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翻译九年级上册的7单元文言文??《《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马说》、《诗词五首》 论语十则于鱼我所欲也中的什么都体现了危难时刻人的

\u300a\u8bba\u8bed\u5341\u5219\u300b\u4e2d\u7684\u54ea\u4e00\u53e5\u548c\u300a\u9c7c\u6211\u6240\u6b32\u4e5f\u300b

\u5b50\u66f0\uff1a\u201c\u5c81\u5bd2\uff0c\u7136\u540e\u77e5\u677e\u67cf\u4e4b\u540e\u51cb\u4e5f\u3002\u201d\uff08\u300a\u8bba\u8bed\u5341\u5219\u300b\uff09
\u751f\uff0c\u4ea6\u6211\u6240\u6b32\u4e5f,\u4e49\uff0c\u4ea6\u6211\u6240\u6b32\u4e5f,\u4e8c\u8005\u4e0d\u53ef\u5f97\u517c\uff0c\u820d\u751f\u800c\u53d6\u4e49\u8005\u4e5f\u3002\uff08\u300a\u9c7c\u6211\u6240\u6b32\u4e5f\u300b\uff09

\u7b2c8\u5219.\u66fe\u5b50\u66f0:"\u58eb\u4e0d\u53ef\u4ee5\u4e0d\u5f18\u6bc5,\u4efb\u91cd\u800c\u9053\u8fdc.\u4ec1\u4ee5\u4e3a\u5df1\u4efb,\u4e0d\u4ea6\u91cd\u4e4e \u6b7b\u800c\u540e\u5df2,\u4e0d\u4ea6\u8fdc\u4e4e "
\u51fa\u81ea: \u300a\u6cf0\u4f2f\u300b
\u8fd9\u5219\u4e3b\u8981\u8bb2\u7684\u662f\u600e\u6837\u505a\u4eba\uff0c\u6307\u63a8\u5df1\u53ca\u4eba\uff0c\u4ec1\u7231\u5f85\u4eba
\u7ffb\u8bd1:\u66fe\u53c2\u8bf4\uff1a\u201c\u6709\u62b1\u8d1f\u7684\u4eba\u4e0d\u53ef\u4ee5\u4e0d\u80f8\u6000\u5bbd\u5e7f\uff0c\u56e0\u4e3a\u4ed6\u8d23\u4efb\u5f88\u91cd\uff0c\u8def\u9014\u53c8\u5f88\u9065\u8fdc\u3002\u628a\u5b9e\u73b0\u2018\u4ec1\u2019\u7684\u7406\u60f3\u770b\u4f5c\u81ea\u5df1\u7684\u4f7f\u547d\uff0c\u4e0d\u4e5f\u5f88\u91cd\u5927\u5417\uff1f\u76f4\u5230\u6b7b\u624d\u505c\u6b62\uff0c\u8fd9\u4e0d\u4e5f\u662f\u5f88\u9065\u8fdc\u5417\uff1f\u201d

\u8bcd\u8bed\u89e3\u91ca\uff1a
\u5f18\u6bc5\uff1a\u80f8\u6000\u5bbd\u5e7f\uff0c\u610f\u5fd7\u575a\u5f3a \uff1a\u521a\u5f3a\uff0c\u52c7\u6bc5
\u4ec1\uff1a\u6307\u63a8\u5df1\u53ca\u4eba\uff0c\u4ec1\u7231\u5f85\u4eba

\u8fd8\u6709\u7b2c9\u5219\uff0c\u540c\u6837\u8bb2\u600e\u6837\u505a\u4eba\u3002
\u5b50\u66f0\uff1a\u201c\u5c81\u5bd2\uff0c\u7136\u540e\u77e5\u677e\u67cf\u4e4b\u540e\u51cb\u4e5f\u3002\u201d
\u51fa\u81ea\uff1a\u300a\u5b50\u7f55\u300b
\u7ffb\u8bd1\uff1a\u5b54\u5b50\u8bf4:"\u76f4\u5230\u6bcf\u5e74\u4e2d\u6700\u5bd2\u51b7\u7684\u5b63\u8282,\u624d\u77e5\u9053\u677e\u67cf(b\u01cei)\u662f\u6700\u540e\u51cb\u843d\u7684\u3002"

