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中的“日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章一开头就像讲故事。作者说起一个盲人不识太阳。一个盲人从来没见过太阳,就向有眼的人打听。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铜盘。以这个比方向盲人解释,本不算错;可是比喻总是蹩脚的,打比方的人没有考虑到铜盘有声音而太阳没有声音。“扣盘而得其声”,盲人一敲盘子就听到了声音。过了一天,听见钟响,他以为是太阳响了。又有人告诉他:太阳是有光的,正像蜡烛一样,也是有光的。这个解释也并不算错,可是忘记了盲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光”,于是盲人就“扪烛而得其形”,心想太阳大概是长的。过了一天,他拿到一只“龠”,发现也是长的,他想,这大概是太阳了。这是作者打的头一个比喻。下面接着说太阳和钟、龠相差也太远了。然而盲人却不知道它们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为什么呢?“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一般人对“道”了解不足,与一个不知道太阳是什么的盲人,可以说相差无几。如果让一个通达事理的人(“达者”)讲给他听,即使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诱导启发,恐怕也不比用盘子和蜡烛来解释太阳强多少,因为打比方总不能百分之百把道理讲清楚。于是作者下结论说:“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这是说,当时一般谈论“道”的人,谁也没有真懂“道”是什么,只就他自己所看到的一点点东西硬给起个名字,说这就是“道”,就是真理,有的人连看也没看见,只是凭空瞎猜,这都是不动脑筋,专门依赖别人所发生的毛病。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他先用孙武的话来回答,意思是说:善于作战的人能掌握主动,使敌人不由自主地走近自己,而不至于陷入被动,被敌人牵引过去。又引用了子夏的话,意思是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都在铺子(肆)里待着,社会上的人由于需要,都自动地到铺子里来买东西,因此他们坐在店里就可以“成其事”,把各人的业务完成,用来比方一个人只要努力学习,总有一天会体会到什么是“道”。最后,作者自己回答什么是“致”:“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与欤?”不去求它而它自己就来了的,这就是“致”。“求”主要是依赖别人帮助,“致”主要是靠自己虚心学习,掌握主动。必须这样,才能发现真理。 “南方多没人”这一段的道理又深入一层。苏轼告诉我们:所谓“学”得有实际经验,我们现在叫做实践。没人能沉在水里是怎么练的呢?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一个人能长时间沉没在水里,这哪儿是随随便便就做得到的,一定得对水的规律有所体会、有凳唤所掌握才行。一个北方的勇士只靠向南方的“没人”打听到一些空理论,真要按照他的话去河里试试,那非淹死不可。这样,作者又得出一个结论:“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意思是:一个人不踏踏实实做学问而专门好高骛远去寻求什么高深的抽象的“道”,那就跟北方学“没”的人一样,早晚是要吃亏的。 最末一段,结合当前具体情况,谈了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 这篇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是有苏轼亲身体验在内的。对于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的艰苦历程,苏轼自己是过来人,所以谈起来格外亲切有味。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方面的道理。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其次,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还有第三点,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尽管苏轼说,有一天“道”会不用你去求而主动地来找你,实际上他却正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你要不下苦功夫,“道”是不会来找你的。