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特点有哪些?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u4e2d\u56fd\u6587\u5316\u7684\u7279\u70b9\u6709\u54ea\u4e9b\uff1f

\u4e2d\u56fd\u6587\u5316\u7684\u7279\u70b9\u6709
1\u3001\u4e2d\u56fd\u6587\u5316\u5177\u6709\u72ec\u7279\u6027
\u6587\u5b57\u662f\u6587\u5316\u7684\u57fa\u672c\u8f7d\u4f53\u548c\u4f20\u627f\u5de5\u5177\uff0c\u4e5f\u662f\u6587\u5316\u6700\u663e\u8457\u7684\u6807\u5fd7\u3002\u6bcf\u4e2a\u6c49\u5b57\u90fd\u6709\u5176\u5f62\u6210\u6f14\u53d8\u7684\u5386\u53f2\u3002\u72ec\u7279\u7684\u6979\u8054\u901a\u8fc7\u72ec\u7279\u7684\u4e66\u6cd5\u8868\u73b0\u51fa\u6765\uff0c\u94a4\u5370\u4e0a\u72ec\u7279\u7684\u540d\u7ae0\u4e0e\u95f2\u7ae0\uff0c\u4e00\u671b\u5373\u77e5\u662f\u5178\u578b\u7684\u4e2d\u5f0f\u88c5\u9970\u3002\u5176\u4ed6\u8bf8\u5982\u4e2d\u534e\u7ed8\u753b\u3001\u5efa\u7b51\uff0c\u4ee5\u81f3\u996e\u98df\u3001\u670d\u9970\u7b49\uff0c\u90fd\u6709\u5176\u6781\u5f3a\u7684\u4e2a\u6027\u3002
2\u3001\u4e2d\u56fd\u6587\u5316\u5177\u6709\u4e3b\u4f53\u6027
\u5373\u72ec\u81ea\u5f00\u521b\u5e76\u5f62\u6210\u5b8c\u5907\u7684\u6587\u5316\u4f53\u7cfb\u3002\u6881\u6f31\u6e9f\u8bf4\uff1a\u201c\u4e2d\u534e\u6587\u5316\u72ec\u81ea\u521b\u53d1\uff0c\u6162\u6162\u5f62\u6210\uff0c\u975e\u4ece\u4ed6\u53d7\u3002\u201d\u3001\u201c\u81ea\u6765\u516c\u8ba4\u4e2d\u56fd\u3001\u5370\u5ea6\u3001\u897f\u6d0b\u5e76\u5217\u4e3a\u4e16\u754c\u4e09\u5927\u6587\u5316\u7cfb\u7edf\u8005\uff0c\u5b9e\u4ee5\u5176\u5dee\u5f02\u7279\u5927\u800c\u81ea\u6210\u4f53\u7cfb\u4e4b\u6545\u3002\u201d
3\u3001\u4e2d\u56fd\u6587\u5316\u5177\u6709\u6301\u7eed\u6027
\u5373\u65e2\u6210\u4f53\u7cfb\u548c\u72ec\u7279\u4f20\u7edf\u5f97\u4ee5\u4f20\u627f\u7ef5\u5ef6\uff0c\u4e2d\u534e\u6587\u5316\u4e94\u5343\u591a\u5e74\u6765\u4ece\u672a\u4e2d\u65ad\u3002

