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古典文学是如何发展的

\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662f\u5982\u4f55\u53d1\u5c55\u7684\uff1f

\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5e7f\u4e49\u7684\u6307\u81ea\u5148\u79e6\u81f3\u6e05\u4ee3\u672b\u5e74\u7684\u4e2d\u56fd\u6587\u5b66\uff0c\u5305\u62ec\u4f5c\u5bb6\u3001\u4f5c\u54c1\u3001\u6587\u5b66\u4e8b\u4ef6\uff0c\u6587\u4f53\u8d77\u6e90\u4e0e\u53d1\u5c55\u5386\u7a0b\uff0c\u6587\u5b66\u8fd0\u52a8\u3001\u6d41\u6d3e\uff0c\u6587\u5b66\u7406\u8bba\uff0c\u4f5c\u5bb6\u4f5c\u54c1\u7684\u8003\u636e\u3001\u7814\u7a76\u7b49\u7b49\u3002\u7c7b\u4f3c\u4e2d\u56fd\u53e4\u4ee3\u6587\u5b66\u53f2\u3002\u72ed\u4e49\u6307\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4f5c\u54c1\u3002
\u6309\u6587\u5b66\u53f2\u7684\u4e60\u60ef\uff0c\u53ef\u4ee5\u5212\u5206\u4e3a\u5148\u79e6\u6587\u5b66\u3001\u79e6\u6c49\u6587\u5b66\u3001\u9b4f\u664b\u5357\u5317\u671d\u6587\u5b66\u3001\u968b\u5510\u4e94\u4ee3\u6587\u5b66\u3001\u5b8b\u5143\u6587\u5b66\u3001\u660e\u6e05\u6587\u5b66\u3002\u4ee3\u8868\u6027\u7684\u6587\u5b66\u4f5c\u54c1\u5f62\u5f0f\u6709\u8bd7\u3001\u8bcd\u3001\u66f2\u3001\u8d4b\u3001\u6563\u6587\u3001\u5c0f\u8bf4\u7b49\uff0c\u5927\u91cf\u7bc7\u7ae0\u810d\u7099\u4eba\u53e3\u3002\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662f\u4e2d\u534e\u6c11\u65cf\u6700\u5b9d\u8d35\u7684\u6587\u5316\u9057\u4ea7\u4e4b\u4e00\u3002
\u6587\u5b66\u662f\u7528\u8bed\u8a00\u5851\u9020\u5f62\u8c61\u53cd\u6620\u793e\u4f1a\u751f\u6d3b\u7684\u4e00\u79cd\u8bed\u8a00\u827a\u672f\uff0c\u662f\u6587\u5316\u4e2d\u6781\u5177\u5f3a\u70c8\u611f\u67d3\u529b\u7684\u91cd\u8981\u7ec4\u6210\u90e8\u5206\u3002\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662f\u4e2d\u56fd\u6587\u5b66\u53f2\u4e0a\u95ea\u70c1\u7740\u707f\u70c2\u5149\u8f89\u7684\u7ecf\u5178\u6027\u4f5c\u54c1\u6216\u4f18\u79c0\u4f5c\u54c1\uff0c\u5b83\u662f\u4e16\u754c\u6587\u5b66\u5b9d\u5e93\u4e2d\u4ee4\u4eba\u77a9\u76ee\u7684\u7470\u5b9d\u3002
\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6709\u8bd7\u6b4c\u3001\u6563\u6587\u3001\u5c0f\u8bf4\u4ee5\u53ca\u8bcd\u3001\u8d4b\u3001\u66f2\u7b49\u591a\u79cd\u8868\u73b0\u5f62\u5f0f\uff0c\u5728\u5404\u79cd\u6587\u4f53\u4e2d\uff0c\u53c8\u6709\u591a\u79cd\u591a\u6837\u7684\u827a\u672f\u8868\u73b0\u624b\u6cd5\uff0c\u4ece\u800c\u4f7f\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5448\u73b0\u51fa\u591a\u59ff\u591a\u5f69\u3001\u58ee\u4e3d\u8f89\u714c\u7684\u56fe\u666f\u3002\u51e0\u5343\u5e74\u6765\uff0c\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517b\u80b2\u4e86\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ff0c\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53c8\u5927\u5927\u4e30\u5bcc\u4e86\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ff0c\u4f7f\u4f20\u7edf\u6587\u5316\u66f4\u5177\u6709\u6df1\u523b\u7684\u5f71\u54cd\u529b\u3002

\u5efa\u8bae\u770b\u4e00\u4e0b\u5218\u5927\u6770\u7684\u300a\u4e2d\u56fd\u6587\u5b66\u53d1\u5c55\u53f2\u300b

  [序言]
  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中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民族,他们的巫术活动孕育出了文学的雏形。在这数千年历史的洗礼下,中国古典文学沉淀出一篇篇诗赋,一首首词曲,一出出戏剧,一部部文学著作。洗尽铅华的它们,惊艳了时光,温柔了流年,在物欲横流的今日,依然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神秘的历史传说、厚重的时代背景绽放出奇光异彩。
  为了表达我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了解它的发展史,弘扬中国古文化,让更多人从认识古文学,到爱上古文化,再到提高民族自豪感。我们选择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脉络”这一课题,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提高自身的古典文学素养,并且提升了整合资料、梳理历史脉络、探究问题的能力。
  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轨迹,走近中国古典文学,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历程。