这些道理,在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用的,值得借鉴脊明的。 …… 但是,这篇文章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那几个丰富多彩而又恰当准确的比喻。全篇文章一共用了四个比喻,一头一尾,盲人不认识太阳和北方人学潜水是两个明显的、由作枣野凯者直接创造的比喻,形象性很强,一眼就看得出。中间两个,则是借用古人现成的、比较隐晦的、间接的比喻。一个是引用孙武的话,用作战来说明人应该掌握主动;另一个是借用子夏的“百工居肆”的比喻来说明“道”与“学”的关系。这两个好像是引经据典,其实是利用古人现成的材料为自己服务。这就看出作者的笔是多么灵活,驾驭古书的能力有多么强。 第一个比喻是说明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是就“知”一方面来说的。一个人只靠片面地拾取零碎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必然要犯错误。只靠别人转述的第二手材料而不亲自参加调查研究,就一定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看去像讲故事,其实是用活泼新鲜的形象来感染读者,让读者进一步悟出作者所要讲的道理。这个比喻最重要、最精彩,也最深刻,因此把它摆在最显著的地位,这就大大地加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加强了说服力。 第二、三两个比喻好像很简单,很现成,其实是很经济、很确切的。敌我双方战斗,谁争取到主动谁自然占上风。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也正是如此,必须争取主动才行。用开铺子比喻求真理,也很有意思。一个人学问渊博、经验丰富,才容易发现事物的规律,正如铺子里货色齐,主顾才多。但是作者还得紧接着用第四个比喻来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因为学问渊博、经验丰富不能是纸上谈兵,更不能只靠道听途说,而是要经过亲身检验,经过锻炼,对事物才有彻底的了解。必须有这四个比喻,作者所要阐明的道理才全面,文章因而也才显得完整。从每个比喻来看,它们各有各的作用,而这四个比喻又互相关联,缺一不可。这就体现了作者运用比喻丰富与确切两结合的特点。 然而这篇文章毕竟是说理文,不能只孤立地靠比喻来讨人欢喜,还得把读者从感性认识诱导到理性认识阶段。于是在打完每个比喻之后,以及在每一段结束的地方,都用最简明概括的语言把结论交代出来。这就使得作者的本意表达得更显著,文章也更为醒目。打比喻是启发读者,给读者留有余地;下结论则是点醒读者,让读者一目了然。文章也显得既有风趣,又有分量。 最后一段,指出吴彦律有志于学,这是正面鼓励。但意在言外,劝他还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求学必须有目的(这就是“求道”)。第二,要踏踏实实下真功夫做学问,不能浮光掠影只追求皮毛。这从文章末尾批评过去和当时读书人考科举的两层意见(即“昔者,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士求道而不务学”)就可以体会得出来。但作者写得很含蓄,寓鞭策于嘉奖之中,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这篇文章语言十分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又俨然存在着郑重严肃。这正是作者大量用比喻来写说理文所取得的效果。

  • 瀵撹█鏁呬簨涓殑鈥鏃ュ柣鈥缁欐垜浠殑鍚绀
    绛旓細鑰屼笖浣滆呰繛缁繍鐢ㄤ袱涓瘬瑷璇存槑璁よ瘑杩囩▼鐨勪袱涓樁娈,涓濅笣鍏ユ墸,鐜幆鐩告帴,鍙О涔嬩负鈥滆灪鏃嬪紡鈥濈殑姣斿柣鏂瑰紡鈥斺斿嵆杩愮敤涓や釜鍐呭鐩歌繎浣嗘湁杩炵画鎬у彂灞曟х殑瀵撹█鏁呬簨鏋勬垚灞傚嚭涓嶇┓銆佸彉鍖栧绔殑缁撴瀯,浣垮瘬瑷鐨勪富鏃ㄥ拰鐞嗗康鏇磋秼娣卞叆鍜屽姞寮,杩欐槸鑻忚郊鐨勫垱鏂(鍙傝鏈遍潠鍗庛婅嫃涓滃潯瀵撹█璇勬敞路搴忚█銆)銆 鏈鍚庝竴娈佃仈绯诲疄闄呭苟浜や唬涓烘枃鐨勭洰鐨勩
  • 鏃ュ柣鍛婅瘔鎴戜滑浠涔堥亾鐞 鏃ュ柣璇寸粰浜轰滑鐨勫惎绀
    绛旓細1銆侀鍏,鍋氬闂鏋滀笉閫氳繃鑷繁鍒昏嫤閽荤爺,浜茶韩瀹炶返,鍙槸闈犳墦鍚埆浜,闅忎究鐩镐俊鍒汉,灏变竴瀹氫笉浼氭繁鍏,涓嶄粎澶变簬鐗囬潰,鑰屼笖杩樺鏄撶姱閿欒銆傚鏋滃彧鍑富瑙傜瀻鐚,鍗卞鎬у氨鏇村ぇ銆 2銆佸叾娆,澶栧洜蹇呴』閫氳繃鍐呭洜璧蜂綔鐢,涓撻潬澶栧姏鏄棤娴庝簬浜嬬殑銆傛帰姹傜湡鐞,閽荤爺瀛﹂棶鐨勫唴鍥,灏辨槸闈犺嚜宸卞涔,涓嶈兘鍙崱鍒汉鐨勭幇鎴愭灉瀹炪3銆佽繕鏈...