4\u3001\u4e2d\u56fd\u6587\u5316\u5177\u6709\u591a\u5143\u6027
\u4e2d\u56fd\u6587\u5316\u662f\u7531\u4e0d\u540c\u7684\u5f02\u8d28\u6587\u5316\u878d\u5408\u800c\u6210\u7684\u3002\u4e2d\u56fd\u5728\u6625\u79cb\u6218\u56fd\u65f6\u4ee3\u672c\u6765\u5b58\u5728\u7740\u591a\u79cd\u4e0d\u540c\u7684\u5730\u57df\u6587\u5316\uff0c\u540e\u6765\u624d\u5408\u6210\u4e00\u4e2a\u5927\u4f53\u7edf\u4e00\u7684\u534e\u590f\u6587\u5316\u3002\u5230\u516c\u5143\u4e00\u4e16\u7eaa\u521d\u5370\u5ea6\u4f5b\u6559\u6587\u5316\u7684\u4f20\u5165\uff0c\u5927\u591a\u6570\u7684\u65f6\u95f4\u91cc\uff0c\u5728\u4e2d\u56fd\u5112\u3001\u9053\u3001\u91ca\u4e09\u79cd\u6587\u5316\u662f\u540c\u65f6\u5e76\u5b58\u7684\u3002
5\u3001\u4e2d\u56fd\u6587\u5316\u5177\u6709\u53d8\u901a\u6027
\u7559\u4e0b\u4e86\u8bb8\u591a\u9009\u62e9\u7684\u7a7a\u95f4\uff0c\u5bf9\u540c\u4e00\u4e2a\u95ee\u9898\u53ef\u4ee5\u6709\u4e0d\u540c\u7684\u89e3\u91ca\u3002\u4e2d\u56fd\u4eba\u8bb2\u201c\u7a77\u5219\u53d8\uff0c\u53d8\u5219\u901a\uff0c\u901a\u5219\u4e45\u201d\uff0c\u6c11\u95f4\u5c31\u53d8\u6210\u4e86\u4e00\u4e2a\u8bcd\u513f\u53eb\u53d8\u901a\uff0c\u4ec0\u4e48\u90fd\u53ef\u4ee5\u53d8\uff0c\u4ec0\u4e48\u90fd\u53ef\u4ee5\u901a\u3002\u5728\u4e2d\u56fd\uff0c\u6cd5\u5f8b\u4e0a\u5141\u8bb8\u7684\u548c\u6cd5\u5f8b\u4e0a\u7981\u6b62\u7684\u90fd\u53ef\u80fd\u7981\u6b62\uff0c\u4e5f\u53ef\u80fd\u5141\u8bb8\uff0c\u5f88\u7075\u6d3b\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4eba\u6c11\u7f51--\u575a\u5b88\u4e2d\u56fd\u6587\u5316\u7684\u72ec\u7279\u6027\uff08\u671b\u6d77\u697c\uff09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5149\u660e\u7f51--\u5f90\u5174\u65e0\u8be6\u89e3\u4e2d\u56fd\u6587\u5316\u7684\u7279\u5f81\u3001\u7ed3\u6784\u548c\u7cbe\u795e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5149\u660e\u7f51--\u201c\u4e2d\u56fd\u6587\u5316\u662f\u4e16\u754c\u4e0a\u7f55\u89c1\u7684\u591a\u57fa\u56e0\u6587\u5316\u201d

\u6587\u5316\u7684\u7279\u70b9\u662f\u4ec0\u4e48

1:封闭。由于地理因素,中华文明从来没有跟西方主要文明有过根本意义上的交流。也因此完全不知自己的位置。东边是海,无穷无尽;西边是沙漠,无边无际;南边是蛇蚁丛生的蛮荒,北边是寒冷异常的荒野。这些地方能有先进的文明?我不是中央谁是中央?
2:唯心。当然这不是中华所独有,却在中华独大。
3:重史。中国的历史算是全世界最为清晰的,所以不解之迷相对最少。也因此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盛行
4:顺从。这是数千年来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最大要求与终极目标。在中国算是比较成功的。
5:轻利。中华文化由于过于唯心,对于现实利益要求也就刻意的忽略了。
6:轻商。以农业起家的汉族人民的最大希望是旱涝保收,稳定是第一的硬道理。而商人有赚钱的有折本的,不是人们的理想职业。而游牧民族对于奸商是吃够了苦头,又没有良好的监管机制,所以以点代面的将商人统统归为奸商,而自己由于没有文化基础所以沟通还是有点困难。被人骗也就理所应当。所以他们掌权后也对商人也无好感。
7:重名。人活脸树活皮。但凡有点理想的人都有不能名垂青史也要遗愁万年的理想抱负。这也是中华文化重史的表现。