  [正文]
  研究性学习的航船在“中国文学的发展——探究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这一主题的确定下开启了,小组成员抱着对这一研究的强烈兴趣开始了漫长而又丰富的探索旅程。
  从资料的收集,分析,到对周边同学老师的调查访谈,再到我们之间认真地研究讨论,我们终于对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最终的结论。
  随后,我们制定了如下计划,准备认真地研讨让这一课题能够开花结果:
  1. 由组长主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主要脉络”;
  2. 由组长主持研究“略述历代文学界领军人物”
  3. 由组员童萌主持研究“文学类型在古代的多向演变”
  4. 由组长主持研究“分析明清两朝的政治背景与文学特色联系”
  5. 由组长主持研究“明清小说与唐宋元代文学的联系”
  6. 由组长主持研究“清末社会剧变下的文学作品”
  7. 由组员魏洪淼主持研究“对《红楼梦》的看法”
  8. 由组长主持研究结题报告。
  在完成了这些内容之后,我们便依照计划开始了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着重研究了一部分内容——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对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的研究,对其他中国文学方面的研究也涉猎一二,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在中期学习中我们大致地研究了下列内容,即我们的研究主题——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进程:
  一、殷商
  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密不可分。
  二、周
  《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罪恶,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积极进步的历史意义。
  三、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大的解放时代。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
  △散文的勃兴
  在百家争鸣中,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涌现出来,他们传世的散文绽放着思想的光辉。
  历史散文:1、尚书2、春秋3、左传4、国语5、战国策
  哲理散文:1、老子2、论语3、墨子4、孟子5、庄子6、荀子7、韩非子8、吕氏春秋与李斯
  △屈原与《楚辞》
  诗经以后的三百年间,是理智思维发展的时代,是哲学、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屈原是楚辞的创造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伟大诗人。在他的作品里,表现了他卓越的思想、人格和天才。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及怀沙五篇。我们在其中看到了爱国精神的发扬,强烈的政治倾向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汉
  △汉赋
  1、汉初的赋家:自高祖至武帝初年,约有六七十年光景,是政治初平、经济建设的休养生息时期。
  2、汉赋的全盛期:武、宣、元、成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期
  4、汉赋的模拟期:由於司马相如的创作,汉赋的形式格调,已成了定型。扬雄、班固二人是这一期的代表。
  △《史记》司马迁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富有独创性的史书。它不是单纯的史事记载,并且反映出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揭露出历史上各种矛盾斗争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现着作者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思想。
  △汉代诗歌
  1、乐府中的民歌
  2、五言诗:西汉是五言的酝酿时期,班固、张衡时代是五言的成立期,建安前后是五言诗的成熟时期。
  3、古诗十九首
  4、《悲愤诗》与《孔雀东南飞》
  五、魏晋
  诗歌是魏晋文学的主要形式。在汉代乐府民歌和群众性创作的基础上,五言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曹植、阮籍、陶渊明等,都是这一时期五言体的大诗人。从建安、正始、太康、永嘉到晋末,诗歌表现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表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六、南北朝
  △南北朝民歌
  1、南方民歌:南方民歌,大都形式短小,内容主要是抒情。
  2、北方民歌:北方为外族长期统治,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与南方不同的色彩。 
  △南北朝诗文
  代表诗人
  1、南朝诗人:当日声誉最大的,是颜延之与谢灵运。
  2、北朝诗人:北齐文学界最负重名的,是刑邵和魏收
  七、 唐代
  △唐诗兴盛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形式方面,无论古体律绝,无论五言七言,都由完备而达全盛之境。
  初唐:初唐诗坛,是唐诗的准备时代。“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盛唐:王孟诗派、岑高诗派、李白
  中晚唐:杜甫、白居易、孟郊、韩愈
  晚唐:前期以李贺、杜牧、李商隐为代表,后期以杜荀鹤为代表。
  △词的兴起
  比起诗来,词与音乐发生更密切的联系。在初期,词只是音乐的附庸,与乐府诗很相近似。
  晚唐:温庭筠
  南唐:李煜
  △ 唐代短篇小说
  小说的生命由此开拓,而其地位也由此提高了。到了唐朝,文人才有意识的写作小说,把它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八、宋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
  宋初:晏殊、欧阳修
  中宋:苏轼
  南渡前后:李清照
  南宋:辛弃疾
  九、元
  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十、明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人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它犹如昙花在明后期一现,弥足珍贵。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十一、清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鸦片战争(1840)以前告终。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近代文学阶段。
  诗词: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纳兰性德、陈维崧、厉鹗
  散文: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
  小说:《水浒后传》、《说岳全传》、《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
  、《桃花扇》、《长生殿》
  戏曲:吴伟业《秣陵春》、李玉《牛头山》、李玉等人合作《清忠谱》,

  在了解以上各部分信息时,我们把主要研究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
  1、 在晋代陶渊明的身上,我们重点研究了他和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分析了桃花源存在的可能性。
  2、 美人形象总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女性之美的描写在古代也有很大特点,由此我们分析了《复古文学中的女性美》。
  3、《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但是很可惜,曹雪芹的《红楼梦》未完,由此我们小组整理搜集了现存红楼梦古本情况。

  【创新性研究成果】
  一、桃花源真的是虚构的吗?

  在了解了陶渊明的生平信息及其作品信息(另附资料)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一带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及研究。
  对于这一问题,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大多数人认为只陶渊明虚构的,然而我们更偏向于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其真实存在的可能性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像。在完全不考虑后世人对于陶渊明的个人情感下,其论据有如下几点:
  1.人物推断
  据《桃花源记》中的记载,桃花源中生活的并非神仙,只是一群为了避难而离世的普通群众。而且他们为了逃避战乱,跑到与世隔绝的山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在那个时候,只要掌握一些农业技术就能生存下去,所以生存到东晋时期是有可能的。
  2.时间推断.
  据历史考证,在东晋陶渊明时期,的确发生过战争,这在某一方面可以增强历史上存在过桃花源的真实性。
  3.地点推断
  《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今天的竹山县。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
  桃花源人是避秦乱而躲到山里去了,而秦乱就是发生在汉中郡与南阳一带,这里是古战场,因此附近老百姓会就近跑进隐蔽的大山中
  4、证据
  1)、【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桃花源】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森林茂盛,地势险峻。《竹山地名志》记载,桃源村名始于晋代。
  《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今天的竹山县。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尤其是,峡谷入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属竹山县官渡镇;出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乡,属竹溪县。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乡也好,桃花源这个地名不是现在安到这里的,而是古已有之。而且,我们可以从在竹山县官渡镇流传甚广的故事《梯仙国》中,寻找到其中的证据。近年来有学者考证,《桃花源记》与《梯仙国》故事同属一题材。这个故事在《太平广记》第十二卷有所记述。故事发生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当时竹山县有个富人叫阴隐客,他在自家后院打井时,发现了一个山洞,山洞后面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千岩万壑,莫非灵景。石尽碧琉璃色,每岩壑中,皆有金银宫阙。有大树,身如竹有节,叶如芭蕉,又有紫花如盘。五色蝴蝶,翅大如扇,翔舞花间。五色鸟大如鹤,翱翔树杪。每岩中有清泉一眼,色如镜;白泉一眼,白如乳"。其中的一个都城名为"梯仙国",这个世外桃源就在竹山县。
  2)、【桑洛洲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原形为桑洛洲,这样讲是有根据的。
  晋朝袁宏在其《东征赋》中看到“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这里的邓林,原是夸父追日故事中的典故。夸父逐日死,遗杖,化作桃树林,叫做邓林。后世多用邓林比桃花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桑洛洲上确实有很多桃树。直到清朝末年,洲上还是桃花依旧。有诗为证:《肃清江西全省》彭玉麟,“ 桃花岑旧飞红雨,桑落洲新长绿芜。”桃花岑指的就是桑洛洲清时曾国藩与太平平作战的故垒。彭玉麟是曾国藩之幕僚清时在桑洛洲扎营相当长的时间。对当地人文相当了解。 桃花岑这个名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提到桃花源,恐怕无人不知。可是真正知道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人就很少了,而且具体地点争议也很大。其实桃花岑与桃花源是同一个地方即桑落洲。当初陶渊明就是以桑洛洲为原形写下《桃花源记》。

