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中的伯益(存读)。

《尚书》中的伯益

  

伯益是上古时期的著名部落首领,关于他的家世,在《史记·秦本纪》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赐玄圭。禹受曰:‘非禹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禹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翳。舜赐姓赢氏。”伯翳即是伯益。根据《史记》,可知伯益不仅是帝颛顼的后裔,在虞夏之际担任重臣,而且还是秦始皇的先祖。因此,对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一些文献上的梳理是非常必要的。

  传世文献中,最早记载伯益事迹的是《尚书》。《尚书》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区别,《今文尚书》即伏生本,《古文尚书》有壁中本、孔氏本、献王本、中秘本、杜林本、孔传本的不同。西晋永嘉之乱后,《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大多散失。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了一部《古文尚书》,这部《古文尚书》有孔安国所作的序,也称孔传本。唐代孔颖达撰《尚书正义》,依据的就是孑L传本。这个本子也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尚书》传世本。孔传本除篇目略有出入,基本上保留了《今文尚书》的篇目内容。其增益篇目内容的真伪,自宋代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为方便引用,涉及伯益的内容,暂依据孔传本五十八篇的篇目。

  在《尚书》里,涉及伯益的篇目,有三篇,分别是《舜典》、《益稷》、《大禹谟》,大体上提供了我们认识伯益的三个视角。

一、出任虞官

  在《舜典》中,记载了伯益被舜任命为虞官,原文作: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

  佥曰:“益哉!”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偕。”

  舜询问谁能胜任主管山林河泽草木鸟兽的虞官,大家推荐伯益,于是舜就任命伯益为虞官。伯益行大礼后向朱虎、熊罴推让,舜帝命令他们协同伯益去做。

  《舜典》的篇名,见于《古文尚书》,而不见于《今文尚书》。《尚书正义》载《今文尚书》的篇目有《尧典》而无《舜典》。《汉书·艺文志》说:“《古文尚书》出孔子壁中。……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尧典正义》进一步指出:“刘歆、贾逵、马融之等并传孔学,云十六篇逸。”东汉古文学家马融、郑玄曾为《书序》作注,注及这十六篇。其中有《舜典》的篇名。但是,赵歧在《孟子万章上》注曰:“逸书有《舜典》之序,亡失其文。”是说,逸书仅有《舜典》的序,而没有了文章。

  在孔传本里,也有《舜典》这一篇。《尚书序》说:“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按“孔安国序”,伏生传的《尧典》是包含孔传本《舜典》内容的。那么,再来看相关典籍引书的情况。《孟子·万章上》引“二十八载,放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称为《尧典》,而这几句都在今《舜典》里。《汉书·王莽传》两次引“十有二州”,称《尧典》而不说《舜典》。郑氏《周礼》注说:“《尧典》曰: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所引在今《舜典》。可见,今《尧典》在《今文尚书》中是《尧典》的下半部分。其篇首二十八字,据《经典释文》,为姚方兴所加。

  从内容上来看,今《尧典》和《舜典》也是密不可分的。《尧典》记录了尧任命羲氏、和氏观测日月星辰,制定合理的历法,从而使各项事业都非常兴盛。在用人方面,尧注重德才兼备。到了晚年,准备禅位,大家推荐了舜,尧要考验他。《舜典》记录了舜经过各种考验,登上帝位,巡守四方,设置十二州,制定刑法,并任用禹、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担任百官。《舜典》中,有两个“帝”,一个指的是尧,一个是舜。今《尧典》的结尾和今《舜典》的开头是前后联系的,《尧典》结尾要考验舜,《舜典》的开头就是舜遍试诸难。因此,今《舜典》和《尧典》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礼记·大学》引述“克明峻德”时称《帝典》而不称《尧典》,可见一斑。

  《舜典》在文献上不存在真伪之争,是比较可靠的史料。文中舜任命伯益做虞,主管山林河泽草木鸟兽的事情,也见于其他古籍。《孟子·滕文公上》载:“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史记·五帝本纪》引述作:

