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给我介绍几个古代的人对别人的称谓 古代对人的称谓

\u5728\u6211\u53e4\u4ee3\u5411\u522b\u4eba\u4ecb\u7ecd\u81ea\u5df1\u7684\u5bb6\u4eba\u65f6\uff0c\u90fd\u5206\u522b\u6709\u54ea\u4e9b\u79f0\u8c13\uff1f

\u53e4\u4eba\u5bf9\u4e8e\u5bb6\u4eba\u7684\u79f0\u8c13\u662f\u975e\u5e38\u591a\u7684\u3002
\u4e2d\u56fd\u6587\u5316\u535a\u5927\u7cbe\u6df1\uff0c\u73b0\u5728\u6211\u4eec\u5bf9\u5bb6\u4eba\u6216\u8005\u522b\u4eba\u7684\u79f0\u547c\u90fd\u662f\u975e\u5e38\u7b80\u5355\u7684\uff0c\u800c\u4e14\u4e5f\u5f88\u597d\u7406\u89e3\u3002\u800c\u5728\u53e4\u65f6\u5019\uff0c\u8fd9\u4e9b\u53e4\u4eba\u5bf9\u4e8e\u5bb6\u4eba\u7684\u79f0\u547c\u90fd\u662f\u4e0d\u4e00\u6837\u7684\uff0c\u4e00\u822c\u6765\u8bf4\u7ad9\u5728\u81ea\u5df1\u89d2\u5ea6\u79f0\u547c\u81ea\u5df1\u7236\u6bcd\u7684\u65f6\u5019\uff0c\u90fd\u7528\u963f\u7236\u963f\u5988\u5988\u6765\u79f0\u547c\u3002\u6bd4\u5982\u5728\u8ddf\u522b\u4eba\u4ecb\u7ecd\u81ea\u5df1\u5bb6\u4eba\u7684\u65f6\u5019\uff0c\u4f1a\u7528\u5bb6\u5b57\u524d\u7f00\u6765\u4f5c\u4e3a\u79f0\u547c\uff0c\u6bd4\u5982\u8bf4\u5bb6\u7236\u5bb6\u6bcd\u7b49\u7b49\u3002\u800c\u5bf9\u4e8e\u5df2\u7ecf\u4ea1\u6545\u7684\u4eb2\u4eba\uff0c\u66f4\u4f1a\u7528\u5148\u5b57\u524d\u7f00\u6765\u4f5c\u79f0\u547c\uff0c\u5982\u5148\u7236\u5148\u6bcd\u7b49\u3002

\u5927\u5bb6\u5728\u5f88\u591a\u5f71\u89c6\u5267\u91cc\u9762\uff0c\u5e94\u8be5\u4f1a\u542c\u5230\u53e4\u4eba\u4e4b\u95f4\u76f8\u4e92\u5bd2\u6684\u7684\u65f6\u5019\uff0c\u4f1a\u8bf4\u4ee4\u5c0a\uff0c\u800c\u5c0a\u8fd9\u4e2a\u5b57\u5927\u591a\u4e5f\u662f\u7528\u5728\u6211\u4eec\u79f0\u547c\u522b\u4eba\u7236\u4eb2\u7684\u65f6\u5019\uff0c\u610f\u6307\u5c0a\u656c\u7684\u610f\u601d\u3002\u800c\u5728\u79f0\u547c\u5bf9\u65b9\u5bb6\u4eba\u65f6\uff0c\u9664\u4e86\u6211\u4eec\u4e0a\u9762\u8bf4\u5230\u7684\u5c0a\u5b57\uff0c\u4e00\u822c\u6765\u8bf4\u4e5f\u4f1a\u7528\u4ee4\u5b57\u6765\u6307\u4ee3\u5bf9\u65b9\u5bb6\u4eba\uff0c\u6bd4\u5982\u8bf4\u4ee4\u90ce\u4ee4\u5802\u4ee4\u5144\u7b49\u7b49\u3002\u800c\u5f53\u4ecb\u7ecd\u81ea\u5df1\u7684\u65f6\u5019\u5927\u591a\u6570\u4eba\u4e5f\u4f1a\u975e\u5e38\u8c26\u865a\uff0c\u4f1a\u7528\u4e00\u4e9b\u8c26\u79f0\u3002