还有就不敢再总结下去了,不然死无葬身之地。其实这些东西都有两面性,大家也能看到其中好的方面。当然坏的方面有天灾有人祸,也不全是我们的错。

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

陈连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因其文明自起源发展至今,传统从未被割断而备受世人推崇与关注。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历来有种种猜想与说法。最近几十年,其中尤其是最近30余年,中国古人类学和中国旧、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关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可谓近20年中国人文科学独领风骚的一个领域。

在师辈启迪和社会需要推动下,我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东北史地之学和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过渡到对中华民族进行整体研究,关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成为我用力较多的一个方面。1984年,阴法鲁教授约我为其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史》撰写第一章:《中华文化起源和中华民族形成》。1987年我开始就《中华民族的含义与中华民族起源初探》和《中华新石器文化的多元区域性发展及其汇聚与辐射》发表文章。这些文章是受苏秉琦教授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启发,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对中国旧、新石器时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初步成果,对中华民族的结构也提出了「多元集合体」的观点。不久,费孝通教授召我,说已读过我关于中华民族含义及中华民族起源的文章,指出「中华民族是多元集合体」的提法有些模糊,应是「多元一体」。1989年费老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一著名论文。自此,我便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核心理论,先后协助费老出版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其修订本、《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并出版了个人专集《中华民族研究初探》。在我关于中华民族研究一系列论文陆续发表以来,学术界师友给了我多方面支持,尤其是费老、苏老,都是我在大学时期的老师,他们一再勉励我坚持研究,并指出综合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材料与研究成果一炉共冶,从而得出自己的体会,这种研究方法也很对头。这些支持和勉励,使我在自己学业根底不深且研究条件有种种缺陷的情况下,坚持了20年,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以中华民族形成史为专业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学们希望我逐步将自己的研究归纳一下,那我就先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说起吧。

总括20年来,关于中华文明以及其早期发展已发了一系列文章,其要点包括:

一、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

二、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起源,具有鲜明的多元起源、多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特点。

三、中国的农业从起源时期起南北不同,最近10余年的考古发现证明南北农业起源均可追溯至距今万年左右,与世界农业起源最早的各地区大体同步。

四、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萌芽,可追溯至距今5000余年以前,在距今5000年至4000年这一个千年纪,考古学界称为「古文化古国」,我称之为「王朝前古国」。这个历史时期,在考古学上大体相当龙山文化期向青铜器时代过渡;在社会发展方面,是从无阶级社会向有阶级社会过渡;在文化发展方面,是从无文字向有文字文明过渡;在国家和民族发展方面,是从部落联盟向国家和民族形成过渡;在中国文献记载方面,是从黄帝至尧舜的五帝向夏商周过渡。因而,我所说的「王朝前古国」时期,是王朝前夜、文明初曙、国家雏型从萌芽至发展的漫长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时代。

五、中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补关系,是中华文化产生汇聚和向一体发展的动力因素。

六、中华文化的发展延绵不绝,连续而未有中断,与其他任何古老的文明相比都是不同的。但,中华文化又是兼容并蓄的,是一种「和合」的文化,故其「内聚」和「外兼」是对立统一体。正因为中华文化的这些特性造就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也是中华民族结构形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原因。

应该说,这些关于中华民族起源和早期发展特点的认识,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成就,它凝聚了多个学科数辈学者的共同心血。除了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外,还有历史学和民族学的成就。大致说来,对我影响较大的前辈学者除上面已提的老师,还有顾颉刚、傅斯年、蒙文通和徐旭生等先生。若说我自己还有些成绩的话,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在进步,而我们站在前辈学者的肩上,故比前辈看得稍微远一些;二是新中国的考古学成就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我们有幸看到这么丰富的地下资料,眼界和认识自然会提高一些。

另外,多年来,曾从事历史地理和民族史研究的经历对我的帮助也甚大。历史地理的背景,使我在历史的研究中时刻关注与空间的关系,考虑空间问题时又会照顾到历史的时序;而民族史的背景,使我更关注「纵横时空网络」中族群关系的变化,由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探求深入到探讨「中国性」(Chinese-ness)诸问题。