  二、复古文学中的女性美
  美人形象总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女性之美的描写总能在不同时期找到相似的倩影。
  一.眉目之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人仿佛透过千年的迷雾,看见桃花树下一个曼妙女子,顾盼生辉,言笑晏晏,只可惜“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先秦的眉目之美在时间的尘埃中沉淀成一句话、几个字、一个遥远的憧憬。自古以来眉目总是评价女性之美的决定性因素,单是眉古人很早就分为远山眉、笼烟眉等,汉时,时人称卓文君之眉如望远山。唐代佳丽杨贵妃则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近代,曹雪芹先生笔下清丽脱俗的传奇女子林黛玉更是凭着“宜嗔宜喜含情目,似颦非颦笼烟眉”更添几分哀怨风流。
  二.身段之美
  想当年曹植曾垂心于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还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姿。而崔莺莺作为文学中最可爱的女子形象之一。她那“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药肢娇又软,千般旖旎,似垂柳在晚风前”的风韵同样让张生一见倾心。.白居易亦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更显女性之娇羞柔美。
  三.气质之美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描绘了一幅深远大气的仕女图,其意境直逼《九歌》中的“二湘”:“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那些在水一方的女子,绝不是金簪玉坠所能勾画出来的。

  三、1 红楼非梦
  曹雪芹,他是昨天的,也是今天的;《红楼梦》,将同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一路同行,向前走去。
  五岁时便能够自己读书了,这对于我而言实属愉悦之一大喜事。记得那日父亲带我来到书房,满屋飘满了书卷的清香气息。我在父亲那严肃又渴望的眼神注目之下,小心谨慎地选了一部多册合成的画册书,也就是小人书,恰好那尽是美景与美人的图画所表现的正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
  阅读,说来并不都愉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我的愉悦阅读从一开始便积聚了巨大能量,看过一遍又一遍,每一次,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无论以什么心情去看,都会给你以惊奇、以赞叹、以感慨、以陶醉、以温馨、以诗意、以及心灵的震颤,幻想的神驰。
  也许是一种阴差阳错吧,我从此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不同于其它书籍,即便能引起阅读兴趣,也能产生阅读快感,然而,多读几遍之后,便也索然无味,俨然鸡肋。唯有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永远读不完,也是永远读不厌的书。它能够让人得到求知的满足,也是能够饱享消闲的愉快的书。
  最初读书时,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留连忘返,美不胜收。后来读时,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恢弘堂皇,气象万千,学无止境。老实说,曹雪芹笔下的世界离我们很远,然而,我们却有如同身在金陵那条街上的亲切感觉,他所描写的那些人物,与现实生活已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知为什么,却总能在心灵深处得到呼应、共鸣。
  所以说,《红楼梦》不是梦,而是昨天和今天,今天乃至明天的存在,历史和现实,当今以及未来的延伸。
  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变化,常读常新的体会,不朽的魅力,就在于其非梦般与我们现实生活相连的强大生命力上。
  不管如何,这部不朽之作,是值得每个人去读的,其伟大之处,便是你投入多少功夫,也必将获得多少教益,不会落空。晋陶渊明曾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认为这应是我们去读这部不朽之作所应持有的态度。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很有道理的,不是吗?
  尤其,当你、当我、当他,在人生路程上,碰到了碧落黄泉的反差时刻,碰到了意兴阑珊的怅惘一刹,这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书,那些你再也熟悉不过的人物、面孔、性格、遭遇、情节、故事,也许会从正面、反面给你一些启示、一些教益、一些道理、一些思考,而豁然开朗,而幡然彻悟。
  曹雪芹,他是昨天的,也是今天的。
  这亦是《红楼梦》永远能够具有青春活力的最根本原因。
  他,和他的书,将与我们同这个现实中进展的世界,一路同行地走下去!

  三、2 关于古本《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二百多年来,无数红学家倾尽毕生心血研究《红楼梦》,我没有资格说自己在做什么研究,只能说作为一名红迷,我想更了解我所热爱的《红楼梦》,我想认识真正的《红楼梦》——古本《红楼梦》。
  像张爱玲所说的一样:“红楼梦未完。”我和所有喜爱《红楼梦》的红迷朋友一样,叹息于它的残缺,我们并不满足于狗尾续貂的通行本,迫切希望阅读到原笔原味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在这里我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简要介绍一下数十种古本《红楼梦》版本及影印出版情况。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对中国古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致敬所作。希望借此能普及红楼梦古本常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红楼梦》,了解中国古文学史上这一巅峰之作。
  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读曹雪芹的《红楼梦》要读古本《红楼梦》。
  那么,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古本《红楼梦》,究竟有多少种呢?
  大体而言,基本可信的古本《红楼梦》,有下列数种:
  (1)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存一至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原清同治间大兴刘铨福藏,后1927年为胡适所得,后藏于美国康奈尔大学,2005年7月由上海博物馆购回国内。
  (2)蒙古王府本清代钞本
  因在第七十一回回末总批后有“柒爷王爷”字样,故称王府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系120回本,但明显可看出,原书前七十四回是根据一种脂本钞录的,而后四十余回系以后补抄的。早期钞本中,王府本与戚序本最接近,行款相同,批语和正文亦较少差别。其脂批同样也经过整理,有些还不是脂批,除第六十七回外,皆有回前总批、回目总评,四十回前有双行批注,另有700多条夹批。
  (3)戚序本
  . {- c. K2 n) o5 E7 B% J大碗茶论坛即戚蓼生序本现存戚沪本(半部40回),戚宁本,上海有正书局据戚沪本摄影制版石印的“大字本”及经剪贴整理后重缩印的“小字本” 。不过“小字本”因错误甚多,无甚参考价值。除第六十七回外,戚序本的正文,批语和行款几乎和王府本相同,说明它们可能来自同一祖本。戚序本字迹工整,清楚有条,便于阅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脂评系统的流传本。它整理的底本可能不止一种,因此别本残缺之处,皆已补齐。汇集的批语也比较多,有不少是他本所缺的。此外,在正文、回目上,也时有特色,值得研究。此本的缺点,是经过整理后,文字不免有改动和失真之处,批语也有不少移动位置,比如把眉批、旁批都改成了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删去了原署的年月、名号,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4)已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冬月定本)
  原残存三十八回,后又得三回又两个半回,现共有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原为董康所藏,后归陶洙,现由北京图书馆入藏。近年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则仍由原发现单位历史博物馆收藏。
  (5)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
  即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七十八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本八十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一九五五年影印时所缺两回据已印本补入。但已卯本这两回也是后人据程高系统本抄配的。
  (6)杨藏本
  即梦稿本1959年春发现、后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藏。收藏者杨继振于卷首题云:“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二十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抄足。继振记” 。
  (7)俄藏本
  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1832年由曾到过中国的俄国传教士带回国。钞本无书前题页,各回所题书名作“石头记” 。钞本用薄竹纸抄写,在收藏者加以修补装订时,将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叶,因《御制诗》第五集刻于1795年,表明钞本重订应在1795至1832年间。书是四种不同笔迹抄写的,缺第五、六两回。列藏本的批语极少,全书七十八回只有九十多条批语。批语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只十六回有批语,单第十九回就有批语四十二条。列藏本有七十多条批注,其中有三条为列藏本所特有,其余则跟庚辰本的批语相同。此外,列藏本还有些眉批、夹批、特批,但经鉴定,系后人所批。因有的批语混人正文,又删去批注,说明列藏本出现的时间较晚。
  (8)舒序本
  即舒元炜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序本《红楼梦》。原本八十回,存一至四十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晓铃藏。在诸钞本中,此本是唯一可确定过录年代的本子,但文字又是一个拼合本,因原底本仅53回,其余23回是据其它本子配就。实际上,此本的文字状况要复杂得多,其中,若干回比较接近庚辰本,而也有若干回又比较接近梦稿本。但各自又分别与这两个本子有相当大的差异,而且此本还包含有曹雪芹初稿的某些痕迹,相当有研究价值。
  (9)梦觉本
  即由梦觉主人于甲辰(1784)作序的八十回《红楼梦》,系脂本系统中较晚的本子。也是第一次以《红楼梦》作书名的八十回钞本,此本正楷大字精抄,但与早期钞本比较,正文删改甚多。甲辰本有回前总批4条,批注198条,但批语分布相当不均匀,而且还有误把正文提出来当作批语的几处。而与甲戌本的回次相同的那些批语,则大半与甲戌本的相同,说明从批语看,甲辰本应属甲戌本系列。(10)郑藏本
  即原郑振铎藏残钞本《红楼梦》。存第二十三、二十回两回。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册,正文仅60页,万把字,但却与其他早期钞本有较大的不同。俞平佰先生就曾指出,书中有些人名给改了,第二十三回末缺黛玉听《牡丹亭》曲一段,比庚辰本少271字,第二十四回末又少介绍小红一段的二百多字。因起用《红楼梦》作书名,表明是较后期的钞本。
  (11)程甲本
  一百二十回本,清乾隆五十五年辛亥(1791)萃文书屋活木字本。由程伟元印。初版称“程甲本” ,重排版称“程乙本” ,两本文字颇有不同,但都是删去批语,却又有相同的少数混入正文。另还有在台湾发现的再印本“程丙本”等。因为程甲本前八十回系以比较接近庚辰本的某种脂批本为底本,所以扩大化一下,也就勉强将之列入脂本系列。程印本在保证红楼梦文本的固定和稳定,特别是后来的普及和广为流传方面立下了大功。。
  [结论与讨论]
  经过我们小组近一年的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上,我们总结出从周到清的历代文学发展特点,各大代表人物,各大派别,以及代表作品。得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走向,历代各种文学体裁的不同发展及原因,梳理了文学发展的脉络。并且在“桃花源真的是虚构的吗?”,“复古文学中的女性美”和“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主要采取搜集资料并整合,利用自身感触及兴趣
  在几方面作更细致的研究,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自己撰写文章,亲身体会,得出有自己的创新成果的研究报告。
  [引文与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62。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1963。
  3、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63。
  4.《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

