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1.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

(1)资本主义产生的历程

两个关键词: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

14、15c: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出现最初萌芽;

16C:西欧一些国家已经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条件;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8世纪中叶:经过近百年的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彻底摆脱封建生产关系的羁绊)有能力把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力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并适时抓住第一次产业革命(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产业革命的开始)。

与此同时,到18c后半期,美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美国建国)、法国(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庆日)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取得胜利;

19C30-40年代,历经80余年,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基本完成,建立起了全面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系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经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19c中叶,德国(1871年统一)、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1867明治维新),先后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并相继完成各自的产业革命。

(2)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如何评价产业革命

什么是产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评价:

积极方面:

1.带来了生产力尤其是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

消极方面:

2.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加剧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3.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尽管当时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却从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量转变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4.带来社会关系尤其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创造出在人数上远远超过工业资本家阶级的产业工人阶级。把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推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9c30、40年代,在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的同时,欧洲爆发了系列工人运动,揭开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的序幕。

2.19c上半业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时代的急剧变化,促使人们对深层次问题作出反思:1、推动资本主义时代发展背后最根本的力量是什么?推而广之,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2、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推而广之,人类社会究竟向何处去?

这些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难题成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划重点:这两大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新课题的提出背后有历史逻辑:资本主义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巨大变化使社会陷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困境。

(一)黑格尔

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

1、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世界描述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整体过程,并把事物的矛盾看做是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一辩证法思想成为黑格尔体系的“合理内核”

2、在社会问题方面:他关注到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以及无产阶级的苦难处境,并以极度抽象但深刻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对这一社会现实进行了分析。

评价:

1、黑格尔描述历史的方法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对后人正确考察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前途问题具有启迪作用

局限:

2、在对历史和时代问题的解答上:黑格尔对历史和时代发展重大问题的解答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历史发展的源泉被归结为“绝对精神”,历史发展的动力被归结为“绝对精神”的作用。

3、辩证法:具有不彻底性,在肯定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却将他的哲学体系作为“绝对精神”的最后体现,普鲁士专制制度是德国历史发展的“顶峰”。他的思想本质上是在为普鲁士专制制度做辩护。

(二)费尔巴哈

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

1、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打碎了“绝对精神”的基础,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唯物主义基本命题。

2、强调了现实的、有形体的人在社会思想体系中的主体意义

评价:

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他又退回到了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抽象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所推动的。

(三)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理论和政策主张是以反对和消除阻碍资本利润提高和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为宗旨的。

1、强调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2、认为利润、地租等是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的转化形式

3、证明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关系。

评价:

1、他把资本看做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以至于原始社会都具有资本的规定性;

2、掩饰产业革命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尖锐冲突,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经济危机。

他的立场是资产阶级的,方法是非历史的。

(四)西斯蒙第

法国政治经济学家

1、斥责资本主义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确认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造成普遍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2、认识到资产阶级形式是暂时的、充满矛盾的形式。

评价:

1、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社会化大生产引起的,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他把资本主义的弊端看做是生产力迅猛发展的结果。因此他鼓吹以小生产的原则来规范和填充资本主义关系。

空想社会主义者

各自从不同方面对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并对未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

(一)圣西门

19世纪初法国杰出的思想家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考察,认识到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解决法国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劳动者和游手好闲者之间的根本对立”,认为“专横、无能和阴谋”是社会无法克服的主要弊端。

(二)傅立业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1、认识到人类历史总是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

2、认为法国的资产阶级制度是以“自由竞争”装扮起来的“政治和经济的颠倒世界”,认为消除社会弊端的唯一出路就是要消灭这种制度。

(三)欧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1、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私有财产制度作了尖锐的批判,认为私有财产制度是灾难的根本原因;

2、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迫切需要社会变革。

但是他并没有寻找到对社会制度变革的真正力量、方法和道路。

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价

积极方面:

1、他们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有为未来美好社会到来不懈奋斗的善良愿望

2、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的必然性,并对新的社会制度作了富有天才性的构思。

消极方面:

1、在对历史发展动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前途根本问题的理解上,没有阐明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虽然预见到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但无法理解这一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以至于到19C30年代以后,他们已经逐渐脱离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只能在幻想中寻求慰藉。

3.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

(1)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根源的理解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创立科学世界观的根源——生活时代的物质和经济事实:时代发展提出了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德国和西欧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历史和时代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新理论,以对欧洲社会尖锐冲突的根由、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趋势、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根本时代难题作出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同他们对时代问题的密切关注,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对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分不开的。马克思出生在一个富裕、文明的律师家庭,恩格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工厂主家庭。