\u8bcd\u8bed\u89e3\u91ca\uff1a
\u51cb\uff1a\u51cb\u8c22
\u5c81\u5bd2\uff1a\u5728\u6b64\u6307\u8270\u82e6\u7684\u73af\u5883 \u5c81\uff0c\u6307\u65f6\u95f4\u3002

\u8fd9\u91cc\u6211\u8981\u8865\u5145\u8bf4\u660e\u4e00\u4e0b\uff1a\u8fd9\u91cc\u7528\u677e\u67cf\u6bd4\u55bb\u4e86\u90a3\u4e9b\u575a\u8d1e\u4e0d\u5c48\uff0c\u6d01\u8eab\u81ea\u597d\u7684\u4eba\u3002\u544a\u8bc9\u6211\u4eec\u5371\u96be\u4e4b\u9645\uff0c\u624d\u80fd\u89c1\u771f\u82f1\u96c4\u3002\u662f\u5f53\u65f6\u7684\u4e00\u79cd\u793e\u4f1a\u73b0\u8c61\u3002\u6216\uff08\u501f\u201c\u677e\u67cf\u4e4b\u540e\u51cb\u201d\u6765\u6bd4\u55bb\u4e00\u79cd\u793e\u4f1a\u73b0\u8c61\u5373\u9762\u5bf9\u7740\u5229\u5bb3\u5173\u7cfb\u3002\u7279\u522b\u662f\u4e8b\u53d8\u5173\u5934\uff0c\u624d\u80fd\u771f\u6b63\u8bc6\u522b\u541b\u5b50\u7684\u64cd\u5b88\uff0c\u540c\u65f6\u4e5f\u6307\u51fa\u4e3a\u4eba\u987b\u5982\u677e\u67cf\u4e4b\u575a\u97e7\u521a\u5f3a\uff0c\u8981\u7ecf\u5f97\u8d77\u65f6\u95f4\u73af\u5883\u7684\u8003\u9a8c\u3002\uff09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来,这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礼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论语十则[编辑本段]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温习,不也非常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探讨学问,不也非常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 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重点字词解释: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迷惑
殆:有害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重点字词解释: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人称代词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庄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别人的优点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别人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齐:相同。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必有我师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弘毅:刚强,勇毅
[编辑本段]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编辑本段]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字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都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行施加在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这样的人),然后有了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这样的人)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埋没在马夫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不能凭借日行千里的能力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驱使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 文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夫人和孩子都没有了愁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 滁州西涧 只怜爱这河边生长那幽静的野草,树阴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的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但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约客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河畔,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烛芯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截…… 如梦令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迷醉那种快乐而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却错误地划进了莲花塘的深处。划呀划,划呀划,划的太急促了,惊得这满滩的白鸥和白鹭,都飞起来了,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究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忧愁,听到深山传来凄凉的鹧鸪声。

额 、看见他们那一堆堆的就有点烦了。Sorry/真的很晕。 我总结了简单的话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南一带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初闻此讯,我止不住热泪滚滚,洒满了衣裳。回过头看着妻子儿女,她们脸上的愁云已经一扫而光;胡乱地收卷起一堆诗书,我欣喜得简直要发狂!满头白发的我,要放声高歌,还要纵情饮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可以启程回归故乡。立即乘船从巴峡启程,顺水穿过巫峡,直接由水路北上襄阳,旋即又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名句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滁州西涧》
以田园生活为主。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约客》

梅雨季节、处处都在下雨、青草上、池塘里到处都是青蛙。有约的到半夜才来、等候客人的时候、方落的妻子真掉了灯芯结成的花状物。

写景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如梦令》

昨天夜里雨点疏落,风湿猛烈、睡觉仍然消除不掉昨夜残留的醉意、闻卷帘的侍女、却说海棠依旧。

抒发了爱花惜春之情、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情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就看江西最大的河流、中间有多少行人的泪水。向西北遥望孤独边境,可惜又被群山遮住了视线。青山毕竟遮不住、因为河水向东流去、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却又从山的深处传来鹧鸪鸟的叫声。

