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拓片鉴赏》

文/李根勇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拓片界分南派和北派,各派之中又分很多支,其中,苏派是南派的主要技术流派。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遂成“迷局”。

中文名:拓片

拼 音:tà piàn

解 释:将碑文石刻下来的纸片

种 类:甲骨文拓片、秦汉瓦当拓片

属 性:传统技艺

分 派:南派与北派

从碑刻、铜器等文物上拓印下其形状、文字或图画的纸片。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老残﹞问那道士说:‘西廊下那块破石片是什么古碑?’道士回说:‘就是 秦 碣,俗名唤做泰山十字。此地有拓片卖,老爷们要不要?’”鲁迅《书信集·致王正朔》:“其拓片一包,共六十七张,亦已于同日收到无误。”杨朔《泰山极顶》:“你如果想捉住点历史的影子,尽可以在朝阳洞那家茶店里挑选几件 泰山 石刻的拓片。”

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材料。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庐山真容,遂成“迷局”。

拓片(拓本、拓版)是指用染料将硬表面上的文字图符复制到轻易、便于携带的纸张上的技艺。染料多采用墨汁,现代普遍以铅笔代替。纸料常选择高吸水性的宣纸。

中国传统拓片的主要拓印对象是石碑、甲骨、青铜器皿上的书法文字,另有少量的花纹图案。拓片制作手法不同。简单可将纸覆盖在刻有欲拓内容的硬平面上,倾斜铅笔头,轻轻涂画,使图文的凹凸不平之处复制到纸上。中国传统拓印程序要求先将石头或青铜表面图文部分刷洗干净,再浇上清水。将宣纸润湿,小型拓片可用软毛笔润湿、大型拓片可用毛巾润湿。润湿后自上而下将宣纸轻敷于拓文表面,再在湿宣纸上贴上一层干宣纸以吸取多余水分,将四角四边固定,用毛刷敲捶宣纸,使湿宣纸紧贴所拓平面,随后除去干宣纸。待湿宣纸稍干后再用扑子蘸取适量的墨汁,轻轻扑打湿宣纸以复制刻画的图文。等宣纸、墨汁在碑器上晒干或风干,移去四角固定,最后将宣纸取下。

拓片种类

【甲骨文拓片】甲骨文是商周二代以契刀刻划的文字,又名“契文”“契刻”,不同时期有不同风格。内容除极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

【秦汉瓦当拓片】瓦当是古代建筑构件,为泥质,不能多拓,不像照片可以无限复制,因而增加了收藏分量。

【历代砖拓】历代墓葬风俗制度变迁,自秦砖至明砖,成为一个系列。朝代愈短,数量愈少,愈有价值,尤其是有文字、图案者为佳。

【古币拓片】古钱一般体形较小,打拓工具要精致、小巧,成为收藏新宠。

【砚铭拓片】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砚铭属派生物。砚铭内容记录着刻砚者、砚主人、赠砚者、收藏者、鉴赏者对砚的描述、感慨和因砚及人、事而发的感慨。

【汉画像拓片】汉画是指汉代遗留下来的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等,是绘画与雕刻的结合。汉画拓片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其中拓片分为朱拓和墨拓两种,分别是用朱砂和墨汁作为颜料拓印,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而且古代把刚出土的石刻常用朱拓。其拓印形式又分为蝉翼拓和乌金拓。

【碑拓】此乃拓片数量最多部分,涉及历代名碑,是如今书法临摹的主要参照。

【铜器拓片】铜器拓片,是指在铜镜和青铜器的铭文与花纹,而拓印下来的拓片。 

拓片,也就是将宣纸贴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

拓片是从原物直接打印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一种科学记录的好办法。除了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广泛使用这种办法。

拓印的基本方法是:先把石头表面清洗干净,在要拓的花纹或文字尽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把纸轻轻润湿,然后再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着它的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再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墨,敷匀在扑子面上,在突起的物象上轻轻扑打,就会形成黑白分明的

延伸阅读:嘉祥武梁祠武氏墓群石刻

俗称武梁祠或武氏“前石室”和“左石室”,位于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北麓的武家林。是东汉武氏家族墓前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石祠及双阙的总称。

其中武梁祠为最早,为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3个石祠的石刻装饰画,现保存刻石40余块,隶书题记现存1069字,是目前有明确纪年的重要和最著名的一批汉代祠堂画像石资料。为汉代刻石书法字形较小的作品之一。清方朔跋此石书法云:“汉隶小者甚少,小而精且多者尤不多见”。

据祠内石阙铭文的记载,东汉末年,嘉祥的武氏世代为官,武氏的族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在墓前建立了武氏祠堂,由石工孟孚、李第卯、孙宗等人刻造,并由“良匠卫改雕文刻画”而成,历经数十年才建成,距今已有1800多年。

武氏祠内石刻包括石 、石狮、墓碑、画像等。画像所表现的内容极其丰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从现实到历史,从真实到想象,从社会实践到道德伦理,几乎涵盖了人们能够想见的所有领域,难怪历史学家们称武氏祠汉画像石是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了。在金石界及汉画像爱好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全国汉画看山东,山东汉画看嘉祥。”

