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婚姻的陈独秀,面对孤零的妻子,临终嘱咐儿子:给她5个瓷碗

1942年5月27日,“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陈独秀病逝,终年63岁。

陈独秀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传奇。无论是政治生涯,还是感情世界,都让人捉摸不透。他一生共有四次情变,其中的悲欢离合又透露了怎样复杂的人生呢?

陈独秀自幼丧父,儿时由祖父陈章旭教导。祖父素以严厉出名,一旦背不出书来,便用板子打他。因此,他对旧式教育极为反感,更加看不起八股文,也不愿参加科举考试。

而陈独秀的第一次婚姻却偏偏与科举联系在一起。

1896年,18岁的陈独秀为了应付家里,在以较低名次通过县考和府考后,在院试时遇到了 “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搭题。所谓截搭题就是拿“四书五经”中的一句的前半截和另一句的后半截,搭在一起组成的新句子 。他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

结果,他居然位列秀才第一名。尽管,陈独秀本人对此不屑一顾,却招来众人称羡。从此,街头巷尾的大户人家对这年轻人开始刮目相看,更是有许多人纷纷登门提亲说媒。

在这场角逐中,安庆营统领高登科凭借显要的地位,成为了最后的赢家。“门当户对,文武相亲”,是当时理想的婚姻模式。如此一来,这桩亲事自然也无需陈独秀同意,两位家长就包办做主,定下了儿女终身。

高统领的将门长女高晓岚即将成为陈独秀的新娘。

此事一经传出,道喜庆贺之声不绝于耳。陈独秀虽然怏怏不快,却只能委曲求全。不过,这也在冥冥之中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第二年,19岁的陈独秀与高晓岚成婚。当时,他们的婚事可谓是大操大办。仅高晓岚的金手镯就有十两重。大喜之日,陈家张灯结彩,宾客盈门。花轿由清兵卫队护送,吹吹打打,鞭炮齐鸣,十分壮观!

陈独秀在一片喧闹声中完成了人生大典。这是他四次婚姻中唯一一次正儿八经的婚礼。

高晓岚比陈独秀大3岁。都说女大三抱金砖。虽然,他们育有三子:长子延年、次子乔年、三子松年,但是,他们俩的婚姻却是一言难尽。

年轻时的高晓岚长得眉清目秀、端庄标致,但却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且自幼受后母虐待,性格古怪,墨守成规,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女子。而陈独秀则少年得志,思想激进,颇具才气,不安现状。按陈独秀的好友的说法,他俩“ 思想相隔距离不止一世纪 ”。

曾经,陈独秀多次试图教高晓岚读书识字,但她不仅不屑一顾,还讥笑陈独秀放“洋屁”。甚至,在陈独秀拿来一本《三字经》时,她居然一把夺来撕得粉碎。

后来,陈独秀想去日本留学,但苦于囊中羞涩。欲借妻子的十两重金手镯,可她坚决不答应,并千方百计阻止陈独秀出国留学。

在如此巨大的隔阂中,分手是难以避免的了。

这桩包办的婚姻勉强维持到了1909年。陈独秀虽然没有一纸休妻,也没有诉讼离婚,但是却以与另一女子同居的方式,结束了第一次婚姻。

1913年,陈独秀离开了安庆。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高晓岚一直空守家中,夫妻关系名存实亡。1930年7月,孤苦伶仃的高晓岚,在饱含失夫丧子之痛后,郁郁寡欢,含愤而终,享年53岁。

1909年7月,正值陈独秀与高晓岚的婚姻濒于破裂之际,一位个性鲜明的时髦女性卷入他们死水般沉寂的生活。此事似一石击水,溅起阵阵涟漪,直至轩然大波。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

正值双十年华的高君曼,明眸皓齿、身材高挑、时装新潮,处处显示着新式女性特质。当时,她正在北京女子师范读书,思想活跃,见多识广。

一年放假,高君曼来姐姐家作客,便与姐夫一见如故,颇觉相见恨晚。相似的情调,合拍的思想,使他们相处投机。高君曼那开朗不失深邃,飒爽不失文雅的性格给陈独秀留下极好的印象。而陈独秀渊博的学识和先进的思想也让高君曼仰慕不已。

从此,他们便经常见面谈心,交流思想,探讨文学。慢慢地,日久生情,两人的关系渐渐越过了界限。事情的发展几乎是闪电式的,不到半年,他们便同居了。

纸终究包不住火,二人的出格行为,犹如在古城安庆刮起了一阵狂风。一时间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大街小巷的人们纷纷谴责他们大逆不道、不知羞耻。