\u6bd4\u5982\u8bf4\u5728\u4e0b\u9119\u4eba\u7b49\u7b49\uff0c\u5728\u5f88\u591a\u5f71\u7247\u91cc\u9762\u4e5f\u4f1a\u7528\u9119\u4eba\u4e0d\u624d\uff0c\u5728\u4e0b\u4e0d\u624d\u7b49\uff0c\u8fd9\u5176\u5b9e\u662f\u4e00\u79cd\u8c26\u865a\u7684\u8bf4\u6cd5\u3002\u800c\u5728\u671d\u5802\u4e4b\u4e0a\u7684\u4e00\u4e9b\u79f0\u547c\u66f4\u662f\u7279\u522b\u5e84\u4e25\u4e86\uff0c\u7528\u5728\u541b\u81e3\u4e4b\u95f4\uff0c\u5927\u591a\u6570\u4eba\u4f1a\u79f0\u547c\u81ea\u5df1\u4e3a\u5fae\u81e3\u3002\u751a\u81f3\u8fd8\u6709\u4e00\u4e9b\u4eba\u4f1a\u79f0\u81ea\u5df1\u4e3a\u5974\u624d\uff0c\u800c\u8fd9\u79cd\u8bf4\u6cd5\u4e00\u822c\u5728\u660e\u6e05\u65f6\u5019\u6240\u4f7f\u7528\uff0c\u5bf9\u4e8e\u6e05\u671d\u6ee1\u4eba\u6765\u8bf4\uff0c\u4ed6\u4eec\u4f7f\u7528\u5974\u624d\u8fd9\u79cd\u8bf4\u6cd5\u4e5f\u662f\u4e3a\u4e86\u533a\u522b\u4e8e\u6c49\u4eba\u3002

\u800c\u8ddf\u666e\u901a\u5bb6\u5ead\u4e0d\u4e00\u6837\uff0c\u7687\u65cf\u4eba\u5728\u79f0\u547c\u4e0a\u663e\u5f97\u66f4\u52a0\u5e84\u4e25\uff0c\u9664\u4e86\u7687\u540e\u7687\u5e1d\u4e4b\u5916\uff0c\u5bf9\u4e8e\u5176\u4ed6\u5983\u5ad4\uff0c\u5927\u591a\u90fd\u7528\u76f8\u5e94\u7684\u4f4d\u4efd\u6765\u79f0\u547c\u3002

1\u3001\u4f60\uff1a\u5c14\uff0c\u6c5d\uff0c\u537f\uff08\u4e0a\u7ea7\u5bf9\u4e0b\u7ea7\uff0c\u6216\u8005\u524d\u8f88\u5bf9\u665a\u8f88\uff09
2\u3001\u6211\uff1a\u543e\uff0c\u9119\u4eba
3\u3001\u4ed6\uff1a\u5f7c\uff0c\u5176
4\u3001\u7537\u8001\u4eba\u81ea\u79f0\uff1a\u8001\u592b
\u5973\u8001\u4eba\u81ea\u79f0\uff1a\u8001\u673d

5\u3001\u5411\u5b98\u5458\u81ea\u79f0\uff1a\u8349\u6c11
\u5b98\u5458\u5411\u4e0a\u7ea7\u81ea\u79f0\uff1a\u5351\u804c\uff0c\u5fae\u81e3\uff0c\u672b\u5c06\uff0c\u4e0b\u5b98


6\u3001\u8c26\u79f0\uff1a\u5728\u4e0b\uff0c\u665a\u8f88\uff0c\u665a\u751f\uff0c\u5c0f\u751f
\u5973\u5b50\u81ea\u79f0\uff1a\u5c0f\u5973\u5b50\uff0c\u5974\u5bb6\uff0c\u59be\u8eab\uff0c\u8d31\u59be\uff0c\u6c11\u5973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

