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僧人怀素 《论书帖》的译文 唐朝怀素论书帖原文

\u6c42\u6000\u7d20\u8bba\u4e66\u5e16\uff0c\u91ca\u4e49

\u4e2a\u4eba\u4eba\u683c\u745e\u6208\u4e2a\u4f53\u548c\u4f53\u4f1a\u8ba9\u4ed6\u4ed6\u548c\u7279\u597d\u559d\u5408\u540c\u8fd8\u672a

\u91ca\u6587\uff1a\u4e3a\u5176\u5c71\u4e0d\u9ad8\uff0c\u5730\u4ea6\u65e0\u7075\uff1b\u4e3a\u5176\u6cc9\u4e0d\u6df1\uff0c\u6c34\u4ea6\u4e0d\u6e05\uff1b\u4e3a\u5176\u4e66\u4e0d\u7cbe\uff0c\u4ea6\u65e0\u4ee4\uff08\u4eca\uff09\u540d\uff0c\u540e\u6765\u8db3\u53ef\u6df1\u6212\uff0c\u85cf\u771f\u81ea\u98ce\u53d1\u3002\u8fd1\u6765\u5df2\u56db\u5c81\uff0c\u8fd1\u8499\u8584\u51cf\uff0c\u4eca\u6240\u4e3a\u5176\u98a0\u9038\uff0c\u5168\u80dc\u5f80\u5e74\u3002\u6240\u98a0\u5f62\u8be1\u5f02\uff0c\u4e0d\u77e5\u4ece\u4f55\u800c\u6765\u3002\u5e38\u81ea\u4e0d\u77e5\u8033\uff0c\u6628\u5949\u300a\u4e8c\u8c22\u300b\u4e66\uff0c\u95ee\u77e5\u5c71\u4e2d\u4e8b\u6709\uff08\uff1f\uff09\u4e5f \u3002
\uff08PS\uff1a\u6709\u4e9b\u5b57\u65e0\u6cd5\u8bc6\u522b\uff09

怀素 《论书帖》译文如下:

我自问书法,比若山丘,那山也不高,地也无灵气;比作潭水,潭也不深,水也未够清澈;书法不甚精道,也寂寂无闻。后来对书法的感悟加深,尤其警惕书法的“藏”和“真”,但又因痛风疾患而作罢,这种状态维持了将近有四年了,而今笔势上夸张浪漫的风格又都比往年更进一步。

近来对书法的困惑稍微减少,现在这种体绝诡奇的写法,大概是天外飞来,我自己也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昨日拜读了王羲之的《二谢帖》,在其中找到了答案,这才明了,书之道确乎如此。

全文原文如下: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扩展资料

怀素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书法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论书帖》等帖。

《论书帖》是其是早期作品,没有成熟时期那种汪洋恣肆,而是规规矩矩、圆融婉转,颇显几分青涩。其结构以平正恒定基调,疏密聚散之间,显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寓婀娜”的风致,这显示出怀素深厚的传统功底。

此帖用笔瘦劲,但不失秀逸,行笔挫折圆转等路径虽短,但提按变化丰富工巧,点画灵动,字迹虚实相映,轻重形成鲜明对照,有疏朗错落之美;用笔沉实,笔意谦和,笔画劲健但不凝重,情态生动但不轻浮,笔画偶有伸张但无张扬意态。

此帖结字严格自律,出规入矩,字之内点画相互凝聚,字迹情态生动,风骨外显但不失秀美,字与字之间牵丝映带,相映成趣。从章法的角度看,字间联系紧密,聚气敛神,行距宽博,气行畅和。与《自叙帖》《苦笋帖》等狂草书帖相比,《论书帖》代表着怀素草书的另一面目。



白话译文:

我自问书法,比若山丘,那山也不高,地也无灵气;比作潭水,潭也不深,水也未够清澈;书法不甚精道,也寂寂无闻。后来对书法的感悟加深,尤其警惕书法的“藏”和“真”,但又因痛风疾患而作罢,这种状态维持了将近有四年了,而今笔势上夸张浪漫的风格又都比往年更进一步。