  1. 先秦时期:神话,《诗经》,楚辞,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早时期。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文学:汉大赋,抒情小赋,古体诗,汉乐府诗,散文。汉赋是诗歌和散文的结合,新兴的文体。

3.魏晋南北朝: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三曹和建安七子是魏晋时期的杰出诗人代表。

4.隋唐时期:唐诗(五言诗,七言诗),散文,唐传奇。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是继战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的景象,也成就了中国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唐诗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有山水田园诗歌诗人王维,孟浩然,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有登高望远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5.宋元文学:宋词,元曲,元杂剧,话本小说。

宋词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最为出名的就是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和李清照。

6.元曲造诣方面也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清时期:白话小说,长篇和短篇,文言小说,明传奇。

代表人物有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8.清朝小说作家曹雪芹。

从先秦到清末,历经数千年的变化,中国文学的发展也记录了历史的发展,文学是历史的产物,也标志着中国文明古国的形象。



  [序言]
  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中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民族,他们的巫术活动孕育出了文学的雏形。在这数千年历史的洗礼下,中国古典文学沉淀出一篇篇诗赋,一首首词曲,一出出戏剧,一部部文学著作。洗尽铅华的它们,惊艳了时光,温柔了流年,在物欲横流的今日,依然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神秘的历史传说、厚重的时代背景绽放出奇光异彩。
  为了表达我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了解它的发展史,弘扬中国古文化,让更多人从认识古文学,到爱上古文化,再到提高民族自豪感。我们选择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脉络”这一课题,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提高自身的古典文学素养,并且提升了整合资料、梳理历史脉络、探究问题的能力。
  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轨迹,走近中国古典文学,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历程。

  [正文]
  研究性学习的航船在“中国文学的发展——探究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这一主题的确定下开启了,小组成员抱着对这一研究的强烈兴趣开始了漫长而又丰富的探索旅程。
  从资料的收集,分析,到对周边同学老师的调查访谈,再到我们之间认真地研究讨论,我们终于对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最终的结论。
  随后,我们制定了如下计划,准备认真地研讨让这一课题能够开花结果:
  1. 由组长主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主要脉络”;
  2. 由组长主持研究“略述历代文学界领军人物”
  3. 由组员童萌主持研究“文学类型在古代的多向演变”
  4. 由组长主持研究“分析明清两朝的政治背景与文学特色联系”
  5. 由组长主持研究“明清小说与唐宋元代文学的联系”
  6. 由组长主持研究“清末社会剧变下的文学作品”
  7. 由组员魏洪淼主持研究“对《红楼梦》的看法”
  8. 由组长主持研究结题报告。
  在完成了这些内容之后,我们便依照计划开始了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着重研究了一部分内容——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对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的研究,对其他中国文学方面的研究也涉猎一二,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在中期学习中我们大致地研究了下列内容,即我们的研究主题——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进程:
  一、殷商
  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密不可分。
  二、周
  《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罪恶,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积极进步的历史意义。
  三、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大的解放时代。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
  △散文的勃兴
  在百家争鸣中,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涌现出来,他们传世的散文绽放着思想的光辉。
  历史散文:1、尚书2、春秋3、左传4、国语5、战国策
  哲理散文:1、老子2、论语3、墨子4、孟子5、庄子6、荀子7、韩非子8、吕氏春秋与李斯
  △屈原与《楚辞》
  诗经以后的三百年间,是理智思维发展的时代,是哲学、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屈原是楚辞的创造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伟大诗人。在他的作品里,表现了他卓越的思想、人格和天才。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及怀沙五篇。我们在其中看到了爱国精神的发扬,强烈的政治倾向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汉
  △汉赋
  1、汉初的赋家:自高祖至武帝初年,约有六七十年光景,是政治初平、经济建设的休养生息时期。
  2、汉赋的全盛期:武、宣、元、成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期
  4、汉赋的模拟期:由於司马相如的创作,汉赋的形式格调,已成了定型。扬雄、班固二人是这一期的代表。
  △《史记》司马迁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富有独创性的史书。它不是单纯的史事记载,并且反映出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揭露出历史上各种矛盾斗争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现着作者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思想。
  △汉代诗歌
  1、乐府中的民歌
  2、五言诗:西汉是五言的酝酿时期,班固、张衡时代是五言的成立期,建安前后是五言诗的成熟时期。
  3、古诗十九首
  4、《悲愤诗》与《孔雀东南飞》
  五、魏晋
  诗歌是魏晋文学的主要形式。在汉代乐府民歌和群众性创作的基础上,五言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曹植、阮籍、陶渊明等,都是这一时期五言体的大诗人。从建安、正始、太康、永嘉到晋末,诗歌表现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表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六、南北朝
  △南北朝民歌
  1、南方民歌:南方民歌,大都形式短小,内容主要是抒情。
  2、北方民歌:北方为外族长期统治,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与南方不同的色彩。 
  △南北朝诗文
  代表诗人
  1、南朝诗人:当日声誉最大的,是颜延之与谢灵运。
  2、北朝诗人:北齐文学界最负重名的,是刑邵和魏收
  七、 唐代
  △唐诗兴盛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形式方面,无论古体律绝,无论五言七言,都由完备而达全盛之境。
  初唐:初唐诗坛,是唐诗的准备时代。“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盛唐:王孟诗派、岑高诗派、李白
  中晚唐:杜甫、白居易、孟郊、韩愈
  晚唐:前期以李贺、杜牧、李商隐为代表,后期以杜荀鹤为代表。
  △词的兴起
  比起诗来,词与音乐发生更密切的联系。在初期,词只是音乐的附庸,与乐府诗很相近似。
  晚唐:温庭筠
  南唐:李煜
  △ 唐代短篇小说
  小说的生命由此开拓,而其地位也由此提高了。到了唐朝,文人才有意识的写作小说,把它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八、宋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
  宋初:晏殊、欧阳修
  中宋:苏轼
  南渡前后:李清照
  南宋:辛弃疾
  九、元
  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十、明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人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它犹如昙花在明后期一现,弥足珍贵。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十一、清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鸦片战争(1840)以前告终。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近代文学阶段。
  诗词: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纳兰性德、陈维崧、厉鹗
  散文: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
  小说:《水浒后传》、《说岳全传》、《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
  、《桃花扇》、《长生殿》
  戏曲:吴伟业《秣陵春》、李玉《牛头山》、李玉等人合作《清忠谱》,

