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代儒将平定百年边患,为何还说“北宋无将”?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比较有争议的封建王朝,“两宋”享国319年,一直外患不断,始终没有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于是后世便有了“弱宋”的说法。具体到“两宋”,又有“北宋无将、南宋无相”之说。

北宋真的无大将吗?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只是相对北宋文臣荟萃、名相辈出而言。

北宋建国后,实行重文抑武的“文治”方针,文人士大夫地位极高,涌现出韩琦、富弼、文彦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文臣名相,一定程度上遮掩了北宋武将的光芒。

其实,北宋从建国以来就不乏名将。比如曹彬家族的曹家将、杨业家族的杨家将、种世衡家族的种家将、折从阮家族的折家将,以及号称北宋第一名将的狄青,等等。

不仅如此,和其他朝代相比,北宋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文武兼备、文臣将兵且功绩显著的“儒将”“臣帅”特别多,他们文能理政、武能带兵,在北宋与西夏等外患长达百年的冲突中,御敌戍边,征战沙场,大放异彩,成为宋夏战争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今天我们就选取三位最具代表性的“儒将”,来看看他们在宋、夏战争中,是如何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最终扭转战局、平定边患的。

一、范仲淹:“人中之龙”文臣将,知兵善战戍边防

提到范仲淹,人们就会想起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思想,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被后世称为“人中之龙”“一代贤相”“宋朝第一”。

北宋鉴于五代十国时期军人专权导致政局动乱、政权交替频繁的弊端,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不久就通过“杯酒释兵权”,确定了偃武修文的治国方略,同时改革军队管理制度,抑制武将权力,致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大大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这一弊端在对辽作战时表现突出。北宋在意图统一全国、夺回燕云16州的宋辽战争中,军队协调不利、多次遭遇失败,最后双方签订澶渊之盟,以宋向辽交纳岁币的方式结束战事。

此后近百年间宋辽之间总体保持和平,虽然给北宋赢得了和平发展空间,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北宋

忘战去兵、武备废弛,文臣地位越来越高,武将地位日渐低下。

北宋日益衰落的军事势力,被长期盘踞西北、归顺北宋50多年的党项族人、夏国首领李元昊看在眼里。公元1038年,李元昊叛宋自立,建立西夏。

宋廷拒不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双方闹翻。两年后,第一次宋夏战争——三川口之战拉开序幕,结果宋军大败,朝野震惊,西北防御面临被动。

为缓解西北边事吃紧的局面,宋仁宗碍于众议,将此前因弹劾宰相吕夷简被贬逐的范仲淹召回,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和安抚使夏竦共同负责抵御西夏事务。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宋史》)

范仲淹从此开始了他以文臣率兵的转型之路。到任后,他自请到延州,改革军队管理制度,取缔按官职带兵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灵活应变战术,并修建城寨,建立军事基地,军队的应变能力和战斗力大为提升。

范仲淹还根据宋夏边境基础薄弱的现状,建议朝廷修筑要塞、招纳西羌和流民,实行以守为攻的积极防御政策,被仁宗采纳。

但在次年进行的宋夏好水川之战中,因夏竦、韩琦据不听从范仲淹的防守建议,急于反攻,再次导致大败。战后,宋仁宗将夏竦、韩琦、范仲淹全部贬职。

范仲淹贬至庆州后,继续实行他的积极防御政策,一边招附当地流民、部族,一边筑城安寨,巩固边防要塞。1042年,西夏兵分两路再度侵宋,泾原路主帅王沿派副使在定川寨率军阻击,被围战败,葛怀敏及部将16人战死,宋军近万士兵覆亡。范仲俺率6000人救援,击退夏军。

此战宋军虽然落败,但也沉重打击了夏军。范仲淹的军事才能得以展现并受到宋仁宗赏识。此后,宋仁宗采纳范仲淹建议,恢复设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由范仲淹等人分别统领担任主帅。

范仲淹任边防主帅期间,构筑城寨,修缮城池,团结周边部族、流民,整顿军队,大力提拔狄青、种世衡等名将,使西北军成为抵御西夏的一只主力部队。此后几年,边境局势大为改观,西夏军轻易不敢来犯。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宋史》)

看到沾不到便宜,西夏与1044年主动与宋廷议和,双方签订《庆历和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朝每年赐给西夏一定数量的岁币、绢、茶。

在范仲俺主导的以守为攻、严密防御战略体系下,宋朝西北边事暂告结束。范仲淹作为文臣将帅,也因戍边有功,出将入相,先后升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成为北宋第一代“臣帅”“儒将”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二、王韶:落第书生献奇计,“熙河开边”2000里

北宋第二代功绩显赫的儒将,是宋神宗时期的王韶。

王韶堪称北宋文臣将帅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他于仁宗朝进士及第,历任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等职。后在朝廷的制科考试中落选,就到陕西一带游历,考察了解西北边事,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这为他以后在西北边境大显身手打实了基础。

1068年,王韶向宋神宗献上了他精心谋划的《平戎策》,详细阐述了攻取西夏的策略,明确提出“想攻取西夏,应当先收复熙和地区吐蕃势力占据的河、湟二州,使西夏腹背受敌”的战略战术,并详细分析了吐蕃势力的现状。