  《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祖 (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 孙之子。

  玄孙 曾孙之子。

  来孙 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 父之弟。

  世母(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 父之姊妹。

  姑父 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 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 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 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 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 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犬 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 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六亲 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娅。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指父母、兄弟、以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今妻子称谓 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君细君 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 皇帝的妻子。

  梓童 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 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 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 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 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 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 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 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 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 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 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 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 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 因称老婆太俗,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办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 妻死后又另娶的。

  家里 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 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

  爱人 男女互称。

  右客 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 现代都市对妻子的俗称。

  另外,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妇君”等。

  古今对夫妻的称谓

  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鸳鸯”原指兄弟,我国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鸳鸯本为同命鸟,双栖双宿,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后用鸳鸯来比夫妇,始于唐人卢照邻。

  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丈夫”小考 丈夫在古代并非指女子的配偶。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这是一种古时礼仪。另外,古代把身长八尺的魁梧男子称作丈夫。在春秋战国之交,“丈夫”的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成年的男子,而且还指男性的小孩,甚至男婴。

  “娘子”小谈 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到了唐代,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

  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随着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女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
  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丈人”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其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其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其四,“丈人”代表岳父。

太守
官名。原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南北时期,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相当于地级市市长.

刺史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最高军政长官。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相当于省长.

廷尉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至北齐罢废。

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廷尉秩为中二千石,属官有廷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汉宣帝刘询鉴于廷尉派往地方鞫狱的廷尉史任重而禄薄,于是增设秩为六百石的廷尉平四人,以加强对地方司法机构的控制。

东汉时省去右监,四廷尉平省为左平一人。廷尉人选常常择取出身于律学世家者,如顺帝时吴雄,三世廷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达七人之多。东汉时权归台阁,廷尉处理案件有时也须听命于尚书。遇有重大疑案,廷尉与尚书共同审理,开后世大理、刑部共司刑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区别,北齐易廷尉名为大理寺卿。唐代形成京师案件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判刑,由刑部复核的制度。元代不设大理寺,审判由刑部直接进行。故至明代恢复大理寺后,受元制影响,又改变成京师案件之审判归刑部,大理寺卿仅负责复核的制度。地方上所呈报的重罪案件,也是先经刑部评议,再经大理寺卿最后复核。清制与明同。

光禄大夫
战国时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紫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宗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光禄大夫为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元、明升为从一品,清代升为正一品。

主薄
主簿是中国古代官职,属于文官。此官职大概开始于汉朝,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管理各种印章等,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三国时期魏国的杨修就曾经担当此职。

中书令
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掌传宣诏命等。司马迁被刑后,曾任此职。西汉后期改为中谒者令。三国魏文帝时,改秘书为中书,分设中书监与中书令,掌握机要。南北朝至唐,非君主亲近之人及有特殊资望者,不授此官。实际任宰相者,唐代多仅授以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制略同。中书令在隋代曾改名内史令、内书令。唐代曾改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等,旋复旧称。北宋用为赠官。元代中书令权位尤重,或以皇太子兼任。明代废。《新唐书.长孙无忌传》:“太子即位,是为高宗。进无忌太尉,检校中书令,犹知门下、尚书二省。”《宋史.职官志一》:“[中书令]国朝未尝真拜,以他官兼领者不预政事,然止曹俏一人,余皆赠官。[元丰]官制行,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令之职,别置侍郎以佐之。中兴后,置左右丞相,省令不置。”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在体制上,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所以中书令更是政务的本源。”

