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宰相俾斯麦(要详细一点哦) 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言有哪些?

\u4ecb\u7ecd\u4e00\u4e0b\u5fb7\u56fd\u5bb0\u76f8\u4ffe\u65af\u9ea6

\u4ffe\u65af\u9ea6\u4e8e1815\u5e744\u67081\u65e5\u51fa\u751f\u4e8e\u666e\u9c81\u58eb\u52c3\u5170\u767b\u5821\u963f\u5c14\u7279\u9a6c\u514b\u96ea\u6069\u8c6a\u68ee\u5e84\u56ed\u4e00\u5bb6\u5927\u5bb9\u514b\u8d35\u65cf\u4e16\u5bb6\u3002\u5e7c\u65f6\u53d7\u8fc7\u826f\u597d\u6559\u80b2\uff0c\u66fe\u7ecf\u5728\u54e5\u5ef7\u6839\u5927\u5b66\u548c\u67cf\u6797\u5927\u5b66\u5b66\u4e60\u6cd5\u5f8b\u3001\u5386\u53f2\u548c\u5916\u8bed\u3002\u5927\u5b66\u671f\u95f4\uff0c\u4ed6\u66fe\u4e0e\u540c\u5b66\u4f5c\u8fc727\u6b21\u51b3\u6597\u3002\u6bd5\u4e1a\u540e\u670d\u5175\u5f79\u3002\u4ffe\u65af\u9ea6\u4f53\u683c\u5f3a\u58ee\u3001\u4e2a\u6027\u7c97\u91ce\uff0c\u4e3a\u4e86\u8ffd\u6c42\u76ee\u6807\u53ef\u4ee5\u4e0d\u62e9\u624b\u6bb5\uff0c\u6301\u73b0\u5b9e\u4e3b\u4e49\u6001\u5ea6\u30021839\u5e74\u4ee5\u540e\uff0c\u4ed6\u56de\u5230\u81ea\u5df1\u7684\u9886\u5730\uff0c\u7ecf\u8425\u5e84\u56ed\u7ecf\u6d4e\uff0c\u91c7\u7528\u65b0\u7684\u8015\u4f5c\u65b9\u6cd5\uff0c\u6539\u8fdb\u519c\u5177\uff0c\u4f5c\u7269\u8f6e\u79cd\uff0c\u8fdb\u884c\u5546\u54c1\u751f\u4ea7\u30021847\u5e74\uff0c\u4ffe\u65af\u9ea6\u6210\u4e3a\u666e\u9c81\u58eb\u8bae\u4f1a\u8bae\u5458\uff1b1851\u20141858\u5e74\u88ab\u4efb\u547d\u4e3a\u666e\u9c81\u58eb\u90a6\u9a7b\u5fb7\u610f\u5fd7\u8054\u90a6\u4ee3\u8868\u4f1a\u7684\u4ee3\u8868\uff0c1859\u5e74\u4efb\u9a7b\u4fc4\u516c\u4f7f\uff0c1861\u5e74\u6539\u4efb\u9a7b\u6cd5\u516c\u4f7f\u30021862\u5e74\u4efb\u666e\u9c81\u58eb\u9996\u76f8\u517c\u5916\u4ea4\u5927\u81e3\uff0c\u6781\u529b\u63a8\u884c\u201c\u94c1\u8840\u653f\u7b56\u201d\uff0c\u4e3b\u5f20\u901a\u8fc7\u6218\u4e89\uff0c\u7531\u666e\u9c81\u58eb\u7edf\u4e00\u5fb7\u56fd\u3002\u4ed6\u76f8\u7ee7\u53d1\u52a8\u4e86\u5bf9\u4e39\u9ea6\u3001\u5965\u5730\u5229\u548c\u6cd5\u56fd\u7684\u6218\u4e89\uff0c\u9010\u6b65\u5b9e\u73b0\u4e86\u5fb7\u56fd\u7edf\u4e00\u30021871\u5e74\u4ffe\u65af\u9ea6\u51fa\u4efb\u65b0\u6210\u7acb\u540e\u7684\u5fb7\u610f\u5fd7\u5e1d\u56fd\u5bb0\u76f8\uff0c\u5e76\u53d7\u5c01\u4e3a\u516c\u7235\u3002\u6b64\u540e\u768420\u5e74\u95f4\uff0c\u4ed6\u6743\u503e\u671d\u91ce\u3002\u5bf9\u5185\u52a0\u5f3a\u666e\u9c81\u58eb\u548c\u5e1d\u56fd\u653f\u5e9c\u7684\u6743\u529b\uff0c\u4fc3\u8fdb\u5bb9\u514b\u548c\u8d44\u4ea7\u9636\u7ea7\u7684\u8054\u76df\u548c\u7ecf\u6d4e\u6536\u76ca\uff0c\u9547\u538b\u5de5\u4eba\u8fd0\u52a8\uff1b\u5bf9\u5916\u91c7\u53d6\u73b0\u5b9e\u4e3b\u4e49\u6001\u5ea6\uff0c\u4e89\u9738\u6b27\u6d32\uff0c\u5e76\u5411\u6d77\u5916\u79ef\u6781\u6269\u5f20\uff0c\u4ed6\u672c\u4eba\u6210\u4e3a19\u4e16\u7eaa\u4e0b\u534a\u671f\u6b27\u6d32\u653f\u6cbb\u821e\u53f0\u4e0a\u7684\u98ce\u4e91\u4eba\u7269\u30021890\u5e74\uff0c\u4ed6\u88ab\u65b0\u7687\u5a01\u5ec9\u4e8c\u4e16\u547d\u4ee4\u8f9e\u804c\uff0c\u56de\u5230\u5e84\u56ed\u30021898\u5e74\u53bb\u4e16

