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芙蕖原文 闲情偶寄芙蕖全文

《闲情偶寄·芙蕖》的原文是李渔所著,全文如下: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木芙蓉。”则芙蕖非木而草也。草本无依,要多日藕哪时莲时花,以根藕相依故也。予夏季倚此消长夏,冬季倚此傲霜雪。凡属蔷薇辈,空以妖艳鸣高,未足供我世世为夫妇也。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小有之而犹未盛者也。是时花叶俱无依托,欹斜态势,如美人病初愈者,无力倚栏,欠伸娇媚。日既西倾,乃渐就依水之态。菡萏者,如善游者数截,而偃仰其中。无风而自动者,盖因水而活,是芙蕖也。一日之中,自晨至暮,自午至夜,无时不可爱;自夏徂秋,自春徂夏,无日不堪观。有芝田氏者,居城中,而近水,多植芙蕖,夏月沿堤,多设茗肆。余尝步其地,饱其眼福,而不足其口福。因向主人诘之,主人曰:“是小物也,何足为奇。若以多日藕、哪时莲、子母钱,与翠盖红幢,并立而观之,当亦轩轾相持,未易轩轾也。”余曰:“子但知芙蕖之可人,而不知芙蕖之可餐。可餐者,其叶与花与实与根与藕,皆可于箸下也。夫谁无口腹,谁无耳目?作羹、煮酒,无此则不成席;嗜茶者至不能忘,而遑他及哉!但使目饱而腹不饱,口醉而心不醉,则骚人墨客,尚不能忘情于我也。”主人曰:“是固矣。子独不闻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予曰:“噫!此正中予心矣。夫世人以荣名厚利,缚其肘腋,驱之若鹜者,蕙不若兰,兰不若菊,菊不若莲,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主人默然神会者久之。

解释与讨论:

李渔在《闲情偶寄·芙蕖》中,以芙蕖(荷花)为载体,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和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赞美了芙蕖从出水到凋零的全过程,认为它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具有实用价值。芙蕖的叶、花、实、根、藕皆可食用,这体现了李渔对物质生活的重视和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李渔还通过芙蕖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人格理想的追求。他借用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对莲花的描述,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具有高尚的品质。他进一步将莲花比作君子,认为只有像莲花一样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并欣赏它的美。

此外,李渔还通过芙蕖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荣名厚利的淡漠。他认为世人为了追求名利而疲于奔命,而芙蕖却能在污浊的淤泥中保持自己的高洁,这是世人所应该学习的。这种思想体现了李渔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个人见解:

我认为李渔在《闲情偶

扩展阅读:李渔闲情偶寄全文翻译 ... 闲情偶寄的全文及译文 ... 李渔芙蕖翻译及原文 ... 闲情偶寄桂原文及解析 ... 芙蕖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 芙蕖翻译及原文及注释 ... 闲情偶寄写女人的态 ... 闲情偶寄原文在线阅读 ... 原文及译文全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