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博士

“博士”的由来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

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秦始皇时代,由于独裁残暴,引发了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农民军攻城占府,消息传到了皇宫里,荒淫无能的秦二世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众皆奏说,应该赶快发兵,镇压农民起义。可是唯独叔孙通这个人发现皇帝脸色不悦,于是便见风使舵低声恭维地说,皇帝英明,仁爱四方,威严可敬,那些犯上作乱者成不了什么气候,这事何必惊动皇上呢?皇帝听了叔孙通的话,更加狂妄高傲起来,把提建议的人抓起来,而对叔孙通大加奖赏,并晋升他为“博士官”。

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都是国子监的官员,掌教导诸生。

国子监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官府名。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唐高宗龙朔元年(661),东都亦置监。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

宋属礼部。宋初承五代后周之制,设国子监,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端拱二年(989)改国子监为国子学,淳化五年(994)依旧为监。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前,国子监系宋朝最高学府。但高、中级官员子弟坐监读书,仅是挂名,数量既少,平日听课者又甚寥寥。自设太学和其他各类学校后,国子监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凡太学、国子学、武学、律学、小学、州县学等训导学生、荐送学生应举、修建校舍、画三礼图、绘圣贤像、建阁藏书、皇帝视察学校,皆属其主持筹办。元丰改革官制(见元丰改制)前,国子监官员有判监事、直讲、丞、主簿等。自元丰三年(1080)起,改设国子祭酒(即旧判监事)、司业(祭酒的副手)、丞、主簿、太学博士(即旧直讲)、学正、学录、武学博士、律学博士等官,监内分成三案:厨库案管太学钱粮、颁发书籍条册,学案管文、武学生公私试、补试、上舍试、发解试等升补、考选行艺,知杂案管监学杂务。各案设胥长、胥佐、贴书等吏人多员。国子监还设书库,刻印经史书籍,供朝廷索取、赐予以及本监出售之用。南宋在监内专设“印文字所”。国子监所印书籍称“监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国之冠。北宋陪都西京、南京、北京亦陆续置国子监,设分司官,由朝廷执政、侍从等官迭互充任,职事颇简,仅出纳钱粮,实际成为士大夫休养之所。崇宁四年(1105),罢三京国子监官,各设司业一员。

辽太祖置南面上京国子监,设祭酒、司业、丞、主簿、下辖国子学。中京另建国子监,设官与上京同。金代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设祭酒、司业各一员;监丞二至三员,一员兼管女直学。元初置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祭酒、司业,掌国子学的教令;监丞,专领监务。另建蒙古国子监和回回国子监学,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别。

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在北京设国子监,皆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清代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觉罗学等除外),设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并归学部。
冠军将军
冠军一词源于战国时代,当时楚国有一位大将军被封为上将军,又名「卿子冠军」。冠军就成为了将军的代名词,意思是所有将领的第一。后来,人们便把第一名的优胜者称之为冠军。

尚书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尚书> 也称<书经>,是战国以前流传下来的一批古代历史记录.其中所记大多是有关政治的一些言论和史事,有的出于当时史官的记录,有些是根据史料的追述.因它是上古之书,所以称为<尚书>.(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仆射
中国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秦律中有仆射称谓,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其他仆射的名称大都废除。故魏晋南北朝至宋的仆射,专指尚书仆射。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尚书令阙,仆射便是尚书台(后称省)的长官。仆射初置一人,至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始分置左右仆射 。左右仆射分领尚书诸曹 ,左仆射又有纠弹百官之权,权力大于右仆射。尚书令阙,则左右仆射为省主。魏晋以后,仆射已处于副相地位,号称端副(尚书令称端右)。但自魏晋至南北朝,仆射之上还有录尚书事、尚书令,至陈时,因其权重,此二职已基本不置,仆射的权力独重。隋文帝时,废录尚书事,尚书令虽设而常缺。于是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首相。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期的制度,但唐太宗也曾以仆射当求访贤才为理由,命令尚书省细务悉由左右丞处理,有冤滥大故才呈报仆射,这就限制了仆射全面综理政务的权力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高宗即位后,李�为左仆射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自此,仆射入政事堂议事,就例加此号,表明仆射已不是当然宰相。唐玄宗以后,仆射不再加此号。从此仆射就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唐代后期常以仆射为节度、观察等使的加官,用以表示其品秩的高下。于是仆射成为虚职,不但不是宰相,连尚书省本省事务也不过问。五代至宋沿袭唐代后期之制。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此后不再有仆射之名。
太子中庶子
战国时太子的侍从之臣。