养父陈昔凡大发雷霆,痛骂陈独秀为败家之子,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把他逐出家门。岳父高登科也是怒气冲天,悔恨当初瞎了老眼,错择女婿,还对高君曼施以暴力手段,甚至多次为她择婿,以绝其望。

然而,面对来自家庭和 社会 的压力,陈独秀与高君曼依然我行我素。最终,男方父子反目,女方父女成仇。他们二人只能远走高飞。

之后的两年生活,可以说是陈独秀一生中最安然自得、赏心悦目的美好时光。

1911年10月,武昌的炮声打破了他们温馨的生活。陈独秀开始投身到 社会 斗争的洪流中。1912年初,陈独秀受邀回到故里安庆,出任都督府秘书长,开始施展政治才华。

然而,娴雅娇好高君曼,同样不能摆脱命运的捉弄。大约在1924年左右,婚姻的悲剧悄悄地拉开了帷幕,两人的 情感 裂变发端于陈独秀的生活方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在这方面我是放荡不羁的 ”。

他和高君曼的结合可谓郎才女貌,而且育有一子一女,即儿子鹤年、女儿子美。可是陈独秀却爱不专一,朝秦暮楚。高君曼对此自然耿耿于怀。两人的感情开始出现危机。先是1925年开始分居,最终因为他再度外遇而彻底破裂。

1930年冬,高君曼索性带着两个孩子,移居南京城内的几间破草屋中。最后,1931年,高君曼在孤苦无助和凄凉不堪中香消玉殒,始终没有去见陈独秀一面,终年46岁。

陈独秀的第三段婚姻是最为神秘的,至今还有不少扑朔迷离之处。之所以说神秘,是因为直到建国后,他们的关系才浮出水面。

施芝英是陈独秀没有公开身份的妻子,填补了陈独秀离开高君曼后的一段感情空白。他们萍水相逢,由秘密同居到结为夫妻,曾拥有一个暂时的家。

这一切,需要从一次神秘的“失踪”说起。

1926年1月下旬的一天,陈独秀突然失踪了,同事们都以为他被逮捕了。张国焘伤心地说: “老头子 (指陈独秀 )如果要做官,可以做很大的官,想不到今天落了这个下场。”

但是,大约一个月以后,陈独秀裹着一件棉大衣,缠着一条围巾,又出现在同事们面前。大家又惊又喜,连忙问他到哪里去了。

他闪烁其辞,说自己去了医院,由女医生护理,还告诉同事可以去他“家”。当时,他与高君曼已分居,显然这不是原先的那个家。

原来,1月底,他因得了伤寒病去一家医院就诊。在这里,他邂逅了一位叫施芝英的女医生。后来,他常常因胃病去医院,请这位女医生看病。

起初,施芝英并不了解他的来历,只是觉得他气宇不凡。时间长了,才知道眼前的病人就是 大名鼎鼎的陈独秀。一来二往,陈独秀打动了施芝英的芳心。就这样,她对他由病人到恋人,由崇拜到爱慕,开始了一段隐居式的共同生活。

他们大约在一起生活到1927年3月才分手。当时,几乎无人知晓。分手后,施芝英与他人结婚,陈独秀无家可归,只得住到办公室。

施芝英与陈独秀的这段姻缘,在陈独秀死后30多年才被揭开。19世纪80年代,有三个在新疆 工作的年轻人,写信给有关方面,说他们的母亲叫陈虹 (解放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1969年病故 ),外祖母叫施芝英,外祖父是陈独秀。

此事非同小可,既无记载存档,又无小道传闻,怎么突然冒出几个陈独秀外孙。后经调查,才知道,他们俩同居过一段时间,但二人并没有生育。至于陈虹,并非生女,而是施芝英的养女。

1937年8月,陈独秀从监狱出来后,去到了武汉,与陈虹过一面,并当面告诉她:你不是我的女儿,你是你母亲的养女。

施芝英是陈独秀四个妻子中,唯一活到解放后的人。她于1973年病故。然而,至于她与陈独秀为何分手?施芝英至死缄口不语。

陈独秀与第四位妻子结缘是在其落魄后。

大革命失败后,孑然一身的陈独秀被悬赏3万大洋缉拿。1930年冬,他化名李先生,隐居到 上海岳州路永兴里。这是一条拥挤狭窄、破烂不堪的弄堂,居民都是家境窘迫的人。在这里,陈独秀遇到了第四任妻子——青年女工潘兰珍。

