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三武灭佛 概述并评价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u5386\u53f2\u4e0a\u4e3a\u4ec0\u4e48\u4f1a\u53d1\u4ec0\u4e48\u4e09\u6b66\u706d\u4f5b\u4e4b\u4e8b\uff1f

\u4e09\u6b21\u5927\u89c4\u6a21\u7684\u706d\u4f5b\u4e8b\u4ef6\u53d1\u751f\uff0c\u5176\u6df1\u5c42\u539f\u56e0\u5927\u540c\u5c0f\u5f02\uff0c\u90fd\u662f\u56e0\u4e3a\u4f5b\u6559\u5bf9\u653f\u6743\u7684\u7a33\u56fa\u548c\u793e\u4f1a\u79e9\u5e8f\u7684\u7834\u574f\uff0c\u4ee5\u53ca\u793e\u4f1a\u7ecf\u6d4e\u5efa\u8bbe\uff0c\u90fd\u4ea7\u751f\u4e86\u4e25\u91cd\u5f71\u54cd\uff0c\u6210\u4e3a\u793e\u4f1a\u5411\u524d\u5168\u9762\u53d1\u5c55\u7684\u7eca\u811a\u77f3\u3002
\u8fd9\u4e09\u6b21\u706d\u4f5b\u884c\u52a8\uff0c\u5bf9\u5386\u53f2\u8fdb\u7a0b\uff0c\u5b97\u6559\u4fe1\u4ef0\u7684\u6539\u53d8\uff0c\u653f\u6743\u7684\u5de9\u56fa\uff0c\u7ecf\u6d4e\u548c\u5546\u4e1a\u7684\u5e03\u5c40\u548c\u7e41\u8363\u7b49\uff0c\u90fd\u5f71\u54cd\u6781\u6df1\u3002
\u706d\u4f5b\u7684\u4e3b\u8c0b\u8005\u4e09\u4f4d\u7687\u5e1d\u7684\u540d\u53f7\u90fd\u5e26\u6709\u201c\u6b66\u201d\u5b57\uff0c\u5206\u522b\u4e3a\u5317\u9b4f\u592a\u6b66\u5e1d\u3001\u5317\u5468\u6b66\u5e1d\u3001\u5510\u6b66\u5b97\uff0c\u56e0\u6b64\uff0c\u5386\u53f2\u4e0a\u628a\u8fd9\u4e09\u6b21\u706d\u4f5b\u4e8b\u4ef6\u79f0\u4f5c\u201c\u4e09\u6b66\u706d\u4f5b\u201d\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317\u9b4f\u592a\u6b66\u5e1d\u662f\u4e00\u4f4d\u5d07\u5c1a\u6b66\u529f\u7684\u5e1d\u738b\uff0c\u4ed6\u7edf\u4e00\u5317\u65b9\u540e\uff0c\u63a8\u884c\u6b66\u6cbb\u653f\u7b56\uff0c\u8981\u6c42\u5168\u6c11\u7686\u5175\uff0c\u800c\u5f53\u65f6\u7684\u548c\u5c1a\u6570\u91cf\u4f17\u591a\uff0c\u8eab\u4efd\u4e5f\u975e\u5e38\u7279\u6b8a\uff0c\u4ed6\u4eec\u53ef\u4ee5\u514d\u9664\u5175\u5f79\u548c\u5404\u79cd\u6742\u7a0e\u3002
\u5317\u9b4f\u592a\u6b66\u5e1d\uff0c\u6700\u5f00\u59cb\u529d\u544a\u5168\u56fd\u5404\u5730\u548c\u5c1a\u8fd8\u4fd7\uff0c\u8ba9\u548c\u5c1a\u4eec\u81ea\u98df\u5176\u529b\u3002\u540e\u6765\uff0c\u5728\u957f\u5b89\u5bfa\u9662\u53d1\u73b0\u4e86\u5175\u5668\uff0c\u9b4f\u592a\u6b66\u5e1d\u8ba4\u4e3a\u548c\u5c1a\u4eec\u8c0b\u53cd\uff0c\u5bf9\u50e7\u4eba\u8fdb\u884c\u5927\u89c4\u6a21\u6e05\u9664\uff0c\u6f14\u53d8\u6210\u4e86\u706d\u4f5b\u4e8b\u4ef6\u3002
\u5317\u5468\u6b66\u5e1d\u4fe1\u5949\u4ee5\u5112\u5bb6\u7cbe\u795e\u6cbb\u56fd\uff0c\u7136\u800c\u4f5b\u6559\u5174\u76db\uff0c\u5168\u56fd\u6709500\u591a\u4e07\u50e7\u4eba\uff0c\u5360\u5168\u56fd\u603b\u4eba\u53e3\u5341\u5206\u4e4b\u4e00\uff0c\u6d88\u6781\u7684\u4f5b\u6559\u601d\u60f3\u5bf9\u767e\u59d3\u4e5f\u5f71\u54cd\u6781\u6df1\uff0c\u8ba9\u8bb8\u591a\u4eba\u4e0d\u601d\u8fdb\u53d6\uff0c\u4e8e\u662f\uff0c\u5317\u5468\u6b66\u5e1d\u4e0b\u4ee4\u6d88\u9664\u4f5b\u6559\u5728\u5168\u56fd\u7684\u52bf\u529b\uff0c\u5f3a\u8feb300\u591a\u4e07\u50e7\u4eba\u8fd8\u4fd7\u3002
\u5510\u6b66\u5b97\u4fe1\u5949\u9053\u5bb6\uff0c\u5bf9\u4f5b\u6559\u4e5f\u6bd4\u8f83\u6392\u65a5\uff0c\u5927\u7ea6\u4ece842\u5e74\u8d77\uff0c\u5510\u6b66\u5b97\u5f00\u5c55\u4e86\u8f70\u8f70\u70c8\u70c8\u7684\u706d\u4f5b\u884c\u52a8\u3002\u5510\u6b66\u5b97\u547d\u4ee4\u58eb\u5175\u6363\u6bc1\u77f3\u5934\u4f5b\u50cf\uff0c\u711a\u70e7\u6728\u8d28\u4f5b\u50cf\u548c\u5bfa\u9662\uff0c\u628a\u94dc\u4f5b\u50cf\u548c\u91d1\u4f5b\u50cf\u62ff\u6765\u7194\u5316\uff0c\u91cd\u65b0\u94f8\u9020\u5176\u5b83\u7528\u54c1\u3002\u6ca1\u6536\u50e7\u4eba\u8d22\u4ea7\uff0c\u5f3a\u8feb\u4ed6\u4eec\u8fd8\u4fd7\uff0c\u53c2\u4e0e\u793e\u4f1a\u52b3\u52a8\u548c\u5efa\u8bbe\u3002\u5bf9\u4e0d\u542c\u529d\u544a\u7684\u50e7\u4eba\uff0c\u683c\u6740\u52ff\u8bba\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4e09\u6b66\u706d\u4f5b

