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块的古币“换脸”后,能糊弄出几十万

  来源:生活报 

  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的国宝探秘节目

  《国家宝藏》在央视开播

  被众多网友一夜之间刷屏

  掀起了新一轮的“传统文化热”

  纷纷走进古玩市场

  想给自家淘点儿“传家宝”

  如今的古玩市场里早就过了“捡漏”的年代

  难免“打眼”,大呼“防不胜防”

  近日,生活报记者走访了哈市多家古玩市场,并采访多位卖家、藏友、书画界名人和鉴定专家,为你揭秘古玩圈里那些事儿……

  [套路篇]

  “卖的不是货,是故事”

  冰城小伙高雷在某古玩城有店铺,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整天在古玩城里转悠,渐渐知道了不少猫腻。

  “古玩市场里真品少、赝品多,能不能卖上好价钱,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会讲故事!”高雷回忆说,他曾亲眼看到过,卖家叫价5 万的玉器,由于故事没编好,被懂行的买家给揭了底儿,最后50 元成交。

  而另外一位卖家口中流落民间的“古瓷瓶”,要价数千元,讨价还价后,被买家喜滋滋地以850 元购得。等买家走后,他前去探口风,得知这是卖家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进价不到二十元。

网络配图

  高雷留意到,古玩城里每逢有新店开张,一些“老油子”往往会从卖家变身买家,专程前去淘货。他们圈里有个牛人,从一个新手那儿花200元收了块石头,后来转手卖了3万。

  当记者追问他咋卖出去的,高雷笑了,“那家伙以前练过嘴皮子,是圈里公认最会讲故事的,石头这东西,喜欢的人真喜欢,不喜欢的你白送人家都嫌沉,他见对方真心想买,就编了一个故事,把东西的来历一通美化,结果对方还真信了!”

  高雷留意到,古玩城里每逢有新店开张,一些“老油子”往往会从卖家变身买家,专程前去淘货。他们圈里有个牛人,从一个新手那儿花200 元收了块石头,后来转手卖了3万。

网络配图

  当记者追问他咋卖出去的,高雷笑了,“那家伙以前练过嘴皮子,是圈里公认最会讲故事的,石头这东西,喜欢的人真喜欢,不喜欢的你白送人家都嫌沉,他见对方真心想买,就编了一个故事,把东西的来历一通美化,结果对方还真信了!”据高雷介绍,这位“故事大王”除了口才佳,眼力也很好,经常到地摊上转悠或者去小店“淘宝”,淘来的东西虽然是真的但没那么值钱,可经他一忽悠,售价翻个五六倍是常事儿。

  “那原来的卖家岂不是亏了?”高雷解释道,“这东西一个人嘴里一个价,谈不上吃亏,新手知道这东西在他那儿也卖不上好价钱,卖个能忽悠的,彼此之间都有‘赚头儿’。”

  “戏精”上身“剧本”多

  古玩交易“水挺深”,冰城藏友小刘在圈里摸爬滚打多年,慢慢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常见的“剧本”。

  “逛古玩市场时,聊起物件的出处,经常会有卖家深情地回忆,说自己二十多年前到哪儿出差,在某城市的小摊上捡了个漏,其实没准儿是上个月刚收来的。”

  小刘回忆说,两年前,他相中了一个据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明”字刀币,市场上比较少见,店主跟他说,这东西是他1994 年花60 块钱从外地的一个小摊上淘来的。

  小刘拿着刀币爱不释手,一琢磨,1994年那会儿60 块钱还挺值钱,砍完价后掏350 块钱买回了家。后来他查了一些资料,研究了好几天,仔细观察发现上面的字体不太对,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网络配图

  这些年,小刘还见过一些“演技派”,如果买家相中了某样东西,对方会告诉你,这东西他曾找省里的某位业界牛人鉴定过,专家通常有名有姓的,“正在写相关的论文呢”,外行人有时会信以为真。有的古玩店里有一些比较奇特的东西,市面上几乎没有,真假很难判断。

  为了让大家相信,卖家会从抽屉里翻出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杂志,“那杂志纸张泛黄,一瞅就是旧的,里面介绍的东西跟眼前的看上去一模一样,其实是照着旧杂志仿的。”

  还有一些卖家堪称“戏精”,他们明明知道东西是假的,却假装不懂行,故意低价卖出。小刘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有个卖家忽悠他,“我是主攻玉器的,前段时间收了个盘子,你看看这东西咋样,觉得合适你就拿着!”