秘书郎
官名。魏晋时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唐代曾改称“兰台郎”。历代多另设“校书郎”,校勘典籍,而以秘书郎专掌图书收藏及抄写事务。明初并其职于翰林院。清末复设秘书郎,位在翰林院检讨之下。

中舍人 中允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詹事掌皇后、太子之事,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中盾后改称“中允”。魏晋以后多改称中舍人。唐制于左春坊左庶子之下置“中允”,于右春坊右庶子之下置中舍人。中允略当于朝廷之门下侍郎,中舍人略同于朝廷之中书侍郎。唐高宗时曾改中允为左赞善大夫,中舍人为右赞善大夫。明代始于左、右春坊皆称中允,有左中允、右中允之别。清代沿置,设满汉中允各1人,均为正六品官。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散骑常待

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尚书左丞都是尚书省的官员。

尚书省
中国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始名尚书台 ,后称尚书省。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起来的。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三国时,尚书台已正式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因为它威权升高,引起最高统治者的疑忌,所以最高统治者又开始剥夺它的权力。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魏明帝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于是在尚书台之外复有中书省,而原来作为皇帝侍从的侍中也逐渐成为参预机密的要职,尚书台不再有独占机枢的地位。东晋以后,录尚书之权渐分,有时以三四人并录尚书事。宋孝武帝孝建中,为防大臣威权过盛 ,遂省去录尚书之职,以后置废不常。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国,除前凉、西凉遥奉江南正朔,不立尚书台外 ,其余政权均有尚书令、仆射、尚书等官职。北魏出自鲜卑族,有部落大人会议决事的制度,魏道武帝拓跋珪破后燕,皇始元年(396)始仿魏晋立尚书台,置三十六曹 。东魏 、北齐承袭北魏,而尚书之权较重。西魏时,宇文泰以大行台执政。大行台的组织略同于尚书省 ,有仆射 、尚书 、丞 、郎等职。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于开皇元年( 581 )恢复了尚书省 ,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唐沿隋制,也是三省(尚书、门下、中书)并置,而尚书省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唐代后期,尚书省已有名无实。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别无差遣,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辽、金有尚书省,与宋制略同。元代以后,尚书省遂废除。

尚书省之组织,至隋而定型,尚书皆以部为名,而郎官以司为名。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及吏部、主爵等24司。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总焉。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

都事各六人,从七品上;主事各六人,从八品下。吏部考功、礼部主书皆如之。诸司主事,从九品上。有令史各十八人,书令史各三十六人,亭长各六人,掌固各十四人。

太子洗马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洗马之官,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又引如谆注:“前驱也,《国语》曰: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后世皆称洗马。“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梁代以洗马隶属典经局。隋唐于司经局置洗马,一变而为掌管书籍的官,直至清代均沿设。清代司经局所设之洗马用满汉各1人,从五品。
<<陈情表>>中,李密说”除臣太子洗马
太子洗马是辅政太子
教太子政事,文理
洗(xian)马官
官居3品

中书舍人
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随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拟草诏旨),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随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另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起草诏令。元丰改制后,始仍掌其事。明清时于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其职仅为缮写文书,非前代可比。《新唐书.百官志二》:“[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
本州别驾

别驾
官名。汉代设别驾从事史,省称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以下,诸州置别驾如汉制,职权甚重。隋唐时曾改为长史。唐中期以后诸州仍并置别驾、长史、唯职权已轻。宋改置诸州通判,职守相同,因亦称通判别为别驾。

《后汉书.袁绍传》:“绍遂领冀州牧......引沮授为别驾。”晋庾亮《答郭逊书》:“别驾,旧典与刺史别乘,周流宣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宋书.百官志》:“[刺史]官属有别驾从事史一人,从刺史行部。”