\u5317\u5468\u6b66\u5e1d\u706d\u4f5b\u8fd0\u52a8\u786e\u7acb\u4e86\u6c99\u95e8\u5fc5\u987b\u5c0a\u91cd\u7687\u6743\u7684\u653f\u6cbb\u7684\u539f\u5219\uff0c\u65ad\u7edd\u4e86\u4f5b\u6559\u5bfa\u9662\u4e0e\u5e73\u6c11\u653f\u5e9c\u5206\u6743\u6297\u8bae\uff0c\u53d1\u5c55\u6210\u4e3a\u653f\u6559\u5408\u4e00\u653f\u6743\u7684\u53ef\u80fd\uff0c\u786e\u7acb\u4e86\u4e2d\u56fd\u7687\u671d\u653f\u6559\u5206\u79bb\u7684\u4f20\u7edf\uff0c\u4f7f\u4e2d\u56fd\u5728\u6b64\u540e\u8fd1\u4e00\u5343\u5e74\u7684\u65f6\u95f4\u91cc\u5f97\u4ee5\u5728\u56fd\u5bb6\u5236\u5ea6\u4e0a\u4fdd\u6301\u4e86\u76f8\u5bf9\u4e8e\u5176\u4ed6\u5730\u533a\u7684\u4f18\u52bf\u3002\u5728\u5468\u6b66\u5e1d\u5e9f\u4f5b\u4ee5\u540e\uff0c\u90e8\u4efd\u50e7\u4fa3\u6df7\u8ff9\u6c11\u95f4\uff0c\u6216\u9003\u533f\u5c71\u6797\uff0c\u53e6\u6709\u90e8\u4efd\u50e7\u4eba\u5219\u5357\u6e21\u9648\u671d\uff0c\u56e0\u6b64\u4fc3\u8fdb\u5357\u5317\u671d\u4f5b\u6559\u7684\u4ea4\u6d41\u3002
\u5510\u6b66\u5b97\u706d\u4f5b\uff0c\u4f5b\u6559\u5bfa\u9662\u8d22\u4ea7\u88ab\u5265\u593a\uff0c\u50e7\u5c3c\u8fd8\u4fd7\uff0c\u5bfa\u5e99\u906d\u5e9f\uff0c\u7ecf\u7c4d\u6563\u4f5a\uff0c\u4f5b\u6559\u5b97\u6d3e\u56e0\u5931\u53bb\u7e41\u8363\u7684\u5ba2\u89c2\u6761\u4ef6\uff0c\u4ece\u6b64\u4e5f\u7531\u6781\u76db\u800c\u8d70\u5411\u8870\u5fae\u4e86\u3002\u4f46\u662f\u5927\u91cf\u50e7\u5c3c\u8fd8\u4fd7\uff0c\u5bfa\u5e99\u571f\u5730\u4e0e\u8d22\u5bcc\u53d7\u8fc7\u653f\u5e9c\u6240\u6709\uff0c\u5ba2\u89c2\u4e0a\u4e5f\u51cf\u8f7b\u4e86\u4eba\u6c11\u4f9b\u517b\u50e7\u5c3c\u7684\u7ecf\u6d4e\u8d1f\u62c5\u3002
\u9b4f\u592a\u6b66\u4e0e\u5468\u6b66\u5e1d\u706d\u4f5b\u4ec5\u9650\u4e8e\u5317\u65b9\uff0c\u5357\u65b9\u4f5b\u6cd5\u4f9d\u7136\u5927\u70bd\u3002\u5468\u4e16\u5b97\u65f6\u4e5f\u672a\u7edf\u4e00\u5929\u4e0b\uff0c\u52bf\u529b\u6709\u6240\u4e0d\u53ca\u3002\u4f46\u7ecf\u5386\u8fd9\u4e9b\u5927\u89c4\u6a21\u7684\u706d\u6cd5\u8fd0\u52a8\uff0c\u4e2d\u56fd\u4f5b\u6559\u7684\u4e24\u5927\u91cd\u8981\u652f\u6d3e\uff08\u5357\u4f20\u4f5b\u6559\u3001\u897f\u4f20\u4f5b\u6559\uff09\u53d7\u5230\u4e25\u91cd\u6253\u51fb\uff0c\u6b64\u540e\u518d\u4e5f\u4e0d\u590d\u56fd\u6559\u6c14\u8c61\u3002\u4e2d\u56fd\u4f5b\u6559\u7684\u5927\u91cf\u6587\u5316\u9057\u4ea7\u3001\u827a\u672f\u4f5c\u54c1\u4e5f\u5728\u8fd9\u4e9b\u8fd0\u52a8\u4e2d\u6bc1\u706d\u3002\u7985\u5b97\u4f5b\u6559\u56e0\u5176\u7279\u6b8a\u7684\u6559\u89c4\uff08\u81ea\u8015\u81ea\u98df\uff09\uff0c\u5728\u8fd9\u4e9b\u8fd0\u52a8\u4e2d\u635f\u5931\u6700\u5c0f\u3002\u6b64\u540e\u8fc5\u901f\u6210\u4e3a\u4e2d\u56fd\u4f5b\u6559\u7684\u91cd\u8981\u5b97\u6d3e\uff0c\u4e0e\u6b64\u540e\u968f\u8499\u53e4\u3001\u6ee1\u6e05\u5165\u4e3b\u4e2d\u539f\u800c\u6765\u7684\u85cf\u4f20\u4f5b\u6559\uff0c\u9690\u7136\u5e76\u9a7e\u9f50\u9a71\u3002
\u4e09\u6b66\u4e00\u5b97\u7684\u6559\u96be\uff0c\u867d\u7136\u4f7f\u5f97\u4f5b\u6559\u51e0\u7ecf\u6467\u6b8b\u800c\u81f4\u8870\u5fae\u4e0d\u632f\uff0c\u4f46\u4f5b\u6559\u81ea\u4e1c\u6c49\u672b\u5e74\u4f20\u5165\u4ee5\u540e\uff0c\u601d\u60f3\u5df2\u6df1\u690d\u793e\u4f1a\u6c11\u5fc3\uff0c\u56e0\u6b64\uff0c\u5728\u906d\u53d7\u91cd\u91cd\u6253\u51fb\u4e4b\u540e\uff0c\u5374\u59cb\u7ec8\u5c79\u7acb\u4e0d\u6447\uff0c\u5e76\u5f88\u5feb\u5730\u590d\u5174\u4f5b\u6cd5\u3002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因这些在位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

