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消极影响 佛教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u65e9\u671f\u4f5b\u6559\u7684\u6d88\u6781\u4f5c\u7528 \u6025\uff01\uff01\uff01\uff01\uff01\uff01\uff01\uff01\uff01\uff01\uff01\uff01

\u5176\u5b9e\u4f5b\u6559\u4e00\u76f4\u662f\u4ee5\u6b63\u9762\u7684\u5f62\u8c61\u51fa\u73b0\u7684
\u4f46\u662f\u5728\u4f5b\u6559\u65e9\u671f\u7684\u53d1\u5c55\u8fc7\u7a0b\u4e2d \u7531\u4e8e\u5f53\u65f6\u751f\u4ea7\u529b\u7684\u9650\u5236
\u786e\u5b9e\u8d77\u5230\u4e86\u5f88\u591a\u6d88\u6781\u7684\u4f5c\u7528\u3002
\u4e00\u592b\u4e0d\u8015\uff0c\u6216\u53d7\u4e4b\u9965\u3002\u4e00\u5973\u4e0d\u7ec7\uff0c\u6216\u53d7\u4e4b\u5bd2\u3002
\u5f53\u65f6\u5f88\u591a\u7684\u52b3\u52a8\u529b\u51fa\u5bb6\u505a\u4e86\u50e7\u4eba\uff0c\u9700\u8981\u793e\u4f1a\u7684\u4f9b\u517b\uff0c\u6210\u4e3a\u4e86\u5bc4\u751f\u4eba\u7fa4\u3002
\u8bb8\u591a\u5bfa\u9662\u53d1\u5c55\u5f88\u5feb\uff0c\u53d1\u5c55\u58ee\u5927\u7684\u5bfa\u9662\u5bf9\u7687\u6743\u548c\u793e\u4f1a\u90fd\u4ea7\u751f\u4e86\u5f88\u5927\u7684\u5f71\u54cd\uff0c
\u5bfa\u9662\u53d1\u5c55\u7684\u540c\u65f6\u53c8\u5728\u4e0d\u65ad\u7684\u5708\u5730\uff0c\u5f62\u6210\u4e86\u4e00\u4e2a\u50e7\u4eba\u5730\u4e3b\u9636\u7ea7\u3002\u8fd9\u5c31\u5bfc\u81f4
\u8bb8\u591a\u4eba\u6ca1\u5730\u53ef\u79cd\uff0c\u6216\u8005\u662f\u6839\u672c\u4e0d\u60f3\u79cd\u5730\u3002\u76f4\u63a5\u9020\u6210\u4e86\u5f53\u65f6\u793e\u4f1a\u7684\u52a8\u8361\u3002

\u4e0a\u9762\u670b\u53cb\u8bf4\u7684\u5bf9\u662f\u975e\u5e38\u79ef\u6781\u7684\u96cd\u6b63\u7687\u5e1d\u4e0a\u8c15\u5199\u5230\u5982\u679c\u4e00\u4e2a\u56fd\u5bb6 \u6709\u4e00\u6210\u4eba\u884c\u4e94\u6212\u5341\u5584\u56fd\u5bb6\u4e0d\u9700\u8981\u8d39\u5fc3\u6cbb\u7406 \u5c31\u53ef\u4ee5\u7e41\u8363\u7a33\u5b9a \u8bf4\u6d88\u6781\u7684\u4e00\u9762 \u4e0d\u662f\u4f5b\u6cd5\u6d88\u6781\u800c\u4e14\u4e00\u4e9b\u4fe1\u4f5b\u4eba\u786e\u5b9e\u6709\u6d88\u6781\u7684\u4e00\u9762\u6216\u8005\u5728\u5927\u5bb6\u773c\u4e2d\u662f\u6d88\u6781\u7684\u6bd5\u7adf\u73b0\u4ee3\u4eba\u8bb2\u7ade\u4e89 \u800c\u4fe1\u4f5b\u7684\u4eba\u5f88\u5c11\u53bb\u4e89\u8fd9\u5c31\u8ba9\u5927\u5bb6\u8bef\u8ba4\u4e3a\u5f88\u6d88\u6781\u5176\u5b9e\u4e0d\u7136 \u53ea\u662f\u4f5b\u5f1f\u5b50\u591a\u770b\u900f\u771f\u76f8\u4e0d\u53bb\u7ade\u4e89\u865a\u5e7b\u7684\u4e1c\u897f