  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

二、助禹治水

  伯益助禹治水的事迹见于《益稷》,原文作:

  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大禹说:“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群山,漫上了高陵,百姓都被淹在水里。我换乘四种交通工具,沿着高山砍伐树木作为标志,引导百姓上山,并和伯益一起给百姓提供新鲜的鸟兽。我疏通了九条大河,流人大海。疏通田地里的排水沟,让它们流进江河。和后稷一起播种庄稼,给老百姓提供粮食。让百姓交换实物,互通有无。民众才得以安定,天下万邦才得到治理。”

  《益稷》的篇名,不见于《今文尚书》,在逸十六篇作《弃稷》,未知其详。根据孑L传本的《孔安国序》,今《益稷》是从《今文尚书》的《皋陶谟》分出来的。

  从内容上看,今《皋陶谟》记载了大禹和皋陶之间的对话,大禹向皋陶请教,皋陶陈述了他的政治思想。《益稷》主要是舜帝与大禹、皋陶、夔等讨论政事的对话。《益稷》篇首即有“帝曰:‘来,禹!汝亦昌言。’”一句话,“汝亦昌言”中的“亦”字可知是承接皋陶陈谟而来。清代阎若璩说:“今试取《皋陶谟》、《益稷》读之,首尾相应,其为一篇,即蔡氏犹知之。”《史记·夏本纪》在引述皋陶的谋略之前说:“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随后分别转录了皋陶、禹的话,更加证明了今《皋陶谟》和《益稷》密不可分的关系。

  《益稷》中伯益助禹治水,是和大禹一起给百姓提供新鲜的鸟兽,使他们不被饿死。这跟《舜典》中伯益任虞官是一致的。正是因为伯益主管山林河泽草木鸟兽,所以有丰富的经验来提供食物。

  伯益助禹治水,还见于其他典籍。《吕氏春秋·求人》载:“至劳也。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夏本纪》说:“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后,又转引了《益稷》中关于伯益的内容: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榉,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三、政治思想

  伯益的政治思想体现在《大禹谟》中, 《大禹谟》中有三段伯益的话:

  1.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2.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已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3.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馘感神,矧兹有苗?”

  这三段话的意思分别是:

  1.伯益说:“啊!尧帝的德行广大,既圣明又神奇,既英武又文雅。皇天顾念,赐予福命,使他尽有四海宇内,成为天下的君主。”

  2.伯益说:“嘘!警惕呀!警惕才能没有忧患。不要丧失法度,不要放纵游逸,不要过度享乐。任用贤才,不要有二心,清除奸邪,不要迟疑,不成熟的计谋不要实行,这样,各种想法都会实现。不要违背正道来博取百姓的赞誉,不要违背百姓的心愿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不要懈怠,不要荒废政事,这样四夷都会来称臣归附。”

  3.过了30天,苗民依然抗命不从。于是益向大禹建议:“只有德能感动天地,不管多远都来归顺。自满招致亏损,谦虚才会受益,这是天道。舜帝当初在历山,每天去地里,向天空哭喊,对父母,自动承担罪过引来的恶名,恭敬地侍奉。看见瞽叟,显得恐惧而战栗发抖,结果瞽叟也应诺了。至诚能够感动神灵,何况是苗民呢?”