1、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后发展至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废佛后六年,魏太武帝驾崩,魏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

2、北周武帝灭佛,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在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周武帝下令在当时佛教盛行的北周罢斥佛教,从而在全境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

建德三年(574)五月,北周武帝下令“初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一场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反佛道行动由此展开。禁佛后,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3、唐武宗灭佛,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这一事件使佛教在中国受到严重打击,史称“唐武宗灭佛”或“武宗灭佛”。因唐武宗年号“会昌”,故佛教徒又称之为「会昌法难」。

第二年武宗死,宣宗即位,又下令复兴佛教。

扩展资料:

除三武灭佛外,史上还有一次影响较大的禁佛事件,史称周世宗灭佛。后周显德二年(955)五月,后周世宗诏天下寺院,非敕赐寺额者皆废之。当年废寺院三万O三百三十六座,存二千六百九十座。有僧四万二千四百四十四,尼一万八千七百五十六。此即佛教史上著名的周世宗灭佛。

三武灭佛”主要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大多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三武灭佛”一方面是佛教的发展已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

当然,“三武灭佛”更直接与统治阶层,尤其是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和决断密切关联。而在封建专制集权机制的运作下,皇帝对佛教所持的态度,对佛教的兴衰程度甚至可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武灭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太武帝灭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周武帝灭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昌毁佛



  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一般认为是在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佛教自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在这样的狂热下,那时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也是远多于现在,而且那时的僧尼还享有很多的特权。然而盛极必反,宗教也一样,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反佛运动,其中有三次规模较大,而发起这场运动的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武字,所以就称为“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编辑本段]【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览经史,善于阴阳五行及术数之学,历仕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经常参与军政机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结识寇谦之之后,信奉道教,受其法术。寇谦之早年就热中仙道,修持汉末张陵、张衡、张鲁创立传承的五斗米道,随方士入华山、嵩山学道修炼,自诩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谦之从嵩山入平城,结交崔浩,常通宵达旦听崔浩谈论古代治乱史,为之叹美。后来,寇谦之把儒家学说和佛教经律论及斋戒祭祀仪式吸收到道教中来,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纳。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箓,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起义,有众十余万人。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当时太子拓跋晃监国秉政,一向笃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劝阻,虽然都不被采纳,但也由于如此,废佛的诏书得以缓宣,而使远近的沙门闻讯逃匿获免,佛像、经论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国境内的寺院塔庙却无一幸免于难,史称太武法难。废佛后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后来也因撰《魏史》,书中蔑视胡族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废佛后六年,太武帝驾崩,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
  [编辑本段]【北周武帝灭佛】