  在了解以上各部分信息时,我们把主要研究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
  1、 在晋代陶渊明的身上,我们重点研究了他和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分析了桃花源存在的可能性。
  2、 美人形象总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女性之美的描写在古代也有很大特点,由此我们分析了《复古文学中的女性美》。
  3、《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但是很可惜,曹雪芹的《红楼梦》未完,由此我们小组整理搜集了现存红楼梦古本情况。

  【创新性研究成果】
  一、桃花源真的是虚构的吗?

  在了解了陶渊明的生平信息及其作品信息(另附资料)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一带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及研究。
  对于这一问题,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大多数人认为只陶渊明虚构的,然而我们更偏向于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其真实存在的可能性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像。在完全不考虑后世人对于陶渊明的个人情感下,其论据有如下几点:
  1.人物推断
  据《桃花源记》中的记载,桃花源中生活的并非神仙,只是一群为了避难而离世的普通群众。而且他们为了逃避战乱,跑到与世隔绝的山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在那个时候,只要掌握一些农业技术就能生存下去,所以生存到东晋时期是有可能的。
  2.时间推断.
  据历史考证,在东晋陶渊明时期,的确发生过战争,这在某一方面可以增强历史上存在过桃花源的真实性。
  3.地点推断
  《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今天的竹山县。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
  桃花源人是避秦乱而躲到山里去了,而秦乱就是发生在汉中郡与南阳一带,这里是古战场,因此附近老百姓会就近跑进隐蔽的大山中
  4、证据
  1)、【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桃花源】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森林茂盛,地势险峻。《竹山地名志》记载,桃源村名始于晋代。
  《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今天的竹山县。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尤其是,峡谷入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属竹山县官渡镇;出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乡,属竹溪县。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乡也好,桃花源这个地名不是现在安到这里的,而是古已有之。而且,我们可以从在竹山县官渡镇流传甚广的故事《梯仙国》中,寻找到其中的证据。近年来有学者考证,《桃花源记》与《梯仙国》故事同属一题材。这个故事在《太平广记》第十二卷有所记述。故事发生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当时竹山县有个富人叫阴隐客,他在自家后院打井时,发现了一个山洞,山洞后面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千岩万壑,莫非灵景。石尽碧琉璃色,每岩壑中,皆有金银宫阙。有大树,身如竹有节,叶如芭蕉,又有紫花如盘。五色蝴蝶,翅大如扇,翔舞花间。五色鸟大如鹤,翱翔树杪。每岩中有清泉一眼,色如镜;白泉一眼,白如乳"。其中的一个都城名为"梯仙国",这个世外桃源就在竹山县。
  2)、【桑洛洲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原形为桑洛洲,这样讲是有根据的。
  晋朝袁宏在其《东征赋》中看到“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这里的邓林,原是夸父追日故事中的典故。夸父逐日死,遗杖,化作桃树林,叫做邓林。后世多用邓林比桃花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桑洛洲上确实有很多桃树。直到清朝末年,洲上还是桃花依旧。有诗为证:《肃清江西全省》彭玉麟,“ 桃花岑旧飞红雨,桑落洲新长绿芜。”桃花岑指的就是桑洛洲清时曾国藩与太平平作战的故垒。彭玉麟是曾国藩之幕僚清时在桑洛洲扎营相当长的时间。对当地人文相当了解。 桃花岑这个名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提到桃花源,恐怕无人不知。可是真正知道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人就很少了,而且具体地点争议也很大。其实桃花岑与桃花源是同一个地方即桑落洲。当初陶渊明就是以桑洛洲为原形写下《桃花源记》。

  二、复古文学中的女性美
  美人形象总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女性之美的描写总能在不同时期找到相似的倩影。
  一.眉目之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人仿佛透过千年的迷雾,看见桃花树下一个曼妙女子,顾盼生辉,言笑晏晏,只可惜“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先秦的眉目之美在时间的尘埃中沉淀成一句话、几个字、一个遥远的憧憬。自古以来眉目总是评价女性之美的决定性因素,单是眉古人很早就分为远山眉、笼烟眉等,汉时,时人称卓文君之眉如望远山。唐代佳丽杨贵妃则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近代,曹雪芹先生笔下清丽脱俗的传奇女子林黛玉更是凭着“宜嗔宜喜含情目,似颦非颦笼烟眉”更添几分哀怨风流。
  二.身段之美
  想当年曹植曾垂心于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还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姿。而崔莺莺作为文学中最可爱的女子形象之一。她那“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药肢娇又软,千般旖旎,似垂柳在晚风前”的风韵同样让张生一见倾心。.白居易亦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更显女性之娇羞柔美。
  三.气质之美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描绘了一幅深远大气的仕女图,其意境直逼《九歌》中的“二湘”:“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那些在水一方的女子,绝不是金簪玉坠所能勾画出来的。