我始终相信,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后人必定要超过前人,所以我的这些认识也会随时代的更替而被不断补充和发展,我自己也随时准备更新认识,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关于中国人及其文化的来源,长期存在外来说和本土说、一元论与多元论的争辩〈1〉。以往由于受到当时政治背景和流行学说的局限,科学发现也不充分,因而很难得有说服力的认识。如关于中华文明的种种西方起源说,就带有明显的虚构、编撰和假想成分。而且,从18世纪法国人约瑟夫•德•古尼(甚至更早的17世纪)开始,止于20世纪初叶的安特生之前,所有西来说的立论都是站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立场之上(包括古埃及文明中心说和西亚古文明中心说等)〈2〉。考古学发展起来以后,有的研究也不免有种种偏见和浅见。

当前,中国境内古人类学的材料已相当丰富和系统,旧、新石器时代(特别是万年以来)的考古发现在中华大地上已是「遍地开花」。这些系统而又丰富的发现,文化性质明确,内涵清楚,相互关系也易于得到证明,用来与中国文献记述的远古神话传说互相印证,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和多元特点,以及新石器时代以来由多元向一体发展的特点。

人类起源于何方?是一个中心还是多个中心?古人类学界尚在不断探讨之中。中国古人类学研究有近80年的历史,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坎坷中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人类起源各阶段的人骨遗骸化石材料,在中华大地上均有所发现,且分布广泛;人类起源序列各主要环节,在中国古人类学的发现中没有缺环。从体质特征方面观察,早期智人阶段已经出现了向蒙古人种(黄种人)方向演化的萌芽;到晚期智人阶段,以柳江人(广西柳江市发现)和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发现)为代表,蒙古人种已出现南北异型的分化现象。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早期遗存有不同于他处的特点,北京人遗址文化堆积之厚、内涵之丰富早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瞩目。可以说,世界上普遍承认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存在,得益于北京人遗址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鲜明特点。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的遗存,其特点也是非常突出的,主要表现在石器的制作和加工上,大型球状石核以外,其它石器普遍较小,一般重约5—10克,最小仅有1克左右,但数量众多,已发现有2000多件!据其形制可分为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锥型器等,反映了当时人们过着狩猎的生活。从这些旧石器的精细程度推测,在此以前其文化当有漫长的发展过程,人们必然具有足以保证技术传授、模仿、改进和继承的语言交流。长江流域也发现了一系列腊马古猿材料。将这些材料综合起来考虑,有理由推断:人类起源当在四五百万年以前,中国处于人类起源地区的范围之内〈3〉。

早期智人及与之相应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分布范围已明显扩大,尤其以黄河中游及其支流渭河、汾水流域,所发现的地点为多。晚期智人已几乎遍及整个中华大地,其相对应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和地点在现今行政区划的各省均有分布,仍以黄土高原较为密集。

从考古学文化的特征分析,中国南北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既具有不同的风格和传统,又具有共同的特点。至迟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部出现了不同区域类型的发展倾向。

综上所述,人类起源的问题还会进一步争论下去,但人类起源仅非洲一个中心之说,过去就已受到一系列新发现的质疑;最近在中国山西曲垣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则已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推翻,「夏娃理论」不能成立。因资料的限制,「基因证据」的研究也远未解决人类起源是一个中心还是多中心的问题。当然,讨论人类的起源不能局限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狭小范围之内,应该站在全球和全人类的视角来讨论和分析问题,实际上,中国人的起源问题正是人类起源问题的一部分。另外,假若「人种」的划分是可行的,中国人的起源问题还涉及到蒙古人种的起源问题。虽然,目前尚难确断中国是否是人类起源的中心地区,但已知的材料已经证明中国是蒙古人种的故乡。谁也无法否认,中华大地上的这些人类化石,从直立人一直到现代人,其体质形态的进化表现有明确的连续性。