  宇文邕(543—578),字祢罗突,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他当了十八年皇帝,死时仅三十五岁,史称北周武帝,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周武帝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当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实现统一全国理想的时候,病逝于出征前夕,令后人唏嘘。
  这样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怎么会反佛呢?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周武帝的出身——宇文护,又名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西魏时,曾任大将军、司空。556年,宇文泰病重临终之前,曾对宇文护要求他辅佐少主。宇文护表面许诺。但第二年,他立宇文觉为帝,建北周。宇文觉“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宇文护见他不服,不久将他毒死,另立宇文毓为帝,为北周明帝。北周明帝在位四年后,宇文护又将他毒死,改立北周武帝——宇文邕。在武帝掌权之前,大权为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掌握。宇文护大力推行佛道,因此当时的武帝也对佛道极力的推崇,这可能也是明哲保身迫不得已之举。
  天和二年(567),有一个叫卫元嵩的人给周武帝上书,认为“唐、虞无佛图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者,未合道也。但利民益国,则会佛心耳。夫佛心者,大慈为本,安乐含生,终不苦役黎民。”因此,他建议周武帝灭佛。
  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之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侣、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于建德三年(574)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10分之1 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北周灭齐乃至北周统一北方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佛道二教极度兴盛的南北朝时期,周武帝独树一帜,毁佛断道,但并不屠杀僧侣,显示了其统治的高度灵活性。纵然周武帝个人十分认可甚至是推崇宗教思想,但当宗教的发展与国家机器的运作发生冲突时,他能清醒认识,挈重量轻,果断抉择而不拘泥于传统,实为难能可贵。对比同一时期,即北齐、江左政权的各位封建君主,大多不能正视宗教特别是佛教过度发展给国家带来之不利而盲目推动,更可衬托周武帝统治政策之灵活。
  [编辑本段]【唐武宗灭佛】
  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之排佛事件。世称会昌法难。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敕迎佛骨(即所谓舍利)于凤翔法门寺。先在宫中供养三天,然后送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从而再次掀起全国性的宗教狂热。是时,“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资治通鉴》卷二四○)。
  对此,韩愈从儒家立场出发,予以坚决反对。他上表认为,佛教只是夷狄之法,非中国所固有,只是在后汉时才传入中国,因而不合先王之道。又说,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对封建统治有害而无益。他着重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于是他断然提出:“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谏迎佛骨表》,《韩昌黎全集》卷三九)并表示,“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此表正与宪宗的奉佛心意相抵触,且历数前代奉佛之君运祚不长,因而招致宪宗的盛怒,欲处韩愈以极刑。后经裴度、崔群等人的说情,最后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反佛是在佛教势力达于鼎盛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比唐初傅奕反佛更为深刻的影响。史称韩愈“素不喜佛”,信奉孔孟之道。他有感于安史之乱后藩镇力量强大,中央政权削弱,又有感于儒学的衰微和佛、道的蔓延,曾写下《原道》、《原性》、《原人》等论文。他在这些论文中认为,只有大力扶植名教,提倡忠君孝亲的孔孟之道,限制佛、道的传播,才能有效地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在《原道》中指出:“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意思是说,佛教背弃纲常名教,有碍国计民生,不合文化传统,务必予以排斥。
  为了达成排佛目的,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把它作为民族文化的主线,以与佛教各宗派的传法世系相对抗。他自认得了儒学真传,以继承和发扬从尧舜到孟子的道统为历史使命,要效法孟子辟杨、墨的精神来辟佛、道。基于此,他特别推崇《大学》的理论体系。《大学》将治国平天下列为头等大事,并与个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而佛教提倡出世主义,既违背封建伦常,又否认国家至上观念,所以佛教是不可容忍的。
  韩愈反佛的出发点和立论根据,是为了强化中央政权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比傅奕涉及的社会和思想问题要深刻得多。为了实现他的儒家政治理想,他在《原道》中提出“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口号,试图以行政手段彻底废除佛教。这一思想为此后唐武宗的灭佛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他所提出的儒学独尊和儒家“道统”,则对宋代理学的形成有明显影响。
  宪宗在唐中期还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此后朝政腐败,朋党斗争,国势日衰,而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唐武宗继位后,在整顿朝纲、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决定废除佛教。他在废佛敕书中写道:“洎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梁、齐,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他认为,废佛是“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的唯一办法。这是武宗决心灭佛的主要原因。
  唐武宗尚未即位时,已偏好道术。即位后,即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宫,于三殿修“金箓道场”,并亲临三殿,受法箓。在日益偏信道教的同时,武宗开始了对佛教的整顿。而赵归真因曾遭京师诸僧的诮谤,常感“痛切心骨,何日忘之”(《宋高僧传》卷十七),这时便利用武宗对道教的偏信,于宫中“每对,必排毁释氏”(《佛祖历代通载》)。他向武宗荐引了道士邓元起、刘玄靖等人,以声气相求,同谋毁佛。道教徒的煽动,加强了唐武宗灭佛的决心。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迅速衰退。以往那种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完全开放的勇气和信心丧失殆尽。佛教作为异族宗教,自然也就在被排斥之列。会昌三年(843)四月,朝廷“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会昌四年三月,以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而“归真乘宠,每对,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
