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答一古代汉语问题,这首诗的平仄、失黏、拗救情况🌹 分析商山早行的对仗和平仄,有无拗救和失黏失对之处

\u8bf7\u5927\u795e\u5e2e\u6211\u5199\u51fa\u8fd9\u9996\u8bd7\u7684\u5e73\u4ec4\uff0c\u62d7\u6551\uff0c\u8fd8\u6709\u5bf9\u4ed7\u60c5\u51b5\uff1f\u300a\u767b\u725b\u5934\u5c71\u4ead\u5b50\u300b

\u675c\u752b\u8fd9\u9996\u4e94\u5f8b\u7684\u683c\u5f8b\u5c5e\u4e8e\u2014\u2014\u9996\u53e5\u4e0d\u5165\u97f5\u4ec4\u8d77\u5f0f\uff1a
\uff08\u4ec4\uff09\u4ec4\u5e73\u5e73\u4ec4\uff0c\u5e73\u5e73\u4ec4\u4ec4\u5e73\u3002
\uff08\u5e73\uff09\u5e73\u5e73\u4ec4\u4ec4\uff0c\uff08\u4ec4\uff09\u4ec4\u4ec4\u5e73\u5e73\u3002
\uff08\u4ec4\uff09\u4ec4\u5e73\u5e73\u4ec4\uff0c\u5e73\u5e73\u4ec4\u4ec4\u5e73\u3002
\uff08\u5e73\uff09\u5e73\u5e73\u4ec4\u4ec4\uff0c\uff08\u4ec4\uff09\u4ec4\u4ec4\u5e73\u5e73\u3002

\u5176\u4e2d\u201c\u51fa\u201d\u3001\u201c\u9769\u201d\u4e8c\u5b57\u7684\u53e4\u56db\u58f0\u5c5e\u4ec4\uff0c\u4e0e\u4eca\u97f3\u4e0d\u540c\u3002\u800c\u5c3e\u8054\u7684\u201c\u6570\u201d\u5b57\u6b64\u5904\u672c\u5e94\u7528\u5e73\uff0c\u5374\u7528\u4e86\u4ec4\uff0c\u6240\u4ee5\u5176\u540e\u7684\u201c\u884c\u201d\u4e3a\u62d7\u6551\u3002
\u5168\u8bd7\u62bc\u4e0a\u5e73\u4e00\u4e1c\u97f5\uff1a\u4e2d\u3001\u98ce\u3001\u901a\u3001\u4e1b\u3002

\u683c\u5f8b\u8981\u6c42\u7684\u5bf9\u4ed7\u53e5\u4e3a\uff1a
\u6c5f\u57ce\u5b64\u7167\u65e5\uff0c\u5c71\u8c37\u8fdc\u542b\u98ce\u3002
\u5175\u9769\u8eab\u5c06\u8001\uff0c\u5173\u6cb3\u4fe1\u4e0d\u901a\u3002

\u4e0d\u8fc7\u9996\u8054\u4e5f\u7528\u4e86\u5bf9\u4ed7\uff1a\u8def\u51fa\u53cc\u6797\u5916\uff0c\u4ead\u7aa5\u4e07\u4e95\u4e2d


