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知识 有关《孙权劝学》的知识

\u5b59\u6743\u529d\u5b66\u77e5\u8bc6\u70b9\u5f52\u7eb3

\u5b59\u6743\u529d\u5b66\uff081\uff0920200203

1. \u5b59\u6743\u5982\u4f55\u4ee5\u73b0\u8eab\u8bf4\u6cd5\uff0c\u529d\u5415\u8499\u5b66\u4e60\uff1f
2. \u5415\u8499\u8bfb\u540e\u53d1\u751f\u4e86\u4ec0\u4e48\u6837\u7684\u53d8\u5316\uff1f\u901a\u8fc7\u8c01\u7684\u6240\u89c1\u6240\u8bed\u6765\u5199\uff1f
3. \u4e3a\u4ec0\u4e48\u201c\u58eb\u522b\u4e09\u65e5\uff0c\u5373\u66f4\u522e\u76ee\u76f8\u5f85\u3002\u201d?
4. \u8bf7\u89e3\u91ca\u201c\u5434\u4e0b\u963f\u8499\u201d\u5e76\u9020\u53e5\u3002
5. \u8bf7\u89e3\u91ca\u201c\u522e\u76ee\u76f8\u5f85\u201d\u5e76\u9020\u53e5\u3002
6. \u300a\u5b59\u6743\u529d\u5b66\u300b\u6709\u54ea\u4e9b\u901a\u5047\u5b57\uff1f
7. \u300a\u5b59\u6743\u529d\u5b66\u300b\u6709\u54ea\u4e9b\u53e4\u4eca\u5f02\u4e49\u7684\u5b57\u8bcd\uff1f
8. \u300a\u5b59\u6743\u529d\u5b66\u300b\u6709\u54ea\u4e9b\u4e00\u5b57\u591a\u4e49\u7684\u5b57\u8bcd\uff1f
9. \u8bf7\u5f52\u7eb3\u300a\u5b59\u6743\u529d\u5b66\u300b\u6240\u6d89\u53ca\u7684\u4f5c\u8005\u7684\u7b80\u4ecb\u3002
10. \u300a\u5b59\u6743\u529d\u5b66\u300b\u4e00\u6587\u7684\u4e3b\u8981\u5185\u5bb9\u5185\u5bb9\u548c\u4e3b\u65e8\u5206\u522b\u662f\u4ec0\u4e48\uff1f

\u5e0c\u671b\u5e2e\u52a9\u5230\u4f60\uff0c\u82e5\u6709\u7591\u95ee\uff0c\u53ef\u4ee5\u8ffd\u95ee~~~
\u795d\u4f60\u5b66\u4e60\u8fdb\u6b65\uff0c\u66f4\u4e0a\u4e00\u5c42\u697c\uff01(*^__^*)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原文无标点。标点为后人加上。)
[编辑本段]二、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初:当初,当时。
3、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6、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7、辞:推辞。
8、务:事务。
9、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经书。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11、博士:古代学官名。
14、涉猎:泛览。
15、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
19、及:等到
20、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1、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2、非复:不再是
23、更:重新
24、刮目相待: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25、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6、见事:认清事物。见:认识、认清。
27、但:只,仅
28、孰若:哪个像
29、谓:对……说
30、就:从事
31、遂:于是,就
32、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
33、何:为什么
3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
35、耳:通“尔”,语气词,罢了
36,吴下:指吴国,现在江苏苏州
37,何:为什么
乃:于是,就
始:开始
与:和
论:讨论
议: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今:现在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复:再
即:就
何:为什么
拜:拜见
遂:于是,就
就:靠近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2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3古今异义
博士: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
及:等到......时候
大:很,非常
岂:难道
就:本意靠进,此为去做
士:人物的通称
本文第一个见:了解
第二个见:认清事物
过:到,经过
[编辑本段]三、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很多事务来推辞孙权的劝说。孙权说:“又不是想让你成为有学问的学者,只不过应当广泛阅览,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军中事务多,那个像我一样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自己有很多收益。”于是吕蒙开始读书。
等到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是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就更加另眼相看,长兄看到事物的变化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告别。
[编辑本段]四、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文学家。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编辑本段]五、人教版教学参考

1、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从另一方面,我们有不难看出一点——为什么在吕蒙“非复吴下阿蒙”的时候,鲁肃才和吕蒙“结友”,这里面难道没有一层社会原因吗?当吕蒙有了才华,有了见识,鲁肃看出来,这人,以后肯定有大作为,现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后大家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很多朋友,你有没有“利用价值”还是很重要的!