  唐武宗灭佛,实始于会昌初年,而至会昌末年达到高潮。早在会昌二年(842),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为彻底灭佛作好准备。同年四月,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面毁佛运动。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一切寺庙全部摧毁;所有废寺的铜像、钟磬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铸为农具。八月,下诏宣布灭佛结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同时还“勒大秦穆护、祆三千余人还俗”,以使“不杂中华之风”。
  会昌灭佛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据日僧圆仁目击记述,山东、河北一带的寺院,到处是“僧房破落,佛像露坐”,“寺舍破落,不多净吃;圣迹陵迟,无人修治”(《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的景象。在江南地区,也是“刹宇颓废,积有年所”(《修龙宫寺碑》,《金石萃编》卷一○八)的状况。其后不久,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对佛教又是一次冲击。由于寺院经济被削夺,僧尼被迫还俗,寺庙遭毁,经籍散佚,致使佛教宗派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因此,佛教需要新的权势者的倡导,采取新的生存和发展形式。
  [编辑本段]【后周世宗灭佛】
  在这几次灭佛事件中后周世宗灭佛,是最有影响的一次。其实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都前后采取过一些禁佛的措施,但其中周世宗灭佛则是比较大的一次。从现有的资料上记载,周世宗此次灭佛,并没有大量屠杀僧尼、焚毁佛经,而是带有一种整顿佛教的性质,还保留着很多寺院与僧尼。但由于整个中国佛教的发展,已经走向了勉强维持的阶段,经过这一个打击之后,就更显得萧条衰落了。在这一背景之下,三教之争,就更趋于缓和,从这之后,儒佛道三教之争,已不像过去那么尖锐,也不像过去那样明显,虽然还是有,但相对而言,规模都比较小。
  [编辑本段]【影响和评价】
  北周武帝灭佛运动确立了沙门必须尊重皇权的政治的原则,断绝了佛教寺院与平民政府分权抗仪,发展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可能,确立了中国皇朝政教分离的传统,使中国在此后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得以在国家制度上保持了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优势。在周武帝废佛以后,部份僧侣混迹民间,或逃匿山林,另有部份僧人则南渡陈朝,因此促进南北朝佛教的交流。
  唐武宗灭佛,佛教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遭废,经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也由极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受过政府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人民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
  魏太武与周武帝灭佛仅限于北方,南方佛法依然大炽。周世宗时也未统一天下,势力有所不及。但经历这些大规模的灭法运动,中国佛教的两大重要支派(南传佛教、西传佛教)受到严重打击,此后再也不复国教气象。中国佛教的大量文化遗产、艺术作品也在这些运动中毁灭。禅宗佛教因其特殊的教规(自耕自食),在这些运动中损失最小。此后迅速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与此后随蒙古、满清入主中原而来的藏传佛教,隐然并驾齐驱。
  三武一宗的教难,虽然使得佛教几经摧残而致衰微不振,但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以后,思想已深植社会民心,因此,在遭受重重打击之后,却始终屹立不摇,并很快地复兴佛法。
  [编辑本段]【“三武灭佛”原因】
  所谓“三武一宗”四次“法难”,原因很复杂,且各不相同。如果把它们都归结为经济原因,是过于简单化了;要把它们都归结为儒学之宗教排他性的体现,更是十分荒谬、无知而浅俗的无稽之谈。三武之厄中,也可以说都含有宗教之争,但它们直接起因是道、佛二教之争,尤其是会昌法难,道佛之争更是相当激烈而明确的。佛教的发展必然给封建国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道教和佛教的争端往往是封建国家采取灭佛措施的一个导火索,它的背后常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前两“武”之法难中,确实与儒学有涉,但这种关涉主要表现为政治,而不是宗教。北魏太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鉴于当时汉人即将鲜卑族视为“胡”或“戎”,而他欲一统天下,成为统治以具有高度文化传统为主的汉族组成的整个中国的皇帝,所以要推崇儒学和道教来标榜自己。他称佛教为“胡神”、“胡经”,以明自己非“胡”。其灭佛诏令中说由于“鬼道炽盛”,致使“政教不行,礼义大坏”;“王法废而不行”,而他自己“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俨然是一个汉族之王道正统的形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推尊儒学,并没有把儒学视为宗教,反而认为儒学必与鬼神和迷信相对立。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的诏令中说:“愚民无识,信惑妖邪,私养师巫;挟藏谶记、阴阳、图纬、方伎之书。又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孳。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魏书·世祖纪》,同书《释老志》载为太平真君七年、即公元446年。)这里,“方伎”乃神仙道教之源;而“谶记、阴阳、图纬”不唯道教所有,也在两汉以来的儒学中兴风作浪。太武帝的灭佛不仅针对佛教,也把混进儒学的“妖邪”和其他蛊惑人心的“师巫”一并扫除,客观上起到使儒学纯正化的作用。
  北周武帝的排佛与北魏太武的灭佛有相似之处。从历史看,周武帝也表示自己不在五胡之列,故无心敬佛。为了表现与汉文化的认同,他不但崇儒,本来也是偏袒道教的。但在建德三年(574)五月他所召集的佛道辩论会上,经道安、甄蛮、智炫等人的揭发,使周武帝认识到道教的教义虚妄和迷信方术,所以连道教一并罢黜。但他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没有杀人;对高僧量才任用,委以官职;鼓励继续探讨佛、道的哲理,这些皆表明对汉文化和儒学认识的深刻。北周武帝灭佛,同时也灭了道。这也是和当时北周武帝后来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北魏末年,社会动荡。公元 515 年爆发过冀州沙门法庆聚众造反之事,其众多达 5 万以上,法庆自称“大乘”,鼓吹“新佛出世”,所至即毁寺、杀僧、焚经、烧像,故此对当时的僧俗地主统治阶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北魏镇压了“大乘起义”后不久,在公元523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六镇起义”,接着各处纷纷出现反魏起事,群雄并出。当时北方地区的僧、道阶层过于庞大。根据《魏书》称,正光(公元520-525年)以后,不少原属国家的编户民众,为避苛役重赋,相继投入空门;此外,其时社会政治动乱的加剧,亦令普通百姓寻求相对安全的宗教实体之庇护。以致全国的佛寺竟有3万之多,僧、尼数目则有200万之巨,这在当时北中国的人口比例上,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6分之1。士这促使封建国家政权采取极端手段,以扩大经济来源来充实国力。
  唐武宗灭佛的主要原因是道、佛之争,经济在其次,是一次典型的宗教斗争,但与儒家无关。
  而五代周世宗灭佛则主要是经济原因促成的。周世宗即位后,继承后周建立者郭威的改革政策,在劫后余灰、民生凋弊的情况下,欲一统天下,采取了均定赋税,发展生产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是时中国乏钱,他想到毁铜像铸钱的方法。周世宗谈到其灭佛的理由时说:“吾闻佛说以身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既然佛可以舍身救人急难,为什么不舍铜像救天下呢?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但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在经济,而不是其他。事实上,周世宗也未敕禁绝佛教。佛教在五代的衰败,实为战乱所致。
  具体上http://baike.baidu.com/view/297470.htm?fr=ala0_1_1