  三、1 红楼非梦
  曹雪芹,他是昨天的,也是今天的;《红楼梦》,将同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一路同行,向前走去。
  五岁时便能够自己读书了,这对于我而言实属愉悦之一大喜事。记得那日父亲带我来到书房,满屋飘满了书卷的清香气息。我在父亲那严肃又渴望的眼神注目之下,小心谨慎地选了一部多册合成的画册书,也就是小人书,恰好那尽是美景与美人的图画所表现的正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
  阅读,说来并不都愉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我的愉悦阅读从一开始便积聚了巨大能量,看过一遍又一遍,每一次,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无论以什么心情去看,都会给你以惊奇、以赞叹、以感慨、以陶醉、以温馨、以诗意、以及心灵的震颤,幻想的神驰。
  也许是一种阴差阳错吧,我从此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不同于其它书籍,即便能引起阅读兴趣,也能产生阅读快感,然而,多读几遍之后,便也索然无味,俨然鸡肋。唯有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永远读不完,也是永远读不厌的书。它能够让人得到求知的满足,也是能够饱享消闲的愉快的书。
  最初读书时,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留连忘返,美不胜收。后来读时,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恢弘堂皇,气象万千,学无止境。老实说,曹雪芹笔下的世界离我们很远,然而,我们却有如同身在金陵那条街上的亲切感觉,他所描写的那些人物,与现实生活已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知为什么,却总能在心灵深处得到呼应、共鸣。
  所以说,《红楼梦》不是梦,而是昨天和今天,今天乃至明天的存在,历史和现实,当今以及未来的延伸。
  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变化,常读常新的体会,不朽的魅力,就在于其非梦般与我们现实生活相连的强大生命力上。
  不管如何,这部不朽之作,是值得每个人去读的,其伟大之处,便是你投入多少功夫,也必将获得多少教益,不会落空。晋陶渊明曾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认为这应是我们去读这部不朽之作所应持有的态度。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很有道理的,不是吗?
  尤其,当你、当我、当他,在人生路程上,碰到了碧落黄泉的反差时刻,碰到了意兴阑珊的怅惘一刹,这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书,那些你再也熟悉不过的人物、面孔、性格、遭遇、情节、故事,也许会从正面、反面给你一些启示、一些教益、一些道理、一些思考,而豁然开朗,而幡然彻悟。
  曹雪芹,他是昨天的,也是今天的。
  这亦是《红楼梦》永远能够具有青春活力的最根本原因。
  他,和他的书,将与我们同这个现实中进展的世界,一路同行地走下去!

  三、2 关于古本《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二百多年来,无数红学家倾尽毕生心血研究《红楼梦》,我没有资格说自己在做什么研究,只能说作为一名红迷,我想更了解我所热爱的《红楼梦》,我想认识真正的《红楼梦》——古本《红楼梦》。
  像张爱玲所说的一样:“红楼梦未完。”我和所有喜爱《红楼梦》的红迷朋友一样,叹息于它的残缺,我们并不满足于狗尾续貂的通行本,迫切希望阅读到原笔原味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在这里我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简要介绍一下数十种古本《红楼梦》版本及影印出版情况。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对中国古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致敬所作。希望借此能普及红楼梦古本常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红楼梦》,了解中国古文学史上这一巅峰之作。
  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读曹雪芹的《红楼梦》要读古本《红楼梦》。
  那么,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古本《红楼梦》,究竟有多少种呢?
  大体而言,基本可信的古本《红楼梦》,有下列数种:
  (1)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存一至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原清同治间大兴刘铨福藏,后1927年为胡适所得,后藏于美国康奈尔大学,2005年7月由上海博物馆购回国内。
  (2)蒙古王府本清代钞本
  因在第七十一回回末总批后有“柒爷王爷”字样,故称王府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系120回本,但明显可看出,原书前七十四回是根据一种脂本钞录的,而后四十余回系以后补抄的。早期钞本中,王府本与戚序本最接近,行款相同,批语和正文亦较少差别。其脂批同样也经过整理,有些还不是脂批,除第六十七回外,皆有回前总批、回目总评,四十回前有双行批注,另有700多条夹批。
  (3)戚序本
  . {- c. K2 n) o5 E7 B% J大碗茶论坛即戚蓼生序本现存戚沪本(半部40回),戚宁本,上海有正书局据戚沪本摄影制版石印的“大字本”及经剪贴整理后重缩印的“小字本” 。不过“小字本”因错误甚多,无甚参考价值。除第六十七回外,戚序本的正文,批语和行款几乎和王府本相同,说明它们可能来自同一祖本。戚序本字迹工整,清楚有条,便于阅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脂评系统的流传本。它整理的底本可能不止一种,因此别本残缺之处,皆已补齐。汇集的批语也比较多,有不少是他本所缺的。此外,在正文、回目上,也时有特色,值得研究。此本的缺点,是经过整理后,文字不免有改动和失真之处,批语也有不少移动位置,比如把眉批、旁批都改成了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删去了原署的年月、名号,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4)已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冬月定本)
  原残存三十八回,后又得三回又两个半回,现共有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原为董康所藏,后归陶洙,现由北京图书馆入藏。近年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则仍由原发现单位历史博物馆收藏。
  (5)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
  即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七十八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本八十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一九五五年影印时所缺两回据已印本补入。但已卯本这两回也是后人据程高系统本抄配的。
  (6)杨藏本
  即梦稿本1959年春发现、后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藏。收藏者杨继振于卷首题云:“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二十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抄足。继振记” 。
  (7)俄藏本
  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1832年由曾到过中国的俄国传教士带回国。钞本无书前题页,各回所题书名作“石头记” 。钞本用薄竹纸抄写,在收藏者加以修补装订时,将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叶,因《御制诗》第五集刻于1795年,表明钞本重订应在1795至1832年间。书是四种不同笔迹抄写的,缺第五、六两回。列藏本的批语极少,全书七十八回只有九十多条批语。批语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只十六回有批语,单第十九回就有批语四十二条。列藏本有七十多条批注,其中有三条为列藏本所特有,其余则跟庚辰本的批语相同。此外,列藏本还有些眉批、夹批、特批,但经鉴定,系后人所批。因有的批语混人正文,又删去批注,说明列藏本出现的时间较晚。
  (8)舒序本
  即舒元炜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序本《红楼梦》。原本八十回,存一至四十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晓铃藏。在诸钞本中,此本是唯一可确定过录年代的本子,但文字又是一个拼合本,因原底本仅53回,其余23回是据其它本子配就。实际上,此本的文字状况要复杂得多,其中,若干回比较接近庚辰本,而也有若干回又比较接近梦稿本。但各自又分别与这两个本子有相当大的差异,而且此本还包含有曹雪芹初稿的某些痕迹,相当有研究价值。
  (9)梦觉本
  即由梦觉主人于甲辰(1784)作序的八十回《红楼梦》,系脂本系统中较晚的本子。也是第一次以《红楼梦》作书名的八十回钞本,此本正楷大字精抄,但与早期钞本比较,正文删改甚多。甲辰本有回前总批4条,批注198条,但批语分布相当不均匀,而且还有误把正文提出来当作批语的几处。而与甲戌本的回次相同的那些批语,则大半与甲戌本的相同,说明从批语看,甲辰本应属甲戌本系列。(10)郑藏本
  即原郑振铎藏残钞本《红楼梦》。存第二十三、二十回两回。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册,正文仅60页,万把字,但却与其他早期钞本有较大的不同。俞平佰先生就曾指出,书中有些人名给改了,第二十三回末缺黛玉听《牡丹亭》曲一段,比庚辰本少271字,第二十四回末又少介绍小红一段的二百多字。因起用《红楼梦》作书名,表明是较后期的钞本。
  (11)程甲本
  一百二十回本,清乾隆五十五年辛亥(1791)萃文书屋活木字本。由程伟元印。初版称“程甲本” ,重排版称“程乙本” ,两本文字颇有不同,但都是删去批语,却又有相同的少数混入正文。另还有在台湾发现的再印本“程丙本”等。因为程甲本前八十回系以比较接近庚辰本的某种脂批本为底本,所以扩大化一下,也就勉强将之列入脂本系列。程印本在保证红楼梦文本的固定和稳定,特别是后来的普及和广为流传方面立下了大功。。
  [结论与讨论]
  经过我们小组近一年的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上,我们总结出从周到清的历代文学发展特点,各大代表人物,各大派别,以及代表作品。得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走向,历代各种文学体裁的不同发展及原因,梳理了文学发展的脉络。并且在“桃花源真的是虚构的吗?”,“复古文学中的女性美”和“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主要采取搜集资料并整合,利用自身感触及兴趣
  在几方面作更细致的研究,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自己撰写文章,亲身体会,得出有自己的创新成果的研究报告。
  [引文与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62。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1963。
  3、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63。
  4.《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