3、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编辑本段]六、相关资料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有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君王,先辈的错误为借鉴,不在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诗事。
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摘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关于鲁肃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江苏泗洪临淮镇)人汉族,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不但治军有方,闻名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误的。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鲁肃性格好施舍别人。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讲兵习武。晴天,偕众往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阴雨,则聚众讲习兵法,以此练习武艺。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吴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唯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稻》、《左传》、《国语》及三史。’……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说解:吴下,指东吴。阿蒙指吕蒙,东吴大将。他学识不足,孙权劝他和蒋钦,要多读兵书、史书。吕蒙勤奋学习,大有长益。鲁肃和他交谈,常彼吕蒙驳倒。鲁肃赞许地说: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阿蒙了。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告诉我们的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编辑本段]七、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编辑本段]八、关于当涂的解释
课本把“当涂掌事”联在一起解释为“掌权管事”,我认为不妥,“当涂”与下文的“寻阳”一样,是个地名,位于安徽省东沿,至于“掌事”,跟我们熟悉的“知县”“知府”“知事”一样,是个官职。
司马光用字,极其精炼。不会多用一个字的。
根据:三国时代的淮南袁术自立为帝的时候,理由之一就是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有四种解释。
1.是孙坚为了怂恿袁术自立为帝,解释成了公路。“涂假途也,乃‘路’之意!”涂,即途。途,即路。 这个解释用在这里显然不符。
2.涂高:本来解释是魏。《三国志》:“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吕蒙乃东吴官吏显然不会跑到魏国谋职,所以也不符。
3.即是课文中所说的掌权谋事,粗看之下好想像有道理,其实不然。我们研究一下,如果袁术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字和当涂高有着牵强的联系就称帝,显然过于草率,毕竟他也是一路诸侯,不至于这么蠢。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当时袁术控制着当涂县,如果是因为此,就说得过去了。如果解释为掌权管事,显然袁术当时还没有那么高的权利。
结论:因为孙权和袁术都是南方人,而且两人所处时代相同,所以字词用法也应该相同。所以推断孙权所书的当涂高,应是指当涂县令的意思。
道理
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意的。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原文无标点。标点为后人加上。)
[编辑本段]二、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初:当初,当时。
3、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6、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7、辞:推辞。
8、务:事务。
9、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经书。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11、博士:古代学官名。
14、涉猎:泛览。
15、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
19、及:等到
20、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1、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2、非复:不再是
23、更:重新
24、刮目相待: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25、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6、见事:认清事物。见:认识、认清。
27、但:只,仅
28、孰若:哪个像
29、谓:对……说
30、就:从事
31、遂:于是,就
32、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
33、何:为什么
3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
35、耳:通“尔”,语气词,罢了
36,吴下:指吴国,现在江苏苏州
37,何:为什么
乃:于是,就
始:开始
与:和
论:讨论
议: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今:现在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复:再
即:就
何:为什么
拜:拜见
遂:于是,就
就:靠近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2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3古今异义
博士: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
及:等到......时候
大:很,非常
岂:难道
就:本意靠进,此为去做
士:人物的通称
本文第一个见:了解
第二个见:认清事物
过:到,经过
[编辑本段]三、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很多事务来推辞孙权的劝说。孙权说:“又不是想让你成为有学问的学者,只不过应当广泛阅览,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军中事务多,那个像我一样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自己有很多收益。”于是吕蒙开始读书。
等到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是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就更加另眼相看,长兄看到事物的变化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告别。
[编辑本段]四、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文学家。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编辑本段]五、人教版教学参考

1、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从另一方面,我们有不难看出一点——为什么在吕蒙“非复吴下阿蒙”的时候,鲁肃才和吕蒙“结友”,这里面难道没有一层社会原因吗?当吕蒙有了才华,有了见识,鲁肃看出来,这人,以后肯定有大作为,现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后大家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很多朋友,你有没有“利用价值”还是很重要的!