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因为其画像内容丰富,雕刻精美而名扬海内外,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处画像遗存,1961年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从宋代起就受到赵明诚、欧阳修等金石学家的重视,而自19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关于祠堂的结构,说法不一,有的说祠堂是由四个石室组成的,前室是武荣祠,后室是武开明祠,左室为武班祠,中间的是武梁祠;有的说祠堂由三个石室组成,即上述四室中没有后室。祠内的石刻有石阙、石狮、墓碑、画像等,石刻中的画像石早在宋代时就已经发现,宋金石学家赵明诚的《金石录》、文学家欧阳修的《集古录》都对此做过记录。后来又经过了多次的洪水漫淤,石室被湮没在地下。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家黄易亲自到这里寻找,第一次发现了三个石室以及汉碑、汉阙等,后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画像石,现在除了流散国外的两石及运往济宁保存的两石以外,还有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二方,画像石四十三块,隶书题记共约有一千多字。

本文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 宸滄嫇鐗囬壌璧忋
    绛旓細銆愮牃閾鎷撶墖銆戠牃鍙版槸鏂囨埧鍥涘疂涔嬩竴,鐮氶摥灞炴淳鐢熺墿銆傜牃閾唴瀹硅褰曠潃鍒荤牃鑰呫佺牃涓讳汉銆佽禒鐮氳呫佹敹钘忚呫閴磋祻鑰呭鐮氱殑鎻忚堪銆佹劅鎱ㄥ拰鍥犵牃鍙婁汉銆佷簨鑰屽彂鐨勬劅鎱ㄣ傘愭眽鐢诲儚鎷撶墖銆戞眽鐢绘槸鎸囨眽浠i仐鐣欎笅鏉ョ殑鐢诲儚鐭炽佺敾鍍忕爾銆佸瀹ゅ鐢荤瓑,鏄粯鐢讳笌闆曞埢鐨勭粨鍚堛傛眽鐢绘嫇鐗囧叿鏈夌弽璐电殑鑹烘湳浠峰笺佹敹钘忎环鍊煎拰瀛︽湳鐮旂┒浠峰笺 鍏朵腑鎷撶墖鍒嗕负...
  • 鍖楀畫鈥滃簲鎰熼氬疂鈥(鏋佺綍)
    绛旓細鏃ц氨涓湁鏋氣滃簲鎰熼氱墖鈥濓紝鍥犲彶鏂欐棤杞斤紝涓旀棤骞村彿琛ㄧ邯锛岃鍒楀叆鏃犺冨搧銆備竵绂忎繚銆婂巻浠e彜閽卞浘璇銆涓畾浠烽摱娲嬧滀袱鐧惧厓鈥濓紝鍙皳鐝嶈吹锛涙墍鍒鎷撶墖鍘熷疄鐗╀负缃椾集鏄棫钘忥紝椹畾绁ユ壒娉細鈥滀笌搴旇繍閽卞悓涓哄寳瀹嬪垵铚鏉庨『閾革紝骞舵湁閾侀挶锛屽潎鐝嶃傗濈敱浜庘滃簲鎰熼氬疂鈥濋挶鐨勫舰鍒堕鑼冧笌瀹嬪垵鍥涘窛鏉庨『鍐滄皯璧蜂箟鍐涙斂鏉冨ぇ铚鍥芥墍閾稿勾鍙...
  • 鍞愪唬浣氬悕鐨宸鏉傝瘲銆嬭惀閫犱簡涓绉嶄粈涔堟皵姘?
    绛旓細鏉傝瘲锛堝悰鑷晠涔℃潵锛夋槸鐩涘攼鏃舵湡璇椾汉鐜嬬淮鎵浣滅殑涓棣栦簲瑷璇楋紝鏄粍璇椼婃潅璇椾笁棣栥嬬殑绗簩棣栥傝瘲姝屽墠涓ゅ彞浠ヨ瑷鐨勬柟寮忚闂粠瀹朵埂鏉ョ殑鍙嬩汉锛屽悗涓ゅ彞鍒欎粎闂瘨姊呮槸鍚﹀紑鑺变竴浜嬶紝鍑轰汉鎰忓銆傛姃鍙戜簡璇椾汉瀵规晠涔′翰浜哄拰涓庨鐗╂櫙鑹茬殑鎬濆康銆傛璇楀寲澶嶆潅涓哄崟绾紝鍙樿川瀹炰负绌虹伒銆傚叏璇楀钩娣¤川鏈达紝鍗磋瘲鍛虫祿閮併俒1][2]浣滃搧鍚嶇О...
  • 鏂囧镜鏄庢槸璋,宸鍗冨瓧鏂)鏄粈涔?鐢ㄤ竴涓ゅ彞璇濅粙缁嶄竴涓
    绛旓細涔﹀崈瀛楋紝浣垮叴鍡i煹涓烘枃銆傚涔嬶紝绉板杽锛屽姞璧愰噾甯涖傗濆攼浠g殑銆婂皻涔︽晠瀹銆瀵 姝や簨鍋氫簡杩涗竴姝ョ殑鍙欒堪锛岃涔﹁锛氭姝﹀笣鑲栬涓轰簡鏁欒鐜嬩功娉曪紝璁╂閾佺煶浠 鐜嬬静涔嬬殑浣滃搧涓嫇鍑轰簡涓鍗冧釜涓嶅悓鐨勫瓧锛屾瘡涓瓧涓寮犵焊銆傜劧鍚庢妸杩欎簺鏃犳搴 鐨鎷撶墖浜ょ粰鍛ㄥ叴鍡o紝璁╀粬缂栨垚鏈夊唴瀹圭殑闊垫枃銆傚懆鍏村棧鐢ㄤ簡涓澶滄椂闂村皢鍏剁紪瀹岋紝绱緱...
  • 扩展阅读:《文艺作品的鉴赏》 ... 做拓片 ... 秦诏版高清拓片 ... 拓片视频 ... 曹丕《典论论文》 ... 书法拓片的制作视频 ... 大开通高清拓片 ... 现代拓片 ... 朱砂拓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