在那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凭借他们的家庭地位、社会关系和本人的才学,完全可以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毫不犹豫舍弃这一切,宁愿清贫一生,甚至受到当局的迫害,但是他们却始终如一站在社会劳苦大众、人民的立场上。没有这一基本立场,他们是不可能历经艰难险阻始终如一从事理论研究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他们的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分不开。19c40年代后半期——90年代前半期恩格斯领导第二国际的活动,他们始终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沿。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更同他们毕生从事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分不开。马克思学的是法学,但他对文学、政治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做了深入研究。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是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都不是浅藏辄止。

恩格斯只有中学学历,还要从事繁忙的商务活动,但是他却利用业余时间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并自学政治经济学,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精通多种语言,在自然辩证法领域有独到研究。

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使得他们有可能站在批判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回答的,正是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之所以说马克思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改造和吸收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史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二、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历程。

1.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

19C末是历史与时代的转折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马克思外部和内部各种思潮纷至沓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自它创立之后第一个世纪之交和重大挑战。

19世纪末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

19C40-6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深入,马克思主义逐渐被国际工人运动接受,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9C70-90年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资本主义积聚和集中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资本主义由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向以垄断为特征的发展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全新阶段。

资本主义时代变化给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挑战/修正主义产生的原因:

这些变化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重大挑战,主要体现在:

一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特别是垄断组织的出现,产生了资本主义似乎已经演变成“有组织”的经济制度的假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似乎已经消失。

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趋势的理论(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理论),似乎是“过时的假说”

二是资本主义和平时期的“合法斗争”,淡化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模糊了运用无产阶级革命手段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认识,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也已经过时了。

相反,这一时期主张阶级合作,走和平的议会道路,运用渐进手段向社会主义“进化”的理论成为一种新时尚,甚至被不少社会主义者视为唯一正确的新策略。

加之资产阶级也调整了统治策略,收买工人阶级的上层分子,使工人运动的领袖和理论家发生了蜕化,成为追求改良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机会主义者。这些机会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内部组成了一个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的实质

借口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借口发展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代表人物:伯恩施坦

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并在这种新变化中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事关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重大问题。

针对修正主义,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理论家首先站了出来,为捍卫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些理论家在对修正理论的批判中也存在重大不足:

1:没能抓住资本主义时代变化的本质,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高度认清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2:没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修正主义的危害性,以及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同其决裂的必要性。因此也就不可能谈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至于“修正主义”理论一度占了上风,成为工人运动中的主流思潮。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列宁接受了这一挑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变化不断发展的,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始终在与历史和时代变化的新特征的结合中,在与各国国情的结合中,在对时代和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难题作出科学回答的过程中,得出新的结论。

(1)列宁主义产生的条件。

19C俄国步入帝国主义国家行列,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直接以沙皇专制制度为基础,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在国内,沙皇对各少数民族的采取歧视和高压政策,导致国内矛盾非常尖锐。在国外,沙皇的对外扩张激起了东欧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强烈反抗。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所有矛盾的交汇点,成为世界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中最为薄弱的一环。种种矛盾的发展使得俄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列宁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顶住国际社会主义中反马克思主义的逆流,深刻把握时代变化的本质,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变化和机会主义流派的观点,有力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地坚持和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主义的主体思想。

1、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

2、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学说:《国家与革命》。

不仅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革命的原理,而且进一步阐述了国家的阶级本质,深化了关于无产阶级必须打破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本原理,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的原理。提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结论。

3、发展了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一理论实质上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新时代的理论。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个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垄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结构的过渡。这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仍然是时代发展的主题。

第二个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使得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直接推进到资本主义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一结论激励了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发挥革命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失时机同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去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后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开启了20世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方式问题:

列宁设想过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两种方式,在实践中发生了由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方式转变的认识过程。十月革命之前,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对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的理解带有明显的直接过渡的倾向。

在实践中,列宁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他清醒地认识到,俄国经历的是不同于西欧发达国家的过渡阶段,他说道:对俄国来说,我们不知道,而且不可能知道,过渡到社会主义还要经历多少阶段。列宁明显由原来直接过渡的思想转向间接过渡的思想。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过程中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的问题。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之初,首先必须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俄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实现过渡必须找到中间环节,这是实现过渡的关键。

这些“中间环节”由于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同程度呈现不同的经济特征。但又呈现一些共同的经济特征,最显著的就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特征。