近来对书法的困惑稍微减少,现在这种体绝诡奇的写法,大概是天外飞来,我自己也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昨日拜读了王羲之的《二谢帖》,在其中找到了答案,这才明了,书之道确乎如此。

扩展资料

《论书帖》最早著录于《宣和书谱》,最后入清内府,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相比名作《自叙帖》,此帖运笔驾驭中锋凸显笔势圆融婉转、飞动轻灵,骨气深稳,血肉丰润。虽偶作牵连映带,但亦无拖沓之嫌。笔墨流宕处,英姿勃发,气象超然。

其结构以平正恒定基调,疏密聚散之间,显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寓婀娜”的风致,堪称一代草圣厚积薄发之作。

从艺术风格上看,《论书帖》不同于怀素其他如《自叙帖》、《食鱼帖》等用“古瘦”和“半无墨”的毛笔创作的笔意连绵不绝、体势险绝诡奇、极度夸张浪漫的狂草之作,笔下明显洋溢出东晋王羲之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

此帖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应规入矩,精谨而纯熟。其每作一字,起落分明,虽无纵横捭阖之势,但由于擅长驾驭中锋,故能做到笔势圆融婉转、飞动轻灵,骨气深稳,血肉丰润。

虽偶作牵连映带,但亦无拖沓之嫌。笔墨流宕处,英姿勃发,气象超然。其结构以平正恒定基调,疏密聚散之间,显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寓婀娜”的风致。



关于我书法的学识,如比作一座山,其山也不高,地也没有灵气;比作一潭水,谭也不深,水也不够清澈;书法写的不精道,也没有名气。后来学识、书法足够深了,我警戒、注意了书法的“藏”和“真”,防止荒废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近年接近40岁了,近来对书法的蒙昧、困惑逐渐减少,现在我为了书法的颠逸,已超过了以往,所书颠形诡异的字,不知道从何处学来的,常常不知道自己如何写出这样诡异的字,昨天看到《二谢》的信问到这些关于书法的事,知道了书法中的道理的确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不错。



参考译文一:我自问书法,比若山丘,那山也不高,地也无灵气;比作潭水,潭也不深,水也未够清澈;书法不甚精道,也寂寂无闻。后来对书法的感悟加深,尤其警惕书法的“藏”和“真”,但又因痛风疾患而作罢,这种状态维持了将近有四年了,而今笔势上夸张浪漫的风格又都比往年更进一步。近来对书法的困惑稍微减少,现在这种体绝诡奇的写法,大概是天外飞来,我自己也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昨日拜读了王羲之的《二谢帖》,在其中找到了答案,这才明了,书之道确乎如此。

参考译文二:山如果不高,那么就没有灵气;泉水如果不深,那么就不会清澈;如果书艺不精,就不会有美名,后学之人足够用(这个道理)来深深警醒自己,我自从得了风痹,至今已有四年,近来幸而减轻,现在我创作中的狂颠飘逸风格,大大超过往年。狂放的字形奇怪异常,我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常常自己不知道罢了,昨天收到《二谢》信,打探山中的事情。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发.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这段话主要说了书法之难.
王元军先生在他的《怀素评传》中说,“得了风疾之后的第四年,怀素给他的朋友写了封信,这封信被后人称作《论书帖》”.《论书帖》总结了怀素深入执著书法的体会和身患疾病后仍然不懈追求的决心.帖中说:“藏真自风废以来已四岁,近蒙薄减.”“怀素在41岁以后,除了脚气之外,还得了其他疾病,如所谓的风疾.”《怀素评传》中所说的风疾,是一种多发于潮湿地区的风湿病,较难治愈且反复发作,很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心情.

扩展阅读:怀素论书帖高清大字 ... 怀素草书高清版及释文 ... 《玉房指要》译文 ... 最全版原文及译文 ... 原文译文礼法 ... 怀素论书帖译文原文 ... 论书帖完整版 怀素 ... 原文及译文全部 ... 《自叙帖》 怀素 原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