  “如果这时候头脑一热,很容易中招,他们其实就想误导你,让你觉得自己捡了个漏,可如今的古玩市场,哪有那么多漏可捡啊。”小刘感慨道。

  [“打眼”篇]

  有人入圈十年

  “学费”交了十四五万

  在古玩市场里,“捡漏”已成传说,“打眼”的糗事俯拾皆是。一些资历尚浅的藏友有闲钱却没“闲心”,没有深入学习过收藏知识,只读过几本相关书籍,就敢上手买东西,难免要交些“学费”。

  前年冬天,藏友大川在一家古玩店里相中了一个小白碟,卖家称是辽宋时期的,他仔细看了看器型和胎面,感觉挺靠谱,花2000 块钱买走了。出门后,他打车直奔省博物馆鉴定科,老专家打量了一番,叹了口气,问道:“小伙子,你花多少钱买的?”大川心里一沉,为了面子,故意少报了点儿:“800。”

网络配图

  “你这小碟光泽贼亮,一看就是新做的,以后多学学再买吧。”听完专家的点评,大川立刻拿着小碟回去找卖家理论,本来对方不愿意退货,恰巧进来了几个买家,怕他声张,才勉强同意给他换货,“这回我不敢瞎换了,依照价格挑了两样相对比较稳妥的,一个是猛犸象牙,一个是民国的笔格,多少还是赔了点儿钱”。

  大川坦言,自己还算是幸运的,去年夏天逛古玩市场,他在一家店里遇到一对80 后小夫妻。男的相中了一个大瓷碗,询问来处时,店主神秘地说:“匀来的。”言外之意,这东西是有传承的,于是这对夫妻兴奋地花4000 元把碗买走了,大川还听见男的在旁边嘱咐媳妇,“这宝贝可得拿好了,千万别打碎了!”

  “那东西我之前认真研究过,碗壁很厚,上手感觉太沉,而且价格也不符。”后来,大川跟一帮圈内人聊起来,不少人对那碗有印象,有人提醒他“那家假货多,尽量少去”。

网络配图

  跟大川比起来,藏友刚子教过的“学费”显然更多一些。他第一次上当要追溯到十年前,当时他正读高中,花50 块钱买了一块玉,结果回家用水壶一煮,掉色了。

  “我这人吧,记性不太好,但关于古玩的事儿偏偏记得很清楚,在哪买的啥花了多少钱,每一笔都记得,有一回我夜里躺床上算账,把这些年买到的假货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算到一半的时候,大概有七万多,结果睡不着觉了,全加起来咋也得十四五万吧……”

  刚子说,这么多年了,那块假玉他一直留着,“就当是个‘警钟’吧!”

  [造假篇]

  泡药水、埋旱厕

  让古钱“改朝换代”

  5 日下午,在一家卖古钱币的店铺里,记者以刚玩收藏想要学习为名,跟老板攀谈了起来。老板热情地沏了一壶茶,讲了一些关于古钱币的知识。

  “古钱币到底咋区分真假啊,您能给我对比一下吗?”这位老板迟疑了一下,接道:“这玩意三言两语说不透,哎呀,我最近手头儿一个假的都没有。”老板的一个朋友在旁边提醒道:“你柜子里那假‘乾隆’呢?”老板含糊地回答:“没了。”

  “卖了?”对方继续问。

  “嗯。”老板低声道。

  经过一番钱币“科普”,出门后,陪同记者前去的小刘道出了真相:“其实柜台里有假的,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刚才在座的那几个位也都心知肚明,只是不跟外人说罢了。”

  在古钱圈里,小刘也算是个老玩家了。他从1992年开始收藏,如今家里有数千枚不同年代的古钱币,对业内一些常见的造假手段也比较了解。

  “一般仿清朝的铜钱,只要挂在脖子上或者拴在钥匙串上,逐渐氧化、磨损就行。如果是更久远一点儿的,比如唐宋时期的,就得上‘化学手段’了,浸泡在化学药水里,再埋入土中,等过几年再取出来。我还听说过,以前有人在旱厕里埋了一年。”