  • 澶у缁欐垜浠嬬粛鍑犱釜鍙や唬鐨勪汉瀵瑰埆浜鐨勭О璋
    绛旓細鏁呰屼汉绉版煶娌充笢;鍖楀畫鐜嬪畨鐭虫槸姹熻タ涓村窛浜,鏁呰屼汉绉扮帇涓村窛;鏄庝唬鎴忔洸瀹舵堡鏄剧琚О涓烘堡涓村窛(姹熻タ涓村窛浜);娓呭垵瀛﹁呴【鐐庢鏄睙鑻忔槅灞变涵鏋楅晣浜,琚О涓洪【浜灄;搴锋湁涓烘槸骞夸笢鍗楁捣浜,浜虹О搴峰崡娴;鍖楁磱鍐涢榾棣栭琚佷笘鍑绉颁负琚侀」鍩(娌冲崡椤瑰煄浜)銆
  • 澶у缁欐垜浠嬬粛鍑犱釜鍙や唬鐨勪汉瀵瑰埆浜鐨勭О璋
    绛旓細鏁呰屼汉绉版煶娌充笢;鍖楀畫鐜嬪畨鐭虫槸姹熻タ涓村窛浜,鏁呰屼汉绉扮帇涓村窛;鏄庝唬鎴忔洸瀹舵堡鏄剧琚О涓烘堡涓村窛(姹熻タ涓村窛浜);娓呭垵瀛﹁呴【鐐庢鏄睙鑻忔槅灞变涵鏋楅晣浜,琚О涓洪【浜灄;搴锋湁涓烘槸骞夸笢鍗楁捣浜,浜虹О搴峰崡娴;鍖楁磱鍐涢榾棣栭琚佷笘鍑绉颁负琚侀」鍩(娌冲崡椤瑰煄浜)銆
  • 缁欐垜浠嬬粛鍑犱釜鍙や唬鏈夊悕鐨勪汉~
    绛旓細鑰佸瓙鏄鍥界殑鏇蹭粊閲屼汉锛屽鏉庡悕鑰筹紝鍙堢О鑰佽亙銆備粬韬珮9灏猴紝闀跨潃榛勮壊鐨勭湁椤伙紝瀹藉ぇ鐨勫墠棰濓紝鍏呮弧鏅烘収鐨勫弻鐪革紱褰撴椂鍦ㄥ懆鏈濇媴浠绘枃瀹橈紝璐熻矗鍙や唬鍥句功鍏哥睄鐨勬敹钘忓拰绠$悊銆傚湪杩欎箣鍓嶏紝浠栦篃鍋氳繃鐜嬪瑕佽嚕锛屼絾褰撲粬鐪嬪埌鍛ㄧ帇瀹ゆ棩娓愭病钀斤紝鍛ㄧ帇瀵规湁璇嗕箣澹殑娌诲浗涔嬬瓥鏍规湰涓嶄簣鐞嗙潿鍚庯紝鎰ょ劧杈炲畼锛屽紑濮嬩簡璁插娲诲姩锛屽湪鍛ㄧ帇鏈濇垚浜...
  • 鍚嶄汉铏氬績鍚鍒汉瀛︿範鐨勬晠浜
    绛旓細鏈変竴澶,浠栧湪鏃ュ唴鐡︽箹杈规鐢ㄥ績鐢荤敾,鏃佽竟鏉ヤ簡涓変綅鑻卞浗濂虫父瀹,鐪嬩簡浠栫殑鐢,渚垮湪涓鏃佹瘮鎵嬬敾鑴氬湴鎵硅瘎璧锋潵,涓涓杩欏効涓嶅ソ,涓涓閭e効涓嶅,璐濈綏灏奸兘涓涓淇敼杩囨潵,鏈簡杩樿窡濂逛滑璇翠簡澹扳滆阿璋⑩濄傜浜屽ぉ,璐濈綏灏兼湁浜嬪埌鍙︿竴涓湴鏂瑰幓,鍦ㄨ溅绔欑湅鍒版槰澶╅偅涓変綅濡囧コ,姝d氦澶存帴鑰充笉鐭ュ湪璁ㄨ浜涗粈涔堛傝繃涓浼氬効,閭d笁涓嫳鍥藉濂...