\u2014\u2014\u2014\u2014\u2014\u2014\u5f13\u4e4b\u529b

\u5546\u5c71\u65e9\u884c \u6e29\u5ead\u7b60
\u6668\u8d77\u52a8\u5f81\u94ce,\u5ba2\u884c\u60b2\u6545\u4e61.
\u9e21\u58f0\u8305\u5e97\u6708,\u4eba\u8ff9\u677f\u6865\u971c.
\u69f2\u53f6\u843d\u5c71\u8def,\u67b3\u82b1\u660e\u9a7f\u5899.
\u56e0\u601d\u675c\u9675\u68a6,\u51eb\u96c1\u6ee1\u56de\u5858.
\u8fd9\u662f\u4e00\u9996\u4e25\u683c\u7684\u4e94\u8a00\u5f8b\u8bd7\uff1b\u5168\u8bd7\u683c\u5f8b\u5982\u4e0b\uff1a
\u2299\u4ec4\u2299\u5e73\u4ec4 ,\u5e73\u5e73\u2299\u4ec4\u5e73\uff08\u97f5\uff09. \u2299\u5e73\u2299\u4ec4\u4ec4 ,\u2299\u4ec4\u4ec4\u5e73\u5e73\uff08\u97f5\uff09.
\u2299\u4ec4\u2299\u5e73\u4ec4 ,\u5e73\u5e73\u2299\u4ec4\u5e73\uff08\u97f5\uff09. \u2299\u5e73\u2299\u4ec4\u4ec4 ,\u2299\u4ec4\u4ec4\u5e73\u5e73\uff08\u97f5\uff09.
\u5176\u4e2d\u201c\u94ce\u201d\u3001\u201c\u9675\u201d\u4e8c\u5b57\u770b\u4f3c\u4e0d\u5408\u5f8b,\u8fd9\u662f\u53e4\u4eca\u8bfb\u97f3\u53d8\u5316\u5f15\u8d77\u7684.\u5b83\u4eec\u7684\u4eca\u97f3\u56db\u58f0\u5c5e\u5e73,\u53e4\u97f3\u5219\u4e3a\u4ec4.
\u62bc\u97f5\u4f9d\u300a\u5e73\u6c34\u97f5\u300b\u4e0b\u5e73\u4e03\u9633\u97f5\u90e8.\u56db\u4e2a\u97f5\u5b57\u5206\u522b\u4e3a\uff1a\u4e61\u3001\u971c\u3001\u5899\u3001\u5858.
\u9996\u8054\u662f\u7b2c\u4e00,\u4e8c\u53e5 \u9894\u8054\u662f\u7b2c\u4e09,\u56db\u53e5 \u9888\u8054\u662f\u7b2c\u4e94,\u516d\u53e5 \u5c3e\u8054\u662f\u7b2c\u4e03,\u516b\u53e5.
\u9894\u8054\u3001 \u9888\u8054\u4e3a\u5bf9\u4ed7,\u76f8\u540c\u4f4d\u7f6e\u8bcd\u6027\u76f8\u540c\u3001\u5e73\u4ec4\u76f8\u5bf9\uff08\u5176\u4e2d\u7b26\u5408\u201c\u4e00\u4e09\u4e94\u4e0d\u8bba,\u4e8c\u56db\u516d\u5206\u660e\u201d\uff09\uff1a
\u9e21\u58f0\u8305\u5e97\u6708,\u4eba\u8ff9\u677f\u6865\u971c.
\u69f2\u53f6\u843d\u5c71\u8def,\u67b3\u82b1\u660e\u9a7f\u5899.
\u2014\u2014\u2014\u2014\u5f13\u4e4b\u529b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第一联)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第二联)

孤村几岁临伊岸,雁初晴下朔风。(第三联)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系与心同。(第四联)

关于律诗的平仄,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格律诗的忌讳有:三平尾、孤平、失黏、拗句、三仄尾(三仄尾在古诗中没有严格的要求)。

本诗的平仄情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第一联)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第二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联)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第四联)

本诗的失黏情况: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凡律诗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粘',违者称作'失粘'。所以本诗第一联的对句“东南山豁大河通”与第二联的出句“寒树依微远天外”失粘。第一联的平仄若变成“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就粘上了。

本诗的救拗情况:

       第二联“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原本的平仄应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现在的平仄为:“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远天外”这个位置原本应该是“平仄仄”,但是因为“远”字为“仄声”,如果后面一个字的平仄不变的话就会出现“仄仄仄”三仄尾成为拗句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补救,把后面一个字改成“平声”,使之变为“仄平仄”,“远天外”就属于“仄平仄”救拗的情况。

把本诗略微修改如下:

苍山夹水路遥东,山豁东南洛水通。

寒树依微天远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一”和“不”可平可仄

       “一”的平仄要分情况:当“一”后面的字为四声时,“一”读二声(平声);当“一”后面的字为一声、三声时,“一”读四声(仄声)——不论这个字的词性如何。
如果“一”字为其所在词组中的最后一个字,则不论什么情况下都读平声。
一字诗·无题(新韵)
一咍一叹一浮生,(仄平平仄仄平平)

  一梦一觉一字情。(平仄仄平平仄平)

  一念一时无一语,(平仄仄平平仄仄)

  一人独看一天星。(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例中十一个“一”字,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其平仄不同,正是前文所述规则的体现。

在格律诗中可平可仄的还有“不、看、探、听”等字。均应根据其后面字的声调而定。

       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明确指出,“不”字虽是入声仄韵,但可以转为平声来用,意思不变。

如白居易的五律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联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其中“烧”字可仄,但“不”字必须是个平声才合律。如果把“不”字当作仄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仄仄”,难用“拗句”来解释。

七律的标准平仄格式有四种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 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 仄平平仄仄平。

粘对: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凡律诗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粘',违者称作'失粘'。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例如:

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里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孤平: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20]。毛主席的诗词也从来没有孤平的句子。试看《长征》第二句的“千”字,第六句的“桥”字都是平声字,可为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详见下文。