1\uff0c\u6211\u53ef\u4ee5\u9887\u4e3a\u9a84\u50b2\u5730\u5ba3\u79f0\u81ea\u5df1\u662f\u6574\u4e2a\u5fb7\u610f\u5fd7\u5e1d\u56fd\u91cc\u6700\u906d\u4eba\u6068\u7684\u4eba\u3002
\u5728\u4ffe\u65af\u9ea6\u6380\u8d77\u7684\u9488\u5bf9\u5929\u4e3b\u6559\u4f1a\u7684\u6240\u8c13\u201c\u6587\u5316\u6597\u4e89\u201d\uff081871\u20151878\uff09\u4e2d\uff0c\u53cd\u5bf9\u4ed6\u7684\u58f0\u6d6a\u66fe\u7ecf\u4e00\u6d6a\u9ad8\u8fc7\u4e00\u6d6a\u3002\u4e00\u6b21\u4ed6\u5728\u666e\u9c81\u58eb\u7701\u8bae\u4f1a\u4e2d\u66fe\u7ecf\u6fc0\u52a8\u5730\u9ad8\u558a\uff1a\u201c\u6211\u53ef\u4ee5\u9887\u4e3a\u9a84\u50b2\u5730\u5ba3\u79f0\u81ea\u5df1\u662f\u6574\u4e2a\u5fb7\u610f\u5fd7\u5e1d\u56fd\u91cc\u6700\u906d\u4eba\u6068\u7684\u4eba\u3002\u201d
\uff08\u201cIchkannwohl\u2015 mitStolz\u2015vonsichbehaupten,dieam bestengehasstePersnlichkeitimDeutschenReichzusein.\u201d\uff09
2\uff0c\u597d\u9a6c\u5c06\u5e26\u7740\u9a6c\u978d\u6b7b\u53bb\u3002
1881\u5e74\u8fd8\u662f\u5728\u8bae\u4f1a\u4e2d\uff0c\u5f53\u6709\u8bae\u5458\u547c\u5401\u8981\u4ffe\u65af\u9ea6\u4e0b\u53f0\u65f6\uff0c\u4ffe\u65af\u9ea6\u5bf9\u5e94\u9053\uff1a\u201c\u597d\u9a6c\u5c06\u5e26\u7740\u9a6c\u978d\u6b7b\u53bb\u3002\u201d\uff08\u201cEinbravesPferdstirbtindenSielen.\u201d\uff09\u8868\u793a\u4ed6\u8981\u5fe0\u4e8e\u804c\u5b88\uff0c\u575a\u6301\u5230\u5e95\u3002
3\uff0c\u5728\u6b27\u6d32\u9ca4\u9c7c\u6c60\u4e2d\u7684\u68ad\u5b50\u9c7c\uff0c\u963b\u6b62\u6211\u4eec\u6210\u4e3a\u9ca4\u9c7c\u3002
1888\u5e742\u67086\u65e5\uff0c\u4ffe\u65af\u9ea6\u5728\u5206\u6790\u5fb7\u3001\u4fc4\u3001\u6cd5\u4e09\u56fd\u5173\u7cfb\u65f6\uff0c\u8bf4\u4e86\u4e00\u53e5\u201c\u5728\u6b27\u6d32\u9ca4\u9c7c\u6c60\u4e2d\u7684\u68ad\u5b50\u9c7c\uff0c\u963b\u6b62\u6211\u4eec\u6210\u4e3a\u9ca4\u9c7c\u3002\u201d
\uff08\u201cDieHechteimeurop-ischenKarpfenteichhindernuns,Karpfenzuwerden.\u201d\uff09
\u5728\u81ea\u7136\u754c\uff0c\u6a2a\u51b2\u76f4\u649e\u7684\u98df\u8089\u9c7c\u68ad\u5b50\u9c7c\u8fdb\u5165\u9ca4\u9c7c\u6c60\u4e2d\u5c31\u4f1a\u6270\u5f97\u98df\u8349\u800c\u597d\u9759\u7684\u9ca4\u9c7c\u4e0d\u5f97\u5b89\u5b81\u3002\u4ffe\u65af\u9ea6\u4ee5\u6b64\u4f5c\u6bd4\u55bb\uff0c\u6307\u51fa\uff0c\u4fc4\u56fd\u3001\u6cd5\u56fd\u662f\u5904\u5904\u6311\u8845\u3001\u4fb5\u7565\u6210\u6027\u7684\u68ad\u5b50\u9c7c\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965\u6258\u00b7\u7231\u5fb7\u534e\u00b7\u5229\u5965\u6ce2\u5fb7\u00b7\u51af\u00b7\u4ffe\u65af\u9ea61815\u5e744\u67081\u65e5\uff0d1898\u5e747\u670830\u65e5\uff0c \u5fb7\u610f\u5fd7\u5e1d\u56fd\u9996\u4efb\u5bb0\u76f8\uff081871\u5e74\u20141890\u5e74\uff09\uff0c\u4eba\u79f0\u201c\u94c1\u8840\u5bb0\u76f8\u201d\u3001\u201c\u5fb7\u56fd\u7684\u5efa\u7b51\u5e08\u201d\u53ca\u201c\u5fb7\u56fd\u7684\u9886\u822a\u5458\u201d\u3002
\u4ffe\u65af\u9ea6\u4ee3\u8868\u5bb9\u514b\u5730\u4e3b\u8d35\u65cf\u548c\u5927\u8d44\u4ea7\u9636\u7ea7\u5229\u76ca\uff0c\u7aed\u529b\u4e3b\u5f20\u4ee5\u5f3a\u6743\u548c\u6b66\u529b\u7edf\u4e00\u5fb7\u56fd\u3002\u4ffe\u65af\u9ea6\u9488\u5bf9\u963b\u788d\u5fb7\u56fd\u7edf\u4e00\u7684\u5f3a\u5927\u7684\u56fd\u5185\u5916\u52bf\u529b\u800c\u91c7\u53d6\u7684\u6b66\u529b\u7edf\u4e00\u5fb7\u56fd\u7684\u201c\u94c1\u8840\u653f\u7b56\u201d\uff0c\u662f\u5b9e\u73b0\u5fb7\u56fd\u7edf\u4e00\u7684\u5f3a\u6709\u529b\u7684\u624b\u6bb5\u3002
\u4ed6\u4f9d\u9760\u5176\u201c\u94c1\u8840\u653f\u7b56\u201d\uff0c\u5148\u540e\u53d1\u52a8\u4e86\u666e\u4e39\u6218\u4e89\u3001\u666e\u5965\u6218\u4e89\u548c\u666e\u6cd5\u6218\u4e89\uff0c\u81ea\u4e0a\u800c\u4e0b\u5730\u7edf\u4e00\u4e86\u5fb7\u56fd\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2014\u5965\u6258\u00b7\u51af\u00b7\u4ffe\u65af\u9ea6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4eba\u6c11\u7f51\u2014\u4ffe\u65af\u9ea6\u8bed\u5f55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生于1815年4月1日,殂于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踢出奥地利)的代表人物。
  俾斯麦 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人称「铁血宰相」(德文:Eiserner Kanzler)、「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最初,作为一个保守的专制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主义运动。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或社会保险。
  [编辑本段]少年时期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拥有很多土地及庄园少年俾斯麦。俾斯麦父亲,费迪南德•冯•俾斯麦(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一位地主和退休军官,主要与友人打猎,35岁时娶了17岁的妻子,即俾斯麦的母亲。俾斯麦的父母,出生背景不同,母亲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并且长居市区,因而有着较为开放、先进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旧。俾斯麦有一个比他年长5岁的哥哥及一个妹妹。俾斯麦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军人,为国尽忠。但是其母则希望他成为政治家,在政界大显光芒,虽然其双亲的期望大为不同,但最后俾斯麦同时达成了。
  俾斯麦8岁时,被送往柏林小学读书。由于同学大多生长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因此大多排挤他这样一个容克之子,令他的童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与压力。
  在他12岁时,他进入了中学,但仍然受到同学排挤。但他并不感到灰心,反而勤奋向上,学会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使其成为一个多语言的天才,并为其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
  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哥廷根大学。然而,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在其就读大学期间,他经常腰间佩剑,并牵着一只大狼狗。但却无心向学,并染上很多恶习,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后来虽转到柏林大学入读法律系,但仍然没有满意。虽然毕业后成为了律师,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投考政府的官职,当上了一个小书记员。