  • 璋缁欐垜浠嬬粛鍑犱釜姘存祾浼犵殑浜虹墿
    绛旓細鏄腑鍥鍙や唬灏忚銆婃按娴掍紶銆嬩腑鐨勪竴浣嶉噸瑕佷汉鐗┿ 娌傛按鍘跨櫨涓堟爲浜,鍥犳墦姝讳汉鑰屾祦浜℃睙宸,鍋氫簡涓皬鐗㈠ご銆備负浜哄績绮楄儐澶с佺巼鐩村繝璇氥佷粭涔夌枏璐備汉绉伴粦鏃嬮銆 鐕曢潚鏄笁鍗佸叚澶╃健鏄熸渶鍚庝竴鍚嶃傚師涓哄寳浜汉姘,鑷辜鐖舵瘝鍙屼骸,鍦ㄥ崲淇婁箟瀹朵腑闀垮ぇ,鍚圭鍞辨洸鏍锋牱鑳借,灏勭鍙戦晼鐧炬绌挎潹,浜虹О鈥滄氮瀛愮嚂闈掆濄傚崲淇婁箟琚惔鐢ㄨ瘬璧颁箣鍚,绠″...
  • 鍙や唬鎴栬呯幇浠d汉璁茶瘹淇$殑渚嬪瓙,鏈夊悧?
    绛旓細1銆佸瓱淇′笉鍗栫梾鐗 鍙や唬锛屾湁涓彨瀛熶俊鐨勪汉锛屼竴娆¤缃㈠厤浜嗗畼鑱屼互鍚庯紝瀹堕噷寰堢┓锛岀敋鑷宠繛鍚冪殑涓滆タ閮芥病鏈変簡銆備竴澶╋紝瀹堕噷浜鸿秮瀛熶俊澶栧嚭鎶婂閲屼粎鏈夌殑涓澶寸梾鐗涘崠浜嗭紝鏉ユ崲绮銆傚瓱淇″洖瀹跺悗鍙戠幇鐥呯墰琚崠浜嗭紝灏辨妸瀹堕噷浜烘墦浜嗕竴椤匡紝杩樺幓鎶婄梾鐗涜浜嗗洖鏉ワ紝浠栧涔颁富璇磋繖鏄梾鐗涳紝娌′粈涔堢敤澶勪簡锛岃繖鏍风殑鐥呯墰涓嶈兘鍗栫粰...
  • 鍙や唬鑲畾鏈夊悵鍟崁浜,璋缁欐垜鍑犱釜灏忔皵鐨勪汉鍚?
    绛旓細灏辨槸鐜嬫垘璇寸敓鎬у悵鍟,浠栫殑涓涓緞瀛愮粨濠,浣滀负浼埗鐨勭帇鎴庡綋鐒惰闅忎釜浠藉瓙:鈥滈佷粬涓浠跺崟琛b濄備絾鏄,杩囧悗鐜嬫垘蹇冪柤涓嶅凡,鍙堣窇鍒浜哄瀹堕噷缁欒浜嗗洖鏉ャ 灏辫繛瀵鑷繁鐨濂冲効,鐜嬫垘涔熸病鏈夊ぇ鏂瑰埌鍝噷鍘汇傗滅帇鎴庡コ閫傝4闋,璐烽挶鏁颁竾鈥,灏辨槸璇寸帇鎴庣殑濂冲効瀚佺粰浜嗚4瀹剁殑鍏瓙,鍙堜粠鑰佺埞杩欓噷鍊熶簡濂藉嚑涓囩殑閽便傗滃コ褰,鎴庤壊涓嶆偊鈥,...
  • 鍘嗗彶涓婂儚鍞愰泿涓鏍蜂笉杈变娇鍛鐨勪汉寰堝,璇峰垪涓鍑犱釜,骞惰璇翠粬浠殑浜嬩緥