  《大禹谟》篇不见于《今文尚书》,逸十六篇有篇名。孔传本有这一篇,但是该篇的真伪仍有争议。先秦文献一些引书见于《大禹谟》,通过比较,可以进一步认识《大禹谟》的性质。

  《左传·庄八年》引《夏书》:“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鲁庄公引此句,是羡慕皋陶之广布德行,使人降服也。因而罢战修德,以待时机。《大禹谟》中却是:“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春秋左传注疏》谓:“孔安国以为:‘迈,行;种,布降下也。言皋陶能行布其德,德乃下洽于民,故民归之。’”《左传》引文的原始含义似乎与《大禹谟》该文的含义不符。

  《孟子·万章上》载:“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这一问一答,实际上是在引出“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是在肯定舜的孝道。《孟子·万章上》又引:“《书》曰:‘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叟亦允若。’”这句是在佐证“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依然是赞美舜之大孝。但是,在《大禹谟》里,伯益对禹说的这些话,是在证明“惟德动天”、“至诚感神”,瞽叟既非天也谈不上神,这个例子显然不太合适。

  《墨子·兼爱下》说:“虽《禹誓》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予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

  这条引文,自称引自《禹誓》。在《大禹谟》也有类似的话:“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除了篇名不同,就是后面话的也有了出入。

  《国语·周语上》有:“《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这句在《大禹谟》里作:“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相比,《国语》前后文行文则相对较为连贯。