3、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编辑本段]六、相关资料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有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君王,先辈的错误为借鉴,不在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诗事。
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摘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关于鲁肃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江苏泗洪临淮镇)人汉族,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不但治军有方,闻名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误的。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鲁肃性格好施舍别人。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讲兵习武。晴天,偕众往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阴雨,则聚众讲习兵法,以此练习武艺。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吴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唯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稻》、《左传》、《国语》及三史。’……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说解:吴下,指东吴。阿蒙指吕蒙,东吴大将。他学识不足,孙权劝他和蒋钦,要多读兵书、史书。吕蒙勤奋学习,大有长益。鲁肃和他交谈,常彼吕蒙驳倒。鲁肃赞许地说: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阿蒙了。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告诉我们的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编辑本段]七、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编辑本段]八、关于当涂的解释
课本把“当涂掌事”联在一起解释为“掌权管事”,我认为不妥,“当涂”与下文的“寻阳”一样,是个地名,位于安徽省东沿,至于“掌事”,跟我们熟悉的“知县”“知府”“知事”一样,是个官职。
司马光用字,极其精炼。不会多用一个字的。
根据:三国时代的淮南袁术自立为帝的时候,理由之一就是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有四种解释。
1.是孙坚为了怂恿袁术自立为帝,解释成了公路。“涂假途也,乃‘路’之意!”涂,即途。途,即路。 这个解释用在这里显然不符。
2.涂高:本来解释是魏。《三国志》:“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吕蒙乃东吴官吏显然不会跑到魏国谋职,所以也不符。
3.即是课文中所说的掌权谋事,粗看之下好想像有道理,其实不然。我们研究一下,如果袁术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字和当涂高有着牵强的联系就称帝,显然过于草率,毕竟他也是一路诸侯,不至于这么蠢。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当时袁术控制着当涂县,如果是因为此,就说得过去了。如果解释为掌权管事,显然袁术当时还没有那么高的权利。
道理
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意的。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回答的已经很完整了,你也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最好是自己思考一下。

[编辑本段]一、原文
(原文无标点。标点为后人加上。)
[编辑本段]二、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初:当初,当时。
3、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6、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7、辞:推辞。
8、务:事务。
9、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经书。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11、博士:古代学官名。
14、涉猎:泛览。
15、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
19、及:等到
20、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1、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2、非复:不再是
23、更:重新
24、刮目相待: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25、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6、见事:认清事物。见:认识、认清。
27、但:只,仅
28、孰若:哪个像
29、谓:对……说
30、就:从事
31、遂:于是,就
32、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
33、何:为什么
3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
35、耳:通“尔”,语气词,罢了
36,吴下:指吴国,现在江苏苏州
37,何:为什么
乃:于是,就
始:开始
与:和
论:讨论
议: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今:现在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复:再
即:就
何:为什么
拜:拜见
遂:于是,就
就:靠近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2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3古今异义
博士: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
及:等到......时候
大:很,非常
岂:难道
就:本意靠进,此为去做
士:人物的通称
本文第一个见:了解
第二个见:认清事物
过:到,经过
[编辑本段]三、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很多事务来推辞孙权的劝说。孙权说:“又不是想让你成为有学问的学者,只不过应当广泛阅览,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军中事务多,那个像我一样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自己有很多收益。”于是吕蒙开始读书。
等到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是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就更加另眼相看,长兄看到事物的变化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告别。
[编辑本段]四、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文学家。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编辑本段]五、人教版教学参考

1、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从另一方面,我们有不难看出一点——为什么在吕蒙“非复吴下阿蒙”的时候,鲁肃才和吕蒙“结友”,这里面难道没有一层社会原因吗?当吕蒙有了才华,有了见识,鲁肃看出来,这人,以后肯定有大作为,现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后大家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很多朋友,你有没有“利用价值”还是很重要的!