近几十年来,面对种种挑战和社会人心的种种问题,不少大德在探索应机弘法的路途中,共同
认识到浓缩了印度佛学精髓、最具中华文化风格的祖师禅,是最当现代人机宜的法门,佛教振兴之
机,端在禅宗。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之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与法相唯识,而仍
在乎禅。”而振兴禅宗,必须对元代以来日趋衰颓的山林禅、丛林禅、文字禅、狂禅作一番整顿改
革,着力解决好禅与现代人紧张繁忙的世俗生活如何结合融洽的问题。台湾的“现代禅”、“安祥
禅”等,都是抓住这一决定禅宗命脉的关键性问题,力图开辟出禅宗现代化、生活化的路径。净慧
法师作为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的入室弟子,以振兴禅宗为己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编《法
音》,以文字般若弘法,普摄群机。近十年来力复祖庭,主编《禅》刊,惨淡经营,功业昭著。他
提倡的“生活禅”,凸现了禅与生活融合一体的主旨,旗帜鲜明,口号响亮。“生活禅”是净慧法
师据多年修持、弘法的经验,总结了海内外诸大德禅学革新的思想后所推出,酝酿已久。记得1991
年,我与净慧法师晤谈中,曾就“禅是沟通佛法与现代社会的唯一桥梁”取得默契,讨论过关于禅
生活化的问题,法师的远见卓识,使我深为钦佩。河北禅学研究所成立之初,将深化生活禅列为一
大研究课题。愧我学浅识陋,对生活禅无何贡献。净慧法师自1993年起年年举办“生活禅夏令营”,
率知识青年共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在生活禅夏令营和柏林寺禅七所作的一系列开示、讲话,
详悉提示了生活禅的宗旨、特质和修持法要,拜读之下,获益良多。兹就生活禅契理契机的特点和
禅法,略呈浅见,以就正于净慧法师,并与同好者商讨。

生活化与化生活
“生活禅”,顾名思议,是在生活中参禅。净慧法师提示生活禅宗旨说:“所谓生活禅,即将
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
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熔铸以后产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
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
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
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
又强调“在生活中实现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一言以蔽之,生活禅的特质,在于净慧法师所
总括的将祖师禅、佛法“生活化”和“化生活”两个方面的结合。这是针对现代生活,对祖师禅乃
至全体佛法的灵活运用,是对佛教积弊痼疾的改革针治,契理契机,意蕴深闳。
生活化,谓深入世间,直面人生,将佛法、禅融入生活、运用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生活,把
佛法和生活打成一片。用净慧法师的话说,修行的人“必须把佛法净化人生(利乐有情)、净化社会
(庄严国土)的精神,完整地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将信仰
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提倡“关怀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反对
脱离现实,逃避生活,躲到深山里去隐修,把佛法与世法、出世与入世、修行与做人打成两橛。这
是太虚大师、赵朴老等倡导的“人间佛教”精神的具体化。“生活化”并非“世俗化”,所谓世俗
化,一般指宗教不得已放弃自己清净离染的主旨,随顺、顺应众生的世俗价值取向,未免有舍高就