潘兰珍生于1908年,江苏南通人,上海英美烟公司的工人。4岁时,她随父母逃荒到上海。十三四岁时进了英美烟公司当童工。后来,她的父母为谋生迁往浦东,她独自一人住在岳州路永兴里11号。

她和陈独秀同住在一条胡同,自然时常碰面。日子久了,免不了搭讪寒暄,渐渐地,由陌生变得熟悉起来。潘兰珍虽然也没有文化,但经常求教于陈独秀,总是受到热心指导。

一开始,陈独秀确曾像父亲那样疼爱和关心她。潘兰珍很快学会了读书、画画、唱歌。而陈独秀的体质较差,又不便与外界接触,孤援寡助,潘兰珍经常替他买菜、做饭、洗衣。

渐渐地,纯朴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930年底,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永兴里11号,一对老夫少妻结为百年之好。那一年,陈独秀52岁,而潘兰珍只有22岁。耐人寻味的是,当时的潘兰珍还不知道丈夫就是声名赫赫的陈独秀。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身份暴露,突然被捕。而当时,潘兰珍并不在家。事后,她才知道丈夫就是被悬赏的陈独秀。

她无怨无悔,并决意与陈独秀同甘共苦,至死不渝。陈独秀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模范监狱。潘兰珍颇费周折才打听到他的下落。随即,辞去上海的工作,只身奔赴南京,探见陈独秀。

其实,陈独秀在被捕以后,也时刻惦念着潘兰珍,对于自己隐瞒身份而内疚不已。夫妻重逢后的个中滋味,难以言表。不过,潘兰珍却不顾丈夫反对,执意留在南京照料他的生活。

由于,陈独秀特殊身份,在监狱极受优待。潘兰珍因而出入并不困难。她一边在外打工挣钱,一边去监狱照顾陈独秀,洗衣理发,整理书籍,说说笑笑……

陈独秀在监狱一呆就是5年。潘兰珍在南京也操劳了5年。这5年中,她给陈独秀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安慰,同时,也使自己见到了众多达官显要和 社会 名流。

陈独秀出狱后,潘兰珍如影随形。他们一同漂泊到四川江津县。晚年的陈独秀贫病交加,她 自始至终陪伴他,照料他。

1942年5月27日,生命最后时刻的陈独秀望着孤零零的潘兰珍,交代儿子陈松年:“我在南京狱中,友人赠送的五只古瓷碗,连同一部分稿费留给她!” 他觉得这样应该能让潘兰珍过得好一点。

最后,陈独秀对潘兰珍嘱咐道:“今后一切要自主,生活务求自立。”

陈独秀去世后,潘兰珍带着他留下的部分稿费、文稿、字画和5个古瓷碗等,重新回到上海,在浦东的一所小学做临时工。

后经人撮合,与国民党一下级军官结婚。然而,不幸再次降临,丈夫因病而亡。1949年10月,潘兰珍因患子宫癌不治身亡,终年41岁。她与陈独秀生活了10余年,一直没有子嗣,曾于1932年收养一女,取名潘凤仙。

在旁人看来,四任妻子中,潘兰珍最是不起眼,但却与陈独秀相伴到最后。陈独秀之子陈松年晚年谈起这位继母时,曾说过:

在陈独秀人生的最后阶段,能遇到潘兰珍, 这是他“ 晚年不幸中的唯一的幸事 ”。



  • 鍥涙濠氬Щ鐨勯檲鐙,闈㈠瀛ら浂鐨勫瀛,涓寸粓鍢卞拹鍎垮瓙:缁欏ス5涓摲纰
    绛旓細鏈鍚,1931骞,楂樺悰鏇煎湪瀛よ嫤鏃犲姪鍜屽噭鍑変笉鍫腑棣欐秷鐜夋畳,濮嬬粓娌℃湁鍘昏闄堢嫭绉涓闈,缁堝勾46宀併 闄堢嫭绉鐨勭涓娈靛濮鏄渶涓虹绉樼殑,鑷充粖杩樻湁涓嶅皯鎵戞湐杩风涔嬪銆備箣鎵浠ヨ绁炵,鏄洜涓虹洿鍒板缓鍥藉悗,浠栦滑鐨勫叧绯绘墠娴嚭姘撮潰銆 鏂借姖鑻辨槸闄堢嫭绉娌℃湁鍏紑韬唤鐨勫瀛,濉ˉ浜嗛檲鐙绂诲紑楂樺悰鏇煎悗鐨勪竴娈垫劅鎯呯┖鐧姐備粬浠悕姘寸浉閫,鐢辩瀵嗗悓灞...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