三是经济模式的选择问题。

在不断总结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作用理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过程的经济模式的设计和选择。

3.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和长期实践的探索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曾出现过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主张放弃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由资产阶级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割裂开来,结果葬送了大革命的成果。

后来又发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完全脱离中国实际,照搬俄国现成经验,反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致使中国革命再次遭到严重挫折。

毛泽东正是在与这些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作出的最杰出的贡献。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基本的含义:

1:由理论到实践发展的含义,把马克思的理论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用马克思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

2:由实践到理论发展的意义。使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4.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

(1)二战结束后到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政治上:20世纪40-50年代的政治格局:两大“阵营”的形成以及对峙态势的模式化

2、国家对经济干预增长,国家垄断迅速膨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自我调整。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转变为一种经常性的日常经济运行的必要机制,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

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调整的表现:

一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控制生产过程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化机制是国家干预,而不是市场交换和信用制度这些枪支的力量。国家在经济再生产的社会化过程中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是在于占有和控制剩余价值方式的变化。剩余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征税的方式被占有的。

三是在于“政治上的转化”。国家不可避免的直接卷入经济斗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意识形态的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的具体体现。

3、到了70年代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现代资本主义模式”:资本的国际化成为首要因素。

资本的国际化的表现:卡特尔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欧共体的成立;美国与西欧资本融合的趋势;各国间相互依赖的加强。

4、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垄断的发展。

5、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新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带来巨大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第二个世纪之交: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大挫折。