低、同流合污的意味。“生活化”则要求学人发扬大乘入世担当的菩萨精神,走入世俗生活,深入
众生世界,投入两个文明的建设,在生活中、众生中勤修佛教倡导的戒定慧三学和菩萨道六度四摄,
尽职尽责,奉献力量,以佛法的智慧指导生活,点化生活,净化自心,消解生活中的障难烦恼,使
人生活得幸福、自在、洒脱、安祥、有意义、有价值,在生活中体味法乐禅悦,获得正受,在生活
中体悟自性涅盘
发现真正自我,从而超越生活,超越生死,并且自行化他,带动广大众生一起过好正见正受的
生活,净化国土社会,庄严人间净土。此即生活禅的另一面“化生活”。生活化与化生活一体两面,
不可分割,其实质,是用佛法的智慧来点化现实生活,改造生活,超越生活,圆满生活,将生活佛
法化,变众生痴迷、污染、沦坠的生活为正觉、清净、向上的生活。�
生活化、化生活,非仅应机施设的一时方便,而是释尊教法、中华禅宗本来具有的主体精神。
释尊成正觉后,并未坐在山林里独享涅盘极乐,一味放光动地惊骇人天,而是以人中觉者、生活导
师的形象,从菩提树下走入滚滚红尘、攘攘人海,紧扣众生的生活,孜孜说法不倦,谆谆教诫国王、
大臣、商贾、贱民、妇孺、妓女、强盗等各种各样的人,就其不同根性,教导他们如何善度人生、
超越人生,不仅教人反省人生诸苦,体悟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修证常乐涅盘,而且教人如何择
业、工作、持家、理财、教育子女、尽分尽责、治理国家,过好物质生活、伦理生活、社会生活,
你看他教诫善生子、玉耶女、阿�世王等人,是何等平易亲切!大觉至圣的佛陀,每天也仍是着衣
持钵、次第乞食、洗钵洗足、打坐、沐浴、巡视僧寮、接待求法者,他的圆满智慧、教化功业,表
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教主、导师的佛陀,在僧团集体中并不搞特殊化,自言“我入僧数”,
自列为僧团集体中的一员,留下为病老比丘洗刷污秽、洗衣、倒水、穿针引线等佳话。当时佛陀门
下的很多证到阿罗汉果的弟子,也并非“自了汉”,而和民众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常深入民众中去
说法教化,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忧患。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从南传佛教看到佛陀时代的遗风。
大乘佛法更是号召修菩萨行者走到众生中去,深入生活,以朋友的姿态与众生广结善缘,在利乐众
生、度化众生中趋向佛果,若不广度众生、庄严国土,是不能成就无上正觉的。大乘道六度四摄等
行,若离了众生,离了社会生活,便无从修行。中华祖师禅,正是握得佛法尤大乘佛法的这一心髓,
将生活与禅打成一片。六祖说得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禅
宗鼎盛的唐宋时代,宗门下大德,多是在着衣吃饭、担柴运水等日常生活、动用云为中参修,很少
有长年枯坐深山打七闭关、摒绝人事而修者。六祖以一舂米行者开悟得法,得法后又混迹猎人中保
任十六年之久,以行动表明了禅生活化、化生活,于世间生活中觅取正觉的精神。他如百丈怀海之
率众耕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香严智闲之锄地以瓦砾击竹而开悟,龙潭崇信之煎饼求道,隐
峰禅师之推车度众,南泉普愿之牧牛采樵,雪峰义存任数百人饭头,天衣义怀任水头等,禅师们在
生活中参修的精神,不胜枚举。
从佛法究极义理来说,“一切法皆是如”(《般若经》),世间万象,生活之全体,本来无不是
真如实相的显现,无时不在说示无我无相,真空妙有之理,所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法华经》);视听言笑、举手动足、待人接物,无不是本来心性的机用,不管开悟与否,本来如
是,全体现成,圆满无缺。故真正开悟,必从生活日用中参修而得。只要善修,生活中无处不是禅。
净慧法师说得好:“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
禅”,“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
正当的追求是禅”……。
诚然,人根不等,法门万千,佛法中也确有放舍万缘、摒绝人事,隐避深山长年闭关专修的法
门,修密法者尤多以这种方式修习而得成就,过去藏地的大德,一闭关就是一二十年。这种修法的
价值自是无可非议,但这起码不是印度正法时代和禅宗盛期占主导地位的法门,更无佛陀教导在家