将化石材料与现代中国人体质形态的基本特点相比较,也能发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连续性。正如吴汝康教授所总结的那样,中国人具有四大突出特征:(1)铲形门齿,中国人为98%,白色和黑色人种相加也仅为5%;(2)印加骨,出现的比率也相当高;(3)面部扁平;(4)下凳圆枕〈4〉。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其主体——华夏/汉民族,从总体上来说,其远古祖先应来自那些起源于中华大地,并留居于本土继续创造历史的人们。

因此,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5〉。



对中华大地上万年以来的考古文化,许多学者都有极其精彩的归纳和总结〈6〉。从这些归纳和总结中,可明显看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第二个特点,即由多元起源而向一体汇聚的特点。

传统史观认为,中华民族是从黄河中下游最先发端,而后扩散到边疆各地,于是有了边裔民族。司马迁综合春秋、战国诸说,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这样表述:由于共工、欢兜、三苗、鲧有罪,「于是舜归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这种史观影响甚大,直至近现代也还有一些学者相信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过去史家总是用「礼失求诸野」的观点来推测区域间文化发展变化的关系,把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当作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这就是本土起源说中的一元说。

一元说的论点已被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所推倒,中华文明不是从黄河中下游单源扩散至四方,而是呈现多元区域性不平衡发展,又互相渗透,反覆汇聚与辐射,最终形成为中华文明。我在许多场合都讲到过这样的认识。在《中华民族起源说的由来与发展》一文中,曾对此加以总结,提到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与近代以来史观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7〉。当然,多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观点并非我的发明。1927年,蒙文通先生首先将古代民族分为江汉、河洛和海岱三大系统,其部落、姓氏、地域各不一样,其经济文化也各具特征〈8〉。傅斯年继之于1930年和1934年提出「夷夏东西」说,认定中华文明来源的两大系统〈9〉。1941年,徐旭生先生将中国古代民族概括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三大「古代部族集团」〈10〉。徐说晚出,最详。

上述诸说,对考古研究的促进是非常明显的。傅斯年是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创办人,中国学者进行的最早的考古发掘就是由他支持下开展的。他关于「新史学」的主张对古史研究有相当的推动〈11〉。徐旭生先生参加过1927年的西北考察,1959年又开创了「夏墟」调查和「夏文化」研究。后来,考古学界开创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的苏秉琦教授就是他的学生,追溯起来,受他的影响最大。

众多的考古发现,以及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研究成果已经昭示:中华文明起源有多个中心,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对于中华文明的多元性特征,我曾做过如下概括:「中华大地上的远古居民,分散活动于四面八方,适应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创造着历史与文化。旧石器时代已显出来的区域特点的萌芽,到新石器时代更发展为不同的区系,各区系中又有不同类型与发展中心。而神话传说中,远古各部落所奉祀的天帝与祖神及崇拜的图腾也有明显的区域特点。考古文化与神话传说相互印证,揭示了远古各部落集团的存在,从而成为认识中华民族起源多源特点的科学基础。」〈12〉

我所以强调考古与神话传说的「相互印证」,就是为了改变「考古自考古,神话自神话」的两分局面。中国没有发达的神话,或者说,中国的神话体系与西方是不同的,它是古史的传说,即古史的一部分。诚如徐旭生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掺杂神话的传说(legend)与纯粹神话(myth)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古史传说并不是纯粹的神话〈13〉。但中国的古史传说至迟到战国时期就有了总结和归纳,表明不同来源和世系的各区域文明渐渐向一体发展。

下面就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划分,其与远古部落集团的对应文化,及各区系间文化的内外互动、融汇等内容,详为叙说。这是综合我以往发表的多篇论文而成的,同时针对考古研究的新认识(如碳14重新测年数据),结合最近的考古发现作了相应的补充和修订。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密集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之上,我关于中华民族起源及其发展结构的总体认识也因之日趋精确和完善,这些不断丰富的新知更细致描绘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本土特点、多元特点以及由多元向一体汇聚的特点。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8028