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

1、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点。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椹厠鎬濅富涔夌殑鍒涚珛鍜屽彂灞
    绛旓細瀹冪敱椹厠鎬濅富涔夊摬瀛︺侀┈鍏嬫濅富涔夋斂娌荤粡娴庡鍜岀瀛︾ぞ浼氫富涔変笁澶ч儴鍒嗙粍鎴愶紝鏄┈鍏嬫濄佹仼鏍兼柉鍦ㄦ壒鍒ゅ湴缁ф壙鍜屽惛鏀朵汉绫诲叧浜庤嚜鐒剁瀛︺佹濈淮绉戝銆佺ぞ浼氱瀛︿紭绉鎴愭灉鐨勫熀纭涓婁簬19涓栫邯40骞翠唬鍒涚珛鐨勶紝骞跺湪瀹炶返涓笉鏂湴涓板瘜銆鍙戝睍鍜屽畬鍠勭殑鏃犱骇闃剁骇鎬濇兂鐨勭瀛︿綋绯汇1848骞2鏈堬紝銆婂叡浜у厷瀹h█銆嬬殑鍙戣〃鏍囧織鐫椹厠鎬濅富涔夌殑璇炵敓銆...
  • 椹厠鎬鐞嗚缁忓巻浜嗗摢浜鍙戝睍闃舵
    绛旓細椹厠鎬濅富涔変粠鍒涚珛鍒板彂灞曪紝缁忓巻浜嗗洓涓樁娈点備互鏃堕棿涓哄簭锛屽畠浠垎鍒槸锛氬瓡鑲插拰鍑嗗闃舵銆佹寮忓舰鎴愰樁娈点佺悊璁轰綋绯诲畬鎴愰樁娈点佹仼鏍兼柉瀵归┈鍏嬫濇敞鎰忕殑鎹嶅崼涓庡彂灞闃舵銆傛瘡涓樁娈甸兘鍙敤涓涓爣蹇楁т簨浠舵潵琛ㄦ槑銆椹厠鎬濅富涔夌殑璇炵敓鏄汉绫绘濇兂鍙蹭笂鐨勪紵澶ч潻鍛斤紝瀹冪涓娆$‘绔嬬瀛︾殑涓栫晫瑙傚拰鏂规硶璁猴紝涓嶄粎涓哄叏涓栫晫鏃犱骇闃剁骇鍜屽叏浜...
  • 椹厠鎬濅富涔夌殑浜х敓鍜屽彂灞
    绛旓細椹厠鎬濅富涔夌殑鍙戝睍锛1.椹厠鎬濅富涔夋槸鍦ㄥ疄璺典腑浜х敓鐨勶紝骞跺湪瀹炶返涓笉鏂赴瀵鍜屽彂灞銆傝繖绉嶅彂灞曪紝闄や簡椹厠鎬濇仼鏍兼柉鏍规嵁瀹炶返鐨勫彂灞曞鑷繁鍒涚珛鐨勭悊璁轰笉鏂厖瀹炲拰瀹屽杽澶栵紝鍏跺悗棣栧厛鏄敱鍒楀畞绛夐┈鍏嬫濅富涔夎呭湪棰嗗淇勫浗闈╁懡涓疄鐜扮殑銆2.鍗佹湀闈╁懡涓澹扮偖鍝嶏紝缁欎腑鍥介佹潵浜嗛┈鍏嬫濆垪瀹佷富涔夈備腑鍥藉叡浜у厷浠庢垚绔嬩箣鏃ヨ捣灏辨妸椹厠鎬濆垪瀹...
  • 椹厠鎬濅富涔鏄庢牱褰㈡垚鍜屽彂灞鐨
    绛旓細椹厠鎬濅富涔変骇鐢熶簬19涓栫邯40骞翠唬,鏄祫鏈富涔夌煕鐩惧拰宸ヤ汉杩愬姩鍙戝睍鐨勪骇鐗┿傚畠鍚告敹鏀归犱簡浜虹被鎬濇兂鏂囧寲鐨勪竴鍒囦紭绉鎴愭灉,鐗瑰埆鏄19涓栫邯涓婂崐鍙剁殑绀句細鑷劧绉戝鎴愭灉銆傚畠鐨勭悊璁烘潵婧愭槸寰峰浗鍙ゅ吀鍝插銆佽嫳鍥藉彜鍏告斂娌荤粡娴庡鍜岀┖鎯崇ぞ浼氫富涔夈備竴銆佸叧浜椹厠鎬濅富涔夌殑浜х敓 椹厠鎬濅富涔夋槸鏃朵唬鐨勪骇鐗╋紝瀹冪殑浜х敓鏈夊叾娣卞埢鐨勭粡娴庣ぞ浼氭牴婧愩佹濇兂...
  • 椹厠鎬濅富涔夌殑鍒涚珛涓庡彂灞
    绛旓細椹厠鎬濅富涔夌殑鍒涚珛涓庡彂灞鏄湪瀹炶返涓骇鐢熺殑,骞跺湪瀹炶返涓笉鏂赴瀵屽拰鍙戝睍銆 1.19涓栫邯40骞翠唬璧勬湰涓讳箟鏃朵唬鍙戝睍鐨勭壒鐐 椹厠鎬濅富涔変骇鐢熶簬璧勬湰涓讳箟鍙戝睍鐨勬椂浠c (1)璧勬湰涓讳箟浜х敓鐨勫巻绋 涓や釜鍏抽敭璇:璧勪骇闃剁骇闈╁懡銆佷骇涓氶潻鍛 14銆15c:鍦颁腑娴锋部宀镐竴浜涘浗瀹跺嚭鐜版渶鍒濊悓鑺; 16C:瑗挎涓浜涘浗瀹跺凡缁忓叿澶囪祫鏈富涔夊彂灞曠殑鍏蜂綋鏉′欢; 1640-1688骞...
  • 椹厠鎬濅富涔缁忓巻浜嗗摢鍑犱釜鍙戝睍闃舵