超级仿制品 网络图

  还有一种是“改刻钱”,小刘解释道,比如存世量大的北宋“元丰通宝”,才一两块钱一枚,改成辽代稀有珍贵的“天显通宝”后,能卖几十万。

  这两年,古钱币圈里又炒作出来一种“五帝钱”,“不少生意人爱买,装修时埋门槛,简单说来,性质跟‘招财猫’差不多。”小刘发现,“五帝钱”也出了不少假的,“用机器做的,一点‘诚意’都没有,连做旧都省略了,成本特别低,有的商家张嘴就要三五百。”

网络配图

  小刘坦言,多年来他吃过不少哑巴亏,不过有时候明知道上当了,也不愿意跟卖家撕破脸,“我这也是‘投鼠忌器’啊,不像其他古玩,我们玩古钱的一般花不了多少冤枉钱,毕竟对方手里真有好东西,这回闹僵了,下回还咋见面啊!”

  给石头“打鸡血”

  仿画有“专攻”

  书画、印章石料也是圈里的“重灾区”。记者在古玩市场采访时,听到几个商家聊起,“前几天,刚有人大闹一家书画店,买家也算是半个圈里人,花2 万多买了一幅近代大师的字画,后来发现是赝品,吵得不可开交!”

  张伟是我省书画界名人,他对此也感触颇深。说起书画、印章石料造假内幕,他不住地摇头,“不少朋友拿着上万元买来的石料,让我帮忙掌眼,结果拿来一看是上当了。我的学生也常告诉我,有人在上海、香港等地拍卖我的作品,结果我一看照片,那东西根本就不是我的。”

  张伟介绍说,福建的田黄石,昌化的鸡血石都是印章石料中的极品。近些年,这些石料价格已飙升几十倍,尤其是鸡血石,由于利润巨大,造假也是花样百出、真伪难辨。鸡血石造假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用树脂假冒鸡血石,用金属做心,增加假鸡血石的分量,以达到石头的重量感。这种方法属于低端造假,只能骗骗外行人。而有些现代化的造假方法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张伟有个篆刻界的老友,从业三十年,前段时间竟也“打眼”了,花五千元买了块假鸡血石。张伟回忆道,那块石头虽然是真的,但真血只有一小块,大面积的血是“后输”的。

  造假者用岩粉加上胶和树脂,调和成点块状的鸡血石纹路。经过高温、高压成型后,通过打磨、抛光做成鸡血石章料。它的温度和声音,和真正的鸡血石几乎没有差别。而这些仿制品,大多会被混在一些真的鸡血石中售卖,买家很容易上当。

超级仿制品 网络图

  说起书画造假,张伟苦笑道,照排复印、幻灯投影、墨刻水印等造假手段已经过时了,用茶水蒸发出来的气体促字画变黄,令宣纸和颜料松脆变质,加速陈化的“特效”早就失效了。

  他听说圈内有一些人,擅长临摹近现代书画大家的作品,“一般由南方造假团伙儿专门提供同时期的宣纸和颜料,他们临摹大家的笔迹,常年专攻一项,足以以假乱真”。

  专家提醒

  “这些年,我们鉴定出来不少赝品、仿品,从几百块钱到几十万的都有。”省博物馆文物司法鉴定所主任蒋义涛称,对于这些他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蒋义涛说,以前搞收藏的主要是古玩爱好者,或是手里有闲钱又对古玩感兴趣的人。现在很多普通市民都加入到收藏大军中来,其中不乏一些80、90 后。他建议这些对古玩感兴趣的年轻人,慢慢积累,多看、多了解相关知识,只有充分了解其历史背景才能搞好收藏。

  搞收藏要源于对文化与艺术的热爱,而不是对利益的追逐。上当受骗的往往是那些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其实现在连收藏专家都几乎无漏可捡,所以普通收藏者更不要有这种心态,否则处处是陷阱。

  这位业内人士还建议,初级玩家应该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且愿意为之长期坚持的收藏方向。毕竟,古玩收藏门类众多,想要理清这么多庞大复杂的鉴赏知识体系,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功力是办不到的。初学者可以先专攻某一个小项,多去各地的博物馆欣赏真品,练练眼力,勤与收藏爱好者交流。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除鉴定专家外,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文字:生活报记者 王晓晨 周际娜