  此外,《左传》等还有一些引书的句子,亦见于《大禹谟》,不再一一列举。

  综上,《尚书》的伯夷,是舜帝的重臣,主管山林川泽鸟兽,并帮助大禹治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舜典》、《益稷》分别是《今文尚书》中《尧典》和《皋陶谟》的一部分,记载伯益的事迹应属可信。《大禹谟》的真伪存在争议,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先秦引《书》的比较,我们认为表现伯益政治思想的内容,暂时存疑。(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銆婂皻涔︺嬩腑鐨勪集鐩(瀛樿)銆
    绛旓細鏍规嵁銆婂彶璁般,鍙煡浼泭涓嶄粎鏄笣棰涢〖鐨勫悗瑁,鍦ㄨ櫈澶忎箣闄呮媴浠婚噸鑷,鑰屼笖杩樻槸绉﹀鐨囩殑鍏堢銆傚洜姝,瀵硅繖鏍蜂竴浣嶉噸瑕佺殑鍘嗗彶浜虹墿,杩涜涓浜涙枃鐚笂鐨勬⒊鐞嗘槸闈炲父蹇呰鐨勩 浼犱笘鏂囩尞涓,鏈鏃╄杞戒集鐩婁簨杩圭殑鏄銆婂皻涔︺銆傘婂皻涔︺嬫湁銆婁粖鏂囧皻涔︺嬪拰銆婂彜鏂囧皻涔︺嬬殑鍖哄埆,銆婁粖鏂囧皻涔︺嬪嵆浼忕敓鏈,銆婂彜鏂囧皻涔︺嬫湁澹佷腑鏈佸瓟姘忔湰銆佺尞鐜嬫湰銆...
  • 浼泭鈥滃椋熶簬瀣,涓哄姘忊濊(瀛樿)
    绛旓細浼砍鍙堜綔鏌忕砍鎴浼泭,銆婂皻涔路鐩婄ǚ銆嬬瓑鍒欏崟绉颁竴涓泭瀛椼 浼泭鏄窛浠婂洓鍗冨骞村墠鐨勮垳銆佺鏃朵唬鐨勪竴涓憲鍚嶄汉鐗┿備粠鍙ょ睄璁拌浇鍙煡,浼泭鏄珮瓒呯殑椹吔濂囨墠銆佹渶鏃╃殑鍐滀笟涓撳銆佸崜瓒婄殑鏀挎不璋嬪+銆佸疄璺电殑鍦扮悊瀛﹀銆佸ぇ绂规不姘寸殑涓ゅぇ鍔╂墜涔嬩竴,鍚庢湡鍑犱箮褰撲簡澶х鐨勬帴鐝汉銆 鏈枃鎷熷氨涓庝集鐩婂姘忔湁鍏崇殑闂杩涜濡備笅鑰冭瘉銆 涓銆佷粠濮撴皬...
  • 浼泭绠浠
    绛旓細浼泭涓嶄粎娌绘按鍗撴湁鎴愬氨锛岃屼笖鍦ㄦ不姘磋繃绋嬩腑杩樼珛涓嬩簡鍏朵粬鍔熷姵銆傚叾涓锛屼集鐩婂湪閬彈娲按渚佃鐨勫湴鏂癸紝鏍规嵁褰撳湴鍦板娍浣庢醇鐨勭壒鐐癸紝鏁欑粰姘戜紬绉嶆绋昏胺锛屼績杩涗簡鍐滀笟鐨勫彂灞曘傚洜姝わ紝褰撶鍦ㄥ钩瀹氭椽姘村悗锛屽笣鑸滆祻璧愪集鐩婁互鐨傛父锛堜竴绉嶉粦鑹叉棗甯滐級锛岃繕灏嗚嚜宸卞鏃忕殑濂冲瓙璁搁厤缁欎集鐩娿傛鍚庯紝浼泭灏卞湪鑸滅殑鎵嬩笅鎷呬换铏炲畼锛堛婂皻涔路灏у吀銆...
  • 浼泭浜虹墿绠浠
    绛旓細浼泭锛屽巻鍙蹭笂琚閮ㄦ枃鐚互涓嶅悓鐨勫悕绉拌杞斤紝濡銆婂皻涔︺嬩腑鐨鐩婏紝銆婂彶璁般嬩腑鐨勫ぇ璐广佹煆缈筹紝涓栨湰鍜屻婃眽涔︺嬪垯绉板叾涓哄寲鐩娿佷集鐩娿備粬琚涓烘槸灏戞槉姘忕殑鍚庤锛岃繖涓鐐瑰湪銆婂浗璇烽儜璇嬩腑鏈夋墍鎻愬強銆傚湪銆婂彶璁奥风Е鏈邯銆嬩腑锛屽瓭鐜嬫彁鍒颁集缈虫浘涓鸿垳鐨勭墽鐣滆咃紝鍥犵鐞嗘湁鏂癸紝浣跨暅缇ょ箒鐩涳紝鍥犳琚祻璧愬湡鍦帮紝璧愪簣瀣村...
  • 浼泭鏄粈涔堜汉