  • 銆鏃ュ柣璇淬嬬粰浜轰滑鐨勫惎绀
    绛旓細鏂囩珷鏃ㄥ湪璇存槑姹傜煡涓嶅彲鍍忕渿鑰呯寽鏃ワ紝鑴辩瀹為檯锛岃嚜浠ヤ负鏄傝屽簲鍍忓崡鏂瑰紕娼効鏃ヤ笌姘村眳閭f牱锛屼粠瀛︿範鍜屽疄璺典腑姹傚緱鐪熺煡銆傛枃绔犺鍠荤敓鍔紝璇寸悊娣卞叆娴呭嚭銆 杩欑瘒鏂囩珷鎵闃愯堪鐨勯亾鐞嗭紝鏄湁鑻忚郊浜茶韩浣撻獙鍦ㄥ唴鐨勩傚浜庢帰姹傜湡鐞嗗拰閽荤爺瀛﹂棶鐨勮壈鑻﹀巻绋嬶紝鑻忚郊鑷繁鏄繃鏉ヤ汉锛屾墍浠ヨ皥璧锋潵鏍煎浜插垏鏈夊懗銆鎴戜滑閫氳繃杩欑瘒鏂囩珷锛屽彲浠ユ洿...
  • 鏃ュ柣杩欎竴鏂,缁欐垜浠殑鍚绀
    绛旓細浜轰滑瑕佽剼韪忓疄鍦扮殑姹傚璁洪亾
  • 鏃ュ柣鍜屽崠娌圭縼閮藉憡璇鎴戜滑浠涔堥亾鐞
    绛旓細銆婃棩鍠汇鍑鸿嚜鍖楀畫鏂囧瀹惰嫃杞肩瑪涓嬶紝鐢ㄦ棩鍠绘潵鍕夊姳浜轰滑瑕佽剼韪忓疄鍦扮殑姹傚璁洪亾銆傘婂崠娌圭縼銆嬫槸鍖楀畫娆ч槼淇墍钁楃殑涓鍒瀵撹█鏁呬簨锛屽師杞戒簬銆婂綊鐢板綍銆嬪嵎涓锛屽瘬鎰忔槸鎵鏈夋妧鑳介兘鑳介忚繃闀挎湡鍙嶅鑻︾粌鑰岃揪鑷崇啛鑳界敓宸т箣澧冦
  • 鍦ㄦ枃瑷鏂<鏃ュ柣>涓,鏂囩珷鍊"鐢熻岀渿鑰呴棶鏃"杩欎釜鏁呬簨鍛婅瘔鎴戜滑涓涓粈涔堥亾鐞...
    绛旓細姹傜煡涓嶅彲鍍忕渿鑰呯寽鏃ワ紝鑴辩瀹為檯锛岃嚜浠ヤ负鏄傝屽簲鍍忓崡鏂瑰紕娼効鏃ヤ笌姘村眳閭f牱锛屼粠瀛︿範鍜屽疄璺典腑姹傚緱鐪熺煡銆
  • 閬撳彲鑷磋屼笉鍙眰鍑鸿嚜 閬撳彲鑷磋屼笉鍙眰鍑鸿嚜鍝噷
    绛旓細鈥滈亾鍙嚧鑰屼笉鍙眰鈥濅竴鍙ュ嚭鑷鏃ュ柣銆嬨傘婃棩鍠汇嬫槸鑻忚郊鐨勮鐞嗚璁烘枃锛岃繍鐢ㄥ舰璞$殑瀵撹█鏁呬簨杩涜姣斿柣璇寸悊锛岃鏄庝簡鈥滈亾鍙嚧鑰屼笉鍙眰鈥濈殑閬撶悊锛屽憡璇鎴戜滑璇讳功涓嶈兘寮烘眰涔夌悊锛岃鑴氳笍瀹炲湴鍦板埢鑻﹀涔狅紝浣块亾鑷劧鍒版潵銆傘婃棩鍠汇嬬殑璧忔瀽 銆婃棩鍠汇嬪叏鏂囧鐢ㄥ瘬瑷鏁呬簨鏉ヨ璇佽鐐癸紝澶瑰彊澶硅锛屾繁鍏ユ祬鍑哄湴璇存槑浜嗏滈亾鍙嚧鑰...