  在此时他结识了一位贵族女子,并结下婚约,可是他没钱,想以赌博赚钱却反而输掉所有金钱,并欠下很多债务。因此这次婚约取消了。其后他结识了一位牧师的女儿,再订婚约,可惜,那位女子亦跟一位富有的军人走了。结果俾斯麦只有带着欠债,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与其哥哥分家,当上了庄园主人,可是他并不满意这种生活,所以很快便再次进入政坛。
  [编辑本段]铁血宰相的由来
  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中年俾斯麦从政前的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雪恩豪森一家大容克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1835年于柏林大学毕业后,俾斯麦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强壮的体格,粗野的个性,对待农民的残忍,追求目标的毅力和不择手段以及现实主义的态度,构成俾斯麦鲜明的性格特点。
  议员生涯
  这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命运改变。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像。他藉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于该年完婚。
  但就在次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威廉亲王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场革命。
  外交官生涯
  在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
  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实时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但他随即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只当内相,故此并不履行。
  在1862年春, 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因为内部的压力,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为驻法大使。同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绝对胜利,并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首相生涯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绰号。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而俾斯麦则 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 了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在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为此,他便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很快地,他便开始筹划三场统一战争。
  [编辑本段]外交官俾斯麦
  1851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代表
  1859年任驻俄公使
  1861年任驻法公使
  [编辑本段]三次王朝战争(统一战争时期)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普丹战争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在1861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它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泰因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普奥战争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因此俾斯麦以此借口,指责奥地利毁约。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
  俾斯麦与李鸿章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普法战争
  由于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邦国,阻碍德国统一。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藉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阿尔萨斯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进军至巴黎,协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消灭巴黎公社,以便获得大量赔款。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编辑本段]称霸之路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执行为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利益服务的政策,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他的“铁和血”却没有因此而停止。1871年他参与镇压了巴黎公社。在国内,他为了加紧镇压德国工人运动,于1878年颁布了所谓《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他对外组织军事集团,极力巩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同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掠夺殖民地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编辑本段]心灰意冷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在很多问题与俾斯麦上出现分歧,在以后的残酷权利斗争俾斯麦中渐渐感到心灰意冷。1890年,75岁俾斯麦向威廉二世提出辞呈,正式下野。
  1898年83岁的奥托·冯·俾斯麦在故乡的庄园中逝世,闲居期间完成了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后期政治生涯 虽然德国统一了,但俾斯麦这位铁血(Blood and Iron)宰相仍需面对众多国内外问题。
  国内问题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进行拢络,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国外问题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因此他并不像其它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但于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所以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在1882年,他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而在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提法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结果在1878年,于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但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
  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着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编辑本段]退出政坛
  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后随即病故。结果其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更执政了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暸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奥托·冯·俾斯麦逝世
  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着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最后在1898年7月30日,这位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悄离世,享年83岁
  [编辑本段]历史影响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俾斯麦本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的“铁血” 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编辑本段]美国城市俾斯麦
  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府。在州中南部,密苏里河东岸。人口4.4万(1980)。 1872年作为修建北太平洋铁路的基地而兴建的居民点,因德国出资修建该铁路,故采用了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之名为地名。1875年建市,1889年建州时成为首府。春小麦地带农畜产品集散地。主要工业有农机制造、石油炼制、食品加工等。
  [编辑本段]二战时间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
  在"欧根亲王"上拍摄的"俾斯麦"战列舰俾斯麦号战列舰(Bismarck battleship)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海军作战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 是以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俾斯麦”号。于1935年动工,1940年建成服役。它最高航速高达29节,排水量4.2万吨,舰上人员1600名。舰上武器有4座(8门)380毫米口径主火炮,6座(12 门)150毫米口径副火炮,8座(16门)104毫米口径高射炮,并搭载4架水上飞机和6具533毫米的鱼雷管,火力异常强劲其舷装甲最厚处320毫米。无论从性能或是战斗能力上都超越了当时英国同类军舰,被英国人称作“魔鬼俾斯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用此舰袭击大西洋交通线,1941年5月27日8时47分被英国的“罗德尼”和“英皇乔治五世”为首的舰队击沉。 沉没后的俾斯麦战列舰残骸