人如此修行的凭证。《优婆塞戒经·禅波罗蜜品》,不示在家菩萨以四禅八定,而只教以在生活中
观心的禅,这种禅即是《般若经》所说“觉意三味”或“随自意三昧”,与祖师禅同属一类。正宗
的祖师禅,贵在日用中活泼参悟,不主张舍离人事专修。出家住山,谢绝万缘,靠别人供养专意修
行,无疑是条易行道。但非广大在家人所能行,尤非信息时代、商业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所能行,今
天即便是出家人也不易具备那种条件。以这种修法为主导,只能使佛法脱离民众,传播范围越来越
小,大家都不信佛,谁肯供养少数几个出家人修行?佛教在印度本土绝迹,大概主要应归咎于所弘
的法脱离民众生活。禅宗在元代以后不断衰颓,当与渐失活泼宗风、禅法脱离生活有关。倡导生活
禅,实际上是在现代社会重振唐宋禅风,这是禅宗得以永久传续的唯一出路,也是佛教对社会、众
生应尽的责任。
禅要——“生”与“活”
对禅来说,能否提供给人们一种易入易行、切实有效的修行方法——禅法,比建构禅的理论更
为重要。禅法,乃禅与生活契合,从而使禅为很多人亲履实践的关键。净慧法师开示生活禅的具体
修法,相当亲切平实,如将生活禅的要点总结为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
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四点,以具足正信、坚持正行、保任正受为修行三要,强调持戒、因
果、正见、福德,教人“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
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等,皆深符祖意,甚得禅要,将深奥难懂的禅用平实活泼的方
式作了现代式的表达。学人依之参修,已得受用,效果良好。
名符其实的生活禅,既应落实于生活,又应是纯正的祖师禅,这就要求它既融入生活、切实易
行,又要具佛法、祖师禅超越世间、超越生活的特质。《般若经》般若方便不二、《金刚经》“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及《坛经》“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仍应是生活禅的根本法要。其
精神,可通过对“生活”二字的诠释,予以简要的表达。何谓生活?生者,出生、生长、有生命之
义,无生而生,生生不已,生诸功德,增长功德,维持生命不致死亡,谓之生。《易》曰:“生生
之谓易。”生命、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生生不已的进程,生生不已,便意味着无常、无我,没有一常
住不变、自作主宰,被人们妄执为实我、实法的实体出生,佛法中观学把这种无实体出生的真实叫
做“无生”。正因为没有个实体生灭,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生灭无常,所以才有生灭变幻、生生不已
的宇宙万象呈现,才有众生生活的进程不断开展。从实质上看,这生生不已的万象,丰富多彩的生
活,皆是绝对真如亦即我人本来心性内蕴功能的显现,本心虽然无生而空,却具有能生万法、能现
万象的奇妙功德,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能含万法是大,
万法在诸人性中”。生活禅修行者,应在本来生生不已的生活中,积极、主动、自觉地发挥本心的
功用,在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待人接物中,努力修行大乘菩萨道六度四摄,尽职尽责,勤恳做
事,无私奉献,时时处处以热心肠助人利人,以家庭、单位、社会为道场,以全部生活为修行,令
善业功德、福智资粮、菩提种苗不断出生,日日增长,使自己的生命之树因佛法功行的润泽资养而
永葆生机,以开放智慧之花,结出菩提之果。而不是百事不做,一切不管,一味空心静坐,着“无
记空”。这便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而生其心”。“而生其心”有人解作生清净
真心,实则真心无生,说生,应是指真心之用或从真心所起的正念,经中主要指修布施度等“方便”
行,积集福德资粮,这是成就佛道必不可缺的。既生为人,便不能不生心起念,不能不做事、待人
应物,生活,便是一个不断生心起念、做事待人的活动过程,不过常人因缺乏正见,以无明妄想心
对待生活,难免心被境牵,情随物转,常生邪念烦恼,造作恶业,将本心功用作负面的使用,有如
拿金条去换烟酒毒品享用而坑害自己。生活禅修行者则以正见为导,不断生起正念,努力做善事、