最简单的回答:
1)早;几千年的起源,
2)大;指的是幅员辽阔,成员众多
3)封闭;因为地理和心理关系,同世界其他文化中心长期缺乏交融(因此神秘),自成一体的演化
4)自以为是;上面三个原因,使得中国人长期把中国的领土称作天下,而忽略世界的其他地方。更热衷内部斗争而不是对外开拓,好守前人古智而非发展新思想。

⒈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夏商周(三代),周代成型;

⒉曾达到世界农耕文明之巅峰;

⒊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⒋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礼仪之邦);

⒌吸纳多元文化,兼容并蓄

楼猪……你的身份
有3种可能
你不是中国人
你不是地球人
你不是人(不是什么好人)

  • 绠杩涓崕鏂囨槑鐨绐佸嚭鐗规
    绛旓細涓崕鏂囨槑鐨绐佸嚭鐗规瀵逛腑鍥藉強涓栫晫浜х敓浜嗘繁杩滅殑褰卞搷锛屽叿浣撹〃鐜板湪浠ヤ笅鍑犱釜鏂归潰锛1銆佹枃鍖栦紶鎵匡細涓崕鏂囨槑鐨勮繛缁т娇寰楀ぇ閲忓彜浠f枃鍖栧緱浠ヤ紶鎵垮拰鍙戞壃銆傝繖浜涗紶缁熸枃鍖栧湪鍘嗗彶闀挎渤涓笉鏂紨鍙橈紝涓哄悗涓栨彁渚涗簡涓板瘜鐨勬枃鍖栬祫婧愶紝鎴愪负涓崕姘戞棌鐨勫疂璐佃储瀵屻2銆佸垱鏂板彂灞曪細涓崕鏂囨槑鐨勫垱鏂版т娇鍏跺湪绉戞妧銆佹枃鍖栥佽壓鏈瓑鍚勪釜棰嗗煙閮藉彇寰...
  • 涓崕鏂囨槑鐨勭壒鐐规湁鍝簺?
    绛旓細1锛氬皝闂傜敱浜庡湴鐞嗗洜绱狅紝涓崕鏂囨槑浠庢潵娌℃湁璺熻タ鏂逛富瑕佹枃鏄庢湁杩囨牴鏈剰涔変笂鐨勪氦娴併備篃鍥犳瀹屽叏涓嶇煡鑷繁鐨勪綅缃備笢杈规槸娴凤紝鏃犵┓鏃犲敖锛涜タ杈规槸娌欐紶锛屾棤杈规棤闄咃紱鍗楄竟鏄泧铓佷笡鐢熺殑铔崚锛屽寳杈规槸瀵掑喎寮傚父鐨勮崚閲庛傝繖浜涘湴鏂硅兘鏈夊厛杩涚殑鏂囨槑锛熸垜涓嶆槸涓ぎ璋佹槸涓ぎ锛2锛氬敮蹇冦傚綋鐒惰繖涓嶆槸涓崕鎵鐙湁锛屽嵈鍦ㄤ腑鍗庣嫭澶с3...
  • 涓崕鏂囨槑鐨勭壒鐐鏄浠涔?鎴戜滑閫氳繃浠涔堜簡瑙d腑鍗庢枃鏄庣殑杞ㄨ抗?