  • 涓浗鍙ゅ吀鏂囧鏄浣曞彂灞曠殑?
    绛旓細涓浗鍙ゅ吀鏂囧鍙戝睍缁忓巻浜嗘极闀跨殑闃舵,涓浗鏂囧鐨勮捣婧愬彲浠ヨ拷婧埌鍑犲崈骞村墠鐨勫師濮嬫皯鏃,浠栦滑鐨勫帆鏈椿鍔ㄥ瓡鑲插嚭浜嗘枃瀛︾殑闆忓舰銆傚湪杩欐暟鍗冨勾鍘嗗彶鐨勬礂绀间笅,涓浗鍙ゅ吀鏂囧娌夋穩鍑轰竴绡囩瘒璇楄祴,涓棣栭璇嶆洸,涓鍑哄嚭鎴忓墽,涓閮ㄩ儴鏂囧钁椾綔銆傛礂灏介搮鍗庣殑瀹冧滑,鎯婅壋浜嗘椂鍏,娓╂煍浜嗘祦骞,鍦ㄧ墿娆叉í娴佺殑浠婃棩,渚濈劧浠ュ叾鐙壒鐨勮瑷榄呭姏銆佺绉樼殑鍘嗗彶浼犺...
  • 涓浗鏂囧鍙戝睍鐨鍑犱釜闃舵鏄庢牱鐨?
    绛旓細涓婂彜鏈熺殑绗竴娈垫槸鍏堢Е鏂囧銆傚湪杩欎釜闃舵锛屾枃瀛︾殑鍒涗綔涓讳綋缁忓巻浜嗙敱缇や綋鍒颁釜浣撶殑婕斿彉锛屻婅瘲缁忋嬮噷鐨勮瘲姝屽ぇ閮芥槸缇や綋鐨勬瓕鍞憋紝浠庨偅鏃跺埌涓浗鏂囧鍙蹭笂绗竴 浣嶈瘲浜哄眻鍘熷嚭鐜帮紝缁忚繃浜嗘暟鐧惧勾涔嬩箙銆傚厛绉︽枃瀛︾殑褰㈡侊紝涓鏂归潰鏄枃鍙插摬涓嶅垎锛屽彟涓鏂归潰鏄瘲涔愯垶缁撳悎锛岃繖绉嶆贩娌岀殑鐘舵佹垚涓哄厛绉︾殑涓澶ф櫙瑙傘2銆佺Е姹夋枃瀛 涓婂彜鏃舵湡...
  • 涓浗鍙ゅ吀灏忚鐨鍙戝睍鍘嗙▼
    绛旓細1銆佽悓鑺芥湡 涓婂彜鍒板厛绉︿袱姹夌殑鍙や唬绁炶瘽浼犺銆佸瘬瑷鏁呬簨淇冩垚浜嗗皬璇寸殑瀛曡偛鍜屽舰鎴銆傚銆婂コ濞茶ˉ澶┿嬨婂じ鐖堕愭棩銆嬨2銆佹垚闀挎湡 榄忔檵鍗楀寳鏈濇椂鏈燂紝鍑虹幇浜嗗織浜恒佸織鎬皬璇达紝鍏舵儏鑺傜粨鏋勬瘮杈冪畝鍗曘佺矖鐣ャ傚骞插疂鐨勩婃悳绁炶銆嬪拰鍒樹箟搴嗙殑銆婁笘璇存柊璇嬨3銆佹垚鐔熸湡 鍞愪紶濂囩殑鍑虹幇锛屾爣蹇楃潃涓浗鍙や唬灏忚鐨勬垚鐔熴傚銆婃煶姣呬紶涔︺...
  • 涓浗鍙ゅ吀鏂囧鏄浣曞彂灞曠殑?
    绛旓細涓浗鍙ゅ吀鏂囧骞夸箟鐨勬寚鑷厛绉﹁嚦娓呬唬鏈勾鐨勪腑鍥芥枃瀛︼紝鍖呮嫭浣滃銆佷綔鍝併佹枃瀛︿簨浠讹紝鏂囦綋璧锋簮涓庡彂灞曞巻绋嬶紝鏂囧杩愬姩銆佹祦娲撅紝鏂囧鐞嗚锛屼綔瀹朵綔鍝佺殑鑰冩嵁銆佺爺绌剁瓑绛銆傜被浼间腑鍥藉彜浠f枃瀛﹀彶銆傜嫮涔夋寚涓浗鍙ゅ吀鏂囧浣滃搧銆傛寜鏂囧鍙茬殑涔犳儻锛屽彲浠ュ垝鍒嗕负鍏堢Е鏂囧銆佺Е姹夋枃瀛︺侀瓘鏅嬪崡鍖楁湞鏂囧銆侀殝鍞愪簲浠f枃瀛︺佸畫鍏冩枃瀛︺佹槑娓呮枃瀛︺備唬琛...
  • 涓浗鍙や唬鏂囧鏄浣曞彂灞婕斿彉鐨?
    绛旓細鍏蜂綋鍙戝睍闃舵涓猴紝鐢辨槬绉嬪剴瀹惰瘲鏁欏惎钂欙紝鍚庣敱鍞愬畫鍙ゆ枃瀹舵槑纭彁鍑虹殑鈥滄枃浠ヨ浇閬撯濆瀹氫簡鍙や唬鏂囧鍩烘湰绮剧銆傚畫浠g殑鐞嗗鈥滄枃浠ヨ浇閬撯濇槸鎸囨枃瀛︿环鍊煎嚫鏄惧叾绀句細鍔熷埄鎬э紝杩戜唬锛堟鍚秴绛夛級寮鸿皟鏂囧瀵圭ぞ浼氫汉鐢熺殑褰卞搷锛岄氳繃褰㈣薄璇勪环浜虹敓锛屽彂鎸ユ枃瀛︾殑鎰熷寲鏁欒偛鍔熻兘銆傗滄枃浠ヨ浇閬撯濇濇兂瀵逛腑鍥藉彜浠f枃瀛︽湁娣卞埢褰卞搷锛屼娇寰椾綔瀹舵洿鍔...
  • 涓浗鏂囧鍙戝睍鐨涓変釜闃舵
    绛旓細3銆佸攼浠f枃瀛 闅嬪攼浜斾唬鏂囧浠ュ攼浠f枃瀛︿负浠h〃銆傞殝浠f椂闂寸煭锛屾枃瀛︽垚灏变笉澶с備簲浠f枃瀛︿富瑕佹柊鐨勬枃瀛︿綋瑁佲滆瘝鈥濆緱鍒板彂灞曪紝浠ラ鑰岃蒋涓虹壒鑹茬殑鈥滆姳闂磋瘝鈥濇淳锛屽崰鎹暣涓瘝鍧涖傗滃崡鍞愪簩涓烩濇潕鐠熴佹潕鐓滄垚灏辫緝楂樸傚挨鍏舵槸鏉庣厹鍚庢湡璇嶅搥濠夋繁娌夛紝鎶掑彂浜嗕粬鐥涘け鏁呭浗鐨勬偛鍝銆傚攼浠f槸鍙や唬鏂囧鍙戝睍鐨榛勯噾鏃舵湡銆傚攼璇楁槸鎴戝浗鏂囧鐨...