合理的事、利乐有情的事、弘扬正法的事,在生活中积极使用本心功德积集福智资粮,创造自利利
人的高度价值,有如用金条去做慈善事业。
若仅“而生其心”以正念勤修福德,还只是生活禅的一面,生活禅的另一面,是“活”。“活”
者,灵活无碍、生气勃勃而非死板呆滞之意,反之则谓“死”。凡活物必有灵气生机,必非凝固呆
滞,不凝固呆滞,才有生的功用,才有创造能力。宋儒喻心性为“源头活水”,死水一潭,不养活
鱼,只能变为腐臭。禅师们常用“活泼泼地”来形容心性,我们可以把“活”解释为《金刚经》的
“应无所住”,住者,僵固不动,胶着不离,即“执着”之意,是人主观上所生的妄想,与万法本
来无住的真实相悖。一住着便生障碍,便生系缚,便生烦恼:住着男女相则被男女相系缚,日思夜
想不得安宁;住着金钱被金钱奴役,贪求无厌心劳神驰;住着名位则被名位所扰,阴谋阳夺患得患
失;乃至住着成佛作祖则被佛祖所缚,想断烦恼反而增益了烦恼。本心本来不住,有住有着,便失
本心,便起迷染。欲得离缚离碍,活得潇洒自在、安乐祥和,只有识取本心,明心见性。明心见性
则自然如本不异,无住无着,无碍自在。祖师禅因而以明自本心为宗旨,生活禅也应该不离这一宗
旨。明心见性的方法,宗门所用主要有当机直指和参究二路,当机直指需具根器者于时机成熟时遇
有缘的师匠点拨,非今日人人所能契入。参究一法,为当机的正路,参究的方法,以依三法印等教
理直观当下一念缘起无生为宜,古人名此为“观心”,乃祖师禅的正宗方便,也是三乘经教指示的
修证心要。不管悟与不悟,不讲立地成佛,只要于当下一念以正智观照,便可于妄念息灭处体会到
心性的本来无生。妄念烦恼起时,正好观照,形成习惯,功深力极,自有发机证悟的一天。即便暂
时未得彻悟,只要一念回光,便有平衡心理、得到轻安的受用。这种功夫,不拘闲忙静闹,行住坐
卧,任何时候,任何场所,只要念起就可以修,一修便见效用。只有观察体会心性无生,无生而生,
乃至得真实证悟,才能无住无着,灵活无碍,方能叫做真正的“活”。�
“生”、“活”二要,“生”是在自心的用上用功,修方便,“活”是在自心的体上用功,修
般若,般若与方便一体不二,福智双全,体用双全,才能明心见性,开显佛性本体,才能叫做真正
的“生活”,如此生活,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合理人生。“生”与“活”一体不二,即是“应无
所住而生其心”,依此法则,将整个生活作为自性、禅来参修,所谓“参破生活参破禅”,名曰
“生活禅”。
生活禅即是祖师禅,是祖师禅的源头活水流入今天所呈现的形态,是祖师禅在现代社会的灵活
运用,它既是古老的法门,又是新生事物,需要大家在各自的生活中,宗依经论,学习古德参禅的
言行,按净慧法师的开示真参实修,互相交流研讨,使生活禅进一步完善、深化,一步步推广,让
越来越多的人得到生活禅的受用。生活禅这一法门,大概也应既“生”又“活”,不断改善,融入
广大民众的生活,乃至点化整个国民生活、人类生活,才能永葆生机,鲜活不腐。

佛教的积极影响: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张爱护生命;
佛教的消极影响
1、由于佛教主张禁色,主张不娶妻生子,所以造成人口下降,这一点在西藏特别突出,由于西藏在解放前由僧人主政,所以西藏几乎家家都有出家的僧人。造成了西藏人口的下降。
2、佛教主张出世,就是不理世事。
3、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巨大的消极性。

古代佛教对国家消极影响就是减少了国家税收,毕竟宗教免税,而富商地主多和佛教相互利用,通过挂靠和假出家的方式逃税,所以历史上往往佛教(道教也是)越昌盛反而国家越穷。当然这个弊端被当代政府解决了。

在古代的积极影响就是安定民心,这是古代稳定国家的重要力量,宗教用神权肯定朝廷的权威,朝廷给宗教免税,互惠互利。
当然,现代政府几乎不依靠宗教治国,宗教的积极影响……我找不出来

有些消极影响在所难免,但积极影响是主流。
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不了解主体的积极思想、周围的环境因素、文化因素、误传误导、理解偏差、偏见等等。

任何法、任何事物都会有消极影响。不只是佛教。

佛教把人生判定为苦,全无幸福欢乐之可言,认为只有达到涅盘才是解脱

  • 浣涙暀鐨鍗卞鎬
    绛旓細1銆佹佸害娑堟瀬銆佹偛瑙傘侀搴燂紝璁や负浜虹敓灏辨槸鑻︽捣锛屽惁瀹氫汉涓栭棿鐨勪竴鍒囨闈环鍊硷紝浣夸汉涓嶆濊繘鍙銆2銆佸ぇ璐紝杩芥眰涓嶆溄锛堣皳涔嬫洶鈥滆嚜鍦ㄢ濓級銆侊紙鑴辩浠栦滑璁惧畾鐨勮疆鍥炴鏋讹級鑾峰緱姘哥敓鍏跺疄鎭版伆姝f槸鏈澶х殑璐康銆佹墽蹇点3銆佸洜鏋滅悊璁猴紝寤虹珛鈥滀笁涓栧洜鏋溿佸叚閬撹疆鍥炩濅綋绯伙紝缁ц岃泭鎯戠兢浼椾俊鏁欍佹垚浣涗互鑴辩璇ヤ綋绯汇傝捣婧愶細鍒涘浜洪噴杩...