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额、是根据我们老师讲的,加上自己的见解、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吧。。。。。

论语全文翻译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的教学特点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字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鱼我所欲也》
作者: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如下:
《马说》 韩 愈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注词释义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指春光明媚。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古诗今译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没有了愁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
名句赏析——“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题解]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歌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作者小传】
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诗文大意】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诗文欣赏】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创新研读】
《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呢?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品评】

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词。清晨女诗人从沉睡中醒来,还带着一些酒意,隐约记得夜间曾听见急风夹杂着雨点敲打窗户,不由得担心正在盛开的海棠花。赶紧问正在卷帘得侍女,侍女回答:海棠还和昨天一样。女诗人显然不满意侍女的粗心,有些埋怨地说:“知道吗?经过一夜风雨,现在应该是绿叶多红花少啊。短短地一问一答,把女诗人对落花的痛惜、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叶多花少,而说“绿肥红瘦”,非常传神。

  • 璋佽兘甯垜缈昏瘧涔濆勾绾т笂鍐岀殑7鍗曞厓鏂囪█鏂??銆娿婅璇嬪崄鍒欍嬨併婇奔鎴戞墍...
    绛旓細楸兼槸鎴戞墍鎯宠鐨,鐔婃帉涔熸槸鎴戞墍鎯宠鐨,杩欎袱绉嶄笢瑗夸笉鑳藉鍚屾椂寰楀埌鐨勮瘽,閭d箞鍙湁鑸嶅純楸艰岄夋嫨鐔婃帉浜嗐傜敓鍛芥槸鎴戞墍杩芥眰鐨,澶т箟涔熸槸鎴戞墍杩芥眰鐨,杩欎袱绉嶄笢瑗夸笉鑳藉鍚屾椂寰楀埌鐨勮瘽,閭d箞鍙兘鑸嶅純鐢熷懡鑰岄夋嫨澶т箟浜嗐傜敓鍛芥槸鎴戞墍杩芥眰鐨,浣嗘垜鎵鍠滄鐨勮繕鏈夎儨杩囩敓鍛界殑涓滆タ,鎵浠ユ垜涓嶅仛鑻熶笖鍋风敓鐨勪簨;姝讳骸鏄垜鎵鍘屾伓鐨,浣嗘垜鎵鍘屾伓鐨勪簨...
  • 甯繖缈昏瘧涓涓9骞寸骇绗7鍗曞厓2b鐨勮鏂!
    绛旓細涔濆勾绾х涓冨崟鍏B閮ㄥ垎2b鐨缈昏瘧濡備笅锛欼n order to help me grow healthily, my parents make some family rules. First, we must honest to others. Honesty is the basic character of a person.涓轰簡浣挎垜鍋ュ悍鎴愰暱锛屾垜鐖舵瘝鍒跺畾浜嗕竴浜涘瑙勩傞鍏堬紝鎴戜滑蹇呴』璇氬疄鐩稿緟銆傝瘹瀹炴槸涓涓汉鏈鍩烘湰鐨勬ф牸銆係econd,...
  • 鍒濅笁涓婂唽U7Reading鐨缈昏瘧~~~
    绛旓細鏄柊鐩爣涔濆勾绾绗7鍗曞厓鍚楋紵濡傛灉鏄紝缈昏瘧濡備笅锛氭垜鎯虫í娓″お骞虫磱 鎴戜滑閮芥ⅵ鎯虫垜浠兂瑕佸仛鐨勫拰甯屾湜灏嗘潵瀹炵幇鐨勪簨鎴愪负鐜板疄銆備絾鏄紝姣忎釜浜虹殑姊︽兂閮界浉鍚岀殑鍚楋紵涓嬮潰鏄叧浜庡笇鏈涗笌姊︽兂鐨勮皟鏌ヤ腑鐨勪竴浜涘彂鐜帮紝璋冩煡娑电洊浜嗘暟鍗冨悕涓浗鍚勫湴鐨勫鐢熴傞潚灏戝勾鐨勬効鏈涙槸浠涔堬紵瀵逛簬杩欎釜闂锛屾垜浠敹鍒颁竴浜涗笉鍚岀殑鍥炵瓟锛氫綘瀹屾垚瀛︿笟鍚庢兂瑕...
  • 鍒濅笁鑻辫unit7 Grammar foucus姹缈昏瘧,瑕佸叏閮ㄧ炕璇,蹇呴噰绾冲湪绾跨瓑_鐧惧害鐭 ...
    绛旓細璇戞枃锛氭垜涓嶈涓哄崄鍏瞾鐨勫勾杞讳汉鍙互琚厑璁稿紑杞︺傚師鏂囷細l agree. They aren't serious enough.璇戞枃锛氭垜鍚屾剰銆備粬浠笉浼氳冻澶熻鐪熴2銆佸師鏂囷細Do you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璇戞枃锛氫綘璁や负骞磋交浜哄簲璇ヨ榧撳姳鑷繁鍋氬喅瀹氬悧锛熷師鏂囷細No, I don't agree with this. f...
  • 浜烘暀鐗9骞寸骇鑻辫7鍗曞厓50椤电殑缈昏瘧
    绛旓細1 1.浣犺兘鍚戞垜鎻愪緵鍏充簬瀛︾敓浜ゆ祦璁″垝鐨勪俊鎭悧銆2.鎴戝濡堜粖鏅氳鍋氬寳浜儰楦備綘鎰挎剰鏉ュ悆楗悧锛3.鎴戞鍦ㄦ敀閽变互渚挎垜鑳戒拱涓杈嗚嚜琛岃溅銆4.姣忓勾鐨勮繖涓椂鍊欎笂娴峰緢鍐枫傚鏋滀綘鍘诲摢鍎匡紝浣犻渶瑕佹墦鍖呭甫涓婁竴浜涙殩鍜岀殑琛f湇銆5.鎴戜滑瑕佸幓闈炴床搴﹀亣銆傛垜浠笇鏈涚湅鍒颁竴浜涘ぇ璞°2 鎴戞兂鍘讳竴涓編涓界殑鍦版柟銆傛垜鎯冲畠搴旇鏄反榛庛傚鏋滄垜...
  • 涔濆勾绾鑻辫unit7--2d缈昏瘧
