卷一三〇 《北真水部飞火击雷大法》是以水神为中心的法术,其功用是祈晴祷雨、请雪禳灾。该法术的实施是由玄天上帝主法,麾下班将共计十八位成员、均系水部诸神,位列第十三位的是 “飞霜凝冰使者白起”,其形象是 “青鬼面,毡笠,皂靴皂袍,执铁槌”。在这里,白起担任水部的 “飞霜凝冰使者”之职。 从字面含义分析,我们可以判定其执掌降霜、结冰之权责,尽管 “使者”的官阶品秩不算高,然亦跻身仙界、入列仙班了。就其形貌而言,虽仍为 “青鬼面”,却也 “毡笠,皂靴皂袍,执铁槌”,一身武将装扮,较之以往,可谓是 “旧貌换新颜”了。

2. 十王猛将

《道法会元》 卷二三二 《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 是以玄坛元帅赵公明为主神的法术,可以 “驱雷役电,致雨呼风,除殟剪祟,保病禳灾”。该法术的实施以高明大帝为主法、赵元帅为主将,部下有八王猛将, 加上伍员、白起合称为 “十王猛将”, “各头盔金甲,如将军状”。 这种将伍员、白起附列于 “八王猛将”后而合称 “十王猛将”或 “十大蛮王”的做法,亦见于 “召八王呪”中。显而易见,白起的神格身份已发生变化,不再隶属水部而归入作战部队之列 ( 统领神兵荡除邪魔) ,其官阶位秩也得到相应提升,即由先前的 “使者”晋升为 “猛将” ( 将军) ,其形貌也一扫 “青鬼面”等鬼王残留,径改为 “头盔金甲,如将军状”。

3. 二王

《道法会元》卷二三五 《正一玄坛飞虎都督赵元帅秘法》亦以金轮大元帅赵公明为主将,副帅是正一哪咤金轮大元帅黄元益,其后是忠孝威惠显圣王天下都伤王伍员、福顺贤德武烈无比报雠王白起,位阶已在 “八方八王猛将”之前。又卷二三六 《正一龙虎玄坛大法》以高明大帝为主法、赵公明为主帅,统辖 “二王”( 无比报雠王伍员、天下都猖王白起) ,其后为 “八王猛将”。类似的情况亦见卷二四〇 《正一玄坛元帅六阴草野舞袖雷法》,其以高明大帝和酆都大帝为主法,将帅名录中有神霄玉府大都督玄坛立应赵元帅公明、左营兵头无比报雠王伍将军员、右营兵头天下都伤王白将军起,其后是 “八王猛将”及天毒、地毒、四值、天将、地将、先锋使者等。

中国历代名将中,白起是其中有最大争议的,一方面他战功赫赫,骁勇善战;但是另一方面又手段残暴,杀降无数。西楚霸王项羽,也曾坑杀20万秦国降卒,所以在民间传说中被塑造成恶鬼、鬼王的丑恶形象,但是霍去病曾经也曾犯下杀降之过,却位列仙班,可见“杀降”与否恐非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生前的功绩及口碑的好坏。不过,那些道德上有瑕疵的名士,也可以通过一步步的晋升而入伍仙官神将之班。

白起的能征善战与 “嗜杀成性”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就为后世道教改造其为统兵的鬼王做了充分铺垫。宋元以降,白起的神格形象发生了重大转型,亦即由鬼王演化为神将。这就意味着,白起的身份及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推究其质,白起最初是作为厉鬼、怨灵而被祭祀和崇拜的,后来则逐渐改变了性格与职能,原本强烈的厉鬼/怨灵的性格特征被淡化和褪去,其形貌亦由青面獠牙、凶神恶煞般的恶鬼形象,转变为英姿飒爽、仪表堂堂的武将形象。“去魅化”后的白起,隶属于玄天上帝、玄坛赵元帅、酆都大帝等神祇,直接听命于这些高阶大神的领导,尤彰显出白起神格化改造的 “合法性”和 “正统性”。

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什么呢?值得令今人思索。

  • 濡栭瓟楝兼垨绁炵帇浠欏皢鈥斺旇瘯璋堢櫧璧瀹楁暀鍖栧舰璞$殑鏋勫缓
    绛旓細闄跺紭鏅湪 銆婄湡璇般嬪嵎鍗佸叚 銆婇槓骞藉井銆嬩腑瀵规浜堜互瑙i噴: 鈥滆嚜涓変唬宸叉潵璐ゅ湥鍙婅嫳闆勮呬负浠欓涓,涓嶈娈锋堡銆佸懆鍏佸瓟瀛愩侀槚闂俱佸嬀璺点佹槬绉嬫椂璇稿嵖鐩稿ぇ澶,鍙婁紞瀛愯儱銆佸瓩姝︺鐧借捣銆佺帇缈,涓嬭嚦闊╀俊銆侀」缇借緢,鎴栧叆浠欏搧鑰屼粰瀹朵笉鏄句箣,濡傛绾c佺帇鑾姐佽懀鍗撶瓑,鍑惰檺杩囩敋,鎭愪笉寰楄ˉ鑱屽儦涔熴 浣嗘槸绾﹀叚鏈濅互鍚庨犱綔鐨 銆婂お涓婃礊娓婄...
  • 扩展阅读:魑魅魍魉是哪四种鬼 ... 无间妖为什么背叛僵王 ... 神仙妖魔鬼耳根 ... 妖魔世界开局大威天龙 ... 魑魅魍魉是哪三个鬼 ... 妖魔世界里的武夫 ... 妖魔世界请神上身 ... 妖魔鬼怪大联盟祝青宣 ... 妖魔复苏开局道门天尊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