  • 浣涙暀4澶у嵄瀹 浣涙暀鐨鍥涘ぇ娑堟瀬鍗卞璇﹁В
    绛旓細1銆佹佸害娑堟瀬銆佹偛瑙傘侀搴燂紝璁や负浜虹敓灏辨槸鑻︽捣锛屽惁瀹氫汉涓栭棿鐨勪竴鍒囨闈环鍊硷紝浣夸汉涓嶆濊繘鍙銆傚叾瀹烇紝浜虹敓灏卞儚涓鏉櫧寮姘达紝浣犳斁鍏ョ硸锛屽畠灏辨槸鐢滅殑锛屼綘鏀惧叆鐩愶紝瀹冨氨鏄捀鐨勶紝杩欏彇鍐充簬浣犵殑蹇冩併傜湅浣犲浣曟噦寰楀彂鐜颁汉鐢熺殑涔愯叮銆佸杽浜庡繕璁版垨鍧︾劧闈㈠鐥涜嫤銆傚鏋滀竴涓汉锛屾绘槸鐩潃涓嶅紑蹇冪殑浜嬫儏锛屾眰鎮叉眰鑻︽眰姝伙紝閭d箞浠...
  • 浜轰汉瀛︿經,涓栫晫鐪熺殑浼氬彉寰楀緢娑堟瀬鍚?
    绛旓細涓涓槸涓嶈嚜鐢辩殑锛屾病鏈夐夋嫨鐨勬満浼銆傛墍浠ワ紝瀛︿經骞朵笉鏄犳垚娑堟瀬鍜岀Н鏋佺殑鍘熷洜锛屽畠鍙槸缁欎簣鎴戜滑涓涓嚜鐢遍夋嫨鐨勬満浼氳屽凡銆備俊浣涘氨鍍忎笂瀛︼紝闄や簡鑳介】鎮熺殑灏戞暟浜哄锛屽嚑涔庨兘瑕佷竴姝ユ鐨勫涔犲拰杩涙锛岀洿鍒板洜缂樺叿瓒虫墠鑳戒慨鎴愭鏋溿備汉浜轰俊浣涳紝鐜板湪鐪嬫潵褰撶劧鏄緢娑堟瀬,鍥犱负浣涙暀鎻愬℃棤娆层佹棤鎴戙佹柇涓冩儏鍏锛屾斁涓嬫墽钁楋紝涓嶄簤銆...