    绛旓細绗竴涓笉鑳戒笉鎻愮殑灏辨槸鎴戜滑鐨勫瓟鑰佸か瀛,浠栧湪澶硅胺浼氱洘鏃舵樉绀轰簡鏋佸ぇ鍦版斂娌绘櫤鎱у拰鍕囨皵,涔熶綋鐜颁簡鑷繁鍕囨鐨勪竴闈,缁存姢浜嗛瞾鍥界殑灏婁弗銆傜浜屼釜鏄敽鐩稿,涓昏浜嬩欢鏄澶у鑰崇啛鑳借鐨勫畬鐠у綊璧靛拰娓戞睜涔嬩細銆備粬鍜屽攼闆庝竴鏍烽兘鏄暍浜庡▉鑳佸鏂瑰浗鍚涚敓鍛鐨勪汉銆傜涓変釜鎴戣璇寸殑鏄粷瀵硅澶у鎰熷埌鎰忓鐨勪竴涓汉銆傚畫楂樺畻璧垫瀯銆傝档鏋勬槸鏁翠釜瀹...
  • 绾㈡ゼ姊︿富瑕佷汉鐗╂ф牸浠嬬粛
    绛旓細濂圭簿 鏄庤兘骞,鏈夊績鏈,鑳藉喅鏂,杩炵帇澶汉涓庡嚖濮愰兘璁╁ス鍑犲垎,鏈夆滅帿鐟拌姳鈥濅箣璇ㄥ悕銆傚ス鐨勫皝寤虹瓑绾ц蹇电壒鍒己鐑,鎵浠ュ澶勪簬濠㈠鍦颁綅鐨勭敓姣嶈档濮ㄥ杞昏攽鍘屾伓,鍐烽叿鏃犳儏銆傛妱妫澶ц鍥椂,濂逛负浜嗗湪濠粏闈㈠墠缁存姢浣滀富瀛愮殑濞佷弗,鈥滀护涓幆绉夌儧寮闂ㄨ屽緟鈥,鍙鍒汉鎼鑷繁鐨绠辨煖,涓嶈浜哄姩涓涓嬪ス涓ご鐨勪笢瑗裤傗滃績鍐呮病鏈夋垚绠楃殑鈥...
  • 鍏充簬璋﹁櫄浣夸汉杩涙鐨勫悕浜轰簨渚
    绛旓細瀛斿瓙鏄垜鍥鍙や唬钁楀悕鐨勫ぇ鎬濇兂瀹躲佹暀鑲插锛屽璇嗘笂鍗氾紝浣嗕粠涓嶈嚜婊°備粬鍛ㄦ父鍒楀浗鏃讹紝鍦ㄥ幓鏅嬪浗鐨勮矾涓婏紝閬囪涓涓竷宀佺殑瀛╁瓙鎷﹁矾锛岃浠栧洖绛斾袱涓棶棰樻墠璁╄矾銆傚叾涓鏄細楣呯殑鍙0涓轰粈涔堝ぇ銆傚瓟瀛愮瓟閬擄細"楣呯殑鑴栧瓙闀匡紝鎵浠ュ彨澹板ぇ銆"瀛╁瓙璇达細"闈掕洐鐨勮剸瀛愬緢鐭紝涓轰粈涔堝彨澹颁篃寰堝ぇ鍛紵"瀛斿瓙鏃犺█浠ュ銆備粬鎯劎鍦板瀛︾敓璇...
  • 扩展阅读:高情商聊天介绍自己 ... 介绍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 高情商说多多关照 ... 一段漂亮的自我介绍 ... 古代人介绍自己姓名 ... 好心态又幽默的句子 ... 简短大气自我介绍 ... 除非给我介绍对象表情 ... 自我介绍请大家多多关照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