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和的作品评价

\u8bc4\u4ecb\u7684\u6587\u7ae0\u4e0e\u8bc4\u4ef7\u6587\u6709\u4f55\u4e0d\u540c\uff1f\u600e\u4e48\u5199\uff1f

\u8bc4\u4ef7\u6587\u7ae0\u662f\u8bc4\u4ef7\u4f5c\u54c1
\u8bc4\u4ef7\u6587\u662f\u4e00\u7bc7\u6587\u7ae0

\u4e0d\u9519\u5f88\u6709\u6f5c\u529b \u91cc\u9762\u4eba\u751f\u9605\u5386\u5f88\u4e30\u5bcc \u6211\u611f\u89c9\u5f88\u50cf\u8bba\u6587\u54ce \u503c\u5f97\u4e00\u770b \u8fd9\u662f\u4f60\u5fc3\u7075\u7684\u8bc9\u8bf4 \u5230\u4e0d\u60f3\u662f\u666e\u901a\u7684\u4f5c\u6587

李本和自幼酷爱书法艺术,50年来临池不辍。书法以隶书、草、篆、行、魏碑为主。并秉承了武中奇集隶、楷、行、欧、颜、魏诸体于一炉的“破体”书风,落笔严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书峻雄伟、刚健质朴、紧中见放,动静相依、错落有致、抑抑应节、气势开豁、取其自然,盎然天趣。在汲取唐碑风骨、魏晋神韵,博涉诸家的基础上,形成了气势浑厚、挺拔苍劲的独有的艺术风范。李本和在创作上不随波逐流、恪守法度、深入学古,追求古雅天然,平淡高华的艺术境界 ,其书法作品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先后30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展览中入展,并获中国自咏诗书法交流展等重要展览大奖。《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刊物均对李本和作过专题介绍,其书法作品曾被中南海、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武警总部以及多家博物馆和纪念馆所收藏。
也许是军人岀身的缘故,纵观李本和书法作品,着实苍劲有力,气势恢宏,具有浓烈的汉魏遗风,并蕴含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而且充满着阳刚之美。他功力深厚,笔法丰富,意趣生焉,一字之中,点之丰腴而不臃滞,劲拔而不蒿寒,简繁得宜,自然天成。一行之中,起伏有度、错落有致、气贯意连。行行之间,迎让顾盼、相互拂照、协调有序。通篇之气则激扬跌宕、虚实呼应、穿插互融,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绝妙佳境。人称李本和的书法神气韵皆备,时时透过书法传递的豪气和真情,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也是中国书法界的骄傲。用业内评论家的话说:李本和坎坷岁月字中留,万里浓情一锦收。墨点苍茫惊四座,滂沱大气落九洲。兰庭聚雅书诗意,竹苑交心客如流。变幻风云三寸笔,辛酸磨砺几春秋! 很少能看到这样力透纸背功底扎实的书法高手了!正如因为如此,国内外不少收藏家都十分看好李本和的墨宝。 学书二十余年,读书无数,研习过不计其数的古碑帖,同时也品读过不少的书论,结识了很多学书之人,谓之曰“书友”。常与书友小聚讨论书法艺术,谈论最多的不外乎是怎么去品读书法,怎么去欣赏一副好的作品,书法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其实,那一切的一切,都不外乎:书法的骨力如何。