  建造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在《凡尔塞条约》的严格监控下被禁止建造战列舰。1933年纳粹独裁政府上台,德国海军开始秘密进行新型战列舰的研制工作。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废弃《凡尔赛条约》,恢复征兵制,德国再武装正式开始,同年6月,为了表示无意向英国挑战,德国主动向英国提出把德国海军的吨位限制在英国海军的35%,英国马上同意并签订了英德海军条约,这解除了德国海军的最后一条枷锁,德国海军开始扩军,可以在建造5只旧战舰的替代舰的同时,在1936年度开始建造“F”号战舰一只真正的战列舰,这艘德国海军大规模扩军计划中代号“F”的第一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海军自1918年以后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战列舰。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的新式战舰装备十六英寸主炮,但是德国还没有制造这种口径舰炮的经验,德国人在这之前所研制的最大口径舰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380毫米口径舰炮,为了避免风险和设计难度拖延进度,决定新开发一种380毫米口径主炮装备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级舰体受穿越基尔运河水深限制,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1,上层建筑比较紧凑,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由于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决定采用双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各布置两座。其主炮理论射速很高,达到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着靶存速性能相应降低。其装甲防护沿用“Incremental Armor Scheme”的设计模式(称为“全面防护”),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于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战列舰。
  1936年7月1日,俾斯麦号战列舰在汉堡港的布隆--富斯造船厂(B&V)正式开工建造,俾斯麦号以普鲁士王国首相和德意志帝国总理人称“铁血宰相”的奥托·冯·俾斯麦候爵(1815年-1898年)命名,1939年2月14日,俾斯麦号举行下水仪式。俾斯麦候爵的孙女——多萝西亚•冯•洛伊文费尔德女士被请来参加下水仪式。1940年9月15日,俾斯麦号完成了晒装工程,通过基尔运河前往波罗的海进行海试,1940年8月24日俾斯麦号战列舰正式服役。
  作战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1年3月为了破坏英国人的海上命脉——大西洋航线,德国海军计划了大规模被命名为“莱茵演习”的海上袭击战。德国海军原计划分成两线出击,驻扎在法国布勒斯特港“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耐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将初先期出航破坏英国大西洋海上航运,同时吸引调动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主力,之后,最新锐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也将投入作战,将利用时机突入大西洋执行破交作战。但是“沙恩霍斯特”号与“格耐森诺”号先后因故障与受伤无法出击,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战列舰与“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单独出航执行“莱茵演习”。
  “俾斯麦”号出航的情报很快被英国海军得到并加强了戒备。5月24日在丹麦海峡遭到英国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拦截。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双方交火六分钟后,“俾斯麦”号在15000米的距离上命中了“胡德”号,“胡德”号弹药库发生发生爆炸沉没。随后五分钟“威尔士亲王”号受伤退出战斗,“俾斯麦”号则被“威尔士亲王”号击伤,导致一个锅炉舱进水航速下降为28节,燃油舱漏,水上飞机弹射装置损坏,被迫终止作战行动,驶往法国。英国海军调集主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击沉“俾斯麦”号。当日夜间“胜利”号航空母舰起飞的鱼雷轰炸机攻击了“俾斯麦”号,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舯部,但爆破威力被其TDS(鱼雷防御系统)完全吸收,没有造成内舱伤害。“俾斯麦”号曾一度甩掉了英国海军的跟踪,但26日重新被发现,遭到英国海军“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剑鱼"式鱼雷轰炸机攻击。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艉部,方向舵被卡死,迫使“俾斯麦”号以螺旋桨速差来保持航向,航速降为7节,为英国舰队追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为首的英国舰队追上了丧失了操控能力的“俾斯麦”号。经过数小时的激战,10时40分,“俾斯麦”号沉没于距法国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在沉没前,“俾斯麦”号抵挡住了90发左右英国战列舰主炮炮弹和310发左右其它炮弹的直接命中(只有四发击穿其主装甲带),同时承受了6-8枚各型鱼雷的打击。再加上自行打开通海阀两小时后沉没。其强大的威力和防护性能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丘吉尔誉为“造舰史上的杰作”。
  基本数据
  标准排水量:俾斯麦号41700吨/提尔皮茨号42300吨;满载排水量:设计49400吨/最大52900吨。
  尺度:长251米/宽36米/型深15米/设计满载吃水10.2米/实际最大吃水10.7米。
  动力:12台高压锅炉,3台蒸汽轮机,设计最大功率138000马力,实际稳定最大功率150170马力,实际极速最大功率163026马力。
  航速:30.8节;载油7400吨,续航力:8525海里/19节,9500海里/16节。
  武备:8门4座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按英国标准是48倍口径)主炮;12门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径副炮;16门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座四联装、12座单管20毫米高炮(提尔皮茨号为18座四联装、6座单管20毫米高炮、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主侧舷装甲32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装甲4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抵御250公斤TNT炸药,实际可抵御300公斤德国hexanite烈性炸药。装甲总重17450吨(不含炮塔旋转部分),舰体结构总重11691吨。
  建造材料:舰体结构,St52造船钢;立面装甲,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水平装甲,Wsh高强度匀质钢;防雷装甲,Ww高弹性匀质钢。
  舰载飞机: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1927人。全体舰员编入12 个分队,每个分队180-220人。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生于1815年4月1日,殂于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踢出奥地利)的代表人物。
俾斯麦 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人称「铁血宰相」(德文:Eiserner Kanzler)、「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最初,作为一个保守的专制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主义运动。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或社会保险。
少年时期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拥有很多土地及庄园少年俾斯麦。俾斯麦父亲,费迪南德•冯•俾斯麦(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一位地主和退休军官,主要与友人打猎,35岁时娶了17岁的妻子,即俾斯麦的母亲。俾斯麦的父母,出生背景不同,母亲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并且长居市区,因而有着较为开放、先进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旧。俾斯麦有一个比他年长5岁的哥哥及一个妹妹。俾斯麦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军人,为国尽忠。但是其母则希望他成为政治家,在政界大显光芒,虽然其双亲的期望大为不同,但最后俾斯麦同时达成了。
俾斯麦8岁时,被送往柏林小学读书。由于同学大多生长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因此大多排挤他这样一个容克之子,令他的童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与压力。
在他12岁时,他进入了中学,但仍然受到同学排挤。但他并不感到灰心,反而勤奋向上,学会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使其成为一个多语言的天才,并为其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