当时雄心勃勃的宋神宗正在重用王安石,大力推行熙宁变法,以图富国强兵。但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极力反对,新旧两党争论激烈。宋神宗和王安石也想通过征服西夏,改变长期以来在宋夏关系中的被动局面,同时,更想通过一场胜战,为变法改革创造条件。

因此,宋神宗对王韶的《平戎策》极为赏识和重视,当即任命王韶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参谋)之职,由王韶主掌边境军事,主持开拓熙河,收复河、湟事务。

“初,韶试制科不中,客游陕西,访采边事甚悉,故为是书以奏。帝异其言,召问方略,以韶管句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续资治通鉴》)

王韶上任后,充分展现了他的胆识谋略,仅带几个随从到了青唐地区吐蕃部势力最大的俞龙珂部落,晓以利害,说服俞龙珂率领其部属12万人臣服朝廷,周边的羌人、夏人也都随后归附。

王韶又提议设立市易司,增加商贸收入,但遭到秦凤路经略使李师中的反对。为了尽快收复河、湟,宋神宗和王安石大力支持王韶,先后罢免了三任反对王韶的主官,并专门组建了通远军,由王韶指挥。

王韶也不负皇命,于1072年攻下熙州,朝廷设立熙河路,以王韶为经略安抚使。1073年,王韶率军攻取河州,但归降的羌人不久又发动叛乱,王韶亲自上阵,率兵激战,再次收复河州。接着攻下宕、岷、叠、洮四州,史称“熙河开边”或熙河之役。



  • 鍖楀畫涓変唬鍎掑皢骞冲畾鐧惧勾杈规偅,涓轰綍杩樿鈥滃寳瀹嬫棤灏嗏?
    绛旓細浠婂ぉ鎴戜滑灏遍夊彇涓変綅鏈鍏蜂唬琛ㄦх殑“鍎掑皢”锛屾潵鐪嬬湅浠栦滑鍦ㄥ畫銆佸鎴樹簤涓紝鏄浣曟枃闊鐣ャ佹櫤鍕囧弻鍏紝鏈缁堟壄杞垬灞銆骞冲畾杈规偅鐨勩備竴銆佽寖浠叉饭锛“浜轰腑涔嬮緳”鏂囪嚕灏嗭紝鐭ュ叺鍠勬垬鎴嶈竟闃 鎻愬埌鑼冧徊娣癸紝浜轰滑灏变細鎯宠捣浠栫殑鍗冨彜鍚嶅彞锛“鍏堝ぉ涓嬩箣蹇ц屽咖锛屽悗澶╀笅涔嬩箰鑰屼箰銆”浣滀负鍖楀畫...
  • 瑗垮灏忔鍚:涓涓灞呭お鍚,涓轰綍鎴愪簡瀹嬪鎴樹簤鐨勫彂鍔ㄦ満?
    绛旓細鏄勾搴,瀹嬪纭珛鏂扮枂鐣,鍙屾柟閲嶅綊鍜屽钩,闀胯揪鐧惧勾鐨勫畫澶忚竟鎮g粓浠ュ畫鏈濈殑澶ц幏鍏ㄨ儨鏆傚憡缁撴潫銆 灏忔鍚庣┓鍏甸哗姝,涓嶄絾鎶婅タ澶忎汉姘戞嫋鍏ヤ簡鎴樹簤娉ユ江,涔熶娇瑗垮鐨勪汉鍔涖佽储鍔涘ぇ涓哄噺鎹,鍥藉唴姘戞ㄦ哺鑵,缁熸不鎽囨憞娆插潬銆 4銆佷紬鍙涗翰绂,涓鏉瘨閰掓垚浜¢瓊 涓轰簡鎸藉洖棰滈潰鍜屾崯澶,姣忔鎴樿触,瑗垮閮借姹傝窘鏈濅簣浠ュ嚭鍏垫彺鍔┿備絾姝ゆ椂鐨勮窘鏈濆浗鍔夸篃澶...
  • 姣旇緝鍑哄悕鐨勭埗瀛愬皢棰
    绛旓細2銆佺帇缈︺佺帇璐 鑰佸瓙鏄ぇ鍚嶉紟榧庣殑鐮磋档鐏鐨勮嫳闆勶紝鎵撳紑浜嗙Е濮嬬殗缁熶竴鍏浗鐨勫ぇ闂紝鍎垮瓙涔熸槸濂芥眽锛岀伃榄忓钩鐕曟敹榻愶紝鎶婂叚鍥藉交搴曟墦鎵共鍑浜嗐傜Е濮嬬殗涓缁熷ぉ涓嬬殑浼熶笟鍩烘湰灏辨槸杩欑埗瀛愪簩浜哄寘鍔炰簡銆 3銆佽挋楠溿佽挋姝︺佽挋鎭 杩欑瀛涓変唬鐨勫悕澶磋櫧鐒舵瘮涓嶄笂鐜嬬喀銆佺帇璐插搷锛屼絾涔熷牚绉扮Е鍥界殑瀹垮皢浜嗐傝挋楠滀互澶у皢韬唤棰嗗叺鏀...
  • 扩展阅读:薛家乱史 ... 北宋算不算大一统王朝 ... 唯一活了五个朝代的皇帝 ... 三代元勋,兴王定霸有功 ... 唯一没杀过功臣的皇帝 ... 唯一没有名将的朝代 ... 武松和扈三娘搂在了一起 ... 北宋开国十二家令公 ... 平三藩最大功臣是谁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