    绛旓細椹厠鎬濅富涔夌殑鍙戝睍缁忓巻浜嗕笁涓彂灞曢樁娈碉細涓鏄嚜鐢辩珵浜夎祫鏈富涔夐樁娈,鏃犱骇闃剁骇鐧讳笂鍘嗗彶鑸炲彴锛椹厠鎬濅富涔夌殑鍒涚珛鍜浼犳挱闃舵銆備簩鏄瀯鏂祫鏈富涔夐樁娈,绀句細涓讳箟鍙樻垚鐜板疄寮杈熺敱璧勬湰涓讳箟鍚戠ぞ浼氫富涔夎繃娓℃椂浠o紝椹厠鎬濅富涔夊彂灞曞埌鍒楀畞涓讳箟锛堝寘鎷1956骞村墠鐨勬瘺娉戒笢鎬濇兂锛夐樁娈点備笁鏄敱璧勬湰涓讳箟鍚戠ぞ浼氫富涔夎繃娓′笌绀句細涓讳箟鑷垜瀹屽杽鍜屽彂灞...
  • 璁鸿堪椹厠鎬濅富涔浜х敓鍜屽彂灞鐨勪富瑕佸巻鍙茶繘绋
    绛旓細椹厠鎬濅富涔鏄湪瀹炶返涓骇鐢熺殑锛屽苟鍦ㄥ疄璺典腑涓嶆柇涓板瘜鍜屽彂灞銆傝繖绉嶅彂灞曪紝闄や簡椹厠鎬濇仼鏍兼柉鏍规嵁瀹炶返鐨勫彂灞曞鑷繁鍒涚珛鐨勭悊璁轰笉鏂彂灞曞拰瀹屽杽澶栵紝鍏跺悗棣栧厛鏄敱鍒楀畞绛夐┈鍏嬫濅富涔夎呭湪棰嗗淇勫浗闈╁懡涓疄鐜扮殑銆傚崄鏈堥潻鍛戒竴澹扮偖鍝嶇粰涓浗閫佹潵浜嗛┈鍏嬫濅富涔夈備腑鍥藉叡浜у厷璇炵敓鍚庯紝涓嶄粎灏嗛┈鍏嬫濆垪瀹佷富涔変綔涓鸿嚜宸辩殑鎸囧鎬濇兂锛岃屼笖杩樻牴鎹...
  • 椹厠鎬濅富涔夌殑鍙戝睍鏄粈涔?
    绛旓細椹厠鎬濅富涔鏄湪瀹炶返涓骇鐢熺殑锛屽苟鍦ㄥ疄璺典腑涓嶆柇涓板瘜鍜屽彂灞銆傝繖绉嶅彂灞曪紝闄や簡椹厠鎬濇仼鏍兼柉鏍规嵁瀹炶返鐨勫彂灞曞鑷繁鍒涚珛鐨勭悊璁轰笉鏂厖瀹炲拰瀹屽杽澶栵紝鍏跺悗棣栧厛鏄敱鍒楀畞绛夐┈鍏嬫濅富涔夎呭湪棰嗗淇勫浗闈╁懡涓疄鐜扮殑銆傚崄鏈堥潻鍛戒竴澹扮偖鍝嶏紝缁欎腑鍥介佹潵浜嗛┈鍏嬫濆垪瀹佷富涔夈備腑鍥藉叡浜у厷浠庢垚绔嬩箣鏃ヨ捣灏辨妸椹厠鎬濆垪瀹佷富涔夌‘绔嬩负鑷繁鐨勬寚瀵兼濇兂...
  • 椹厠鎬濅富涔夊垱绔鐨勮繃绋
    绛旓細椹厠鎬濅富涔夊垱绔嬬殑杩囩▼锛椹厠鎬濅富涔夌殑鍒涚珛鏄竴涓巻鍙茶繃绋嬶紝瀹冧笌19涓栫邯娆ф床绀句細缁忔祹鍙戝睍鍜屾斂娌荤幆澧冨瘑鍒囩浉鍏炽傛渶鏃╃殑椹厠鎬濅富涔夊垱濮嬩汉鏄崱灏斅烽┈鍏嬫濆拰寮楅噷寰烽噷甯屄锋仼鏍兼柉銆備粬浠殑鍚堜綔濮嬩簬1844骞达紝骞朵簬1848骞村彂琛ㄤ簡銆婂叡浜у厷瀹h█銆嬨傝繖閮ㄨ憲浣滃甯冧簡椹厠鎬濅富涔夌殑璇炵敓锛屽苟鎻愬嚭浜嗘棤浜ч樁绾ч潻鍛界殑鐞嗚銆傚湪姝や箣鍓嶏紝椹厠鎬濆拰...
  • 椹厠鎬濈殑鏉板嚭鐨勬垚灏辨湁浠涔
    绛旓細椹厠鎬濈殑鏉板嚭鐨勬垚灏变富瑕佷綋鐜板湪鍙戣捣绉戝绀句細涓讳箟锛鍒涚珛椹厠鎬濅富涔锛屽垱寤虹涓鍥介檯锛屽彂鐜颁汉绫荤ぞ浼氬巻鍙插彂灞曠殑瀹㈣瑙勫緥锛堝巻鍙插敮鐗╄锛夛紝鍙戣〃銆婅祫鏈銆嬨併婂叡浜у厷瀹h█銆嬬瓑銆1銆佸彂璧风瀛︾ぞ浼氫富涔 绉戝绀句細涓讳箟鏄叧浜庣ぞ浼涓讳箟鐨鏈川銆佹ц川銆佺壒寰鍜屽彂灞瑙勫緥鐨勭瀛︾悊璁猴紝鏄敱绉戝鐨勫摬瀛︺佺粡娴庡銆佺ぞ浼氱鐞嗗銆佽涓虹瀛︾瓑绉戝...
  • 扩展阅读:真实丑陋的马克思 ... 什么标志着马克思诞生 ...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核心 ... 马克思是在批判旧世界 ... 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目的 ...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 的统一 ...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