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哥廷根大学。然而,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在其就读大学期间,他经常腰间佩剑,并牵着一只大狼狗。但却无心向学,并染上很多恶习,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后来虽转到柏林大学入读法律系,但仍然没有满意。虽然毕业后成为了律师,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投考政府的官职,当上了一个小书记员。
在此时他结识了一位贵族女子,并结下婚约,可是他没钱,想以赌博赚钱却反而输掉所有金钱,并欠下很多债务。因此这次婚约取消了。其后他结识了一位牧师的女儿,再订婚约,可惜,那位女子亦跟一位富有的军人走了。结果俾斯麦只有带着欠债,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与其哥哥分家,当上了庄园主人,可是他并不满意这种生活,所以很快便再次进入政坛。
铁血宰相的由来
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中年俾斯麦从政前的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雪恩豪森一家大容克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1835年于柏林大学毕业后,俾斯麦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强壮的体格,粗野的个性,对待农民的残忍,追求目标的毅力和不择手段以及现实主义的态度,构成俾斯麦鲜明的性格特点。
议员生涯
这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命运改变。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像。他藉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于该年完婚。
但就在次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威廉亲王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场革命。
外交官生涯
在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
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实时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但他随即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只当内相,故此并不履行。
在1862年春, 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因为内部的压力,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为驻法大使。同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绝对胜利,并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首相生涯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绰号。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而俾斯麦则 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 了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在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为此,他便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很快地,他便开始筹划三场统一战争。
外交官俾斯麦
1851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代表
1859年任驻俄公使
1861年任驻法公使
三次王朝战争(统一战争时期)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普丹战争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在1861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它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泰因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普奥战争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因此俾斯麦以此借口,指责奥地利毁约。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
俾斯麦与李鸿章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普法战争
由于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邦国,阻碍德国统一。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藉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阿尔萨斯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进军至巴黎,协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消灭巴黎公社,以便获得大量赔款。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称霸之路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执行为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利益服务的政策,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他的“铁和血”却没有因此而停止。1871年他参与镇压了巴黎公社。在国内,他为了加紧镇压德国工人运动,于1878年颁布了所谓《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他对外组织军事集团,极力巩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同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掠夺殖民地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心灰意冷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在很多问题与俾斯麦上出现分歧,在以后的残酷权利斗争俾斯麦中渐渐感到心灰意冷。1890年,75岁俾斯麦向威廉二世提出辞呈,正式下野。
1898年83岁的奥托·冯·俾斯麦在故乡的庄园中逝世,闲居期间完成了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后期政治生涯 虽然德国统一了,但俾斯麦这位铁血(Blood and Iron)宰相仍需面对众多国内外问题。
国内问题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进行拢络,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国外问题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因此他并不像其它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但于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所以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在1882年,他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而在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提法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结果在1878年,于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但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
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着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退出政坛
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后随即病故。结果其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更执政了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暸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奥托·冯·俾斯麦逝世
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着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最后在1898年7月30日,这位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悄离世,享年83岁
历史影响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俾斯麦本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的“铁血” 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1815—1898),人称铁血宰相。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地区申豪森的容克家庭。他2岁时随父亲移居其尼普甫霍夫庄园,并渡过了自己的童年。于柏林接受初等教育,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逐渐形成极端保王的立场.为人桀骜不驯,脾气火爆,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且仅受伤一次。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后因为屡次违反纪律和对上司不满而去职,并回到家乡管理领地。后成为当地堤坝主管,并参加了普鲁士联合省议会。