    绛旓細to drink more water no matter what they are doing.褰撲汉浠敓鐥呬簡锛屽氨浼氬幓鐪嬪尰鐢熴傚尰鐢熻寰楁渶澶氱殑灏辨槸澶氬枬姘淬傚ぇ閮ㄥ垎浜哄苟娌℃湁鎶婅繖涓斁鍦ㄥ績涓婏紝瑙夊緱杩欐槸娌℃湁鐢ㄧ殑銆備絾鏄鍠濇按纭疄鑳界粰浜轰滑甯︽潵鍋ュ悍锛屽洜涓哄畠鑳借浜虹殑琛娑插揩閫熸祦閫氾紝鎺掑嚭鏈夊鐨勯儴鍒嗐傛墍浠ワ紝鏃犺浜轰滑鍦ㄥ仛浠涔堬紝澶氬枬姘存槸鏈夊ソ澶勭殑銆
  • 涔濆勾绾鑻辫浜烘暀鐗堢7鍗曞厓reading缈昏瘧
    绛旓細闈掑皯骞存湁鍚勭鍚勬牱鐨勬ⅵ鎯炽備竴浜涜緝涔嬪叾浠栦汉鏉ョ殑鐜板疄銆備緥濡傦紝璁稿瀛︾敓璇翠粬浠兂鎴愪负08骞村ゥ杩愪細鐨勫織鎰胯咃紝涔熻缁欒鍏夋梾娓哥殑瀹汉鍋缈昏瘧銆傚苟涓旓紝鐩稿綋澶氱殑闈掑皯骞存ⅵ鎯虫湁涓澶╄兘鐧讳笂鏈堢悆銆傛牴鎹皟鏌ワ紝姣旇緝涓嶇幇瀹炵殑姊︽兂涔熸櫘閬嶅瓨鍦ㄣ備絾鏄澶氬鐢熷鍛婁粬浠箰浜庡姫鍔涘伐浣滐紝浠ヤ究瀹炵幇姊︽兂銆傜浉褰撳鐨勪汉姊︽兂鎴愬悕銆傛垨鑰呮瓕鏄燂紝鎴栬呬綋鑲...
  • 甯垜缈昏瘧涓涓 9骞寸骇7鍗曞厓reading閮ㄥ垎鐨勭炕璇
    绛旓細瀛╁瓙浠湁鐫鍚勭鍚勬牱鐨勬ⅵ鎯筹紝鏈変竴閮ㄥ垎鐨勬ⅵ鎯虫瘮鍏朵粬鐨勯兘瑕佺幇瀹炪備緥濡傦細璁稿瀛︾敓甯屾湜鎴愪负2008骞村ゥ杩愪細鐨勫織鎰胯咃紝鎴栬鍙互鎷呬换缈昏瘧鎴栨槸娓歌鍚戝銆傛瀬灏戦儴鍒嗗鐢熸ⅵ鎯虫湁涓澶╄兘鍘绘湀鐞冦傞氳繃杩欎釜璋冩煡锛屾ⅵ鎯充笉鐜板疄鐨勭幇璞℃瘮杈冩櫘閬嶏紝浣嗚澶氬鐢熷弽搴旓紝浠栦滑灏嗘潵浼氬姫鍔涘伐浣滀互瀹炵幇姊︽兂銆傚緢灏戝鐢熶細姊︽兂鎴愪负鍚嶄汉锛屾垨璁告槸钁楀悕鐨...
  • 姹備汉鏁欑増璇枃涔濆勾绾т笂鍐岀涓冨崟鍏鏂囪█鏂囧師鏂囧拰璇戞枃
    绛旓細浜烘暀鐗堣鏂涔濆勾绾т笂鍐绗叚鍗曞厓鏄枃瑷鏂囧崟鍏冦 闄堟秹涓栧 鍙搁┈杩 鍘熸枃: 闄堣儨鑰,闃冲煄浜轰篃,瀛楁秹銆傚惔骞胯,闃冲浜轰篃,瀛楀彅銆傞檲娑夊皯鏃,灏濅笌浜轰剑鑰,杈嶈曚箣鍨勪笂,鎬呮仺涔呬箣,鏇:鈥滆嫙瀵岃吹,鏃犵浉蹇樸傗濅剑鑰呯瑧鑰屽簲鏇:鈥滆嫢涓浣h,浣曞瘜璐典篃?鈥濋檲娑夊お鎭洶:鈥滃棢涔!鐕曢泙瀹夌煡楦块箘涔嬪織鍝!鈥 浜屼笘鍏冨勾涓冩湀,鍙戦椌宸﹁畞鎴嶆笖闃,涔...
  • 涔濆勾绾7鍗曞厓grammarfocus缈昏瘧鍣
    绛旓細浠涔堢増鏈殑鑻辫鏁欐潗锛熷鏋滄槸鏂扮増鐨勬柊鐩爣锛圙o for it锛夌増鏈殑鑻辫鏁欐潗涓殑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鐨勮瘽锛氫粠涓鍒颁笅锛屽厛宸﹀悗鍙筹細鎴戣涓16宀佺殑闈掑皯骞翠笉搴旇琚厑璁搁┚杞︺傛垜鍚屾剰銆備粬浠杩欑被闂骞朵笉澶熼噸瑙嗐備綘璁や负鎴戜滑鍦ㄥ崥鐗╅閲屽彲浠ョ収鐩稿悧锛熸垜璁や负涓嶅彲浠ャ傚崥鐗╅...
  • 扩展阅读: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版 ... 九年级上册英语带翻译 ... 九年级上册课文翻译 ... 九年级新教材全解英语 ...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 英语九年级上册电子书 ... 九年级上册书籍全套 ... 九年级全一册课文翻译 ... 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