  • 浣涙暀鏄笉鏄細璁╀汉鍙樼殑寰堟病绔炰簤鍔
    绛旓細灏辨槸娌℃湁姝g‘澶勭悊濂戒袱鑰呬箣闂寸殑鍏崇郴,瀵规湰搴旀秷鏋佸寰呫佹祬灏濆嵆姝㈢殑浜嬫儏鎶曞叆浜嗚繃澶氱殑绮惧姏,浠ヨ嚦褰卞搷浜嗘甯哥殑宸ヤ綔鍜屽涔銆 涓夈佷經鏁欏緬鏄秷鏋佺殑鍚? 涓轰粈涔堢ぞ浼氫笂寰堝浜轰細璁や负浣涙暀寰掓槸娑堟瀬鐨?涓昏鏈変互涓嬪嚑鏂归潰鍘熷洜: 棣栧厛,鏄敱鍑哄鍒跺害寮曡捣鐨勮瑙c備腑鍥界殑浼犵粺閬撳痉瑙傚康鏄互瀛濅负鏈,鑰屽瓭鐨勬牳蹇冨唴瀹瑰氨鏄紶瀹楁帴浠,鎵璋撯滀笉瀛...
  • 浣涙暀(鎴栬呰瀹楁暀)鏈変粈涔堢Н鏋佸拰娑堟瀬鐨勬剰涔
    绛旓細鍏堣娑堟瀬鎰忎箟锛氫汉浠敱浜庣己涔忎簡瑙f垨鑰呯敤鏉ヨ嚜濯掍綋鐨勮瀵煎瀹楁暀浜х敓锛岃涓哄畻鏁欐槸浜洪冮伩鐜板疄鐨勮钀姐傜Н鏋佹剰涔夛細涓銆佺敤鏇村ソ鐨勫績鎬侀潰瀵逛汉鍜屼笘鐣屻備簩銆佺敤琛屽姩鍙互瀵圭ぞ浼氫骇鐢熸洿绉瀬鐨勪綔鐢ㄣ備笁銆佸浜庤嚜韬湁鏇村ソ鐨勮鐭ワ紝鏇村鏄撹法瓒婄敓娲荤殑娉㈡姌銆
  • 浣涙暀鏄娑堟瀬鐨勫悧
    绛旓細鍗冪櫨骞存潵锛屼汉浠湁涓涓浐鏈夌殑瑙傚康锛岃涓哄浣涙槸娑堟瀬鐨勶紝浣涙暀鏁欑粰浜轰滑鐨勫氨鏄秷鏋侀伩涓栥傛瘡褰撲汉浠竴鎻愬埌瀛︿經锛屼竴鎻愬埌鍑哄锛屽氨璁や负鏄繖涓汉涓瀹氭槸閬囧埌浜嗘尗鎶橈紝璁や负杩欎釜浜哄お娑堟瀬浜嗭紝鍦ㄩ冮伩璐d换銆傚垎鏋愬師鍥狅細棣栧厛锛屽嚭瀹朵汉鐨勬垝寰嬪拰鎴戜滑浼犵粺鏂囧寲涓剴瀹舵濇兂鈥滀笉瀛濇湁涓夛紝鏃犲悗涓哄ぇ鈥濈浉鎶佃Е锛屽嚭瀹朵汉鐙韩锛岃皥涓嶄笂鐢熷効鑲...
  • 浣涙暀鐨勬秷鏋鏂归潰?
    绛旓細娑堟瀬鏂归潰鏄細1銆佸皬涔樹笌澶т箻锛堝寘鎷瘑鏁欙級鐨勭湡浼箣鍒嗭紝姣斿锛氬洓闃垮惈鏄涓娆¢泦缁撶殑浜旂櫨寰楅亾闃跨綏姹夊畼鏂硅璇佺殑浣涚粡锛岃繖浜涗經缁忔槑纭〃绀猴細浣涙暀寰掍笉寰楀康璇靛拻璇備絾姝ゅ悗鍑虹幇鐨勪篃鍐犱互鈥滃鏄垜闂烩濈殑澶т箻缁忥紝灏ゅ叾瀵嗘暀锛堝寘鎷攼瀵嗗拰钘忓瘑鍙婁笢瀵嗭級鍗撮绻佹暀瀵间經鏁欏緬蹇佃鍚勭鍜掕銆傝繖涓煕鐩惧拰鍩虹潱鏁欓噷鏂扮害鍜屾棫绾︾殑鍓嶅悗鐭涚浘...
  • 鏃╂湡浣涙暀鐨勬秷鏋浣滅敤 鎬!!!