  • 鏃ュ柣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銆鏃ュ柣銆嬪師鏂囧強缈昏瘧濡備笅锛氬師鏂囷細鐢熻岀渿鑰呬笉璇嗘棩锛岄棶涔嬫湁鐩呫傛垨鍛婁箣鏇帮細“鏃ヤ箣鍑轰簬姹よ胺锛岃岃惤浜庤櫈娓娿”鎴栨洶锛“鏃ュ垵鍑哄ぇ濡傝溅鐩栵紝鍙婃棩涓垯濡傜洏鐩傦紝姝や笉涓鸿繙鑰呭皬鑰岃繎鑰呭ぇ涔庯紵”鍏朵汉鏇帮細“鍚句笉鑳界煡涔熴傚苟鏃ヨ呭崐涔燂紝鐢熻岀渿鑰呬笉璇嗘棩锛岄棶鏇╄呫傛洨鑰呮洶锛“...
  • 閬撳彲鑷磋屼笉鍙眰鍑鸿嚜鍝噷閬撳彲鑷磋屼笉鍙眰鍘熸枃
    绛旓細1銆佲滈亾鍙嚧鑰屼笉鍙眰鈥濅竴鍙ュ嚭鑷鏃ュ柣銆嬨傘婃棩鍠汇嬫槸鑻忚郊鐨勮鐞嗚璁烘枃锛岃繍鐢ㄥ舰璞$殑瀵撹█鏁呬簨杩涜姣斿柣璇寸悊锛岃鏄庝簡鈥滈亾鍙嚧鑰屼笉鍙眰鈥濈殑閬撶悊锛屽憡璇鎴戜滑璇讳功涓嶈兘寮烘眰涔夌悊锛岃鑴氳笍瀹炲湴鍦板埢鑻﹀涔狅紝浣块亾鑷劧鍒版潵銆2銆佸師鏂囷細鐢熻岀渿鑰呬笉璇嗘棩锛岄棶涔嬫湁鐩呫傛垨鍛婁箣鏇帮細鈥滄棩涔嬬姸濡傞摐鐩樸傗濇墸_鑰屽緱鍏跺0锛...
  • 閬撳彲鑷磋屼笉鍙眰鍑鸿嚜鍝噷
    绛旓細1銆佲滈亾鍙嚧鑰屼笉鍙眰鈥濅竴鍙ュ嚭鑷鏃ュ柣銆嬨傘婃棩鍠汇嬫槸鑻忚郊鐨勮鐞嗚璁烘枃锛岃繍鐢ㄥ舰璞$殑瀵撹█鏁呬簨杩涜姣斿柣璇寸悊锛岃鏄庝簡鈥滈亾鍙嚧鑰屼笉鍙眰鈥濈殑閬撶悊锛屽憡璇鎴戜滑璇讳功涓嶈兘寮烘眰涔夌悊锛岃鑴氳笍瀹炲湴鍦板埢鑻﹀涔狅紝浣块亾鑷劧鍒版潵銆2銆佸師鏂囷細鐢熻岀渿鑰呬笉璇嗘棩锛岄棶涔嬫湁鐩呫傛垨鍛婁箣鏇帮細鈥滄棩涔嬬姸濡傞摐鐩樸傗濇墸妲冭屽緱鍏跺0锛...
  • 扩展阅读:和 的故事作文 ... 《生活》 网 是谁写的 ... audience 中文翻译 ... 文具盒里的争吵故事 ... 中国外交小故事 简短 ... 《人 事》 ... 关于 的故事的作文 ... 人 生 释义 ... 《中国古代寓言》全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