    绛旓細鐗圭偣锛1銆佷竴鑴夌浉鎵匡紝闃舵鏄庢樉銆涓崕鏂囨槑鏄竴鑴夌浉鎵裤佽繛缁彂灞曠殑锛屽憟鐜板嚭鏄庢樉鐨勯樁娈垫с傛煇涓闃舵鐨勮兘閲忚楀敖浜嗗氨浼氳捣鍙樺寲锛屽彉鍖栦簡琛鑴夊氨鐣呴氾紝鍐嶆帴鐫鐢熼暱銆佸彂灞曪紝濡傛铻烘棆寮忎笂鍗囷紝浣夸腑鍗庢枃鏄庣敓鍛藉姏涓嶇粷銆佸欢缁嚦浠婏紝姝f墍璋撯滅┓鍒欏彉锛屽彉鍒欓氾紝閫氬垯涔呪濄2銆侀愭笎绱Н锛岄仐浜т赴瀵屻備腑鍗庢枃鏄庝笉鏇鹃棿鏂紝涓昏闈犳枃鏄...
  • 涓崕鏂囨槑鐗圭偣
    绛旓細10銆侀氳繃娣卞叆浜嗚В鍜岃璇涓崕鏂囨槑鐨勭壒鐐锛屾垜浠彲浠ユ洿濂藉湴鐞嗚В杩欎釜浼熷ぇ鏂囨槑鐨勫唴娑靛拰浠峰硷紝骞朵负鐜颁唬绀句細鐨勫彂灞曟彁渚涘疂璐电殑鍚ず銆備腑鍗庢枃鏄庤捣婧 涓崕鏂囨槑鐨勮捣婧愬彲浠ヨ拷婧埌鏁板崈骞村墠鐨勫彜浠d腑鍥姐傝窛浠婄害8000骞村墠锛屼腑鍗庡ぇ鍦板紑濮嬪嚭鐜扮箒鑽g殑鍘熷鍐滀笟銆佹墜宸ヤ笟鍜屽晢涓氾紝鍑虹幇浜嗚仛钀藉拰鏃╂湡鍩庡競锛屼骇鐢熶簡鍖呮嫭鏂囧瓧銆佺ぜ浠佸吀绔犲埗搴...
  • 涓崕鏂囨槑鏈夊摢浜绐佸嚭鐨勭壒鎬
    绛旓細涓崕鏂囨槑鐨涓昏鐗规濡備笅锛1銆佹偁涔呯殑鍘嗗彶锛氫腑鍗庢枃鏄庢槸浜虹被鍘嗗彶涓婃渶鍙よ佺殑鏂囨槑涔嬩竴锛屾湁鐫闀胯揪鏁板崈骞寸殑鍘嗗彶銆備粠澶忔湞鐨勫缓绔嬪埌鐜板湪锛屼腑鍗庢枃鏄庣粡鍘嗕簡璁稿涓湞浠g殑鏇磋凯鍜屾紨鍙橈紝褰㈡垚浜嗕赴瀵屽褰╃殑鍘嗗彶鍜屾枃鍖栥2銆佺嫭鐗圭殑鏂囧寲浼犵粺锛氫腑鍗庢枃鏄庢湁鐫鐙壒鐨勬枃鍖栦紶缁燂紝鍖呮嫭璇楁瓕銆佷功娉曘佺粯鐢汇侀煶涔愩佹垙鏇茬瓑澶氱鑹烘湳褰㈠紡銆傝繖浜...
  • 涓崕鏂囨槑鐨勭壒鎬
    绛旓細涓崕鏂囨槑鐨勭壒鎬鏄繛缁с佸垱鏂版с佺粺涓鎬с佸寘瀹规с佸拰骞虫с
  • 涓崕鏂囨槑浜斿ぇ绐佸嚭鐗圭偣
    绛旓細2銆佸垱鏂版 涓崕鏂囨槑鍦ㄦ极闀跨殑鍘嗗彶涓篃灞曠幇浜嗘瀬楂樼殑鍒涙柊鑳藉姏銆備腑鍥藉彜浠g殑绉戝銆佹妧鏈佹枃鍖栧拰鑹烘湳棰嗗煙閮藉叿澶囦簡鐙壒鐨勫垱鏂鐗圭偣銆備妇渚嬭岃█锛屼腑鍥藉彜浠g殑鍥涘ぇ鍙戞槑锛堥犵焊鏈佸嵃鍒锋湳銆佺伀鑽拰鎸囧崡閽堬級瀵瑰叏涓栫晫鐨勭鎶鍙戝睍鏈夌潃閲嶈璐$尞銆3銆佺粺涓鎬 涓崕鏂囨槑鍦ㄥ涓柟闈綋鐜颁簡涓瀹氱殑缁熶竴鎬с傝繖鍖呮嫭缁熶竴鐨勬枃瀛楃郴缁燂紙姹夊瓧锛...