3、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编辑本段]六、相关资料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有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君王,先辈的错误为借鉴,不在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诗事。
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摘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关于鲁肃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江苏泗洪临淮镇)人汉族,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不但治军有方,闻名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误的。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鲁肃性格好施舍别人。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讲兵习武。晴天,偕众往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阴雨,则聚众讲习兵法,以此练习武艺。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吴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唯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稻》、《左传》、《国语》及三史。’……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说解:吴下,指东吴。阿蒙指吕蒙,东吴大将。他学识不足,孙权劝他和蒋钦,要多读兵书、史书。吕蒙勤奋学习,大有长益。鲁肃和他交谈,常彼吕蒙驳倒。鲁肃赞许地说: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阿蒙了。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告诉我们的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编辑本段]七、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编辑本段]八、关于当涂的解释
课本把“当涂掌事”联在一起解释为“掌权管事”,我认为不妥,“当涂”与下文的“寻阳”一样,是个地名,位于安徽省东沿,至于“掌事”,跟我们熟悉的“知县”“知府”“知事”一样,是个官职。
司马光用字,极其精炼。不会多用一个字的。
根据:三国时代的淮南袁术自立为帝的时候,理由之一就是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有四种解释。
1.是孙坚为了怂恿袁术自立为帝,解释成了公路。“涂假途也,乃‘路’之意!”涂,即途。途,即路。 这个解释用在这里显然不符。
2.涂高:本来解释是魏。《三国志》:“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吕蒙乃东吴官吏显然不会跑到魏国谋职,所以也不符。
3.即是课文中所说的掌权谋事,粗看之下好想像有道理,其实不然。我们研究一下,如果袁术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字和当涂高有着牵强的联系就称帝,显然过于草率,毕竟他也是一路诸侯,不至于这么蠢。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当时袁术控制着当涂县,如果是因为此,就说得过去了。如果解释为掌权管事,显然袁术当时还没有那么高的权利。
结论:因为孙权和袁术都是南方人,而且两人所处时代相同,所以字词用法也应该相同。所以推断孙权所书的当涂高,应是指当涂县令的意思。
道理
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意的。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既然你有翻译,那我就把一些理解性的东西讲一下

1.孙权的特点:善于劝说,关心下属,平易近人
吕蒙的特点: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会学习,且进步很快
鲁肃的特点:爱才、敬才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句话,孙权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希望爱将提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孙权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说明吕蒙对鲁肃的赞赏觉得当之无愧,坦然接受,自豪自得。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句话说明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意与他深交,表明鲁肃的爱才敬才,从侧面表现吕蒙的才略有惊人的长进。
6.吕蒙的变化的启示:要想让人刮目相待,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7.文中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意思
刮目相待: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的人

我可是把老师讲过的重点全都打印下来了,要是要应付考试的话,还要在注意课文下的注释,字词解释当然要熟练,还要记住作者是司马光选自“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编年体通史,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还要记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样好记些,书上写的太难记)

好了,真是怀念啊.......