《老子》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强其骨,爱精重施,髓满骨坚。《老子》第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次两处之“骨”指筋骨,骨力,骨气,“骨”对于身体,治理国家是那么的重要,况乎书法?魏晋六朝卫铄在笔阵图中这样说到“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唐.孙过庭在《书谱》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具备,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
自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便开启了书法的大门。书法之骨也就从甲骨文之“骨”传承久远。可看看当今书坛,书法之骨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自从认识书法大家李本和老师之后,我这才感受到书的骨力之所在。
我和李本和老师相识多年,说来是他十多个弟子中年龄最小的“大弟子”——第一个拜李本和为师的弟子。老师虽然六十有四,但弟子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六十有一,尚未而立之年的我,曾有半年时间和本和先生朝夕相处,天天把酒挥毫,被李老师的书法、做人大为赞赏和感动,当时就想为李老师写点什么,只因当初文学功底有限,愧不敢动笔。时隔两年之后,再次和老师相聚,观老师创作,感受颇多,李本和老师的作品比两年前更加圆润厚重、雄健,真正做到了“骨力雄健”。能做到雄健实属不易,然而李老师不仅达到“骨力雄健”而且升华到了“笔气通达”。
李本和老师学书五十余年,对真书,篆书、隶书情有独钟,张迁碑,郑文公碑,泰山金石峪研习颇深,兼学二王,取法魏晋,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学武中奇先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以及对美学的认识,成功的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被业内谓之为“本和体”。在法古的前提下,不断的创新,将真草行隶篆巧妙的运用到一副作品中,浑然天成,骨力雄健,笔气通达。看一副先生在中国老子书画院创作的一副作品:山高人为峰
这是一副行楷书作品,我更愿意谓之为真书作品。整幅作品给人感觉是大气磅礴,结构严谨,主要以魏碑笔法为主,兼行书。“山”字,魏碑的笔法结构,多用中锋处理,原型来源于武中奇先生,但实则相对于武中奇先生,更加的紧凑,厚重,取势斜倚,最后一笔竖用斜显奇,但将整个字向右力挺,形成了“奇险”。“高”字横折钩,用隶书的笔法,最后钩用魏碑,整个笔画下沉且较细,和“山”相对。“人”字较小,且粗重,留有一定的空白,给人以空灵的感受。“峰”实则行草书,但山字旁却用隶书处理,右半部分,用魏碑结构,行书笔法,整个字显得有力度,而且还很潇洒,吾谓之以点睛之笔。最后一笔的飞白,使整个作品显得富有朝气活力,从而很巧妙的避免的“墨猪”的弊病。“笔气通达”,“气”实之为韵味,书法家的精神。作品同时也体现出李本和老师多年军旅生涯的气息:正直,直率,铮铮铁骨无不在作品里面体现出来。
下为本和老师一副隶书作品,虽谓隶书,但其中多有篆意,“参”字的上部分,“禅”字右边均为篆书的结构和笔法,“道”则采用行书的笔法,使整个作品显得更加的活跃,虽然从单个字的结构很难和相应的碑帖相互比较,但是,我们从中处处可以找到很多出处。
传统和创新是一个相互矛盾且又相辅相成的,时人学书常说“进得去,出得来”,“进得去”是指我们在学书过程中能潜心到古人的笔法章法中去,“出得来”谓之学了古人的东西,能活学活用,将学到的笔法章法,以及古人的才学为我而用,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本和先生在这点上分的体现出来,有古意,有创新,有自己的美学认识,所以才有如今“本和体”的“骨力雄健,笔气通达”。
书法是一门在“黑白”之间的艺术,也是中国的“魂”,没有捷径,也不能做作,完全是展现书法家个人的人生经历,文学修养、感情抒发,不仅需要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国学底蕴,还需要正直的为人,方能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书法家。我的老师李本和无愧于这样的书法家。
(作者/刘鸿:著名书法家、书画评论家)