    绛旓細鍏跺疄浣涙暀涓鐩存槸浠ユ闈㈢殑褰㈣薄鍑虹幇鐨 浣嗘槸鍦ㄤ經鏁欐棭鏈熺殑鍙戝睍杩囩▼涓 鐢变簬褰撴椂鐢熶骇鍔涚殑闄愬埗 纭疄璧峰埌浜嗗緢澶娑堟瀬鐨勪綔鐢ㄣ備竴澶笉鑰曪紝鎴栧彈涔嬮ゥ銆備竴濂充笉缁囷紝鎴栧彈涔嬪瘨銆傚綋鏃跺緢澶氱殑鍔冲姩鍔涘嚭瀹跺仛浜嗗儳浜猴紝闇瑕佺ぞ浼氱殑渚涘吇锛屾垚涓轰簡瀵勭敓浜虹兢銆傝澶氬闄㈠彂灞曞緢蹇紝鍙戝睍澹ぇ鐨勫闄㈠鐨囨潈鍜岀ぞ浼氶兘浜х敓浜嗗緢澶鐨勫奖鍝锛屽闄㈠彂灞曠殑...
  • 浣涙暀瀵逛簬鐜颁唬鐢熸椿鏈変粈涔堢Н鏋佸奖鍝,鎴栬娑堟瀬褰卞搷?
    绛旓細浣涙暀瀵逛簬鐜颁唬鐢熸椿鍙湁绉瀬鎰忎箟锛岀粷鏃娑堟瀬鎰忎箟銆備經鏁欏熀鏈暀涔夋槸鈥滆鎭惰帿浣滐紝浼楀杽濂夎銆傗濓紝濡傛灉杩欎笘鐣岀殑浜洪兘鏀规伓鍚戝杽浜嗭紝浣犺濂戒笉濂斤紵浣犳効鎰忕敓娲诲湪鐢氫箞鏍风殑鐜閲岋紵浣涢檧鏁欏鐨勫噣涓氫笁绂忕涓鏉★細瀛濆吇鐖舵瘝锛屽浜嬪笀闀匡紝鎱堝績涓嶆潃锛屼慨鍗佸杽涓氥備綘闂棶浣犵殑鐖舵瘝锛屼綘瀛濋『浠栦滑锛屼粬浠槸楂樺叴杩樻槸涓嶉珮鍏达紵浣犺嚜宸辩殑...
  • 浣涙暀淇′话宸茬粡缁欎腑鍗庢枃鏄庣殑鍙戝睍閫犳垚浜娑堟瀬鐨勫奖鍝,涓轰粈涔堣繕鏈変汉鍓嶄粏鍚...
    绛旓細涓轰粈涔堣浣涙暀淇′话缁欎腑鍗庢枃鏄庡甫鏉ヤ簡娑堟瀬褰卞搷锛熶綘濡傛灉涓嶆繁鍏ヤ經娉曞氨鍒湪杩欓噷涔辫锛屼綘娌″彂瑷鏉冦傚疄璺垫槸妫楠岀湡鐞嗙殑鍞竴鏍囧噯锛屼负浠涔堜俊浣涳紝鍥犱负浣涙硶璁╂垜蹇鎴掗櫎浜嗛偑娣紝鎴戜粖骞村垵涓夛紝涓ゅ勾鐨勯偑娣棝鑻︿护鎴戠敓涓嶅姝伙紝鎴戠幇鍦ㄥ潥淇″洜鏋滃畾寰嬶紝鑰屾垜鎵淇′话鐨勭瀛﹀拰绀句細锛屽嵈鏃犳儏鐨勪激瀹充簡鎴戯紝浜轰滑鐨勯亾寰峰姝ゆ拨涓э紝浠ヨ嚦浜庝粬浠...
  • 扩展阅读:信佛后好多人得了精神病是真的吗 ... 佛说剖腹产的孩子 ... 学佛学出精神病是怎么回事 ... 我为儿子念金刚经治抑郁症 ... 信佛的十大精神病 ... 佛教高僧看待抑郁症 ... 佛说抑郁症前世因果 ... 佛说牙齿不好的因果 ... 有佛缘的女人的前世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