  • 涓浗鍙や唬鏂囧鍙戝睍鐨鑴夌粶鏄庢牱鐨?
    绛旓細1銆佸厛绉︽枃瀛︾殑鎴愬氨鏄法澶х殑锛屽畠鐨勫奖鍝嶆槸闈炲父娣辫繙鐨勩傛湁鍙蹭互鍓嶇殑鍙eご鏂囧锛岀敱浜庢病鏈夋枃瀛楄杞斤紝娴佷紶涓嬫潵鐨勪笉澶氾紝浣嗗叾涓璇濅竴閮ㄥ垎鍗存槸鐩稿綋涓板瘜鐨勩傜璇濈殑浜х敓杩滃湪闃剁骇绀句細浠ュ墠銆傚畠鍦ㄥ箍澶х兢浼椾腑鍙h虫祦浼狅紝缁忚繃涓嶆柇鐨勪慨鏀硅ˉ鍏咃紝瓒婃潵瓒婁紭缇庯紝瓒婃潵瓒婂瘜浜庤壓鏈兂璞★紝杩欐槸鍙eご鏂囧鐨鍙戝睍瑙勫緥銆傝瘲姝屽湪鍏鍙戝睍鐨鏈鍒...
  • 涓浗鍙ゅ吀灏忚鐨鍙戝睍鍘嗙▼鏄庢牱鐨?
    绛旓細涓浗鍙ゅ吀灏忚鐨鍙戝睍鍘嗙▼ 涓浗鍙や唬灏忚锛岀粡杩囨极闀跨殑閬撹矾锛岀洿鍒板攼浠f墠鐪熸鍦板叿澶囦簡灏忚瑕佺礌銆1锛庡厛绉︿袱姹夆斺斿彜浠e皬璇寸殑钀岃娊鏃舵湡銆傝繖涓鏃舵湡鐨勭璇濄佸瘬瑷銆佸彶浼犮佲滈噹鍙测濅紶璇淬佸畻鏁欐晠浜嬬瓑閮藉瓡鑲茬潃灏忚鐨勮壓鏈洜绱狅紝涓哄皬璇寸殑褰㈡垚鍑嗗浜嗘潯浠讹紝鍚屾椂涔熼湶鍑哄皬璇寸骞存椂鏈熷舰鎴愬織浜哄織鎬袱澶х被鐨勭鍊傜璇濓細濡傘婄簿鍗~娴...
  • 璋佽兘绠鍗曟鎷竴涓涓浗鍙や唬鏂囧鍙茬殑鍙戝睍
    绛旓細01銆涓浗鍙や唬鏂囧鍙插垎鏈熷強鍚勬椂鏈熺殑涓昏鏂囧鏍峰紡(1)涓婂彜鏃舵湡 ;绁炶瘽浼犺 (2)鍏堢Е鏃舵湡:鏁f枃(鍘嗗彶鏁f枃銆佽瀛愭暎鏂)(3)涓ゆ眽鏃舵湡:杈炶祴 涔愬簻姘戞瓕 鍘嗗彶鏁f枃(4)榄忔檵鍗楀寳鏈濇椂鏈:璇楁瓕绛(5)鍞愪唬鏃舵湡:璇(6)瀹嬩唬鏃舵湡:璇 (7)鍏冧唬鏃舵湡:鏇(8)鏄庢竻鏃舵湡:灏忚02銆佷笂鍙ゆ椂鏈熺殑绁炶瘽浼犺 (1)鎵璋撶璇,鏄笂鍙ゆ椂浠g殑浜轰滑,瀵瑰叾鎵鎺ヨЕ...
  • 鎴戝浗鍙や唬鏂囧鍙戝睍鍛堜粈涔堣秼鍔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鏂囧鍙戝睍鐨楂樺嘲鏄湪 鍏冩洸鍜屽攼璇椼佸畫璇嶄竴鏍,鍚屼负鎴戝浗鍙や唬鏂囧鍙戝睍鍙蹭笂鐨勮壓鏈珮宄般 鍏冩洸鍖呭惈涓や釜閮ㄥ垎:涓鏄暎鏇,瀹冩槸鍏磋捣浜庡厓浠g殑涓绉嶆柊鍏磋瘲姝屾牱寮,涓昏鍖呮嫭灏忎护鍜屽鏇;涓鏄潅鍓,鍗崇敱鏁f洸濂楃粍鎴愮殑鏇叉枃,闂存潅浠ュ鐧姐佺浠,涓撲緵鑸炲彴婕斿嚭銆 鍏冧唬鏁f洸涓庢潅鍓х殑浜х敓涓庡彂灞,鏈夊叾澶氱澶嶆潅鐨勫師鍥犮 涓鏂归潰,鏄敱鏂囧...
  • 扩展阅读:100部中国经典文学 ... 中国写作是如何发展的 ... 中国文学名著100部 ... 中国经典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发展史简述 ... 中国古典文学心得体会 ... 古典文学包括哪些 ... 中国古代通俗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有什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