告诉我们的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 瀛欐潈鍔濆涔嬪甯歌瘑
    绛旓細3.鏈夊叧銆瀛欐潈鍔濆銆鐨勭煡璇 1. 瀛欐潈濡備綍浠ョ幇韬娉,鍔濆悤钂欏涔? 2. 鍚曡挋璇诲悗鍙戠敓浜嗕粈涔堟牱鐨勫彉鍖?閫氳繃璋佺殑鎵瑙佹墍璇潵鍐? 3. 涓轰粈涔堚滃+鍒笁鏃,鍗虫洿鍒洰鐩稿緟銆傗? 4. 璇疯В閲娾滃惔涓嬮樋钂欌濆苟閫犲彞銆 5. 璇疯В閲娾滃埉鐩浉寰呪濆苟閫犲彞銆 6. 銆婂瓩鏉冨姖瀛︺嬫湁鍝簺閫氬亣瀛? 7. 銆婂瓩鏉冨姖瀛︺嬫湁鍝簺鍙や粖寮備箟鐨勫瓧...
  • 鐢ㄧ畝娲佺殑璇█姒傝堪銆瀛欐潈鍔濆銆嬬殑鍐呭銆
    绛旓細瀹嬄峰徃椹厜銆瀛欐潈鍔濆銆嬬殑鍐呭锛氭棦璁板彊浜嗗悤钂欏湪瀛欐潈鍔濊涓嬪紑濮嬪涔狅紝涔嬪悗澶ф湁闀胯繘鐨勬晠浜嬶紝涔熻禐鎵簡瀛欐潈銆佸悤钂欒鐪熷涔犵殑绮剧锛屽苟鍛婅浜轰滑瀛︿範鐨勯噸瑕佹с傛鏂囩畝缁冪敓鍔紝棣栭噸浠ュ璇濊〃鐜颁汉鐗╋紝瀵硅瘽瑷绠鎰忎赴锛岀敓鍔ㄤ紶绁烇紝鏋佸瘜琛ㄧ幇鍔涳紝姣棤鍐楃箒涔嬪锛屾洿鏄繍鐢ㄤ簡渚ч潰鐑樻墭鍙婂姣旂殑鎵嬫硶鏉ュ閫犱汉鐗╁舰璞★紝绐佸嚭浜嗕汉鐗...
  • 瀛欐潈鍔濆 鏂囪█鐭ヨ瘑
    绛旓細璧峰垵锛屽惔鐜瀛欐潈瀵瑰ぇ灏嗗悤钂欒閬擄細鈥滀綘鐜板湪韬綋瑕佽亴鎺屾彙閲嶆潈锛屼笉鍙笉杩涗竴姝ュ幓瀛︿範锛佲濆悤钂欎互鍐涜惀涓簨鍔$箒澶氫负鐞嗙敱鍔犱互鎺ㄨ緸銆傚瓩鏉冭锛氣滄垜闅鹃亾鏄兂瑕佷綘閽荤爺缁忓彶鍏哥睄鑰屾垚涓哄闂笂鍗氱殑瀛﹁呭悧锛熷彧鏄簲褰撳箍娉涘湴瀛︿範鐭ヨ瘑鑰屼笉蹇呭幓娣遍捇绮鹃氥備綘璇磋澶勭悊璁稿浜嬪姟锛屽摢涓涓瘮寰椾笂鎴戝鐞嗙殑浜嬪姟鍛紵鎴戝父甯歌涔︼紝鑷繁鎰熷埌...
  • 瀛欐潈鍔濆鍛婅瘔鎴戜滑涓涓粈涔堥亾鐞?
    绛旓細瀛欐潈鍔濆鐨閬撶悊锛1銆佷笉瑕佷互涓鎴愪笉鍙樼殑鎬佸害鐪嬪緟浠栦汉锛岃浠ュ紑鏀剧殑鐪煎厜鐪嬪緟浜嬬墿銆2銆佷笉鑳藉洜涓轰簨鎯呯箒蹇欏氨鏀惧純瀛︿範锛屽潥鎸佽涔︽槸鏈夌泭鐨勩3銆佽鍠勪簬鍚彇浠栦汉濂界殑寤鸿鎴栨剰瑙侊紝骞跺幓鍋氥4銆佷竴涓汉鍙骞挎硾娑夌寧锛屽氨浼氬鏈夋墍鎴愩5銆佽嚜宸变笉浣嗚瀛﹀ソ锛岃繕瑕佸甫鍔ㄩ檮杩戠殑浜哄涔狅紝璁╃ぞ浼氫篃涓璧疯繘姝ャ6銆佸姖浜鸿璁茬┒绛栫暐...
  • 瀛欐潈鍔濆鐨缈昏瘧鍙婂師鏂
    绛旓細2銆佸綋椴佽們鍒板闃崇殑鏃跺欙紝椴佽們鍜屽悤钂欎竴璧疯皥璁鸿浜嬨傞瞾鑲冨崄鍒嗗悆鎯婂湴璇达細鈥滀綘鐜板湪鐨勬墠骞插拰璋嬬暐锛屼笉鍐嶆槸浠ュ墠閭d釜鍚村幙鐨勯樋钂欎簡锛佲濆悤钂欒锛氣滀笌璇讳功鐨勪汉鍒嗗埆鍑犲ぉ锛屽氨瑕佺敤鏂扮殑鐪煎厜鐪嬪緟锛岄暱鍏勪綘璁ゆ竻浜嬬墿澶櫄浜嗗晩锛佲濅簬鏄瞾鑲冩嫓瑙佸悤钂欑殑姣嶄翰锛屼笌鍚曡挋缁撲负鏈嬪弸鍚庡氨鍛婂埆浜嗐瀛欐潈鍔濆鐨鐩稿叧鐭ヨ瘑濡備笅锛1銆佸瓩鏉冨姖瀛︽槸...