1848年,德意志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入京勤王。因其极端保王思想而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所认识.

1851年~1858年,受国王任命为普鲁士邦驻法兰克福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2年改任驻法大使. 在任驻俄大使期间,因为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错乱,其弟威廉一世任摄政王.后腓特烈威廉四世病死,威廉一世成为普鲁士国王,并与议会发生"宪法争执".政局动荡.在陆军大臣罗恩保荐下,俾斯麦于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俾斯麦一向政治立场强硬,常用恫吓威胁手段以达到目的.但是在其成为首相之际,其政治立场发生变化.由单纯的顽固保王分子变成以"德意志"为目标的政治家,并逐渐与极右顽固派决裂.

俾斯麦当上首相的第一周,他在下议院一次会议上即兴说道:“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那么他这番演说用意何在呢?原来,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各封建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维也纳会议决定组织德意志邦联以承接被法国在战争中彻底摧毁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邦联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邦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邦联,只不过是封建帝国的最终表现形式而已。由于分裂不利于自由经济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此德国统一成为了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要求,成为了历史必然趋势。

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所谓"大德意志"),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俾斯麦心中的以普鲁士为中心的统一则不同,他计划要在统一的国家中排除奥地利(即"小德意志")。

50年代初,普奥争霸中奥地利处于较优势地位。1848年革命后,普鲁士趁机意欲统一。1850年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在奥地利的操纵下要求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普鲁士拒绝。奥地利联合他国威胁普鲁士。普鲁士最终妥协。普鲁士称其为“奥尔米茨之辱”。此事件加剧了普奥关系恶化。50年代末,普鲁士与众多德意志小邦发展了经济联系,建立“关税同盟”。并利用18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

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有着很强的软弱性,没有勇气对抗政府,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表示:“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

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邦联的施列斯维希和霍尔施泰因。次年初,俾斯麦以此为由对丹麦作战。奥地利亦随之参战。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联军,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霍尔施泰因。“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在威尼斯地区与奥地利有严重冲突,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了法国。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一再挑起摩擦,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霍尔施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邦反对普鲁士。普奥战争爆发。

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主力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结果,普军获胜。10天后,普军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包括国王在内的多数人提议一举攻入奥都维也纳时,实际而有政治远见的俾斯麦拼命抵制,他估计到法俄会出面干预,另外,他一旦和奥地利签订宽松条约,那么未来奥可能成为德潜在盟友。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被迫宣布退出德意志。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邦国(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邦国,但他知道,法国一定会干预,导致德国的统一难以实现。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在1870年,以"埃姆斯电报"事件为导火索,污辱法国,向法国挑衅,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色当一役中,普军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帝国宰相。德意志的统一最终实现。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他采用这种政策,终于使德国走上统一。

统一后,俾斯麦一方面对内以军工业为主导发展经济,并同时颁布《五月法令》挤压以中央党为代表的天主教的势力,颁布《非常法》镇压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者极其政党社会民主党。同时,他也领导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福利系统.另一方面对外展开"均势外交",维护欧洲的相对和平以利于德国发展。威廉二世上台后,二人发生严重冲突。在互相鄙视的情况下,俾斯麦于1890年被迫辞职。1898年7月30日去世。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总理),人称“铁血宰相”(德文:Eiserner Kanzler)、“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最初,作为一个保守的专制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运动,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

少年时期

少年时期的俾斯麦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今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拥有很多土地及庄园。俾斯麦父亲,斐迪南·冯·俾斯麦(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一位地主和退休军官,终日只与友人打猎,并以35岁之龄娶了17岁的妻子,即俾斯麦的母亲。俾斯麦的母亲与其父亲的出生背景大为不同,自小生活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并且长居市区,因而有着较为开放、先进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旧。俾斯麦有一个比他年长5岁的哥哥及一个妹妹。俾斯麦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军人,为国尽忠。但是其母则希望他成为政治家,在政界大显光芒,虽然其双亲的期望大为不同,但最后俾斯麦同时达成了。

俾斯麦8岁时,被送往柏林小学读书。由于同学大多生长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因此大多排挤他这样一个容克之子,令他的童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与压力。

在他12岁时,他进入了中学,但仍然受到同学排挤。但他并不感到灰心,反而勤奋向上,学会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使其成为一个多语言的天才,并为其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

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格丁根大学。然而,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在其就读大学期间,他经常腰间佩剑,并牵着一只大狼狗。但却无心向学,并染上很多恶习,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后来虽转到柏林大学入读法律系,但仍然没有满意。虽然毕业后成为了律师,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投考政府的官职,当上了一个小书记员。

在此时他结识了一位贵族女子,并结下婚约,可是他没钱,想以赌博赚钱却反而输掉所有金钱,并欠下很多债务。因此这次婚约取消了。其后他结识了一位牧师的女儿,再订婚约,可惜,那位女子亦跟一位富有的军人走了。结果俾斯麦只有带着欠债,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与其哥哥分家,当上了庄园主人,可是他并不满意这种生活,所以很快便再次进入政坛。

[编辑] 政治生涯

中年时代的俾斯麦[编辑] 议员生涯
这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命运改变。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像。他借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于该年完婚。

但就在次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威廉亲王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场革命。

[编辑] 外交官生涯
在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

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即时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但他随即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只当内相,故此并不履行。

在1862年春,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因为内部的压力,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为驻法大使。同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绝对胜利,并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编辑] 首相生涯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绰号。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了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在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为此,他便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很快地,他便开始筹划三场统一战争。

[编辑] 统一战争

德国统一的三大功臣 - 俾斯麦、罗恩、毛奇[编辑] 普丹战争
主条目:普丹战争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1863年什列斯威(石勒苏益格)在波兰革命中被纳入丹麦。而战争同时可以观察奥国实力,为普奥战争作好准备。

在1861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他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泰因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编辑] 普奥战争

位处汉堡的俾斯麦纪念碑主条目:普奥战争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因此俾斯麦以此借口,指责奥地利毁约。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

[编辑] 普法战争

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为皇帝的绘画,白衣者为俾斯麦主条目:普法战争
由于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著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邦国,阻碍德国统一。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阿尔萨斯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进军至巴黎,协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消灭巴黎公社,以便获得大量赔款。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编辑] 后期政治生涯

俾斯麦在1871年就任德意志帝国总理时所照虽然德国统一了,但俾斯麦这位铁血(Blood and Iron)宰相仍需面对众多国内外问题。

[编辑] 国内问题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进行拢络,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编辑] 国外问题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因此他并不像其他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而在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提法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结果在1878年,于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但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但于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所以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着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在1882年,他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编辑] 退出政坛

八十寿辰时的俾斯麦 (1895年 4月1日)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后随即病故。结果其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更执政了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了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编辑] 逝世