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例如: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


三平尾:

因为格律诗第一大忌讳就是三平尾。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末句如果是“仄仄平平平”,在成熟的格律条件下,铁定是出律的。

这四句的平仄关系,从平仄格律的基本原则“对”、“黏”上来讲是没有问题。我们知道仄起仄收格式的平仄关系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们可以看到,前两句和正格一模一样,是没有问题的。而第三句第三字的平改成了仄,形成了三仄尾。三仄尾并不是出律。这种现象在唐诗中大量存在,甚至被视作“平平平仄仄”的一种变格,不需要拗救。这是因为仄音包含了古音中平上入去中“上”、“入”、“去”三种发音,即使是“仄仄仄”,这三个发音还是有可能不同,在吟诵的时候并不会造成“平平平”这种同声调的乏味枯燥的感觉。比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里“潮平两岸阔”就是“平平仄仄仄”,但是“两岸阔”三个字的发音其实是“上、去、入”,所以并不会造成读音拗口。所以,三仄尾从来都不是问题。“潮平两岸阔”是“平平仄仄仄”,他的对句并不是完全相对“仄仄平平平”,而是“风正一帆悬”,“平仄仄平平”,实际上还是遵守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规则,并没有出现“三平尾”。

那为什么三平尾就是出律

平声相对于仄声来说,只包括了阴平、阳平。而且这两种声调都是平和、悠长的。在诗词中,特别是格律诗中,韵脚必须使用平声。这是因为平声上扬,起到一个句读的作用,告诉读者,这句话说完了。

如果使用连续的平声,一连三个平声字,声律就没有变化显得平板,不能出现音调的高低抑扬变化,听起来就不会和谐悦耳。而诗歌作为一种用来朗诵的韵文,一旦失去了抑扬顿挫的上口感觉,魅力自然就要大打折扣。

诗是韵文,是音律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所以要尽量避免这种会产生错误吟诵感的音韵组合。

唐诗中也有三平尾,如“夜静春山空”、“隐处唯孤云”就是三平尾,在格律没有成熟之时,诗人们写诗也是多方面试探,出现各种问题都不奇怪。但是因为本身不符合音韵规则,所以即便出现,也非常少见。

格律体成熟之后,这种问题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是出律的。

不过出律也没什么要紧,看做古绝就好了,只要不影响音律美感,然后意境高古,也不失为一首好古风。

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b)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c)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a)(b)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a)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或(c)。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古风式:

在律诗尚未定型代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这首诗粘对、平仄均无问题。特殊的就是颔联的“寒树依微远天外”一句,一般正格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但也有一种通用接受的变格,即“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变格不属于拗,自然也就不需要救了。