  □审核:王轶男

  □责编:王德斌



  • 涓涓ゅ潡鐨勫彜甯鈥鎹㈣劯鈥鍚,鑳界硦寮鍑哄嚑鍗佷竾
    绛旓細杩樻湁涓绉嶆槸鈥滄敼鍒婚挶鈥,灏忓垬瑙i噴閬,姣斿瀛樹笘閲忓ぇ鐨勫寳瀹嬧滃厓涓伴氬疂鈥,鎵涓涓ゅ潡閽变竴鏋,鏀规垚杈戒唬绋鏈夌弽璐电殑鈥滃ぉ鏄鹃氬疂鈥鍚,鑳鍗栧嚑鍗佷竾銆 杩欎袱骞,鍙ら挶甯鍦堥噷鍙堢倰浣滃嚭鏉ヤ竴绉嶁滀簲甯濋挶鈥,鈥滀笉灏戠敓鎰忎汉鐖变拱,瑁呬慨鏃跺煁闂ㄦ,绠鍗曡鏉,鎬ц川璺熲樻嫑璐㈢尗鈥欏樊涓嶅銆傗濆皬鍒樺彂鐜,鈥滀簲甯濋挶鈥濅篃鍑轰簡涓嶅皯鍋囩殑,鈥滅敤鏈哄櫒鍋氱殑...
  • 鎹㈣劯瑙嗛璇堥獥鏄浣曞疄鏂界殑?濡備綍棰勯槻?
    绛旓細澶氶斿緞纭韬唤銆傛帴鍒拌瘓楠楃數璇濇垨鍏朵粬鍙枒淇℃伅鏃讹紝瑕佸閫斿緞纭鍙戜欢浜鸿韩浠斤紝鍙互鐩存帴鑱旂郴瀹樻柟缃戠珯鎴栧鏈嶏紝閬垮厤琚绯婂紕銆2019骞1鏈堬紝涓鍚嶄腑鍥藉コ瀛愬埄鐢鎹㈣劯鎶鏈埗浣滃亣娣樺疂瀹㈡湇瑙嗛锛岄氳繃QQ鍜屾窐瀹濆簵閾虹殑鍦ㄧ嚎瀹㈡湇绯荤粺璇堥獥缃戣喘鑰呫傚ス鍒╃敤鍋囪棰戯紝鍐掑厖娣樺疂瀹㈡湇锛屽0绉板彈瀹宠呯殑璐︽埛璧勬枡闇瑕佽繘琛屽疄鍚嶈璇侊紝骞跺彂閫佷簡铏氬亣缃戠珯...
  • 鏉鎴皷濉鎹㈣劯鍟嗕簨浠舵墍鏈夐潰鍏峰睘鎬х畝浠嬩粙缁峗鏉鎴皷濉旀崲鑴稿晢浜嬩欢鎵鏈夐潰鍏...
    绛旓細棣栧厛锛岃泧澶撮潰鍏疯璁や负鏄渶鍏蜂环鍊肩殑閫夋嫨銆傚畠浼氱粰鐜╁甯︽潵姣忓満鎴樻枟鍚50閲戝竵鐨勫鍔憋紝铏界劧涓嶆槸涓娆℃у彂鏀撅紝浣嗙疮璁¤捣鏉ョ浉褰撲簬涓板帤鐨勫彜閽卞竵鏀剁泭锛屽ぇ绾︿环鍊100閲戝竵銆傜墽甯堥潰鍏风殑鎬ц兘鍒欑浉瀵瑰钩搴革紝瀹冩彁渚涙瘡鍦烘垬鏂楁渶澶х敓鍛藉+1鐨勫姞鎴愶紝浣嗚繖涓彁鍗囬潪甯稿井灏忥紝涓庡父瑙佺殑鑽夎帗閬楃墿鐩稿綋锛屾晥鏋滀笉鏄庢樉銆傚湴绮惧ご闈㈠叿鍒欏甫鏈変竴灞傝櫄寮...
  • 扩展阅读:上门回收古币 ... 真品光绪元宝300万一枚 ... 附近古币回收店 ... 三色人脸识别 ... 人脸识别认证 ... 1912年一元女神银元 ... 古钱币价格表图片大全 ... 古币回收价格表 ... 1911站人银元最新拍卖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