俾斯麦于床上去世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最后在1898年7月30日,这位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然离世,享年83岁。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Otto_von_Bismarck?uselang=zh-cn

一位有着铁血政策著称的军事家是它让当时颤弱的普鲁士变成后面强大的德意志

  • 鍏充簬寰峰浗瀹扮浉淇炬柉楹(瑕佽缁嗕竴鐐鍝)
    绛旓細濂ユ墭•鍐•淇炬柉楹(Otto von Bismarck,1815骞4鏈1鏃-1898骞7鏈30鏃),鍔虫仼鍫″叕鐖,鏅瞾澹帇鍥介鐩(1862骞粹1890骞),寰锋剰蹇楀笣鍥界涓浠绘荤悊,浜虹О銆岄搧琛瀹扮浉銆(寰锋枃:Eiserner Kanzler)銆併寰峰浗鐨勫缓绛戝笀銆嶅強銆屽痉鍥界殑棰嗚埅鍛樸嶃 淇炬柉楹︽槸19涓栫邯鏈鍗撹秺鐨勬斂娌诲涔嬩竴,浠栦换鏅瞾澹鐩告湡闂撮氳繃涓绯诲垪鎴愬姛鐨勬垬浜夌粺涓浜嗗痉鍥,...
  • 寰峰浗閾佽瀹扮浉淇炬柉楹鐨勭敓骞充簨杩?
    绛旓細淇炬柉楹浜1862骞磋浠诲懡涓洪鐩稿吋澶栦氦澶ц嚕.淇炬柉楹︿竴鍚戞斂娌荤珛鍦哄己纭,甯哥敤鎭悡濞佽儊鎵嬫浠ヨ揪鍒扮洰鐨.浣嗘槸鍦ㄥ叾鎴愪负棣栫浉涔嬮檯,鍏舵斂娌荤珛鍦哄彂鐢熷彉鍖.鐢卞崟绾殑椤藉浐淇濈帇鍒嗗瓙鍙樻垚浠"寰锋剰蹇"涓虹洰鏍囩殑鏀挎不瀹,骞堕愭笎涓庢瀬鍙抽〗鍥烘淳鍐宠.淇炬柉楹﹀綋涓婇鐩哥殑绗竴鍛紝浠栧湪涓嬭闄竴娆′細璁笂鍗冲叴璇撮亾锛氣寰峰浗鎵鎸囨湜鐨勪笉鏄櫘椴佸+鐨勮嚜鐢...
  • 閾佽瀹扮浉鐨淇炬柉楹閫濅笘
    绛旓細1898骞7鏈30鏃ワ紝浜虹О鈥滈搧琛瀹扮浉鈥濈殑淇炬柉楹閫濅笘 1862骞翠换鏅瞾澹鐩稿吋澶栦氦澶ц嚕锛屾瀬鍔涙帹琛屸滈搧琛鏀跨瓥鈥濓紝涓诲紶閫氳繃鎴樹簤锛岀敱鏅瞾澹粺涓寰峰浗銆備粬鐩哥户鍙戝姩浜嗗涓归害銆佸ゥ鍦板埄鍜屾硶鍥界殑鎴樹簤锛岄愭瀹炵幇浜嗗痉鍥界粺涓銆1871骞翠烤鏂害鍑轰换鏂版垚绔嬪悗鐨勫痉鎰忓織甯濆浗瀹扮浉锛屽苟鍙楀皝涓哄叕鐖点傛鍚庣殑20骞撮棿锛屼粬鏉冨炬湞閲庛傚鍐呭姞寮烘櫘椴佸+鍜...
  • 闄鏂害鏄寰峰浗浠涔堟椂鏈熺殑浜虹墿?涓轰粈涔堝彨閾佽瀹扮浉?
    绛旓細濂ユ墭路鍐淇炬柉楹(Otto Von Bismarck)锛岀敓浜1815骞4鏈1鏃ワ紝娈備簬1898骞达紝鏅瞾澹瀹扮浉鍏煎浜ゅぇ鑷o紝鏄寰峰浗杩戜唬鍙蹭笂鏉板嚭鐨勬斂娌诲鍜屽浜ゅ锛岃绉颁负鈥滈搧琛棣栫浉鈥濄傚ゥ鎵樎峰啹路淇炬柉楹︽槸寰峰浗杩戜唬鍙蹭笂涓浣嶄妇瓒宠交閲嶇殑浜虹墿銆備綔涓烘櫘椴佸+寰峰浗瀹瑰厠璧勪骇闃剁骇鐨勬渶钁楀悕鐨勬斂娌诲鍜屽浜ゅ锛屼粬鏄嚜涓婅屼笅缁熶竴寰峰浗锛堣涪鍑哄ゥ鍦板埄锛...
  • 淇炬柉楹鐨勬晠浜
    绛旓細鍏充簬淇炬柉楹鐨勬晠浜 濂ユ墭路鐖卞痉鍗幝峰埄濂ユ尝寰仿峰啹路淇炬柉楹(寰疯锛歄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锛1815骞4鏈1鏃-1898骞7鏈30鏃)锛屽痉鎰忓織甯濆浗棣栦换瀹扮浉(1871鈥1890骞)锛屼汉绉扳滈搧琛瀹扮浉鈥(寰疯锛欵iserner Kanzler;鈥滈搧鈥濇寚姝﹀櫒锛屸滆鈥濇寚鎴樹簤)銆佲寰峰浗鐨勫缓绛戝笀鈥濆強鈥滃痉鍥界殑棰嗚埅鍛樷濄備笅闈㈡槸鎴戞暣鐞嗙殑鍏充簬...