  • 瀛欐潈鍔濆涓鐨勪粖涔夊拰鍙や箟浠涔?
    绛旓細1銆佸锛氬彜涔夛細鍙ゆ椂鍊欑帇渚殑鑷О锛屾垜銆備粖涔夛細鐙嚜锛屽鐙2銆佹不锛氬彜涔夛細鐮旂┒銆備粖涔夛細娌荤悊銆
  • 瀛欐潈鍔濆閲嶇偣鏂囪█瀹炶瘝銆佽櫄璇嶇瓑鏁寸悊褰掔被
    绛旓細銆瀛欐潈鍔濆銆嬮噸瑕佹枃瑷瀹炶瘝銆佽櫄璇嶇瓑鏁寸悊褰掔被:瀹炶瘝锛氬嵖銆佸綋娑傘佽緸銆佹不缁忋佸崥澹佹秹鐚庛佸氨瀛︺佸ぇ鎯娿佹墠鐣ャ佸線浜嬭櫄璇嶏細浠ャ佸矀娆层佷负銆佷絾銆佷箖濮嬨佸強銆侀亗鎴愯锛氬惔涓嬮樋钂 鍒洰鐩稿緟鍙や粖寮備箟璇嶏細鍗氬+锛氬彜涔夛細褰撴椂涓撴帉缁忓浼犳巿鐨勫瀹樸備粖涔夛細瀛︿綅鐨勬渶楂樹竴绉嶃傚線浜嬶細鍙や箟锛氬巻鍙层備粖涔夛細杩囧幓鐨勪簨鎯呫備竴璇...
  • 瀛欐潈鍔濆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鍘熸枃锛瀛欐潈鍔濆 銆愪綔鑰呫戝徃椹厜 銆愭湞浠c戝畫 鍒濓紝鏉冭皳鍚曡挋鏇帮細鈥滃嵖浠婂綋娑傛帉浜嬶紝涓嶅彲涓嶅锛佲濊挋杈炰互鍐涗腑澶氬姟銆傛潈鏇帮細鈥滃宀傛鍗挎不缁忎负鍗氬+閭紒浣嗗綋娑夌寧锛岃寰浜嬭炽傚嵖瑷澶氬姟锛屽鑻ュ锛熷甯歌涔︼紝鑷互涓哄ぇ鏈夋墍鐩娿傗濊挋涔冨灏卞銆傚強椴佽們杩囧闃筹紝涓庤挋璁鸿锛屽ぇ鎯婃洶锛氣滃嵖浠婅呮墠鐣ワ紝闈炲鍚翠笅...
  • 銆瀛欐潈鍔濆銆嬪鍒颁簡浠涔?
    绛旓細鍙﹀锛屽瓩鏉冭繕鎻愬埌浜嗗涔犵殑鎬佸害銆備粬璁や负锛屽涔犺鎸佷箣浠ユ亽锛岃鏈夋瘏鍔涘拰鎭掑績锛屼笉鑳藉崐閫旇屽簾銆傚悓鏃讹紝浠栬繕寮鸿皟浜嗗涔犵殑铏氬績鎬佸害锛岃淇濇寔璋﹂婏紝涓嶆柇鎺ュ彈鏂鐨勭煡璇鍜岃鐐广傛讳箣锛屻瀛欐潈鍔濆銆嬭繖绡囨枃绔犺鎴戜滑鏄庣櫧浜嗗涔犵殑閲嶈鎬у強鍏舵柟娉曪紝鍚屾椂涔熸寚寮曚簡鎴戜滑鍦ㄥ涔犱腑搴旇鍏峰鐨勬佸害銆傚彧鏈変笉鏂涔狅紝鎵嶈兘澶熶笉鏂彁鍗...
  • 瀛欐潈鍔濆鍘熸枃涓庤В閲
    绛旓細缈昏瘧 璧峰垵锛屽惔鐜瀛欐潈瀵瑰ぇ灏嗗悤钂欒閬擄細鈥滀綘鐜板湪韬綋瑕佽亴鎺屾彙閲嶆潈锛屼笉鍙笉杩涗竴姝ュ幓瀛︿範锛佲濆悤钂欎互鍐涜惀涓簨鍔$箒澶氫负鐞嗙敱鍔犱互鎺ㄨ緸銆傚瓩鏉冭锛氣滄垜闅鹃亾鏄兂瑕佷綘閽荤爺缁忓彶鍏哥睄鑰屾垚涓哄闂笂鍗氱殑瀛﹁呭悧锛熷彧鏄簲褰撳箍娉涘湴瀛︿範鐭ヨ瘑鑰屼笉蹇呭幓娣遍捇绮鹃氥備綘璇磋澶勭悊璁稿浜嬪姟锛屽摢涓涓瘮寰椾笂鎴戝鐞嗙殑浜嬪姟鍛紵鎴戝父甯歌涔︼紝...
  • 扩展阅读:卖油翁原文全文 ... 孙权劝学知识点导图 ... 《孙权劝学》文化常识 ... 《孙权劝学》课文 ... 孙权劝学必背知识点 ... 孙权劝学出处常识 ... 孙权劝学的文言知识 ... 孙权劝学的考点及解答 ... 《劝学》知识点归纳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