【简介】
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一般认为是在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佛教自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在这样的狂热下,那时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也是远多于现在,而且那时的僧尼还享有很多的特权。然而盛极必反,宗教也一样,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反佛运动,其中有三次规模较大,而发起这场运动的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武字,所以就称为“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三武灭佛”原因】
所谓“三武一宗”四次“法难”,原因很复杂,且各不相同。如果把它们都归结为经济原因,是过于简单化了;要把它们都归结为儒学之宗教排他性的体现,更是十分荒谬、无知而浅俗的无稽之谈。三武之厄中,也可以说都含有宗教之争,但它们直接起因是道、佛二教之争,尤其是会昌法难,道佛之争更是相当激烈而明确的。佛教的发展必然给封建国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道教和佛教的争端往往是封建国家采取灭佛措施的一个导火索,它的背后常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前两“武”之法难中,确实与儒学有涉,但这种关涉主要表现为政治,而不是宗教。北魏太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鉴于当时汉人即将鲜卑族视为“胡”或“戎”,而他欲一统天下,成为统治以具有高度文化传统为主的汉族组成的整个中国的皇帝,所以要推崇儒学和道教来标榜自己。他称佛教为“胡神”、“胡经”,以明自己非“胡”。其灭佛诏令中说由于“鬼道炽盛”,致使“政教不行,礼义大坏”;“王法废而不行”,而他自己“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俨然是一个汉族之王道正统的形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推尊儒学,并没有把儒学视为宗教,反而认为儒学必与鬼神和迷信相对立。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的诏令中说:“愚民无识,信惑妖邪,私养师巫;挟藏谶记、阴阳、图纬、方伎之书。又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孳。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魏书·世祖纪》,同书《释老志》载为太平真君七年、即公元446年。)这里,“方伎”乃神仙道教之源;而“谶记、阴阳、图纬”不唯道教所有,也在两汉以来的儒学中兴风作浪。太武帝的灭佛不仅针对佛教,也把混进儒学的“妖邪”和其他蛊惑人心的“师巫”一并扫除,客观上起到使儒学纯正化的作用。
北周武帝的排佛与北魏太武的灭佛有相似之处。从历史看,周武帝也表示自己不在五胡之列,故无心敬佛。为了表现与汉文化的认同,他不但崇儒,本来也是偏袒道教的。但在建德三年(574)五月他所召集的佛道辩论会上,经道安、甄蛮、智炫等人的揭发,使周武帝认识到道教的教义虚妄和迷信方术,所以连道教一并罢黜。但他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没有杀人;对高僧量才任用,委以官职;鼓励继续探讨佛、道的哲理,这些皆表明对汉文化和儒学认识的深刻。北周武帝灭佛,同时也灭了道。这也是和当时北周武帝后来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北魏末年,社会动荡。公元 515 年爆发过冀州沙门法庆聚众造反之事,其众多达 5 万以上,法庆自称“大乘”,鼓吹“新佛出世”,所至即毁寺、杀僧、焚经、烧像,故此对当时的僧俗地主统治阶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北魏镇压了“大乘起义”后不久,在公元523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六镇起义”,接着各处纷纷出现反魏起事,群雄并出。当时北方地区的僧、道阶层过于庞大。根据《魏书》称,正光(公元520-525年)以后,不少原属国家的编户民众,为避苛役重赋,相继投入空门;此外,其时社会政治动乱的加剧,亦令普通百姓寻求相对安全的宗教实体之庇护。以致全国的佛寺竟有3万之多,僧、尼数目则有200万之巨,这在当时北中国的人口比例上,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6分之1。士这促使封建国家政权采取极端手段,以扩大经济来源来充实国力。
唐武宗灭佛的主要原因是道、佛之争,经济在其次,是一次典型的宗教斗争,但与儒家无关。
而五代周世宗灭佛则主要是经济原因促成的。周世宗即位后,继承后周建立者郭威的改革政策,在劫后余灰、民生凋弊的情况下,欲一统天下,采取了均定赋税,发展生产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是时中国乏钱,他想到毁铜像铸钱的方法。周世宗谈到其灭佛的理由时说:“吾闻佛说以身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既然佛可以舍身救人急难,为什么不舍铜像救天下呢?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但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在经济,而不是其他。事实上,周世宗也未敕禁绝佛教。佛教在五代的衰败,实为战乱所致。
【补充:佛道争端】