  • 淇炬柉楹鍘嗗彶褰卞搷
    绛旓細寰峰浗杩戜唬鍙蹭笂锛屾湁涓浣嶄笉鍙垨缂虹殑浜虹墿锛岄偅灏辨槸琚皧绉颁负"閾佽瀹扮浉"鐨勫ゥ鎵樎峰啹路淇炬柉楹銆備綔涓烘櫘椴佸+寰峰浗涓潥鍔涢噺鐨勪唬琛紝浠栨槸鎺ㄥ姩鍥藉缁熶竴鐨勫叧閿汉鐗╋紝鍏跺奖鍝嶅姏璐┛浜庝粠灏佸缓涓撳埗鍚戣祫鏈富涔夌ぞ浼氱殑杞瀷鏈熴傝繖涓鍘嗗彶闃舵瑙佽瘉浜嗗痉鍥戒粠鍒嗚璧板悜寮哄ぇ锛屼粠涓涓柊鍏村姏閲忛愭笎宕涜捣涓鸿祫鏈富涔夊垪寮虹殑杩囩▼銆備烤鏂害鐨勬斂娌荤敓娑...
  • 濡備綍璇勪环閾佽瀹扮浉淇炬柉楹?
    绛旓細鍒氬紑濮嬪緢澶氬浗鍐呰吹鏃忛兘绛夌潃鐪淇炬柉楹鐨勭瑧璇濄傞偅鏃跺▉寤変竴涓栬涓轰粬浼氬拰淇炬柉楹︿竴鏍疯璐垫棌璧朵笅鏀挎不鑸炲彴锛屾拨钀藉埌闉案鐮嶅ご鐨勪笅鍦恒備烤鏂害鍒欏潥瀹氳涓哄鏋滄敞瀹氫竴姝伙紝涓嶅姝诲湪寰锋剰蹇楃殑缁熶竴涔嬭矾涓娿備粬鍧氬喅瑕佹帹琛岄搧琛鏀跨瓥銆傚▉寤変竴涓栬嚦姝や竴鐢熷氨鍜屼烤鏂害淇濇寔缁熶竴鎴樼嚎銆傛椂鍔块犺嫳闆勶紝寰峰浗鍦ㄨ祫鏈富涔夌殑褰卞搷涓嬶紝寰堥毦閫氳繃浜烘皯闈╁懡鏉...
  • 淇炬柉楹鏄皝
    绛旓細濂ユ墭路鍐淇炬柉楹(Otto Von Bismarck),鐢熶簬1815骞4鏈1鏃,娈備簬1898骞,鏅瞾澹瀹扮浉鍏煎浜ゅぇ鑷,鏄寰峰浗杩戜唬鍙蹭笂鏉板嚭鐨勬斂娌诲鍜屽浜ゅ,琚О涓衡滈搧琛棣栫浉鈥濄傚ゥ鎵樎峰啹路淇炬柉楹︽槸寰峰浗杩戜唬鍙蹭笂涓浣嶄妇瓒宠交閲嶇殑浜虹墿銆備綔涓烘櫘椴佸+寰峰浗瀹瑰厠璧勪骇闃剁骇鐨勬渶钁楀悕鐨勬斂娌诲鍜屽浜ゅ,浠栨槸鑷笂鑰屼笅缁熶竴寰峰浗(鍓旈櫎濂ュ湴鍒)鐨勪唬琛ㄤ汉鐗┿ 鏈...
  • 淇炬柉楹鐨勭敓骞冲拰閲嶈浜嬩欢鏄庢牱鐨?
    绛旓細淇炬柉楹浠瀹扮浉銆傝嚦姝わ紝寰峰浗鍙墿涓嬪崡閮ㄧ殑宸翠紣閲屼簹銆佺鑵惧牎銆佸反鐧诲拰榛戞.鍥涗釜閭﹀浗灏氱嫭绔嬪湪澶栥備富瑕佸師鍥犳槸娉曞浗鐨囧笣鎷跨牬浠戜笁涓栧湪浠庝腑浣滄銆備烤鏂害缁熶竴寰峰浗鐨勭涓夋锛屽氨鏄1870骞寸殑瀵规硶鎴樹簤銆傛櫘娉曟垬浜夌殑瀵肩伀绾挎槸瑗跨彮鐗欑帇浣嶉棶棰樸1868骞磋タ鐝墮鐖嗗彂闈╁懡锛屽綋鏃剁帇浣嶈櫄鎮紝杩欑粰淇炬柉楹︽彁渚涗簡鏈轰細銆備粬鍦ㄨ儗鍚庝績鎴愯タ鐝墮璁細鍚屾剰...
  • 浠嬬粛涓涓寰峰浗瀹扮浉淇炬柉楹
    绛旓細淇炬柉楹鍗村張鏄竴涓悊鎬т富涔夌殑淇″鑰呫備粬娣辩煡锛屽嚟鍊熷痉鎰忓織鐨勯挗绛嬮搧楠紝鍙互杞昏屾槗涓剧殑鎵撳掍换浣曚竴涓晫鎵嬶紱鐒惰屽鏋滈潰瀵规墍鏈夋晫鎵嬬殑鍥存敾锛屽嵆浣块摐澶撮搧楠紝鎭愭曚篃瑕佺矇韬楠ㄣ傝屽痉鎰忓織鐨勭敓瀛樺拰寮哄ぇ灏卞湪浜庤嚜宸茬殑鍏嬪埗锛屽彧鏈夊厠鍒惰嚜宸诧紝鎵嶈兘鎴樿儨鑷凡銆備粬铏界劧淇″鈥滃己鏉冨嵆鐪熺悊鈥濓紝鍗翠篃娣辩煡寰峰浗鑷韩鐨勫急鐐瑰湪浜庡叾鍥涢潰鍙楁晫鐨...
  • 扩展阅读:关于俾斯麦德国电影 ... 德国需要俾斯麦 ... 二战德国俾斯麦 ... 德国历任宰相 ... 宰相俾斯麦最终下场 ... 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 ... 二战德国国防军编制 ... 德国国父俾斯麦 ... 德国历史剧俾斯麦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