  • 鍏充簬涓崕鏂囨槑鐨浜斾釜鐗瑰緛,璋堣皥浣犵殑璁よ瘑?
    绛旓細涓崕鏂囨槑鍏锋湁浠ヤ笅浜斾釜鏄捐憲鐗瑰緛锛氱涓锛屽寘瀹规с備腑鍗庢枃鏄庡巻鏉ュ己璋冨寘瀹规э紝灏婇噸澶氬厓鏂囧寲骞跺瓨锛屽己璋冧笉鍚屾枃鍖栦箣闂寸殑浜ゆ祦涓庤瀺鍚堛傝繖绉嶅寘瀹规т笉浠呬綋鐜板湪鏀挎不銆佺粡娴庛佹枃鍖栫瓑澶氫釜棰嗗煙锛屼篃浣撶幇鍦ㄦ棩甯哥敓娲讳腑銆傝繖绉嶅寘瀹规т娇寰椾腑鍗庢枃鏄庤兘澶熶笉鏂惛鏀跺鏉ユ枃鍖栵紝涓板瘜鑷韩鍐呮兜锛屽悓鏃朵篃鑳藉淇濇寔鑷韩鐨勭嫭绔嬫у拰鑷富鎬с傜浜岋紝杩炵画鎬...
  • 涓崕鏂囨槑鐨绐佸嚭鐗规у寘鎷摢浜
    绛旓細涓崕鏂囨槑鐨鐩存帴婧愬ご鏈夊涓紝鑰屽叾涓張浠ラ粍娌虫枃鏄庡拰闀挎睙鏂囨槑涓轰富锛岄粍娌充笌闀挎睙琚汉浠О涓轰腑鍗庢皯鏃忕殑鈥滄瘝浜叉渤鈥濓紝鍙插墠鏃舵湡锛屼腑鍗庢枃鍖栧湪榛勬渤娴佸煙鍜岄暱姹熸祦鍩熺瓑鍦板尯褰㈡垚浜嗗涓枃鍖栧湀锛屽浠伴煻鏂囧寲銆侀緳灞辨枃鍖栥佽壇娓氭枃鍖栫瓑锛岃繖浜涙枃鍖栧湀鍦ㄦ椂闂翠笂鐩镐簰鎵挎帴锛屽舰鎴愪簡涓崕鏂囨槑鐨勫涓樁娈垫鐗瑰緛銆
  • 鍏充簬涓崕鏂囨槑鐨浜斾釜绐佸嚭鐗规,璋堣皥浣犵殑璁よ瘑?
    绛旓細涓崕鏂囨槑鐨浜斾釜绐佸嚭鐗规у寘鎷锛氳繛缁с佸垱鏂版с佺粺涓鎬с佸寘瀹规с佸拰骞虫с1銆佽繛缁 浠庢簮杩滄祦闀跨殑鍘嗗彶杩炵画鎬ф潵璁よ瘑涓浗锛氱粡杩囧嚑浠e鑰呮帴缁姫鍔涳紝涓崕鏂囨槑鎺㈡簮宸ョ▼绛夐噸澶у伐绋嬬殑鐮旂┒鎴愭灉锛屽疄璇佷簡鎴戝浗鐧句竾骞寸殑浜虹被鍙层佷竴涓囧勾鐨勬枃鍖栧彶銆佷簲鍗冨骞寸殑鏂囨槑鍙诧紝瑙g瓟浜嗏滄垜鏄皝鈥濃滄垜浠庡摢閲屾潵鈥濈殑杩介棶锛屾粙鍏荤潃鍏ㄤ綋...
  • 扩展阅读:中华文化特点16字 ... 中华文明的特色历史 ... 中华文明独特的特点 ... 中华文明三个特点 ... 中华文化的特点有五个 ... 中华文明的5个特征 ... 中华文化五个突出特征 ... 中华文明的特点多元一体 ... 中国文化的特点简述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