首先是佛教外来宗教造成的种族冲突。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自然就会引起华夷之辨十分严格的传统中国社会的反感。南朝萧齐的顾欢就曾经撰文《夷夏论》谴责佛教说:“道则佛也,佛则道也。其圣则符,其迹则反。……是以端委搢绅,诸华之容;剪发旷衣,群夷之服。擎跽磬折,侯甸之恭;狐蹲狗踞,荒流之肃。棺殡椁葬,中夏之制;火焚水沈,西戎之俗。全形守礼,继善之教;毁貌易性,绝恶之学。……今以中夏之性,效西戎之法,既不全同,又不全异。”顾欢是南齐时代信奉道家的名士,他将佛道的争端上升到了夷夏之辨,华夷之防并不是偶然的,佛教在传入中国那一刻起就一直受到这样的责难。道教更是站在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上去攻击佛教。
其次是佛道孰为上的争执。两晋南北朝时,佛道并盛,统治者往往出于自己的需要,对两教或有取舍,或调和并倡,这就使两派开始争夺宗教势力的主动权。这个时期,佛教被官方认可甚至大力提倡,南朝自东晋时期一直到宋齐梁陈各个朝代,帝王大多都非常崇信佛教,梁武帝更是对佛教推崇有加,甚至舍身入寺(事实上他如寺后大臣们都要凑钱把他“赎”出来,所以说为了钱更加恰当),佛教在南朝有了蓬勃的发展。北朝从后赵的石勒、石虎时代开始支持佛教,中间虽然经过北魏太武帝灭佛,但此后佛教再度兴旺,更有甚者如北魏孝明帝崇佛抑道,大大推进了北朝佛教的发展。因此,佛教在南北朝由于自身的日趋成熟和统治者的扶持,大大地扩展了势力,而此时道教刚刚从民间走向上层社会,刚刚向正统化转变,力量相对薄弱,但道教毕竟是本土的,传统的宗教,因此道教在这一方面就拥有相对的优势。两教就产生了“孰为上”的争执。
由此可见,佛道争端,其实并不是两教的教义和宗教哲学的冲突,而是两种不同文化在融合中的冲突,是两种宗教间的利益的冲突。