    绛旓細浼泭浜︿綔浼砍銆佹煆缈炽佹煆鐩娿佷集楣ワ紝鍙堝悕澶ц垂銆傘婂彶璁奥风Е鏈邯銆嬭杞芥槸浜斿笣涓椤肩殑鍚庝唬锛屽濮撶殑濮嬬銆 浼泭锛銆婂皻涔︺绉扮泭锛屻婂彶璁般嬬О澶ц垂銆佹煆缈筹紝鍙堢О浼砍锛屻婁笘鏈嬨併婃眽涔︺嬬О鍖栫泭銆佷集鐩娿傗滃皯鏄婁箣鍚庝集鐩婁篃鈥濄婂浗璇傞儜璇嬨 銆婂彶璁扮Е鏈邯銆嬧滃瓭鐜嬫洶鈥樻様浼砍涓鸿垳涓荤暅锛岀暅澶氭伅锛屾晠鏈夊湡...
  • 鎴戝浗涓婂彜钁楀悕姘忔棌閮ㄨ惤鑱旂洘棰嗚鈥斺浼泭
    绛旓細浼泭鏄櫈澶忔椂鏈熺殑涓浣嶈憲鍚嶆皬鏃忛儴钀借仈鐩熼琚栵紝鍦ㄥ巻鍙蹭笂鏇剧珛涓嬩簡涓嶆溄鍔熷媼锛屼笌灏с佽垳銆佺銆佺殝闄朵竴鏍锋槸褰偝鍗冪鐨勫彜浠h嫳闆勩備集鐩婏紝銆婂皻涔︺绉扮泭锛屻婂彶璁般嬬О澶ц垂銆佹煆缈筹紝鍙堢О浼砍锛屻婁笘鏈嬨併婃眽涔︺嬬О鍖栫泭銆佷集鐩娿 浼泭鍑鸿嚜灏戝惔鍜岄椤奸儴鏃忥紝銆婂彶璁奥风Е鏈邯銆嬶細銆 鈥濈Е涔嬪厛锛屽笣棰涢〖涔嬭嫍瑁斿瓩鏇板コ淇
  • 浼泭鏄摢涓姘忕鍏?
    绛旓細浼泭琚皧绉颁负浠婂ぉ璧靛鏃忎汉鐨勮缂樼鍏堛傚鏈濆悰涓诲鍚户浣嶅悗锛屾病鏈夊繕璁颁集鐩婁箣鍔燂紝澶у粔灏辩户鎵夸集鐩婄殑鑱屼綅锛屽叾鍎垮瓙灏辩敤浠栫殑鍚嶄负濮擄紝灏佸湴浜庣Е锛屽ぇ寤夊氨鏄粔濮撶殑濮嬬锛涗集鐩婃瀛愯嫢鏈ㄨ灏佷簬寰愬浗锛屼负寰愭皬濮嬬銆傛嵁銆婂厓鍜屽绾銆鎵杞斤紝鈥滈椤煎瓩澶у粔涔嬪悗锛屼互鐜嬬埗瀛椾负姘忥紝璧垫湁寤夐鈥滐紝鍙浼泭涓洪椤煎悗瑁斻
  • 浼泭鏄ぉ涓婅皝鐨勫悗浠?
    绛旓細涓綇(鍟嗘湯锛屼腑琛嶄箣鍚)铚氬粔(鍟嗙海鐜嬫椂锛屼腑娼忎箣瀛)鎭舵潵(绉﹀浗鍏堢)銆佸鑳(璧靛浗鍏堢)锛岄兘鏄湚寤夌殑鍎垮瓙 浜屻佷汉鐗╂濇兂 浼泭鐨勪富瑕佹斂瑙佽█璁哄彲瑙佷簬銆婂皻涔路澶х璋銆銆備集鐩婃彁鍊″痉娌伙紝鎻愬″笣灏ч偅鏍风殑浠佸痉锛岃涓烘不鍥借灏忓績璋ㄦ厧銆佸繝浜庤亴瀹堛傚己璋冩湭闆ㄧ桓缂紝杩欐牱閬囧埌鍋跺彂浜嬩欢鏃跺氨涓嶄細姣棤鍑嗗澶变簡鍒嗗銆傝鏈夊師鍒欎笌娉曞害...
  • 灏氫功銆鐩婄ǚ绗簲銆嬭瘧鏂囦笌璧忔瀽
    绛旓細鐩,涔熺О浼泭,鍙堝啓浣滀集缈炽傝垳甯濇椂涓滃し閮ㄨ惤鐨勯棰嗐傜浉浼犵泭甯姪绂规不姘存湁鍔,绂硅鎶婂笣浣嶇璁╃粰鐩,鐩婇伩灞呯畷灞变箣鍖椼傜ǚ,涔熺О鍚庣ǚ銆傜浉浼犱粬鐨勬瘝浜茬敓涓嬩粬鍚庢姏寮冧笉鍏,鍥犳鍙堝彨寮冦傝垳甯濇椂鐨勫啘瀹,鍙堝府鍔╃鏁欐皯绋肩銆 瀛斿畨鍥藉湪鍙ゆ枃銆婂皻涔︺銆婄泭绋枫嬬瘒鍚嶄笅璇:鈥滅绉板叾浜,鍥犳鍚嶇瘒銆傗濆瓟棰栬揪瑙i噴閬:鈥滅瑷鏆ㄧ泭銆佹毃绋,鏄...
  • 扩展阅读:伯益子孙姓氏图 ... 秦国的祖先伯益 ...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 伯益后人族谱 ... 尚书全文原文及注解 ... 伯益后裔有多少姓 ... 尚书全文带拼音 ... 伯益真正死因 ... 六部尚书哪个权力最大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