  • 姹傝В绛斾竴鍙や唬姹夎闂,杩欓璇楃殑骞充粍銆佸け榛忋佹嫍鏁戞儏鍐
    绛旓細鈥滀竴鈥濈殑骞充粍瑕佸垎鎯呭喌:褰撯滀竴鈥濆悗闈㈢殑瀛椾负鍥涘0鏃,鈥滀竴鈥濊浜屽0(骞冲0);褰撯滀竴鈥濆悗闈㈢殑瀛椾负涓澹般佷笁澹版椂,鈥滀竴鈥濊鍥涘0(浠勫0)鈥斺斾笉璁鸿繖涓瓧鐨勮瘝鎬у浣曘傚鏋溾滀竴鈥濆瓧涓哄叾鎵鍦ㄨ瘝缁勪腑鐨勬渶鍚庝竴涓瓧,鍒欎笉璁轰粈涔堟儏鍐典笅閮借骞冲0銆備竴瀛楄瘲路鏃犻(鏂伴煹)涓鍜嶄竴鍙逛竴娴敓,(浠勫钩骞充粍浠勫钩骞) 涓姊︿竴瑙変竴瀛楁儏銆(骞...
  • 杩欓璇楃殑棰樼洰鍙粈涔??璋佸啓鐨??璇寸殑鏄粈涔堟剰鎬
    绛旓細浣滆咃細鍒樼閿 骞翠唬锛氬攼 婀栧厜绉嬫湀涓ょ浉鍜岋紝娼潰鏃犻闀滄湭纾ㄣ傞仴鏈涙礊搴北姘磋壊锛岀櫧閾剁洏閲屼竴闈掕灪銆傝祻鏋愶細杩欐槸璇椾汉閬ユ湜娲炲涵婀栬屽啓鐨勯鏅瘲锛屾槑鐧藉璇濊屾剰鍛抽毥锛坖un鍥涘0锛夋案銆傜涓鍙ヤ粠姘村厜鏈堣壊鐨勪氦铻嶄笉鍒嗗啓璧凤紝琛ㄧ幇婀栭潰鐨勫紑闃斿粬杩滐紝杩欏簲璇ユ槸鏃ユ毊鏃跺垎鐨勬櫙璞★紝澶╄繕娌¢粦浣嗘湀浜凡缁忓嚭鏉ワ紝濡傛灉澶╅粦灏辩湅涓嶅嚭涓よ...
  • 鍙よ瘲瑙i噴
    绛旓細纭疄濡傛,閫氱瘒鏃犱竴鍙ヨ涓栦箣璇,鏃犱竴瀛椾綔鑹叉壒璇,娓╂煍鏁﹀帤;璇楃殑鍔堝ご涓鍙モ滄槬鍩庢棤澶勪笉椋炶姳鈥,鎻忓啓鐢熷姩,涓涓嬪瓙鎶婁汉浠甫鍏ュ枩鎮︾殑鎯呭涔嬩腑,鐧捐姳浜夎壋鐨勬槬鍏夊惛寮曚簡浜轰滑娉ㄦ剰,杩欑鏁堟灉浣垮緱璇楁剰鍚搫璧锋潵,绾电劧浜轰滑鐨勬敞鎰忓惊鐫闀垮畨鈥斺斿尽鑺卞洯鈥斺旀眽瀹殑瓒宠抗鑰屾潵,鐢变簬棣栧彞鐨勬劅鏌,涔熷鏄撳仠鐣欏湪鎯崇煡閬撶殗瀹噷鏄庢牱鐨勭儹闂硅屽凡銆傝瘲浜轰笉...
  • 鍏充簬璁鸿鐨勮В鏋
    绛旓細1銆佸瓙鏇帮細鈥滃鑰屾椂涔犱箣锛屼笉浜﹁涔?鏈夋湅鑷繙鏂规潵锛屼笉浜︿箰涔?浜轰笉鐭ヨ屼笉鎮︼紝涓嶄害鍚涘瓙涔?鈥(銆婂鑰屻)瀛︿範闇瑕佷笉鏂涔犳墠鑳芥帉鎻°傚浜嗙煡璇嗭紝鎸夋椂澶嶄範锛岃繖鏄剦蹇殑浜嬨傝繖閲屾棦鏈夊涔犳柟娉曪紝涔熸湁瀛︿範鎬佸害銆傛湅锛岃繖閲屾寚蹇楀悓閬撳悎鐨勪汉銆傛湁蹇楀悓閬撳悎鐨勪汉浠庤繙鏂规潵锛屽湪涓璧锋帰璁闂锛鏄竴绉嶄箰瓒c備汉瀹朵笉浜嗚В...
  • 璇风炕璇戜竴涓杩欓璇~
    绛旓細椋為笩鍜岄噹鍏介兘鏈夊发绌村眳浣忥紝鍙湁鎴戠嫭鑷激鎮诧紝绌跨潃鑽夐瀷鎵剁潃绔规潠璧拌繃鍗冮噷璺紝瀵勬墭蹇冨織鍍忔祦姘村拰澶╀笂鐨勬诞浜戜竴鏍烽珮娲併傛ㄥぉ灏や汉鏄病鐢ㄧ殑锛屽瞾鏈堢殑鏃犳儏鎯逛汉鑲濊偁瀵告柇銆傚綋骞存垜涔熸浘鏃ユ棩娆箰锛屾眽鍖楁槸鎴戞垚闀跨殑鏁呬埂锛屽閲屽厛浜虹杈堜篃鏄啗涓嚭韬樉璧瘜璐碉紝闀垮畨鏄ュ鐨勯矞鑺憋紝搴勫洯鍚嶈吹銆傛垜璇炵敓鏃堕偦灞呬滑涔熸潵閬撹春鍠滃簡锛岄兘澶歌禐...
  • 娲涢槼鏃╂槬骞充粍鍒嗘瀽,鍙や唬姹夎骞充粍鍒嗘瀽姹傝В绛,璋㈣阿