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一般认为是在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佛教自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在这样的狂热下,那时的僧尼道众、庙宇寺院也是远多于现在,而且那时的僧尼还享有很多的特权。然而盛极必反,宗教也一样,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反佛运动,其中有三次规模较大,而发起这场运动的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武字,所以就称为“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

  • 涓夋鐏經鐨勪笁姝鏄寚浠涔?
    绛旓細浜屻佸寳鍛ㄦ甯濈伃浣 瀹囨枃閭曪紙543鈥578锛锛屽瓧绁㈢綏绐侊紝鏄畤鏂囨嘲鐨勭鍥涗釜鍎垮瓙銆備粬褰撲簡鍗佸叓骞寸殗甯濓紝姝绘椂浠呬笁鍗佷簲宀侊紝鍙茬О鍖楀懆姝﹀笣銆傚寳鍛ㄦ甯濈伃浣涳紝鍚屾椂涔熺伃浜嗛亾銆傝繖涔熸槸鍜屽綋鏃跺寳鍛ㄦ甯濆悗鏉ユ帹琛岀殑涓绯诲垪鐨勬敼闈╂斂绛栨湁寰堝ぇ鐨勫叧绯汇備笁銆佸攼姝﹀畻鐏經 鍞愭瀹楃伃浣涳紝濮嬩簬浼氭槍鍒濆勾锛岃岃嚦浼氭槍鏈勾杈惧埌楂樻疆銆傛棭鍦ㄤ細鏄屼簩骞...
  • 浠嬬粛涓涓嬪巻鍙蹭笂鐨勪笁姝︾伃浣
    绛旓細鈥滀笁姝︾伃浣涒濓紝鎸囩殑鏄寳榄忓お姝﹀笣鐏經銆佸寳鍛ㄦ甯濈伃浣涖佸攼姝﹀畻鐏經杩欎笁娆′簨浠剁殑鍚堢О銆傚洜杩欎簺鍦ㄤ綅鐨囧笣鐨勮哎鍙锋垨搴欏彿閮藉甫鏈変釜姝﹀瓧銆1銆佸寳榄忓お姝﹀笣鐏經锛屽寳榄忎负浜嗙粺涓鍖楁柟锛屽珐鍥哄湪涓師鐨勫湴浣嶏紝浠ュ叏姘戜负鍏点傚お姝﹀笣灏卞湪澶欢鍥涘勾锛堝叕鍏438骞达級涓嬭瘡锛屽嚒鏄簲鍗佸瞾浠ヤ笅鐨勬矙闂ㄤ竴寰嬭繕淇楁湇鍏靛焦銆傚お姝﹀笣鐨勫簾浣涜鍔紝濮嬭嚜...
  • 璇疯瑙f昏繃浣涙暀鍘嗗彶涓婁笁姝涓甯濇硶闅 鍙婃牴婧
    绛旓細(涓)鍞愭瀹楁椂锛屽鐩告潕寰疯绛変汉鎺浣锛屼細鏄屼簲骞达紙845锛夛紝甯濅箖涓嬫晻鐣欑疆鑻ュ共瀵哄強鍍т笁鍗佸悕锛屼綑鐨嗗簾寮冿紝骞朵护鍍у凹杩樹織銆傚皢浣涘儚銆侀挓銆佺,鏀归摳涓洪挶甯併佸啘鍏风瓑鐗╋紝鍙绉颁細鏄屾硶闅俱傜繉骞村笣宕╋紝瀹e畻鏃跺啀鍏翠經娉曘(鍥)鍚庡懆涓栧畻锛屾樉寰蜂簩骞达紙955锛夛紝甯濆疄琛屾帓浣涙斂绛栵紝璇忎护搴熸瀵洪櫌涓変竾涓夌櫨涓夊崄鍏墍锛堜經绁栫粺绾綔涓夊崈涓夌櫨...
  • 涓夋鐏經鎸囩殑鏄摢涓夋鎵撳嚮浣涙暀鐨勪簨浠
    绛旓細浣涙暀鏄笘鐣屼笁澶у畻鏁欎箣涓锛屽湪涓浗鏇存槸浼犳挱骞挎硾锛屼絾鍦ㄤ腑鍥藉巻鍙蹭笂涔熸湁杩囧ぇ瑙勬ā鐨勯摬鐏經鏁欑殑杩愬姩锛屾渶钁楀悕鐨勬槸涓夋涓瀹楃伃浣涗簨浠讹紝鍒嗗埆鏄細鍖楅瓘澶甯濈伃浣銆佸寳鍛ㄦ甯濅箣鐏經銆佸攼浠f甯濅箣鐏經銆佸悗鍛ㄤ笘瀹椾箣鐏經銆傚寳榄忓お姝﹀笣鐏經 鍖楅瓘澶甯濆嵆浣嶅垵鏈燂紝灏婂磭浣涙暀锛屾嫓鐜勯珮绂呭笀涓哄お瀛愭檭甯堬紝鏃舵湁鍙稿緬宕旀旦锛屾瀬宕囬亾鏁欙紝宕旀旦...
  • 鈥涓夋鐏經鈥濇寚鐨勬槸鍝笁浣嶇殗甯?
    绛旓細鍖楅瓘澶甯濈伃浣 鍖楀懆姝﹀笣鐏經 鍞愭瀹楃伃浣
  • 鍘嗗彶涓婄殑3娆鐏經浜嬩欢閮芥槸浠涔堟椂鍊欏晩
    绛旓細鈥涓夋鐏.浣鈥濓紝鎸囩殑鏄寳榄忓お姝.甯濈伃.浣涖佸寳鍛ㄦ.甯濈伃.浣涖佸攼姝.瀹楃伃.浣.杩欎笁娆′簨浠剁殑鍚堢О銆傝繖浜涘湪浣嶈呯殑璋ュ彿鎴栧簷鍙烽兘甯︽湁涓瀛椼傝嫢鍔犱笂鍚庡懆涓.瀹楁椂鐨勭伃.浣涘垯鍚堢О涓衡涓夋涓瀹楃伃.浣鈥濄
  • 浠涔堟槸鍘嗗彶鎾掕皫閭d釜涓夋鐏經浜嬩欢
    绛旓細鈥滀笁姝︾伃浣涒濓紝鎸囩殑鏄寳榄忓お姝﹀笣鐏經銆佸寳鍛ㄦ甯濈伃浣涖佸攼姝﹀畻鐏經杩欎笁娆′簨浠剁殑鍚堢О銆傝繖浜涘湪浣嶈呯殑璋ュ彿鎴栧簷鍙烽兘甯︽湁涓瀛椼傝嫢鍔犱笂鍚庡懆涓栧畻鏃剁殑鐏經鍒欏悎绉颁负鈥滀笁姝︿竴瀹楃伃浣涒濄備粠鈥滀笁姝︾伃浣涒濈殑缁撴灉鐪嬶紝鈥滅伃浣涒濈‘瀹炴湁鍒╀簬鍙戝睍鐢熶骇鍜屽寮哄浗瀹剁殑璐㈡斂鍐涗簨瀹炲姏銆傚ぇ閲忓儳灏艰繕淇楋紝骞惰缂栧叆姘戠睄锛屼笉浠呬负绀句細...
  • 涓浗浣涙暀鍙蹭笂鐨鈥涓夋涔嬮毦鈥,鏄摢涓夋?
    绛旓細鈥滀笁姝︿竴瀹椻濓紝鏄寚鍖楅瓘澶甯濓紙鎷撴嫈鐒橈級锛屽寳鍛ㄦ甯濓紙瀹囨枃閭曪級锛屽攼姝﹀畻锛堟潕鐐庯級鍜屽悗鍛ㄤ笘瀹楋紙鏌磋崳锛夈傗滀笁姝︾伃浣涒鎸囩殑鏄寳榄忓お姝﹀笣鐏經銆佸寳鍛ㄦ甯濈伃浣涖佸攼姝﹀畻鐏經杩欎笁娆′簨浠剁殑鍚堢О銆傝繖浜涘湪浣嶈呯殑璋ュ彿鎴栧簷鍙烽兘甯︽湁涓瀛椼傝嫢鍔犱笂鍚庡懆涓栧畻鏃剁殑鐏經鍒欏悎绉颁负鈥滀笁姝︿竴瀹椾箣鍘勨濄
  • 鈥涓夋涓瀹鈥濈伃浣涙湁璋?鍙婂叾鍘熷洜,褰卞搷銆
    绛旓細涓浗浣涙暀鍙蹭笂鐨鍥涙鈥滅伃浣涒濅簨浠跺垎鍒彂鐢熷湪锛氬叕鍏444骞达紝鍖楅瓘澶甯濇嫇璺嬬伃浣涳紱鍏厓574骞达紝鍖楀懆姝﹀笣瀹囨枃閭曠伃浣涳紱鍏厓841骞达紝鍞愭瀹楁潕鐐庣伃浣涳紱鍏厓955骞达紝鍚庡懆涓栧畻鏌磋崳鐏經銆傗涓夋鐏經鈥濆張绉扳涓夋涔嬬ジ鈥濓紝鏄洜鍖楅瓘澶甯濄佸寳鍛ㄦ甯濄佸攼姝﹀畻涓変綅甯濈帇鐨勭饥鍙锋垨搴欏彿閮藉甫鏈夆滄鈥濆瓧锛屽嵆鏄滀笁姝︹濓紱鑰屽悗鍛...
  • 浣涙暀鍔濅汉鍚戝杽,涓轰綍鍘嗗彶涓鍗村嚭鐜扳涓夋鐏經鈥?
    绛旓細浣涙暀鍦ㄦ垜鍥藉彜浠e叾瀹為伃鍙楄繃涓夋闈炲父澶х殑鐏鹃毦锛屾垜浠幇鍦ㄧ杩欎笁娆$伨闅剧О涓涓夋鐏經銆1.鍖楅瓘姝﹀笣鐏經銆傚寳榄忔甯濇槸涓涓緢寮虹殑浜猴紝浠栭潪甯哥殑宕囧皻姝﹀姛锛屼粬瀵圭櫨濮撶殑瑕佹眰灏辨槸鍏ㄦ皯鐨嗗叺銆傚湪閭d釜骞翠唬鍜屽皻鐨勬暟閲忓叾瀹為潪甯哥殑澶氾紝浣嗘槸鍜屽皻鍙堟湁涓嶅皯鐨勭壒鏉冿紝渚嬪鍜屽皻鏄笉闇瑕佹湇鍏靛焦鐨勶紝涔熶笉闇瑕佺即绾冲悇绉嶆潅涓冩潅鍏殑璧嬬◣銆...
  • 扩展阅读:中国历史上四次灭佛 ... 介绍家乡沈阳的特色 ... 梁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 李世民为什么要灭佛 ...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灭佛 ... 怎么评价三武一宗灭佛 ... 三武一宗灭佛的下场 ... 三武一帝灭佛运动 ... 三武一宗灭佛招致惨烈报应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