  • 鏉庢湰鍜岀殑浣滃搧璇勪环
    绛旓細鏉庢湰鍜屽湪鍒涗綔涓婁笉闅忔尝閫愭祦銆佹仾瀹堟硶搴︺佹繁鍏ュ鍙わ紝杩芥眰鍙ら泤澶╃劧锛屽钩娣¢珮鍗庣殑鑹烘湳澧冪晫 锛鍏朵功娉曚綔鍝佸凡褰㈡垚浜嗚嚜宸辩嫭鐗圭殑鑹烘湳椋庢牸銆備綔鍝佸厛鍚30澶氭鍦ㄥ叏鍥芥т功娉曞睍瑙堜腑鍏ュ睍锛屽苟鑾蜂腑鍥借嚜鍜忚瘲涔︽硶浜ゆ祦灞曠瓑閲嶈灞曡澶у銆傘婁腑鍥戒功娉曘嬨併婁功娉曟姤銆嬨併婁功娉曞鎶ャ嬬瓑涓撲笟鍒婄墿鍧囧鏉庢湰鍜屼綔杩囦笓棰樹粙缁嶏紝鍏朵功娉曚綔鍝佹浘...
  • 鏉庢湰鍜岀殑浜虹墿绠浠
    绛旓細鏉庢湰鍜岃嚜骞奸叿鐖变功娉曡壓鏈紝鍥涘崄浣欏勾涓存睜涓嶈緧銆涔︽硶浠ラ毝涔︺佽崏銆佺瘑銆佽銆侀瓘纰戜负涓銆绉夋壙浜嗘涓鐨勪功娉曢鏍煎拰褰卞搷銆傛垚涓哄綋浠e疄鍔涙淳涔︽硶瀹銆鍦ㄥ垱浣滀笂涓嶉殢鏃舵祦銆佹仾瀹堟硶搴︺佹繁鍏ュ鍙锛岃拷姹傚彜闆呭ぉ鐒讹紝骞虫贰楂樺崕鐨勮壓鏈鐣,鍏朵功娉曚綔鍝佸凡褰㈡垚浜嗚嚜宸辩嫭鐗圭殑鑹烘湳椋庢牸銆備綔鍝30澶氭鍏ュ睍骞惰幏濂栵紝涔︽硶浣滃搧鏇惧叆閫夊浗闄呬功灞曘...
  • 鏉庢湰鍜岀殑濯掍綋鍏虫敞
    绛旓細鍙互璇, 鏉庢湰鍜岀殑涔︽硶鏂囧寲姘旀伅銆佸搧鏍艰叮鍛筹紝閮芥槸浠栦汉鍝佸拰瀛﹀吇鐨勯泦涓綋鐜板拰娴侀湶銆浠栫殑浣滃搧涓嶄絾钑存兜鐫鏃犵┓鐨勯瓍鍔锛岃屼笖浠庢繁鍘氬簳钑翠腑鏄剧ず鍑哄皯鏈夌殑宄诲仴鍜岀闊点備粬鐨勪功娉曚綔鍝佷篃鏈澶ч檺搴﹀湴褰版樉宀 鈥滃ぇ鐖辨棤褰娾濈殑鑰佸瓙鍝插鎬濇兂銆備腑鍥借佸瓙涔︾敾闄篃姝f槸鍥犱负鏈変紬澶氳薄鏉庢湰鍜岃繖鏍风殑鐖卞績浜哄+鐨勫叧鐖卞拰鏃犵鎹愬姪锛屾墠寰椾互...
  • 鏉庢湰鍜涔︽硶浠锋牸鏌ヨ
    绛旓細濡傛灉鏄竴寮犵焊涓涓殑澶у瓧鍑犲崄鍏冨钩灏烘槸鍙互鐨勶紝鏄洓涓ぇ瀛椾竴鐧惧厓骞冲昂涔熸槸鍙互鐨勶紝鍙槸濡傛灉鏄皬瀛楀氨涓嶆浜嗭紝濡傛灉鏄妱缁忎功鎴栬呮槸璇楄瘝锛屽瓧鏁板湪鍑犵櫨鍑犲崈锛屽氨鏄崈鍏冨钩灏猴紝鐢氳嚦鍑犲崈鍏冨钩灏洪兘鏄鐨勩傝繕瑕佺湅绾稿紶锛岀敤澧紝浠ュ強鍐欏緱鎬庢牱绛夌瓑锛涘綋鐒跺悕浜虹殑鍙堣璐典簺銆傚彟澶栵紝鑹烘湳鍝佷环鏍奸珮浣庨兘寰楀競鍦鸿浜嗙畻锛屾湁鐨勪拱...
  • 鏉庢湰鍜鏄腑鍥戒功娉曞鍗忎細浼氬憳鍚
    绛旓細1锛浜哄搧锛氬績姝e垯绗旀銆傦紙鍞愬お瀹楅棶鏌冲叕鏉冧功娉曪紱鍙﹀涓栦汉涓嶆璧忓ジ鑷h敗浜殑涔︽硶浣滃搧,鑰屾帹宕囪敗瑗勭殑涔︽硶锛侊級 - 浜哄搧涓嶉珮锛岀瑪澧ㄦ棤娉曘---鑼冩浘 浠涔堜汉鍐欎粈涔堝瓧锛屼粈涔堜汉鐢讳粈涔堢敾銆傛槑鏈竻鍒濆悕鍖汇佹枃瀛﹀ 銆佷功娉曞鍌呭北鍏堢敓鍦ㄣ婁綔瀛楃ず鍎垮瓩銆嬩腑璁诧細浣滃瓧鍏堝仛浜猴紝浜哄瀛楄嚜鍙わ紱绾插父鍙涘懆瀛旓紝绗斿ⅷ涓嶅彲琛ワ紱鏈棰滃叕...
  • 扩展阅读:摄影作品评价怎么写 ... 李本和书法多少钱一尺 ... 李亨是昏君还是明君 ... 幼儿园作品评价怎么写 ... 视频作品评价怎么写 ... 对自己的作品评价 ... 手工作品评价怎么写 ... 李贽的主张及评价 ... 文学作品评价怎么写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