    绛旓細銆婃礇闃虫棭鏄ャ嬫槸鍞愪唬璇椾汉椤惧喌鐨勪竴棣栦簲瑷寰嬭瘲锛屽叾骞充粍鎯呭喌鏄細浣曞湴閬挎槬鎰侊紝缁堝勾蹇嗘棫娓搞備竴瀹跺崈閲屽锛岀櫨鑸屼簲鏇村ご銆傚璺亸閫㈤洦锛屼埂灞变笉鍏ユゼ銆傛晠鍥鏉 骞充粍浠勫钩骞筹紝骞冲钩浠勪粍骞炽傚钩骞冲钩浠勪粍锛屼粍骞充粍骞冲钩銆備粍浠勫钩骞充粍锛屽钩骞充粍浠勫钩銆備粍骞冲钩浠 鏈堬紝浼婃按鍚戜笢娴併備粍锛屽钩浠勪粍骞冲钩銆
  • 銆婇椈瀹樺啗鏀舵渤鍗楁渤鍖椼嬭仈绯昏瘲鎰忓洖绛闂!
    绛旓細鐜颁唬姹夎涓殑鈥滆。瑁斥濇槸鍙岄煶鑺傝瘝,鈥滆3鈥濇槸杞诲0,璇籹hang銆鍙や唬姹夎涓病鏈夆滆。瑁斥濊繖涓瘝,鎵浠ヨ繖涓滆3鈥濊ch谩ng,涓嶈兘璇绘垚shang銆 鍚屾牱,璇ヨ瘲涓滃嵈鐪嬪瀛愭剚浣曞湪鈥濈殑鈥滃瀛愨,涔熸槸涓や釜璇,鎸団滃瀛愬拰瀛╁瓙鈥,鏈夌殑璧勬枡涓婄炕璇戜负鈥滆佸﹩(鑰佷即)鍜屽効濂斥濄傛墍浠,杩欓噷鐨勨滃瓙鈥濊z菒,涓嶈杞诲0銆 銆愯祻鏋愩 杩欓璇,浣...
  • 鐪嬬湅杩欎袱棣栬瘲鐨鎰忔濆徎~
    绛旓細鐜颁唬姹夎涓殑鈥滆。瑁斥濇槸澶氶煶瀛,鈥滆3鈥濇槸杞诲0,璇籹hang銆鍙や唬姹夎涓病鏈夆滆。瑁斥濊繖涓瘝,鎵浠ヨ繖涓滆3鈥濊ch谩ng,涓嶈兘璇绘垚shang銆 鍚屾牱,璇ヨ瘲涓滃嵈鐪嬪瀛愭剚浣曞湪鈥濈殑鈥滃瀛愨,涔熸槸涓や釜璇,鎸団滃瀛愬拰瀛╁瓙鈥,鏈夌殑璧勬枡涓婄炕璇戜负鈥滆佸﹩(鑰佷即)鍜屽効濂斥濄傛墍浠,杩欓噷鐨勨滃瓙鈥濊z菒,涓嶈杞诲0銆 鈥滃垵闂绘稌娉弧琛h3鈥濅竴鍙ヤ腑...
  • 闂诲畼鍐涙敹娌冲崡娌冲寳
    绛旓細宸叉部鐫杩欎竴璺嚎椋炶蛋浜! 銆闂鎺㈣銆 浜烘暀鐗堜節骞翠箟鍔℃暀鑲插叚骞村埗灏忓璇枃绗崄浜屽唽绗笁璇俱鍙よ瘲涓ら路闂诲畼鍐涙敹娌冲崡娌冲寳銆嬩腑鈥滃墤澶栧拷浼犳敹钃熷寳,鍒濋椈娑曟唱婊¤。瑁斥濈殑鈥滆3鈥,璇籹hang鍛,杩樻槸璇籧h谩ng? 姹熻嫃鐪侀珮閭競鍏ˉ涓績灏忓 濮氳悕 鍙や唬姹夎涓殑璇嶆槸浠ュ崟闊宠妭涓轰富鐨,鑰岀幇浠f眽璇腑鐨勮瘝鏄互鍙岄煶鑺備负涓荤殑,鍥犳鍦ㄦ暀瀛...
  • 鏈夊叧璇楄繖鏂归潰鐭ヨ瘑鐨闂鍜屽洖绛
    绛旓細灏忔潕鏉滃拰澶ф潕鏉滃垎鍒寚璋侊紵澶ф潕鏉滄潕鐧藉拰鏉滅敨 灏忔潕鏉滄潕鍟嗛殣鍜屾潨鐗 澶╁噣娌欍傜 鏄皝鍐欑殑锛熷厓鏈 鎮啘鐨勪綔鑰咃紵鏉庣粎
  • 扩展阅读:扫一扫出答案 ... 找答案扫一扫 ... 扫一扫搜答案免费 ... 扫一扫题目出答案大学 ... 搜题拍照秒出答案 ... 免费作业拍照出答案 ... 扫题出答案 ... 英语扫一扫题目出答案 ...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2023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